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94965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94965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94965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师大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一、积累与运用。(22分)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锃亮(zèng) 凛冽(līn) 酷似(sì) 藏污纳垢(goù) B.窒息(zhì) 荧光(yíng) 畸形(jī) 惟妙惟肖(xiāo) C.兴味(xīng) 蒙昧(mèi) 侏儒(rú) 屏息敛声(liān) D.溃退(kuì) 绯红(fēi) 仁慈(cí) 惊心动魄(pò)2.(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譬如 竹杆 矜持 交头结耳 B.强悍 高粱 灌输 心有灵犀 C.烦燥 达观 钦佩 跚跚来迟 D.取蒂 折损 诘问 奈人寻味3.(2分)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 B.何老师抬起头看到我,笑了笑,示意我拿椅子坐下,正襟危坐地和我谈起了心。 C.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纷至沓来。 D.阅读是源头活水,课堂是半亩方塘,只有把活水引入方塘,语文教学才能清澈如许,这是不言而喻的。4.(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能否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B.宜良九乡、西山森林公园、石林风景区、澄江抚仙湖是昆明周边最受欢迎的四大热门景区之一。 C.体验生活、留意生活、提炼生活,抓住有意义的素材,捕捉真切的情感,澄清模糊的认识,一定会写出好的作文。 D.当望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时,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祖国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想起祖国创造的辉煌成就。5.(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背影》语言平实,饱含感情,看似平淡,其实极具表现力。“我”从年轻的时候就深深地体会到父亲的关爱。 B.《白杨礼赞》的作者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他的笔名。代表作有小说《子夜》《围城》等。 C.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阳”,山南水北为“阴”。“阴阳割昏晓”的“阳”指泰山北面。 D.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6.(2分)阅读《昆虫记》《红星照耀中国》,选出下列说法中有错的一项( )A.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武装宣传”是指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B.《红星照耀中国》写了两个层面的事实:一是作者1935年6月到10月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二是“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C.法布尔称赞黄蜂的建筑才能,认为在这一点上黄蜂远胜于卢浮宫的建筑艺术智慧。 D.蟹蛛不会织网,只等猎物跑近才去捉。它横着走路。7.(10分)古诗文默写。(1)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2) ,绿水逶迤。(欧阳修《采桑子》)(3)东皋薄暮望, 。(王绩《野望》)(4)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5)《赤壁》中使用了议论的句子是: , 。(6)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认为,一个人经过磨难砥砺的益处是: , 。(7)《春望》中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诗句是: , 。二、阅读理解。(38分)8.(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雁门太守行 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首句用黑云暗喻敌军,一个“压”字,把敌军的 情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2)最后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9.(13分)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问题。【甲】 ㅤ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ㅤㅤ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乙】 ㅤㅤ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ㅤㅤ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饭疏食: ②曲肱而枕之: ③岂不诚大丈夫: ④富贵不能淫: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②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3)下列对【乙】文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观是 A.这篇驳论文,开篇摆出景春的观点,然后针对其“论点”和“论据”展开批驳。B.