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南京市秦淮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南京市秦淮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物理试题(含解析)第1页
    南京市秦淮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物理试题(含解析)第2页
    南京市秦淮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物理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3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南京市秦淮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南京市秦淮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物理试题(含解析),共4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南京市秦淮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
    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我们在欣赏的时候,经常发现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全文如下:“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蓬头稚子”是根据响度辨别“路人”是陌生人
    B.“遥招手”——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D.“借问”——是“路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
    2.飞机黑匣子的蜂鸣器发出频率为37500Hz的脉冲信号,用录音磁带记录下来正常播放,人耳是不能直接听到的。下列措施能够帮助人耳听到这一声音的是(  )
    A.减小音量 B.快速播放 C.放大音量 D.慢速播放
    3.编钟是中国传统的古老打击乐器,由青铜铸成,它由不同的钟依照大小排列,并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编钟常与编磬组合使用,“金石之声”中的“金”就是指编钟,“石”指编磐,亦传至东亚其他地区。现有四个编钟,如图所示,它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由左至右排列,其中有一编钟上有隐形的裂痕,为了查找出这口编钟,用锤子分别敲击它们,当发出的声音时,将所产生的声波输入示波器中时显示出对应波形图,则下列关于敲钟时用力大小和判断裂痕的有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敲甲编钟用力最大,乙编钟有裂痕
    B.敲丙编钟用力最大,丁编钟有裂痕
    C.敲甲编钟用力最大,丁编钟有裂痕
    D.敲丙编钟用力最大,乙编钟有裂痕
    4.小名游览一座古寺时发现里面有一个变音钟,随着钟下燃烧的香火越旺,敲出的声音越高亢,分析原因的可能是(  )
    A.香火使钟周围的空气温度升高,传声效果越来越好
    B.任何物体温度升高时,振动发出的声音音调都会变高
    C.香火使振动的振幅加大,使声音响度变大
    D.香火使钟的温度升高,钟振动频率改变
    5.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关于这一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声音由振动产生的
    B.固体传声的效果比空气好
    C.固体可以传声
    D.固体传声的速度大于空气传声的速度
    6.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振动的空气柱一定在发声
    C.在10m2的小房间里说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空间小,没有产生回声”
    D.在同一宇宙飞船的太空舱内,两名宇航员可以直接对话
    7.如表是部分金属的熔点和沸点:
    物质
    水银





    熔点/℃
    ﹣39
    649
    1083
    660
    1525
    3410
    沸点/℃
    357
    1090
    2360
    2467
    2750
    5900
    如按表所提供的数据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40℃里,水银温度计已不能使用
    B.电灯泡里的灯丝常用钨丝制成,因为钨的熔点高
    C.用放在一个容器内加热熔化混合后再冷却的方法可以得到镁铁合金
    D.用放在一个容器内加热熔化混合后再冷却的方法可以得到铝铜合金
    8.若用刚测过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计插入沸水中测水温,则温度计的液柱是(  )
    A.上升 B.下降
    C.先上升后下降 D.先下降后上升
    9.一只自制温度计有81根均匀刻线,若把它插入正在熔化的冰水混合物中,水银柱下降到第11根刻线,当把它插入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升高到第61根刻线。现选用摄氏温标,这个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  )
    A.﹣5℃~110℃ B.﹣18℃~138℃ C.﹣20℃~140℃ D.﹣22℃~142℃
    10.图中有两套完全相同的(如图甲所示)加热装置,这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适量的M固体和N固体,它们的加热时间﹣温度曲线如图乙所示,在35min内M物质从固态熔化成了液态,N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乙知,M肯定是非晶体,N肯定是晶体
    B.由图乙知,M肯定是晶体,N不一定是晶体
    C.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晶体
    D.有图乙知,M肯定是晶体,N肯定是非晶体
    11.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对0℃的冰缓慢持续加热到全部变成100℃的水蒸气,下列所示四个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2.已知空气、水、铝管中声速分别为340m/s、1500m/s、5000m/s;并且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大于0.1s,人们才能把两次声音区分开。那么,当含水铝管的长度至少为下列哪个数据的时候,敲击铝管的一端,耳朵贴在铝管另一端的人才能听到三次敲击声(  )
    A.约36.5m B.约44 m C.约214.3m D.约294.8m
    二、填空题(每空一分,共31分)
    13.(3分)甲温度计的示数是    ℃,乙温度计的示数是    ℃。现在,英美等国家用华氏温度计。华氏温度计是荷兰人华伦海特在1709年用酒精制作的温度计。他把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212℉,把纯水凝固时的温度定为32℉,用℉代表华氏温度,请利用这些知识得出体温计37℃的读数也可以记作    ℉。

    14.(3分)小明在厨房中发现:
    (1)如图所示,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白气”从喷出到消失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
    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壶内水    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高,仍然保持水蒸气状态;
    ②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放热    ,形成“白气”;
    ③“白气”进一步上升,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    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
    (2)冬天,厨房温度较低。在炉子上烧菜时,火焰熄灭前、后一瞬间会出现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情景,你可以确定图    (填“甲”或“乙”)是火焰熄灭后的图片。

    15.(3分)如图所示,用牙轻轻咬住铅笔上端,用手指轻敲笔下端,注意听这个敲击声,然后张开嘴使牙齿不接触铅笔。手指用与前同样的力轻敲铅笔下端,比较这两次听到的声音;这两次声音的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不同(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在某广场的一个监测仪上看到显示的数字,请你替它补上单位:54.4    ,利用噪声监测仪    (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

    16.北方的冬天天气比较寒冷,房间内一般都要安装暖气片供暖。在房间暖气片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房间内的平衡温度将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研究表明,房间内暖气片和房内的温差与房间内外的温差之比保持不变。当外界温度为﹣23℃时,房间内的温度长时间保持13℃不变;当外界温度为﹣18℃时,房间内温度长时间保持16℃不变,则房间内暖气片的温度应为   ℃.当房间内温度长时间保持25℃不变时,外界温度为   ℃。
    17.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米的铁棒(如图所示),我们叫它热棒。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米深,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灌有液氨。热棒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发生   ,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气,气态氨由此冷却   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了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填物态变化名称)

    18.Phyphox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物理实验手机软件,其中的AcousticStopwatch功能能够自动记录下所接收到的两次响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当手机接收到第一次响声时便自动计时,当再次接收到响声时计时自动停止(类似于使用秒表时的启动和停止),由于对声音的响应非常灵敏,计时可精确到0.001s,甲、乙两人使用手机在空旷安静的广场上测量声音的传播速度。他们分别站于间距测量值为s的A、B两处,打开手机软件做好计时准备。甲先在手机边击掌一次,乙听到击掌声之后,也在手机边击掌一次,查看甲、乙两手机均有效记录下了两次掌声的时间间隔分别为t甲、t乙。本实验中两手机所记录的时间大小关系是t甲   t乙(>/=/<);测得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v声=   。(用s、t甲、t乙表示)

