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辽宁省鞍山市五中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鞍山市五中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鞍山市第五中校23届高三二模考试
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关于下列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蓝藻细胞内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B.酵母菌有细胞壁和核糖体,属于单细胞原核生物
C.破伤风杆菌细胞内不含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D.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含有染色质和核糖体
2.蛋白质分选是依靠蛋白质自身信号序列,从蛋白质起始合成部位转运到其功能发挥部位的过程,可以大体分为两条途径。一是在游离核糖体上完成肽链合成,然后转运至线粒体、叶绿体及细胞核或成为细胞质基质和细胞骨架的成分,称为翻译后转运;二是蛋白质合成在游离核糖体上起始之后由信号肽引导,边合成边转入内质网中,再经一系列加工运至溶酶体、细胞质膜或分泌到细胞外,即共翻译转运。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生长激素、胰岛素、性激素等激素的分泌属于共翻译转运途径
B.线粒体、叶绿体以及细胞核中的蛋白质均来自翻译后转运途径
C.用3H标记亮氨酸的羧基可确定某种蛋白质的分选是何种途径
D.细胞中转运方向不同的蛋白质的自身信号序列中的氨基酸序列不同
3.人体成熟红细胞能够运输O2和CO2,其部分结构和功能如图,①~⑤表示相关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液流经肌肉组织时,气体A和B分别是CO2和O2
B.①和②是自由扩散,④和⑤是协助扩散
C.成熟红细胞通过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ATP,为③提供能量
D.成熟红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处于不断流动和更新中
4.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原理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南方稻区早稻浸种后催芽过程中,常用40℃左右温水淋种并时常翻种,可以为种子的呼吸作用提供水分、适宜的温度和氧气
B.农作物种子入库贮藏时,在无氧和低温条件下呼吸速率降低,贮藏寿命显著延长
C.油料作物种子播种时宜浅播,原因是萌发时呼吸作用需要大量氧气
D.柑橘在塑料袋中密封保存,可以减少水分散失、降低呼吸速率,起到保鲜作用
5.希尔从细胞中分离出叶绿体,并发现在没有CO2时,给予叶绿体光照,就能放出O2,同时使电子受体还原。希尔反应是:H2O+氧化态电子受体→还原态电子受体+1/2O2。在希尔反应的基础上,阿尔农又发现在光下的叶绿体,不供给CO2时,既积累NADPH也积累ATP;进一步实验,撤去光照,供给CO2,发现NADPH和ATP被消耗,并产生有机物。下列关于希尔反应和阿尔农发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于水而不是CO2
B.NADPH和ATP的形成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
C.希尔反应与CO2合成有机物的过程是两个过程
D.光合作用的需光过程为CO2合成有机物提供ATP和NADPH
6.下列有关中学生物学实验中观察指标的描述,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名称
观察指标
A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壁的位置变化
B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滤纸条上色素带的颜色、次序和宽窄
C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酵母菌培养液的浑浊程度
D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
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的运动
A.A B.B C.C D.D
7.研究表明,激活某种蛋白激酶PKR,可诱导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发生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病毒感染的细胞凋亡后其功能可恢复
B.上述病毒感染细胞的凋亡不是程序性死亡
C.上述病毒感染细胞的凋亡过程不受基因控制
D.PKR激活剂可作为潜在的抗病毒药物加以研究
8.植物紫茉莉的花暮开朝合,被誉为“天然时钟”。若其花色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将一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1均为粉红花,F1随机交配,F2中红花:粉红花:白花=1:2: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亲本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都为纯合子
B.F2中出现三种花色,这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C.红花、粉红花、白花的基因型可能是AA、Aa、aa
D.F2中白花与粉红花杂交,F3会出现2种花色
9.某种高度近视是由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A)引起的遗传病,但男性不发病。现有一个女性患者与一个不携带该致病基因的男性结婚,其后代患病率为50%。下列叙述正确的地( )
A.该女性患者的女儿的基因型是XAXa
B.该女性患者的母亲也是患者
C.在男性和女性中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相同
D.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低于50%
10.关于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翻译过程中,核酸之间的相互识别保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B.DNA双链解开,RNA聚合酶起始转录、移动到终止密码子时停止转录
C.所有生物基因表达过程中用到的RNA和蛋白质均由DNA编码
D.多肽链的合成过程中,tRNA读取mRNA上全部碱基序列信息
11.某种实验小鼠的黄色体毛(B)对黑色体毛(b)为显性,纯种黄色体毛的小鼠与纯种黑色体毛的小鼠杂交,F1小鼠表现出一系列介于黄色和黑色之间的过渡类型。研究表明,B基因的某段序列具有多个可发生甲基化修饰的位点,其甲基化程度越高,B基因的表达水平越低。下列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