古代读书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与文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完全不同。C.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丈夫之冠”为举例论证;“广居”“正位”“大道”为比喻论证;“得志”与“不得志”为对比论证。D.作者运用排比句,增强文意的气势和感染力,显示了大丈夫的内涵。(4)在选文中,【甲】文中的颜回、孔子及【乙】文中的“大丈夫”,这几种人的道德要求是趋向于一致的,试结合两文加以分析。10.(9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端午美食多良药宁蔚夏 ①因端午节吃粽子这一习俗,人们也称端午节为粽子节。其实,在我国古代,不少节日在喜庆之中,还蕴含着驱邪避灾的寓意,而且不少与当时的节气和时令有关,端午节也不例外。②在古俗中,农历五月是恶月,民间又称“毒月”。用现代观点来解释,此时气温迅速升高,天气暑热,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毒瘴滋生,人最容易生病。为了应付恶月,安度暑日,民间在端午这天,除了采集一些草药悬挂、佩戴、洁身、服用之外,还择食一些药用价值较高的食物,借以辟毒祛邪,防病健身。③在粽子的诸多花样品种中,最常见的是用糯米与红豆共同包制的粽子。红豆不仅内含丰富的蛋白质及多种营养物质,而且具有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等功效。夏日气候炎热且多雨,人体常为湿热阻遏,红豆能够利水湿、解热毒,与绿豆相辅相成,堪称消夏良药。④吃咸鸭蛋为端午节又一食俗。咸鸭蛋咸而微寒,能滋阴、清肺,可治膈热、咳嗽、喉痛、齿痛、泄利等病症。威鸭蛋不仅具有医疗作用,且能有效补充人体在夏天盐分的缺失和营养物质的消耗,因而也是一味夏季食补与佐餐佳品。⑤不少地方过端午节时,还用米粉或面粉发酵与艾蒿一起蒸馍馍馍,或做成艾糕(又称打糕)。艾蒿中含有多种挥发油,具有芳香气味,可驱虫杀菌,对多种细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因此,古代在端午除病驱瘟,无论食还是用,艾蒿必不可少。⑥大蒜炒苋菜是许多家庭在端午节喜欢食用的一道蔬菜。大蒜素有“天然抗菌素”之誉,在食物中杀菌解毒作用十分显著。苋菜性味甘凉,有清热解毒、除湿止痢之功,适宜于暑天赤白下痢、里急后重者食用。大蒜与苋菜同炒,优势互补,是防治痢疾等夏季肠道狭病不可多得的良药佳蔬。⑦有些地方端午要吃大蒜蛋,即将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以供食用。有的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鸡蛋除有滋补强壮作用之外,还有滋阴润燥、补心宁神、养血安胎、解毒止痒的功效,与大蒜、艾叶合用,民间谓可以避“五毒”,益健康。⑧端午节,江南一些地方有吃“五黄”的习俗,即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和雄黄酒,其中黄瓜几乎无人不食。黄瓜性凉味甘,具有生津止渴、除烦解暑、利尿消肿的功效,尤其作为盛夏主蔬,治疗多种夏日时病,应时顺季,内食外用,老少咸宜。⑨端午的黄鳝体壮肥美,肉质细嫩,正是择食的佳季,故民间素有“端午黄鳝赛人参”之说。黄鳝性味甘温,具有补虚损、除风湿、强筋骨的功效,常用于劳伤气血、风寒湿痹、产后淋沥、下痢脓血等症。黄鳝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等多种营养物质,特别适用于进入毒月体虚之人食用,具有很好的补益作用。而大蒜烧鳝鱼则兼具解毒功能。⑩黄鱼的营养也十分丰富,端午前后体态肥胖,肉质最美,是不可多得的时令佳肴。黄鱼味甘性平,具有补气、开胃、填精、安神、明目的功效,多用于体虚、食少、乏力、失眠、视物模糊等。可加调味品窟调,或与大米煮粥食用,或与蔬菜作羹,食鱼喝汤,均可作为毒月提升精力之用。⑪咸蛋黄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口味极佳,因为有个“黄”字,于是也进入了“五黄”的行列,端午吃咸蛋黄,除前述作用之外,还寓意健康平安。⑫我国民间在端午节素有喝雄黄酒的习俗。然而雄黄是一味含砷的有毒中药,其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二砷,该物质遇热后,可分解为三氧化二砷,即毗霜。毗霜对人体有强烈毒性,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后,可致急性中毒而死亡。因此这一习俗已基本被摒弃,取其“黄”字,一般用糯米酿成的黄酒替代。毒月开始进入黄梅季节,湿气加重,饮用少量黄酒,能温经活血,除湿通络。(选自《科普时报》)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在农历五月采集、食用药用价值较高的食物,是为了辟毒祛邪,防病健身。B.红豆具有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等功效,但不可与绿豆同时食用。C.黄鳝性味甘温,有补虚损、除风湿、强筋骨的功效。端午正是食用黄鳝的好时节。D.若人们想要温经活血,除湿通络,可以适当饮用糯米酸制的黄酒。(2)第⑫段加点的“基本”二字能否删去?请简要说明理由。(3)端午节家宴,妈妈要求每人推荐一个菜。请你结合本文,根据昆明的气候特点,从以下食物中推荐一种并说明理由。A.艾糕B.大蒜炒苋菜C.咸鸭蛋11.(12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下 厨李濛ㅤㅤ①我和我妈经常吵架。ㅤㅤ②七天一小吵,每月一大吵,吵架的时候简直是天崩地裂,地动山摇。我站在地铁里,对着手机歇斯底里地大喊,即使下班高峰期的人群再拥挤,我身边的乘客也总是能惊恐地为我让出方寸空间来。与此同时,我妈就在电话那头声泪俱下,梨花带雨。每次吵架,都苦了我爸和我的阿姨们,他们兵分两路:一路忙着给我发短信、打电话,让我平复情绪,顺带小心翼翼地教育我她也是为了我好;另一路则聚到我妈身边递纸巾、递茶水,安慰她,说我这个女儿其实蛮懂事,就是脾气大了一点。ㅤㅤ③但吵归吵,骨肉之情,血浓于水,毕竟不忍拉黑了事。一次吵架后,我和她足足冷战了两个星期,最后还是她忍不住联系了我——其实每次冷战都是妈妈先败下阵来。她说:“我们俩既然都爱对方,又何苦这样,我也不过是忍不住多关心你一下。这样吧,我以后尽量不去烦你,但你至少每隔几天给我打个电话,或者发个微信,让我知道你在异地是平安的。”ㅤㅤ④这等卑微的要求,我怎能忍心拒绝,于是赶忙借坡下驴,与她握手言和,并达成“和平协议”。之后我们果然没怎么吵过架。