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嘉定区2020届-2022届高考化学三年模拟(二模)试题汇编-选择题
展开上海市嘉定区2020届-2022届高考化学三年模拟(二模)试题汇编-选择题
1.(2020·上海嘉定·二模)垃圾分类在上海成为新时尚,且还有利于资源回收利用。下列垃圾归类不合理的是( )
A
B
C
D
垃圾
废易拉罐
废塑料瓶
废荧光灯管
蔬菜
垃圾分类
可回收物
其他垃圾
有害垃圾
湿垃圾
A.A B.B C.C D.D
2.(2020·上海嘉定·二模)下列仪器中,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A.烧杯 B.烧瓶 C.锥形瓶 D.蒸发皿
3.(2020·上海嘉定·二模)由分别与氖和氩电子层结构相同的两种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是( )
A.MgF2 B.SO2 C.Na2O D.Na2S
4.(2020·上海嘉定·二模)下列氮元素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氮分子的电子式: B.氮原子电子排布式:lS22S22p5
C.氮分子的结构式: D.氮原子最外层轨道表示式:
5.(2020·上海嘉定·二模)下列固体混合物与过量的稀H2SO4反应,能产生气泡并有沉淀生成的是( )
A.和 B.和NaCl
C.和 D.和
6.(2020·上海嘉定·二模)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比较,正确的是( )
A.酸性:HClO4>H3PO4>H2SO4 B.氢化物稳定性:HF>H2O>H2S
C.碱性:NaOH>Mg(OH)2>Ca(OH)2 D.原子半径:F>Cl>Br>I
7.(2020·上海嘉定·二模)下列物质中一定含有离子的是( )
A.晶体氯 B.铝粉 C.液态氯化氢 D.金刚石
8.(2020·上海嘉定·二模)一定温度下,满足下列条件的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 )
A.pH=6的某物质的水溶液 B.加酚酞后显无色的溶液
C.能与金属Al反应放出H2的溶液 D.c(H+)>c(OH-)的任意物质的水溶液
9.(2020·上海嘉定·二模)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2020·上海嘉定·二模)化学无处不在,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C.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
D.黑火药由硫磺、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11.(2020·上海嘉定·二模)在海水浓缩过程中,析出盐的种类和质量见下表(单位g·L-1)。
海水密度
(g·mL-1)
CaSO4
NaCl
MgCl2
MgSO4
NaBr
1.20
0.91
1.21
0.05
3.26
0.004
0.008
1.22
0.015
9.65
0.01
0.04
1.26
0.01
2.64
0.02
0.02
0.04
1.31
1.40
0.54
0.03
0.06
当海水密度达到1.21~1.22 g·mL-1时,析出的盐中,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A.CaSO4 B.MgSO4
C.NaCl D.MgCl2
12.(2020·上海嘉定·二模)2,2-二甲基-3-乙基“某烷”,该烷烃的碳至少为( )
A.5个 B.8个 C.9个 D.10个
13.(2020·上海嘉定·二模)短周期元素W、X、Y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W是制备一种高效电池的重要材料,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元素X与氢形成的原子比为1:1的化合物有很多种
B.元素W、X的氯化物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
C.元素Y的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均有氢气生成
D.元素Z可与元素X形成共价化合物XZ2
14.(2020·上海嘉定·二模)下列有关钢铁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钢管与电源正极连接,钢管可被保护
B.铁遇冷浓硝酸表面钝化,可保护内部不被腐蚀
C.钢管与铜管露天堆放在一起,钢管不易被腐蚀
D.钢铁发生析氢腐蚀时,负极反应是Fe-3e-═Fe3+
15.(2020·上海嘉定·二模)25℃时,在含有Pb2+、Sn2+的某溶液中,加入过量金属锡Sn,发生反应: Sn(s)+Pb2+(aq)⇌Sn2+(aq)+Pb(s),体系中c(Pb2+)、c(Sn2+)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Sn(NO3)2固体后,c(Pb2+)变小
B.25℃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
C.平衡体系中加入金属铅后,c(Pb2+)增大
D.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c(Pb2+)增大,说明该反应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16.(2020·上海嘉定·二模)科学家最近研究出一种环保、安全的储氢方法,其原理可表示为:
NaHCO3+H2HCOONa+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储氢、释氢过程均无能量变化
B.NaHCO3、HCOONa均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C.储氢过程中,NaHCO3被氧化
D.释氢过程中,每消耗0.1molH2O放出2.24L的H2
17.(2020·上海嘉定·二模)新鲜水果、蔬菜、乳制品中富含的维生素C具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但易被空气氧化。某课外小组利用碘滴定法测某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其化学方程式为:
+2HI
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应为取代反应 B.滴定时可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
C.滴定时要剧烈振荡锥形瓶 D.维生素C的分子式为C6H9O
18.(2020·上海嘉定·二模)有一瓶Na2SO3溶液,可能部分被氧化,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溶液,滴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充分振荡后,白色沉淀不溶解。对此实验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证实Na2SO3已部分氧化
B.实验中加入Ba(NO3)2溶液后的沉淀一定是BaSO4
C.实验中加入足量硝酸后的沉淀是BaSO4和BaSO3的混合物
D.此实验不能确定Na2SO3是否部分被氧化
19.(2020·上海嘉定·二模)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B.铝与氯化铜溶液反应:
C.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SO2气体:
D.在溶液中NH4HCO3与NaOH以等物质的量混合:
20.(2021·上海嘉定·统考二模)2021年3月1日,东方航空公司与中国商飞公司在上海正式签署了C919购机合同。东航将成为全球首家运营C919大型客机的航空公司。大飞机 C919其主结构材料大量使用了铝锂合金,铝锂合金的优点是
A.高强度、导热性 B.低密度、高强度 C.低密度、导电性 D.导热性、导电性
21.(2021·上海嘉定·统考二模)常温下,溴单质不可能发生的反应类型是
