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考点解读)-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解读与训练(人教版)(原卷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考点解读)-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解读与训练(人教版)(原卷版),共9页。
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一 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1.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 、 、 。 注意: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目前只需记住两种物质:氯化钠[由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构成]和硫酸铜[由铜离子(Cu2+)和硫酸根离子(SO42-)构成]。知识点二 分子2. 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3.用分子的性质解释常见现象常见现象分子的性质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 kg,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 常见现象分子的性质酒香不怕巷子深;品红在热水中扩散加快分子总是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气体可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分子之间有 。一般温度越高,分子间的间隔越大;压强越大,分子间的间隔越小液态氧和气态氧都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而氢气具有可燃性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4. 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1)实验装置图(2)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A烧杯中溶液变 。(3)原因分析:B烧杯中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分子运动到A中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 性,可使酚酞溶液变红。(4)实验结论:分子在 。5.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它们的化学性质保持不变。(2)化学变化: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分子,故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知识点三 原子6.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7. 原子的构成原子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 = (核电荷数是指原子核所带的 )。注意:(1)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数目相等,电性相反,故原子不显电性。(2)并非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如某些氢原子没有中子。(3)不同种元素的原子,其根本区别在于它们的核内质子数不同。8. 原子的结构(以钠原子为例) 答案:原子序数 最外层电子数注意:(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最外层最多不超过8个电子,如果第一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电子。(2)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其最外层电子数。(3)元素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9. 相对原子质量(1)概念:国际上是以碳12原子质量的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2)计算公式相对原子质量=(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注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一般不读出也不写出。10.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粒子分子原子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粒子分子原子相同点(1)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2)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粒子间有间隔,粒子在不断地运动;(3)相同粒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粒子的性质不同联系11.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1)物质的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 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 变化。(填“发生”或“不发生”) (2)化学变化的实质:反应物的分子分裂为 , 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混合物、纯净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形成的混合物中含有 分子,纯净物中含有 分子。(4)单质、化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单质的分子由 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 原子构成。1.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于(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而原子构成分子B.分子比原子大C.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能再分2.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下图表示,下列对于图示的理解错误的是( )A.原子可结合成分子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C.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D.可用表示氧分子的形成过程3.酒精燃烧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都是由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中,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 。 【答案】分子 Fe、Cu FeSO4、CuSO44.下列关于干冰升华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变大B.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变小C.二氧化碳分子的种类改变D.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5.用微粒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2)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是 。 (3)湿衣服晾晒一段时间后变干的原因是 。 (4)一定质量的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时,其体积变大的原因是 。 (5)H2O与H2O2的组成元素种类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 。 知识点四 离子12. 离子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 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2)分类①阳离子:带正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阳离子,如Na+、NH等。②阴离子: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阴离子,如Cl-、OH-等。13. 离子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以镁离子为例)14. 原子和离子的区别与联系6.制造北斗三号卫星使用了钛合金材料,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相对原子质量为48,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22 B.48 C.70 D.26 7.一种元素的原子变成阴离子时 ( )A.得失电子都有可能 B.一定失去电子C.一定得到电子 D.既不得到电子也不失去电子8.如图为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获得的信息是 ( )A.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8、中子数为 0,核外电子数为 8B.氧原子核外第一层上有6个电子C.氧原子的原子核在整个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D.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知识点五 元素15.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 (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注意】(1)元素属于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2)同种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一定相同,但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Na+与NH。(3)同种元素的离子因电荷数不同,性质也不同,如Fe2+和Fe3+。(4)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16.含量:(1)地壳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是 ,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 。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 。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 。 (4)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为 。17.分类(1)金属元素:一般为“钅”字旁,如铁(Fe)、铜(Cu)等,汞除外。(2)非金属元素:一般为“ ”“氵”字旁或“ ”字头,如碳(C)、溴(Br) 或氧(O)等。18.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字母要大写,如C、H、O等。(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如Na、Mg、Cl等。19. 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1)宏观:表示一种元素;有些还表示某物质。微观:表示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如H:宏观表示 ;微观表示 。(2)若元素符号前面加上化学计量数,该符号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如2H表示 。知识点六 元素周期表20. 概念: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将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按原子序数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所得的表,叫做元素周期表。21. 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叫做原子序数,且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2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横行(周期):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周期。(2)纵行(族):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共有18个纵行,16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3)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以碳元素为例)9.在原子中,能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 A.电子层数 B.质子数 C.中子数 D.核外电子数10.硅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如图是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8B.硅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C.y=14D.硅的化学性质与同周期的铝相似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第5单元 化学方程式(考点解读)-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解读与训练(人教版)(原卷版),共9页。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第4单元 自然界的水(考点解读)-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解读与训练(人教版)(原卷版),共8页。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训练)-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解读与训练(人教版)(原卷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