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枣庄三中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枣庄三中高二期末考试
语文模拟试题
试卷分数: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请先下载并打印好试卷与答题纸;
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纸上,并按要求拍照上传。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艺术是意造空中楼阁来慰情遣兴,而这种楼阁是如何建筑起来的?
②先拿艺术作品做实例。如王昌龄的《长信秋词五首(其三)》:“且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不曾留下他作诗时心理历程的记载,但我们借助心理学的知识来从文字上分析,也可以想见大概。
③他必定使用想象。想象就是在心里唤起意象。如看到寒鸦,心中就印下寒鸦的影子,知道它像什么样,这种心镜从外物摄来的影子就是“意象”。意象在脑中留有痕迹,看不见寒鸦时仍可想到寒鸦像什么样,甚至于从来没有见过寒鸦,别人描写给你听,你也可凑合已有意象推知大概。
④想象有再现的,有创造的。一般的想象大半是再现的。原来从知觉得来的意象如此,回想起来的意象仍是如此。比如我昨天看见一只鸦,今天回想它的形状,丝毫不用自己的意思去改变它,就是只用再现的想象。艺术作品不能不用再现的想象。比如这首诗里“奉帚”“金殿”“玉颜”“寒鸦”“日影”“团扇”“徘徊”等等,在独立时都只是再现的想象。
⑤但只有再现的想象决不能创造艺术。艺术既是创造的,就要用创造的想象。创造的想象也并非从无中生有,它仍用已有意象,不过把它们加以新配合。王昌龄的《长信秋词五首(其三)》精彩全在后两句,这后两句就是用创造的想象作成的。人人都见过“寒鸦”和“日影”,却从来没有人想到班婕妤的“怨”可以见于带昭阳日影的寒线。但这话一经王昌龄说出,我们就觉得它实在是至情至理。从这个实例看,创造的定义就是:平常的旧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综合。
⑥从理智方面看,创造的想象可以分析为两种心理作用:一是分想作用,一是联想作用。“分想作用”就是把某一个意象和与它相关的许多意象分开而单提出它来。这种分想作用是选择的基础。许多人不能创造艺术就因为没有这副本领。有分想作用而后有选择,只是选择有时就已经是创造。画家在一片荒林中描出一幅风景画来,就是在混乱的情境中把用得着的成分单提出来,把用不着的成分丢开,来造成一个完美的形象。诗有时也只要有分想作用就可以作成。例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名句就是从混乱的自然中划出美的意象来,全无机杼的痕迹。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艺术不能离开知觉和想象,就不能离开联想。联想可分为“接近”和“类似”两类。比如这首诗里所用的“团扇”这个意象,班婕妤第一次用它时,是起于类似联想,因为她见到自己色衰失宠类似秋天的弃扇;王昌龄用它时则起于接近联想,因为他读过班婕好的《怨歌行》,提起班婕妤就因经验接近而想到团扇的典故。
⑦“怀古”“忆旧”的作品:大半起于接近联想,例如看到赤壁就想起曹操和苏东坡。《诗经》中“比”“兴”两体都是根据类似联想。比如《关雎》就是拿雎鸠的挚爱比夫妇的情谊。因为类似联想的结果,物可变成人,人也可变成物。
⑧这两种都属于象征。象征的定义可以说是:“寓理于象。”《长信秋词五首(其三)》一诗中的“昭阳日影”便是“象”,象征皇帝的恩宠;“皇帝的恩宠”是“理”,但如果我们一定要把它明白指为“皇帝的恩宠”的象征,又未免以迹象绳玄渺了。诗有不可以解说出来的地方,不可以言传的全赖读者意会。
(摘编自朱光潜《谈美》)
材料二:
①柳宗元有个十分重要的命题:“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这段话提出了一个思想,自然景物要成为审美对象,要成为“美”,必须要有人的审美活动,必须要有人的意识去“发现”它,去“唤醒”它,去“照亮”它,使它从实在物变成“意象”(一个完整的、有意蕴的感性世界)。外物是不依赖于欣赏者而存在的,但美并不在外物。或者说,外物并不能单靠了它们自己就成为美的。美离不开人的审美体验。
②一般人之所以容易接受美是客观的观点,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看到物是客观的,因此他们觉得物的美当然也是客观的。这座山是客观的,那么这座山的美当然也是客观的。这里的错误是把“象”与“物”混淆起来了。在审美活动中,我们所面对的不是“物”,而是“象”,“物”的有用性以及它的自然科学属性是不被注意的。审美观赏者注意的是“象”。在审美观赏者面前,“象”不等于“物”。一座山,它作为“物”,相对来说是不变的,但是在不同的时候和不同的人面前,它的“象”却在变化。“物”是实在的世界,“象”是知觉的世界。竹子是“物”,眼中之竹则是“象”。“象”是“物”向人的知觉的显现,也是人对“物”的形式和意蕴的揭示。当人把自己的生命存在灌注到实在中去时,实在就有可能升华为非实在的形式——象。这种非实在的形式是不能离开人的意识的。
