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通史版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4讲第二课时全球视野下明清经济、思想的发展学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通史版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4讲第二课时全球视野下明清经济、思想的发展学案第1页
    通史版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4讲第二课时全球视野下明清经济、思想的发展学案第2页
    通史版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4讲第二课时全球视野下明清经济、思想的发展学案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通史版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4讲第二课时全球视野下明清经济、思想的发展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通史版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4讲第二课时全球视野下明清经济、思想的发展学案,共17页。
    第二课时 全球视野下明清经济、思想的发展 经济:农耕经济的发展与迟滞(1)农业: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引进、推广,粮食产量增加;耕地面积扩大,人口增长;农业多种经营,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农民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2)手工业: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新的经营方式出现,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生产(3)商业:工商业市镇涌现;集镇出现专业分工,商帮活跃;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有利于商业资本集聚;白银货币化;钱铺等盛行;资本性借贷发展,出现庄票(4)对外交往:朝贡贸易;郑和下西洋;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18世纪,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清广州“十三行”管理对外贸易(5)卫生医疗: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东方药学巨典”;明末清初,西医传入中国文化:承古萌新(1)思想:程朱理学仍占据统治地位;出现提倡个性自由和反对专制的倾向,提倡经世致用、“工商皆本”(2)文艺: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普及的背景下,小说、戏曲繁荣;昆曲、京剧(3)科技:出现总结性科技著作,如《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西学东渐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徐光启等人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清政府任用汤若望等,并招揽西方人才来到中国(4)图书收藏:明朝的天一阁,是古代中国私家藏书的代表经济与社会生活的新变化明清农业的发展1.(2021·福建卷,5)据文献记载,乾隆年间,河南巡抚陈宏谋“募闽人种红薯”;江西大廣县知县余光璧也在当地大力推广种植并“告以种法”。上述史料可用来说明当时(  )A.富民思想的践行 B.新农作物的传播C.饮食结构的改变 D.人地矛盾的加剧解析: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高产作物玉米、甘薯等经新航路传播到中国,对于中国的农作物种植、人地矛盾缓和及人口增加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B项正确;材料与富民思想的践行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饮食结构的改变无关,排除C项;高产作物引入有利于缓和人地矛盾,排除D项。2.(2020·江苏卷,5)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端的《玉华堂日记》中,反映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在日记中,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他的田庄产品除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该日记可以佐证(  )A.农村雇佣劳动基本普及B.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C.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D.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解析:D 根据潘允端的日记记载可知,当时存在租佃关系和雇佣关系,田庄生产的产品除自用外,还有一部分投放市场,这说明当时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故D项正确。3.(2020·海南卷,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中国人口数量在世界人口总数中的比例公元年代世界人口中国人口估计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最高估计数最低估计数13.27亿1.70亿0.60亿18.35%~35.29%7002.07亿0.58亿27.05%11003.20亿3.01亿1.00亿31.25%~33.22%14003.74亿3.50亿0.75亿20.05%~21.43%16005.79亿5.45亿2.00亿34.54%~36.70%17006.79亿6.10亿1.50亿22.09%~24.59%180011.24亿8.14亿3.40亿30.25%~41.77%——摘编自葛剑雄《疆域与人口》(1)根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人口在1400—1800年增长的经济因素。答案:(1)特点:增长缓慢;具有阶段性;人口数量居世界前列。(2)因素:生产工具的进步,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垦荒与耕地面积的扩大;外来农作物的传入和广泛种植;出现赋税政策变革,人身依附关系松动。手工业发展新变化 (2020·全国Ⅱ卷,27)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资。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此现象持续增多。这反映了(  )A.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B.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D.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解析:D 根据材料可知,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说明工匠制度下的官营手工业地位遭到削弱,故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雇佣劳动与其他用工方式的比较,无法得出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故B项错误;由材料和所学可知,民营手工业在此期间得到发展,故C项错误。明清商业的繁荣1.