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
1. 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也是细胞的结构成分。如图为与糖类有关的物质组成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所示的二糖都能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B. 若A为脱氧核糖,则⑤是蓝细菌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C. 若A为葡萄糖,则③所示的多糖均为细胞的储能物质
D. 若A为核糖,则⑤可由核仁控制合成,经核孔进入细胞质
2. 研究表明,植物叶片中气孔导度(即气孔张开的程度)与K+、糖类等含量有关。K+能在保卫细胞中大量积累,保卫细胞吸水后气孔导度增大,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和气孔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水分经原生质层进入液泡增多,气孔导度逐渐变大
B. 气孔导度增加,有利于促进叶肉细胞中糖类的合成
C. 细胞膜上参与主动运输K+的载体蛋白也具有催化ATP水解的作用
D. 随保卫细胞中K+和糖类物质含量升高,细胞吸水能力减弱
3. 细胞代谢产生的乳酸或酒精积累过多,都会对机体产生危害。金鱼在氧气缺乏的环境中产生乳酸和酒精,以及将乳酸转化、酒精排出的过程如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③是一般鱼类不具有的代谢途径
B. 物质X是丙酮酸,在线粒体中能被彻底氧化分解
C. 除图中所示产物外,过程③的产物还有[H]、CO2
D. 葡萄糖经细胞呼吸还可以转化为甘油、氨基酸等非糖类物质
4. 绿叶海天牛可以长时间依靠从藻类中“夺取”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维持生命活动,并且通过进食将藻类的细胞核基因转移到自身细胞核的基因组中,以实现这些叶绿体的增殖和更新。下列有关绿叶海天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藻类基因最可能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
B. 功能受损的叶绿体的分解过程需溶酶体参与
C. 绿叶海天牛细胞中含有磷脂分子的细胞器有6种
D. 叶绿体的增殖是在核、质基因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5. 关于遗传学的经典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①“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由萨顿提出,摩尔根通过实验验证的
②科学家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和离心法证实了DNA是半保留复制
③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和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均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
④沃森和克里克利用物理模型揭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
6. 研究表明:tau蛋白在神经细胞中异常聚合是造成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原因,结合中心法则示意图,对tau蛋白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tau蛋白的合成与细胞质中的b、c过程密切相关
B. 神经细胞中一般不会发生a、d、e过程
C. c过程中一个mRNA分子上可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
D. tau蛋白的异常聚合可能导致其不易被降解而影响神经细胞的功能
7. 甲羟戊酸激酶缺乏症是MKD基因由隐性突变为显性所致,患者体内由于缺乏甲羟戊酸激酶而出现反复发烧和全身性炎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羟戊酸激酶缺乏症患者的基因型有1种
B. 该病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性状
C. 患者持续高烧39℃时,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D. 患者出现炎症是由体内免疫系统出现缺陷所致
8. 迷走神经对胃、肠活动的影响如图所示,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迷走神经将乙酰胆碱释放到突触间隙后才能作用于N受体
B. 乙酰胆碱与N受体结合后会发生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变
C. 迷走神经促进胃腺和肠腺分泌消化液的过程无神经递质参与
D. 迷走神经通过释放乙酰胆碱抑制肠道炎症的发生
9. 电表Ⅰ、Ⅱ的两极分别位于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如图所示),P、Q、R为三个刺激点。结合如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未接受刺激时,电表Ⅰ的偏转可表示静息电位
B. 刺激Q点,电表Ⅰ偏转1次,电表Ⅱ偏转2次
C. 刺激R点仅电表Ⅱ发生偏转
D. 分别刺激P、Q点,电表Ⅰ的偏转方向相反
10. 研究表明:有些癌细胞中的IDH基因突变后,可使其分泌D-2HG,D-2HG进入T细胞后,抑制T细胞的乳酸脱氢酶活性,从而使T细胞无法正常发挥功能。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癌细胞可通过分泌D-2HG逃避免疫监视
B. IDH基因突变会导致基因数目的改变
C. T细胞无法正常发挥功能只会影响细胞免疫
D. 癌细胞和T细胞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11. 为研究外源激素对东方山羊豆盐胁迫的影响,科研人员分别用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生长素三种激素的类似物(GA3、6-BA、NAA)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NaCl浓度大于或等于25mmol/L为盐胁迫,NaCl浓度大于50mmol/L为高盐环境),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高盐胁迫会导致每一实验组的种子发芽率降低
B. NAA几乎不影响盐胁迫下的东方山羊豆种子的发芽率
C. 赤霉素在各种NaCl浓度下均能明显缓解盐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D. 由实验结果可推断,种子发芽过程中有多种激素共同调节