③这正是朱光潜一贯强调的观点。朱光潜谈美,总是一再强调指出,把美看作天生自在的物,乃是一种常识的错误。他指出,“象”不能离开“见”的活动,有“见”的活动,“象”才呈现出来,所以美的观赏都带有几分创造性。
(摘编自叶朗《美在意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的想象经过再现、创造就可以唤起意象,从而建造出内心的空中楼阁,借此来慰情遣兴。
B.创造的想象可以分为两种心理作用:一是分想作用,一是联想作用。而分想作用是选择的基础。
C.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分为“接近”和“类似”两类,“怀古”“忆旧”作品属于接近联想。
D.柳宗元认为美离不开人的审美体验,须用“意识”使它从实在物变成“意象”,从而成为审美对象。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朱光潜引用陶渊明的诗句是为了论证分想作用的重要性,引用王昌龄的例子则是为了阐述经验联想的内涵。
B.诗歌中所体现的情感,实际上是因为外“物”经过了诗人的“象”化,是不可以言传的,全赖读者意会。
C.因为“物”是客观的,相对来说稳定,而“象”是主观的,是变化的,所以“物”和“象”不能等同视之。
D.朱光潜谈美,一再强调外在的“象”不能离开审美主体的“见”的活动,这与柳宗元的观点异曲同工。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材料观点的一项是( )
A.元代诗人张可久的《折桂令·九日》中“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中的“寒鸦”是借创造的想象创作的。
B.《孔雀东南飞》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两句与《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赋、比、兴”都属于类似联想。
C.张若虚的《春江花夜月》中“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就是从混乱的自然中划出美的意象来,全无机杼的痕迹。
D.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十二日夜记梦》中的“月夜”“松岗”是因为作者的“见”的活动而成为审美对象的。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宗白华先生说“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此的理解。(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全科试题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完成下面小题。
骑兵列传
汪曾祺
我们为了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威震后山的骑兵营的情况,访问了黄司令员——当年的黄营长。“后山”是呼和浩特人习惯的说法,泛指大青山以北地区。没想到,这位妇孺皆知,叱咤风云的将军竟是这样一个人:中等以下的身材,长眉秀眼,高高的额头。近六十的人了,一头乌黑的头发,一嘴整齐的白牙。衬衫,军裤,青鞋,白袜。这位将军非常寡言。他是江西永新人。这天,他一共没有说几句话,只是抽烟,喝茶,点头,微笑。最后,他说:“你们要了解骑兵营,去找找杨如意吧。他还活着。”
一个年轻同志向我们介绍:“他家很好找,下了灰腾梁,听见哪里哗啦哗啦地响,那就是他的家。”
车过灰腾梁,我们禁不住要下来看看。这地方的景色真是特别。上了山顶,竟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大平地。那么大,那么平!有的地开垦了,种了莜麦,麦苗正在成熟,随风摇摆,一片闪着银光的翠绿的海。有的地方还荒着,长着茎叶都很坚硬的劲草,草丛里开着高寒地区特有的紫蓝色的野花。听说“灰腾儿”蒙语的意思是寒冷。这个地方是够冷的。我们在山下穿的是衬衫,在山顶立了一会,就都披起预先借来的棉大衣。风,真硬。
下了梁,我们的吉普车一直开进了一个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的院子。这哗啦哗啦的声音是一个风车弄出来的。
我们推开门,一个长着一对鹰眼的中年人斜着眼睛把我打量了一遍。我们说明是黄司令员介绍来的,他立刻改变了态度:“请进!上炕吧!”