A.化合 B.复分解 C.加成 D.取代
22.(2021·上海嘉定·统考二模)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A.氧化钠 B.溴化氢 C.氯化铵 D.氯化镁
23.(2021·上海嘉定·统考二模)下列有机物命名不正确的是( )
A.2,3,3﹣三甲基丁烷 B.2﹣甲基﹣3﹣乙基戊烷
C.2﹣甲基丙烷 D.3,3﹣二甲基戊烷
24.(2021·上海嘉定·统考二模)2019年8月《Green Chemistry》报道了我国学者发明的低压高效电催化还原的新方法,其总反应为。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错误的是
A.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 B.碳原子轨道表示式:
C.()的比例模型: D.的电子式:
25.(2021·上海嘉定·统考二模)有关HF和HCl判断正确的是
A.键长:HF>HCl B.键能:HF>HCl
C.稳定性:HCl>HF D.共用电子对偏移程度:HCl>HF
26.(2021·上海嘉定·统考二模)对于铝和烧碱溶液的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铝是还原剂 B.是氧化剂
C.与是氧化剂 D.氢气是还原产物
27.(2021·上海嘉定·统考二模)下列各组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产物有硫的是( )
A.Na2S2O3 溶液和 HCl 溶液 B.H2S 气体在足量的 O2 中燃烧
C.碳和浓硫酸反应 D.铜和浓硫酸反应
28.(2021·上海嘉定·统考二模)下列实验用酸性溶液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鉴别和 B.检验硫酸铁溶液中是否有硫酸亚铁
C.鉴别苯和对二甲苯 D.检验中含碳碳双键
29.(2021·上海嘉定·统考二模)采用循环操作可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下列工业生产中,没有采用循环操作的是
A.氯碱工业 B.硫酸工业 C.硝酸工业 D.合成氨工业
30.(2021·上海嘉定·统考二模)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B.往碳酸钡中滴加稀盐酸:
C.往氨水中滴加氯化铝:
D.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31.(2021·上海嘉定·统考二模)关于下图甲乙两个装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铜是阳极,铜片上有气泡逸出
B.离子在铁的表面被还原
C.金属的腐蚀速率由慢到快的顺序是:
D.一段时间后,两烧杯中溶液的均增大
32.(2021·上海嘉定·统考二模)以下实验肯定不需要做恒重操作的是
A.判断胆矾晶体结晶水是否全部加热除去
B.在某种定量测定中,判断与足量水是否反应完全
C.加热硫酸铵和熟石灰混合物,判断氨气是否最大量逸出
D.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时判断盐酸是否足量
33.(2021·上海嘉定·统考二模)下图表示反应在某段时间里的反应速率与反应过程的关系图,则C的百分含量最高的一段是
A. B. C. D.
34.(2021·上海嘉定·统考二模)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所示.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由这四种元素不能组成有机化合物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比Z弱
C.Z的单质与氢气反应较Y剧烈
D.X、Y形成的化合物都易溶于水
35.(2021·上海嘉定·统考二模)已知同一碳原子连有两个羟基不稳定: 。有机物 是选择性内吸传导性除草剂,俗称稗草烯,主要用于水稻田防除稗草。下列有关该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可用 与在光照条件下通过取代反应获得较纯的该物质
C.在烧碱溶液中充分水解,可生成羧酸钠
D.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聚合反应
36.(2021·上海嘉定·统考二模)有关和的性质,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等质量的和与足量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的体积大
B.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两种溶液,溶液的大于溶液
C.将石灰水加入溶液中不产生沉淀,加入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D.等物质的量的两种盐与同浓度盐酸完全反应,所耗盐酸的体积是的两倍
37.(2021·上海嘉定·统考二模)在的醋酸溶液中,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B. mol/L
C. D.
38.(2021·上海嘉定·统考二模)对室温下的醋酸和盐酸两种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加水稀释至溶液体积为,醋酸溶液的变为4
B.温度都升高后,两溶液的不再相等
C.加水稀释至溶液体积为后,两种溶液中都减小
D.加足量的锌充分反应后,两溶液中产生的氢气体积可用如图表示
39.(2021·上海嘉定·统考二模)硫酸铁溶液水解可以得到一系列具有净水作用的碱式硫酸铁(xFe2O3•ySO3•zH2O),为测定某碱式硫酸铁的组成,取5.130g样品溶于足量盐酸中,然后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经过滤、洗涤、干燥得白色固体5.825g,向上述滤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经过滤、洗涤、灼烧得到固体1.600g,该样品的化学式为( )
A.Fe2O3•2SO3•7H2O B.4Fe2O3•10SO3•25H2O
C.3Fe2O3•6SO3•20H2O D.2Fe2O3•5SO3•17H2O
40.(2022·上海嘉定·统考二模)2022年北京冬奥会秉承“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理念,冬奥会火炬采用的燃料是
A.H2 B.C2H6 C.C3H8 D.CH4
41.(2022·上海嘉定·统考二模)下列物质中既含有非极性键,又含有极性键的是
A.CCl4 B.C2H4 C.NaOH D.H2O
42.(2022·上海嘉定·统考二模)化工生产中未使用催化剂的是( )
A.联合制碱 B.合成氨气 C.乙烯水化 D.生产硫酸
43.(2022·上海嘉定·统考二模)下列物质的有关性质,能用共价键键能大小解释的是
A.还原性:HI>HF B.溶解度:HF>HI
C.沸点:HF>HI D.热分解温度:HF>HI
44.(2022·上海嘉定·统考二模)已知氯仿(CHCl3)通常是无色液体,不溶于水,密度约为水的1.5倍,沸点为61.2 ℃。要从水与氯仿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氯仿,下列方法最合适的是
A.蒸馏 B.分液
C.重结晶 D.蒸发
45.(2022·上海嘉定·统考二模)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时,试管口应高于试管底
B.加热时试管内生成黑色物质,点燃肥皂泡可听到爆鸣声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H2O(g)Fe2O3+3H2
D.试管中发生化合反应
46.(2022·上海嘉定·统考二模)O2F2可以发生反应:H2S+4O2F2=SF6+2HF+4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是氧化产物
