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一轮复习】202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学案——记叙文阅读题型六(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97116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考一轮复习】202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学案——记叙文阅读题型六(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97116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考一轮复习】202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学案——记叙文阅读题型六(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97116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考一轮复习】202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学案——记叙文阅读题型六(含答案)
展开囿于中考阅读选文篇幅的限制,小小说成为中考小说阅读的首选。一个优秀的小小说除了篇幅短小、情节简单、人物集中的特点外,最主要的特点是能够以小见大。“小”指的是题材截取生活面比较小;“大”则指的是作品应该包含作者对生活哲理性的思考。而最能够集中体现这个特点的往往是在文章的结尾部分,这也成为中考阅读考查的重点。
常见题型
1.小说结尾的情节设置别具匠心,请你简要赏析。
2.小说结尾部分情节设置很巧妙,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简要赏析。
3.联系全文,简要分析小说结尾的妙处。
公式呈现
小说结尾赏析
(1)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2)结尾情节突然终止,意味深长,引人深思。
公式解读
总体解读:此公式只针对小说结尾情节巧妙方面的考查,不适用于只考查结尾的作用和如何理解结尾类试题。小小说的结尾往往就是小说的高潮部分,如果将这一个部分作为考查点,那就证明最后的结尾段落一定意犹未尽,耐人寻味,富有内涵。
具体解读:(1)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小说的情节是靠“矛盾”不断推动的。当一篇优秀的小说行文到最后,也就是揭开故事谜底的时候这个“结局”必然是出人意料的;否则读者就失去了阅读的兴趣。让读者有恍然大悟之感,有“原来如此”之叹,这也是优秀小说的特征之一。如果小说的过程和“结局”都在读者的掌握之中,那么这个小说一定是平庸无聊的。换个思维想:中考考场上的小说一定是优秀的,进一步推出小说的结尾一定是出人意料的。但是,一味地出人意料也不行,如果超出了情节本身,或者过于异想天开,脱离了现实生活,那就是“荒诞”类小说了。优秀的小说,就像“柯南”的推理,牵引其中,而又有迹可循,结局在人们的情理之中。“出人意料”方能新奇,“情理之中”方能可信。
(2)结尾情节突然终止,意味深长,引人深思。“戛然而止”表面上是粗暴地将情节阻断,其实是留给读者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回味无穷。小小说的情节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构成,篇幅的短小也决定了小小说必须惜字如金,追求“言简义丰”,有丰富的内涵。一篇优秀的小小说结尾,往往是表面上将情节叙述完毕,其实内在的线索早已“神游其外”,将读者的思绪牵引到更远的地方,从而起到“引人深思”的作用。
再次强调,此公式主要针对小说的情节巧妙的赏析,而不是只答“含义”“作用”的试题。如果试题本身包含了“含义”“作用”类的指向,则需要在考虑本公式的前提下,回顾前篇的相关内容,以更好地找到采分点。
例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20分)
兄弟墓
邢庆杰
1鬼子一进村,大家就知道,鬼子是冲那批药品来的。
2这批药品是八路军游击队伏击鬼子的运输车后弄到手的,还打死了十几个鬼子,所以,鬼子中队长伊田非常恼火。当他们接到线报说药品就藏在这个村里时,就纠集队伍疯狂地扑了过来。
3天气很热,蝉的叫声使人们更加烦躁。
4伊田缓缓抽出了指挥刀,刀在阳光下变成了一道寒光。伊田把指挥刀向下一劈.枪声爆响,站在最前面的十几个人扭曲着倒在了血泊中。伊田把指挥刀向上一扬,枪声停了。伊田说,药品的,能不能交出来?
5人群无声,连孩子的哭声都止住了。
6伊田的指挥刀作欲劈状……
7慢着!随着一声 (A.断喝 B.吆喝 C.叫喝),村长从人群中走了出来。伊田笑了,露出了两颗大龅牙,他把指挥刀压在村长细瘦的脖子上,你的,知道药品的下落?村长冷冷地说,知道,药品就是我亲自藏的。
8人群骚动起来。有人大声喊,村长,那药品是八路军伤员的命根子呀!
9村长像没听见一样,两只闪着红光的眼睛紧盯着伊田,只有我知道药品藏在哪儿,让这些村民都走,我就告诉你。伊田缓慢而坚决地摇了摇头,你的,必须先告诉皇军药品的下落,这些人才可以活命。村长犹豫了片刻,点了点头说,好,我可以先告诉你,药品就藏在关帝庙后面的树林里。
10人群顿时乱成了一锅粥,叫骂声掩盖了蝉的鸣叫。
11村长,你个汉奸!
