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一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一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
1. 下列有关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产上通常采用多倍体育种的方法获得无子番茄
B. 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都可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C. 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产生新的基因和新的基因型
D. 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所需的工具酶是限制酶和DNA聚合酶
2. 人体肝脏局部结构如图所示,图中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不同部位的液体,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中含有尿素、乳酸和血浆蛋白等物质 B. 人体中液体②的总量比细胞外液总量多
C. 人体新陈代谢进行的主要场所是③④⑤ D. ①处的氧气浓度要高于⑤处的氧气浓度
3. 如图是用甲、乙两个电流表研究神经纤维及突触上兴奋产生及传导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静息状态下,甲指针偏转,乙指针不偏转
B. 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两次
C. 刺激b处时,甲指针维持原状,乙指针偏转一次
D. 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不偏转
4. 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达尔文在自然选择学说中提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 人工选择作用不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 瓢虫种群的黑色(B)、红色(b)两种体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如果该种群中BB个体占16%,Bb个体占20%,则该种群b的基因频率为74%
D. 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则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5.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现状和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要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C. 一些生物具有药用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
D. 人为因素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6. 科研人员用多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大麦种子,研究α-淀粉酶的产生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6-甲基嘌呤与脱落酸的作用类似,但6-甲基嘌呤不是植物激素
B. 大麦糊粉层可能是大麦种子萌发时α-淀粉酶合成的场所
C. 保温20h后,赤霉素处理组α-淀粉酶的产生速率达到最大
D. 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产生较多α-淀粉酶有利于啤酒生产
7. 农业农村部于今年初宣布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且在长江泸州段和沱江泸州部分段实施永久性禁捕。禁捕后,专家预测长江鲢鱼的种群数量将呈现如图所示增长,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由图可知,鲢鱼种群增长曲线为______型,且种群密度为______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
(2)为使鲢鱼种群快速增长,人们向长江水域中投放鲢鱼幼苗,与未投放鱼苗相比,该举措会使K值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
(3)由于环境改善,泸州水域成为了鸟类天堂,越冬的红嘴鸥(广泛分布于亚欧大陆和北美东部沿海的一种候鸟)种群数量明显增加,从种群数量特征分析,红嘴鸥数量增加的直接原因是______。
8. 如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内外电位变化为:膜内 ______;膜外 ______。
(2)图2中的1表示 ______,1中的物质是 ______。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______,完成它的结构基础是 ______。
(4)缩手反射属于 ______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 ______的控制.。
(5)神经递质由在神经细胞合成后,要经过 ______(细胞器)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后者再与 ______融合,从而使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再作用于 ______上“受体”。“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反应。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 ______。
9. 如图甲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乙虚线方框内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一般性模型。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雪兔和狼之间的关系称为 ______。
(2)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冻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 ______,因为冻原生态系统 ______。
(3)图乙中A、B、C、D合称为 ______,碳在其内以 ______的形式进行流动。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飞蛾扑火”分别体现了生态系统
的 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5)假如北极狐的食物来自雷鸟,来自植物,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一定时期内,北极狐种群增加的重量为80克,那么直接消耗雷鸟为 ______克,消耗植物总质量为 ______千克。
10. 疟原虫感染会引发宿主的免疫抑制,给疟原虫的防治和疫苗研究带来许多难题,某团队以健康小鼠、生理盐水等为实验材料,以统计能特异性识别该抗原的T细胞百分数为指标,研究ISF(疟原虫体内分离、提纯的某物质)引起免疫抑制的作用机理。
(1)完成下面的实验步骤:
①将 ______分成甲、乙两组,甲为实验组,乙为对照组。
②甲组 ______,乙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③______。
④每隔一定时间,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统计能特异性识别该抗原的T细胞百分数。
(2)下表是相同时间内统计的能特异性识别该抗原的T细胞数量百分数。
组别 | 甲组(实验组) | 乙组(对照组) |
能特异性识别该抗原的T细胞百分数(%) | 12% | 38% |
①实验结果推测ISF引起免疫抑制的作用机理是 ______,从而抑制体液免疫。
②欲证实上述推测,需进一步测定两组实验中 ______。