B.O2F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若生成4.48 L HF,则转移0.8 mol电子
D.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47.(2022·上海嘉定·统考二模)乌头酸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乌头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式为C8H6O6
B.乌头酸可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
C.乌头酸分子中能发生酯化反应的官能团有2种
D.1mol乌头酸与足量的钠反应生成3molH2
48.(2022·上海嘉定·统考二模)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醋酸除去水垢:2H++CaCO3=Ca2++CO2↑+H2O
B.氧化亚铁与稀盐酸反应:FeO+2H+=Fe3++H2O
C.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稀硫酸:Ba2++OH-+H++SO=BaSO4↓+H2O
D.实验室制CO2:CaCO3+2H+=Ca2++H2O+CO2↑
49.(2022·上海嘉定·统考二模)已知2H2(g)+O2(g)=2H2O(g)+483.6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小于241.8KJ
B.1mol水蒸气完全分解成氢气与氧气,需吸收241.8kJ热量
C.2mol氢气与1mol氧气的总能量小于2mol 水蒸气的总能量
D.2mol氢氢键和1mol氧氧键拆开所消耗的能量大于4mol氢氧键成键所放出的能量
50.(2022·上海嘉定·统考二模)对于可逆反应:A(g)+B(g)2C(g)+热量,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
51.(2022·上海嘉定·统考二模)观察如图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接电流表,该装置为原电池
B.a、b接直流电源,该装置为电解池
C.a、b接直流电源,铁可能不易被腐蚀
D.a、b接电流表或接直流电源,铁都可能是负极
52.(2022·上海嘉定·统考二模)下列各图所示的实验原理、方法、装置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干燥Cl2
检验K+
配制150mL0.100mol·L-1盐酸
吸收NH3
A.A B.B C.C D.D
53.(2022·上海嘉定·统考二模)氯化铵溶液中放入镁粉能放出H2和NH3,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金属镁能把NH3置换出来
B.镁具有强还原性,NH具有氧化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因为NH水解溶液显酸性,Mg与H+反应放出H2,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因为Mg与H2O反应,生成Mg(OH)2与NH4Cl反应
54.(2022·上海嘉定·统考二模)已知表是几种常见元素的原子半径数据:
元素
C
O
Na
Mg
Si
原子半径/nm
0.077
0.073
0.154
0.130
0.1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B.元素F的原子半径在0.073~0.154 nm之间
C.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
D.Mg2+的半径大于Mg的半径
55.(2022·上海嘉定·统考二模)已知有机物M、N、W能发生下列反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M、N和W均能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
B.M不能使溴水因发生化学反应而褪色
C.M与足量的H2反应后的产物的一氯代物有4种
D.W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56.(2022·上海嘉定·统考二模)向一定质量FeCl2和CuCl2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A. B. C. D.
57.(2022·上海嘉定·统考二模)某未知溶液可能含有Cl-、SO、CO、Mg2+、Al3+和K+。取100 mL该溶液进行实验,过程记录如下,由此可知原溶液中
A.一定有Cl- B.一定有CO C.一定没有K+ D.一定没有Mg2+
58.(2022·上海嘉定·统考二模)茶叶中铁元素的检验可经过以下四个步骤完成,各步骤中选用的实验用品不能都用到的是
A.将茶叶灼烧灰化,选用①、②和⑨
B.用浓硝酸溶解茶叶并加蒸馏水稀释,选用④、⑥和⑦
C.过滤得到滤液,选用④、⑤和⑦
D.检验中滤液中的Fe3+,选用③、⑧和⑩
59.(2022·上海嘉定·统考二模)测定“84”消毒液中次氯酸钠的浓度可用下面方法:取10.00 mL消毒液,调节pH后,以淀粉为指示剂,用0.100mol·L-1 KI溶液进行滴定,当溶液出现稳定浅蓝色时为滴定终点。反应原理为:3ClO-+I-=3Cl-+IO;IO+5I-+6H+=3H2O+3I2;三次平行实验中消耗KI的平均体积为20.00mL,由此可知原消毒液中NaCl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04mol·L-1 B.0.10mol·L-1 C.0.25mol·L-1 D.0.60mol·L-1
60.(2020·上海嘉定·二模)(多选)室温下,将一定浓度的一元酸HA溶液和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体积变化),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起始浓度(mol/L)
反应后溶液的pH
①
0.1
0.1
9
②
0.2
7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①反应的溶液中:
B.实验①反应的溶液中:
C.实验②反应的溶液中:
D.实验②反应的溶液中:
参考答案:
1.B
【详解】A. 废易拉罐属于可回收利用的物质,物质分类合理,A不符合题意;
B. 废塑料瓶属于可回收利用的物质,物质分类不合理,B符合题意;
C. 废荧光灯管属于有害垃圾,物质分类合理,C不符合题意;
D. 蔬菜等餐饮垃圾中含有大量水分,属于湿垃圾,物质分类合理,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B。
2.D
【详解】A.烧杯可垫石棉网加热,不可直接加热,故A错误;
B.烧瓶可垫石棉网加热,不可直接加热,故B错误;
C.锥形瓶底面积比较大,加热需要垫石棉网,故C错误;
D.蒸发皿可直接加热,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熟悉常用仪器的使用特点是解题关键,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可垫石棉网加热的有:烧杯、烧瓶、锥形瓶,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正确答案。
3.D
【详解】A.MgF2中两种离子都与氖电子层结构相同,故A错误;
B.SO2是共价化合物,不含离子,故B错误;
C.Na2O中两种离子都与氖电子层结构相同,故C错误;
D.Na2S中钠离子与氖电子层结构相同,硫离子与氩电子层结构相同,故D正确。
4.D
【详解】A.氮气分子中氮原子间形成三键,电子式为,故A错误;
B.氮原子质子数为7,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故B错误;
C.氮分子的结构式为:N≡N,故C错误;
D.氮原子轨道表示式应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洪特规则等,氮原子最外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5.C