    19.(6分)测速仪在公路上对某跑车进行测速时,向匀速驶来的跑车发射两次信号,两次发射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0s,第一次发射信号到接收用时0.6s,第二次发射信号到接收用时0.3s。经测速仪测定,该跑车超速,驾驶员将受到交警部门处罚。(超声波速度取340m/s)

    (1)人耳    (填“能”或“不能”)听到超声波,超声波测速是利用了超声波的指向性好、反射能力强及    等特点。
    (2)如图乙所示,若t0=0.4s,则静止的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为    m。
    (3)跑车在两次遇到信号之间通过的路程为    m,跑车的速度大小为    m/s。
    (4)在两壁平行的山崖中,当小明在静止的汽车内按了一声喇叭后,经过0.3s后听到一次回声,再经过0.4s后再听到第二次回声,则这两个山崖之间的距离为    m。
    20.(4分)干湿泡温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在使用时,其中一个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包着湿布,因为水    ,所以这个温度计的读数要比另一个的读数    (填“大”或“小”,下同),若将他们放置通风口,则示数相差变    ,若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很大,则两个温度计的示数差值将变    。
    21.(6分)2010年9月29日,我国“嫦娥二号”卫星顺利发射升空,开始了探月工程的第二阶段,为最终登陆月球作前期准备工作。担任此次发射任务的是长征3号丙型运载火箭。
    (1)在火箭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射到发射塔的底部,底部的钢支架遇到这样的高温火焰将会发生   ,为了保护发射塔,工作人员在塔底建了一个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利用水的   来吸收巨大的热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火箭升空瞬间,伴有迅速扩展的庞大“气团”是水蒸气   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
    (2)长征火箭是以氢、氧作为燃料的,为了减小火箭的体积采用   和   的方法使气态氢、氧   后储存在燃料室中。

    三、实验题(每空1分,画图像题1分,共36分)
    22.(6分)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毛衣、报纸、棉花、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   。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再盖上盒盖,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比较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   。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外,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3)下面的表格是为了上述两种实验方案而设计的,其中与方案B对应的是表   。
    表一
    材料
    毛衣
    报纸
    棉花
    泡沫
    响度


    最弱
    较弱
    表二
    材料
    毛衣
    报纸
    棉花
    泡沫
    距离


    最短
    较短
    (4)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排列顺序为   。
    23.(7分)请阅读下面一段短文后,认真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如图1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可乐饮料的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   。
    (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
    (4)某研究小组利用以上两个纸杯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2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①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   (选填符号a、b、c 或d)。
    ②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   。
    ③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④两位同学还可以选择琴弦   (选填符号a、b、c或d),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
    24.(4分)小明发现严冬季节水缸里的水结冰了,但腌菜缸里的盐水却没有。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她向水中撒盐,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盐水的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图象,如图甲所示。
    (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的凝固过程用了   min;
    (2)凝固点为   ,实验证实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盐水凝固点变   (选填“高”或“低”);
    (3)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25.(11分)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

    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    。
    ②B图中读数的错误是    。
    (2)小明同学在利用图D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    。
    (3)如图E中图    所示是在沸腾前的现象,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杯中出现的气泡内主要是    (空气/水蒸气),这些气泡在上浮的过程中越来越小,说明此过程中气泡内主要的物态变化是    。
    (4)小明在对水加热时,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记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至沸腾一段时间,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根据记录,在图F中画出水的沸腾图像。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水温/℃
    90
    93
    95
    96
    97
    97.5
    98
    98.5
    99
    99
    99
    (5)小明实验后的沸水放在桌上越来越凉,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特点,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下图像,最合理表示其温度T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是    。

    (6)另一组小华同学在实验中为了缩短时间,当实验完成了一半时,将烧杯中的水倒掉了一部分继续加热,直至水沸腾,以下是其实验过程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

    (7)如图G所示,大试管和小试管里都装有水,将三支大试管中的水加热,使之保持沸腾,则大试管中的水不断沸腾过程中,小试管中的水会沸腾的是    。
    26.(8分)保留水分是蔬菜和水果保鲜的一个方面,为了探究“影响蔬菜和水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小军同学作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①:与蔬菜所处环境的温度有关;
    猜想②:与蔬菜的表面积有关;
    猜想③:与蔬菜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有关。
    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军按图进行了4次实验(实验中的胡萝卜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剖开的胡萝卜均为均匀剖开)。
    (1)在上述实验中,实验C的探究方法不正确,原因是    。
    (2)这4次实验中,实验    可验证猜想①是否正确,实验D可验证猜想    是否正确。(均填序号)
    (3)在实验B中,发现剖开的胡萝卜比未剖开的胡萝卜干瘪,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写出一条即可)。
    (4)小军突然想到:下雨后,大雨地面干得慢,小雨干得快。于是他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多少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把相同温度的水分别装入两只相同的玻璃杯中,一杯水多,一杯水少,实验发现水少的杯中没有水时,另一杯中还残留一些水,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多少有关,水越少,蒸发越快。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    (填“正确”或“不正确”)的。
    (5)小明戴好隔热手套取下盛有热水的烧杯。又找来一个相同的空烧杯。小红找来4张卫生纸,把它们都喷湿,把其中的一张湿纸对折后撕去一半,将它们贴在烧杯的外壁,分别标记为1、2、3、4(如图乙所示)。
    ①电吹风对着1号湿纸吹冷风,比较1、2两张湿纸,先落下的是    号纸片。
    ②比较2、3两张湿纸,先落下的是3号纸片,理由是    。
    ③比较3、4两张湿纸能否得出表面积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能/不能)。
    四、解答题(每空1分,共9分)
    27.(9分)如图甲所示,将敲响的音叉在耳边慢慢转动,会听到时强时弱的声音。音叉的两个叉股就是两个声源,都会发出疏密相间的声波。当两列频率相近的声波相遇时,如果其中一列声波的“密部”与另一列声波的“疏部”恰好相遇,它们就会相互抵消,在这些位置几乎听不到声音。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发出一种“以声消声“的反噪声技术。简单地说,就是用话筒将噪声收集起来传送到专门的电脑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通过喇叭发出新的噪声,恰能将原来噪声的振动抵消,这种“以声消声”的方法称作“有源消声技术”。目前这一技术已经应用到空调器、大功率冰箱及汽车发动机的制造中。

    (1)空气中传播的音叉的声音是    振动的波(填“音叉”或“空气”),人耳听到的声音较弱时,是两个声源发出波同时传达,引起空气的振动    的结果。
    (2)话筒收集噪声,   (填“有”或“没有”)控制噪声的产生;电脑分析获得的是    。
    (3)图乙示噪声源在空间M点产生的噪声振动波形,则声源在M点的振动应为    。

