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单元05 化学方程式 【过关测试】-2022年中考一轮化学单元复习过过过(人教版)(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93679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单元05 化学方程式 【过关测试】-2022年中考一轮化学单元复习过过过(人教版)(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93679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单元05 化学方程式 【过关测试】-2022年中考一轮化学单元复习过过过(人教版)(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93679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单元05 化学方程式 【过关测试】-2022年中考一轮化学单元复习过过过(人教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单元05 化学方程式 【过关测试】-2022年中考一轮化学单元复习过过过(人教版)(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单元05 化学方程式
过关测试
1.(2021·广西大学附属中学三模)下图所示实验中,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 B.
C. D.
【答案】C
【详解】
A、蒸馏水和食盐水混合,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二氧化碳散逸到空气中,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C、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属于化学变化,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符合题意;
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生成的氧气从导管散逸到空气中,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1·山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模)小明欲用如图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根据实验目的,小明应该测量的数据是反应前、后整个反应装罝的质量
B.如图中的石灰石和盐酸混合后,观察到锥形瓶中液体里出现的现象之一是有气泡产生
C.若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说明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空气对膨胀后的气球产生的浮力会影响实验验证
【答案】C
【详解】
A、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则小明应该测量的数据是反应前后整个反应装置的质量,根据质量的变化情况而验征“质量守恒定律”,故A正确;
B、石灰石与稀盐酸的反应方程式为,反应有气体生成,故可观察到锥形瓶中液体里出现的现象之一是有气泡产生,故B正确;
C、若天平的指针向右偏,是由于空气的浮力作用使装置受到向上的浮力,干扰了实验结果,并不是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C错误;
D、空气会对膨胀后的气球产生浮力作用会影响实验验证,故D正确;
故选C。
3.(2021·广西玉林·中考真题)如图是二氧化碳在固碳酶的催化作用下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结束后氧原子的总数保持不变
B.反应②可能是化合反应
C.该转化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
D.在反应前后固碳酶的组成元素不改变
【答案】B
【详解】
A、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①结束后氧原子的总数保持不变,故A说法正确;
B、由物质的转化可知,反应②的方程式是:2CO+4H2C2H4+2H2O,该反应生成物是两种,不是化合反应,故B说法错误;
C、该转化减少了二氧化碳,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故C说法正确;
D、由催化剂的特点可知,在反应前后固碳酶的组成元素不改变,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4. NH4ClO4(高氯酸铵)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
A.CO2 B.Cl2 C.O2 D.N2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回答。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高氯酸铵中含有氮元素、氢元素、氯元素、氧元素四种元素,没有碳元素,故分解后的产物中不可能出现碳元素,故选A。
5.(2021·广西·南宁十四中三模)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详解】
A、Cu金属活跃性不强不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故选项错误;
B、硝酸钾与氯化钠不发生反应,故选项错误;
C、方程式未配平,故选项错误;
D、铝可以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方程式书写无误,故选项正确。
故选D
6.氮化硅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可通过以下反应来制备:,此化学方程式中X的化学式是( )
A.N2
B.Si
C.NO
D.CO2
【答案】A
【详解】
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裂,原子重新组合;分子变化中原子本身没发生任何改变.所以,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故可得X为N2,选项A正确,B、C、D选项错误。
7.(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市铁锋区教师进修学校二模)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消耗氧气9.6g,生成二氧化碳8.8g和5.4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中
A.一定含有氧元素
B.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不含氧元素
D.只含有碳、氢元素
【答案】A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化合物质量为8.8g+5.4g-9.6g=4.6g;8.8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8.8g××100%=2.4g,5.4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5.4g××100%=0.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则化合物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和为2.4g+0.6g=3g<4.6g,故化合物中一定还含有氧元素;
故选A。
8.(2021·河南商水·三模)金属银与浓硝酸在加热时可发生如下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成物X的化学式为H2
B.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原子与N元素化合价不变的原子的个数比为1:1
C.该反应可证明Ag比氢活泼
D.反应物Ag与生成物H2O的质量比为9:1
【答案】B
【详解】
A、反应前Ag、2H、2N、6O反应后Ag、N、4O、2H还差N、2O,故X为NO2,A错误。
B、反应前一个硝酸根转变成硝酸银了,硝酸银中氮元素化合价不变;另一个硝酸根转变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中氮元素化合价改变,化合价改变的原子与N元素化合价不变的原子的个数比为1:1,B正确。