我们知道他爱喝酒,给他带来了两瓶二锅头。他用牙咬开瓶盖,倒了几碗,又从酸菜缸里捞出几个蔓菁。这地方的蔓菁很有名。别处的蔓菁是青皮的,这里的蔓菁的皮是大红的,——里面的肉雪白,非常鲜嫩。他掏出蒙古人吃肉用的刀,把蔓青切成碎块:“本来应该给你们搞一点手抓羊肉,我现在这个处境……来,喝!”
我们说明了来意,他放下酒碗,皱起眉头:“你们问我是怎样参加革命的?——我小名叫个如意,从小可不如意。我虚岁十五上就揽了工。那年来了八路军。俺们这儿也成立了抗联会。有一天晚上,有人叫我。我以为是找我干点零活。原来是抗联会敛了一批军鞋,要送给八路军去。他们问我敢不敢去。我说:‘咋不敢!’八路军挺和气,还给好的吃。我说:‘下回再有这事,我还去!’去了几次,就熟了,后来就参了军。后来就调成排长,七转八转,我就成了连长,在骑兵营三连。”
“三连是白马连!”“对。”
“你就是白马连的连长?”
“对。——你们是不是听过一些白马连的故事?群众那么传,有些是夸大了的。”
“有个萨克亚你认识不?”
“那还不认识!”
“这是个传奇人物!听说他打枪打得很准?”
“很准!他能骑在马上把枪拆开,再装上。耍得太多了。叫他总结打枪的经验,他说只有一条:‘只要你不害怕,枪就跟你走。’这话是不错的。这家伙真是个傻大胆。他经常一个人跟鬼子干。有一回,他骑了一匹驳花马,把鬼子的骑兵队冲得稀里哗啦,砍下鬼子好些胳臂。”
“白马连像萨克亚一样的人还有吗?”
“你是说枪法还是胆量?”
“都算上。”
“俺们连特等射手有二十个,一等射手有四十个,不过称得神枪手的,只有三个人。”
“都是谁?”
“一个是王振东。他的打法和萨克亚不一样。萨克亚是横冲直撞,越乱越准。他不。他总是选择好有利地形,趴下来一枪一枪地打。有一回,给他一个任务,保护电台。忽然,鬼子围上来了。他叫所有的人都往下撤,他一个人顶在那里打。鬼子呜呜啦啦地上来了,他不慌不忙,点起了烟灯。‘啸——’,吸一口,‘砰——’,撂倒一个鬼子。……这人死了。”
“怎么死的?”
“有一次他去执行侦察任务,叫鬼子咬住了。他骑着马,一边还枪,一边还唱,唱了半句爬山调,‘吃了一颗麻籽’……一颗子弹钻进了他的后脑勺。”
杨如意接连抽了好几口烟,用羊皮擦着烟灯,说:“这盏灯就是他的遗物。”
他说的第三个神枪手呢!不用问,就是他自己。
“……胆子这东西是锻炼出来的。我跟你们说一个人罢。这人叫杨玉山。这个杨玉山算是个神出鬼没,胆大包天的角色。就是他,他自己说,头一次参加战斗,浑身发抖,怎么也上不去马,尿不停地流出来,洋相大了!所以说,胆子这东西是锻炼出来的。”
“你们那时经常遇到危险?”
