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魏县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随堂周测(二)历史试题
展开随堂周测二
一、单选题(48分)
1.我国最早翻译出版的西方科学书籍是
A.《梦溪笔谈》 B.《几何原本》 C.《海国图志》 D.《天演论》
2.埃及象形文字的书写主要材料是( )
A.龟甲 B.石块 C.莎草纸 D.陶片
3.阿拉伯人有一句谚语:“人间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历经数千年风雨沧桑的金字塔,仍然屹立在茫茫沙漠的边缘,见证人间世态的变迁。金字塔是( )
A.古埃及国王的宫殿 B.古巴比伦国王的宫殿
C.古埃及国王的陵墓 D.古巴比伦国王的陵墓
4.下图是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左、中、右三款分别受到希腊古典文化、俄国芭蕾舞、中华文化的影响。这类服饰是( )
A.西方文化侵略的反映 B.欧洲文明衰败的结果
C.古典主义盛行的表现 D.文化国际交流的产物
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遥趋之”。这些诗句表明中华民族历来具有( )
A.艰苦奋斗的意志 B.勤劳勇敢的精神
C.厚德载物的追求 D.家国情怀的倡导
6.齐世荣等学者认为,考古学上判断古代文明产生的标志有——城市与城镇的形成、文字的使用和王宫神庙等宏伟建筑的出现。根据目前的考古成果,人类的文字最早出现在( )
A.西亚地区 B.东北非地区
C.爱琴海中 D.尤卡坦半岛
7.孔子反对贫富过于悬殊,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孟子也抨击过“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食人也”的社会现象。这反映了先秦儒家
A.对专制体制的不满
B.对社会正义的诉求
C.过于理想化的追求
D.不符合统治者需求
8.西周初年,周王对殷王的祖先神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神与任何族姓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而是整个天下的保护神。周王此举有利于
A.强化血缘宗法
B.维护尊卑关系
C.凸显宗教信仰
D.加强文化认同
9.王夫之反对“存天理,灭人欲”,同时又主张“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这体现了
A.对宋明理学彻底批判
B.开始质疑传统的统治秩序
C.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
D.代表市民阶层的政治诉求
10.《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喜剧作品的巅峰之作,以最富幻想色彩的浪漫情调在轻快的节奏中展现出人们对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该作品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A.享乐主义 B.禁欲主义 C.人文主义 D.民生主义
11.清朝顺治帝十分钦佩汤若望的学识,他说∶“尔汤若望来自西洋,精于象纬,闳通历法。徐光启特荐于朝,一时专家治历如魏文魁等,实不及尔。朕承天眷,定鼎之初,尔为朕修《大清时宪历》,迄于今有成。”说明了当时
A.西学东渐成为主流 B.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
C.传统文化受到冲击 D.统治者推行开放的政策
12.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部分内容。对于这本书,徐光启说:“此书为用至广……窃意百年之后必人人习之,即又以为习之晚也。”这表明徐光启
A.否定中国传统数学成就 B.预感到近代中国的落后
C.高估了西学东渐的作用 D.注意到中国科技的滞后
13.拜占庭帝国即是东罗马帝国,信仰东正教并传承着希腊文化。14世纪时,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不断入侵,使拜占庭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及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在那里讲授希腊辉煌的历史和文化。由此可见( )
A.天主教文化受到批判和改造 B.奥斯曼帝国兴起使文化中心转移
C.意大利具有成熟的文化体系 D.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文化的发展
14.西周统治者在吸取商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中,看到促使其灭亡的社会民众的强大力量,认识到“天命靡常”的道理,提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的思想。这些思想( )
A.重视加强自我修养和自我约束 B.成为荀子唯物主义思想的源头
C.陷入不可知论的神秘主义窠臼 D.是君本思想在天命观上的反映
15.1707年,因礼仪之争,罗马教廷引发了西方传教士与中国士大夫激烈的矛盾,康熙针锋相对,对凡不尊重中国风俗的西方传教士一概驱逐。1775年,在华耶稣会接到罗马教廷命令正式解散,这意味着明清之际西方文化大规模输入中国的终结。这说明当时( )
A.东西方制度冲突严重 B.中国本土宗教已觉醒
C.清朝君主专制达顶峰 D.儒家思想的特殊地位
16.帝王庙是古代帝王祭祀前朝帝王及有文治武功之名臣的建筑。北魏皇帝祭祀时不但对黄帝、帝尧、帝舜等进行祭祀,还对周王朝的政治人物进行祭祀。明南京城历代帝王庙中祭祀18位历史人物,包括传说时代圣君,还有夏、商、周、汉、唐、宋、元王朝的开国君,清朝仿明代之例,祭祀历代帝王,并对入祀的帝王作了如下增补和调整,如顺治时恢复元世祖牌位,增加辽太祖、金太祖、金世宗、元太祖等北方少数民族的开创之主入祀,入祀先代帝王达21位等,他们这样做旨在( )
A.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B.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建构起合法统治的国家认同,强调政权的正统性
D.体现政权的传承性与创新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52分)
17.(12分)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和贡献(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史料 在地理上,阿拉伯联系了东方和西方;在文化上,阿拉伯在东西方之间充当了科学文化交流的桥梁……;在历史上,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科学的发展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阿拉伯的文化是在同时吸收了古希腊和古东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阿拉伯科学形成的过程本身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一次大融合。
——摘编自张帅《阿拉伯文明的起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及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中作出的贡献。
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在太学中以五经为教学内容,为了给纲常名教寻找依据,将鲁国编年史《春秋》作为五经之一,学生通过读经获得有关历史知识。史书成为历代太学、国子学学生的必读教材。
唐代开科取士将《左传》等史书列入考试范围。五代以后,书院出现,《史记》《汉书》《后汉书》列为书院学生的必学课程。宋代朱熹将《通鉴纲目》列为学生必读之书。当时,科举考试“每至命题考试……参以正史”。明清两代,二十一史、《通鉴》等史籍是学生必读教材。隋唐以来,出现了蒙学(儿童启蒙之学)读物,其中将简单的历史常识、古人道德气节的史实编 撰成通俗易懂的韵语,便于儿童诵读记忆。