(2019·全国Ⅱ卷,27)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解析:C 材料反映了明至清中期商人资本的扩大,但不等于商人地位发生根本改变,A项不正确;题干材料未见农业情况,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应该是一贯的,不会松弛,B项不正确;商人资本扩大,无非有几种原因:商业规模的扩大,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国家重商政策的出台,经营方式的改变等,结合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可知,C项正确;白银成为流通货币在明清之间就有先例,不是始于清代中期,D项不正确。2.(2022·广东卷,5)清代从广州出口的瓷器中,除了江西、浙江的名窑产品外,还有广东、福建专门烧制的贸易瓷。广州等地有的瓷窑还聘请来自欧洲的画师,负责在瓷坯上绘制欧风图像。这种现象反映当时(  )A.广州处于中外交流的前沿B. 出口瓷器产自官营手工作坊C.西方艺术在中国颇受欢迎D.重农抑商政策受到明显削弱解析:A 根据材料可知,清代的瓷器从广州出口,“广州等地有的瓷窑还聘请来自欧洲的画师,负责在瓷坯上绘制欧风图像”有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故选A项;据所学可知,明中叶以后,在制瓷业等手工业领域,民营手工业已经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排除B项;“颇受欢迎”的说法夸张,且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清代仍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没有“明显削弱”,排除D项。历史理解:据以上典例与所学,提炼体现明清时期经济新现象的关键词。构建明清经济新现象与全球化之间的图示关系。[提示] (1)关键词农业:高产农作物、多种经营、农产品商品化。手工业:新经营方式、手工工场、自由雇佣劳动。商业:长途贸易、商帮、白银、商业资本、工商业市镇。(2)图示: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经济影响。经济发展的影响1.(2017·全国Ⅰ卷,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解析:B 玉器在中国一直是稀缺之物,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明代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玉器制作相对增加,玉器逐渐从帝王的象征变为官宦和富有人家的收藏之物,B项正确;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臣下应该不敢违规僭越,A项无法解释材料中的现象;市民兴起、低级官员使用玉器都仅仅解释材料的部分信息,从逻辑上就可以排除,C、D两项错误。2.(2022·全国乙卷,27)明后期有士人称,江南流行“好名喜夸”之风,家中但凡有千金之产,必定会营建一园,“近聚土壤,远延木石,聊以矜眩于一时耳”,但“俗气扑人”。这可用于说明(  )A.士大夫传统观念的颠覆B.世俗化审美趣味的初现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解体D.江南市镇工商业的繁荣解析:D 材料现象为江南地区流行修建园林,结合所学可知,明后期商品经济发展,江南市镇工商业繁荣,推动社会生活世俗化,D项正确;“颠覆”表述过于绝对,士大夫传统观念仍是以儒家思想为主,排除A项;宋朝时期世俗化审美趣味就已出现,排除B项;明清时期社会结构总体稳定,“解体”表述错误,排除C项。3.(2021·山东卷,4)明中叶以后,添加插画的书籍大量刊行,出现了众多以绘画为主体的画本,甚至一些知名画家也受雇于坊刻。这说明当时(  )A.画本成为知识传播主要载体B.市民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C.社会审美旨趣出现阶层分化D.书籍出版商业化程度加深解析:D 明中叶以后,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画本和添加插画的书籍大量刊行,是服务于市民阶层的需要,所以这是书籍出版商业化程度加深的体现,故选D项;题干只提到了画本这一知识传播的载体,并没有与其他载体的比较,没法得出画本是主要载体的结论,排除A项;明中叶以后,以宋明理学为核心的儒家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而不是市民文化,排除B项;题干仅提到了画本的流行,这是市民阶层的需要,没有提到阶层的分化,排除C项。4.(2021·江苏卷,5)乾隆年间,淮扬文风达到鼎盛,“邗上时花二月中,商翁大半学诗翁”,商人与文人交相唱和,天下文人稍能言诗,辄思游食扬州,以至有“扬州遍地是诗人”之说。这种情况表明(  )A.商业发展影响社会风气B.八股取士扩大诗人群体C.重学风气提升文人素养D.财富增加助长奢侈之风解析: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淮扬地区经济发达,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社会风气,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八股取士,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重学风气,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奢侈之风,排除D项。素养对接:唯物史观——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风气的影响  明朝中期以来,在社会下层舍本逐末的同时,社会上层知识分子也开始“弃儒业贾”和“弃学经商”,轻本重末和弃学经商的风气形成,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思想变化1.(2020·海南卷,5)《明夷待访录》载:“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这一论述表明该书作者(  )A.主张废除宰相制 B.倡导无为而治C.倾向于限制君权 D.反对王位世袭解析:C 皇权专制下,继承者一旦能力不足,容易导致统治危机,因此黄宗羲认为宰相制度的存在能够补救这一漏洞,即通过宰相制度来限制君权,故选C项;作者主张恢复宰相制,排除A项;道家倡导无为而治,黄宗羲是儒家学者,排除B项;黄宗羲主张用宰相补救皇帝能力的不足,不反对王位世袭,排除D项。2.(2020·山东卷,5)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  )A.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B.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C.宣扬经世致用思想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解析:B 根据材料“‘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可知,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他作出这一论断的主要目的是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故选B项;“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是这一论断反映的本质,并非其作出这一论断的主要目的,排除A项;经世致用是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与材料体现的经济思想不符,排除C项;根据材料“‘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可知,黄宗羲在论述本末的关系,主张工商皆本,并未涉及此时的新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排除D项。明代文学新变化(2021·江苏卷,4)明代中叶,很多文学家大力推崇抒情写景的盛唐诗风,认为诗当“畅达情丝、感发志气”,概评“宋人主理作理语,于是薄风云月露,一切铲去不为”,使人不复知诗,这说明当时(  )A.文人创作重心转向诗歌B.程朱正统地位受到质疑C.