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宁夏中卫市中宁县高二上学期质量测查(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中宁县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质量测查
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分值:100分
Ⅰ卷部分(共5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u-64 Zn-65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应对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寻找新能源.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A. 煤 B. 石油 C. 太阳能 D. 天然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A、煤属于化石能源,A项错误;
B、石油属于化石能源,B项错误;
C、太阳能属于新能源,C项正确;
D、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D项错误;
答案选C。
2. 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①液态水汽化;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③浓硫酸稀释;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
A. ①④⑤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液态水汽化,即水由液态到气态需要吸热,但是物理变化,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胆矾加热失去结晶水变成白色粉末,是胆矾的分解反应,需要吸热属于吸热反应,故②符合题意;
③浓硫酸稀释放出大量的热,是放热的物理变化,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氯酸钾分解是分解反应,需要吸热,属于吸热反应,故④符合题意;
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是化合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是放热反应,故⑤不符合题意;
所以B符合题意;
故答案:B。
3. 原电池是装置
A. 化学能转化电能 B.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 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D.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答案】A
【解析】
【详解】分析: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据此解答。
详解: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中负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正极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而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是电解池。
答案选A。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 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 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主要由反应物、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
D. 吸热反应发生过程中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能量,放热反应自始至终不需要外界提供能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A.有的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才能发生,如铝热反应需高温条件下发生,却属于放热反应,故A错误;
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不一定很容易发生,如碳与氧气的反应为放热反应,但须点燃,故B错误;
C.可以通过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判断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故C正确;
D.吸热反应发生过程中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能量,放热反应也可能需要外界能量,如燃烧需要预热温度达到着火点才能进行,故D错误;
故选C。
5. 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A. 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黄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B. 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kJ·mol-1,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 ΔH=-285.8kJ·mol-1
C. Ba(OH)2·8H2O(s)+2NH4Cl(s)=BaCl2(s)+2NH3(g)+10H2O(l) ΔH<0
D. 已知中和热ΔH=-57.3kJ·mol-1,若将含0.5molH2SO4的浓溶液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要大于57.3kJ
【答案】D
【解析】
【详解】A.硫蒸气比硫固体所含能量高,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黄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多,故A错误;
B.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燃烧放出的热量,热化学方程式中氢气是2mol,故B错误;
C.氯化铵和氢氧化钡晶体反应吸热,△H>0,故C错误;
D.除了酸碱中和放出热量外,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故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故D正确;
答案选D。
6.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由此可知的,其中的值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已知:①,②,根据盖斯定律,将①-②,整理可得:Zn(s)+HgO(s)=ZnO(s)+Hg(l)的△H=-260.4 kJ/mol,故答案是A。