【详解】A. 由于硫酸的酸性比H2CO3、Al(OH)3强,选项中的两种物质与硫酸反应会产生CO2气体及可溶性Al2(SO4)3,无沉淀生成,A不符合题意;
B. BaCl2与H2SO4反应产生BaSO4白色沉淀,但是无气体放出,B不符合题意;
C. 由于硫酸的酸性比H2SO3、H2CO3强,所以硫酸与两种物质发生反应产生SO2、CO2气体,同时产生BaSO4白色沉淀,反应现象符合要求,C符合题意;
D. 硫酸与选项物质不能发生反应,既无气泡产生,也没有沉淀产生,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C。
6.B
【分析】A.首先判断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非金属性越强,则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B.根据共价键越强,物质的稳定性越强;
C.首先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则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D.根据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分析判断。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元素的非金属性:Cl>S>P,则酸性:HClO4>H2SO4>H3PO4,A错误;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中含有的共价键就越强,含有该化学键的物质就越稳定。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F>O>S,所以氢化物稳定性:HF>H2O>H2S,B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元素的金属性:Ca>Na>Mg,则碱性: Ca(OH)2>NaOH>Mg(OH)2,C错误;
D.由于原子核外电子层数I>Br>Cl>F,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所以原子半径:F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知识,涉及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稳定性、原子半径大小比较及酸碱性变化规律,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
7.B
【详解】A. Cl2属于分子晶体,在固体时只有Cl2分子,无离子存在,A不符合题意;
B. 铝属于金属晶体,在晶体中Al3+与自由电子之间通过金属键结合,存在离子,B符合题意;
C. HCl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晶体,在液体HCl中只有HCl分子,无离子存在,C不符合题意;
D. 金刚石属于原子晶体,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构成微粒是原子,无离子存在,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B。
8.D
【详解】A. 在室温下中性溶液pH=7,pH=6的溶液为酸性溶液,但由于未指明溶液的温度,因此不能确定该溶液是否显酸性,A不选;
B. 酚酞的pH变色范围是8.2~10.0,所以加入酚酞后显无色的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中性或碱性,不一定呈酸性,B不选;
C.Al既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也能与强碱溶液反应产生氢气,因此不能根据与金属Al反应放出H2确定溶液是否显酸性,C不选;
D.在任何物质的稀溶液中都存在水的电离平衡,若溶液中c(H+)=c(OH-),溶液显中性;若c(H+)>c(OH-),溶液显酸性;若c(H+)
故合理选项是D。
9.A
【详解】①Al2O3是两性氧化物,能够与NaOH反应产生NaAlO2,由于碳酸的酸性比Al(OH)3强,向NaAlO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会发生反应:NaAlO2+CO2+2H2O=Al(OH)3↓+NaHCO3,能够实现给定物质的转化,①正确;
②S与O2点燃产生SO2,不能产生SO3,因此不能实现给定物质的转化,②错误;
③向饱和NaCl溶液中先通入NH3使溶液显碱性,然后再通入CO2气体,发生反应:NaCl+NH3+CO2+H2O=NaHCO3↓+NH4Cl,将NaHCO3过滤,然后加热发生分解反应:2NaHCO3Na2CO3+H2O+CO2↑,制取得到Na2CO3,能够实现给定物质的转化,③正确;
④Fe2O3与HCl发生反应产生FeCl3溶液,在FeCl3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产生HCl和Fe(OH)3,加热HCl挥发促进盐的水解,得到Fe(OH)3固体,Fe(OH)3受热分解产生Fe2O3,不能得到无水FeCl3,因此不能实现给定物质的转化,④错误;
综上所述可知:能够实现物质转化的序号是①③,故合理选项是A。
10.C
【详解】A.根据侯氏制碱法的原理可表示为NH3+H2O+CO2=NH4HCO3, NH4HCO3+NaCl=NH4Cl+NaHCO3↓,2NaHCO3=Na2CO3+CO2↑+H2O NH4Cl 在常温时的溶解度比 NaCl 大,而在低温下却比 NaCl 溶解度小的原理,在 278K ~ 283K(5 ℃~ 10 ℃ ) 时,向母液中加入食盐细粉,而使 NH4Cl 单独结晶析出供做氮肥,故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选项A正确。
B.氨气可以与浓盐酸反应生成白烟(氯化铵晶体颗粒),选项B正确;
C.碘是人类所必须的微量元素,所以要适当食用含碘元素的食物,但不是含高碘酸的食物,选项C错误;
D.黑火药由硫磺、硝石、木炭按一定比例组成,选项D正确。
故选C。
11.C
【详解】根据表中数据判断,当海水密度达到1.21~1.22 g·mL-1时,析出盐的质量越大,则该盐质量分数越大,由表中数据可知析出的NaCl的质量最大,所以析出的盐中,质量分数最大的是NaCl。故答案选C。
12.C
【分析】
【详解】
2,2-二甲基-3-乙基“某烷”中3号碳原子上至少还连接一个H原子、一个乙基,如果碳原子个数最少,则碳链结构为 ,所以碳原子最少为9个。
答案选C。
13.B
【分析】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是C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为Al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是短周期元素,且W、X、Y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为S元素,W是制备一种高效电池的重要材料,是Li元素。
【详解】A.元素X与氢形成的化合物有C2H2,C6H6等,故A正确;
B.W、X的氯化物分别为LiCl和CCl4,则Li+的最外层只有两个电子,不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故B错误;
C.元素Y为铝,铝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均有氢气生成,故C正确;
D.硫和碳可形成共价化合物CS2,故D正确;
答案选B。
14.B
【详解】A.用电解原理保护金属时,金属应作电解池阴极,应该与原电池负极连接,故A错误;
B.常温下,铁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阻止了进一步反应,所以可以保护内部金属不被腐蚀,故B正确;
C.钢管、铜管和雨水能构成原电池,铁作原电池负极而容易被腐蚀,故C错误;
D.钢铁发生析氢腐蚀时,负极反应是Fe-2e-═Fe2+,故D错误。
答案选B。
15.B
