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专题06 人体内物质运输和废物排出-2021年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1期)(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专题06 人体内物质运输和废物排出-2021年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1期)(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6 人体内物质运输和废物排出一、单选题1.(2021·江苏连云港市·中考真题)下图是肾单位的结构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肾单位由①、②和③构成B.②与①相比,其内血液中代谢废物较多C.③和④内含有的液体分别是原尿、尿液D.③发生病变后尿液中可能出现较多的蛋白质【答案】D【分析】(1)图中: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球;④肾小囊;⑤肾小管。(2)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⑤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③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④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3)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所以原尿与血液相比,原尿中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剩下的物质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所以尿液与原尿相比,尿液中没有葡萄糖,水分较少,导致尿液中的尿素浓度增加。【详解】A.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⑤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③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④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A错误。B.血液从①入球小动脉流经③肾小球时,发生了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所以②出球小动脉的血液中代谢废物比①入球小动脉少,B错误。C.③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里面的液体为血液,④肾小囊中的液体为原尿,C错误。D.当血液流经肾小球的和肾小囊内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被滤过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正常的尿液中不会有蛋白质和血细胞,若出现了,可能是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出现了问题,很有可能是③肾小球有炎症通透性增强导致的,D正确。故选D。【点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2.(2021·山东泰安市·中考真题)下图是人体某些部位的微观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液流经血管2时,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氧分离,血管1中流的是静脉血B.3是小肠内表面的皱襞,皱襞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C.4内的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能透过4和5的内壁进入5中形成原尿D.若7是小腿处组织细胞,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后,经过6流回到左心房【答案】C【分析】分析图片可知:图片依次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小肠绒毛;肾单位;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1小静脉;2肺泡外的毛细血管;3小肠绒毛;4肾小球;5肾小囊;6小静脉; 7组织细胞。【详解】A.该图表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如下图:
所以血液流经血管2时,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氧结合,血管1中流的是含氧丰富动脉血,A错误。B.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突起叫做3小肠绒毛。由于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B错误。C.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当血液流经4肾小球和5肾小囊内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5肾小囊形成原尿,C正确。D.若7是小腿处组织细胞,则此循环为体循环,如下图:
最后流回右心房,D错误。故选C。【点睛】掌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3.(2021·四川遂宁市·中考真题)生物结构决定功能,下列结构与功能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胰腺——营养物质吸收B.瓣膜——血液单向流动C.厚壁心室——远程输血D.毛细血管——物质交换【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实例,可以从结构特点和功能方面分析解答。【详解】A.小肠是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场所。胰腺分泌胰液,胰液通过胰管进入小肠帮助营养物质的消化,错误。B.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四肢静脉血管中都有瓣膜,这能防止血液在循环过程中倒流,正确。C.左心室的壁最厚,产生的压力最大,这样才能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正确。D.毛细血管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正确。故选A。【点睛】掌握结构与功能对应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4.(2021·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中考真题)如图为小明学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后整理的部分笔记,标注有误的一项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D【分析】心脏的结构: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它有4个空腔,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心房在上,心室在下,心尖在左。在心脏的4个腔中,左心室的肌肉壁最厚。心脏的四个腔分别有血管与它相连通,与左心室相连的是主动脉,与右心室相连的是肺动脉,与左心房相连的是肺静脉,与右心房相连的是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