“危险,那还不危险!俺们经常和敌人只隔三五里。有时他们行军过去,俺们又来,他们留下的马粪还冒热气。……你就说黄营长,他要死,也不知道死了多少次了。有一次,就在我这间屋子里,天刚刚亮,鬼子捂上来了。黄营长还在炕上。他的马又不在。我一脚踢开后窗户,叫他骑上我的马快走。他跳上马,一只脚穿鞋,一只脚只穿了袜子。那次是真险!黄营长后来对我说,那次不是我,他就完了。唉,说这干什么。你替我死,我替你死,都一样。俺们那会有一句话形容同志之间的关系,就叫做‘替生替死’。骑兵之间的感情,是很深的。战友牺牲了,他留下的马,谁也不忍骑,每天还是照样喂、饮、遛、刷。那会儿牺牲比请个假还要简单。杨玉山说,他是随时做好牺牲的准备的。两条:一是不当俘虏;一是一枪完事,不要挂彩——就像王振东那样死法。”
雷声隆隆,大雨要下来了。我们要告辞了。杨如意说:“本该给你们弄点山韭菜包饺子吃,让你们尝尝我的手艺,今天是不行了。”我跟他要两个蔓菁。他说:“行,送你一缸也行!”我说:“一缸我可搬不动。我只想带两个回北京,让人们见识见识这种红皮的蔓菁。”
(载于一九七九年第十一期《人民文学》(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竟是这样一个人”和“竟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大平地”中两个“竟是”意思相同,都表明大大出乎作者的意料。
B.“茎叶都很坚硬的劲草”“紫蓝色的野花”“风,真硬”,不仅突出了环境特点,也渲染出了一种苍凉的氛围。
C.“那会儿牺牲比请个假还要简单”“一枪完事,不要挂彩”,这些看似平常的话语,却表现出勇士们视死如归的精神。
D.“让人们见识见识这种红皮的蔓菁”中“红皮的蔓菁”,不仅照应上文,也象征着白马连的精神跨越时空,绵绵流长。
7、关于文中谈论“白马连的故事”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连长,杨如意认为对白马连的故事“群众那么传,有些是夸大了的”,表现了他实事求是的性格特点。
B.“俺们连特等射手有二十个,一等射手有四十个”,既说明白马连优秀射手多,也暗含杨如意的自豪之情。
C.王振东和萨克亚都是神枪手,两人打法不一样,说明两人性格经历不同,而杨如意更欣赏王振东的打法。
D.“有一句话形容同志之间的关系,就叫做‘替生替死’”,既表明战友间友谊深厚,也表现他们的献身精神。
8、杨如意讲述故事多用生动形象的情境化语言,请从文中举出三个例子并加以分析。(6分)
9、“列传”是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为司马迁首创。作者以“骑兵列传”作为小说题目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韩、齐为与国。张仪以秦、魏伐韩。齐王曰:“韩,吾与国也。秦伐之,吾将救之。”田臣思曰:“王之谋过矣不如听之子哙与子之国百姓不戴诸侯弗与秦伐韩楚赵必救之是天以燕赐我也。”王曰:“善。”乃许韩使者而遣之。韩自以得交于齐,遂与秦战。楚、赵果遽起兵而救韩,齐因起兵攻燕,三十日而举燕国。张仪事秦惠王。惠王死,武王立。左右恶张仪,曰:“仪事先王不忠。”言未已,齐让又至。张仪闻之,谓武王曰:“仪有愚计,愿效之王。”王曰:“奈何?”曰:“为社稷计者,东方有大变,然后王可以多割地。今齐王甚憎张仪,仪之所在,必举兵而伐之。故仪愿乞不肖身而之梁,齐必举兵而伐之。齐、梁之兵连于城下,不能相去,王以其间伐韩,入三川,出兵函谷而无伐,以临周,祭器必出,挟天子,案图籍,此王业也!”王曰:“善。”乃具革车三十乘,纳之梁。齐果举兵伐之。梁王①大恐。张仪曰:“王勿患,请令罢齐兵。”乃使其舍人冯喜之楚,藉使之齐。齐、楚之事已毕,因谓齐王:“王甚憎张仪,虽然,厚矣王之托仪于秦王也。”齐王曰:“寡人甚憎仪,仪之所在,必举兵伐之,何以托仪也?”对曰:“是乃王之托仪也。仪之出秦,因与秦王约曰:‘为王计者,东方有大变,然后王可以多割地。齐王甚憎仪,仪之所在,必举兵伐之,故仪愿乞不肖身而之梁,齐必举兵伐梁。梁、齐之兵连于城下不能去,王以其间伐韩,入三川,出兵函谷而无伐,以临周,祭器必出,挟天子,案图籍,是王业也。’秦王以为然,与革车三十乘而纳仪于梁。而果伐之,是王内自罢而伐与国,广邻敌以自临,而信仪于秦王也。此臣之所谓托仪也。”王曰:“善。”乃止。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二》)
【注】①梁王,即魏襄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之谋过矣/不如听之/子哙与子之国/百姓不戴/诸侯弗与/秦伐韩楚/赵必救之/是天下以燕赐我也
B.王之谋过矣/不如听之子哙/与子之国/百姓不戴/诸侯弗与/秦伐韩/楚赵必救之/是天下以燕赐我也
C.王之谋过矣/不如听之/子哙与子之国/百姓不戴/诸侯弗与/秦伐韩/楚赵必救之/是天下以燕赐我也
D.王之谋过矣/不如听之子哙/与子之国/百姓不戴/诸侯弗与/秦伐韩楚/赵必救之/是天下以燕赐我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社稷,土地神和谷神的总称。“社”为土地神,“稷”为谷神。常被用来代指国家。