11. 如图1是IAA(吲哚乙酸)的浓度对某植物茎和根生长的影响,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IAA在植物体内主要的合成部位是______。IAA的作用是促进细胞的______。
(2)图2中显示当生长素浓度大于______时,生长素对茎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3)在农业生产上,利用扦插技术繁殖某植物时,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插条的基部,目的是______。
(4)对单侧光照射下,植物组织不均等生长的原因,有两种对立的看法:
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②生长抑制物分布不均匀。
请据下列实验分析回答:
实验一:用3H标记的生长素处理玉米完整胚芽鞘尖端的一侧,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后,测得放射性百分率如题31-2图所示。
实验二:用某种理化方法测得,经单侧光照射后,发生弯曲的向日葵下胚轴,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素分布(%)分别为50.5、49.5;黑暗中的向光侧和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各为50。
(1)实验一的结果支持看法______,生长素的侧向移动量为______%。
(2)实验二中的“黑暗”处理,起______作用。若要加强对有关看法的支持,您认为还需对实验二的设计思路作怎样的完善?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无子番茄是用生长素处理不受精的番茄雌蕊获得的,A错误;
B、秋水仙素能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单倍体育种在获得单倍体后,还要用秋水仙素处理才能获得可育的植株;多倍体育种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或种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
C、诱变育种能产生新的基因和新的基因型,杂交育种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不能产生新基因,C错误;
D、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所需的工具酶是限制酶和DNA连接酶,D错误。
故选:B。
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 杂交育种 | 诱变育种 | 单倍体育种 | 多倍体育种 |
方法 | 杂交→自交→选优 |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
原理 | 基因重组 | 基因突变 |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
本题考查几种常见的育种方法,要求考生识记几种育种方法的原理、方法、优点、缺点及相关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答案】C
【解析】解:A、①是毛细血管动脉端,其中的血浆中含有尿素、乳酸和血浆蛋白等物质,A正确;
B、②细胞内液占体液的,比细胞外液多,B正确;
C、人体新陈代谢进行的主要场所是②,C错误;
D、肝脏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故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⑤处,D正确。
故选:C。
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分析题图:题图是肝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血液流动的方向由主干流向分支,因此①是动脉端,②内的液体是细胞内液,③内的液体是淋巴,④是组织液,⑤内的液体是血浆;内环境由③④⑤组成。
本题结合肝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考查内环境和稳态的知识,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和作用,明确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D
【解析】解:A、甲电流表的两极分别位于膜外和膜内,乙电流表的两极均置于膜外。静息状态下,甲电流表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甲指针偏转,而乙电流表两极均为正电位,乙不发生偏转,A正确;
B、刺激a处时,对于甲电流表,兴奋传到电极处,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甲指针偏转一次,对于乙电流表,兴奋先传到乙电流表的左边电极,然后传到右边电极,乙指针偏转两次,B正确;
C、刺激b处时,兴奋无法传到左边神经元,因此甲指针维持原状,对于乙电流表,兴奋无法传到电流表左边电极,乙指针偏转一次,C正确;
D、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时,兴奋无法传到右边神经元,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一次,D错误。
故选:D。
1、一个典型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其中,感受器为接受刺激的器官;传入神经为感觉神经元,是将感受器与中枢联系起来的通路;中间神经即神经中枢,包括脑和脊髓;传出神经为运动神经元,是将中枢与效应器联系起来的通路:效应器是产生效应的器官,如肌肉或腺体。只有在反射弧完整的情况下,反射才能完成。
2、实现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每个反射都有各自的反射弧。反射活动一般过程如下:刺激物作用于感受器引起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形式沿传入神经传至中枢,中枢对传入信息加以整合处理,而后发出信号沿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从而引起相应的活动。反射被分成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生理性反射和病理性反射。
3、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
4、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体受到刺激,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过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
本题为识图题,考查学生从题图中获取甲、乙两个电流表研究神经纤维及突触上兴奋产生及传导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神经调节的内容做出正确判断,属于理解和应用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
4.【答案】C
【解析】解:A、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并未提出这个观点,A错误;
B、人工选择作用和自然选择一样,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错误;
C、已知种群中BB个体占16%,Bb个体占20%,则该种群B的频率=16%+×20%=26%,B+b=100%,所以b的基因频率为1-26%=74%,C正确;
D、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只含有这个物种的部分基因,D错误。
故选:C。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B
【解析】解: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正确;
B、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B错误;
C、一些生物具有药用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C正确;
D、人为因素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D正确.
故选:B.
