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南省太康三高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太康三高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太康三高2022--2023学年上期高一12月月考地理试题第I卷 (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 )A.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B.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C.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岩石圈D.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冬季海口盛行东北风。下图为海口对流层NO2浓度、总NO2浓度月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2-3小题。图中( )A.春季对流层NO2浓度的平均值明显低于秋季B.7月对流层NO2浓度对总NO2浓度的比率最低C.冬季总NO2浓度与对流层NO2浓度与年均值相近D.对流层NO2浓度的年内变化幅度比总NO2浓度大3. 影响海口冬季NO2浓度的主要因素是( )A.大气环流 B.交通运输 C.工业生产 D.燃煤取暖冰川风是指在冰川地区,冰川表面较稳定而下沉的气流沿冰面向冰川前方运动,迫使冰缘地区的空气上升而产生对流交换,形成的由冰川表面向冰缘地带吹送的风。1960年春季,我国登山队首次攀登珠峰时,发现珠峰北坡长达20千米的绒布冰川上,夜间与白天多吹下山的南风,这就是“冰川风”。下图示意冰川风的形成。据此完成下面4-5小题。4.冰川风易发生在冰川覆盖的( )A.山谷 B.山坡 C.山峰 D.山脊5.下列四个时段中,冰川风势力最强的是( )A.午夜至日出 B.日出至午夜 C.日出前后 D.日落前后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6-7小题。6.下列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能够直接实现①功能的是( )A.北赤道暖流 B.长江 C.我国的夏季风 D.我国的冬季风7.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施加影响( )A.① B.② C.④ D.⑤中国南极科学考察船“雪龙2号”于2019年10月15日从深圳启航,在澳大利亚霍巴特港接受补给后,于2019年11月20日抵达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首个目的地——中山站附近海域。下图示意“雪龙2号”航线。完成下面8-10小题。8.雪龙2号经过的海域中海水密度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9.在雪龙2号按图示航线航行期间,下列事件不会发生的是( )A.印度首都新德里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B.杭州正午杆影不断变长C.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切断 D.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变快10.下列洋流的形成与风力无直接关系的是( )A.秘鲁寒流 B.北大西洋暖流 C.南赤道暖流 D.千岛寒流壶穴又称“瓯穴”,是指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主要是涡流或水流携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下图为贵州绥阳河洞壶穴的演化过程图,从发育阶段看,其形成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碟型”壶穴形成阶段;“Ω”倒型壶穴发育阶段;“锅”型壶穴发育阶段。据此完成下面11-13小题。11.壶穴形成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2.图中壶穴形成的过程是(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甲丙 D.乙丙甲13.壶穴形成过程中,作用最小的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量 C.地势 D.基岩性质14.丹霞地貌是红色砂岩经长期外力作用,形成的孤立山峰和奇岩怪石。广东丹霞山是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也是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丹霞梧桐的主要分布地。图为丹霞山狮子岩——阳元山景区丹霞梧桐分布图。读图,完成结合丹霞梧桐主要分布地推测,该植物( )A.耐寒 B.喜阴 C.耐涝 D.耐贫瘠莫桑比克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年降水量约为900mm,该国甲地过去以刀耕火种方式种植玉米,土壤贫瘠,单产很低。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工作者扎根该地,雨季种蔬菜,干季种水稻,有效缓解了该地区的贫困和饥荒。下图为非洲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15-16小题。15.过去甲地土壤贫瘠的原因不包括( )A.刀耕火种,加剧水土流失 B.气温较高,有机质分解快C.植被稀疏,合成有机质少 D.降水丰富,雨季淋溶作用强16.我国科技工作者在甲地可能采取措施有( )①平整土地,修筑梯田②兴建温室,改善热量条件③兴修水利,增加水源④秸秆还田,提高土壤肥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020年7月,湖南常德发生滑坡,因灾前成功预警,未造成人员伤亡。下图为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滑坡预警监测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面17-18.小题。17.按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发生过程划分,滑坡属于( )A.气象灾害 B.生物灾害 C.海洋灾害 D.