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编第5章第17讲 河流地貌的发育 课件PPT+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展开课时达标(十七) 河流地貌的发育
(建议用时:30分钟)
一、选择题
(2022·广东月考)耗来河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的贡格尔草原上,发源于多若诺尔湖,湖内多涌泉,注入达里诺尔湖,全长17千米。耗来河曲曲折折,清澈见底,犹如一条白色的飘带,迎风摆动在美丽的草原上。下图示意耗来河航拍景观。据此完成1—2题。
1.耗来河( )
A.年径流量大 B.流速较平缓
C.季节性断流 D.河床深且宽
2.甲地湖泊的成因是( )
A.河道自然裁弯取直
B.地表发生断裂凹陷
C.人为建坝拦截河流
D.地质变动堵塞河床
答案 1.B 2. A
解析 第1题,耗来河流经草原地区,地势相对平缓,水流速度慢,B项正确。耗来河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年降水量少,河流年径流量小;源头为多若诺尔湖,湖内多涌泉,保证了河流长流不息,不断流;河流水量小且流速慢,侵蚀作用弱,河床浅且窄。第2题,耗来河地势相对平缓,河曲发育,随着流水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牛轭湖,A项正确。
下图为地壳运动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同一河流上下游不同地点流水下蚀与侧蚀速度(V)关系图。据此完成3—5题。
3.一般情况下,下列各地处于河流最下游的是( )
A.甲 B.丙
C.丁 D.戊
4.导致丁地下蚀速度大于乙地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丁地岩性硬 B.丁地流量大
C.乙地落差小 D.乙地在断层线上
5.该流域内有一座国际大都市,这座大都市最可能位于(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3.A 4.C 5. A
解析 第3题,地壳运动基本稳定的情况下,一般河流的上游由于河床纵比降和流水速度大,下蚀作用强;河流下游由于流速放缓,河流变曲折,侧蚀作用强。四地中,甲地侧蚀作用相对较强,下蚀作用最弱,最有可能位于河流的最下游, A项正确。第4题,岩性坚硬导致下蚀作用变弱,A项错误。流量大,下蚀能力不一定强,B项错误。乙地落差更小,水速更慢,下蚀能力更弱,C项正确。若乙地在断层线上,岩石破碎,则更易被外力侵蚀,下蚀作用应较强,D项错误。第5题,由上题分析可知,甲地可能位于该河流的最下游地区,多位于河流的入海口附近,地势平坦,对外交通便利,最有可能是国际大都市的所在地,A项正确。
(2022·辽宁名校联盟联考)沙坡是河流浅水区沙粒在河床中的堆积地貌。浅水区内,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影响而呈波形,水流流速在上坡和下坡段存在差异。沙坡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坡的迎水坡堆积。下图为某河流入海口附近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甲坡是( )
A.迎水坡,流速快 B.背水坡,流速快
C.迎水坡,流速慢 D.背水坡,流速慢
7.近年来,观测到河段内的沙坡南移速度减慢,原因可能是流域内( )
A.污染净化加强
B.灌溉农业面积增加
C.年降水量增加
D.蒸发量减少
答案 6. C 7. B
解析 第6题,由材料“沙坡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坡的迎水坡堆积”可知,背水坡以侵蚀为主,迎水坡以堆积为主,故甲坡以堆积作用为主,流速较慢,为迎水坡,C项正确。第7题,根据水下沙坡迎水坡的方位和指向标可知,该段河流自南向北流,沙坡正在南移。若其速度减慢,证明河水作用力减弱,而灌溉农业的用水可能使河水减少,B项正确。流速减慢,污水净化能力降低;年降水量增加和蒸发量减少都会增加河流流量。
(2022·湖南开学考)河流蛇曲大多发育在地表相对平坦、物质软硬适度的区域,其形状似希腊字母“Ω”。在永和的晋陕大峡谷中,却存在特殊的“嵌入式蛇曲”景观(下图)——蛇曲嵌入地下岩石中。据此完成8—9题。
8.推断晋陕大峡谷“嵌入式蛇曲”的形成过程是( )
A.地壳断裂下陷,河流流经低矮处且不断下蚀和侧蚀
B.地壳抬升,流水下蚀形成峡谷并继续侧蚀形成曲流
C.河流侧蚀形成曲流,地壳下陷形成谷地并继续下蚀
D.河流侧蚀形成曲流,地壳抬升保留弯曲并继续下蚀
9.黄河下游无蛇曲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平坦开阔 B.泥沙淤积严重
C.地壳下降运动 D.植被覆盖率高
答案 8. D 9. C
