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编第21章第55讲 中国地理分区 课件PPT+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展开课时达标(五十五) 中国地理分区
(建议用时:20分钟)
一、选择题
(2022·湖北武汉部分学校质检)我国首条高原电气化铁路——拉萨至林芝铁路于2021年6月25日开通运营。拉林铁路全长403.144千米,是在建的川藏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规划中的滇藏铁路、甘藏铁路的共线路段。拉林铁路的建成通车,结束了藏东南地区不通铁路的历史。复兴号列车自拉萨至山南、林芝最快1小时10分、3小时29分可达。下图示意拉林铁路线路走向及沿线车站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拉林铁路主要沿( )
A.等高线分布 B.河谷分布
C.山脊线分布 D.山麓分布
2.拉林铁路的开通大大缩短了拉萨至林芝的运输时间,这主要反映了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的( )
A.高速化 B.大型化
C.专业化 D.综合化
3.拉林铁路建成后,沿线及周边地区将形成由一连串旅游明珠景点组成的黄金旅游带,位于该黄金旅游带内的著名旅游景点有( )
A.长白山、敦煌石窟、八达岭长城
B.张家界、长江三峡、秦始皇陵兵马俑
C.日月潭、桂林山水、黄果树瀑布
D.羊八井、布达拉宫、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答案 1.B 2.A 3. D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拉林铁路走向几乎与雅鲁藏布江一致,则推测铁路主要沿河谷分布,B项正确。第2题,拉林铁路的开通大大缩短了拉萨至林芝的运输时间,这主要反映了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的高速化,A项正确。第3题,羊八井、布达拉宫和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都位于西藏地区,位于拉林铁路沿线及周边地区,D项正确。长白山位于东北地区,敦煌石窟位于甘肃,八达岭长城主要位于北京,张家界位于湖南,长江三峡位于重庆和湖北交界地带,秦始皇陵兵马俑位于陕西西安,日月潭位于台湾,桂林山水位于广西,黄果树瀑布位于贵州。
(2022·湖北部分重点中学开学考)隋唐时期,冷泉关素称“燕冀之御,秦蜀之经”,是重要的战略关卡。明朝期间因躲避贼寇和自然灾害,逐步形成了可居、可防、可匿的封闭堡寨。明清以后,村落从山脊发展到山脚,再到汾河两岸平地。下图为明朝冷泉堡寨的地形状况。据此完成4—6题。
4.隋唐时期,冷泉关成为重要的战略关卡,主要是因为( )
A.山地地形复杂,易守难攻
B.南北道路咽喉,易于防御
C.自然条件恶劣,人迹罕至
D.河流东西阻隔,天然屏障
5.明朝期间,冷泉堡寨的选址主要抵御的自然灾害最可能为( )
A.战乱 B.风沙
C.洪涝 D.寒潮
6.后期,冷泉堡寨的形态演变为开放型,主要是因为( )
A.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B.社会秩序稳定
C.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
D.追求生活便利
答案 4.B 5.C 6. B
解析 第4题,由材料可知,汾河河谷大体为南北走向,为隋唐时期重要的交通要道,冷泉关是交通咽喉,特殊的区位和狭窄的地形条件使这里成为军事重镇,B项正确。第5题,读图可知,明朝期间的古寨选址,海拔较高,结合山西降水季节分布不均的特征可知,汾河易泛滥发生洪涝灾害,故主要防御的是洪涝灾害,C项正确。第6题,封闭冷泉堡寨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躲避贼寇,因此后期的开放也主要是因为社会秩序稳定,B项正确。
(2021·辽宁大连一模)华先生随朋友出兰州,沿高速公路向西北而行,穿过乌鞘岭隧道群后,视野一下子变得开阔起来,公路在一马平川的大地上延伸。向南远望,披冰戴雪的高山仿佛头戴银盔的将军巍然守卫;近处路边苍黄的土地裸露着,其上少有草皮覆盖,树木更加少,偶尔有几株杨树身形也多瘦弱扭曲。朋友说:我们都叫它们“小老头树”。据此完成7—8题。
7.材料里提及的“一马平川的大地”和“披冰戴雪的高山”最有可能是( )
A.宁夏平原 贺兰山脉
B.河西走廊 祁连山脉
C.南疆绿洲 天山山脉
D.渭河平原 秦岭
8.近处路旁的“小老头树”反映了该地( )
A.热量不足 B.土层稀薄
C.气候干旱 D.光照不足
答案 7.B 8. C
解析 第7题,兰州位于甘肃东南部,从兰州出发向西北行进,穿过乌鞘岭后会到达河西走廊,河西走廊的西南部是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之一祁连山,祁连山有冰川覆盖,B项正确。宁夏平原和贺兰山都位于乌鞘岭以东;南疆绿洲和天山山脉距离乌鞘岭较远;渭河平原和秦岭都位于乌鞘岭东南部。第8题,身形瘦弱扭曲的“小老头树”是西北地区的特色树——胡杨,其瘦弱扭曲,根系发达,这种形态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和吸收土壤深层的水分,进而适应干旱的气候,C项正确。
(2022·浙江四校联考)下表为我国某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状况,据此完成9—11题。
类型(hm2) | 无明显侵蚀 | 轻度侵蚀 | 中度侵蚀 | 重度侵蚀 | 总计 |
耕地 | 1 045 | 266 | 53 | 90 | 1 454 |
林地 | 2 282 | 401 | 145 | 36 | 2 864 |
草地 | 120 | 42 | 37 | 0 | 199 |
