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沪科版 (2019)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后测评
展开【精品】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优质练习
一.单项选择
1.有人说“21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随着物理和化学的发展,科学家对生命本质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下列有关生物科学研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科学家采用荧光标记法证明了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B.恩格尔曼利用水绵和好氧细菌设计的实验中,自变量是氧气的有无
C.科学家采用蛋白质的体外合成技术进行实验,最终破译了遗传密码
D.由于当时物质提纯技术的局限性,艾弗里的实验结论没有被科学界普遍接受
2.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内转化实验中,R型菌因含有荚膜而不能使小鼠死亡
B.体内转化实验中,S型菌寄生于小鼠体内使其患肺炎死亡
C.体外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DNA能使全部R型菌转化成S型菌且实现稳定遗传
D.体外转化实验中,经DNA酶处理的S型菌提取物不能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
3.对比格里菲斯和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两实验都使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B. 两实验都将DNA和蛋白质等分开以单独研究
C. 两实验都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D. 两实验都有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
4.某兴趣小组以肺炎双球菌为材料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其中细胞提取物是加热致死的 S 型菌破碎后去除绝大部分糖类.蛋白质和脂质制成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混合培养后 4 组的培养基上均会有表面粗糙的菌落
B.混合培养后出现的 S 型菌与原 S 型菌遗传信息不完全相同
C.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的实质是 S 型菌 DNA 整合到了 R 型菌的 DNA 上
D.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是由于转移到 R 型菌内的 DNA 片段表达产生了荚膜多糖
5.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S型肺炎双球菌的菌体为光滑的,R型肺炎双球菌的菌体是粗糙的
B.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过程中,未使用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
C.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活的R型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会引起小鼠肺炎
D.离体转化实验得到的S型菌与原S型菌遗传信息不相同
6.下图为真核生物DNA的结构(图甲),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为DNA的结构示意图,其基本骨架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填序号)交替排列构成,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释放出300个子代噬菌体,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
(3)若图甲中亲代DNA分子在复制时,一条链上的G变成了A,则该DNA分子经过n次复制后,发生差错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___________。
7.枯草杆菌有噬菌体M敏感型菌株(S型)和噬菌体M不敏感型菌株(R型)两种类型,噬菌体M能特异性地侵染S型菌。实验小组用三组培养基分别培养S型菌株.R型菌株和S型+R型混合菌株,一段时间后,向三组培养基中接入噬菌体M,枯草杆菌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S型菌能为噬菌体M的增殖提供模板.原料和相关的酶
B.混合培养后,R型菌能使S型菌转化为R型菌
C.混合培养过程中,S型菌诱导R型菌发生了定向突变
D.S型枯草杆菌细胞膜上含有能被噬菌体M识别的受体
8.用肺炎双球菌和小鼠作为实验材料,提出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的科学家是( )
A.赫尔希和蔡斯 B.艾弗里 C.孟德尔 D.格里菲思
9.为研究引起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的物质是什么,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皿出现S型菌的组别只有组③
B.该实验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
C.根据组③和组④的结果推测转化物质是DNA
D.提高组③DNA的纯度,粗糙型的菌落比例更高
10.下列关于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全部转化为S型细菌
B.格里菲思的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C.艾弗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艾弗里的转化实验利用了自变量控制的减法原理
11.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等位基因
B.X射线的照射会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可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
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D.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12.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未使用S型细菌的RNA进行转化实验是因其不含RNA
B.在格里菲斯的实验中,在将R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所得到的S型细菌不全由R型细菌转化而来
C.在艾弗里的实验中涉及了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技术
D.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实质是发生了基因重组
13.下列关于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和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两次实验中导致R型肺炎链球菌转化的因素是相同的
B.R型肺炎链球菌在体内可全部转化,而在体外只有部分转化
C.肺炎链球菌由R型转化为S型是肺炎链球菌基因定向突变的结果
D.格里菲思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艾弗里进一步证明了该结论正确
14.下列有关教材实验中使用的试剂.材料和实验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