    (4)若用疏密相间的竖线表示两列频率相同的声波,如图丙P、Q表示密部,M、N表示疏部,则两列声波相遇时,消声效果最明显的情况是    。
    A.P与Q相遇
    B.P与N相遇
    C.M与N相遇
    D.P与M相遇
    (5)图丁是依据(4)中方案制成的消声器原理图,A处声音的响度    B处声音的响度(大于/等于/小于)。
    (6)消声器的使用效果与噪声的频率和响度有关,图戊是某型号消声器在控制不同发动机的周期性排气噪声时的性能图像,以下情况中,消声达标的是    。
    A.响度为20dB,频率为100Hz
    B.响度为40dB,频率为200Hz
    C.响度为70dB,频率为250Hz
    D.响度为90dB,频率为350Hz
    (7)车间机床工作时发出响度达110dB的声音,波形如图己所示,HereOne降噪耳机能阻止特定的频率的声音进入人耳,同时允许其他频率的声音(如工友的指令等)进入人耳,工人在车间只要把耳机阻止声音的频率值设置为    Hz即可。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我们在欣赏的时候,经常发现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全文如下:“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蓬头稚子”是根据响度辨别“路人”是陌生人
    B.“遥招手”——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D.“借问”——是“路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
    【分析】(1)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2)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4)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解答】解:A、“蓬头稚子”是根据音色辨别“路人”是陌生人的,故A错误;
    B、“遥招手”是为了不发出声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正确;
    C、“怕得鱼惊不应人”是怕水中的鱼听到声音而受惊,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故C正确;
    D、“借问”是“路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通过对一首古诗的理解,考查了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难度不大。
    2.飞机黑匣子的蜂鸣器发出频率为37500Hz的脉冲信号,用录音磁带记录下来正常播放,人耳是不能直接听到的。下列措施能够帮助人耳听到这一声音的是(  )
    A.减小音量 B.快速播放 C.放大音量 D.慢速播放
    【分析】(1)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
    (2)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解答】解: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通常在20Hz~20000Hz之间;黑匣子发出频率为37500Hz的脉冲信号是超声波,用录音磁带记录下来正常播放,人耳不能直接听到。可以采取慢速播放的方法,降低频率,人耳就可以听到了。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解答此题需了解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知道只有将声音的频率控制在这一范围内人耳才能听得到。
    3.编钟是中国传统的古老打击乐器,由青铜铸成,它由不同的钟依照大小排列,并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编钟常与编磬组合使用,“金石之声”中的“金”就是指编钟,“石”指编磐,亦传至东亚其他地区。现有四个编钟,如图所示,它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由左至右排列,其中有一编钟上有隐形的裂痕,为了查找出这口编钟,用锤子分别敲击它们,当发出的声音时,将所产生的声波输入示波器中时显示出对应波形图,则下列关于敲钟时用力大小和判断裂痕的有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敲甲编钟用力最大,乙编钟有裂痕
    B.敲丙编钟用力最大,丁编钟有裂痕
    C.敲甲编钟用力最大,丁编钟有裂痕
    D.敲丙编钟用力最大,乙编钟有裂痕
    【分析】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
    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
    【解答】解:由右边的四个波形图可知,振动最快的是第2幅图,振动最慢的是第1幅图;振动由快到慢的顺序为第2幅图、第3幅图、第4幅图、第1幅图;
    编钟的质量越大,其振动越慢;编钟的质量越小,其振动越快;
    结合前面分析和编钟的大小可知,第1幅图与甲编钟对应,第2幅图与丁编钟对应,第3幅图与丙编钟对应;第4幅图与乙编钟对应;
    从波形图中可以看出,振幅最大的是丙编钟,因此敲丙编钟用力最大,故AC错误;
    当编钟上有一隐形的裂痕时,其音色会与其他编钟不同,其波形图也会有所不同;
    结合上面的波形图可知,丁编钟的波形图(第2幅图)在形状上不同于其他编钟,因此丁编钟有裂痕,故B正确、D错误。
    故选:B。
    【点评】通过比较声音的波形图来考查频率对音调的影响和振幅对响度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从波形图上看懂频率和振幅。
    4.小名游览一座古寺时发现里面有一个变音钟,随着钟下燃烧的香火越旺,敲出的声音越高亢,分析原因的可能是(  )
    A.香火使钟周围的空气温度升高,传声效果越来越好
    B.任何物体温度升高时,振动发出的声音音调都会变高
    C.香火使振动的振幅加大,使声音响度变大
    D.香火使钟的温度升高,钟振动频率改变
    【分析】(1)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在气体中传播时,温度越高,传播的速度越快;
    (2)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3)响度与物体的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距离大小有关。
    【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变音钟”是说明钟的声音是变化的,“高亢”说明钟声的音调逐渐变高,这是由于燃烧的香火越旺,钟的温度升高,材料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钟振动频率改变造成的,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基础知识,属于基础题。
    5.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关于这一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声音由振动产生的
    B.固体传声的效果比空气好
    C.固体可以传声
    D.固体传声的速度大于空气传声的速度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固体的传声效果比气体、液体的好。
    【解答】解: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固体传声的效果比空气好,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的传声效果不同。
    6.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振动的空气柱一定在发声
    C.在10m2的小房间里说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空间小,没有产生回声”
    D.在同一宇宙飞船的太空舱内,两名宇航员可以直接对话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振动一定发出声音,有时频率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人听不到;
    (3)回声是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有一部分声能被反射回来这种反射回来的声叫“回声”;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够传播声音,固体传声的效果最好。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解答】解: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
    B、振动的物体一定在发声,故B正确;
    C、在10m2的小房间里说话仍然有回声,只是听不到回声,原因是房间太小,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不容易区分,故C错误;
    D、在同一宇宙飞船的太空舱内有空气,空气可以传声,所以两名宇航员可以直接对话,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传播的特点,以及回声现象需要从细节入手,分析声音的特点。
    7.如表是部分金属的熔点和沸点:
    物质
    水银