【详解】A.图中①是指主动脉和肺动脉,动脉管壁厚,弹性大,A不符合题意。 B.动脉血是在体循环的动脉中流动的血液以及在肺循环中从肺回到左心房的肺静脉中的血液。因此图中②是肺静脉,内流动脉血,B不符合题意。C.图中③是房室瓣,只能朝一个方向开,能够防止血液倒流,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C不符合题意。D.图中④是右心室,是肺循环的起点;而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心脏的结构以及心脏各腔与血管的连接和血液循环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也是难点,要理解掌握。5.(2021·四川南充市·中考真题)图为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序号表示结构),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④③⑤构成B.血液流经④过滤到③内的液体称为原尿C.若c中出现葡萄糖,一定是由肾小球病变引起的D.从a端流入的血液为动脉血,从b端流出的血液为静脉血【答案】C【分析】(1)图中: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囊,④肾小球,⑤肾小管,a端流动脉血,b端流静脉血,c中的液体为尿液。(2)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所以原尿与血液相比,原尿中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剩下的物质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所以尿液与原尿相比,尿液中没有葡萄糖,水分较少,导致尿液中的尿素浓度增加。【详解】A.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⑤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④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③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A正确。B.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B正确。C.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当肾小管病变时,c中尿液中可能会出现葡萄糖,此外当人体胰岛素分泌过少时,尿液中也会出现葡萄糖,若c中尿液中出现葡萄糖,不一定是由肾小球病变引起的,C错误。D.a端的血液为动脉血,动脉血从入球小动脉流经肾小球再流经出球小动脉,再流向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血液流经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与组织细胞发生了物质交换,组成肾小管的细胞利用血液运来的氧气和养料分解有机物,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扩散到血液,即血液中的氧气和养料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量较少的静脉血,所以从b端流出的血液为静脉血,D正确。故选C。【点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及尿的形成过程。6.(2021·重庆中考真题)图为人体内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②、③表示的结构(或生理作用)分别是( )A.动脉、过滤作用、重吸收作用 B.静脉、过滤作用、重吸收作用C.静脉、重吸收作用、过滤作用 D.动脉、重吸收作用、过滤作用【答案】A【分析】尿的形成过程是: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详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在肾小球里,血液只进行了②滤过作用,并没有发生气体交换,所以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几乎没有变化,也就是血液仍然是动脉血,①为出球小动脉。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③肾小管重吸收回血液里,A正确。故选A。【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7.(2021·新疆中考真题)下列关于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皮肤的汗腺可排出部分尿素B.耳蜗是产生神经冲动的部位C.关节包括关节头、关节腔和关节囊D.ABO血型分为A型、B型、O型、AB型【答案】C【分析】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①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②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③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详解】A.由分析可知: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A正确。B.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可见,耳蜗是产生神经冲动的部位,是就听觉感受器,B正确。C.关节包括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三部分。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在关节头和关节窝上有一层关节软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减少振荡,C错误。D.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了ABO血型:A型、B型、AB型和O型,D正确。故选C。【点睛】正确识记并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8.(2021·江西中考真题)健康人的尿液与原尿相比,尿液中没有的成分是( )A.葡萄糖 B.水 C.无机盐 D.尿素【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尿和原尿的区别,尿是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形成的。【详解】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会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因此尿液与原尿的主要区别是尿液中不含葡萄糖,A正确。【点睛】关键知道原尿经过肾小管时把全部的葡萄糖重吸收回血液。9.(2021·四川眉山市·中考真题)人体每天都要产生一定量的代谢废物,但经过相应器官、系统可及时排除体外,以此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有尿素、二氧化碳B.尿液比原尿少是因为原尿中的废物被重吸收C.排出尿液有利于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D.代谢废物主要是经泌尿和呼吸系统排出体外【答案】B【分析】尿的形成过程包括两个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尿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内壁起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80升。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人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1.5升,比原尿少了许多。【详解】A.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故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有尿素、二氧化碳,A正确。B.结合分析可知: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80升,而因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被重吸收),所以,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1.5升,比原尿少了许多,B错误。C.人体排出尿液,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C正确。D.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①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②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③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所以,代谢废物主要是经泌尿和呼吸系统排出体外,D正确。故选B。【点睛】正确识记并理解尿的形成过程和排泄途径是解题的关键。10.(2021·四川眉山市·中考真题)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A.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白细胞 B.血细胞中体积最大的是红细胞C.血细胞中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 D.血细胞中血小板也具有细胞核【答案】C【分析】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主要成分是水,血细胞又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在显微镜下,我们看见最多的红细胞,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看到最少的血细胞是白细胞,白细胞呈圆球状,有细胞核;看不到的血细胞是血小板,因为血小板个体小,普通显微镜下很难观察的到。【详解】A.