12. 广东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海岸典型自然景观。下列有关该保护区的四项研究中,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是( )
A. 空间结构 B. 种间关系 C. 抵抗力稳定性 D. 生态位
13. 如图为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及其家庭成员基因检测的结果。检测过程中用限制酶MstⅡ处理相关基因,将得到的大小不同的片段进行电泳,电泳结果中的数字表示碱基对的个数。据此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由Ⅰ1、Ⅰ2、Ⅱ3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电泳结果中1350的片段代表的是隐性基因
C. 致病基因是由正常基因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导致
D. Ⅱ4个体为表现型正常的杂合子
14. 用荧光物质标记小鼠(2n=40)性腺细胞中的染色体端粒和染色体上的基因,每个端粒都标记为黄色(如图甲所示)、A/a基因标记为红色、B/b标记为绿色,A/a、B/b在染色体上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端粒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DNA
B. 若标记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则黄色荧光点为160个
C. 减数分裂中一个四分体的荧光颜色可能有1种、2种或3种
D. 若标记减数分裂Ⅱ的细胞,则红、绿荧光点数均为2个
15. 如图为某一动物细胞识别三种信息分子的示意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若“”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则该细胞也是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
B. 若“”表示细胞因子,则该细胞可能是B细胞
C. 若“”表示胰高血糖素,则细胞内肝糖原分解可能加快
D. 若“”为特定的抗原物质,则该细胞能分泌抗体
16.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耐高盐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哥伦比亚血平板是含无菌脱纤维羊血等成分的固体培养基,生长在该培养基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能破坏其周围的红细胞,产生透明的溶血圈。如图为检测某种饮料是否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操作流程,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7.5%的NaCl肉汤培养基从功能角度划分属于选择培养基
B. 振荡培养后培养基变浑浊是耐高盐的微生物数量增多所致
C. 若最终长出的菌落周围出现透明的溶血圈,则说明饮料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
D. 若取菌种后的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则可对待测饮料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计数
17. 根据光合作用过程中CO2固定后形成的产物不同,将植物分为C3植物(如大豆)、C4植物(如玉米)。实验测得大豆和玉米在生长后期的光合速率变化(如图甲)和气孔导度变化(如图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大豆属于C3植物,判定依据是 ______,可以用 ______方法研究两种植物CO2固定方式。
(2)结合大豆的两个示意图分析,大豆生长后期13点前后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是 ______导致光合作用所需的 ______减少,从而直接影响 ______(填“光”或“暗”)反应。若图中的光合速率为净光合速率,则可以用单位时间内 ______作为观察指标。
(3)结合示意图分析,生长后期的玉米中午时段的光合速率 ______(填“高于”或“低于”)大豆,这种差异不是由CO2浓度引起,判定理由是 ______。
18. 果蝇的眼色由两对基因(A/a、B/b)控制,研究人员在培养野生型红眼果蝇时,发现一只眼色突变为奶油色的雄蝇。为研究该眼色的遗传规律,将红眼雌蝇和奶油眼雄蝇杂交,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A、a和B、b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 ______定律,判定理由是 ______。F2中雌雄果蝇的眼色存在差异,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之为 ______。
(2)F1表型为______眼,F2伊红眼雄蝇的基因型共有 ______种。
(3)若设计果蝇眼色遗传的测交实验以验证(1)的推测,在各种基因型的果蝇均具有的前提下,应选择的最佳杂交组合为奶油眼 ______(填性别)与F1中另一性别的红眼果蝇,测交子代的表型及其比例为 ______。
19. 烟草是一种收获叶片的经济作物,生长到一定阶段时需要通过打顶去除顶端优势,但打顶后又会使腋芽生长过快而降低烟叶产量。研究人员分别用2,4-D、脱落酸(ABA)、钨酸钠(一种化学药剂)处理某一品种的烟草后,记录各药品在不同天数时对腋芽数和抑芽率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处理
第7天
第14天
第21天
第28天
第35天
腋芽数(个)
抑芽率
腋芽数(个)
抑芽率
腋芽数(个)
抑芽率
腋芽数(个)
抑芽率
腋芽数(个)
抑芽率
2,4-D
7
25%
8.7
35%
10.7
30.4%
12
32.1%
15
25%
ABA
6.7
28.5%
9
32.5%
10.7
30.4%
12.3
30.22%
14.7
26.7%
钨酸钠
9
3.50%
12
7.50%
14
8.7%
16
9.5%
18.3
8.4%
蒸馏水
9.2
0
13
0
15.3
0
17.7
0
20
0
(1)顶端优势表现为 ______,形成原因主要是 ______(填激素名称)的 ______运输导致该激素在侧(腋)芽处积累所致。顶端优势体现了该激素的 ______作用特点。
(2)烟草的内源ABA可通过抑制 ______,影响腋芽生长。
(3)实验中 ______处理组为对照组。2,4-D、ABA、钨酸钠处理效果的共同点是 ______。根据实验结果可知,______两种处理对烟草质量提升效果更加明显。