    熔点/℃
    ﹣39
    649
    1083
    660
    1525
    3410
    沸点/℃
    357
    1090
    2360
    2467
    2750
    5900
    如按表所提供的数据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40℃里,水银温度计已不能使用
    B.电灯泡里的灯丝常用钨丝制成,因为钨的熔点高
    C.用放在一个容器内加热熔化混合后再冷却的方法可以得到镁铁合金
    D.用放在一个容器内加热熔化混合后再冷却的方法可以得到铝铜合金
    【分析】(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灯泡是利用固态的钨丝来工作,是因为钨的熔点高;
    (3)根据将两种或多种金属(也可为金属和非金属)加热到某一温度,使其全部熔化,再冷却成为合金,并利用表中的数据分析金属熔化需要的温度来解答。
    【解答】解:A、水银的熔点(凝固点)为﹣39℃,在﹣40℃时,水银是固态的,不能用来测量温度,故A正确;
    B、钨的熔点比较高,所以利用钨丝来制作电灯的灯丝,故B正确;
    C、由表格数据知镁的熔点649℃,沸点1090℃,铁的熔点为1525℃,沸点2750℃,显然铁熔化时镁已经汽化,所以不可采用此法制取镁铁合金,故C错误;
    D、由表格数据知铜的熔点为1083℃,沸点2360℃,铝的熔点为660℃,沸点2467℃,则温度高于1083℃而低于2360℃时,两种金属都不会汽化,所以可利用此法制取铝铜合金,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温度计的原理、各种温度下物体状态的判断等,关键是对熔点和沸点的理解,是一道有难度的题。
    8.若用刚测过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计插入沸水中测水温,则温度计的液柱是(  )
    A.上升 B.下降
    C.先上升后下降 D.先下降后上升
    【分析】温度计的玻璃泡遇到沸水后,先膨胀,体积变大,然后玻璃泡里面的液体温度升高,液体才会膨胀,所以用温度计测冰水的温度后,再测沸水的温度时,液柱先会略有下降后上升。
    【解答】解:应该是插入沸水后玻璃泡先受热体积膨胀,此时玻璃泡内的液体还没有升温膨胀,因此内部液柱会先下降,然后内部液体受热体积膨胀,液柱又开始上升。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温度计的测温原理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问题,考查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9.一只自制温度计有81根均匀刻线,若把它插入正在熔化的冰水混合物中,水银柱下降到第11根刻线,当把它插入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升高到第61根刻线。现选用摄氏温标,这个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  )
    A.﹣5℃~110℃ B.﹣18℃~138℃ C.﹣20℃~140℃ D.﹣22℃~142℃
    【分析】首先明确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0℃~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然后结合题中自制温度计沸水和冰水混合物对应的格数,就可求出每小格表示的温度值。再根据总格数求出自制温度计的测量范围。
    【解答】解:因为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则该温度计每一格表示的温度为:=2℃;
    由于该温度计第11根刻线下面有10根刻线,故则该温度计最下面的刻度对应的温度是:﹣(2℃×10)=﹣20℃;同理,第61根刻线上面还有20根线,即最上面的刻度对应的温度是:100℃+2℃×20=140℃,所以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20℃~140℃。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温度的计算,关键是标准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沸水的温度应当记准确,本题有一定的难度。
    10.图中有两套完全相同的(如图甲所示)加热装置,这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适量的M固体和N固体,它们的加热时间﹣温度曲线如图乙所示,在35min内M物质从固态熔化成了液态,N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乙知,M肯定是非晶体,N肯定是晶体
    B.由图乙知,M肯定是晶体,N不一定是晶体
    C.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晶体
    D.有图乙知,M肯定是晶体,N肯定是非晶体
    【分析】从图象中辨别晶体与非晶体主要看这种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即有一段时间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升高,而此时就是这种物质熔化的过程。熔化过程中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解答】解:由图乙可知,M有一定的熔点,其熔点为80℃,M是晶体;而N物质始终是固体,还没有发生熔化,所以N可能是晶体,也有可能是非晶体,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点评】读物质熔化的图象时,关键是要从曲线变化中判断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从而确定是否属于晶体,再明确不同时间段时物质所处的状态。
    11.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对0℃的冰缓慢持续加热到全部变成100℃的水蒸气,下列所示四个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1)晶体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就是吸热但温度不变。并且要知道1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水的沸点是100℃。
    (2)水沸腾时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不变。
    【解答】解:冰是晶体。1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所以对0℃的冰持续加热,此时冰开始熔化,但温度不变。所以从图象上看,开始一段时间温度保持0℃不变。
    当冰完全熔化成水后,吸热升温,当温度达到100℃时,水开始沸腾,此时温度又会保持不变。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冰的熔化图象和水的沸腾图象。首先要知道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同时要知道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12.已知空气、水、铝管中声速分别为340m/s、1500m/s、5000m/s;并且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大于0.1s,人们才能把两次声音区分开。那么,当含水铝管的长度至少为下列哪个数据的时候,敲击铝管的一端,耳朵贴在铝管另一端的人才能听到三次敲击声(  )
    A.约36.5m B.约44 m C.约214.3m D.约294.8m
    【分析】声音可以在空气、水、铝管中进行传播,且在铝管中传播得最快,在水中次之,在空气中传播得最慢。
    由于声音在空气、水和铝铁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所以在同一地点声音通过空气、水和铝传播的时间是不同的,即声音到达人耳的先后顺序是不同的。那么我们可以根据题意(两次声音到达人耳的先后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0.1s,人耳就能够把这两次声音分辨开)和公式t=建立方程,分别算出要分辨空气和水传来的声音、水和铝传来的声音各自需要的距离是多少,得出结论。
    【解答】解:要听到三声,则要区分空气、水和铝管传播的声音,则相应的间隔时间至少为0.1s,
    即:t空气﹣t水=0.1s﹣﹣﹣﹣﹣﹣﹣﹣﹣①
    t水﹣t铝=0.1s﹣﹣﹣﹣﹣﹣﹣﹣﹣②
    要区分空气和水的声音,设铝管的长度为L,由v=得:
    ﹣=0.1s,
    ﹣=0.1s,
    解得:L≈44m;
    要区分水和铝管传播的声音,设铝管的最短长度为L′,由v=得:
    ﹣=0.1s,
    即:﹣=0.1s,
    解得:L′≈214.3m。
    因此要听到三次敲击声,铝管最短长度应为214.3m。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以及人耳区分两种声音的条件,如果是较长的管子,声音在三种介质中传播的时间间隔较长,可能会听到三次声音。
    二、填空题(每空一分,共31分)
    13.(3分)甲温度计的示数是  36 ℃,乙温度计的示数是  ﹣11 ℃。现在,英美等国家用华氏温度计。华氏温度计是荷兰人华伦海特在1709年用酒精制作的温度计。他把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212℉,把纯水凝固时的温度定为32℉,用℉代表华氏温度,请利用这些知识得出体温计37℃的读数也可以记作  98.6 ℉。

    【分析】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再去读数。温度计的读数,特别要注意乙图是零摄氏度以下的读数;
    把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100℃)定为212℉,把纯水凝固时的温度(0℃)定为32℉,则根据其比例关系确定37℃对应的华氏温度值。
    【解答】解:由图甲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从下向上的数值逐渐增大,故此时应该是0℃以上,故读数为36℃;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从下向上的数值逐渐减小,故此时应该是0℃以下,故读数为﹣11℃;
    把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100℃)定为212℉,把纯水凝固时的温度(0℃)定为32℉,1℃用华氏温度表示为℉=℉,
    故37.2℃对应的华氏温度值37×℉+32℉=98.6℉。
    故答案为:36;﹣11;98.6。
    【点评】主要考查的是温度计的读数和摄氏温度与华氏温度的换算知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14.(3分)小明在厨房中发现:
    (1)如图所示,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白气”从喷出到消失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
    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壶内水  沸腾 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高,仍然保持水蒸气状态;
    ②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放热  液化 ,形成“白气”;
    ③“白气”进一步上升,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  汽化 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
    (2)冬天,厨房温度较低。在炉子上烧菜时,火焰熄灭前、后一瞬间会出现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情景,你可以确定图  甲 (填“甲”或“乙”)是火焰熄灭后的图片。