C、该反应不可证明Ag比氢活泼,因为该反应不生成氢气,C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Ag与生成物H2O的质量比为108;18=6:1,D错误。
故选:B。
9.(2021·陕西·西乡县第一中学模拟预测)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学习的特点。甲、乙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其微观示意图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微观示意图
A.甲和丁都属于氧化物
B.丙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由三种原子构成
C.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没改变
D.此反应中、丙与丁的质量比为23:9
【答案】B
【分析】
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醇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
A、甲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由C、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丁是水,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丙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丙由分子构成,丙分子由C、H、O三种原子构成,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中,丙与丁的质量比为:(12×2+6+16):18=23:9,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2021·河南·开封市第十四中学一模)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核心素养。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示中x的数值为4
B.乙、丁微粒个数比5∶2
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D.甲、乙两物质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3∶10
【答案】D
【分析】
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图中的x的数值为4,说法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乙、丁微粒个数比5∶2,说法正确;
C、由可知:反应前氧气属于单质化合价为0,反应后在二氧化碳和水化合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说法正确;
D、甲、乙两物质参加反应的质量比=,说法错误;
答案:D。
11.(2021·云南·二模)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若四种物质都由分子构成,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一定是化合物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乙和丁的质量比为3︰2
D.若甲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是1︰4,则反应生成的甲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
【答案】D
【分析】
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所以x=10+10+10+10-12-4-14=10,所以甲、丁反应后质量增加为生成物,乙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丙质量不变可能为催化剂。
【详解】
A、该反应是乙反应生成甲和丁,所以乙一定是化合物,正确。
B、丙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正确。
C、参加反应的乙和丁的质量比为(10-4):(14-10)=3:2,正确。
D、设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则丁的相对分子为4。
b:c=2:1,所以反应生成的甲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错误。
故选D。
12.80gFe2O3和CuO的固体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与足量的CO充分反应后,得到金属的质量可能是( )
A.50g B.60g C.70g D.80g
【答案】B
【详解】
80g氧化铁中铁元素质量为:80g××100%=56g,
80g氧化铜中铜元素质量为:80g××100%=64g,
高温下与足量CO充分反应后,得到固体是铁和铜的混合物,质量大于56g,小于64g,因此质量可能是60g,不可能是50g、70g、80g。
故选B。
13.将一块金属镁和相同质量的铁铝合金分别放入足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两者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则合金中铁、铝元素的质量比为
A.7:12 B.28:9 C.3:16 D.56:27
【答案】A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金属与酸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其中:镁和盐酸反应方程式为:;铁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为: ;铝和盐酸反应的方程式为:。
【详解】
由题目信息可知,假设金属镁的质量为x,产生的氢气质量为y,由反应方程式可得,并由此得到关系式: ,;
假设合金中,铁的质量为a,铝的质量为b,根据铁和铝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可以得出,铁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为:,铝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为:;
由于金属镁和合金的质量相等,则有:,且二者产生的氢气也相等,故可以得出以下关系式: ,化简可以得出:,;
所以合金中铁、铝元素的质量比为7∶12,故选择A。
14.现有40.0g氯化钡和氯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加足量蒸馏水使之完全溶解,再加入足量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滤渣37.8g。则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
A.5.85g B.11.70g C.23.4g D.35.1g
【答案】C
【分析】
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
【详解】
由化学方程式体现的质量关系可知,质量变化与氯化钠质量直接关系为11:117,设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x
;
故选C。
15.蚀刻印刷电路后的溶液为FeCl3、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已知:2FeCl3+Fe=3FeCl2,2FeCl3+Cu=2FeCl2+CuCl2,如图是向200.0g该溶液中加入铁粉的质量与溶液质量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00~a段发生的反应为2FeCl3+Fe=3FeCl2
B.x=16.8
C.原溶液中FeCl3与CuCl2的质量之比为65:81
D.c点溶液中的固体为Fe和Cu的混合物
【答案】B
【详解】
A、由图可知,200~a段溶液的质量随着铁粉的加入不断增大,根据提示是因为氯化铁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ab段溶液的质量不断减少,发生的反应是铁与氯化铜生成氯化亚铁和铜,设ab段加入的铁粉质量为y,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固体增加的质量=溶液减少的质量=205.6-203.2=2.4g,
则x=5.6g+16.8g=22.4g,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200~a段参加反应的铁粉质量为5.6g,代入A中的化学方程式,