20. 在深海热泉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巨型管蠕虫,其体内的硫细菌占到体重的一半。巨型管蠕虫体色鲜红,是因为体内有一种特殊的血红蛋白,可以运输氧气供给自身和硫细菌。硫细菌利用氧气、硫化氢与CO2反应生成有机物,还能将有机物供应给巨型管蠕虫。在该生态系统中生存的动物多视觉退化,但是有感受红外线的能力。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硫细菌与硝化细菌类似,都是能够进行 ______作用的 ______(填代谢类型)生物,因此都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
(2)巨型管蠕虫和体内硫细菌的种间关系是 ______。深海热泉生态系统是由 ______所构成。
(3)该生态系统中的动物多视觉退化,但是有感受红外线的能力,从进化角度分析这是 ______结果,其根本原因是 ______定向改变所致。
21. 宫颈癌是一种在女性中高发、由HPV病毒(遗传物质是DNA)引发的癌症,目前我国已有两种重组HPV病毒疫苗上市,这两种疫苗分别由大肠杆菌、酵母菌作为受体细胞而产生。接种疫苗时需在第1剂接种满6个月后再接种第2剂。结合如图的基因工程流程,回答相关问题:
(1)制备HPV疫苗的目的基因可以用 ______方法获取和扩增,该过程需要的酶是 ______。
(2)制作该疫苗过程中利用的图中的A通常为 ______。过程②所用的工具酶是 ______,利用基因工程制作疫苗的核心步骤是______。③过程通常需要用 ______处理酵母细胞或大肠杆菌,使之处于 ______态。
(3)接种第一针疫苗后会产生暂不发挥免疫作用的 ______细胞,该类细胞在接种第二针疫苗后大量增殖分化,机体才能产生远多于第一次的 ______(填免疫物质),从而使机体有效预防HPV的侵染。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A、①所示为二糖,二糖中的蔗糖不是还原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A错误;
B、若A为脱氧核糖,则⑤是脱氧核糖核酸,是真核细胞染色体的组成成分,但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无染色体,B错误;
C、若A为葡萄糖,则③所示的多糖中淀粉、糖原属于储能物质,纤维素不是储能物质,C错误;
D、若A为核糖,则⑤可以是核糖核酸,核糖核酸是由核仁控制合成、经核孔进入细胞质,D正确。
故选D。
分析题图:①为二糖,如麦芽糖、蔗糖和乳糖;若单糖A是脱氧核糖,②是脱氧核苷酸,⑤是脱氧核糖核酸,若单糖A是核糖,④是核糖核苷酸,⑥是核糖核酸,③是多糖,如糖原、淀粉和纤维素。
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糖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糖类的种类、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答案】D
【解析】A、水分经原生质层进入液泡增多,细胞吸水,气孔导度增大,A正确;
B、气孔导度增加会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促进了光合作用的进行,生成糖类增多,B正确;
C、K+进入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膜上的载体蛋白不但承担着载体而且还促进了ATP的水解,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C正确;
D、随着保卫细胞内K+和糖类物质含量的升高,细胞液浓度增大,故吸水能力在增强,D错误。
故选D。
保卫细胞吸水,叶片气孔开启;保卫细胞失水,叶片气孔关闭。运用植物细胞渗透作用的原理: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高度分化的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但仍具有全能性。
本题考查气孔的开闭与保卫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关系,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失水与吸水的原理,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各个选项。
3.【答案】C
【解析】A、③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酒精,是一般鱼类不具有的代谢途径,A正确;
B、物质X是丙酮酸,在线粒体中能被彻底氧化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B正确;
C、过程③的产物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没有[H],C错误;
D、葡萄糖经细胞呼吸还可以转化为甘油、非必需氨基酸等非糖类物质,D正确。
故选C。
分析题图:图中①肌糖原水解成葡萄糖,②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物质X是丙酮酸,③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酒精,④为乳酸转化为丙酮酸,⑤为丙酮酸转化为乳酸,⑥为乳酸进入肌细胞。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及意义,要求考生识记无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场所及产物,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4.【答案】C
【解析】A、绿叶海天牛会将藻类的细胞核基因转移到自身细胞核的基因组中,而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是大分子物质,所以藻类基因最可能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A正确;
B、溶酶体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故功能受损的叶绿体的分解过程需溶酶体参与,B正确;
C、绿叶海天牛是动物,细胞中含有磷脂分子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共5种,C错误;
D、根据“依靠从藻类中“夺取”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维持生命活动,并且通过进食将藻类的细胞核基因转移到自身细胞核的基因组中”,说明控制叶绿体功能的基因位于细胞核内,即绿叶海蜗牛细胞中叶绿体光合作用受细胞核控制,同时叶绿体内含有DNA和RNA,是半自主复制的细胞器,所以叶绿体的增殖是在核、质基因共同作用下完成的,D正确。
故选C。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光合色素存在于类囊体薄膜上,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绿叶海天牛通过捕获海藻储存完整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而不需进食,进而能在食物缺乏的环境生存。