A.F1小鼠的基因型都是Bb
B.B基因的甲基化修饰需要相关酶的参与
C.发生甲基化修饰的位点越多,B基因的表达受到的抑制越明显
D.甲基化修饰改变了B基因中碱基对排列顺序,导致性状改变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诱变因素可以提高突变频率但不能决定基因突变的方向
B.原核生物不存在基因重组
C.DNA分子中发生三个碱基对的缺失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盐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
13.从春末到夏季,北极狐体毛由白色逐渐变成灰色,种群中有一只北极狐体毛四季都是白色。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北极狐个体毛色的季节性变化是一种适应现象
B.毛色的季节性变化表明基因的表达受环境条件影响
C.毛色的改变可能是突变的结果
D.这只北极狐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它正在进化
14.下列关于内环境的成分及理化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C.Na+主要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K+主要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
D.人体剧烈运动过程中虽然产生较多的乳酸,但不会引起血浆pH 明显下降
15.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1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二、选择题:
16.与野生型拟南芥WT相比,突变体t1和t2在正常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在叶肉细胞中的分布及位置不同(图a示意图),造成叶绿体相对受光面积的不同(图b),进而引起光合速率差异,但叶绿素含量及其他性状基本一致。在不考虑叶绿体运动的前提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2比t1具有更高的光饱和点(光合速率不再随光强增加而增加时的光照强度)
B.t1比t2具有更低的光补偿点(光合吸收CO2与呼吸释放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
C.三者光合速率的高低与叶绿素的含量无关
D.三者光合速率的差异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变大
17.如图a~e表示某动物(2n)体内某器官中处于不同分裂阶段的五个细胞,图中表示核DNA或染色体的数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五个细胞定都在进行减数分裂
B.图中只有两个细胞内的染色体具有染色单体
C.图中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a,b
D.c细胞取自精巢,该细胞的名称定为精原细胞
18.鸭喙有黑、黄、花三种颜色,受常染色体上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A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B基因可以使黑色素在整个喙部沉积。科研人员利用花喙鸭与纯种黄喙鸭(不能合成黑色素)杂交,F1全为黑喙鸭,F1自由交配,F2中黑喙鸭:花喙鸭:黄喙鸭=9:3:4.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F1全为黑喙鸭说明亲本花喙鸭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Ab
B.F1产生配子时基因A与B随一条染色体传递到某个配子中
C.F2中黑喙鸭基因型有4种,其中与F1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4/9
D.花喙鸭可能因黑色素不能沉积在整个喙部,造成喙部黑黄相间
19.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细菌的部分D片段进入R型细菌内,并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上,使这种R型细菌转化为能合成有荚膜多糖的S型细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后的DNA中,嘌呤碱基总比例会改变
B.进入R型细菌的DNA片段上,可有多个RNA聚合酶结合位点
C.整合到R型细菌内的DNA片段,表达产物都是荚膜多糖
D.S型细菌转录的mRNA上,可由多个核糖体共同合成一条肽链
20.二倍体植物甲(2n=18)和二倍体植物乙(2n=18)进行有性杂交,得到的F1不育。若用秋水仙素处理F1幼苗的顶芽形成植物丙,丙开花后能自交获得后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甲和乙都是二倍体生物,且体细胞中都含有18条染色体,所以它们属于同一物种
B.若植物甲和乙杂交得到的受精卵,在发育初期来自植物甲的染色体全部丢失,而来自植物乙的染色体全部保留,则继续发育成的植株是单倍体
C.植物丙与植物甲、植物乙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D.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粒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三、非选择题:
21.盐碱地中所含的盐分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对其开发利用是提高农业产能的途径,但也是个世界性难题。过去的思路主要是治理盐碱地、让盐碱地适应作物,如今科研人员提出要向选育更多耐盐碱作物、让作物适应盐碱地的方向转变。比如,在某些地区可以发展具有较强耐盐碱能力的海水稻。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盐碱地上大多数作物很难生长,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植物无法从土壤中获取充足的水分。在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外界溶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的浓度从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_。海水稻具有耐盐碱性状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
(2)细胞外的水可以通过水通道进入植物的根细胞。在有呼吸抑制剂的条件下,根细胞对水的吸收速率几乎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