【详解】A.加入少量Sn(NO3)2固体,溶液中Sn2+浓度增大,平衡向逆反应移动,c(Pb2+)增大,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平衡时c(Pb2+)=0.1 mol/L,c(Sn2+)=0.22 mol/L,故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2.2,故B正确;
C.金属铅是固体,增大铅的用量,化学平衡不移动,c(Pb2+)不变,故C错误;
D.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c(Pb2+)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故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D错误;
答案选B。
16.B
【详解】A.储氢释氢NaHCO3+H2HCOONa+H2O,储氢、释氢过程都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故A错误;
B.NaHCO3晶体是离子晶体,由Na+与HCO3-构成,HCO3-中含有共价键,HCOONa晶体是离子晶体,由Na+与HCOO-构成,HCOO-中含有共价键,故B正确;
C.储氢过程中C元素的化合价由+4降低为+2,NaHCO3被还原,故C错误;
D.储氢释氢NaHCO3+H2HCOONa+H2O,释氢过程中,每消耗0.1molH2O放出0.1mol的H2,只有在标准状况下0.1mol的H2为2.24L,该题未指明在标准状况下,所以0.1mol的H2不一定为2.24L,故D错误;
故选B。
17.B
【详解】A、上述反应为去氢的氧化反应,A错误;
B、该反应涉及碘单质的反应,可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B正确;
C、滴定时轻轻振荡锥形瓶,C错误;
D、维生素C的分子式为C6H8O6,D错误。
18.D
【详解】向可能部分被氧化变质的Na2SO3溶液中滴入Ba(NO3)2溶液,生成的白色沉淀一定有亚硫酸钡,可能有硫酸钡,加入足量稀硝酸后,亚硫酸钡被氧化成硫酸钡,此时的白色沉淀是硫酸钡,则此实验不能确定Na2SO3是否部分被氧化,答案为D。
19.A
【详解】A.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生成氢氧化铝和碳酸氢钠,离子方程式正确,A正确;
B.电荷不守恒,应为:,B错误;
C.次氯酸根离子有强氧化性,SO2有较强还原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应为:Ca2++ClO-+SO2+H2O=CaSO4↓+2H++Cl-,C错误;
D.NH4HCO3与NaOH物质的量相等,OH-不足量,OH-和HCO3-反应,离子方程式为:OH-+HCO3-=H2O+CO32-,D错误。
答案选A。
20.B
【详解】制造飞机材料要求密度低,强度高,铝和锂都是轻金属,所以制成的铝锂合金密度低,强度高,适合用作制造飞机的材料,与其导电和导热性无关。
故选B。
21.B
【详解】复分解反应为化合物与化合物之间的反应,故溴单质不行。
22.C
【详解】A.氧化钠中只含有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A不符合;
B.溴化氢中中含有共价键,但属于共价化合物,B不符合;
C.氯化铵中铵根和氯离子形成离子键,N和H形成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C符合;
D.氯化镁中只含有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D不符合;
答案选C。
23.A
【详解】A.2,3,3﹣三甲基丁烷,支链标号系数和不是最小,正确的命名应为:2,2,3-三甲基丁烷,A选项错误;
B.2-甲基-3-乙基戊烷,3号碳上有1个乙基,2号碳上有1个甲基,主链有5个碳原子的戊烷,符合命名原则,B选项正确;
C.2-甲基丙烷,主链有3个碳原子,2号碳上有一个甲基,符合命名原则,C选项正确;
D.3,3-二甲基戊烷,主链有5个碳原子,3号碳上有2个甲基,符合命名原则,D选项正确;
答案选A。
24.A
【详解】A.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其质量数是17+20=37,可表示为: ,A错误;
B.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其轨道表示式:,B正确;
C.()是直线形结构,碳原子半径大于氧原子半径,其比例模型:,C正确;
D.的电子式为:,D正确;
答案选A。
25.B
【详解】A.F的原子半径比Cl原子小,则键长:HF<HCl,故A错误;
B.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则键能:HF>HCl,故B正确;
C.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F的非金属性比Cl强,则稳定性:HCl<HF,故C错误;
D.电负性差异越大,共用电子对偏移程度越大,F的电负性最大,则共用电子对偏移程度:HCl<HF,故D错误;
答案为B。
26.C
【分析】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质是铝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然后氢氧化铝溶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方程式依次为2Al+6H2O=2Al(OH)3+3H2↑、Al(OH)3+NaOH=NaAlO2+2H2O,据此解答。
【详解】A.反应中铝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铝是还原剂,A正确;
B.水中氢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是氧化剂,B正确;
C.只是溶解氢氧化铝,不是氧化剂,是氧化剂,C错误;
D.水中氢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是氧化剂,所以氢气是还原产物,D正确;
答案选C。
27.A
【详解】A、Na2S2O3溶液和 HCl 溶液反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硫单质和氯化钠,生成产物有硫,故A符合题意;
B、H2S气体在足量的O2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水,生成产物中无硫单质生成,故B不符合题意;
C、碳和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生成产物中无硫单质生成,故C不符合题意;
D、铜和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生成产物中无硫单质生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8.D
【详解】A.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可以鉴别和,能达到预期目的,A不符合;
B.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可以检验硫酸铁溶液中是否有硫酸亚铁,能达到预期目的,B不符合;
C.二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可以鉴别苯和对二甲苯,能达到预期目的,C不符合;
D.碳碳双键和醛基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检验中含碳碳双键,不能达到预期目的,D符合;
答案选D。
29.A
【详解】A、氯碱工业生成氢气和氯气和氢氧化钠,没有进行循环操作,错误,选A;
B、硫酸工业是硫铁矿煅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硫酸,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是可逆反应,所以尾气中含有二氧化硫,可以进行循环操作,不选B;
C、硝酸工业是氨气催化氧化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尾气中含有一氧化氮,采用循环操作提高原料的利用率,不选C;