我与她都是刀子嘴,有时心里温柔得化成了一摊水,但脸上永远都是一副对全人类保持警惕的德行。达成协议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与她的交流都过分的简短冷静,甚至连寒暄都算不上,倒不是因为彼此还在生对方的闷气,而是我们吵了这么多年,早就不知道该如何保持语气亲切。ㅤㅤ⑤两年前,我搬到了新的公寓里。我是自由职业,大部分时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小区周边也几乎没有快餐店,如果不叫外卖的话,吃顿饭至少要走上两公里,渐渐地,我就动起了自己做饭的心思。ㅤㅤ⑥面对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酱油瓶,我的选择困难症又爆发了。我掏出手机给她打了个电话,询问有关酱油的事宜。她起先一愣,随后便打开话匣子:“生抽用途比较广,老抽主要用来给炖菜上色。那个××牌的酱油,太咸,鲜味不够,别买,我这么多年一直都用×××牌的。最近他们家又新出了一款少盐的,我觉得还不错……”ㅤㅤ⑦我推着购物车,在货架之间来回穿梭,按照她的授意把厨房用品采购齐全。那个下午,我把原本空置的厨房塞得满满当当。我仿佛也看到,我和母亲之间那道深深的沟壑,未必是不能填平的。ㅤㅤ⑧我们的对话内容骤然丰富起来。我在厨艺上表现得越无知,她就说得越尽兴。那个曾经吼出“我就是去乞讨也不用你帮忙”的倔脾气女儿,突然变得柔软了,又开始像软乎乎的婴儿那样,伸出双手寻求母亲的呵护。ㅤㅤ⑨“猪骨汤最好一次多熬一些,放冰箱里存着,煮面、煮菜时拿出一点来用,比味精好太多了。海带最好买那种整片整片的干海带,泡软后用剪子剪成小块,放到猪骨汤里炖一炖,味道极好,你以前最爱喝这个……”她在电话另一边滔滔不绝,声音显得年轻了很多,我仿佛能看到她眉飞色舞的样子。我用心记下她做饭的经验,认真钻研,后期加以改良,久而久之做出来的饭菜也算有模有样了。ㅤㅤ⑩待她把能教的东西全部教给我后,我摇身一变,又成了她的老师。“新鲜鲫鱼用料酒腌好后,放到锅里煎一下,然后倒入开水,大火煮成白色的汤。再放几片白菜叶煮到软,白菜和汤鲜得你都不想吃鱼肉。”我把电话免提打开,一边在厨房备菜,一边向她传授炖鱼汤的经验。刀锋划过鲫鱼身体时,谁料那早已被掏光五脏六腑的鱼竟然在案板上又动了一下!我“啊”地叫了一声,她以为我切到了手,急得不成样子,得知是虚惊一场后,我们在电话两端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ㅤㅤ⑪春节回家,我一头扎进厨房,跟着她包饺子、炖酸菜、烙油饼,忙得不亦乐乎。我一边往面饼上抹油,一边说道:“最近网购了两瓶潮汕鹅油,用来煎葱花饼了,真是太香了!我回去后也给你寄一瓶尝尝吧。”ㅤㅤ⑫她用沾满面粉的手拨了拨额前的头发,轻描淡写地说:“别给我寄了,前段时间体检查出了高血压,高压都快到180了,医生说吃东西尽量少油少盐,植物油都要少吃,更别说动物油了。唉,年纪大了,能吃的东西真是越来越少了。”ㅤㅤ⑬我侧头看她的脸,这才注意到她不知从何时起,光滑的皮肤变得黯淡松弛,时髦的紫红色鬈发中,冒出一绺绺掩盖不住的银丝。ㅤㅤ⑭“你吃过葛根粉吗?调成糊糊后放一点桂花和蔓越莓干,好吃还降血压呢。”我踱到厨房的另一侧,背对着她,却早已红了眼眶。(选自《读者》2018 年 12 期)(1)文章以“下厨”为题,有什么好处?(2)文章开头部分极力描写我和母亲争吵激烈有何用意?(3)请说说第⑧段加点的“骤然”的含义。(4)请对文章第⑬段作简要赏析。三、作文。(40分)12.(40分)请以“我喜欢这个季节”为题,写一篇文章。写作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3)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书写工整,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与运用。(22分)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锃亮(zèng) 凛冽(līn) 酷似(sì) 藏污纳垢(goù) B.窒息(zhì) 荧光(yíng) 畸形(jī) 惟妙惟肖(xiāo) C.兴味(xīng) 蒙昧(mèi) 侏儒(rú) 屏息敛声(liān) D.溃退(kuì) 绯红(fēi) 仁慈(cí) 惊心动魄(pò)【分析】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字形。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解答】A.有误,“凛冽”的“凛”应读作“lǐn”;“藏污纳垢”的“垢”应读作“gòu”。B.有误,“惟妙惟肖”的“肖”应读作“xiào”。C.有误,“兴味”的“兴”应读作“xìng”;“屏息敛声”的“敛”应读作“liǎn”。D.正确。故选:D。【点评】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2.(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譬如 竹杆 矜持 交头结耳 B.强悍 高粱 灌输 心有灵犀 C.烦燥 达观 钦佩 跚跚来迟 D.取蒂 折损 诘问 奈人寻味【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解答】A.有误,“交头结耳”的“结”应为“接”;B.全部正确;C.有误,“烦燥”的“燥”应为“躁”;“跚跚来迟”的“跚”应为“姗”;D.有误,“取蒂”的“蒂”应为“缔”;“奈人寻味”的“奈”应为“耐”;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3.(2分)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 B.何老师抬起头看到我,笑了笑,示意我拿椅子坐下,正襟危坐地和我谈起了心。 C.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纷至沓来。 D.阅读是源头活水,课堂是半亩方塘,只有把活水引入方塘,语文教学才能清澈如许,这是不言而喻的。【分析】本题考查成语使用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答】ACD.正确;B.有误,“正襟危坐”意思是整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恭敬或拘谨的样子。本句用来指老师与学生谈话时的态度,该词与语境不符。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需要我们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4.