(3)将普通水稻放在适宜浓度的NaNO3溶液中培养,根细胞吸收一个Na+时会排出一个H+,吸收一个时会排出一个。一段时间后培养液中的浓度下降、Na+浓度上升,则实验过程中培养液pH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培养液中Na+浓度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
22.粮食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粮食问题关系着国家安全。如何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促进粮食增产,一直是科研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研究表明,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会同时伴随发生一种消耗能量、吸收O2、释放CO2的现象,被称为“光呼吸”。 正常环境条下,水稻、小麦、大豆等植物的光呼吸显著,可消耗掉光合产物的25%—30%,在逆境条件下(高温、干旱等)这种损耗会更加严重。下图为光合作用和光呼吸的关系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光呼吸与光合作用都利用了____________为原料,但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通过____________实现了该物质的再生,而光呼吸则将该物质彻底氧化分解生成____________。
(2)研究表明,催化C5与CO2结合与催化C5与O2结合的是同一种酶(Rubisco),并且该酶的活性中心不能分辨CO2与O2,据此推测该酶的_________ 性较弱。在有光条件下,若叶肉细胞中O2含量下降,CO2含量升高,会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光呼吸过程,因此温室栽培蔬菜时可通过_________措施,既减少光呼吸对光合产物的损耗又增加了土壤的肥力。
(3)由图可知,光呼吸吸收O2、释放CO2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在干旱、高温等逆境条件下,植物光呼吸增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希尔反应一般指在氧化剂(DCP等)存在、没有CO2的情况下,离体的叶绿体在光下分解水、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氮素含量对某作物幼苗的希尔反应活性、胞间CO2浓度、净光合作用的影响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希尔反应相对活
叶绿素含量(μg·cm-2)
气孔导度(mmoL·m-2·s-1)
胞间CO2浓度(μg·L-1)
净光合速率(μmoL·m-2·s-1)
低氮
140.11
86
0.68
308
19.4
中氮
160.23
99
0.80
304
20.7
高氮
180.31
103
0.54
260
18.0
(1)希尔反应中发生的能量变化为__________,氧化剂DCP的作用相当于光合作用中__________(填物质)的作用。
(2)组成类囊体薄膜的含氮有机物主要包括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氮元素也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测定三种氮素含量对该作物幼苗的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时,通常选用红光测定光密度值,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净光合速率的测定指标为__________。分析表中数据,氮素含量对该作物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是__________;在高氮情况下,限制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
24.从4月17日起,一群由15头亚洲象所组成的象群从云南西双版纳出发“一路向北”迁徙,目前已经活动到云南玉溪市境内,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亚洲象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中国境内只有300头左右,只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境内有300头亚洲象,这些大象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象群的_____;这15头象组成的象群属于_____。
(2)据生物学家研究记载,亚洲象与非洲象杂交产生的后代无法存活,属于两个物种。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两种大象形成的基本环节包含突变和基因重组、_____以及_____等三个基本环节。
(3)早在两千多年前,长江中下游地区也曾有亚洲象分布,但随着时间推移,已经看不到亚洲象的踪迹,导致其消失的原因不可能有_____(单选)
A.某些类型的亚洲象不适应逐渐改变的环境
B.环境导致亚洲象的基因发生定向突变
C.突变产生了新的致胚胎早亡的基因
D.人类砍伐森林的面积大规模增加
(4)我国环境保护组织与东南亚各国紧密保持联系,共同保护亚洲象,使得亚洲象近些年来的数量有所增加。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除了在物种这一层次展开外,还应该在_____和_____两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措施。
25.图1为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甲病、乙病为单基因遗传病(甲病基因用A或a表示,乙病基因用B或b表示),4号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对家系中个别成员进行关于甲病的基因检测,将各自含有相关基因的DNA片段用限制酶切割后电泳分离,结果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号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
(2)图2中长度为______________kb的DNA片段来源于甲病致病基因。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x电泳结果的标签丢失,推测x可能为图1中的______________号。
(3)若11号为女孩,其患甲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若11号为男孩,其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不考虑基因突变,若11号患乙病且染色体组成为XXY,其形成的原因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