1、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3、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口的快速增长、人们向自然环境索取的资源越来越多,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根本原因.
本题考查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知识,考查生物的多样性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内容等,明确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明确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正确的解答各个选项.
6.【答案】C
【解析】解:A、人工合成的6-甲基嘌呤是一种化学物质,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A正确;
B、由曲线图分析可知,在保温时间10-20h时,赤霉素处理组的α-淀粉酶含量继续增加,在去除糊粉层后,α-淀粉酶含量趋于稳定不再发生改变,据此推测可知,糊粉层可能是大麦种子萌发时α-淀粉酶合成的场所,B正确;
C、图中保温20h后,赤霉素处理组α-淀粉酶的产生量达到最大,C错误;
D、用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产生较多α-淀粉酶有利于啤酒生产可以缩短发酵时间,D正确。
故选:C。
由曲线图分析可知,赤霉素能够提高α-淀粉酶含量,这说明赤霉素能够通过增加α-淀粉酶的含量促进种子萌发;赤霉素+6-甲基嘌呤处理组的α-淀粉酶含量明显低于赤霉素处理组,高于赤霉素+脱落酸处理组,这说明脱落酸会抑制种子萌发,6-甲基嘌呤也会抑制种子的萌发,且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的作用强于6-甲基嘌呤抑制种子的萌发的作用。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各植物激素的作用,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答案】S 100尾/km2 不变 环境容纳量(K值)由环境资源量决定,与鱼苗的投放量无关 迁入率远远大于迁出率
【解析】解:(1)据图分析,鲢鱼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在K/2时(100尾/km2),曲线的斜率最大,种群增长速率最快。
(2)K值(又叫环境容纳量),其大小取决于环境资源量,与鱼苗的投放量无关,所以为使鲢鱼种群快速增长,人们向长江水域中投放鲢鱼幼苗,与未投放鱼苗相比,该举措会使K值不变。
(3)由于环境改善,泸州水域成为了鸟类天堂,越冬的红嘴鸥(广泛分布于亚欧大陆和北美东部沿海的一种候鸟)到此地越冬,种群数量明显增加,从种群数量特征分析,红嘴鸥数量增加的直接原因迁入率远远大于迁出率。
故答案为:
(1)S 100尾/km2
(2)不变 环境容纳量(K值)由环境资源量决定,与鱼苗的投放量无关
(3)迁入率远远大于迁出率
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
2、资源空间有限时,种群经过一段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称为“S”型曲线。据图分析,鲢鱼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在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变化规律,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8.【答案】负→正 正→负 突触小泡 神经递质 反射 反射弧 非条件反射 高级神经中枢 高尔基体 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 糖蛋白
【解析】解:(1)神经元在静息时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接受刺激后变为内正外负,膜内电位变化为:负→正;膜外电位变化为:正→负。
(2)图2中的1表示突触小泡,里面有神经递质,该结构由高尔基体加工形成。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而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4)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是脊髓,但我们能在针刺破手指的皮肤,并未将手指缩回,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脊髓)要接受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
(5)神经递质由在神经细胞合成后,要经过高尔基体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后者再与突触前膜融合,通过胞吐出细胞,从而使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再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其中“受体”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糖蛋白。
故答案为:
(1)负→正正 →负
(2)突触小泡神经递质
(3)反射反射弧
(4)非条件反射高级神经中枢
(5)高尔基体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糖蛋白
1、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2、图2中,1是突触小泡,2是突触小体,3是神经递质。
本题结合图解,本题考查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以及兴奋传导的有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
9.【答案】捕食 较低 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 生物群落 有机物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信息传递 200 3.6
【解析】解:(1)狼吃雪兔,二者是捕食关系。
(2)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冻原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低,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因此,抵抗力稳定性较低(或差)。
(3)图乙中,A既能从无机环境吸收二氧化碳,又能释放二氧化碳,所以A是生产者,B、D是消费者,C能分解A、B、D的遗体遗物及排泄物等,所以C代表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因此,图乙中A、B、C、D合称为生物群落,碳循环是指碳元素不断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从无机环境进入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返回到无机环境中的过程,而碳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的。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指的是生物群落内的有机物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返回到无机环境中,该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能量沿着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流动的过程,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飞蛾扑火”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功能,总之上述现象体现的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功能。
(5)假如北极狐的食物来自雷鸟,来自植物,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北极狐种群增加的能量为80g,若不考虑其他变化的影响,则需要直接来自雷鸟的重量为80×0.5÷20%=200g;若不考虑其他变化的影响,则需要植物的能量是40÷20%÷10%+30÷20%÷10%+10÷10%=3600g。
故答案为:
(1)捕食