7. 在2A(g)+B(g)=3C(g)+4D(g)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v(A)=0.5mol/(L·s) B. v(B)=0.3mol/(L·s)
C. v(C)=0.8mol/(L·s) D. v(D)=1.0mol/(L·s)
【答案】B
【解析】
【详解】利用归一法将所有反应速率转化为B的反应速率:
A.==0.25;
B.=0.3;
C.==0.27;
D.;
数值大的反应快,因此反应最快的是B。
故选:B。
8. 下列有关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等质量的锌粉和锌片与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反应速率相等
B. 氢气与氮气能够缓慢反应生成氨,使用合适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速率
C. 用铁片与硫酸制备氢气时,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D. 二氧化硫催化氧化反应的ΔH<0,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A. 锌粉表面积较大,反应速率较大,故A错误;
B. 加入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故B正确;
C. 浓硫酸可以使铁钝化而不进一步反应,故C错误;
D. 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为物质的本身性质,外界因素为次要因素,一般来说,浓度越大、温度越高、压强越大,加入催化剂等,可增大反应速率。
9. 一定条件下反应2AB(g)A2(g)+B2(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 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同时消耗2nmolAB
B. 容器内,3种气体AB、A2、B2共存
C. AB的消耗速率等于A2的消耗速率
D. 容器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据此解答。
【详解】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同时消耗2nmolAB,都体现正反应的方向,未体现正与逆的关系,故A错误;
B.可逆反应只要反应发生就是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的体系,所以不一定是平衡状态,故B错误;
C.AB的消耗速率等于A2的消耗速率,速率之比不等于化学计量之比,故C错误;
D.容器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变化,说明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达平衡状态,故D正确;
故选D。
10.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限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一定条件下,一个可逆反应达到的平衡状态,就是这个反应此时所能达到的限度
B. 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那么这个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C. 平衡状态是一种静止的状态,因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已经不再改变
D. 化学反应的限度可以通过改变条件而改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在一定条件下,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可逆反应达到反应的最大限度,即平衡状态,故A正确;
B. 平衡状态是一种动态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组分浓度不再变化,故B正确;
C.化学平衡状态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为动态平衡,不是静止的状态,故C错误;
D. 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不同的条件,对应不同的反应限度,当外界条件发生改变,平衡发生移动,化学反应限度变化,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在不同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限度不同,当达到化学反应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当外界条件发生改变,平衡发生移动,化学反应限度变化。
11. 反应 ,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减小容器体积,平衡向右移动 B. 加入催化剂,Z的产率增大
C. 增大c(X),X转化率增大 D. 降低温度,Y的转化率增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在反应达到平衡时减小容器体积,平衡不移动,A错误;
B.在反应达到平衡时,若加入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所需时间,但化学平衡不移动,因此Z的产率不变,B错误;
C.增大c(X),化学平衡正向移动,使反应消耗的X的浓度增大,但平衡移动的趋势是微弱的,平衡移动消耗量远小于投入量的增大,最终导致X的转化率减小,C错误;
D.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的正反应方向移动,导致Y的转化率增大,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12. 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可逆反应2X(g)2Y(g)+Z(g)中,生成物Z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ψ)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示,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一定温度下,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大,到达平衡的时间缩短,该反应正反应是体积增大的反应,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平衡时Z的物质的量减小,据此结合选项解答。
【详解】A.图象中压强p1到达平衡时间短,故图象中p1>p2,与题意不符,故A错误;
B.图象中压强p2到达平衡时间短,图象中p1<p2,增大压强,平衡时生成物Z的物质的量减小,与实际相符,故B正确;
C.图象中压强p1到达平衡时间短,故图象中p1>p2,与题意不符,故C错误;
D.图象中压强p2到达平衡时间短,图象中p1<p2,增大压强,平衡时生成物Z的物质的量增大,与实际不相符,故D错误;
故选B。
13. 已知反应 2NH3N2+3H2,在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0.25,在此条件下,氨的合成反应N2 + 3H22NH3的平衡常数为
A. 4 B. 2 C. 1 D. 0.5
【答案】A
【解析】