同理,根据选项B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氯化铜的质量,
则溶液中氯化铁与氯化铜的质量比为32.5g:40.5g=65:81,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b点是铁与氯化铜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c点铁粉有剩余,故c点溶液中的固体为Fe和Cu的混合物,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金属的研究、利用对于人类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1)焊锡是锡铅合金,把铅加入锡中制成合金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
(2)铝制品表面易形成致密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空气氧化,但氧化铝能溶于酸.写出氧化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装满氯气的集气瓶倒扣于加热至熔化的金属钠上,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降低熔点 Al2O3+3H2SO4═Al2(SO4)3+3H2O 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2Na+Cl22NaCl
【详解】
(1)焊锡是锡铅合金,把铅加入锡中制成合金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熔点;(2)氧化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把装满氯气的集气瓶倒扣于加热至熔化的金属钠上,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反应生成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7.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请回答:
(1)A分子中氮、氢原子个数比______。
(2)C为尿素[CO(NH2)2],农业上常用作____(填“氮”、“磷”或“钾”)肥。
(3)上图所示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答案】1∶3 氮 BD 2NH3+CO2CO(NH2)2+H2O
【详解】
(1)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可知A是NH3,因此氨气分子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故填:1:3;
(2)C为尿素[CO(NH2)2],含有的营养元素是氮,因此农业上常用作氮肥;
(3)由上述分析可知,B、D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
(4)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A、B、C、D分别为NH3、CO2、CO(NH2)2、H2O,故反应的方程式是:2NH3+CO2CO(NH2)2+H2O。
18.新冠疫情发生后,各种消毒剂如酒精、二氧化氯、过氧乙酸等被广泛使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使用酒精消毒时,距离很远也能闻到气味,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_____。
(2)二氧化氯(ClO2)可由如下反应制备,副产物X的化学式为______。
(3)过氧乙酸(CH3COOOH)溶液中通常还含有过氧化氢、醋酸等物质,向过氧乙酸溶液中加入锌粒、碳酸钠或二氧化锰,均能产生气泡。写出加入二氧化锰时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
(1)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NaCl
(3)
【分析】
(1)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所以使用酒精消毒时,距离很远也能闻到气味,故填: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反应前4Cl、2Na、4O反应后2Cl、4O、2X,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X为NaCl,故填:NaCl。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故填:。
19.(2021·广西·三美学校一模)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通过称量下列各组试剂在密闭容器内混合前后的总质量,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蔗糖和水 B.铜和稀硫酸溶液 C.铝和硫酸铜溶液
(2)在氧气中点燃红磷的实验过程,固体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从燃烧条件分析,固体质量在t1前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为___________。
②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___________g。
(3)黑火药爆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4)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该反应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_。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
8
30
50
反应后质量/g
36
8
24
22
【答案】
(1)C
(2) 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8
(3)KNO3
(4)化合反应
【分析】
(1)A、蔗糖和水不能反应,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铜和稀硫酸溶液不能反应,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能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故填:C。
(2)①从燃烧条件分析,固体质量在t1前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②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14.2g-6.2g=8g;
(3)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后的钾原子是2个,反应前应该是2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前后硫原子都是1个,碳原子都是3个,反应后的氧原子是6个,反应前应该是6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后的氮原子是2个,反应前应该是2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则X的化学式是KNO3;
(4)
反应后甲质量增大,是生成物,乙的质量不变,丙、丁的质量减小,都是反应物,即丙和丁反应生成甲,是化合反应。
20.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如右图)。同学们观察到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产生的大量白烟弥漫到空气中,最后在石棉网上得到一些白色固体。
(1)请写出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同学们通过称量发现:在石棉网上收集到产物的质量小于镁条的质量。有人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出现这样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3)小红按右下图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还发现产物中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②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是Mg3N2