(2)较低 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
(3)生物群落 有机物(或含碳有机物)
(4)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信息传递
(5)200 3.6
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中含有的食物链有:植物→雪兔→狼;植物→雷鸟→狼;植物→雷鸟→北极狐;植物→北极狐;植物→雪兔→北极狐。
2、图乙中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由此看出起点为A的成分是生产者,所有箭头都指向C代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分解者,则BD为消费者。
熟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正确辨析图示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前提,掌握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种群的特征以及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也是本题的考点。
10.【答案】生理状况相同的若干只健康小鼠随机平均 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溶解的ISF 将甲、乙两组小鼠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进行饲养 抑制能特异性识别该抗原的T细胞产生 产生相应浆细胞或抗体的数量
【解析】解:(1)本实验是为了研究ISF (疟原虫体内分离、提纯的某物质)对免疫的抑制机理,在设计对照实验时,需要遵循等量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①将生理状况相同的若干只健康小鼠随机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为实验组,乙为对照组。
②甲组是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溶解的ISF,对照组乙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③将甲、乙两组小鼠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进行饲养。
④每隔一定时间,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统计能特异性识别该抗原的T细胞百分数。
(2)根据题干和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甲组实验组的能特异性识别该抗原的T细胞百分数减少,说明ISF可以抑制能特异性识别该抗原的T细胞产生。由于T细胞数量降低,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减少,B细胞增殖分化受到抑制,使浆细胞数量降低,从而导致浆细胞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数量降低,所以可推测ISF可能会抑制体液免疫。
②体液免疫中主要依靠抗体发挥作用,所以欲证实ISF可能会抑制体液免疫,需进一步测定两组实验中特异性识别该抗原的B细胞或者产生相应浆细胞(或抗体)数量。
故答案为:
(1)生理状况相同的若干只健康小鼠随机平均;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溶解的ISF;将甲、乙两组小鼠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进行饲养
(2)抑制能特异性识别该抗原的T细胞产生;产生相应浆细胞或抗体的数量
本实验是研究ISF (疟原虫体内分离、提纯的某物质)引起免疫抑制的影响机理,故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用ISF处理,因变量可检测小鼠体内的免疫细胞的数量或免疫活性物质的含量。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加ISF的组能特异性识别该抗原的T细胞百分数小于对照组,说明ISF能抑制特异性识别该抗原的T细胞生成。
本题以疟原虫为实验背景,主要考查学生对免疫系统的组成及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等相关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实验思维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能把握和运用所学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准确答题。
11.【答案】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生长(伸长) 0.9g•L-1 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① 15.3 对照 化学方法测定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抑制物的含量
【解析】解:(1)IAA在植物体内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IAA的作用是促进细胞的生长(伸长),生理功能特点是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2)图甲中显示当生长素浓度大于0.9g•L-1时,生长素对茎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3)在农业生产上,利用扦插技术繁殖某植物时,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插条的基部(形态学下端),目的是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4)
(1)实验一的结果支持看法①,原因是生长素发生了横向移动,且移动量为:31.1-15.8=15.3。
(2)实验二中的“黑暗”处理,起对照作用。若要加强对②看法的支持,还需用化学方法测定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抑制物的含量。
故答案为:
(1)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生长(伸长)
(2)0.9g•L-1
(3)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4)
(1)①15.3
(2)对照 化学方法测定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抑制物的含量
分析题图:图1: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该两重性与植物器官的种类、生长素的浓度有关。根、茎两种器官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根比茎敏感。
图2:实验用3H标记的生长素处理玉米完整胚芽鞘尖端的一侧,生长素在胚芽鞘两侧的分布分别为:15.8、84.2,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后,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发生了转移,背光侧生长素由15.8变为31.1。
实验二“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素分布分别为50.5%和49.5%;黑暗中的向光侧和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各为50%。”偏向于支持②,但是若要进一步证明②还需化学测定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抑制物的含量。
本题结合图示,考查了植物生长向光的原因和生长素的两重性,意在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难度中等。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1):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1),共13页。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3页。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一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一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