【分析】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细胞核,原核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拟核以及遗传物质DNA等。
2、蓝藻、破伤风杆菌、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详解】
A、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但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中的真菌,有细胞壁和核糖体,B错误;
C、破伤风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中没有线粒体。破伤风杆菌是厌氧微生物,只能进行无氧呼吸,C正确;
D、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仅含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拟核内DNA裸露,无染色质,D错误。
故选C。
2.D
【分析】
1、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2、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详解】
A、性激素属于脂质中的固醇,不属于分泌蛋白,故性激素的分泌不属于共翻译转运途径,A错误;
B、线粒体、叶绿体为半自主细胞器,有些蛋白质可以自身合成,不是来自翻译后转运途径,B错误;
C、用3H标记亮氨酸的羧基,在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过程中,会脱掉羧基上的H,生成水,故无法追踪蛋白质的合成和运输过程,不可确定某种蛋白质的分选是何种途径,C错误;
D、由题意可知,蛋白质分选是依靠蛋白质自身信号序列决定的,构成信号序列的氨基酸组成、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导致信号序列不同,故细胞中转运方向不同的蛋白质的自身信号序列中的氨基酸序列不同,D正确。
故选D。
【点睛】
3.D
【分析】
1、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在发育成熟过程中,将细胞核和细胞器等结构分解或排出细胞,为血红蛋白腾出空间,运输更多的氧气;
2、分析题图可知,①和②表示气体进出红细胞,一般气体等小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③为红细胞通过消耗能量主动吸收K+排出Na+,④是载体蛋白运输葡萄糖顺浓度梯度进入红细胞,⑤是H2O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入红细胞。
【详解】
A、根据题意可知,红细胞能运输O2和CO2,肌肉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消耗O2,产生CO2,可以判断气体A和B分别是CO2和O2,A正确;
B、①和②表示气体进出红细胞,一般气体等小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④是载体蛋白运输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顺浓度梯度,不需要消耗能量,为协助扩散,⑤是H2O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入红细胞,属于协助扩散,B正确;
C、③为红细胞通过消耗能量主动吸收K+排出Na+,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只能通过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ATP,为③提供能量,C正确;
D、成熟红细胞没有核糖体,不能再合成新的蛋白质,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不能更新,糖蛋白存在于细胞膜的外表面,由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其表面的糖蛋白处于不断流动中,D错误。
故选D。
4.B
【分析】
细胞呼吸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的共同点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但是,前者需要氧和线粒体的参与,有机物彻底氧化释放的能量比后者多。温度、水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是影响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储藏蔬菜、水果时采取零上低温、一定湿度、低氧等措施延长储藏时间,而种子采取零上低温、干燥、低氧等措施延长储存时间。
【详解】
A、南方稻区早稻浸种后催芽过程中,“常用40℃左右温水淋种”可以为种子的呼吸作用提供水分和适宜的温度,“时常翻种”可以为种子的呼吸作用提供氧气,A正确;
B、种子无氧呼吸会产生酒精,因此,农作物种子入库储藏时,应在低氧和零上低温条件下保存,贮藏寿命会显著延长,B错误;
C、油料作物种子种含有大量脂肪,脂肪中C、H含量高,O含量低,油料作物种子萌发时呼吸作用需要消耗大量氧气,因此,油料作物种子播种时宜浅播,C正确;
D、柑橘在塑料袋中“密封保存”使水分散失减少,氧气浓度降低,从而降低了呼吸速率,低氧、一定湿度是新鲜水果保存的适宜条件,D正确。
故选B。
【点睛】
5.B
【分析】
【详解】
A、由题中的信息(希尔反应式)可知,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氧气来自于参加反应的水,A正确;
B、从希尔反应和阿尔农发现的叙述,得不到信息:NADPH和ATP的形成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B错误;
C、希尔反应和有机物的合成过程可以分别进行,在光下积累NADPH和ATP,在暗处可以进行有机物的合成,C正确;
D、希尔反应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在暗处是不能进行的,在光下积累NADPH和ATP,在暗处可以进行有机物的合成,NADPH和ATP在合成有机物过程中被消耗,D正确。
故选B。
6.B
【分析】
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2、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
3、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原理:(1)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2)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原生质层收缩进而质壁分离.(3)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渗透吸水,使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