    【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1)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壶内水沸腾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高,仍然保持水蒸气状态;
    ②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放热液化,形成“白气”;
    ③“白气”进一步上升,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汽化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
    (2)可以确定图甲是火焰熄灭后的图片,因为熄火后温度低,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
    故答案为:沸腾;液化;汽化;甲。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5.(3分)如图所示,用牙轻轻咬住铅笔上端,用手指轻敲笔下端,注意听这个敲击声,然后张开嘴使牙齿不接触铅笔。手指用与前同样的力轻敲铅笔下端,比较这两次听到的声音;这两次声音的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响度 不同(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在某广场的一个监测仪上看到显示的数字,请你替它补上单位:54.4  dB ,利用噪声监测仪  不能 (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

    【分析】(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2)噪声的单位是分贝;噪声监测仪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噪声监测仪只能监测噪声,不能减弱噪声。
    【解答】解: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容易分散;固体中传播声音时,分散较小;
    所以当敲击铅笔时,声音可以通过铅笔和空气两种介质传播到耳朵里,而声音通过铅笔传播的效果好,所以第一次比第二次听到的声音响度大,效果好;
    据图所示的噪声监测器显示屏显示的数字是54.4,可知此时的噪声是54.4分贝(dB);
    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故其测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不能起到减弱噪声的作用。
    故答案为:响度;dB;不能。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音调和频率、振幅与响度的关系及减弱噪声的途径,是一道声学综合题。
    16.北方的冬天天气比较寒冷,房间内一般都要安装暖气片供暖。在房间暖气片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房间内的平衡温度将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研究表明,房间内暖气片和房内的温差与房间内外的温差之比保持不变。当外界温度为﹣23℃时,房间内的温度长时间保持13℃不变;当外界温度为﹣18℃时,房间内温度长时间保持16℃不变,则房间内暖气片的温度应为 67 ℃.当房间内温度长时间保持25℃不变时,外界温度为 ﹣3 ℃。
    【分析】本题要求计算摄氏温度的大小,根据题文给出的信息,列出比例式即可算出。
    【解答】解:
    设暖气片的温度是T暖,房间内的温度为T内,房间外的温度为T外根据题意可得:=a(常数)
    则=a﹣﹣﹣﹣﹣﹣﹣﹣①
    =a﹣﹣﹣﹣﹣﹣﹣②
    以上两式联立可得:T暖=67℃,a=1.5;
    当房间内温度长时间保持25℃不变时,代入以上的比例式可得:外界温度为﹣3℃。
    故答案为:67;﹣3。
    【点评】本题考查了摄氏温度及其计算,读懂题意并利用方程法进行解答是关键。
    17.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米的铁棒(如图所示),我们叫它热棒。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米深,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灌有液氨。热棒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发生 汽化 ,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气,气态氨由此冷却 液化 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了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填物态变化名称)

    【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吸收热量,由液态变为气态,这是一种汽化现象;
    气态氨上升过程中受冷,由气态变为了液态,这是液化现象。
    故答案为:汽化;液化。
    【点评】此题考查的日常生活中汽化和液化现象的应用。
    18.Phyphox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物理实验手机软件,其中的AcousticStopwatch功能能够自动记录下所接收到的两次响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当手机接收到第一次响声时便自动计时,当再次接收到响声时计时自动停止(类似于使用秒表时的启动和停止),由于对声音的响应非常灵敏,计时可精确到0.001s,甲、乙两人使用手机在空旷安静的广场上测量声音的传播速度。他们分别站于间距测量值为s的A、B两处,打开手机软件做好计时准备。甲先在手机边击掌一次,乙听到击掌声之后,也在手机边击掌一次,查看甲、乙两手机均有效记录下了两次掌声的时间间隔分别为t甲、t乙。本实验中两手机所记录的时间大小关系是t甲 > t乙(>/=/<);测得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v声=  。(用s、t甲、t乙表示)

    【分析】(1)根据题意分析两手机记录的时间;
    (2)根据速度公式v=计算声音的传播速度v声。
    【解答】解:甲击掌后,甲手机开始计时,声音传到乙手机处时,乙手机开始计时,乙击掌后,乙手机停止计时,乙击掌的声音传到甲手机处时,甲手机停止计时,因此
    t甲>t乙;
    从A到B处声音的传播的时间为:
    t=;
    测得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
    v声===。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求声音的传播时间,熟练应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19.(6分)测速仪在公路上对某跑车进行测速时,向匀速驶来的跑车发射两次信号,两次发射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0s,第一次发射信号到接收用时0.6s,第二次发射信号到接收用时0.3s。经测速仪测定,该跑车超速,驾驶员将受到交警部门处罚。(超声波速度取340m/s)