本题为信息题,考查学生从题干中获取绿叶海蜗牛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叶绿体以及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点,解决生物问题,难度适中。
5.【答案】A
【解析】①“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由萨顿提出,摩尔根通过实验验证的,①正确;
②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和密度梯度离心法证明了DNA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②错误;
③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③错误;
④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运用物理模型建构法,揭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④正确。
故选A。
1、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发现历程:萨顿通过类比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之后,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本题考查人们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6.【答案】A
【解析】A、tau蛋白的合成与图中的b、c过程密切相关,但b是转录过程,发生在细胞核中,A错误;
B、神经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分裂,也不能进行逆转录和RNA复制,所以一般不会发生a、d、e过程,B正确;
C、c为翻译过程,该过程中一个mRNA分子上可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提高翻译效率,C正确;
D、tau蛋白的异常聚合可能导致其不易被降解而影响神经细胞的功能,进而造成阿尔茨海默病,D正确。
故选A。
分析题图:图示是中心法则示意图,其中a表示DNA的自我复制;b表示转录过程;c表示翻译过程;d表示逆转录过程;e表示RNA的自我复制。其中d和e过程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
本题结合中心法则示意图,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明确d和e过程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7.【答案】B
【解析】A、甲羟戊酸激酶缺乏症是一种显性遗传病,患者的基因型可能是显性纯合体,也可能是杂合体,A错误;
B、由于患者体内由于缺乏甲羟戊酸激酶而出现反复发烧和全身性炎症,说明该病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性状,B正确;
C、该患者持续高烧39℃时,说明患者体温相对恒定,则机体散热量和产热量相等,C错误;
D、患者出现炎症是由体内控制甲羟戊酸激酶的基因发生了突变,导致机体缺乏甲羟戊酸激酶,而不是免疫系统出现缺陷,D错误。
故选B。
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状细胞贫血、囊性纤维病。
2、甲羟戊酸激酶缺乏症是MKD基因由隐性突变为显性所致,说明甲羟戊酸激酶缺乏症是一种显性遗传病。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人类遗传病和基因突变概念、特点的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进行推理、判断。
8.【答案】C
【解析】A、迷走神经通过胞吐方式将乙酰胆碱释放到突触间隙后才能作用于N受体,产生兴奋,A正确;
B、乙酰胆碱与N受体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膜上钠离子内流,导致膜电位从“外正内负”转变成“外负内正”,从而发生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变,B正确;
C、突触的连接方式除了轴突—树突型、轴突—胞体型以外,还有轴突—轴突型、轴突—肌肉型和轴突—腺体型等,迷走神经与消化腺之间形成的突触属于轴突—腺体型,所以迷走神经促进胃腺和肠腺分泌消化液的过程有神经递质参与,C错误;
D、迷走神经通过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肠巨噬细胞,抑制肠巨噬细胞分泌TNF-α,从而抑制肠道炎症的发生,D正确。
故选C。
题图分析:迷走神经能直接作用于腺体,使胃腺和肠腺分泌消化液;迷走神能释放乙酰胆碱,与肠巨噬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抑制肠巨噬细胞分泌TNF-α,从而抑制炎症的发生。
本题考查神经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答案】A
【解析】A、电表Ⅰ的两极分别位于同一位置的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因此可以表示静息电位,A正确;
B、刺激Q点,兴奋会同时达到电表Ⅰ的两个电极,电表Ⅰ的指针偏转1次;兴奋向右传到电表Ⅱ的左侧电极时,膜外电位由正变为负,指针发生一次偏转,由于兴奋不能逆向通过突触,所以不能继续传导到电表Ⅱ的右侧电极,所以电表Ⅱ也只发生1次偏转,B错误;
C、刺激R点兴奋能通过突触传递到左侧的神经元,因此电表Ⅰ、Ⅱ均能发生偏转,C错误;
D、分别刺激P、Q点,电表Ⅰ的偏转方向相同,D错误。
故选A。
1、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2、电表Ⅰ、Ⅱ的两极分别位于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测得的是静息电位值。Ⅰ电表的两电极接在同一位点的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而Ⅱ表的两电极接在不同位点的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
本题考查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及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0.【答案】A
【解析】A、癌细胞可通过分泌D-2HG抑制T细胞,使T细胞无法与癌细胞识别并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体现了癌细胞可逃避免疫监视和清除功能,A正确;
B、IDH基因突变导致出现了新的基因,但不改变基因数目,B错误;
C、T细胞不但参与细胞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所以T细胞被抑制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受影响,C错误;