解析 第8题,河流在由松散沉积物组成的平原和盆地中形成了“蛇曲”,随着地壳持续抬升,河流向下切割,而河流的流动已经被束缚在早先形成的“蛇曲”之中,因此河流保留着原有的“蛇曲”形态且继续下切,直到深深地切到地壳的岩石圈中,看上去好像“嵌进去”一样,D项正确。第9题,黄河下游地区泥沙淤积严重,受河流侵蚀影响,应形成一定规模的蛇曲,但由于黄河下游地区地壳下降,河流的堆积作用与下沉作用相当,侵蚀作用不明显,故没有形成蛇曲,C项正确。
(2022·辽宁辽东南协作体月考)河流水下泥沙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淹没,继续接受堆积。多个被河流废弃的河漫滩连在一起,就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下图示意某河漫滩剖面。据此完成10—12题。
10.河漫滩多分布在( )
①河流上游 ②河流下游 ③河流凸岸
④河流凹岸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1.图中河漫滩逐渐被废弃,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河流( )
A.改道逐渐西移 B.水流速度减慢
C.搬运作用增强 D.溯源侵蚀加剧
12.下列河段河漫滩平原发育较好的是( )
A.横断山区的怒江段
B.松嫩平原的松花江段
C.江南丘陵的湘江段
D.黄土高原晋陕间的黄河段
答案 10.C 11.A 12. B
解析 第10题,河漫滩由水下泥沙堆积体发育形成,河流上游水流速度快,以侵蚀作用为主,堆积作用较弱,难以发育河漫滩,①错误;河流下游水流缓慢,以堆积作用为主,容易形成河漫滩,②正确;河流凸岸堆积、凹岸侵蚀,凸岸容易形成河漫滩,③正确,④错误,C项正确。第11题,河流东岸发育河漫滩,说明西岸为侵蚀岸、东岸为堆积岸,河道逐渐向西移动,可能导致东岸河漫滩被废弃,A项正确。水流速度减慢,泥沙淤积作用增强,会使河漫滩发育规模更大,B项错误。搬运作用增强会使河漫滩规模减小,而不是废弃,C项错误。河流溯源侵蚀主要发生在河流上游及源头地区,而河漫滩主要发育在中下游,D项错误。第12题,丘陵、山区河流流速较快,堆积作用弱,不利于河漫滩平原发育,A、C两项错误。松嫩平原地势平坦,河流水流缓慢,有利于河漫滩平原发育,B项正确。黄土高原晋陕之间的黄河段穿行于峡谷中,不利于河漫滩平原发育,D项错误。
(2021·八省联考江苏)因河流下切,老河床超出洪水影响,保留在岸坡上并形成阶梯状的地形,被称为河流阶地。下图为“某河谷横断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3—15题。
13.判断河流阶地的标志是( )
A.砾石层 B.古土壤层
C.红粘土 D.风化壳
14.对于黄土层来说( )
A.形成时代越早,厚度越大
B.不同阶地上的黄土沉积物形成时代一致
C.形成时代与河流阶地无关
D.其底部年代可代表河流阶地的形成年代
15.估算河流下切幅度与速度,最可靠的高程差是( )
A.甲乙之间 B.乙丁之间
C.甲丁之间 D.丙丁之间
答案 13.A 14.D 15. D
解析 第13题,河流阶地是原来的河床,判断是否河流阶地应从河床痕迹寻找标志,砾石层是原有河床上流水沉积物,拥有它表明阶地曾经是河床,该阶地应是河流阶地,A项正确。第14题,据图可知,黄土层是河流下切之后在老河岸上堆积形成的土层,因此其底部年代即代表该阶地形成的年代,D项正确。厚度的高低与河流阶地接受沉积的时间和河流的搬运能力有关。第15题,要估算河流下切幅度与速度,最可靠的是河床只受到河流的下蚀作用,没有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图中甲乙之间、甲丁之间和乙丁之间都有断层,因此它们之间的高程差可能受到断层的影响,而丙丁之间没有断层,其高程差仅代表河流下切的高度,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6.(2021·八省联考湖北)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瀑布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河床产生落差而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瀑布最终消失。下图示意我国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云台天瀑”剖面及其形成过程。
(1)从内外力作用和岩性等方面,说出“云台天瀑”的形成条件。
(2)结合图示,分析“云台天瀑”的形成过程。
(3)若“云台天瀑”最终消失,试推测其原因。