建设用地 | 94 | 53 | 7 | 2 | 156 |
其他用地 | 37 | 7 | 2 | 1 | 47 |
总计 | 3 578 | 769 | 244 | 129 | 4 720 |
9.该地最可能位于( )
A.东南丘陵 B.成都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横断山区
10.该地土壤侵蚀主要类型为( )
A.冻融侵蚀 B.风力侵蚀
C.重力侵蚀 D.流水侵蚀
11.该地林地存在较明显的侵蚀现象,推测原因为( )
A.林地树木以幼树为主
B.人工林林下草灌退化
C.乱砍滥伐现象多发
D.山地坡度较大
答案 9.A 10.D 11. B
解析 第9题,读表可知,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中草地和建设用地占比较低。成都平原经济较发达,建设用地占比较高,B项错误。内蒙古高原草地面积占比较高,C项错误。当地林地占比较高,东南丘陵人工林面积广大,且经济发达,耕地面积广大,A项正确,D项错误。第10题,由上题分析可知,东南丘陵地区地势起伏较大,河流较多且河流的落差大,故当地土壤侵蚀的主要类型是流水侵蚀,D项正确。东南丘陵地区纬度较低,冻融侵蚀并不明显;受风力侵蚀和重力侵蚀影响较小。第11题,东南丘陵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人工林区,人工林林下草灌退化,加剧流水侵蚀,B项正确。林地存在较明显的侵蚀现象,与林地树木以幼树为主关系不大;东南丘陵地区为了保护环境,实施了禁止乱砍滥伐、封山育林的措施;地势起伏大,山地的坡度较大,造成林地受侵蚀较明显,但这不是主要原因。
二、非选择题
12.(2022·山东开学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七里海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是我国华北地区最大的潟湖,也是该市最大的芦苇(多生于低湿地或浅水中)产池。七里海曾是一个淡水湖,后由于滦河洪水倾入,在东北部冲开一条水道注入渤海,即新开口。20世纪70年代,当地对注入七里海的赵家沟等五条河流进行治理,河流泄洪能力增强,并发育了湖口三角洲。随着七里海区域开发不断增强,区域内部天然湿地面积减少,人工湿地面积增加(养殖池、稻田)。下图示意七里海及其周围土地利用状况。
(1)描述七里海湖水含盐量的变化过程。
(2)说明七里海成为当地最大芦苇产地的自然原因。
(3)分析20世纪70年代湖口三角洲的形成原因。
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可知,七里海开始由于与海洋相隔,未受海水的影响,湖泊盐度较低,为淡水湖;后东北角有新开口与渤海相连,海水随潮汐等涌入七里海,七里海由淡水湖变成一个半封闭的潟湖,湖水含盐量增大。第(2)题,分析七里海成为当地最大芦苇产地的自然原因,一方面分析七里海湿地面积广大的原因,另一方面还要分析适合芦苇生长的土壤条件。第(3)题,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湖口由于地势低平、流速减慢,河流搬运能力减弱,加上湖水的顶托作用,泥沙淤积形成湖口三角洲。
答案 (1)原为淡水湖,湖水含盐量小;后东北角有新开口与渤海相连,海水随潮汐等涌入七里海,七里海由淡水湖变成一个半封闭的潟湖,湖水含盐量增大。
(2)位于沿海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水泛滥,湿地广布;多条河流注入,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等。
(3)当地对河流整治后,河流泄洪能力增强,入湖泥沙增加;河流入湖口地势低平,加之湖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变缓,搬运能力下降,泥沙淤积形成湖口三角洲。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6章中国地理第36讲中国地理分区课件湘教版: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6章中国地理第36讲中国地理分区课件湘教版,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强基础增分策略,增素能精准突破,考点呈现,北方地区,2人文地理特征,第2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5编第21章第54讲 中国人文地理 课件PPT+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第5编第21章第54讲 中国人文地理 课件PPT+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文件包含第5编第21章第54讲中国人文地理课件PPT-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pptx、课时达标54+中国人文地理Word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5编第21章第53讲 中国自然地理 课件PPT+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第5编第21章第53讲 中国自然地理 课件PPT+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文件包含第5编第21章第53讲中国自然地理课件PPT-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pptx、课时达标53+中国自然地理Word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