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专题0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专题0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01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专题0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02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专题0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03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专题0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专题0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设计,1、作业设计,2.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国古代史(4)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了解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3.了解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4.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5.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初步认识书法艺术。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和农历。

    学习目标

    1. 通过制作时间轴和政权更替示意图,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2. 通过阅读教材,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3. 通过史料阅读,知道江南地区的开发,落实史料实证核心素养。

    4. 通过阅读教材,知道孝文帝改革,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

        民族发展的意义。

    5. 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和农历,知道祖冲之的数学  

        成就,初步认识书法艺术。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为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分裂时期,也是最纷繁复杂的时期。对本单元的学习,主要把握四大方面,一、政权分立; 二、此时北方五胡内迁,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三、北方战乱导致中原人口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日后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四、了解这一时期科技文化取得的重大成就。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学习,让学生理解这个分裂动荡的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民族的交融及文化的繁荣为以后的隋唐大一统局面和古代中国最鼎盛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课时

    1课时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史的学习有一定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具备了基本能力,但知识较为零散,缺乏对知识的整合和系统认知,基于上述特点在复习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关注教学的起点,帮助学生整合知识,构建知识框架,把握阶段特征,掌握解题方法,培养历史科学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

    江南地区的开发     孝文帝改革

    教学方法

      讲解法、     史料分析法、  分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历案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结论

    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回顾以前所学,出示课题及学习目标导入新课

    学生朗诵

       学习了秦汉大一统后,中国历史进入下一个阶段,一个最分裂最动荡的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求新知的好奇心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

    梳理基础知识

    (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学生总结

    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政治方面: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经济方面:北人南迁,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民族关系:五胡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等促进了民族交融; 思想文化:思想文化传承发展,科技成就璀璨突出。

    培养学生概括和叙述的能力

    2.制作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间轴和朝代更替示意图(达成学习目标1)

    结合课本,自主学习。

    通过制作时间轴和政权更替示意图,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3.自主学习,查阅课本相关知识,梳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影响。(达成学习目标2)

    学生完成学历案

    1.历史背景:(1)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2)赤壁之战为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2.形成过程:

    1)概况:

    2)历史意义:

    (1)政治上:三国鼎立实现了局部统一,为最终统一奠定了基础;(2)经济上:三国统治者都重视发展生产,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民族交融,为统一提供了物质条件

    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

    (二)江南地区的开发

    小组合作,查阅课本江南地区开发的内容及相关史料,梳理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表现及影响。(达成学习目标3

    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教材,小组讨论。

    1.原因:

    1)北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  

    2)江南地区社会安定

    3)自然条件优越

    4)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表现:

    农业: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改进生产技术;多种经营;

    手工业:发展快速,制瓷、冶铁、造船等方面显著发展。

    商业:建康是当时商业最活跃的大都市。

    3.影响:南方经济迅速发展,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养成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概括的能力

    (三)孝文帝改革

     

    自主学习,查阅教材及相关史料,梳理孝文帝改革相关知识,知道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发展的影响。(达成学习目标4)

    学生分组讨论,研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结合课本归纳概括。

    1背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民族交融已成趋势。

    2.目的:移风易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3.内容:1)迁都:494年,从平城迁到洛阳。 2)汉化政策:穿汉服、改汉姓、说汉语、与汉族通婚等。

    4.历史意义:顺应了民族交融的趋势,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概括归纳的能力,培养论从史出的观点。

    小组合作,对比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的异同。

    小组合作探究。

    展示课件

    培养学生分析对比相近历史事件的能力。

    (四)科技文化

    自主学习,查阅课本,梳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感受古代中国辉煌灿烂的文明。(达成学习目标5)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1.数学: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该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历法: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机械制造:设计制造出了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

    2.农学: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书法: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代表作为《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4.绘画:顾恺之:擅长人物画,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5.雕塑: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内容第二部分:落实史料实证核心素养

    (一)研读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西汉《史记》材料二 :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   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 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问题:

    (1)材料二反映的情况和材料一相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课本,分析认为促成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课本,分析这种变化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二)研读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徒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任城王传》

    材料二: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黜。

    ——《资治通鉴》

    材料三: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                                                                                           

    ——《资治通鉴》

    问题:

    (1)依据材料分析,材料一、二、三分别说明孝文帝改革的哪几项措施。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孝文帝改革对当时及后世历史发展的作用。

     

    小组合作探究

    (一)研读史料,回答问题:

    (1)材料二反映的情况和材料一相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

    变化: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课本,分析认为促成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主要原因:北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课本,总结这种变化的表现及产生的影响?

    影响: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二)研读史料,回答问题:

    (1)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材料一、二、三分别说明孝文帝改革的哪几项措施。

    措施:材料一:迁都,从平城迁到洛阳;材料二:说汉语;材料三: 改汉姓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孝文帝改革对当时及后世历史发展的作用。

    作用:顺应了民族交融的趋势,促进了民族交融; 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额能力,落实史料实证核心素养。

    课后小结

    本单元是中国古代史第二次大分裂、大动荡时期,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本单元核心内容要从四个方面把握,一、政权分立,二、孝文帝改革,三、江南地区的开发,四,科技文化成就突出,本单元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为隋唐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后反思

    应该给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注意学习方法的引导,注意引发学生对历史深层的思考与探究。

     

    【1、作业设计】

    巩固训练:

    1. 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经济重心,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使长期以来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距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A. 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了北方              

    B. 江南经济开发新局面已初步形成

    C.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D. 全国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

    2.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中原族体和文化为中心,周边边疆族体和文化不断与中原族体和文化交流汇聚,使中原文化不断丰富,族体不断壮大。下列改革中最能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

    A. 商鞅变法        

    B. 戊戌变法   

    C. 孝文帝改革    

    D. 戈尔巴乔夫改革

    3.[2019山东青岛] 2011 年,国际数学协会正式将每年的 3 月 14 日设为国际圆周率日。中国古代有一位科学家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 和3.1415927 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这位科学家是( )

    A.祖冲之      B.贾思勰         C.钟繇             D.王羲之

    4.[2019湖南怀化] 王羲之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在他的名作中被号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 )

    A.《女史箴图》    

     B.《兰亭序》     

    C.《水经注》    

    D.《洛神赋图》

    5.古人云,耕锄不以水旱息功,必获丰年之收。湿耕泽锄,不如归去。

    阅读后,请回答:

    (1)上述这段话出自《齐民要术》,它是何人所写?作者生活在什么时期?

     

    (2)结合上述材料回答,这部书反映了哪方面的技术水平?

     

    (3)它有何历史地位?

     

    【2.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相关教案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专题07 人民解放战争: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专题07 人民解放战争,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设计,作业与板书设计,1.作业设计,2.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专题04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专题04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专题0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专题0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设计,作业与板书设计,1.作业设计,2.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