B.盐酸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和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的作用相同
C.格里菲思以小鼠和肺炎双球菌为实验材料,证明 DNA 是 R 型菌的“转化因子”
D.在提取纯净的动物细胞膜和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水的作用原理相近
15.已知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可使小鼠患败血症而死亡,无荚膜的肺炎双球菌对动物无害。现从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体内提取出了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无荚膜细菌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将培养液注射到小鼠体内,则图中结果不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16.结合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加热冷却后,S型菌的蛋白质和DNA都失去了活性
B.增加膜的通透性会提高R型菌摄入S型菌DNA的效率
C.进入R型菌细胞内的S型菌DNA片段的表达产物是荚膜多糖
D.S型菌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绝大多数R型菌转化为S型菌
17.利用两种类型的肺炎双球菌进行相关转化实验。各组肺炎双球菌先进行图示处理,再培养一段时间后注射到不同小鼠体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E.F组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B.实验F组可以分离出S型和R型两种肺炎双球菌
C.实验E组可分离出R型肺炎双球菌
D.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A.B.C.D四组
18.S型肺炎双球菌菌株是人类肺炎和小鼠败血症的病原体,而R型菌株却无致病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S型菌与R型菌的区别在于S型菌有多糖荚膜
B.S型菌与R型菌致病性的差异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C.肺炎双球菌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D.高温处理S型菌蛋白质因变性而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B
【解析】
2.【答案】D
【解析】
3.【答案】D
【解析】格里菲斯和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均未用到同位素标记法,A错误;格里菲斯没有将DNA和蛋白质等分开研究,B错误;格林菲斯的实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格里菲斯和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都出现了R型菌转化为S型菌,D正确。故选D。
4.【答案】D
【解析】
题意分析,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提取物分别加入蛋白酶.RNA酶和DNA酶,以除去相应的分子,研究它们各自的作用。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题图分析,图中④培养基上只长出的是R型菌菌落;①.②.③培养基上既有R型菌菌落,也有S型菌菌落,其中①作为对照。
解答:
A.混合培养后4组的平板培养基上均会有表面粗糙的菌落,即R型菌菌落,A正确;
B.混合培养后出现的S型菌是由R型菌吸收S型菌DNA转化而来,故与原S型菌的遗传物质不完全相同,B正确;
C.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的实质是 S 型菌 DNA 整合到了 R 型菌的 DNA 上,从而使发生R型菌表现出S型菌的特征,变成了S型菌,即发生了基因重组,C正确;
D.DNA的表达产物是蛋白质,而荚膜多糖不是蛋白质,D错误。
故选D。
5.【答案】D
【解析】
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是R型菌转化为S型菌。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另外还增加了一组对照实验,即DNA酶和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
解答:
A.S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是光滑的,R 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是粗糙的,A 错误;
B.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过程中,从 S型活菌中抽提 DNA 与 R型活菌混合进行液体悬浮培养后,再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才可观察到光滑型菌落,B错误;
C.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活的 R型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会引起小鼠患败血症而不是肺炎,C 错误;
D.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中,转化形成的S型菌是基因重组的结果,与原S型菌的遗传物质存在一定差异,D正确。
故选D。
6.【答案】① ② 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解析】
分析甲图:①为磷酸,②为脱氧核糖,③为胞嘧啶,④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⑤⑥⑦⑧为含氮碱基,⑨为氢键,10为磷酸二酯键。
解答:
(1)DNA的基本骨架由①磷酸和②脱氧核糖交替排列构成。由题可知,图中④为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2)若用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释放出300个子代噬菌体,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可知,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只有两个,其他均不含32P标记,故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的比例是2/300=1/150。
(3)若图甲中亲代DNA分子在复制时,一条链上的G变成了A,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以突变链为模板合成的所有子代都有差错,以正常链为模板合成的所有子代都正常,因此该DNA分子经过n次复制后,发生差错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1/2。
7.【答案】D
【解析】
8.【答案】B
【解析】
9.【答案】C
【解析】
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另外还增加了一组对照实验,即DNA酶和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
解答:
A.由于只有S型菌的DNA才是转化因子,因此组③的培养皿能出现S型菌,组①中加入的是未分离的S型菌(含有DNA),培养皿中也会出现S型菌,A错误;
B.该实验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主要遗传物质是DNA,B错误;
C.组③中含有S型菌的DNA,培养皿中出现了S型菌,组④的S型菌DNA被DNA酶水解,培养皿中没有出现S型菌,可推测能促进R型菌转化的物质是S型菌的DNA,C正确;
D.S型菌的菌落光滑,若提高组③DNA的纯度,培养皿中S型菌数量增多,故光滑型的菌落比例会更高,D错误。
故选C。
10.【答案】D
【解析】
11.【答案】D
【解析】