【详解】相同温度下,同一可逆反应的正逆平衡常数互为倒数关系,已知反应 2NH3 ⇌ N2+3H2,在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0.25,则该条件下反应N2+ 3H2⇌2NH3的平衡常数K==4,故选A。
14. 反应CO+H2O(g)CO2+H2在1000K达到平衡时,分别改变下列条件,K值发生变化的是
A. 将压强减小至原来的一半 B. 将反应温度升高至1200K
C. 添加催化剂 D. 增大水蒸气的浓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化学平衡常数只随温度变化,不随其他条件变化。
【详解】A.将压强减小至原来的一半,压强变化,平衡常数不变,A错误;
B.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变化,B正确;
C.加入催化剂,对平衡常数无影响,C错误;
D.增大水蒸气的浓度,平衡常数不变,D错误;
答案选B。
15. 在一密闭容器中,aA(g)bB(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 的浓度是原来的 60%,则
A.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B. 物质 B 的质量分数减小了
C. 物质 A 的转化率减小了 D. a>b
【答案】A
【解析】
【分析】在一密闭容器中,aA(g)bB(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此时A、B的浓度都变为原来的50%,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 的浓度是原来的 60%,表明平衡向生成B的方向移动。
【详解】A.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此时A、B的浓度都变为原来的50%,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 的浓度是原来的 60%,表明平衡向生成B的方向移动,即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正确;
B.平衡正向移动,B的物质的量增大,质量增大,而总质量不变,所以物质 B 的质量分数增大,B不正确;
C.平衡正向移动,则物质 A 的转化率增大,C不正确;
D.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方向移动,则a<b,D不正确;
故选A。
16. 下列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 水 B. 蔗糖溶液 C. 己烷 D. 硫化钠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水能够微弱电极产生自由移动是H+、OH-,因此水属于电解质,A不符合题意;
B.蔗糖溶液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因此不属于电解质,B不符合题意;
C.己烷是有机化合物,由分子构成,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发生电离,因此属于非电解质,C符合题意;
D.硫化钠是盐,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能发生电离而导电,因此属于电解质,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C。
17. 下列各电离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醋酸是弱酸,属于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不完全电离,其电离方程式为:,A正确;
B.是强酸强碱的酸式盐,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B错误;
C.一水合氨是弱碱,属于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不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C错误;
D.碳酸是二元弱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分步进行,电离方程式为:、,D错误;
故选A。
18. 在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的是
A. 1mol·L-1的醋酸溶液中,c(H+)=1mol·L-1
B. 醋酸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C. 10mL1mol·L-1的醋酸溶液恰好与10mL1mol·L-1的NaOH溶液完全反应
D. 在相同条件下,醋酸溶液的导电性比盐酸弱
【答案】D
【解析】
【详解】A. 若氢离子的浓度与醋酸浓度相等,醋酸完全电离,则醋酸为强电解质,选项A不符合题意;
B.电解质的强弱与水溶性无关,选项B不符合题意;
C.盐酸和醋酸均属于一元酸,物质的量相等的盐酸和醋酸,中和碱的能力相同,不能证明醋酸为弱酸,选项C不符合题意;
D.盐酸和醋酸均属于一元酸,在相同条件下,醋酸溶液的导电性比盐酸的弱,说明醋酸的电离程度小于氯化氢,氯化氢为强电解质,则醋酸为弱电解质,选项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19. 在一定温度下,向蒸馏水中滴入少量盐酸后,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c(H+)和c(OH-)的乘积不变 B. 促进了水的电离
C. c(OH-)降低了 D. 水电离出的c(H+)降低了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水的离子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故A正确;
B. HCl电离出氢离子而导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抑制了水的电离,故B错误;
C.离子积常数不变,氢离子浓度增大,则溶液中c(OH−)降低,故C正确;
D. HCl电离出氢离子而导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从而抑制水电离,则水电离出的c(H+)减少了,故D正确。
故选B。
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pH=0的溶液不存在 B. 使用广范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3.5
C. 中性溶液的pH不一定等于7 D. 适用于任何温度、任何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pH=0的溶液中c(H+)=1 mol/L,该溶液是可以存在的,A错误;
B.使用广范pH试纸只能粗略测定溶液pH,溶液pH值测定数值只能是整数,不能出现小数,B错误;
C.在任何物质的稀溶液中都存在水的电离平衡,Kw为常数,不同温度下Kw不同,只有在室温下Kw=10-14,此时中性溶液pH=7,若温度不是室温下,则中性溶液的pH就不等于7,C正确;
D.水的离子积常数只适用于室温下的水的稀溶液,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21. 25℃时,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①NaCl溶液②NaOH溶液③溶液,其中水的电离程度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A. ③>②>① B. ②>③>① C. ①>②>③ D. ③>①>②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抑制水的电离,NaCl不影响水的电离平衡,为二元强酸,电离产生的大于NaOH电离产生的,对水的抑制程度更大,故水的电离程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①>②>③,故答案为:C。