A、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细胞壁伸缩性很小,位置基本不变,主要是以原生质层的位置做观察指标,A错误;
B、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观察指标是滤纸条上色素带的颜色、次序和宽窄,B正确;
C、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观察指标是培养液的滤液能否使重铬酸钾转变成灰绿色,C错误;
D、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细胞在解离的时候已经死亡,看不到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的运动,D错误。
故选B。
7.D
【分析】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细胞编程性死亡。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详解】
A、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凋亡后,丧失其功能且不可恢复,A错误;
B、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程序性死亡,B错误;
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受基因控制,C错误;
D、由题意可知,激活蛋白激酶PKR,可诱导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发生凋亡,故PKR激活剂可作为潜在的抗病毒药物加以研究,D正确。
故选D。
8.B
【分析】
根据题干中的杂交结果可推知:红花×白花→F1粉红花,F1粉红花自交→红花:粉红花:白花=1:2:1,说明是不完全显性,所以控制红花性状的基因为显性纯合子(AA)或隐性纯合子(aa),控制粉红花性状的基因为杂合子(Aa),控制白花性状的基因为隐性纯合子(aa)或显性纯合子(AA)。
【详解】
A、由分析可知,该性状表现为不完全显性,亲本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都为纯合子,A正确;
B、F2中出现三种花色,这是F1Aa个体产生A、a两种配子随机结合的结果,B错误;
C、由分析可知,粉红花基因型一定为Aa,红花、白花的基因型可分别用AA、aa来表示,C正确;
D、F2中白花(aa)与粉红花(Aa)杂交,F3会出现白花、粉红花2种花色,D正确。
故选B。
9.ABCD
【分析】
女性患者(XAX-)与不携带该致病基因的男性(XaY)结婚。若该女性患者基因型为XAXA,则后代基因型及表现型为XAXa(女儿高度近视)、XAY(儿子正常),后代患病率为50%,符合题意;若该女性患者基因型为XAXa,则后代基因型及表现型为XAXa(女儿高度近视)、XaXa(女儿正常)、XaY(儿子正常)、XAY(儿子正常),后代患病率为25%,不符合题意,故舍去。
【详解】
A、女性患者基因型为XAXA,不携带该致病基因的男性XaY,所生女儿基因型XAXa;A正确;
B、女性患者基因型为XAXA,母亲必有XA配子,所以必患有高度近视,B正确;
C、伴X染色体遗传病中该致病基因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基因频率相等,C正确;
D、人群中男女比例为1:1,且男性全正常,女性中存在患高度近视和正常的,因此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低于50%,D正确。
故选ABCD。
10.A
【分析】
翻译过程以氨基酸为原料,以转录过程产生的mRNA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产生多肽链。多肽链经过折叠加工后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详解】
A、翻译过程中,核酸之间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相互识别保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准确,A正确;
B、DNA双链解开,RNA聚合酶起始转录、移动到终止子时停止转录,不是终止密码子,B错误;
C、RNA病毒基因表达过程中用到的RNA和蛋白质不是由DNA编码,而是由RNA编码,C错误;
D、多肽链的合成过程中,tRNA读取mRNA上碱基序列信息,到终止密码子结束,并不一定是mRNA上的全部碱基序列信息,D错误。
故选A。
11.D
【分析】
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决定,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是生物的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即表型=基因型+环境条件。由题意可知,B基因甲基化程度越高,B基因的表达水平越低。
【详解】
A、纯种黄色与纯种黑色杂交,正常情况下,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并未改变,即都为Bb,A正确;
B、B基因的甲基化需要酶的修饰,B正确;
C、B基因甲基化程度越高, B基因的表达水平越低,说明发生甲基化修饰的位点越多,B基因的表达受到的抑制越明显,C正确;
D、甲基化修饰并未引起 B基因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D错误。
故选D。
12.A
【分析】
基因突变是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就叫做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通常发生在DNA复制时期,即细胞分裂间期,包括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基因突变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少利多害性、不定向性。
【详解】
A、诱变因素可以提高基因频率,但是并不能决定基因突变的方向,A正确;
B、基因重组正常发生在有性生殖的生物中,但是教材中肺炎链球菌中R型菌和S型菌的转化的原理就是基因重组,所以原核生物存在基因重组,B错误;
C、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C错误;
D、卡诺氏液起固定作用并不是解离作用,D错误。
故选A。
13.B
【分析】
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不是影响变异的因素,不要夸大其作用,通过环境的选择将生物个体中产生的不定向的有利变异选择出来,其余变异遭到淘汰。
【详解】
A、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所以深灰色个体的毛色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颜色是一种适应现象,A正确;
B、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构,但据题干信息可知,种群中有一只北极狐体毛四季都是白色,故说明毛色的改变与环境条件关系不大,B错误;
C、北极狐群体中有白色和灰色,该性状的出现可能是突变的结果,C正确;