地质灾害18.对该预警监测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运用GPS采集雨量信息②利用BDS(北斗系统)采集滑坡体位移数据③运用RS模拟滑坡动态过程④利用GIS进行数据分析与共享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读“长江流域1949年以来发生洪涝的次数图”,完成下面19-20小题。19.影响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最多区域与最少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地势差异 B.距海远近不同 C.人口和城市多少 D.经济发展水平20.在长江中下游的自然灾害中,与洪涝均属于最常见自然灾害的是( )A.泥石流 B.地震 C.干旱 D.火山爆发第Ⅱ卷 ( 非选择题 共5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城市热岛是指城市温度高于周围乡村温度的现象。由城市热岛激发出的次级环流,称作城市热岛环流,城市热岛环流在低层表现为由郊区吹向城市的气流,称为乡村风。目前国内外对于城市热岛环流的产生原因、结构特点已有一部分认识。研究表明,城市热岛环流的产生是由于城乡地表热量平衡存在差异。图为某日某时刻重庆市自动气象观测站观测的2m高度温度分布和等高线地形图。(1)分析图示时刻重庆市热岛环流的分布特征。(2)推测重庆市城市热岛环流的日变化状况。(3)简述城市热岛环流对区域降水的影响。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运城盆地是山西地堑系西南端的一个断陷盆地,有涑水河注入,但未通黄河,盆地封闭,除中条山麓一带有洪积扇群以外,盆地内部多为河湖相堆积。由于地处中条山山前断陷带内,是一个强烈沉降形成的盆地。水河已断流,由于地势低洼,形成了700km2的闭流区,是山西省内唯一的内流区域,湖水于中条山前成化成盐湖,盐池就是其中之一。下图分别示意运城盆地位置及运城盆地南北向剖面。(1)分析运城盆地沉积层结构形成的原因。(2)说明运城盆地地形及气候对盐湖形成的主要影响。(3)推测运城盆地未来地貌发展的趋势。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世界上仅有三块黑土平原:美洲的密西西比平原、欧洲的乌克兰平原、亚洲的东北平原。东北地区俗称黑土地,主要原因是分布着典型的黑土。黑土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人们常说黑土地上是“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
(1)分析东北黑土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
(2)我国南方的湿热地区植被茂密,但发育的土壤反而有机质含量较低,比较贫瘠,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德克萨斯州位于美国南部是畜牧业大州,另外棉花、能源、航天技术和渔业等也是其重要的产业。2021年2月,美国德克萨斯州遭遇了罕见的持续性暴雪天气,有些地区气温达到零下十五度以下,由于极端低温影响,德克萨斯州电力供应出现问题,电价最大涨幅达到3600%,550万户家庭用电受到影响,至少50人因此身亡。据了解,本次强降温是由于极地冷空气南下造成的。材料二:左图示意北美地形(图中箭头表示冷空气移动方向),右图灰色阴影部分为德克萨斯州的位置。(1)阐述此次寒潮过境对德克萨斯州农业生产可能产生的危害。(2)寒潮并非“百害而无一利”,试谈谈你的看法。(3)依据材料,为减轻寒潮对德克萨斯州的不利影响,可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参考答案1、答案:A2、答案:D3、答案:A4、答案:A5、答案:D6、答案:C7、答案:D8、答案:D9、答案:C10、答案:A11、答案:B12、答案:C13、答案:A14、答案:D15、答案:C16、答案:D17、答案:D18、答案:B19、答案:A20、答案:C21、(1)答案:此刻该地区热岛环流在低层整体呈现由郊区吹向主城区及其东部地区,在主城区东北、西南也形成局部热岛。(2)答案:夜间热岛环流显著,白天热岛环流与之相比减弱。夜间由郊区吹向城市的乡村风风力更大。(3)答案:城市热岛使城市多上升气流,增强空气对流;加之城市中空气水汽、尘埃较多,降雨增多。22、(1)答案:运城盆地基岩出现断裂陷落,形成下陷盆地;下陷盆地接受流水和风力携带的沙石堆积形成沉积层;南部岩层陷落速度快于北侧,故南侧同一层沉积层厚度较厚;随着盆地间歇下陷,形成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沉积层。(2)答案:地壳断裂下陷,形成地势低洼的盆地;内流区,封闭的地形,使周边地表水及河流携带盐分汇入盆地,经过强烈蒸发,形成盐湖;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匀,冬春较少,湖泊的蒸发量超过湖泊的补给量,湖水不断浓缩,含盐量逐渐增加。(3)答案:运城盆地属于地堑构造,中间岩层块会继续下降;地表风力和流水继续携沉积物入盆地,形成更深厚的土壤层;经过外力侵蚀、搬运、堆积作用,盆地起伏变小,地表会趋于平坦。23、(1)答案:草原、落叶林广布,为土壤提供丰富的有机质;冬季气温较低,有机质分解速度慢地形平坦,有利于有机质积累;河流沉积物丰富。
(2)答案: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润,降水较多,枯枝落叶分解释放出的养分被地表径流带走,释放到土壤中的养分少;土壤因淋溶作用而流失养分;气温较高,有机质分解速度较快;地形起伏大,有机质流失速度快,土壤养分供生物生长,土壤中积累和补充养分少。24、(1)答案:(1)强降温,使农作物、牲畜受冻;大风使农作物出现倒伏,降低农作物的产量;降雪会覆盖牧场,影响牲畜觅食和转移。
(2)答案:)冻杀害虫,减轻来年农业病害;大雪缓解春旱;大雪覆盖越冬作物,起到抗寒保温作用;大风是宝贵的动力资源。
(3)答案:政府:建立预警系统发布,做好对农作物、牲畜防寒防灾准备(如加固棚架设施);提高应急能力,做好道路融雪工作;寒潮前应及时检修加固电力设施,防止电力中断。个人:应减少外出,注意保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高一上期期中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6°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太康三高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