    (1)人耳  不能 (填“能”或“不能”)听到超声波,超声波测速是利用了超声波的指向性好、反射能力强及  能量集中 等特点。
    (2)如图乙所示,若t0=0.4s,则静止的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为  68 m。
    (3)跑车在两次遇到信号之间通过的路程为  51 m,跑车的速度大小为  60 m/s。
    (4)在两壁平行的山崖中,当小明在静止的汽车内按了一声喇叭后,经过0.3s后听到一次回声,再经过0.4s后再听到第二次回声,则这两个山崖之间的距离为  170 m。
    【分析】(1)人耳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它具有指向性好、反射能力强、能量集中等特点,可用于测距、测速等;
    (2)超声波与静止的汽车相遇时超声波传播的距离即为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根据公式s=vt可得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
    (3)根据测速仪的原理可知,知道两次反射信号从发出到与跑车相遇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可以计算出两次反射信号与跑车的距离;跑车通过的路程为两次反射信号与跑车的距离之差,求出跑车在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计算跑车的速度;
    (4)声音的反射产生回声,按了一声喇叭后0.3s听到一边山的回声,可求单程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s=vt即可计算出一边山车人的距离;同理再经0.4s听到另一边山的回声,可求声音到另一边山的单程所用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s=vt即可计算出声音从另一边山到车的距离;将两个距离加起来即是两山之间的距离。
    【解答】解:(1)人耳可听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超声波是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故人耳不能听到超声波;超声波具有指向性好、反射能力强、能量集中等特点;
    (2)由题意和图乙可知,当汽车静止时,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超声波所用的时间为0.4s,跑车遇到超声波时的时间为:t=t0=×0.4s=0.2s,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为s=vt=340m/s×0.2s=68m;
    (3)第一次发射信号与跑车相遇的时间:t1=×0.6s=0.3s,则跑车在第一次反射信号的瞬间与测速仪的距离:s1=vt1=340m/s×0.3s=102m;
    第二次发射信号与汽车相遇的时间:t2=×0.3s=0.15s,则跑车在第二次反射信号时与测速仪的距离:s2=vt2=340m/s×0.15s=51m;
    测速过程中,跑车通过的路程为:s车=s1﹣s2=102m﹣51m=51m;
    测速过程中,跑车行驶的时间为:t车=Δt﹣t1+t2=1.0s﹣0.3s+0.15s=0.85s;
    则跑车的速度为:v车===60m/s;
    (4)因为按了一声喇叭后经0.3s听到一边山的回声;
    所以声音从较近的山到人所经历的时间为:
    t′1=×0.3s=0.15s,
    小明到山一边的距离为:
    s′1=vt′1=340m/s×0.15s=51m;
    同理,再经0.4s听到另一边山的回声,
    则声音从人到另一边山的单程所用的时间为:
    t′2=×(0.3s+0.4s)=0.35s,
    小明到另一边的距离为:
    s′2=vt′2=340m/s×0.35s=119m,
    则两山之间的距离:
    s′=s′1+s′2=51m+119m=170m。
    故答案为:(1)不能;能量集中;(2)68;(3)51;60;(4)170。
    【点评】本题考查了超声波的特点、速度公式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属于基础综合题。
    20.(4分)干湿泡温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在使用时,其中一个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包着湿布,因为水  蒸发 ,所以这个温度计的读数要比另一个的读数  小 (填“大”或“小”,下同),若将他们放置通风口,则示数相差变  大 ,若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很大,则两个温度计的示数差值将变  小 。
    【分析】蒸发是一种汽化现象,蒸发吸热,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够进行的汽化现象;湿温度计下端包有湿纱布,湿纱布上的水分要蒸发,蒸发是一种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所以湿温度计的示数较低。
    【解答】解:干湿泡温度计测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大致原理:干泡温度计放置在空气中,显示的是空气的正常温度;湿泡温度计下端包着湿布,打开湿布后,湿泡上的水分蒸发吸热,因此湿泡温度计的示数比干泡温度计的示数低;若将他们放置通风口,蒸发加快,下端玻璃泡包着湿布的温度计示数下降越多,则示数相差变大;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高时,湿泡温度计上的水分蒸发较慢,温度下降的较少,干、湿温度计的示数差较小。
    故答案为:蒸发;小;大;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蒸发吸热在生活中的应用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21.(6分)2010年9月29日,我国“嫦娥二号”卫星顺利发射升空,开始了探月工程的第二阶段,为最终登陆月球作前期准备工作。担任此次发射任务的是长征3号丙型运载火箭。
    (1)在火箭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射到发射塔的底部,底部的钢支架遇到这样的高温火焰将会发生 熔化 ,为了保护发射塔,工作人员在塔底建了一个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利用水的 汽化 来吸收巨大的热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火箭升空瞬间,伴有迅速扩展的庞大“气团”是水蒸气 液化 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
    (2)长征火箭是以氢、氧作为燃料的,为了减小火箭的体积采用 降低温度 和 压缩体积 的方法使气态氢、氧 液化 后储存在燃料室中。

    【分析】(1)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
    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根据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的知识来作答;
    (2)氢、氧在常温下是气态,体积大,若要减小体积,则可采用降温和加压来达到目的;而气体经降温加压后会从气态变为液态,称为液化。由此可得答案。
    【解答】解:
    (1)在高温下,钢支架会吸收大量的热,变为液态的钢水,属于熔化;
    当火焰喷到水中时,水汽化成水蒸气,同时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保护发射塔;
    白色气团是液态的小水滴,从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气态到液态,故是液化。
    (2)使气体体积减小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降低温度、一是压缩体积,而气态的物质经降温加压后会液化,便于储存。
    因答案为:
    (1)熔化;汽化;液化;
    (2)降低温度;压缩体积;液化。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及物态变化的条件,要求学生在熟记定义的同时,更要能理解、会灵活应用,能够把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并解决实际问题。做这类题目学生要紧扣定义,明确条件,逐点分析,求得答案。
    三、实验题(每空1分,画图像题1分,共36分)
    22.(6分)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毛衣、报纸、棉花、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 机械闹钟 。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再盖上盒盖,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比较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 B 。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外,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3)下面的表格是为了上述两种实验方案而设计的,其中与方案B对应的是表 二 。
    表一
    材料
    毛衣
    报纸
    棉花
    泡沫
    响度


    最弱
    较弱
    表二
    材料
    毛衣
    报纸
    棉花
    泡沫
    距离


    最短
    较短
    (4)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排列顺序为 棉花、泡沫、毛衣、报纸 。
    【分析】此实验是探究材料的隔音效果,所以需要有稳定的声源,隔音材料,并且要能够正确的设计实验,能根据可靠的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解答】解:(1)音叉和机械闹钟都能够发出声音,但闹钟的声音稳定且有规律,而音叉的声音不稳定,所以可以选择闹钟作为声源较为合适;
    (2)在A方案中,由于人耳听到的响度无法测量,只能凭感觉判断,没有可靠的实验数据;
    在B方案中,通过比较到鞋盒的距离判断隔音效果,因为距离可以测量,有可靠地实验数据,能够较好的判断隔音效果;因此最佳方案为B。
    (3)由表格内容可知,表二是研究声音与距离的关系,因此与方案对应的是表二;
    (4)听到声音的距离越短,隔音效果越好,因此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排列顺序为:棉花、泡沫、毛衣、报纸。
    故答案为:(1)机械闹钟;(2)B;(3)二;(4)棉花、泡沫、毛衣、报纸。
    【点评】此题结合具体的实验考查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的掌握情况,会结合物理学中的比较法分析实验。
    23.(7分)请阅读下面一段短文后,认真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如图1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可乐饮料的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固体能传播声音 。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 用金属丝的传声效果更好 。
    (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捏住线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
    (4)某研究小组利用以上两个纸杯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2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①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 a、d (选填符号a、b、c 或d)。
    ②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 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 。
    ③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没有控制材料相同 
    ④两位同学还可以选择琴弦 a、c (选填符号a、b、c或d),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2)用金属丝听到的声音大,说明金属丝传声效果比棉线好;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4)弦乐的音调跟弦的长度、材料、松紧、粗细有关,在探究琴弦和一个因素的关系时,控制其它量不变。
    实验中琴弦的松紧一定,
    要探究音调高低跟长度的关系,保持材料和粗细相同。
    要探究音调高低跟粗细的关系时,保持材料和长度相同。
    要探究音调高低跟材料的关系时,保持长度和粗细相同。
    【解答】解:(1)细棉线是固体,能实现通话,说明固体也是传声的一种介质。
    (2)因为相距同样远,且说话的响度也相同,但改用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听到的声音大,唯一的原因肯定就是金属丝的传声性能比棉线的好。
    (3)说话声引起棉线振动,棉线把这种振动由近及远地传到远方,如果用手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振动就会停止,也就听不到声音了。
    (4):①研究音调高低和琴弦长度的关系,保持材料和粗细相同。选择a和d。
    ②选择a和b,材料和长度相同,探究音调高低跟粗细的关系。
    ③选择c和d,不能探究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因为琴弦的材料、长度都不相同,无法进行控制变量。
    ④选择a和c,长度和粗细相同,探究音调高低跟材料的关系。
    故答案为:(1)固体能传播声音;
    (2)用金属丝的传声效果更好;
    (3)捏住线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4)a、d;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没有控制材料相同;a、c。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琴弦音调跟琴弦长度、粗细、材料、松紧的关系,该题中的小实验可以自己动手按题意完成,做了实验,你就会更好的理解本题包含的物理知识。
    24.(4分)小明发现严冬季节水缸里的水结冰了,但腌菜缸里的盐水却没有。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她向水中撒盐,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盐水的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图象,如图甲所示。
    (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的凝固过程用了 10 min;
    (2)凝固点为 ﹣2℃ ,实验证实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盐水凝固点变 低 (选填“高”或“低”);
    (3)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变多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分析】(1)根据图象可知:凝固过程是温度保持不变的那一段,即可确定正确答案;
    (2)与水凝固的图象对比即可求解;
    (3)根据晶体凝固的条件可知: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由此确定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有部分结冰,则可判断冰的变化。
    【解答】解:(1)∵凝固为晶体的过程中温度是保持不变的,
    又∵在图象中与横轴平行的一段是温度保持不变的;
    ∴盐水从第10分钟开始凝固,到第20分钟凝固完成,凝固过程用了10分钟;
    (2)从图象可知:温度保持不变的温度是﹣2℃,故该盐水的凝固点是﹣2℃;
    又知:水的凝固点是0℃,
    ∴与水相比,盐水的凝固点变低;
    (3)∵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2℃;
    ∴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
    ∴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
    ∴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
    故答案为:(1)10;(2)﹣2℃;低;(3)变多。
    【点评】读取物质凝固图象时要学会找关键的温度点和时间点,并能分析出在不同时间段时它的变化情况。盐水的凝固点低于水,这是一条很实用的生活规律,我们应该了解它。
    25.(11分)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