在显微镜下,我们看见最多的红细胞,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错误。B.血细胞中体积最大的是白细胞,白细胞呈圆球状,有细胞核,错误。C.血细胞中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正确。D.普通光学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血小板,血细胞中血小板也没有细胞核,错误。故选C。【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细胞的结构特点以及数量。11.(2021·云南中考真题)下列关于动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流动着动脉血 B.管壁厚,弹性大C.管内血流速度快 D.将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答案】A【分析】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其中动脉血管管壁厚,弹性最大,管腔较小,血流速度快,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去;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较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到心脏去;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数量最多,其功能为物质交换的场所。【详解】A.动脉血管中不一定流动脉血,如肺动脉内流静脉血,A错误。BCD.动脉是将心脏内的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去,动脉的结构特点是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管壁较厚、弹性大,管腔较小,血流速度快,弹性大,BCD正确。故选A。【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动脉血管的特点和功能。12.(2021·云南中考真题)血液在人体内流动的顺序,不可能发生的是A.心脏→肺→心脏 B.心脏→全身各处→心脏C.心脏→肺→心脏→全身各处→心脏 D.心脏→肺→全身各处→心脏【答案】D【分析】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详解】A.心脏→肺→心脏表示肺循环,肺循环的途径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A不符合题意。B.心脏→全身各处→心脏表示体循环。体循环的途径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B不符合题意。C.心脏→肺→心脏→全身各处→心脏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表示血液从右心室流出,流经肺部回到左心房;又从左心室流出,流经全身各处回到右心房,C不符合题意。D.血液从心脏流出,流经肺部没有流回心脏之前不可能流向全身各处,D不可能发生,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13.(2021·云南中考真题)下列不具有排泄作用的器官是( )A.肾脏 B.肺 C.皮肤 D.肛门【答案】D【分析】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详解】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经呼吸系统由肺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尿液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人体直肠内的食物残渣叫做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故选D。【点睛】正确识记并理解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解题的关键。 二、综合题14.(2021·四川泸州市·中考真题)小明同学学习了血液循环相关知识后,绘制出如下血液循环模式简图,图中a、b代表血管,A代表器官,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图表示体循环,则a内流的是 ______ 血。(2)血液循环过程中,心脏是输送血液的泵,图中血流只能由b流向a而不能倒流,原因是心脏具有__________结构。(3)经测定发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为0.03%,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是4%,增加的二氧化碳来自于组织细胞内__________( 填结构名称)对有机物的彻底分解,再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若A表示肺,则b是_______ 。【答案】(1)动脉 (2)瓣膜 (3)线粒体 肺静脉 【分析】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详解】(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A位于心脏和毛细血管之间,故a内流的是动脉血。(2)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只有心房与心室是相通的,心脏的左右是不相通的。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从a动脉流向毛细血管,再流向b静脉,最后回到心脏,而不能倒流。(3)组织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在氧气参与下,在线粒体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当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组织细胞处的二氧化碳的浓度高,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低,这时发生了扩散作用。组织细胞处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到达肺部,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肺泡中氧的浓度高,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高,这时发生了扩散作用。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此过程的完成要经过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故A表示肺,则b是肺静脉。【点睛】熟知人体血液循环的途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5.(2021·四川泸州市·中考真题)肾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下图是人体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结构,a、 b代表相应部位的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结构③是________ 。(2)正常情况下,与a液体相比,b液体中浓度明显升高的物质是 _____ 。(3)尿液检测可以诊断肾脏是否患有某种疾病,若某人尿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可能是肾单位中_________的过滤作用出现异常。【答案】(1)出球小动脉 (2)尿素 (3)肾小球 【分析】图中的①是肾小球,②是入球小动脉,③是出球小动脉,a是原尿,b是尿液。【详解】(1)肾动脉进入肾脏,逐渐分支形成入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再分支出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形成肾小球,肾小球毛细血管再汇集成出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再分支成毛细血管,缠绕在肾小管外面,然后再汇集成肾静脉,因此图中的①是肾小球,②是入球小动脉,③是出球小动脉。(2)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内壁起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通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围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血液里,而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因此图中的a是原尿,b是尿液,则正常情况下,与a原尿相比,b尿液中浓度明显升高的物质是尿素。