D、合成氨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必须进行循环操作,不选D。
30.A
【详解】A.小苏打的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胃酸的主要成分为HCl,则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的离子方程式为:,故A正确;
B.碳酸钡为难溶物,不能拆成离子形式,则往碳酸钡中滴加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故B错误;
C.氢氧化铝能溶于强碱,但不溶于氨水等弱碱,且氨水不能拆成离子形式,则往氨水中滴加氯化铝:,故C错误;
D.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故D错误;
答案选A。
31.D
【详解】A.甲图中,氢离子在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成氢气,为原电池的负极,而不是阳极,故A错;
B.由乙图可知,石墨电极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所以离子应在石墨的表面被还原,而不是在铁电极表面,故B错;
C.甲乙量装置分别原电池和电解池,甲装置中Cu为正极被保护,Zn为负极被腐蚀;乙装置中Fe为阴极被保护,所以金属腐蚀最快的为Zn,故C错;
D.原电池中氢离子被还原为氢气,电解池中电解NaCl生成NaOH,所以两烧杯中红pH均增大,故选D;
答案选D
32.D
【详解】A.通过两次称重之差不大于0.0003g来判断胆矾晶体中的结晶水是否全部失去,故A正确;
B.Na2O2与足量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在某种定量测定中,通过两次称重之差不大于0.0003g来判断Na2O2与足量水是否完全反应,故B正确;
C.加热硫酸铵和熟石灰混合物,通过计算并两次称重之差不大于0.0003g来判断判断氨气是否最大量逸出,故C正确;
D.碳酸钠中滴加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直到不再产生气泡,证明盐酸已过量,故D错误;
故选D。
33.A
【分析】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速率时,平衡正向移动,导致C的百分含量增大,以此来解答。
【详解】由图可知,开始时平衡正向移动,t1→t2达到平衡,且t2→t3平衡逆向移动时t3→t4达到平衡,t4→t5时平衡不移动,则C的百分含量最高的一段是t1→t2。
故选A。
34.A
【分析】根据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可判断Y为氧元素,因此X、Z、W分别为氮、硫、氯元素。
【详解】A、因要组成有机化合物必须含有碳、氢元素,正确;
B、非金属性W>Z,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是W>Z,错误;
C、非金属性Y>Z,故Y与氢气化合物更剧烈,错误;
D、N、O形成的化合物如NO不易溶于水,错误。
35.B
【分析】该有机物中含有苯环、碳碳双键和氯原子,具有苯、烯烃和氯代烃的性质,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加聚反应、水解反应、消去反应等,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A正确;
B.与Cl2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时,甲基和亚甲基上的H原子能被氯原子取代,所以得不到纯净的该物质,故B错误;
C.结合已知信息可知该物质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羧酸,能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羧酸盐,故C正确;
D.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聚反应,故D正确;
故选B。
36.C
【详解】A.碳酸氢钠的摩尔质量为84g/mol,碳酸钠的摩尔质量为106g/mol,所以等质量的和,的物质的量大于的物质的量,则等质量的和与足量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的体积大,故A不选;
B.在水溶液中的水解程度大于,则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两种溶液,溶液的大于溶液,故B不选;
C.石灰水既能与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又能与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故选C;
D.等物质的量的与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反应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前者为后者的两倍,则等物质的量的两种盐与同浓度盐酸完全反应,所耗盐酸的体积是的两倍,故D不选;
答案选C。
37.B
【分析】醋酸溶液中存在平衡:CH3COOHCH3COO-+H+、H2OH++OH-,据此解答,
【详解】A.由于还存在水的电离平衡,所以溶液中,A错误;
B.根据物料守恒可知溶液中mol/L,B正确;
C.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错误;
D.根据电荷守恒可知,D错误;
答案选B。
38.B
【详解】A.对于酸,加水稀释后,溶液的酸性均要减弱,两溶液的pH均增大,稀释至1000ml,溶液的浓度变为原来十分之一,加水促进醋酸电离,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大,故pH变化小于1个单位,则醋酸溶液的pH<4,A错误;
B.盐酸是强酸,完全电离,醋酸是弱酸,部分电离,升高温度,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所以酸性会增强,pH会减小,则两溶液的pH不再相等,B正确;
C.对于酸,加水稀释后,溶液的酸性均要减弱,两溶液的pH均增大,则两溶液中都增大,C错误;
D.盐酸是强酸,完全电离,醋酸是弱酸,部分电离,相同温度下,相同pH值的盐酸和醋酸溶液,醋酸浓度大,相同体积的两种溶液,加足量的锌充分反应后,醋酸产生的氢气比盐酸多,D错误;
答案选B。
39.D
【详解】取5.130g碱式硫酸铁(xFe2O3•ySO3•zH2O),溶于足量盐酸中,则所得的溶液中含Fe3+和SO42﹣。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经过滤、洗涤、干燥得白色固体5.825g即BaSO4物质的量 =0.025mol,根据S原子的守恒即可知碱式硫酸铁(xFe2O3•ySO3•zH2O)中“SO3”的物质的量为0.025mol,质量m=nM=0.025mol×80g/mol=2.00g;
上述滤液中还含有Fe3+,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即得Fe(OH)3沉淀,经过滤、洗涤、灼烧得到固体1.600g即为Fe2O3,由于转化过程中铁元素的守恒,故碱式硫酸铁(xFe2O3•ySO3•zH2O)中“Fe2O3”的质量即为1.600g,其物质的量=0.01mol。
而碱式硫酸铁(xFe2O3•ySO3•zH2O)的质量共为5.130g,则可知其含有的“H2O”的质量m=5.13g﹣2.00g﹣1.600g=1.53g,物质的量 =0.085mol。 故该样品中x:y:z=0.01mol:0.025mol:0.085mol=2:5:17,故选D。
40.A
【详解】2022年北京冬奥会秉承“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理念,所以冬奥会火炬采用的燃料为氢气,燃烧产生水,无污染,碳排放为零,符合“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理念,而C2H6、C3H8和CH4均属于碳氢化合物,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低碳理念,故合理答案为A。