D、癌细胞和T细胞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D错误。
故选A。
1、体液免疫过程:
①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为激活B细胞提供第一个信号;②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病原体,而后对抗原进行处理,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③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④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⑤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2、细胞免疫过程:
①被病原体(如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②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③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它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④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
3、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本题以癌细胞为材料,考查免疫、基因突变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能对所学知识综合应用。
11.【答案】C
【解析】A、根据曲线可知:高盐胁迫与50mmol/L以下的低盐浓度比,种子发芽率明显低,A正确;
B、NAA与无激素组的结果几乎相同,所以不影响盐胁迫下的东方山羊豆种子的发芽率,B正确;
C、赤霉素在低盐胁迫下与无激素组比,对盐胁迫影响种子萌发的缓解作用不明显,C错误;
D、由实验可知,多种激素都影响种子萌发,D正确。
故选C。
题图分析:在NaCl浓度小于50mmol/L时,有无植物激素以及不同植物激素对东方山羊豆发芽率的影响不大;而NaCl浓度大于50mmol/L时,有无植物激素以及不同植物激素对东方山羊豆发芽率的影响较大。
本题主要考查不同盐浓度环境和不同植物激素对东方山羊豆发芽率的影响的作用,理清对照试验、恰当分析曲线图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12.【答案】C
【解析】A、在群落水平中需要研究的是:物种的组成、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等。A错误;
B、种间关系也是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内容,B错误;
C、在生态系统中,涉及到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营养结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因此抵抗力稳定性不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内容,C正确;
D、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D错误。
故选C。
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同一区域所有生物的集合。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在群落水平中需要研究的是:物种的组成、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等。
本题主要考查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能区分相关概念和层次,才能准确判断各个选项。
13.【答案】D
【解析】A、由Ⅱ3患甲病而Ⅰ1和Ⅰ2均正常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
BC、根据电泳结果,Ⅱ3只有1350一个条带,1350的片段代表的是隐性基因,而Ⅰ1和Ⅰ2除1350的条带外还有1150和200两个条带,可推知该病可能由正常基因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导致,替换前的序列能被MstⅡ识别,替换后的序列则不能被MstⅡ识别,BC正确;
D、Ⅱ4电泳结果只有1150和200两个条带,为显性纯合子,不携带致病基因,D错误。
故选D。
分析甲病家系图:双亲正常生下患病女儿,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本题结合遗传系谱图和电泳结果图,主要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解释甲病产生的原因,能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判断各选项。
14.【答案】C
【解析】A、端粒存在于真核生物染色体的末端,是由DNA序列及其相关的蛋白质所组成的复合体,A正确;
B、若标记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此时每一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即每条染色体上含有4个黄色荧光点,细胞中黄色荧光点总数就为160个,B正确;
C、减数分裂的一个四分体,可能含有图乙所示的两对同源染色体以外的一对同源染色体,此时只有黄色荧光,也可能含有图乙中的任意一对,此时有黄、红色荧光或黄、绿色荧光两种颜色荧光点,C错误;
D、若标记减数分裂Ⅱ的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姐妹染色单体上含有相同基因,故红、绿荧光点数均为2个。D正确。
故选C。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四分体的概念,明确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有一定难度。
15.【答案】D
【解析】A、若“”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则该细胞是垂体细胞,同时垂体细胞也是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A正确;
B、若“”表示细胞因子,主要是由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作用对象是B细胞,B正确;
C、若“”表示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促进肝细胞内肝糖原分解,C正确;
