高中生物沪科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节 自然选择使生物适应特定的环境当堂检测题
展开【优选】第二节自然选择使生物适应特定的环境-2作业练习
一.单项选择
1.下列有关生物实验或模型建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体积分数95%的乙醇加入适量无水碳酸钠作为提取液
B.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对生物进化的解释模型属于概念模型
C.科学家用电镜拍摄的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照片不是物理模型
D.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两个桶中的小球数量相等模拟了生物体内雌雄配子数量相等
2.课本中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实验,从另一方面说明了细菌的小体积和快速繁殖率使得它们能拥有庞大的种群和高水平的遗传变异率的,下面的解释合理的是( )
A.快速繁殖率对资源消耗过大导致迅速死亡,不利于进化
B.每个细胞单次繁殖变异的概率低,大量的细胞及多次的繁殖使总体的变异数高
C.细菌对抗生素进行了选择使得耐药性的细胞存活下来
D.病菌耐药性产生对人体不利,因此是不利变异
3.在一个气候环境多变的生态系统中,生存机会最多的种群是
A.个体最大的种群 B.个体最小的种群
C.个体差异最少的种群 D.个体差异最多的种群
4.科学家对某地一种蟹的体色深浅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对不同体色的蟹数量不同的最合理解释是( )
A.体色深和体色浅的个体繁殖能力弱
B.中间体色与环境颜色相适应,不易被天敌捕食
C.体色深和体色浅的个体食物来源太少
D.中间体色是一种适应性更强的新物种
5.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选择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B.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竞争实现的
C.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D.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6.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本观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进化的实质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可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前提
D.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
7.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物质改变会患遗传病,所以一个人体内没有致病基因,这个人就不会患遗传病
B.把二倍体西瓜的花粉人工授粉给四倍体西瓜,四倍体植株上会结出三倍体无子西瓜
C.细菌在接触到抗生素后,会产生抗药性变异,所以抗生素使用一段时间后杀菌效果下降
D.圆粒豌豆的淀粉分支酶基因内部插入一段外来DNA序列导致种子皱缩,属于基因突变
8.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拉马克认为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B.达尔文认为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间接的证据
D.从以生物个体为基本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进步
9.蕨类植物长得比苔藓植物高大的原因是( )
A.有了茎和叶的分化 B.有复叶
C.叶柄较长 D.具有真正的根.茎.叶等器官
10.下列关于达尔文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作出科学的解释
B.不能对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作出科学的解释
C.蛇的四肢长期不用退化而获得匍匐的习性为自然选择的结果
D.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11.下列关于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突变既可能改变基因的结构,又可能改变基因的数量或排列顺序
B.基因重组只是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不会导致生物的性状发生变异
C.当某瓢虫种群数量剧减时,该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会降低
D.自然选择通过直接作用于控制有利性状的基因,从而保留有利性状
12.科学家在研究昆虫甲和昆虫乙的关系时,获得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
条件 | 温度(℃) | 34 | 34 | 29 | 29 | 24 | 24 |
相对湿度(%) | 70 | 30 | 70 | 30 | 70 | 30 | |
存活率(%) | 昆虫甲 | 0 | 90 | 14 | 87 | 71 | 100 |
昆虫乙 | 100 | 10 | 86 | 13 | 26 | 0 |
A.实验中的温度.相对湿度属于自变量
B.温度较高时,有利于昆虫乙的生存
C.昆虫甲防止水分散失的能力比昆虫乙强
D.环境因素改变,可诱导昆虫的适应能力发生改变
13.下列选项能较确切地说明达尔文进化论的是( )
A.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B.环境变化→定向变异→去劣留优
C.生存斗争→用进废退→适者生存
D.环境变化→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适者生存
14.下列选项中,属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的是( )
A.变异是定向的
B.基因突变是物种变化的原因
C.物种是不变的,而且是一次性创造出来的
D.现存的物种都是经过自然选择保留下来的
15.从起源上看,狗是人类在1万多年前,将捕到的狼长期驯化培育得到的。2013年1月,瑞典进化遗传学家Erik Axelsson和同事将狗的DNA与狼的DNA进行了对比,发现狗体内消化淀粉的基因比狼体内的相同基因活跃28倍。有关该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长期驯化过程中,狗与人类以及人类的饮食协同进化
B.在长期驯化过程中,狗消化淀粉的基因发生了定向变异
C.在狗的驯化过程中,消化淀粉的基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D.该现象说明了狗与狼的饮食结构有很大的不同
16.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不能解释( )
A.生物进化的原因 B.生物的多样性
C.生物的适应性 D.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17.下列学说是由达尔文提出的是( )
A.用进废退学说 B.自然选择学说 C.中性学说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8.下列叙述,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有几项( )
①环境改变是物种起源的根本原因 ②出现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③生物的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④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⑤器官因经常使用而发达 ⑥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A.两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2.【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答:
A.快速繁殖率使得它们能拥有庞大的种群和高水平的遗传变异率,有利于进化,A错误;
B.每个细胞单次繁殖变异的概率低,但种群中含有大量的细胞及多次的繁殖使总体的变异率高,B正确;
C.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选择使得耐药性的细胞存活下来,C错误;
D.病菌耐药性产生对人体不利,对病毒来说是有利变异,D错误。
故选B。
3.【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变异是不定向的,性状差异大的种群适应变化的环境的机会多。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通过环境的选择,将生物个体中产生的不定向的有利变异选择出来,其余变异遭到淘汰,因此个体差异最多的有利于生存和发展。
解答:
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所以在一个环境气候多变的生态系统中,只有个体差异较多的种群,其生存机会最多;个体差异较少的种群,其生存机会较少。而形体的大.小与是否适应环境.是否会被淘汰无关,D项正确。
故选D。
4.【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图示中间色个体数目最多,浅色个体和深色个体数目均比较少,说明中间体色更适应环境,不易被天敌捕食。
解答:
A.体色不同的蟹仍是同一物种,它们的生殖能力没有多大差别,只是适应环境的能力有差异,A错误;
B.蟹群个体间存在体色差异,在生存斗争中,与环境颜色相适应的中间体色不易被天敌捕食而得以生存,故其数量最多,B正确;
C.不同体色的蟹为同一物种,食物来源一致,C错误;
D.中间体色适应性强,但其与浅色和深色蟹仍属于同一物种,不是新物种,D错误。
故选B。
5.【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的惊世骇俗的宏篇巨著《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解答:
A.自然选择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A正确;
B.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竞争实现的,B正确;
C.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
D.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
故选C。
6.【答案】B
【解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的基本单位,A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可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前提,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正确;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D正确。
7.【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解答:
A.一个人体内没有致病基因,也可能会患遗传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A错误;
B.把二倍体西瓜的花粉人工授粉给四倍体西瓜,四倍体植株上结的西瓜有种子,B错误;
C.变异在先,选择在后,所以细菌并不是在接触到抗生素后,才会产生抗药性变异,C错误;
D.圆粒豌豆的淀粉分支酶基因内部插入一段外来DNA序列导致种子皱缩,属于基因突变,D正确。
故选D。
8.【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9.【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因此无法支持很高的地上部分,虽然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不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其利用,所以苔藓植物比较矮小;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
解答:
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苔藓植物也有茎和叶的分化,A错误;
B.有复叶并不是蕨类植物长得比苔藓植物高大的原因,B错误;
C.叶柄较长并不是蕨类植物长得比苔藓植物高大的原因,C错误;
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D正确。
故选D。
10.【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历史局限性和意义:
(1)由于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达尔文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2)他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局限于个体水平,而实际上,如果个体出现可遗传的变异,相应基因必须在群体里扩散并取代原有的基因,这样新的生物类型垢可能形成;
(3)达尔文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的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解答:
A.达尔文进化理论没有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作出科学的解释,A错误;
B.达尔文进化理论能对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作出科学的解释,B错误;
C.环境是物种变化的原因,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故蛇的四肢退化不是因为长期不用,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
D.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会导致生物间的差异增大,当生物之间形成生殖隔离时,就产生了新物种,D正确。
故选D。
11.【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解答:
A.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会改变基因的结构,染色体变异可能改变基因的数量或排列顺序,A正确;
B.基因重组会使生物性状发生改变,B错误;
C.当某瓢虫种群数量剧减时,该种群基因率改变的偶然性会增加,C错误;
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表现型,D错误。
故选A。
12.【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分析表格可知,本实验探究了温度.相对湿度对两种昆虫存活率的影响,因此形成了多组对照实验。考生在分析表格时要运用单一变量的原则,逐对实验分析。
解答:
A.本实验探究了温度.相对湿度对两种昆虫存活率的影响,因此,实验中的温度.相对湿度属于自变量,A正确;
B.温度较高时,比较①③实验结果可知,昆虫甲的存活率显著低于乙,有利于昆虫乙的生存,B正确;
C.当空气相对湿度为70%时,乙昆虫的存活率比甲昆虫高,而当空气相对湿度降为30%时,比较②④⑥实验结果,昆虫甲成活率显著高于昆虫乙,所以昆虫甲防止水分散失的能力更强,C正确;
D.突变是不定向的,因此环境的改变不会引起昆虫朝适应能力方向发生定向改变,D错误。
故选D。
13.【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
(1)过度繁殖(选择的基础):生物体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后代,不同个体间有一定的差异。
(2)生存斗争(进化的动力.外因.条件):大量的个体由于资源空间的限制而进行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大量个体死亡,只有少数的个体生存下来. 生存斗争包括三方面:①生物与无机环境的斗争;②种内斗争;③种间斗争。生存斗争对某些个体的生存不利,但对物种的生存是有利的,并推动生物的进化。