(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能否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B.宜良九乡、西山森林公园、石林风景区、澄江抚仙湖是昆明周边最受欢迎的四大热门景区之一。 C.体验生活、留意生活、提炼生活,抓住有意义的素材,捕捉真切的情感,澄清模糊的认识,一定会写出好的作文。 D.当望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时,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祖国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想起祖国创造的辉煌成就。【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解答】A.正确;B.有误,前后矛盾,可去掉“之一”;C.有误,语序不当,可把“体验生活”与“留意生活”调换位置;D.有误,缺主语,可在“就会”之前加上“我们”。故选:A。【点评】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2)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3)析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5.(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背影》语言平实,饱含感情,看似平淡,其实极具表现力。“我”从年轻的时候就深深地体会到父亲的关爱。 B.《白杨礼赞》的作者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他的笔名。代表作有小说《子夜》《围城》等。 C.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阳”,山南水北为“阴”。“阴阳割昏晓”的“阳”指泰山北面。 D.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分析】本题考查课文内容分析、文学常识。首先我们应把握文章叙述的内容;再次,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情感。【解答】A.有误,根据原文“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可知,“我’从年轻的时候就深深地体会到父亲的关爱说法错误;B.有误,《围城》是钱锺书先生所著的长篇小说;C.有误,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阴阳割昏晓”的“阳”指泰山南面;D.正确。故选:D。【点评】课文内容的分析是深刻理解一篇文章的关键,需仔细思考,认真作答。6.(2分)阅读《昆虫记》《红星照耀中国》,选出下列说法中有错的一项( )A.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武装宣传”是指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B.《红星照耀中国》写了两个层面的事实:一是作者1935年6月到10月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二是“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C.法布尔称赞黄蜂的建筑才能,认为在这一点上黄蜂远胜于卢浮宫的建筑艺术智慧。 D.蟹蛛不会织网,只等猎物跑近才去捉。它横着走路。【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结合积累作答。【解答】ACD.正确。B.有误,“1935年6月”表述有误,应该是1936年6月到10月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故选:B。【点评】名著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同时还要与文学常识配合起来进行。7.(10分)古诗文默写。(1)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2) 轻舟短棹西湖好 ,绿水逶迤。(欧阳修《采桑子》)(3)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王绩《野望》)(4)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5)《赤壁》中使用了议论的句子是: 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春深锁二乔 。(6)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认为,一个人经过磨难砥砺的益处是: 所以动心忍性 , 曾益其所不能 。(7)《春望》中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诗句是: 白头搔更短 , 浑欲不胜簪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1)无可奈何花落去(2)轻舟短棹西湖好(3)徙倚欲何依(4)浅草才能没马蹄(5)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6)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7)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重点字:簪)【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二、阅读理解。(38分)8.(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雁门太守行 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首句用黑云暗喻敌军,一个“压”字,把敌军的 人马众多 情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2)最后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分析】本题考查了诗歌鉴赏的二个方面:1、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2、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知每个要点及每种题型的答题模式。