12王八蛋!老子早晚杀了你
13.村长的脸剧烈地抽搐了一下,眼里有泪花在阳光下反射着白光。伊田将指挥刀插入鞘内,向后挥了挥手。机枪手都撤了下去,包围圈散开了。
14人们四散而逃,有两块碎砖头不知从哪儿飞过来,一块砸在村长的脸上,另一块砸在村长的胸上。
15伊田同情地拍了拍他的肩头。你的,带皇军去取药品,皇军的,重重地赏你。
16村长走在队伍的前面,后面是荷枪实弹的鬼子。村长走得很慢,边走边回头向村子张望。伊田有些不耐烦了,接连推了他几把,你的,快快地
17从村里到关帝庙,也就二里路,他们却走了大约半个时辰。
18村长带鬼子刚走到关帝庙前,从庙后的林子里飞出了一颗子弹,正中村长的前额,村长一声不吭地倒了下去。
19鬼子的军医赶紧跑过来,摸了摸村长的胸口,又探了探他的鼻息,冲伊田摇了摇头。伊田恼怒地拔出指挥刀,向小树林一挥!机枪、步枪、冲锋枪一起向小树林狂扫,树林变成了一片火海。
20伊田在小树林里一无所获,又带领鬼子们赶回村子,却发现村子里已经空无一人。伊田垂头丧气地收兵回城,半路上,却遭到了伏击,全军覆没。
21这次伏击是八路军鲁北支队的一个连和县大队联合干的,战斗结束后,县大队的张政委就命令调查一件事:谁开枪打死了村长?
22事情很快查清楚了,是县大队有名的“神枪手”鲁怀山开的枪。当时,他带着几个游击队员就埋伏在村口,本是想伺机营救全村的乡亲,却因人手少,一直没法下手。于是他一边差人找县大队汇报,一边继续监视鬼子。没想到,后来村长叛变,他就在暗处打了一枪。
23张政委一拍大腿,嘿!这个鲁怀山,真是太莽撞了!那树林里根本就没有药品,药品在村长家的地窖里。
24组织上并没有追究鲁怀山的责任,因为情况已经非常清楚,村长是想引开鬼子,让乡亲们免遭鬼子的杀害。等鬼子发现上了当,村长最终难逃一死。而鲁怀山以为村长已经叛变,在那种特殊情况下,实在没有办法也来不及向组织请示,从原则上讲也没有错误。
25但是,鲁怀山最终还是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当天,他就用那把令鬼子闻风丧胆的“神枪”自杀了。人们在他的枪柄上,发现了他刻下的一行歪歪扭扭的字:枪,是不可以随便开的。
26张政委知道后,半晌无言。
27在张政委的主持下,县大队将村长和鲁怀山合葬在了一起,并在坟前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三个大字:兄弟墓。
28.埋葬了两人后,张政委才眼含热泪地对同志们说,大家可能还不知道吧,村长是我的亲生父亲,而怀山同志是我父亲的结义兄弟呀!
(有删改)
1.通读全文,参照示例,请在横线上把文章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4分)
搜寻药品,鬼子进村杀人——(1) ——不知真相,怀山误杀村长——搜寻无果,鬼子遭遇伏击——(2) ——合葬二人,政委讲明实情。
2.文章第7段横线处的词语应选哪一项?请说明你的理由。(4分)
我选 项,理由:
3. 文章对于“人群”的描写都是独立成段的。结合文中画横线段落的具体内容,分析这样安排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有何作用?(4分)
4.结合上下文,请你品读文章第25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揣摩它的深刻含义。
(3分)
枪,是不可以随便开的。
5 文章最后,张政委才告诉大家:村长是自己的亲生父亲,且村长与怀山为结义兄弟。结合全文,说说小说这样结尾的艺术效果。(5分)
例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一4题。(18分)
翻浆的心 毕淑敏
那年,我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颠簸了一天,夜幕降临才进入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
突然在无边的沉寂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司机破口大骂。
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一件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
“我要搭车,我得回家。”
“不带!哪有你的地方!”司机愤愤地说。“我蹲大厢板就行。”
“不带!”司机说着,踩了油门,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那个人抱住车灯说:“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亲想吃”
“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
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谢谢谢谢”最后一个“谢”字已是从轮胎缝隙里发出来的。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呜叫。我找到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里窥探。
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每一次颠簸,他都像被遗弃的篮球,被橡胶轮胎击打得嘭嘭作响。
“我好像觉得他要干什么。”司机说。
这一次,我看到青年敏捷地跳到两个大轮胎之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哎呀,他偷我东西呢!”