22. 的a、b两种酸溶液各1mL,分别加水稀释到1000mL,其中pH与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两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B. 稀释后,a酸溶液的酸性比b酸溶液强
C. 时,a是强酸,b是弱酸
D. 若a、b都是弱酸,则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因a、b酸的强弱不同,对一元强酸来说c(酸)=c(H+),对于一元弱酸,c(酸)>c(H+),则a、b两种酸的酸性不同,所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相等,故A错误
B.由图可知,稀释相同倍数后,b的pH小,c(H+)大,则b酸的酸性强,故B错误;
C.若a是强酸,由1mL稀释到1000mL后溶液的pH=5,即a=5,不可能是a=6,故C错误;
D.a若是强酸,由1mL稀释到1000mL后溶液的pH=5,即a=5,现a和b都是弱酸,加水稀释时促进弱酸电离,所以溶液中pH为5>a>2,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3. 一般情况下,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在潮湿的环境中接触时,活泼性强的金属首先被腐蚀。为了避免轮船的钢质外壳被腐蚀,通常在轮船外壳上镶嵌的金属是
A. 锌板 B. 银板 C. 铜板 D. 铅板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一般情况下,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在潮湿的环境中接触时,活泼性强的金属首先被腐蚀。为了避免轮船的钢质外壳被腐蚀,在轮船外壳上镶嵌的金属的活动性要比Fe强。在上述涉及的金属元素中,金属活动性:Zn>Fe>Pb>Cu,所以在轮船外壳上镶嵌的金属是Zn,故合理选项是A。
24. 根据甲醇在酸性电解质溶液中与氧气作用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设计一种燃料电池。该燃料电池工作时,负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甲醇在酸性电解质溶液中与氧气构成的燃料中,甲醇在负极上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电极反应式为,故选C。
25.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A. 在碱性介质中,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
B. 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正极反应式:
C. 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纯铜,电极反应式为:
D. 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物是H2,在碱性介质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错误;
B.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时,Fe为负极,是负极的电极反应式,B错误;
C.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阳极,阳极用粗铜作电极材料,电极反应式为:,比铜活泼的金属(如锌)也失去电子,C错误;
D.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电极反应式是:,D正确;
故选D。
Ⅱ卷部分 非选择题(共50分)
26. 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旧的化学键断裂会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能量,新的化学键形成会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能量。
(2)工业上高炉炼铁,其反应为:,属于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_(填“>”、“=”或“<”)生成物的总能量。
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回答下列问题:
(3)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
(4)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
A. 容器中压强不变 B. 混合气体中不变
C D.
(5)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_______℃。
已知可逆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6)在某温度下,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 mol·L, mol·L,达到平衡后,M的转化率为60%,此时N的转化率为_______;该温度时的平衡常数K=_______。
【答案】(1) ①. 吸收 ②. 放出
(2)> (3)K= (4)BC
(5)830 (6) ①. 25% ②. 0.5
【解析】
【小问1详解】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旧的化学键断裂会吸收能量;新的化学键形成会放出能量,答案为吸收;放出;
【小问2详解】
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答案为>;
【小问3详解】
根据反应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浓度幂之积比反应物浓度幂之积可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小问4详解】
A.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体积不变的反应,压强的改变不会要引起平衡移动,选项A错误;
B.化学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选项B正确;
C.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v正= v逆,所以v正(H2) = v正(H2O)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选项C正确;
D.c(CO2) = c(CO)时,取决起始浓度和转化率,不能判断达到了平衡状态,选项D错误;
答案选BC;
【小问5详解】
由,可知K==1,对应温度为830℃,故答案为: 830℃;
【小问6详解】
根据题意建立三段式为:
,此时N的转化率为;该温度时的平衡常数K==0.5。
27. 在水的电离平衡中,c(H+)和c(OH-)的关系如图所示:
(1)A点水离子积为,B点水的离子积为_______。造成水的离子积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图中A、B、D三点处Kw的大小关系:B>A>D