不同诗歌风格相互交融D.诗歌力图突破理学束缚解析:D 材料反映了明代文学家大力推崇抒情写景的盛唐诗风,反对宋代诗歌的“主理作理语”,联系所学可知,宋代理学产生,南宋之后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在思想领域居于正统地位。材料现象说明明代中叶的诗歌创作力图突破理学束缚,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明代文学领域的复古倾向,而不是文人创作重心转向诗歌,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明代诗歌创作推崇抒情写景,反对理学束缚,“程朱正统地位受到质疑”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强调诗歌风格,没有体现诗风相互交融,排除C项。明清社会的不变性传统小农经济仍占主导(2019·全国Ⅲ卷,27)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解析:C 题干材料反映江南地主多居城市,家乡土地多由佃户耕种,不能反映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A项不正确;江南地主多居城市不足以说明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排除B项;“土著安业者”应该包括地主、自耕农。江南地主多,佃户多,同时有部分自耕农。佃户、自耕农应该是个体农耕,C项正确;农作物产量如何、品种如何,是否出售,没有信息,不能判断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和规模,D项不正确。程朱理学仍是主流价值观1.(2021·全国乙卷,27)明清时期,“善书”在民间广为流行,这类书籍多由士绅编撰,内容侧重倡导忠孝友悌、济急救危、受辱不怨,戒饬攻诘宗亲、凌逼孤寡等,以奉劝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书”的流行(  )A.确立了理学思想的主导地位B.强化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C.阻碍了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D.冲击了儒家经典的神圣性解析:B 由题干材料中的“士绅编撰”“忠孝友悌”“戒饬攻诘宗亲”“众善奉行”等关键信息可以看出,“善书”宣扬的就是宋明理学倡导的价值观念,B项正确;理学思想的主导地位确立于南宋,排除A项;“善书”的内容符合统治阶级官方意识形态,“善书”的流行有利于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排除C项;“善书”的流行有利于儒家思想在民间传播,未冲击儒家经典的神圣性,排除D项。2.(2020·全国Ⅰ卷,27)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这表明,宗谱的纂修(  )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B.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C.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D.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解析:B 族规与家训的主要内容“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与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致,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族规与家训的内容没有涉及科举制度,故A项错误;隋唐以来,士族走向没落,且维持血统纯正仅由材料无法得出,故C项错误;四民是指士农工商,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天朝上国观念下的朝贡贸易(2018·全国Ⅰ卷,27)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解析:B 观图可知,图中绘画仍属于中国传统宫廷写实绘画,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绘画并未出现新类型,A项错误;“麒麟”是中国自古以来民间传说中的吉祥动物,是瑞兽。古人认为,麒麟出没处,必有祥瑞。郑和大船带回的长颈鹿,其长相与传说中的麒麟相似,加之当时君臣对长颈鹿知之甚少,因此用传统文化对其进行解读,认定长颈鹿就是麒麟,B项正确;明永乐年间,虽然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但是放开的只是朝贡贸易,民间私人仍然严格限制出海。而后随着倭寇之患加剧,海禁政策愈加严格,故海禁政策解除说法错误,排除C项;“厚赐外国使臣”,是因为把“长颈鹿”视为麒麟,而麒麟是瑞兽,仍然是传统观念,没有变化,D项不正确。历史理解:通过以上学习任务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明清专制统治是否有效?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看法。[提示] 示例一:有效。政治上: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发展;国家版图初步奠定。经济上:厉行重农抑商、海禁政策,传统小农经济仍占主导;新经济因素发展缓慢。思想上:理学占主导,厉行文化专制,实行八股取士、文字狱。新的思想很难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外关系上:天朝上国观念下的朝贡外交。示例二:无效。政治上:社会矛盾尖锐,人民起义不断。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新经济因素产生并发展。思想上:反封建的早期进步思潮(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经世致用)产生。对外关系上:新航路开辟后,外来危机不断。

    相关学案

    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第13讲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与思想文化成就学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第13讲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与思想文化成就学案,共1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新中国的经济与社会生活,新中国的思想文化成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第11讲近代中国经济与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的发展学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第11讲近代中国经济与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的发展学案,共1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经济的变化,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文化发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通史版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0讲第二课时工业革命影响下的进步潮流学案:

    这是一份通史版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0讲第二课时工业革命影响下的进步潮流学案,共1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政治,文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