司机狠踩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
司机说:“车速这么快,他不敢动了。”
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我不知如何是好,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觉察到了车速的变化,不失了出时机地让起身 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
我痛苦地几乎大叫。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再看青年,他扑倒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虚弱但仍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
司机继续做着“高难”动作。我又去看那青年,他像夏日里一条疲倦的狗,无助地躺在了轮胎中央。
道路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司机说:“扶好你的脑袋。”就在他的右腿狠狠地踩下去之前,我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面前的铁板
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青年,在这突如其来的急刹车面前,可能要被卸成零件。“看他还有没有劲偷别人的东西!”司机踌躇满志地说。
我心里安宁了许多。只见那个青年艰难地在轮胎缝里爬,不时还用手抹一下脸,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这时,他扎在口袋上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
“他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师傅这次及倒不慌不忙,嘴角甚至显出隐隐的笑意。
我们到了一个兵站,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村最近的公路,他家那儿是根本不通车的,至少还要往沙漠腹地走10公里
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的往下爬,跪坐在地上。不过才个把时辰的车程,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学学啦学学”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了“学”。
他说:“学学你们把车开得这样快,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学学……”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
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
“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我很严正地对他说。
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
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不堪重负的样子。我敏捷地爬上大厢板。我看到了我的提包。我摸索着它,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有删改)
【注释】翻浆:春暖解冻时,地面或道路表面发生裂纹并渗出水分和泥浆。
1.小说中的“青年”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3分)
2.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联系全文,简要说说文章标题“翻浆的心”的含义。(2分)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
他扑倒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虚弱但仍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
3.小说结尾部分的情节设置很巧妙,请选择一个角度简要分析。(4分)
4.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5分)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指导与训练·记叙文阅读 参考答案
题型十《兄弟墓》
1.(1)保护村民,村长假装叛变(2分)(2)知道原委,怀山含恨自杀(2分)(意思相近即可)
2.我选A项(1分),理由:因为“断喝”一词更能够表现村长这句“慢着”的声音之响亮(1分)、态度之坚决(1分),更能表现出村长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1分)。而“吆喝”“叫喝”都没有这样丰富的表达效果。
3.独立成段起着突出强调的作用(1分),一方面突出村民不畏强敌的爱国热忱(1分),另一方面通过强调村民不明真相时的群情激昂(1分),衬托村长忍辱负重的大仁大义(1分)。
4.未向组织请示,不明事情原委贸然开枪,此为不智(1分);不信任结义兄弟,怀疑他对祖国、人民的忠诚,此为不义(1分)。饱含着鲁怀山深深的自责与内疚(1分)。
5.出乎读者意料,更具震撼人心的力量(1分);使文章的故事情节波澜起伏(1分);突出张政委、村长、怀山三人皆以民族利益为重的爱国情怀(1分);也可表现鲁怀山看重兄弟之情的义薄云天(1分),照应文章标题“兄弟墓”中的“兄弟”二字;升华文章主旨:赞美了全中华儿女在外侮人侵时同仇敌忾的民族意识和英雄气概(1分)。
《翻浆的心》
1.“青年”是一个孝顺父母、淳朴善良、热心助人的人。(3分,意思相近即可)
2.(1)指我在弄清事情的真相后灵魂受到的震动和心里的不平静。(2分)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极强贬义色彩的词语(2分),形象描绘出搭车“青年”在司机的故意折腾下的狼狈情态(1分)表现出“我”对他的鄙夷和厌恶(1分)。
3.(示例一)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先前“青年”被认为“偷东西”的一系列行为,最后却发现其实是“青年”的善举,先前一直以为是“坏人”的“青年”结果是好人,结局出人意料,而细节的交代又和前面相照应,使其又在情理之中。
(示例二)结尾戛然而止,引人深思。以“我”的感受收束全文,突出了我在知道真相后心里的不安和愧疚,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赏析2分,分析2分;其他角度言之成理即可)
4.主题:小说嘲讽了当今社会“人心惟危”的现象,呼唤社会相信善良,彼此信任。(2分)
看法:社会的和谐需要信任和真诚。虽然当今社会确实存在很多积弊,“农夫和蛇”的故事时有发生,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怀疑善良和美好,拒绝信任和帮助。(3分,言之成理即可)
【中考一轮复习】202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学案——记叙文阅读题型四(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一轮复习】202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学案——记叙文阅读题型四(含答案),共2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阅读指导,典型题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一轮复习】202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学案——记叙文阅读题型五(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一轮复习】202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学案——记叙文阅读题型五(含答案),共9页。
【中考一轮复习】202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学案——记叙文阅读题型二(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一轮复习】202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学案——记叙文阅读题型二(含答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分析句子或段落的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