——摘编自《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特点探析》
材料二
——摘编自《晚清历史教科书探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历史教育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历史教材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历史原因。
19.(14分)根据下列材料信息及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智者学派中的)一些人则把自然与法律对立起来,强调自然(注:这里指人的本性)是不可抗拒的……因此,他们要求废弃约束违反自然的法律、习俗和伦理,建立起与自然相符的法律和习俗。普罗泰格拉特别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要看它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
——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材料二 苏格拉底认为……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正义也是美德,而这种美德的基础是能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他人与我之间关系的知识。勇敢也是美德,而理性的知识贯穿于勇敢之中;没有理性的知识,勇敢是无益的。节制也是美德,而节制离不开克制欲望、了解需求、严于律己的知识。
——《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料丛书》
材料三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之《哈姆雷特》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智者学派的核心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评价。
(2)材料二反映了苏格拉底怎样的思想主张?它们的重大影响主要有哪些?
(3)材料三赞美了什么?反映了文艺复兴的什么核心思想?
三、论述题(14分)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文化认同既是国家认同的重要内容,又是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我国既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又是一个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一体多元中华文化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认同既有同质性的内核与纽带相统一,又有异质性的因素相排斥。
——摘编自林炜《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与多元一体中华文化建设》
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参考答案:
1.B 2.C 3.C 4.D 5.D 6.A 7.B 8.D 9.C
10.C 11.B 12.D 13.D 14.A 15.D 16.C
17.提示:
(1)特点:具有包容性、兼收并蓄,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2)贡献:阿拉伯人保存并传播了东西方的古代文化;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吸收其他文明的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融合。
18.(1)作用:与儒家学说相互推动,有利于巩固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促进了历史知识的传播,形成重史传统;有利于传统道德观念的养成。
(2)趋势:传统教材与新编教材并行;编写、出版者和教材来源日益多元化;外国历史在史学教育中的地位提高;出现了正规、专业的中外历史教材,历史教育日益走向近代化。
原因:国门逐渐开放,西方文化传入;在西学东渐和国内近代化运动的推动下,中国人极力认识世界和自我,民族意识逐渐增强;近代文化教育、近代出版业的发展,直接促进了历史教育的发展。
19.(1)核心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人的尊严和价值至高无上。
评价: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希腊人文主义的本质;但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
(2)主张:道德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就是美德。影响: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丰富和完善了古典人文精神的内涵。
(3)人的伟大和高贵。人文主义。
20.示例:
观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制度构建推动了文化认同。
论述:古代中国通过政治制度的构建和思想文化的统一传承,促使文化认同不断强化。秦朝统一后,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通过郡县制,有效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同时辅以文字和度量衡的统一,为文化认同提供了制度保障。后世历朝历代不断完善中央集权体制,推动不同地区和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文化认同。西汉时期,董仲舒通过对传统儒学的改造,使其适应了政治形势的需要,被汉武帝确立为正统思想,并逐渐成为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并在更加广泛的空间范围内得到认可,成为古代中国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总而言之,古代中国政治、文化制度建设促进了文化认同,促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
(“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河北省邯郸市魏县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周测六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魏县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周测六历史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邯郸市魏县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周测(六)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魏县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周测(六)历史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邯郸市魏县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随堂周测(三)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魏县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随堂周测(三)历史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