故选A。
41.B
【详解】A.CCl4分子中含碳氯极性共价键,A不符合题意;
B.C2H4的结构简式为CH2=CH2,分子中含碳碳非极性键,同时也含碳氢极性键,B符合题意;
C.NaOH为离子化合物,含离子键和极性键,C不符合题意;
D.H2O分子中含氢氧极性键,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2.A
【详解】A.侯氏制碱法又称联合制碱法,原料是食盐、氨和二氧化碳,利用了酸碱中和的性质,不用催化剂,故A符合题意;
B.合成氨气需要由氮气和氢其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下合成,使用了催化剂,故B不符合题意;
C.乙烯水化在工业上采用负载于硅藻土上的磷酸做催化剂,故C不符合题意;
D.生产硫酸时,二氧化硫接触氧化为三氧化硫,需要使用催化剂,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催化剂有正催化剂和负催化剂两种,其中正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负催化剂降低反应速率,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移动,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都不发生改变。
43.D
【详解】A. 卤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是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逐渐增强,与化学键无关,所以不能用键能解释,故A错误;
B. 物质的溶解度与化学键无关,故B错误;
C. 气态氢化物的沸点主要受范德华力的影响,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极性越强,范德华力就越大,熔沸点就越高,F,N,O等元素的氢化物会形成分子间氢键,导致熔沸点升高,故C错误;
D. HF、HI属于共价化合物,影响稳定性的因素是共价键,共价键的键能越大越稳定,与共价键的键能大小有关,故D正确;
答案选D。
44.B
【详解】因为氯仿和水互不相溶,所以采取分液的方法是最简单的;
答案选B。
45.B
【详解】A.实验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即试管口应低于试管底,A错误;
B.铁和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Fe3O4和H2,因此加热时试管内生成黑色物质,点燃肥皂泡可听到爆鸣声,B正确;
C.铁和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Fe3O4和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g)Fe3O4+4H2,C错误;
D.3Fe+4H2O(g)Fe3O4+4H2,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D错误。
答案选B。
46.D
【详解】A.O元素由+1价降低到0价,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所以氧气是还原产物,A错误;
B.在反应中,H2S中的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所以H2S是还原剂,O2F2中的O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所以O2F2是氧化剂, B错误;
C.外界条件不明确,不能确定HF的物质的量,所以不能确定转移电子的数目,C错误;
D.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反应中还原剂为H2S,氧化剂为O2F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D正确;
答案选D。
【点晴】为高频考点和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的考查,答题注意把握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为解答该题的关键,反应H2S+4O2F2→SF6+2HF+4O2中,S元素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6价被氧化,O元素由+1价降低到0价被还原;氧化产物为SF6,还原产物为O2,以此解答该题。
47.B
【详解】A.乌头酸的化学式为C6H6O6,错误;
B.乌头酸中含有碳碳双键和羧基,能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正确;
C.乌头酸分子中能发生酯化反应的官能团有1种,错误;
D.1mol乌头酸与足量的钠反应生成1.5molH2,错误;
故本题选择B。
48.D
【详解】A.醋酸为弱酸,在离子方程式中要保留化学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CH3COOH+ CaCO3=Ca2++2CH3COO- +CO2↑+H2O,A错误;
B.氧化亚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水,其离子方程式为:FeO+2H+=Fe2++H2O,B错误;
C.离子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配比不正确,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应为:Ba2++2OH-+2H++SO=BaSO4↓+2H2O,C错误;
D.实验室利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发生反应来制备CO2,其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D正确;
故选D。
49.B
【详解】由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知,2mol氢气与1mol氧气燃烧生成2mol水蒸气放热483.6kJ,
A.水蒸气转化为液态水的过程是放热过程,所以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大于241.8kJ,故A错误;
B.根据方程式可知生成1mol水蒸气放出热量241.8kJ,则1mol水蒸气完全分解成氢气与氧气,需吸收241.8kJ热量,故B正确;
C.反应是放热的,所以反应物的能量高于产物的能量,故C错误;
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焓变=反应物键能之和-生成物键能之和<0,所以2mol氢氢键和1mol氧氧键拆开所消耗的能量小于4mol氢氧键成键所放出的能量,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焓变=反应物键能之和-生成物键能之和;互为逆过程的两个反应的焓变互为相反数。
50.A
【分析】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不变的放热反应。
【详解】A.500℃比100℃温度高,其它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越短,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减小,A项正确;
B.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且逆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大于正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正、逆反应速率都不会减慢, B项错误;