(实验探究)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交流)①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可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物MgO却远多于Mg3N2,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同学们又联想到氢气在氯气中能够燃烧,于是对燃烧条件又有了新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Mg+O2 2MgO 大量的白烟弥漫到空气中,使得生成物收集不全 收集产物中的黄色固体放人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试纸由红色变蓝色;黄色固体是Mg3N2 -3 氮气化学性质不如氧气活泼 燃烧不一定需要有氧气参加
【详解】
(1)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
(2)镁条燃烧后收集到的产物质量小于镁条的质量,出现这样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大量的白烟弥漫到空气中,使得生成物收集不全。
(3)[实验探究]将收集的产物中的黄色固体放人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试纸由红色变蓝色;得到结论:黄色固体是Mg3N2。
[反思与交流]①化合物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②氮气化学性质不如氧气活泼。③燃烧不一定需要有氧气参加。
21.(2021·江苏·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二模)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某化学课外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1)A实验中先调节杠杆平衡,然后如图把活性炭包放入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一段时间后活性炭包一端下沉,原因是______,L同学认为这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你是否同意?______(填“同意”或者“不同意”)。
(2)B实验前在瓶中先铺一层细沙,其作用是______实验过程中,会观察到小气球______。
(3)C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居然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查阅资料后得知,硫酸铜溶液往住是酸性,所以冒气泡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同学们等B、C、D三组实验充分反应并冷却至室温后,发现最终天平能平衡______(填序号)。由此你得到的启示是:凡是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该在______装置中进行。
(5)自来水消毒过程中通常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如图表示:
①根甲图展示的化学变化,反应前后不变有______。
A.原子种类 B.分子个数总和
C.各元素质量 D.各元素化合价
②乙图的反应可以看作甲图的延续,所以若把两个反应结合起来看,最终生成物的质量比是:______。
【答案】活性炭吸附了二氧化碳气体,质量增加 同意 防止瓶底炸裂 先变大后变小 B 密闭 ABC 73:16(或16:73)
【详解】
(1)活性炭包一端下沉,原因是活性炭吸附了二氧化碳气体,质量增加;同意,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因为这是物理变化;
(2)先铺一层细沙,其作用是防止瓶底炸裂;红磷燃烧放热气球胀大,反应停止,热量散失,压强减小,气球变小;
(3)硫酸铜溶液往住是酸性,所以冒气泡的原因是酸和铁反应产生氢气,化学方程式:;
(4)最终天平能平衡的是B,CD都有气体参加或产生,而且是敞口的。凡是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该在密闭装置中进行;
(5)①根甲图展示的化学变化,反应前后不变有原子种类、分子个数总和和各元素质量,由于反应物中有氯气单质参加,反应产生了化合物,所以氯元素化合价改变了,故选ABC;
②甲:;乙:;所以若把甲乙两个反应结合起来:,最终生成物的质量比是:73:16(或16:73)。
22.(2021·河南·模拟预测)碳酸氢钠固体受热易分解生成一种盐和两种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将10g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充分加热至固体的质量不再改变,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6.9g,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比为______。
【答案】2NaHCO3Na2CO3+H2O+CO2↑ 4:21;
解:设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x=8.4g
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10g-8.4g=1.6g
原混合物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比为:1.6g:8.4g=4:21。
23.(2021·贵州铜仁·模拟预测)小明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纯碱,标签上写有含少量氯化钠,为了弄清该瓶纯碱的含量。他取该纯碱样品14g放入烧杯中,然后把100g稀盐酸平均分5次加入其中,测得相关数据如下表。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烧杯中物质的质量/g
32.9
51.8
70.7
89.6
109.6
试求: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g。
(2)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3)两物质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
(1)4.4
(2)设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解得x=10.6g
答: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10.6g。
(3)第2次-第1次=51.8g-32.9g=18.9g;第3次-第2次=70.7g-51.8g=18.9g;第4次-第3次=89.6g-70.7g=18.9g;第5次-第4次=109.6-89.6g=20g,可知在第4次加入盐酸后恰好完全反应,
设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解得y=11.7g
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4g-10.6g=3.4g
两物质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物质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8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单元10 酸和碱【过关测试】-2022年中考一轮化学单元复习过过过(人教版)(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酸和碱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单元09 溶液 【过关测试】-2022年中考一轮化学单元复习过过过(人教版)(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饮料中,不属于溶液的是,下列物质与水能形成乳浊液的是,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单元07 燃烧及其利用 【过关测试】-2022年中考一轮化学单元复习过过过(人教版)(解析版),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