(3)根据尿液的形成过程可知,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通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因此当肾单位中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出现异常,尿液中会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识图并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16.(2021·四川遂宁市·中考真题)Ⅰ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不足,血糖浓度远超常人,最终形成糖尿,其机制如图所示。该病与机体免疫异常有关,多发于青少年和儿童,严重时危及生命。请据此回答:(1)图中过程A是____作用,所得液体与血浆相比,没有____和血细胞。(2)图中过程B是重吸收作用,能吸收原尿中____(填“全部”或“部分”)葡萄糖。(3)患者需定期注射胰岛素,以促使血液中的____进入组织细胞,被贮存和利用,以降低血糖,避免糖尿产生。(4)患者还需从饮食角度控制血糖来源,防止血糖过高,请尝试回答患者饮食注意事项:____(至少答两点)。 (5)对于青少年,应该加强体育锻炼,以改善____功能,预防Ⅰ型糖尿病的发生。【答案】(1)滤过 大分子蛋白质 (2)部分 (3)葡萄糖(血糖) (4) 定时定量(少食多餐),避免高糖食品(以清淡饮食为主) (5)免疫 【分析】(1)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50升,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2)正常人的血糖浓度总是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这是因为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调节体内糖的代谢。胰岛素的作用: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3)由图可知,A表示的是肾小球的滤过作用,B表示的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详解】(1)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A滤过的作用和肾小管的B重吸收,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即原尿与血液相比,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2)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由题干可知:Ⅰ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不足,血糖浓度远超常人,最终形成糖尿。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有一定限度,当超出这个限度,就会出现糖尿,即Ⅰ型糖尿病患者的肾小管只吸收原尿中的部分葡萄糖。(3)胰岛素能够促使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被贮存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避免糖尿产生。(4)在整个糖尿病病程中,血糖控制的高低关系到每一个糖尿病发病的重要指标,所以每一个糖尿病人最重要的就是饮食指导。比如:定时定量(少食多餐),避免高糖食品(以清淡饮食为主)等。(5)通过体育锻炼,加强和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改善免疫功能,以利于预防和调理治愈一些常见的生理疾病,同时也有利于有效的预防和调理治愈。如预防Ⅰ型糖尿病的发生。【点睛】本题考察人体尿的形成,胰岛素的作用及对Ⅰ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指导。17.(2021·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中考真题)“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全民健身运动的浪潮中。下图表示运动时,人体参与该活动的部分器官和系统(字母表示),图中序号表示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物质①通过A进入到循环系统,A由消化道和________组成,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2)图中物质②由B进入血液,血液变成含氧丰富的________血,同时排出血液中物质③到体外,③要穿过________层细胞。(3)物质①和②进入循环系统后,主要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血液由________和血细胞构成,其中能运输②的血细胞是________。(4)循环系统还能将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送输到[D]________系统,血液流经该系统后,血液中的尿素含量明显________(选填“降低”、“升高”),形成④排出体外。(5)健身运动不仅靠图中各系统的配合,还需要神经系统调节和激素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6)A、B、C、D中都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主要结构特点,其中错误的是________A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B.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C.骨骼上连接着丰富的神经末梢 D.肾小管外缠绕大量的毛细血管【答案】(1)消化腺 小肠 (2)动脉 2 (3)血浆 红细胞 (4)泌尿 降低 (5)反射 (6)C 【分析】由图可知:A是消化系统,B是呼吸系统,C是运动系统,D是泌尿系统。【详解】(1)人体的A消化系统是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包括大消化腺和小腺体。其中小肠,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2)图中物质②由B呼吸系统进入血液,血液变成含氧丰富的静脉血,则物质②氧气。同时排出血液中物质③到体外,则物质③是二氧化碳。肺泡,毛细血管都是由一层细胞构成的,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则③二氧化碳至少要穿过2层细胞。(3)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的。血细胞中的红细胞具有运输②氧气的功能。(4)细胞代谢终产物有水、无机盐和尿素、二氧化碳等。排泄是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如通过D泌尿系统以④尿液的形式把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排出体外。故血液流经该系统后,血液中的尿素含量明显降低。(5)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的任何活动,都是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协同调节下多个系统配合完成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感受器,能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能传导的兴奋就是神经冲动,传入神经能将神经冲动传至神经中枢,神经中枢,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6)A.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而且管壁很薄,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正确。B.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利于进行气体交换,正确。C.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的。骨骼肌有受到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后,就会收缩,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即是骨骼肌连接着丰富的神经末梢,错误。D.肾小管外缠绕大量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正确。故选C。【点睛】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解答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18.(2021·安徽中考真题)血液流经遍布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时,会发生物质交换。