b.AB线上任意点的溶液均显中性
c.B点溶液的pH=6,显酸性
d.图中温度T1>T2
(3)某校学生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某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选酚酞作指示剂。
①盛装0.2000 mol/L盐酸标准液应该用_______式滴定管。
②终点判断方法:_______。
③有关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待測液体积(mL)所消耗盐酸标准液的体积(mL)
实验序号
待测液体积(mL)
所消耗盐酸标准液的体积(mL)
滴定前
滴定后
1
20.00
0.60
20.70
2
20.00
6.00
25.90
3
20.00
0.40
23.20
则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mol/L。(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④若滴定时锥形瓶未干燥,则测定结果_______;(填“无影响”、“偏高”或“偏低”)。
【答案】(1) ①. 10-12 ②. 水电离过程会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水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导致水电离产生的c(H+)、c(OH-)都增大
(2)b (3) ①. 酸 ②. 当滴加最后一滴标准酸溶液,溶液由浅红色变为无色,半分钟内溶液不再变为红色时,说明滴定达到终点; ③. 0.2000 ④. 无影响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B点水的离子积Kw= c(H+)·c(OH-)=10-6 mol/L×10-6 mol/L=10-12( mol/L)2;
水电离过程会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水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导致水电离产生的c(H+)、c(OH-)都增大,因而水的离子积Kw增大;
【小问2详解】
a.在同一等温线上Kw相同,升高温度,水电离产生的c(H+)、c(OH-)都增大,水的离子积Kw增大;根据图示可知温度:T2>T1,所以图中A、B、D三点处Kw的大小关系:B>A=D,a错误;
b.根据图示可知:A、B两点溶液中c(H+)=c(OH-),溶液显中性,b正确;
c.B两点溶液中c(H+)=10-6 mol/L,但溶液中c(H+)=c(OH-),因此溶液仍然显中性,c错误;
d.由于水的离子积常数:T2>T1,水电离过程会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水的离子积常数会增大,因此温度:T2>T1,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小问3详解】
①盐酸中含有大量H+,溶液显酸性,因此应该盛放在酸式滴定管中;
②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以酚酞为指示剂,开始时溶液显红色,随着HCl的滴入,溶液碱性逐渐减弱,红色逐渐变浅,当滴加最后一滴标准酸溶液,溶液由浅红色变为无色,半分钟内溶液不再变为红色,说明滴定达到终点;
③三次实验消耗标准盐酸溶液的体积分别是20.10 mL、19.90 mL、22.80 mL,可见第三次实验数据偏差较大,应该舍去,平均消耗HCl的体积是V(HCl)=,根据恰好反应时n(HCl)=n(NaOH),可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NaOH)=;
④若滴定时锥形瓶未干燥,由于不影响NaOH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因此对测定结果无影响。
28. 原电池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
某兴趣小组为研究原电池原理,设计如图装置。
(1)a和b不连接时,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2)a和b用导线连接,Cu极为原电池_______极(填“正”或“负”),该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溶液中的移向_______(填“Cu”或“Zn”)极。
(3)无论a和b是否连接,Zn片均被腐蚀,若转移了0.2 mol电子,则理论上Zn片质量减轻_______g。
【答案】(1)
(2) ①. 正 ②. ③. Cu
(3)6.5
【解析】
【分析】a、b不连接时,为普通的化学反应,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规律,Zn与稀硫酸直接发生置换反应;a、b用导线连接时,构成原电池,Zn作负极,Cu作正极,据此分析解答。
【小问1详解】
a、b不连接时,Zn与稀硫酸直接发生置换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a、b用导线连接时,Cu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Cu极附近被消耗,正电荷相对减小,根据溶液电中性规律,向Cu极移动,补充Cu极附近的正电荷。
【小问3详解】
每摩尔反应时,失去2mol电子,生成。设反应时Zn质量减轻为m,则:
,。
理论上片质量减轻6.5g。
29. 某课外活动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开始时开关K与a连接,则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2)若开始时开关K与b极连接,此装置为______(原电池或电解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如图所示用惰性电极电解100 mL 0.5 mol·L硫酸铜溶液,a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若a电极产生56 mL(标准状况)气体,则所得溶液的_______(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
【答案】(1)
(2) ①. 电解池 ②.
(3) ①. ②. 1
【解析】
【分析】当K与a连接时,构成原电池结构,Fe(B极)作负极,石墨(A极)作正极;K与b极连接时,构成电解池结构,石墨(A极)作阳极,Fe(B极)作阴极,据此分析解答。
【小问1详解】
K与a连接时,为原电池结构,B极的Fe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小问2详解】
K与b极连接时,构成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电解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a电极是阳极,电极反应式为:。设a电极产生56mL(标准状况)气体的同时生成xmol,则:
,
此时溶液中,溶液的。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宁夏中卫市中宁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宁夏中卫市中宁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实验室里需用480 mL 0,00 g硫酸铜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