这是一首乐府旧题,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后四句写驰援部队的活动,表现了作者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解答】(1)根据诗歌的语境和题目中的提示“用黑云暗喻敌军”即可“压”的含义。(2)抓住句中“报君意”“为君死”(君,国君)即可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黄金台”是用典故,“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要点明使用典故。答案:(1)人马众多(来势凶猛或交战双方力量悬殊)(2)引用典故表达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点评】这是一篇古诗词鉴赏阅读,本题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想象的能力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难度较大。鉴赏古诗词,一般从作者的人生背景、从当时的社会环境、从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别人的评价、翻看诗词的注释等几方面鉴赏。9.(13分)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问题。【甲】 ㅤ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ㅤㅤ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乙】 ㅤㅤ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ㅤㅤ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饭疏食: 吃 ②曲肱而枕之: 胳膊 ③岂不诚大丈夫: 真正 ④富贵不能淫: 使……迷惑。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②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3)下列对【乙】文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观是 B A.这篇驳论文,开篇摆出景春的观点,然后针对其“论点”和“论据”展开批驳。B.古代读书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与文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完全不同。C.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丈夫之冠”为举例论证;“广居”“正位”“大道”为比喻论证;“得志”与“不得志”为对比论证。D.作者运用排比句,增强文意的气势和感染力,显示了大丈夫的内涵。(4)在选文中,【甲】文中的颜回、孔子及【乙】文中的“大丈夫”,这几种人的道德要求是趋向于一致的,试结合两文加以分析。【分析】参考译文:【甲】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乙】 孔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把顺从作为首位,是妇人家遵循的行为准则。”“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解答】(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①句意:我整天吃粗粮。饭:吃。②句意:弯着胳膊做枕头。肱:胳膊。③句意: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吗?诚:真正。④句意: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淫:使动用法,使……迷惑。(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翻译时,可利用增、删、调、换等方式,做到信、达、雅。①重点字词:陋巷,简陋的地方;忧,艰苦。句意为:很少的食物,很少的水,居住在很简陋的地方,别人都觉得很艰苦,难以承受,但颜回觉得很安逸快乐。②重点字词:第一个“居”,居住;第二个“居”,居所,住宅;广居,喻指仁;正位,喻指礼;大道,喻指义。句意为:(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ACD.正确;B.有误,古代读书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与文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相近。故选:B。(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时,首先要熟悉孟子关于大丈夫的标准,再结合文中对颜回事迹的描述,概括回答。根据乙文,“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排比句。其中“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的意思是(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这里的“广居”“正位”“大道”分别喻指“仁”“礼”“义”。这句话采用排比的形式,气势磅礴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极具感染力。可明确“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便是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再读甲文,“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可以看出颜回是一个不贪图荣华富贵,能坚守自己理想志趣的人,与孟子观点中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是相符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追求“不义”的富贵。