(1)血液流经图1所示的毛细血管时,氧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__结合,由血液运往全身各处;血液流经图2所示的毛细血管时,变成营养物质丰富,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________________;血液流经图3所示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和营养物质最终进入________________,供其生命活动利用。(2)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网时,血浆中的部分物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________________,送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中。(3)毛细血管内径很小、管壁非常薄且只由一层________________构成,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答案】(1)血红蛋白 静脉血 组织细胞 (2)重吸收作用 (3)上皮细胞 【分析】(1)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2)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时,氧、营养物质和水由血液进入组织细胞,其他物质和二氧化碳从组织细胞进入血液。(3)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时,肺泡里的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4)尿的形成过程包括两个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详解】(1)图1表示肺泡外的毛细血管,肺泡中的氧气含量高于血液里的氧气含量,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进入血液中的氧气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图2表示小肠里的毛细血管,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血液流经小肠处的毛细血管后,血液内的营养物质会明显增多,同时,由于组织细胞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使细胞内的氧含量远远低于血液中的氧含量,而二氧化碳含量远远高于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因此,血液中氧气与血红蛋白迅速分离,由血液扩散到组织细胞,二氧化碳由组织细胞扩散到血液。使血液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所以血液变成营养物质丰富,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图3表示身体各处组织(肺泡除外)的毛细血管,当血液中的氧和营养物质进入组织细胞后,最终进入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呼吸作用,营养物质在氧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2)尿的形成过程包括两个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内壁起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作用。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人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3)毛细血管是连通最小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它的管壁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径仅有8~10微米,只能允许红细胞(直径7.7微米)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也最慢,毛细血管的这些得血液与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点睛】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和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是解题的关键。19.(2021·新疆中考真题)下图表示人体各系统关系,请分析回答问题。(1)A系统是由______和肺组成。肺泡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______。(2)B系统中,最大的消化腺是______,它分泌的______能促进脂肪的分解。(3)C系统中,输送血液的泵是______,其结构中肌肉壁最厚的腔是______。(4)D系统中,血液经过①的过滤作用和②的______作用最终形成尿液。【答案】(1)呼吸道 气体交换 (2)肝脏 胆汁 (3)心脏 左心室 (4)重吸收 【分析】图可知,A是呼吸系统,B是消化系统,C是血液循环系统,D是泌尿系统,①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②肾小管的重吸收。【详解】(1)A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肺是呼吸统的主要器官,特点是肺泡数量多,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肺泡外有大量的毛细血管,有利于完成气体交换。(2)B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分泌胆汁储存在胆囊内,通过胆管输送到小肠内,胆汁不含消化酶,所以胆汁能促进脂肪的分解(乳化)。(3)C血液循环系统,输送血液的泵是心脏,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由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组成,其是左心室壁最厚,需要将左心室内的血液压向全身各处,行程较长,需要较大的压力。(4)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D泌尿系统中,血液经过①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最终形成尿液。【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组成,心脏的结构特点,尿的形成。20.(2021·四川眉山市·中考真题)糖类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下图表示食物中的淀粉经人体相关系统间的协调活动,最终被组织细胞利用来为生命活动供能的生理过程示意图,图中a、b、c、d、e分别代表不同的物质。据图回答:(1)食物中的淀粉在口腔中能否被初步消化一部分?_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食物中的淀粉在消化道中最终被分解为可被吸收的物质a是_______,饭后,当大量的物质a被吸收到血液中会导致血糖浓度快速升高,但一段时间后又恢复至正常水平,其中起调节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3)物质a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利用呼吸系统所吸收的[]___________(注意:[]内填字母序号、横线空白处填物质名称)来进行_____________作用,以此氧化分解物质a,进而为细胞生命活动供能。(4)血液运输b物质,需要血液中_________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__参与。(5)图中的d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种即可)。【答案】(1)能 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 (2)葡萄糖 胰岛素 (3)b O2或氧气 呼吸 (4)红 血红蛋白 (5)水、无机盐、葡萄糖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淀粉的消化、吸收、分解的过程,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目。图中a、b、c、d、e分别代表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被肾小管重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的物质、尿液。【详解】(1)淀粉能从口腔开始被消化,原因是口腔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将部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2)淀粉在口腔中被初步消化成麦芽糖,在小肠内,淀粉和麦芽糖在胰液和肠液中消化淀粉的酶的作用下,最终被分解成a葡萄糖。