D、生化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这只北极狐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它正在进化,D正确。
故选B。
14.B
【分析】
细胞外液由淋巴、血浆和组织液组成,细胞外液构成的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的媒介。
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目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内环境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指其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pH值和温度。
【详解】
A、由分析可知,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A正确;
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其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B错误;
C、Na+ 主要分布在于细胞外液中,用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K+ 主要分布在细胞内,用于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C正确;
D、人体细胞外液中存在缓冲对,会中和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维持血浆pH 的稳定,D正确。
故选B。
【点睛】
15.A
【分析】
细胞外液是指人体内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主要包括组织液(组织间隙液的简称)、血浆(血液的液体部分)和淋巴。占体液总量的三分之一。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叫做人体的内环境 。
【详解】
A、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进入血液后,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处的毛细血管,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A正确;
B、在正常生命活动中,由于组织细胞不断地与细胞外液进行物质交换,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不一定分别增加10mL,B错误;
C、Na+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小于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C错误;
D、因神经和体液的调节,细胞外液的Na+浓度高于细胞内液的Na+浓度,不可能出现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的现象,D错误。
故选A。
16.ABC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在正常光照下,t2中叶绿体的相对受光面积低于t1,则二者光合作用速率相同时,t2所需的光照强度高于t1;当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速率等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速率时,t1所需光照强度低于t2。
【详解】
AB、根据分析可知,在正常光照下,二者光合作用速率相同时,t2所需的光照强度高于t1,因此当二者光合速率分别达到最大时,t2所需光照强度高于t1,即t2具有比t1更高的光饱和点;在正常光照下,t2中叶绿体的相对受光面积低于t1,当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速率等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速率时,t1所需光照强度低于t2,即t1比t2具有更低的光补偿点,AB正确;
C、通过题干信息可知,三者的叶绿素含量及其它性状基本一致,由此推测,三者光合速率的高低与叶绿素的含量无关,C正确;
D、正常光照条件下,三者的叶绿体在叶肉细胞中的分布及位置不同,造成叶绿体相对受光面积的不同,从而影响光合速率,在一定的光照强度后,例如都达到光饱和后,三者光合速率的差异不会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变大,D错误。
故选ABC。
17.BC
【分析】
该图主要反应了染色体和DNA的数目变化,根据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中物质的变化规律可以推断出a只能表示有丝分裂后期,d只能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e只能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当染色体数目与DNA数相同时,不存在染色单体,当染色体数是DNA数目的一半,存在染色单体。
【详解】
A、细胞abc还可以表示细胞的有丝分裂,A错误;
B、图中b和d中染色体数是DNA的一半,推断存在染色单体, B正确;
C、a为有丝分裂后期,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b染色体数为2n,DNA数目为4n,可以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均含有同源染色体,C正确;
D、细胞取自精巢该细胞,由于DNA数和染色体数均为2n,若含有同源染色体为精原细胞,若不含同源染色体为次级精母细胞,D错误。
故选BC。
18.B
【分析】
分析题干:花喙鸭与纯种黄喙鸭(不能合成黑色素)杂交,F1全为黑喙鸭,F1自由交配,F2中黑喙鸭∶花喙鸭∶黄喙鸭=9∶3∶4,说明黑喙鸭为双显性,基因型为A_B_,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子代中花喙鸭的基因型为A_bb、黄喙鸭的基因型为aaB_、aabb。
【详解】
A、根据分析可知,亲本花喙鸭的基因型为AAbb,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Ab,A正确;
B、F2中黑喙鸭∶花喙鸭∶黄喙鸭=9∶3∶4,该比例属于9∶3∶3∶1的变式,说明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F1产生配子时基因A与B自由组合,B错误;
C、F2中黑喙鸭基因型有4种,即AABB、AaBb、AABb、AaBB,其中与F1基因型(AaBb)相同的概率为2/3×2/3=4/9,C正确;
D、花喙鸭可能因黑色素不能沉积在整个喙部,造成喙部黑黄相间,D正确。
故选B。
19.ACD
【分析】
1、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首端的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