C.其它条件相同时,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A的转化率不变,其它条件相同时,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A的转化率减小,500℃时A的转化率应小于100℃时,C项错误;
D.其它条件相同时,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且正、逆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相同,平衡不移动,D项错误;
答案选A。
51.C
【详解】A、如果液体c为乙醇等非电解质,则不符合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故A错误;
B、如果液体c为乙醇等非电解质,该电路为断路,不能构成电解池,故B错误;
C、连接直流电源,如果让铁作阴极,按照电解原理,铁不被腐蚀,故C正确;
D、如果接电流表,构成原电池,铁作负极,如果接直流电源,构成电解池,两极的名称为阴阳极,故D错误。
52.B
【详解】A.干燥气体应长进短出,A错误;
B.检验钾离子用焰色反应,需要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B正确;
C.配制150mL盐酸溶液,不要使用150mL的容量瓶,没有则选择250mL,不能使用小的,C错误;
D.氨气能溶于硫酸,会产生倒吸现象,D错误;
故选B。
53.C
【详解】氯化铵为强酸弱碱盐,在溶液中铵根离子水解出来氢离子,使溶液显酸性,镁和氢离子反应放出氢气,水解平衡正向移动,随着一水合氨浓度增大,镁和氢离子反应放热,一水合氨分解产生氨气。
故选C。
54.C
【详解】A.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大,对电子层的吸引力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A错误;
B.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而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故F的原子半径小于O,更小于Na,故F的原子半径小于0.073nm,故B错误;
C.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原子半径受电子层数的影响,电子层数越多,则微粒半径越大,故C正确;
D.电子层数越多,则微粒半径越大,Mg2+比Mg少一个电子层,故Mg2+的半径小于Mg的半径,故D错误。
故选:C。
55.C
【详解】A.苯环、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反应,均可发生燃烧为氧化反应,苯环及甲基可发生取代反应,则M、N和W均能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A正确;
B.甲苯不能与溴水发生反应,但能萃取溴水中的溴,所以M不能使溴水因发生化学反应而褪色,B正确;
C.甲苯与足量的H2反应后的产物为甲基环己烷,其一氯代物有5种,C错误;
D.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由于W中含有甲基,具有甲烷的结构特点,则W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D正确;
因此,本题答案为C。
【点睛】不要把甲苯的一氯代物种数和甲基环己烷的一氯代物的种数混同。
56.D
【分析】由于金属的活动性是锌>铁>铜,向一定质量FeCl2和CuCl2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锌先与氯化铜反应,当氯化铜反应完全后再与氯化亚铁反应,反应的方程式是:
Zn+CuCl2=Cu+ZnCl2 溶液增量
65 64 65-64=1
Zn+FeCl2=Fe+ZnCl2 溶液增量
65 56 65-56=9
【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锌先与氯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氯化锌,铜的质量不断增加,当氯化铜反应完全后不再增加,故A正确;
B.由上述分析可知,锌先与氯化铜反应,当氯化铜反应完全后再与氯化亚铁反应,前者溶液增加的幅度小于后者,故B正确;
C.当锌与氯化铜反应完全后再与氯化亚铁反应,随着锌与氯化亚铁反应,氯化亚铁的逐渐减小,完全反应后质量为0,故C正确;
D.原溶液中不存在氯化锌,起始点应为0,故D错误;
故选D。
57.A
【详解】向加入了过量Ba(OH)2溶液后所得溶液中通入过量CO2产生了0.01mol沉淀,再向沉淀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沉淀溶解得到新的溶液,则原溶液中含有0.01mol Al3+,不含,相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Al3++4OH-=+2H2O,+CO2+2H2O=+Al(OH)3↓;0.01mol Al3+可以转化为0.01mol Al(OH)3,转化过程中需要0.02mol Ba(OH)2;若加入过量Ba(OH)2溶液后所得0.01mol沉淀为BaSO4,则原溶液中有0.01mol ,根据电荷守恒可知,原溶液中至少还有0.01mol Cl-;若加入过量Ba(OH)2溶液后所得0.01mol沉淀为Mg(OH)2,则原溶液中有0.01mol Mg2+,无,根据电荷守恒可知,原溶液中至少还有0.05mol Cl-;由于K+不干扰实验,故溶液中可能存在K+,其物质的量需满足电荷守恒;综上所述,原溶液中一定有Al3+、Cl-,一定没有,可能含有、Mg2+、K+;故选A。
58.B
【详解】A、茶叶灼烧需要酒精灯、坩埚、三脚架和泥三角等,A正确;
B、容量瓶是用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不能用来稀释溶液或溶解固体,B不正确;
C、过滤需要烧杯、漏斗和玻璃棒,C正确;
D、检验铁离子一般用KSCN溶液,因此需要试管、胶头滴管和KSCN溶液,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本题从茶叶中铁元素的检验入手,考查物质的检验方法、实验基本操作,仪器装置等。解题过程中首先确定实验原理,然后选择药品和仪器,再设计实验步骤。
59.D
【详解】整个过程总反应方程式为3ClO-+I-=3Cl-+IO,则n(NaClO)=n(KI)=0.02L×0.100mol/L×=≈0.006mol,故c(NaClO)=。;故答案选D。
60.BD
【分析】浓度均为0.1mol/L的NaOH和HA等体积混合,溶液pH=9,说明NaA溶液显碱性,HA为弱酸。
【详解】A.实验①反应所得溶液的溶质为NaA,其溶液pH=9,说明A-会水解,所以,,A正确;
B.电荷守恒:c(Na+)+c(H+)=c(OH-)+c(A-),故c(OH-)=c(Na+)+c(H+)-c(A-),B错误;
C.HA为弱酸,实验②所得溶液为中性,则x>0.2mol/L,等体积混合后,根据物料守恒有:,C正确;
D.电荷守恒:c(Na+)+c(H+)=c(OH-)+c(A-),D错误。
答案选BD。
上海嘉定区2021届-2023届高考化学三年模拟(二模)按题型分类汇编-01选择题: 这是一份上海嘉定区2021届-2023届高考化学三年模拟(二模)按题型分类汇编-01选择题,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上海市嘉定区2020届-2022届高考化学三年模拟(一模)试题汇编-选择题: 这是一份上海市嘉定区2020届-2022届高考化学三年模拟(一模)试题汇编-选择题,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上海市嘉定区2020届-2022届高考化学三年模拟(一模)试题汇编-非选择题: 这是一份上海市嘉定区2020届-2022届高考化学三年模拟(一模)试题汇编-非选择题,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实验题,结构与性质,原理综合题,有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