答案:(1)①吃;②胳膊;③真正;④使……迷惑。(2)①很少的食物,很少的水,居住在很简陋的地方,别人都觉得很艰苦,难以承受,但颜回觉得很安逸快乐。②(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3)B(4)颜回认为要坚守自己的志趣,知足常乐,安贫乐道。孔子对于富贵,坚守要用正当的手段来获取,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大丈夫精神的实质。【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10.(9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端午美食多良药宁蔚夏 ①因端午节吃粽子这一习俗,人们也称端午节为粽子节。其实,在我国古代,不少节日在喜庆之中,还蕴含着驱邪避灾的寓意,而且不少与当时的节气和时令有关,端午节也不例外。②在古俗中,农历五月是恶月,民间又称“毒月”。用现代观点来解释,此时气温迅速升高,天气暑热,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毒瘴滋生,人最容易生病。为了应付恶月,安度暑日,民间在端午这天,除了采集一些草药悬挂、佩戴、洁身、服用之外,还择食一些药用价值较高的食物,借以辟毒祛邪,防病健身。③在粽子的诸多花样品种中,最常见的是用糯米与红豆共同包制的粽子。红豆不仅内含丰富的蛋白质及多种营养物质,而且具有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等功效。夏日气候炎热且多雨,人体常为湿热阻遏,红豆能够利水湿、解热毒,与绿豆相辅相成,堪称消夏良药。④吃咸鸭蛋为端午节又一食俗。咸鸭蛋咸而微寒,能滋阴、清肺,可治膈热、咳嗽、喉痛、齿痛、泄利等病症。威鸭蛋不仅具有医疗作用,且能有效补充人体在夏天盐分的缺失和营养物质的消耗,因而也是一味夏季食补与佐餐佳品。⑤不少地方过端午节时,还用米粉或面粉发酵与艾蒿一起蒸馍馍馍,或做成艾糕(又称打糕)。艾蒿中含有多种挥发油,具有芳香气味,可驱虫杀菌,对多种细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因此,古代在端午除病驱瘟,无论食还是用,艾蒿必不可少。⑥大蒜炒苋菜是许多家庭在端午节喜欢食用的一道蔬菜。大蒜素有“天然抗菌素”之誉,在食物中杀菌解毒作用十分显著。苋菜性味甘凉,有清热解毒、除湿止痢之功,适宜于暑天赤白下痢、里急后重者食用。大蒜与苋菜同炒,优势互补,是防治痢疾等夏季肠道狭病不可多得的良药佳蔬。⑦有些地方端午要吃大蒜蛋,即将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以供食用。有的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鸡蛋除有滋补强壮作用之外,还有滋阴润燥、补心宁神、养血安胎、解毒止痒的功效,与大蒜、艾叶合用,民间谓可以避“五毒”,益健康。⑧端午节,江南一些地方有吃“五黄”的习俗,即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和雄黄酒,其中黄瓜几乎无人不食。黄瓜性凉味甘,具有生津止渴、除烦解暑、利尿消肿的功效,尤其作为盛夏主蔬,治疗多种夏日时病,应时顺季,内食外用,老少咸宜。⑨端午的黄鳝体壮肥美,肉质细嫩,正是择食的佳季,故民间素有“端午黄鳝赛人参”之说。黄鳝性味甘温,具有补虚损、除风湿、强筋骨的功效,常用于劳伤气血、风寒湿痹、产后淋沥、下痢脓血等症。黄鳝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等多种营养物质,特别适用于进入毒月体虚之人食用,具有很好的补益作用。而大蒜烧鳝鱼则兼具解毒功能。⑩黄鱼的营养也十分丰富,端午前后体态肥胖,肉质最美,是不可多得的时令佳肴。黄鱼味甘性平,具有补气、开胃、填精、安神、明目的功效,多用于体虚、食少、乏力、失眠、视物模糊等。可加调味品窟调,或与大米煮粥食用,或与蔬菜作羹,食鱼喝汤,均可作为毒月提升精力之用。⑪咸蛋黄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口味极佳,因为有个“黄”字,于是也进入了“五黄”的行列,端午吃咸蛋黄,除前述作用之外,还寓意健康平安。⑫我国民间在端午节素有喝雄黄酒的习俗。然而雄黄是一味含砷的有毒中药,其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二砷,该物质遇热后,可分解为三氧化二砷,即毗霜。毗霜对人体有强烈毒性,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后,可致急性中毒而死亡。因此这一习俗已基本被摒弃,取其“黄”字,一般用糯米酿成的黄酒替代。毒月开始进入黄梅季节,湿气加重,饮用少量黄酒,能温经活血,除湿通络。(选自《科普时报》)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人们在农历五月采集、食用药用价值较高的食物,是为了辟毒祛邪,防病健身。B.红豆具有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等功效,但不可与绿豆同时食用。C.黄鳝性味甘温,有补虚损、除风湿、强筋骨的功效。端午正是食用黄鳝的好时节。D.若人们想要温经活血,除湿通络,可以适当饮用糯米酸制的黄酒。(2)第⑫段加点的“基本”二字能否删去?请简要说明理由。(3)端午节家宴,妈妈要求每人推荐一个菜。请你结合本文,根据昆明的气候特点,从以下食物中推荐一种并说明理由。A.艾糕B.大蒜炒苋菜C.咸鸭蛋【分析】文章介绍了许多端午的美食,围绕“多良药”的特点进行介绍。主要介绍了糯米与红豆共同包制的粽子、咸鸭蛋、艾糕、大蒜炒苋菜、大蒜蛋、“五黄”等美食。突出了“端午美食多良药”。【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ACD.正确。B.有误,原文是“红豆能够利水湿、解热毒,与绿豆相辅相成,堪称消夏良药”。故选:B。(2)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解答此类题先说明能否删除,然后指出词语的意思,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基本”意思是大部分,即大部分地区已摒弃喝雄黄酒的习俗,但也有例外。再说明删去此词句子的意思,去掉后成了所有的地区已摒弃喝雄黄酒的习俗,与事实不符。