【详解】
A、R型细菌和S型细菌的DNA都是双链结构,其中碱基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嘌呤碱基数=嘧啶碱基数,因此R型菌转化为S型菌后的DNA中,嘌呤碱基总比例不会改变,依然是占50%,A错误;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即一个DNA分子中有多个基因,每个基因都具有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因此进入R型菌的DNA片段上,可有多个RNA聚合酶结合位点,B正确;
C、荚膜多糖不属于蛋白质,而整合到R型菌内的DNA分子片段,其表达产物是蛋白质,C错误;
D、S型菌转录的mRNA上,可由多个核糖体合成多条肽链,提高翻译的效率,D错误。
故选ACD。
20.AD
【分析】
物种是指一群可以交配并繁衍后代的个体,但与其它生物却不能交配,不能性交或交配后产生的杂种不能再繁衍。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所以不同物种之间不能交配,或者能交配,但产生的后代不可育。
【详解】
A、植物甲和乙能虽然能进行有性杂交,但是得到的F1不育,说明它们存在生殖隔离,它们不属于同一物种,A错误;
B、若甲和乙杂交得到的受精卵,在发育初期来自甲的染色体全部丢失,而乙的染色体全部保留,则继续发育成的植株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属于单倍体,B正确;
C、植物丙与植物甲、植物乙杂交,后代均不育,因此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C正确;
D、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
故选AD。
21.(1) 土壤盐分过多,土壤溶液浓度大,甚至大于植物根部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基质浓度>细胞液浓度 具有耐盐碱的相关基因
(2)水分子进入植物细胞的方式为被动运输,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3) 增大 根吸收水的速率大于吸收Na+的速率
【分析】
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发生质壁分离,进而说明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
【详解】
(1)盐碱地土壤盐分过多,土壤溶液浓度大,甚至大于植物根部细胞细胞液浓度,植物无法从土壤中获取充足的水分甚至萎蔫,故盐碱地上大多数植物很难生长;在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失水,所以外界溶液、细质基质、细胞液浓度从大到小依次是外界溶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浓度;生物的性状在根本上是由基因决定的,故海水稻具有耐盐碱性状的根本原因是具有耐盐碱的相关基因。
(2)细胞呼吸可为细胞代谢提供能量,由于水分子进入植物细胞的方式为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故在有呼吸抑制剂的条件下,根细胞对水的吸收速率几乎不变。
(3)将普通水稻放在浓度适宜的NaNO3溶液中培养,为维持细胞内正负电荷数的平衡,根细胞吸收一个Na+时会排出一个H+,吸收一个NO3-时会排出一个HCO3-,由培养液中的NO3-浓度下降、Na+浓度增高可知,细胞吸收的NO3-多于Na+,故培养液中增加HCO3-多于H+,pH增大;根细胞吸收无机盐和吸收水分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由于根吸水的速率大于吸收Na+的速率,故一段时间后培养液中的Na+浓度增高。
22. C5(五碳化合物) C3的还原 CO2 专一性 抑制 增施有机肥 叶绿体、线粒体 因为温度很高,蒸腾作用很强,气孔大量关闭,导致 CO2浓度降低,Rubisco 更易于与 O2结合,导致光呼吸增强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光呼吸是所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在光照和高氧低二氧化碳情况下发生的一个生化过程。它是光合作用一个损耗能量的副反应。在高CO2环境条件下,C5与 CO2反应生成2C3,C3还原生成糖类和C5;高O2环境条件下,C5与 O2反应生成1C3+1C2,C2经线粒体生成CO2。
【详解】
(1)分析题图可知,光呼吸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都利用了C5(五碳化合物)为原料,但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通过C3的还原生成糖类和C5(五碳化合物),实现了该物质的再生,而光呼吸则将该物质彻底氧化分解生成CO2。
(2)根据信息“催化C5与CO2结合与催化C5与O2结合的是同一种酶(Rubisco),并且该酶的活性中心不能分辨CO2与O2”,据此可知,该酶的专一性较弱。光呼吸是所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在光照和高氧低二氧化碳情况下发生的,故在有光条件下,若叶肉细胞中O2含量下降,CO2含量升高,会抑制光呼吸过程,因此温室栽培蔬菜时,可通过增施有机肥措施,利用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增加CO2含量,既减少光呼吸对光合产物的损耗又增加了土壤的肥力。
(3)由图可知,C5存在于叶绿体内,故光呼吸吸收O2是叶绿体;释放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在干旱、高温等逆境条件下,因为温度很高,蒸腾作用很强,气孔大量关闭,导致 CO2浓度降低,Rubisco 更易于与 O2结合,导致光呼吸增强。
【点睛】
本题结合图示,考查光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难度适中。
23.(1) 光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 NADP+(氧化型辅酶Ⅱ)
(2) 磷脂和蛋白质 叶绿素能吸收红光,其他色素几乎不吸收红光
(3) 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叶片吸收CO2的量(或O2的释放速率、有机物的积累速率)
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氮素含量可提高该作物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氮素含量较高会使净光合速率下降 气孔导度较小,CO2的供应减少
【分析】
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