(3)遗传变异(进化的内因):在生物繁殖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遗传变异现象,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有的变异是有利的,有的是不利的,其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就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个体就容易被淘汰。
(4)适者生存(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只选择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通过多次选择,使生物的微小有利变异通过繁殖遗产给后代,得以积累和加强,使生物更好的适应环境,逐渐产生了新类型在生存斗争中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对环境能适应的,被淘汰的生物是对环境不适应的。所以说变异不是定向的,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进化的方向。
解答:
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前提,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手段和动力,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和基础,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关联: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故选A。
14.【答案】D
【解析】
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
解答:
A.达尔文认为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
B.达尔文认为,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但不清楚变异的本质,即没提到基因突变),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化的主要因素,B错误;
CD.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并非是固定不变的,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C错误,D正确。
故选D。
15.【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解答:
狼为肉食性动物,其食物中几乎不含淀粉;经人类长期驯化得到的狗为杂食性动物,由于人类食物以淀粉类为主,导致人给狗喂的食物也以淀粉类食物为主。经长期的选择过程,不适应这种饮食结构的被淘汰,逐渐适应的被保留下来,逐渐演变为现在的狗。可见,在驯化过程中,发生的是定向选择而不是定向变异。故选B
16.【答案】D
【解析】
(1)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因此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就形成了现在这样的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2)达尔文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还不具备遗传学的系统理论知识,因此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自然选择对遗传和变异如何起作用等问题不可能作出本质上的阐明。但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生物进化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解答:
A.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这就是生物进化的原因,A错误;
B.生物生存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B错误;
C.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C错误;
D.达尔文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还不具备遗传学的系统理论知识,因此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自然选择对遗传和变异如何起作用等问题不可能作出本质上的阐明,D正确。
故选D。
17.【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他的理解: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据此解答。
解答:
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乘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 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论学说,故选B。
18.【答案】B
【解析】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的惊世骇俗的宏篇巨著《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解答:
①环境改变是物种起源的根本原因,不属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①错误;
②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属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②正确;
③生物的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属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③正确;
④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属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④正确;
⑤器官因经常使用而发达,属于拉马克的进化学说,⑤错误;
⑥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属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⑥错误。
综上正确的选项有②③④,共三项,故选B。
沪科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节 自然选择使生物适应特定的环境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沪科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节 自然选择使生物适应特定的环境同步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理论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第二节 自然选择使生物适应特定的环境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二节 自然选择使生物适应特定的环境综合训练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原因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哪项不是达尔文的进化观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节 自然选择使生物适应特定的环境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节 自然选择使生物适应特定的环境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SARS病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