B.函谷,中国古代关卡。《蜀道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句中的“关”就是指函谷关。
C.三十乘,即三十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万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
D.以为,即认为。还可指“把……作为”,如“秋以为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中的“以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秦、魏两国的军队进攻韩国,作为韩国的盟友,齐王答应了韩国使臣的请求并决定出兵帮助韩国。
B.韩国与秦国交战,楚、赵两国立即发兵援救韩国,齐国趁机出兵攻打燕国,三十天就攻占了燕国。
C.秦武王的近臣诽谤张仪,指责他曾对惠王不忠。齐王也派使者前来谴责武王,说不该重用张仪。
D.齐王发兵攻魏,张仪献退兵之计。他把舍人冯喜派往楚国,冯喜借用楚国使者的名义前往齐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故仪愿乞不肖身而之梁,齐必举兵而伐之。(4分)
(2)王甚憎张仪,虽然,厚矣王之托仪于秦王也。(4分)
14.在张仪看来,秦武王如何才能成就“王业”?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
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
岑参
年纪蹉跎四十强,自怜头白始为郎。
雨滋苔藓侵阶绿,秋飒梧桐覆井黄。
惊蝉也解求高树,旅雁还应厌后行。
览卷试穿邻舍壁,明灯何惜借余光?
注:《西京杂记》:“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首联诗人先写自己“年纪”“四十”,“头白始为郎”,有年华已逝、自伤身世之感。
B.颔联描写了作者读书的清幽环境,既照应题目,也为下文的抒情言志做了铺垫。
C.颈联通过写“惊蝉”“求高树”,“旅雁”“厌后行”,直露心迹,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愿望。
D.全诗写作者于秋夕读书之时生幽思、发慨叹有“语奇体峻意亦造奇”之妙。
16.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2)《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鲜明而深刻地揭示了人常常被细微之事困扰的道理。
(3)《过秦论》鉴于秦由盛及衰的过程,提出其灭亡是由于“______________”;《六国论》中“______________”则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割地而灭亡的教训,不要被敌国胁迫而进贡。
(4)《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由悲到乐的转折,诗人在酒的作用下情绪高涨,宣扬了及时行乐的思想。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一幅书法展开了,灵动的文字间似乎有编钟的余音袅袅传来。没法不让人想起悠悠的历史。多少辞赋与奏折,多少檄文与颂歌,摩肩接踵一路走来,都被历史的风尘淹没了。倒是那个喜欢放鹅睡在东床的王羲之音容犹在,留下千古佳话。书法是一曲无声的旋律,其中的美妙只有领会他的人才能参悟。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的迅猛犮展,广大书法教有工作者在键盘和触屏的央縫中知难而进。推进了书法教育的逆势发展。但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目前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心。当下,书法的商业化和娱乐化倾尚,也是时代使然, ,但不应以损害书法的文化传统和艺术价值作为代价。海内外书法界对于书法之美,在仁智互见的同时,也应当对其哲学及美学的基本内涵具有相对统一的认识,否则,既无益于获取书法理论与实践的真知灼见,亦无助于在全球各地教授书法,弘扬书艺。