1、光反应阶段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将水分解为氧和H+,氧直接以氧分子的形式释放出去,H+与氧化型辅酶Ⅱ(NADP+)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Ⅱ(NADPH)。还原型辅酶Ⅱ作为活泼的还原剂,参与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同时也储存部分能量供暗反应阶段利用;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提供能量促使ADP与Pi反应形成ATP。
2、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在特定酶的作用下,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个三碳化合物。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三碳化合物接受ATP和NADPH释放的能量,并且被NADPH还原。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三碳化合物,在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反应转化为糖类;另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三碳化合物,经过一系列变化,又形成五碳化合物。
【详解】
(1)希尔反应指的是在氧化剂存在的情况下,即使在没有CO2的情况下,离体的叶绿体在光下也可以分解水,放出氧气,模拟了光合作用中光反应阶段的部分变化,发生的能量变化为光能转化为ATP与NADPH中的活跃的化学能;氧化剂DCIP在希尔反应中的作用,相当于NADP+在该阶段的作用。
(2)构成类囊体薄膜的成分有磷脂、蛋白质,可推知组成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的含氮有机物有磷脂(含C、H、O、N、P)和蛋白质(含C、H、O、N)。测定三种氮素含量对该作物幼苗的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时,由于叶绿素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其他色素几乎不吸收红光,因此可以用红光测定光密度值。
(3)净光合速率的测定指标为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叶片吸收CO2的量(或O2的释放速率、有机物的积累速率)。分析图表数据可知,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氮素含量可提高该作物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氮素含量较高会使净光合速率下降。据表可知,与中氮环境相比,在高氮情况下,限制光合速率持续升高的因素是气孔导度较小,CO2的供应减少,导致胞间CO2浓度减少。
24.(1) 基因库 种群
(2) 自然选择 隔离
(3)B
(4) 基因 生态系统
【分析】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
2、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详解】
(1)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这15头象组成的象群属于一个种群。
(2)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包含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以及隔离,因此亚洲象与非洲象这两个物种的形成,就经过了上述三个过程。
(3)造成亚洲象绝迹的原因有:某些类型的亚洲象不适应逐渐改变的环境、突变产生了新的致胚胎早亡的基因、人类砍伐森林的面积大规模增加等,但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性向,因此环境导致亚洲象的基因发生定向突变是错误的。
故选B。
(4)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除了在物种这一层次展开外,还应该在基因和生态系统两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措施。
25.(1) 伴X隐性遗传 AAXBY 或 AaXBY
(2) 7.0kb和2.7 5、7、8、9、11(答不全不给分)
(3) 1/12 1/48 8号的生殖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产生了基因型为XbXb的雌配子
【分析】
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如先天愚型、多指(趾)、先天性聋哑、血友病等,这些遗传病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并且出生一定时间后才发病,有时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能出现明显症状。
【详解】
(1)4号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3和4号正常,生下9号患乙病,因此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1和2正常,生下了6号患甲病,因此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基因型为aa,1和2号的基因型为Aa,7号未患乙病,因此7号基因型为1/3AAXBY、2/3AaXBY。
(2)图2中6号含有两条带,6号的基因型为aa,结合图2可确定甲病致病基因被切割成两个DNA片段,长度分別力7.0kb 和2.7 kb; 由于4 号不携帯致病基因,故其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 AA,由电泳结果可知,x的基因型为 AA,10号的基因型为 Aa,根据亲子代关系,推测3号的基因型为 Aa,则8号、9号的基因型 AA 或 Aa。 由1号、2号基因型力 Aa 可知,5号、7号的基因型力 AA 或 Aa, 11 号的基因型地可能力 AA,所以x 可能5、7、8、9、11号。
(3)7号的基因型力1/3AAXBY 或2/3AaXBY,8 号的基因型为 AA、Aa 的概率分别为 1/2、1/2,为XBXB、XBXb的概率分别是 1/2、1/2。若11 号为女孩,则患甲病的概率是2/3×1/2×1/4=1/12。 若11号男孩,患甲病的概率是2/3×1/2×1/4=1/12,患乙病的概率是1/2×1/2 = 1/4,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 1/12×1/4=1/48。若11号患乙病且染色体成力 XXY,则11号的基因型力 XbXbY,其形成原因可能是8号的生殖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产生了基因型为XbXb的雌配子,该配子与正常雄配子Y结合形成XbXbY。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辽宁省鞍山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鞍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