D、若“”为特定的抗原物质,能识别抗原的是吞噬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而分泌抗体的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D错误。
故选D。
1、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主要有三种方式:(1)通过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2)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信息;(3)通过细胞通道来传递信息,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
2、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从而提高血糖浓度。
3、细胞因子主要是由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
本题主要考查信息分子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等知识,才能做出准备判断。
16.【答案】C
【解析】A、由题干信息可知,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耐高盐的特性,因此7.5%NaCl肉汤培养基适合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繁殖,而不利于其他多种微生物生长繁殖,从功能上看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A正确;
B、振动培养能够增加目的菌的数量,目的菌的大量繁殖会使培养基变浑浊,B正确;
C、由题干信息可知,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无菌脱纤维羊血等成分的固体培养基生长,可破坏菌落周围的红细胞,使其褪色,血平板上均出现溶血圈的菌落,能够初步证明鲜牛奶中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若要证明该饮料是否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还需要进行对照实验,对照实验的设计是在培养基中不加鲜牛奶,其他操作均相同,若培养基中不出现溶血圈,则说明饮料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C错误;
D、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其中稀释涂布平板法能够用于菌落计数,若取菌种后的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则可对待测饮料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计数,D正确。
故选C。
1、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虽然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提供碳元素的物质)、氮源(提供氮元素的物质)和无机盐。另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微生物时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
2、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
(1)显微镜直接计数法①原理:利用特定细菌计数板或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的样品中微生物数量;②方法:用计数板计数;③缺点: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
(2)间接计数法(活菌计数法)原理: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要求考生识记培养基的种类、功能和菌落接种、菌落计数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7.【答案】(1)CO2与C5结合后形成C3 同位素标记
(2)气孔导度下降 CO2 暗 CO2的吸收量(O2的释放量、有机物的积累量)
(3)高于 玉米中午时段的气孔导度低于大豆,进入植物体内的CO2量并未增多
【解析】(1)大豆属于C3植物,判断依据是CO2在暗反应中首先与C5结合后形成C3。根据卡尔文对暗反应的研究可以知道,用同位素标记(同位素示踪)的方法研究两种植物CO2固定方式。
(2)从大豆的气孔导度的变化示意图可知,气孔导度在正午的后下降。导致光合作用所需的CO2进入植物细胞减少,从而直接影响暗反应。净光合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CO2的吸收量、(O2的释放量、有机物的积累量)作为观察指标。
(3)读图可知,生长后期的玉米中午时段的光合速率高于大豆,这种差异不是由CO2浓度引起,判定理由是玉米中时段的气孔导度低于大豆,进入植物体内的CO2量并未增多。
故答案为:
(1)CO2与C5结合后形成C3 同位素标记
(2)气孔导度下降 CO2 暗 CO2的吸收量(O2的释放量、有机物的积累量)
(3)高于 玉米中午时段的气孔导度低于大豆,进入植物体内的CO2量并未增多
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NADP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2)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充分理解光合作用过程以及其中的物质、能量变化,明确其影响因素及影响原理,明确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在准确分析题干信息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18.【答案】(1)自由组合 F2表现型比为8:4:3:1,是9:3:3:1的变式 伴性遗传
(2)红 2
(3)雌 红眼雌:伊红眼雄:奶油眼雄=2:1:1
【解析】(1)由题干中遗传图解分析,F2出现的是9:3:3:1的变式,说明其眼色至少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F2中雌雄果蝇的眼色存在差异,即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之为伴性遗传。
(2)由题干中遗传图解可知,假设B/b位于X染色体上,则除基因型aaXbY(aaXbXb)为奶油眼、A_XbY(A_XbXb)为伊红眼外,其他基因型的均为红眼。F1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所以表型均为红眼。F2中伊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AaXbY,所以有2种基因型。