最后强调该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3)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能力。三道菜皆可,只要能结合昆明天气特点说明原因即可。结合“用米粉或面粉发酵与艾蒿一起蒸馍馍馍,或做成艾糕”“艾蒿中含有多种挥发油,具有芳香气味,可驱虫杀菌,对多种细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因此,古代在端午除病驱瘟,无论食还是用,艾蒿必不可少”可推荐艾糕。结合“大蒜炒苋菜是许多家庭在端午节喜欢食用的一道蔬菜”“大蒜素有‘天然抗菌素’之誉,在食物中杀菌解毒作用十分显著。苋菜性味甘凉,有清热解毒、除湿止痢之功,适宜于暑天赤白下痢、里急后重者食用。大蒜与苋菜同炒,优势互补,是防治痢疾等夏季肠道狭病不可多得的良药佳蔬”等内容可推荐大蒜炒苋菜。结合“咸鸭蛋咸而微寒,能滋阴、清肺,可治膈热、咳嗽、喉痛、齿痛、泄利等病症。威鸭蛋不仅具有医疗作用,且能有效补充人体在夏天盐分的缺失和营养物质的消耗,因而也是一味夏季食补与佐餐佳品”等可推荐咸鸭蛋。答案:(1)B(2)不能,“基本”意思是大部分,即大部分地区已摒弃喝雄黄酒的习俗,但也有例外,“基本”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①昆明农历五月,气氛升高、蚊虫增多,艾蒿中含有多种挥发油,具有芳香气味,可驱虫杀菌,所以我推荐艾糕。②昆明农历五月,天气燥热,又间歇性降雨,会出现一些肠道性疾病,大蒜可以杀菌解毒,苋菜可以清热解毒、除湿止痢,所以我推荐大蒜炒苋菜。③昆明农历五月,天气开始燥热,会出现一些呼吸道疾病,咸鸭蛋可治膈热、咳嗽、喉痛、齿痛、泄利等疾病,所以我推荐咸鸭蛋。【点评】说明文语言特点为:内容的严密性、说明的条理性和语言的准确性。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给读者正确无误的认识;有条理地说明描述某一对象的特征或位置等;摸清事物之间各部分的内在联系,语言简明,说明严密,拥有科学性和严谨性。11.(12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下 厨李濛ㅤㅤ①我和我妈经常吵架。ㅤㅤ②七天一小吵,每月一大吵,吵架的时候简直是天崩地裂,地动山摇。我站在地铁里,对着手机歇斯底里地大喊,即使下班高峰期的人群再拥挤,我身边的乘客也总是能惊恐地为我让出方寸空间来。与此同时,我妈就在电话那头声泪俱下,梨花带雨。每次吵架,都苦了我爸和我的阿姨们,他们兵分两路:一路忙着给我发短信、打电话,让我平复情绪,顺带小心翼翼地教育我她也是为了我好;另一路则聚到我妈身边递纸巾、递茶水,安慰她,说我这个女儿其实蛮懂事,就是脾气大了一点。ㅤㅤ③但吵归吵,骨肉之情,血浓于水,毕竟不忍拉黑了事。一次吵架后,我和她足足冷战了两个星期,最后还是她忍不住联系了我——其实每次冷战都是妈妈先败下阵来。她说:“我们俩既然都爱对方,又何苦这样,我也不过是忍不住多关心你一下。这样吧,我以后尽量不去烦你,但你至少每隔几天给我打个电话,或者发个微信,让我知道你在异地是平安的。”ㅤㅤ④这等卑微的要求,我怎能忍心拒绝,于是赶忙借坡下驴,与她握手言和,并达成“和平协议”。之后我们果然没怎么吵过架。我与她都是刀子嘴,有时心里温柔得化成了一摊水,但脸上永远都是一副对全人类保持警惕的德行。达成协议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与她的交流都过分的简短冷静,甚至连寒暄都算不上,倒不是因为彼此还在生对方的闷气,而是我们吵了这么多年,早就不知道该如何保持语气亲切。ㅤㅤ⑤两年前,我搬到了新的公寓里。我是自由职业,大部分时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小区周边也几乎没有快餐店,如果不叫外卖的话,吃顿饭至少要走上两公里,渐渐地,我就动起了自己做饭的心思。ㅤㅤ⑥面对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酱油瓶,我的选择困难症又爆发了。我掏出手机给她打了个电话,询问有关酱油的事宜。她起先一愣,随后便打开话匣子:“生抽用途比较广,老抽主要用来给炖菜上色。那个××牌的酱油,太咸,鲜味不够,别买,我这么多年一直都用×××牌的。最近他们家又新出了一款少盐的,我觉得还不错……”ㅤㅤ⑦我推着购物车,在货架之间来回穿梭,按照她的授意把厨房用品采购齐全。那个下午,我把原本空置的厨房塞得满满当当。我仿佛也看到,我和母亲之间那道深深的沟壑,未必是不能填平的。ㅤㅤ⑧我们的对话内容骤然丰富起来。我在厨艺上表现得越无知,她就说得越尽兴。那个曾经吼出“我就是去乞讨也不用你帮忙”的倔脾气女儿,突然变得柔软了,又开始像软乎乎的婴儿那样,伸出双手寻求母亲的呵护。ㅤㅤ⑨“猪骨汤最好一次多熬一些,放冰箱里存着,煮面、煮菜时拿出一点来用,比味精好太多了。海带最好买那种整片整片的干海带,泡软后用剪子剪成小块,放到猪骨汤里炖一炖,味道极好,你以前最爱喝这个……”她在电话另一边滔滔不绝,声音显得年轻了很多,我仿佛能看到她眉飞色舞的样子。我用心记下她做饭的经验,认真钻研,后期加以改良,久而久之做出来的饭菜也算有模有样了。ㅤㅤ⑩待她把能教的东西全部教给我后,我摇身一变,又成了她的老师。“新鲜鲫鱼用料酒腌好后,放到锅里煎一下,然后倒入开水,大火煮成白色的汤。再放几片白菜叶煮到软,白菜和汤鲜得你都不想吃鱼肉。”我把电话免提打开,一边在厨房备菜,一边向她传授炖鱼汤的经验。刀锋划过鲫鱼身体时,谁料那早已被掏光五脏六腑的鱼竟然在案板上又动了一下!我“啊”地叫了一声,她以为我切到了手,急得不成样子,得知是虚惊一场后,我们在电话两端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ㅤㅤ⑪春节回家,我一头扎进厨房,跟着她包饺子、炖酸菜、烙油饼,忙得不亦乐乎。我一边往面饼上抹油,一边说道:“最近网购了两瓶潮汕鹅油,用来煎葱花饼了,真是太香了!我回去后也给你寄一瓶尝尝吧。”ㅤㅤ⑫她用沾满面粉的手拨了拨额前的头发,轻描淡写地说:“别给我寄了,前段时间体检查出了高血压,高压都快到180了,医生说吃东西尽量少油少盐,植物油都要少吃,更别说动物油了。唉,年纪大了,能吃的东西真是越来越少了。”ㅤㅤ⑬我侧头看她的脸,这才注意到她不知从何时起,光滑的皮肤变得黯淡松弛,时髦的紫红色鬈发中,冒出一绺绺掩盖不住的银丝。ㅤㅤ⑭“你吃过葛根粉吗?调成糊糊后放一点桂花和蔓越莓干,好吃还降血压呢。”我踱到厨房的另一侧,背对着她,却早已红了眼眶。(选自《读者》2018 年 12 期)(1)文章以“下厨”为题,有什么好处?(2)文章开头部分极力描写我和母亲争吵激烈有何用意?(3)请说说第⑧段加点的“骤然”的含义。(4)请对文章第⑬段作简要赏析。【分析】文章以“下厨”为线索贯穿了“我”和母亲之间电话做菜,借谈下厨交流情感的事,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爱和父母老去的酸楚之情。