生物变异包括不可遗传变异和可遗传变异,前者是环境因素引起的,后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遗传的变异的来源包括:
(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2)基因重组是指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
(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解答:
A.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新基因,原核生物也能发生基因突变,但没有等位基因,A错误;
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错误;
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是等位基因分离和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结果,C错误;
D.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S型菌的DNA片段进入R型菌体内,使R型菌具有了S型菌的遗传性状,是基因重组的结果,D正确。
故选D。
12.【答案】A
【解析】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
A.在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该实验中使用了S型菌的RNA做实验,A错误。
B.格里菲斯实验中,将R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所得到的S型细菌一部分是转化形成的,还有一部分是转化后的S型菌分裂而形成的,B正确;
C.艾弗里实验把S型菌中各种物质都提取出来,运用了物质分离和提纯技术,C正确;
D.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实质是发生了基因重组,D正确。
故选A。
13.【答案】A
【解析】
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艾弗里实验的创新在于将S型肺炎双球菌中的物质一一提纯,再分别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
A.在两次实验中导致R型肺炎链球菌转化的因素都是S型菌的DNA,A正确;
B.R型肺炎链球菌在体内和体外都只有少量的个体可发生转化,B错误;
C.肺炎链球菌由R型转化为S型菌是S型菌的DNA进入R型菌细胞中导致的结果,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
D.格里菲思的实验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只证明了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转化因子”,D错误。
故选A。
14.【答案】D
【解析】
15.【答案】D
【解析】
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菌体有多糖类的荚膜,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有致病性的S型细菌;另一种类型的菌体没有多糖类的荚膜,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粗糙,叫作R型细菌,不会是小鼠患病。艾弗里提出的实验结论是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解答:
A.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的DNA会使无荚膜的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S型细菌使小鼠死亡,A正确;
B.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的蛋白质不会使无荚膜的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小鼠正常,B正确;
C.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的多糖不会使无荚膜的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小鼠正常,C正确;
D.DNA酶会使DNA水解,致使无荚膜的肺炎双球菌不能转化为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小鼠应表现正常,D错误;
故选D。
16.【答案】B
【解析】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
A.加热冷却后,S型菌的DNA没有失去活性,仍能作为转化因子,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A错误;
B.增加膜的通透性会提高R型菌摄入S型菌DNA的效率,B正确;
C.进入R型菌细胞内的S型菌DNA的表达产物是蛋白质,其中含有合成荚膜多糖的酶,C错误;
D.S型菌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少数R型菌转化为S型菌,D错误。
故选B。
17.【答案】D
【解析】
题图分析,A中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失去感染能力,不能使小鼠死亡;B中是S型细菌,能使小鼠死亡;C中是S型菌+R型细菌的DNA,能使小鼠死亡;D中是R型细菌,不能使小鼠死亡;E中是R型细菌+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不能使小鼠死亡;F中是R型细菌+S型细菌的DNA,能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能使小鼠死亡。
解答:
A.E组没有出现S型细菌,F组出现S型细菌,所以通过E.F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A正确;
B.F组中有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因此该组可以分离出S和R两种肺炎双球菌,B正确;
C.E组中加入的是R型细菌+S型细菌的蛋白质,因此其中能分离出R型肺炎双球菌,C正确;
D.由分析可知,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B.C.F,因为B.C.F组中有S型细菌的存在,D错误。
故选D。
18.【答案】A
【解析】
高中生物沪科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沪科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时训练,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教材实验中使用的试剂,将适量的甲细菌制成匀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沪科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一章 遗传信息主要编码在DNA分子上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沪科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一章 遗传信息主要编码在DNA分子上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综合训练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烟草花叶病毒,SARS病毒,噬菌体,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沪科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沪科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时训练,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图是探究“烟草花叶病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