当前,社会上某些机构对于一些公众场合的所谓书法,蓄意炒作,指鹿为马。把只有幼儿习字水平,牙牙学语式的题词,吹捧为独其一格;把毫无章法、街头涂鸦式的涂写夸耀为气韵生动;把医用注射器喷墨,吹噓为现代王羲之之作;甚至杷其有裸露之嫌的涂抹行为,美化为标新立异,当今社会“草书”盛行,这同许多学生书写违规逾矩的现象具有一定的内在朕系。笔者认为,书法教育应当以启功先生为楷模,坚持对楷书教学的重视,以楷为模,楷则近本。不应弃楷崇草,对草书 ,视为成名成家的 。在这一方面,学校加强早期楷书书法教育显得 。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但目前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注。
B.但目前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我们也值得关注。
C.但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心。
D.但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目前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注。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无可非议 趋之若鹜 旁门左道 举足轻重
B.无可厚非 趋之若鹜 终南捷径 举足轻重
C.无可非议 争先恐后 终南捷径 举重若轻
D.无可厚非 争先恐后 旁门左道 举重若轻
20.下列各句中与画波浪线句子“多少辞赋与奏折,多少檄文与颂歌,摩肩接踵一路走来”修辞手法使用一致的一项是( )(3分)
A.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B.我朝他宽宽的两肩望了一下,立即在我眼前山现了一片绿雾似的竹海,海中间,一条窄窄的石级山道,盘旋而上。
C.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
D.书法是一曲无声的旋律,其中的美妙只有领会他的人才能参悟。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钙,为人体必需的常量营养素,它的主要作用就像是建造高楼大厦的砖。身体里99%的钙都是在骨骼里,所以有人也把它叫做“骨骼的守护者”。
《中国居民营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居民平均每人日钙摄入量仅为388.8毫克,要知道,人一天需要的钙是800毫克。并且 ,大概也就是15%,更多的钙实际上是被当成废物排泄了。
如果有维生素D在,情况就不一样了。它俩是“兄弟”,一起摄入,吸收率能翻倍。 ?有一些可能被成骨细胞“砌”到了骨头里;有一些可能变成了结石;还有一些逛游一圈,无所事事,最后又排泄了。怎么才能让它沉积到骨骼里呢?这就需要一种神奇的营养素一一维生素K,它能指引着血液中的钙精准地沉积到骨骼上。要想不缺钙,饮食均衡是前提,多吃一些富含钙质的食物,像鸡蛋、牛奶和肉类。另外, 增加吸收率,刺激骨骼增加钙的利用度。
21.下列句子中的“像”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许久许久,我俩也像入睡了一样,停止了一切的思念和情绪。
B.张伯伯,我要像您一样,做革命的螺丝钉,拧在哪里就在哪里发光。
C.这些石头,像莲花瓣、老人、卧虎;有的侧身探海,有的怒目相向。
D.像水稻这样的一朵花只结一粒种子的“单颖果作物”,利用杂种优势必然制种困难。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运用理性思维深入思考,有理有据地把道理说清楚,是发表言论、阐述见解的基本要求。结合以上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认识事物时,我们的判断常常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笃信古人、权威和书本,听信大多数人的意见等。“自古以来”“著名专家表示”“书上说”“大多数人认为”等常见说法,就体现了这些影响。围绕这样的短语,延伸思考,充实依据,选取合适的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2024枣庄滕州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4枣庄滕州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10页,《屈原列传》中太史公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枣庄三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枣庄三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枣庄三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枣庄三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