胰腺中的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等。饭后,当大量的物质a葡萄糖被吸收到血液中会导致血糖浓度快速升高,但一段时间后又恢复至正常水平,其中起调节作用的激素是胰岛素。(3) b指的是进入肺泡内的氧气,物质a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利用呼吸系统所吸收的物质b氧气来进行呼吸作用,组织细胞最终在氧气的参与在线粒体被分解利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同时释放能量,供各项生命活动利用。(4)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与血红蛋白的特性有关,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因此红细胞是红色的。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血液运输b氧气,需要血液中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参与。(5)尿液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两个过程。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e指尿液,d指的是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被肾小管重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的物质,内含水、无机盐、葡萄糖。【点睛】通过淀粉把消化系统、呼吸作用、循环系统、尿的形成等知识综合起来考查,要把基础知识学牢固,才能熟练的解答此题。21.(2021·云南中考真题)运动需要多个器官、系统协调配合。下图是某同学踢足球时心脏与相关器官X的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运动后补充的糖类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首先到达心脏的______(填字母)。心脏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______,以保证血液将营养物质运送到骨骼肌细胞,供运动所需。(2)若血液从B出发,经血管①→X后,变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则X代表的器官是______,血液经血管②______回到C左心房。(3)该同学进食一段时间后,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会暂时上升,此时X代表的内分泌腺是______,其分泌的激素增多,以调节葡萄糖在人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4)人体生命活动中产生的尿素等废物,主要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______作用。(5)如果你是一个足球迷,看一场激烈比赛时大脑皮层会特别兴奋,因而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使人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面红耳赤。以上生命活动主要受到______系统的影响,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答案】(1)A 瓣膜(或房室瓣和动脉瓣) (2)肺 肺静脉 (3)胰岛 (4)重吸收(或重新吸收) (5)神经 【分析】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由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组成。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详解】(1)血液循环的途径如图所示:
运动后补充的糖类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经过肠静脉,再经过下腔静脉,首先到达心脏的A右心房。心脏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在心室和动脉之间的动脉瓣,这样保证血液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所以心脏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或房室瓣和动脉瓣),以保证血液将营养物质运送到骨骼肌细胞,供运动所需。(2)通过(1)分析可知,若血液从B出发,经血管①→X后,变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则X代表的器官是肺,血液经血管②肺静脉回到C左心房。(3)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因此,该同学进食一段时间后,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会暂时上升,此时X代表的内分泌腺是胰岛,其分泌的激素增多,以调节葡萄糖在人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4)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5)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以神经调节为主,激素调节为辅,共同完成生命活动的调节。因此,以上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影响,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心脏的结构,尿的形成,胰岛素的调节作用,生命活动的调节。 三、填空题22.(2021·甘肃武威市·中考真题)人体泌尿系统中,能够暂时贮存尿液的器官是________。【答案】膀胱【分析】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其中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场所,膀胱能够暂时储存尿液,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共同构成排尿的通道。【详解】人体的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组成,肾由大约一百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由肾小体、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囊、肾小球组成。输尿管把尿液运送到膀胱;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点睛】熟知泌尿系统的结构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6 人体内物质运输和废物排出-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4期),文件包含专题06人体内物质运输和废物排出-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4期解析版docx、专题06人体内物质运输和废物排出-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4期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6 人体内物质运输和废物排出-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3期),文件包含专题06人体内物质运输和废物排出-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3期解析版docx、专题06人体内物质运输和废物排出-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3期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6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和废物的排出-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2期),文件包含专题06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和废物的排出-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2期解析版docx、专题06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和废物的排出-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2期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7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