解析 第(1)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内力作用来看,瀑布常常形成在陡崖处,而形成地表起伏则需要内力作用。从外力作用看,形成瀑布需要流水长时间的侵蚀作用。从岩性看,形成瀑布需要河床底部岩石的软硬程度不一致,较软的岩石被冲刷,较硬的岩石留下,形成地表起伏,由此便形成了“云台天瀑”。第(2)题,首先,该地经过地质作用形成高低起伏的地表,且高处有河流流经,岩石长期受到流水侵蚀作用。岩性较软的岩石被侵蚀,岩性较硬的岩石受侵蚀程度低,由此形成了落差,河流从高处倾泻而下,便形成了“云台天瀑”。第(3)题,读图分析,该地的岩石长时间受到流水侵蚀作用,陡崖处的岩石会趋于平缓,随着时间推移,该处的陡崖会变成平地,“云台天瀑”也会随之消失。
答案 (1)内力作用:瀑布常常形成在陡崖处,地质构造断裂抬升形成陡崖;外力作用:形成瀑布需要流水侵蚀作用;岩性:河床底部岩石的软硬程度不一致,灰岩较坚硬,泥质灰岩较疏松,泥质灰岩容易被冲刷侵蚀,灰岩抗侵蚀程度较高,由此形成地表起伏,形成了“云台天瀑”。
(2)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形成山地;河流流经落差大,长期以下切侵蚀为主;较软的泥质灰岩被侵蚀较快,灰岩被侵蚀较慢;由此形成了陡崖,水流从高处倾泻而下,便形成了“云台天瀑”。
(3)该地的灰岩和泥质灰岩长时间受到流水侵蚀,瀑布处的岩石会趋于平缓,随着时间推移,“云台天瀑”最终也会消失。
17.(2022·河北神州智达省级监测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洪积扇多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暂时性洪水流出山口堆积形成的扇形地貌。串珠状洪积扇是指按形成早晚呈串珠状分布的一系列洪积扇,其形成与古环境的变迁有关。下图示意祁连山北麓某串珠状洪积扇分布。
(1)描述图中M洪积扇中地下水埋藏深度的变化规律。
(2)指出该地洪积扇形成过程中南部山地的总体运动特点,并说明依据。
(3)若在图中有一个洪积扇的堆积物颗粒最大,推测此洪积扇形成时期当地的降水特点,并说明理由。
解析 第(1)题,洪积扇由扇顶到扇缘厚度逐渐变薄、海拔逐渐降低,洪积扇中地下水埋藏深度由扇顶到扇缘逐渐变浅。第(2)题,图示信息显示,由于该地多个洪积扇较为完整且呈串珠状分布,说明南部山地及山前洪积扇曾经历过多次抬升,每次抬升之后都会形成新的洪积扇;图中有四个完整的洪积扇,说明地壳经历了四次断裂抬升,且四次断裂的方向大致相同,都呈东西走向。第(3)题,堆积物的颗粒大,说明流水的侵蚀、搬运能力强;流水的搬运能力受流量和流速影响,而一个山谷的坡度往往变化不大,河流流速变化不大,因此影响河流搬运能力的主要因素只能是降水量和降水强度;河流的搬运能力较强,说明降水量较大,且降水强度较大,即多暴雨。
答案 (1)地下水埋藏深度由扇顶向扇缘逐渐变浅(或扇顶地下水埋藏深,扇缘地下水埋藏浅甚至出露地表)。
(2)南部山地的运动特点:多次抬升。
依据:该地有四个较为完整的洪积扇,且呈串珠状分布,可判断山前有四条东西向断层;由于断层活动,地壳多次抬升,形成多级洪积扇。
(3)降水特点:多暴雨,降水量大。
理由:洪积扇堆积物的颗粒大小与流水的搬运能力有关;堆积物的粒径大,说明山洪流量大、流速快,搬运能力强,进而推断该时期多暴雨,降水量大。
第17讲 河流地貌的发育及河流冲淤(课件)-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第17讲 河流地貌的发育及河流冲淤(课件)-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河流侵蚀地貌,二河流堆积地貌,一河流的侵蚀地貌,河流的侵蚀作用示意图,河流的侵蚀方式,河流的侵蚀地貌,河流的堆积地貌,河漫滩,-侵蚀,-堆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4编第17章第42讲 自然资源与资源安全 课件PPT+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第4编第17章第42讲 自然资源与资源安全 课件PPT+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文件包含第4编第17章第42讲自然资源与资源安全课件PPT-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pptx、课时达标42+自然资源与资源安全Word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1编第6章第18讲 植被和土壤 课件PPT+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第1编第6章第18讲 植被和土壤 课件PPT+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文件包含第1编第6章第18讲植被和土壤课件PPT-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pptx、课时达标18植被和土壤Word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