    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
    ②B图中读数的错误是  视线没有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
    (2)小明同学在利用图D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  水的质量较大或者水的初温较低 。
    (3)如图E中图  乙 所示是在沸腾前的现象,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杯中出现的气泡内主要是  水蒸气 (空气/水蒸气),这些气泡在上浮的过程中越来越小,说明此过程中气泡内主要的物态变化是  液化 。
    (4)小明在对水加热时,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记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至沸腾一段时间,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根据记录,在图F中画出水的沸腾图像。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水温/℃
    90
    93
    95
    96
    97
    97.5
    98
    98.5
    99
    99
    99
    (5)小明实验后的沸水放在桌上越来越凉,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特点,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下图像,最合理表示其温度T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是  A 。

    (6)另一组小华同学在实验中为了缩短时间,当实验完成了一半时,将烧杯中的水倒掉了一部分继续加热,直至水沸腾,以下是其实验过程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B 。

    (7)如图G所示,大试管和小试管里都装有水,将三支大试管中的水加热,使之保持沸腾,则大试管中的水不断沸腾过程中,小试管中的水会沸腾的是  C 。
    【分析】(1)温度计在使用时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容器的壁;读数时视线应该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为了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器材应该自下而上组装。
    水的质量较大或者水的初温过低都可能延长加热时间。
    (3)水在沸腾前气泡上升变小,水在沸腾时不断有新的水蒸气产生并进入气泡,气泡上升变大。
    (4)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连线作出水的沸腾图像。
    (5)水在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停止加热,水的温度逐渐降低。
    (6)水的质量减少后,水的沸点不变。
    (7)水沸腾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
    【解答】解:(1)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②B图中读数的错误是视线没有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小明同学在利用图D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可能存在的原因水的质量较大或者水的初温较低;
    (3)如图E中图乙所示是在沸腾前的现象,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杯中出现的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这些气泡在上浮的过程中越来越小,说明此过程中气泡内主要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4)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坐标轴描点、连线作出水的沸腾图像如下:

    (5)小明实验后的沸水放在桌上越来越凉,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特点,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下图像,最合理表示其温度T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是A,因为水在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停止加热,水逐渐变凉,温度变化先快后慢,最后变得和室温相同。
    (6)另一组小华同学在实验中为了缩短时间,当实验完成了一半时,将烧杯中的水倒掉了一部分继续加热,直至水沸腾,以下是其实验过程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B,因为水沸腾时沸点不变,水的质量减少后,升温更快;
    (7)如图G所示,大试管和小试管里都装有水,将三支大试管中的水加热,使之保持沸腾,则大试管中的水不断沸腾过程中,小试管中的水会沸腾的是C,A和B图中小试管中的温度可以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不能沸腾;C图中大试管中的水被密封,压强增大,沸点升高,而小试管中的水与外界连通,满足水沸腾的两个条件,可以继续沸腾,故A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①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②视线没有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2)自下而上;水的质量较大或者水的初温较低;(3)乙;水蒸气;液化;(4);(5)A;(6)B;(7)C。
    【点评】知道水的沸腾特点;知道水的沸腾条件;会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出水的沸腾图像。
    26.(8分)保留水分是蔬菜和水果保鲜的一个方面,为了探究“影响蔬菜和水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小军同学作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①:与蔬菜所处环境的温度有关;
    猜想②:与蔬菜的表面积有关;
    猜想③:与蔬菜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有关。
    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军按图进行了4次实验(实验中的胡萝卜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剖开的胡萝卜均为均匀剖开)。
    (1)在上述实验中,实验C的探究方法不正确,原因是  缺少变量,无法探究水分散失的快慢与哪个因素有关 。
    (2)这4次实验中,实验  A 可验证猜想①是否正确,实验D可验证猜想  ③ 是否正确。(均填序号)
    (3)在实验B中,发现剖开的胡萝卜比未剖开的胡萝卜干瘪,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写出一条即可)。
    (4)小军突然想到:下雨后,大雨地面干得慢,小雨干得快。于是他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多少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把相同温度的水分别装入两只相同的玻璃杯中,一杯水多,一杯水少,实验发现水少的杯中没有水时,另一杯中还残留一些水,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多少有关,水越少,蒸发越快。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  不正确 (填“正确”或“不正确”)的。
    (5)小明戴好隔热手套取下盛有热水的烧杯。又找来一个相同的空烧杯。小红找来4张卫生纸,把它们都喷湿,把其中的一张湿纸对折后撕去一半,将它们贴在烧杯的外壁,分别标记为1、2、3、4(如图乙所示)。
    ①电吹风对着1号湿纸吹冷风,比较1、2两张湿纸,先落下的是  1 号纸片。
    ②比较2、3两张湿纸,先落下的是3号纸片,理由是  液体表面积及液体表面空气流速快慢相同时,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
    ③比较3、4两张湿纸能否得出表面积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不能 (能/不能)。
    【分析】(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
    (2)要研究水蒸发的快慢与其中一个量的关系,要控制其它的量不变,这就是控制变量法的思路。
    【解答】解:(1)在上述实验中,实验C缺少变量,无法探究水分散失的快慢与哪个因素有关,因此无法进行探究,探究方法不正确;
    (2)这四次实验中,实验A只有温度不同,其它条件相同,因此可验证猜想“①与蔬菜所处环境的温度有关”是否正确:
    实验D只有表面空气流动速度不同,其它条件相同,因此可验证猜想“猜想③与蔬菜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有关”是否正确。
    (3)实验B中,温度和表面空气流动速度相同,最终发现剖开的胡萝卜比未剖开的胡萝卜干瘪,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4)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不正确的,这是因为没有控制水的质量相同:经过多次实验和精确测量,发现当放水少的杯中无水时,放水多的杯中减少的水量总和与放水少的杯中原来的水量相等。
    (5)①1,2两张湿纸表面积大小一样,温度一样,但是1号湿纸表面空气流速快,液体蒸发快,所以先掉落;
    ②2,3两张湿纸表面积大小一样,空气流动速度一样,但是3号湿纸的温度高,液体蒸发快所以先掉落,原因是液体表面积及液体表面空气流速快慢相同时,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③3,4两张湿纸吸收的水的质量不一样,所以不能探究表面积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故答案为:(1)缺少变量,无法探究水分散失的快慢与哪个因素有关;
    (2)A; ③;
    (3)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4)不正确。
    (5)①1;
    ②液体表面积及液体表面空气流速快慢相同时,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③不能。
    【点评】此题考查了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在使用时,既要控制相同的量,又要控制不同的量,而不同的量只有一个。
    四、解答题(每空1分,共9分)
    27.(9分)如图甲所示,将敲响的音叉在耳边慢慢转动,会听到时强时弱的声音。音叉的两个叉股就是两个声源,都会发出疏密相间的声波。当两列频率相近的声波相遇时,如果其中一列声波的“密部”与另一列声波的“疏部”恰好相遇,它们就会相互抵消,在这些位置几乎听不到声音。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发出一种“以声消声“的反噪声技术。简单地说,就是用话筒将噪声收集起来传送到专门的电脑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通过喇叭发出新的噪声,恰能将原来噪声的振动抵消,这种“以声消声”的方法称作“有源消声技术”。目前这一技术已经应用到空调器、大功率冰箱及汽车发动机的制造中。