【解答】(1)本题考查题目的作用。以“下厨”为题,内容上是指在异地工作的“我”发现自己想做饭后,总是打电话询问母亲,“我和母亲之间那道深深的沟壑,未必是不能填平的”,用“下厨”体现了母女关系的拉近,和解。结构上看文章用题目做线索,串联起“我”和母亲之间关于做饭,买菜,厨房的事,同时题目与结尾“我踱到厨房的另一侧,背对着她,却早已红了眼眶”呼应,点明主旨,感知父母老去的酸楚。(2)本题考查开头的情节的作用。文章的开头“我和我妈经常吵架。七天一小吵,每月一大吵,吵架的时候简直是天崩地裂,地动山摇”,后来在“我”决定“下厨”后,“我仿佛也看到,我和母亲之间那道深深的沟壑,未必是不能填平的”“我们的对话内容骤然丰富起来”“待她把能教的东西全部教给我后,我摇身一变,又成了她的老师”,“我”和母亲的关系越来越好,由此看出,开头的“我”和母亲的吵架是为后文我们的和好形成对比,突出了“我”在“下厨”后和母亲关系的巨大变化。为下文作铺垫。(3)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的理解。“骤然”的意思是“突然”,在句中是说自从“我”下厨后,与母亲的联系多了,结合“我仿佛也看到,我和母亲之间那道深深的沟壑,未必是不能填平的”句来看,表现了“我”与母亲之间的关系的缓和,拉近。(4)本题考查段落语言的赏析。“光滑的皮肤变得黯淡松弛,时髦的紫红色鬈发中,冒出一绺绺掩盖不住的银丝”句是母亲的外貌描写,“黯淡松弛”“掩盖不住的银丝”都突出了母亲在慢慢变老,表现了作者对父母老去的酸楚。答案:(1)内容上用“下厨”体现了母女关系的拉近,和解。结构上题目是线索,与结尾呼应,点明主旨,感知父母老去的酸楚。(2)后文我们的和好形成对比,突出了“我”在“下厨”后和母亲关系的巨大变化,为下文作铺垫。(3)“骤然”的意思是“突然”,表现了“我”与母亲之间的关系的缓和,拉近。(4)外貌描写,突出了母亲在慢慢变老,表现了作者对父母老去的酸楚。【点评】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意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三、作文。(40分)12.(40分)请以“我喜欢这个季节”为题,写一篇文章。写作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3)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书写工整,不少于 800 字。【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请以“我喜欢这个季节”为题,写一篇文章。由题目可知,以季节为描写对象,可结合这个季节的植物、动物、景色、食物等方面的特征进行描写。比如我们可写秋季,我们就要抓住秋季的特点,尤其是鲜明的景色特点进行描写;还可以是某个景物在秋天的特点。文章的重点内容应该是写景,然后从景物中触发感情,从而表现喜爱的情感。所以作文要有感染力,力求让读者因为自己的描述而变得对该季节产生喜爱之情,这才是成功之作。抓住景物的特点展开描述,使特点鲜明,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可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感官描写景物;可以动静结合,俯视、仰视,近观、远望等多角度描写景物;可以以时间的变化、游览的顺序来描写景物;可以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景物描写当中,做到寓情于景,从而使读者产生共鸣。【解答】我喜欢这个季节 我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是一个敲锣打鼓的小孩,是一个优美动人的姑娘,是一个豪气盖天的男子汉!我喜欢秋天,秋天是那样的绚丽多彩,是那样的瓜果飘香! 你看,高高的天空一碧如洗,蓝得像一汪海水,像一条蓝绸子,也像一颗用水洗过的蓝宝石。在天空中,镶嵌着许多细碎而洁白的云朵不停地在飘动,恰似一只只海水里游动的小鱼。大雁们一会儿排成“人”字形,一会儿排成“一”字形,整整齐齐地飞过天空,构成了一幅和谐动人的风景画。 秋天的田野里热闹非凡。瞧!到处都是丰收的景象!稻子金黄金黄的,好似铺了一张金毯,微风一吹,稻子就弯下了腰,好像在向农民伯伯们鞠躬,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那高粱举起了火把,在田野里宛如一个个染了红发的亭亭玉立的少女。 树林里,梧桐叶纷纷打着旋儿落下来,浮在水面上成了蚂蚁的小船。枫叶火红火红的,远远望去,就像燃烧的火焰。微风轻拂,枫叶发出了“沙沙”的声音,好像一只只小手拍着,拍得手都红了。偶尔有几片落叶,犹如一只只蝴蝶翩翩起舞。我情不自禁地吟起了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菊花开了,有的像洋娃娃那金灿灿的头发;有的像我们心中那团热乎乎的火焰;有的层层叠叠,洁白的像一团雪;还有的好似妈妈手中那毛绒绒的线团。许许多多的菊花竞相开放,芳香扑鼻。桂花也心花怒放,那一朵朵小小的、黄黄的花,虽然外表不美,但是,桂花的香味,太迷人了! 果园里硕果累累,黄澄澄的柿子像一个个小灯笼高挂枝头。金黄的橘子沉甸甸地缀满枝头,好似迷雾里的火球,又像是顽皮的小孩扒开绿叶,露出圆圆的小脸,一个劲地向你点头微笑。葡萄呢!更加晶莹剔透了,仿佛是用水晶雕刻的。秋风一吹,清香迎面扑来,沁人心脾。秋天,拥有了独特的美丽和无可比拟的神韵。 我喜欢秋天,喜欢她的天高气爽,喜欢她的云淡日丽,喜欢她的香飘十里。秋天,你令我赞叹不已!【点评】本文为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首段用三个比喻句直接点明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总领全文,并为文章奠定感情基调。主体部分以五个并列段从秋天的天空、田野、枫叶、菊花、果实五个方面来描写秋天的景物,表达我对秋天的喜爱。最后一段总结全文,直抒胸臆,再次表现自己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句子默写,诗歌鉴赏,对比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选择题,句子默写,综合性学习,名著阅读,字词书写,诗歌鉴赏,对比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考卷,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