(3)若设计果蝇眼色遗传的测交实验,验证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并且为伴性遗传,在各种基因型果蝇均具有的前提下,应选择的杂交组合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即隐雌显雄组合,所以表型为奶油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测交子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XbY:AaXbY:aaXBXb:AaXBXb=1:1:1:1,所以表型及其比例为红眼雌:伊红眼雄:奶油眼雄=2:1:1。
故答案为:
(1)自由组合 F2表现型比为8:4:3:1,是9:3:3:1的变式 伴性遗传
(2)红 2
(3)雌 红眼雌:伊红眼雄:奶油眼雄=2:1:1
由题干中遗传图解分析,F2表现型比为8:4:3:1,是9:3:3:1的变式,说明其眼色至少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9.【答案】(1)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到抑制 生长素 极性 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2)细胞分裂
(3)蒸馏水 降低腋芽个数和提高抑芽率 2,4-D、ABA
【解析】(1)顶端优势的现象是指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导致该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导致生长素在侧芽处积累所致。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在低浓度促进顶芽生长,高浓度时抑制侧芽生长的作用特点。
(2)烟草的内源ABA可通过抑制细胞分裂,从而抑制腋芽生长。
(3)实验中的对照组是蒸馏水组,2,4-D、ABA、钨酸钠处理效果的共同点是与蒸馏水组相比较,均降低腋芽个数和提高抑芽率。2,4-D和ABA两种处理组降低腋芽个数和提高抑芽率更明显,因此2,4-D和ABA两种处理对烟草质量提升效果更加明显。
故答案为:
(1)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到抑制 生长素 极性 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2)细胞分裂
(3)蒸馏水 降低腋芽个数和提高抑芽率 2,4-D、ABA
生长素扣作用特点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体现该作用特点的典型实例就是顶端优势,顶端优势就是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
本题要求学生识记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顶端优势的理解以及识图分析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0.【答案】(1)化能合成 自养需氧型 生产者
(2)互利共生 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
(3)自然选择 种群基因频率
【解析】(1)硫细菌能利用氧气、硫化氢与CO2反应生成有机物,能够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属于自养需氧型生物,自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2)巨型管蠕虫可以运输氧气供给自身和硫细菌,硫细菌能将有机物供应给巨型管蠕虫,两者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构成。
(3)该生态系统中的动物多视觉退化,但是有感受红外线的能力,这是进化的结构,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所致。
故答案为:
(1)化能合成 自养需氧型 生产者
(2)互利共生 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
(3)自然选择 种群基因频率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两部分。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2、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如温度、湿度、土壤、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概念、生物进化的原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1.【答案】(1)PCR 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2)质粒 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氯化钙 感受
(3)记忆 抗体
【解析】(1)目的基因可以用PCR的方法进行获取和扩增,该过程需要的酶是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2)因为受体细胞是酵母菌和大肠杆菌,所以制作该疫苗过程中利用的图中的A(载体)通常为质粒;过程②是指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或酵母菌,通常需要用氯化钙处理,使其处于感受态。
(3)接种第一针后会产生多种免疫细胞,但是只有记忆细胞暂不发挥免疫作用,记忆细胞在接种第二针疫苗后大量增殖分化,进而产生大量抗体,从而使机体有效预防HPV的侵染。
故答案为:
(1)PCR 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2)质粒 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氯化钙 感受
(3)记忆 抗体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筛选与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将教材中的知识结合题中信息进行迁移应用。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光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光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倾听与思考,积累与运用,阅读与积累,生活与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广东省东莞市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东莞市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热量限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