    (1)空气中传播的音叉的声音是  空气 振动的波(填“音叉”或“空气”),人耳听到的声音较弱时,是两个声源发出波同时传达,引起空气的振动  相互抵消 的结果。
    (2)话筒收集噪声, 没有 (填“有”或“没有”)控制噪声的产生;电脑分析获得的是  新的噪声 。
    (3)图乙示噪声源在空间M点产生的噪声振动波形,则声源在M点的振动应为  B 。

    (4)若用疏密相间的竖线表示两列频率相同的声波,如图丙P、Q表示密部,M、N表示疏部,则两列声波相遇时,消声效果最明显的情况是  B 。
    A.P与Q相遇
    B.P与N相遇
    C.M与N相遇
    D.P与M相遇
    (5)图丁是依据(4)中方案制成的消声器原理图,A处声音的响度  大于 B处声音的响度(大于/等于/小于)。
    (6)消声器的使用效果与噪声的频率和响度有关,图戊是某型号消声器在控制不同发动机的周期性排气噪声时的性能图像,以下情况中,消声达标的是  C 。
    A.响度为20dB,频率为100Hz
    B.响度为40dB,频率为200Hz
    C.响度为70dB,频率为250Hz
    D.响度为90dB,频率为350Hz
    (7)车间机床工作时发出响度达110dB的声音,波形如图己所示,HereOne降噪耳机能阻止特定的频率的声音进入人耳,同时允许其他频率的声音(如工友的指令等)进入人耳,工人在车间只要把耳机阻止声音的频率值设置为  12500 Hz即可。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两种声音会相互影响;
    (2)控制噪声的途径由三种;分析结果通过喇叭发出新的噪声;
    (3)根据“以声消声”时这两个声波的频率和振幅必须相同,相位必须相反”可作出选择;
    (4)根据题干中对“消声”过程的表述,可对选项做出判断;
    (5)根据“消声”原理,可判断图乙中A、B两处的声音响度;
    (6)对照坐标图,分别判断不同响度与频率的声音在消声后所对应的位置是否在图象中达标的阴影范围内即可;
    (7)根据波形图可知,利用f=可求得阻止声音的频率值设置。
    【解答】解:(1)空气中传播的音叉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波,人耳听到的声音较弱,两个声源发出波同时传达,引起空气的振动相互抵消;
    (2)话筒收集噪声,没有控制噪声的产生;电脑分析结果通过喇叭发出新的噪声;
    (3)分析图可知,B图中产生的噪声振动波形与A点声波的频率和振幅相同,相位相反,故B符合题意。
    (4)A、由题干中的表述可知,“当两列频率相近的声波相遇时,如果其中一列声波的“密部”与另一列声波的“疏部”恰好相遇,它们就会相互抵消”,对照选项可知:
    A、P与Q相遇属于两列声波的“密部”相遇,不合题意;
    B、P与N相遇符合“一列声波的‘密部’与另一列声波的‘疏部’相遇”,消声效果会明显,符合题意;
    C、M与N相遇属于两列声波的“疏部”相遇,不合题意;
    D、P与M相遇符合“同一列声波的‘密部’与‘疏部’相遇”,不合题意;
    故应选B。
    (5)由上述“消声”原理可知,声音从A处传来时,分成两束声波,它们分别向上、向下沿着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传播,通过不同的路径在B处再次相遇,恰好发生消声现象,因此,B处声音的响度小于A处声音的响度;
    (6)对照图象可知,A.响度为20dB,频率为100Hz,B.响度为40dB,频率为210Hz,D.响度为90dB,频率为350Hz所示的声音,在消声后所对应的坐标位置都不在图象中达标的阴影范围之内,因此ABD不合题意;
    C.响度为70dB,频率为250Hz的声音在消声后所对应的坐标位置在图象中达标的阴影范围之内,因此消声达标,故选C。
    (7)根据波形图可知T=8×10﹣5s,
    则阻止声音的频率值设置f===12500Hz。
    故答案为:(1)空气;相互抵消;(2)没有;新的噪声;(3)B;(4)B;(5)大于;(6)C;(7)12500。
    【点评】本题通过材料介绍了“以声消声”的原理和应用,理解题意中表述的原理,并能结合图象等信息对题干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是解答的关键。

    相关试卷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月考物理试卷(3月份)(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月考物理试卷(3月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月考物理试卷3月份原卷版docx、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月考物理试卷3月份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上学期八年级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附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上学期八年级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附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共9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