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模拟试题汇编:秦汉的政治制度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模拟试题汇编:秦汉的政治制度,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三历史高考模拟汇编——秦汉的政治制度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1. (北京市昌平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0世纪后期,考古学家在湖北、甘肃、湖南等地发现了大量秦代的竹简,其中有政令、公文往来、司法文书、吏员簿,还有物资登记、转运、赋税、徭役、军爵、官吏任用等文书。这些重要史料可以佐证秦代A.法律制度细密严苛 B.基层治理行之有效C.行政制度比较系统 D.社会控制较为严密2. (江西省赣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提到:严格说来,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直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据此可知( )A.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 B.秦汉最高统治集团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C.先秦以前通过实行郡县制达到封建统一 D.秦汉时期中国古代中央行政体制已趋成熟3. (浙江省精诚联盟2022届高三5月适应性联考历史试题)有学者认为:“只有新进于文明的野蛮国家,最为可怕,秦国就属于这一种。”秦国士卒普遍比较勇猛顽强,被誉为“虎狼之师”,这主要是由于实行A.皇帝制度 B.军功爵制 C.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4. (辽宁省朝阳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周公“制郊甸,方六百里,因西土,为方千里,分为百县,县有四郡”,县大于郡。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郡下辖县,郡(守)与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命。这一变化表明( )A.地方政府职能发生变化 B.君主专制理念有效落实C.地方治理体系有序建构 D.郡县制具有较大优越性5.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有学者指出:“严格说来……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直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商周时期尚未实现统一 B.“封建的统一”指“大一统”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 D.“封建”指的是一种社会形态6.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西周时,公、卿、大夫、士等爵号,是贵族权势的等级符号,拥有爵级者,构成了一个高贵的阶层。秦汉时期,平民能够以军功得爵,军功爵在秦与汉初造就了一个军功地主阶层。这一变化反映了A.秦汉爵号等级的开放性 B.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C.血缘世袭制走向终结 D.社会制度转型对阶层流动的影响7. (辽宁省丹东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岳麓秦简(肆)》载:“有令女子、小童行制书者,赀二甲。”“毋敢令年未盈十四岁者行县官恒书,不从令者,赀一甲。”这些规定旨在( )A.保证文书快速安全传送 B.建立全国文书传送系统C.尽可能地节约人力物力 D.通过严酷刑罚加强皇权8. (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一模(期中)历史试题)廷议、朝议、集议是中国古代中央决策体制的重要制度。当国家遇到重大事务时,皇帝召集相关官员进行讨论,讨论结果由皇帝最后裁定,即所谓“兼听独断”。这些制度A.造成君主的大权旁落 B.形成了民主决策体制C.有利于形成正确决策 D.削弱官僚集团的权力9.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刘邦曾以“贪污”的罪名处置萧何,汉武帝设置大司马、大将军并重用中朝尚书,东汉时期丞相改为司徒。这说明两汉时期A.丞相的职权范围逐渐缩小B.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加强C.形成外朝牵制内朝的局面D.丞相制度不断走向完善10. (山东省菏泽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汉武帝时期,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下列属于这一阶段的关键词有( )A.推恩令 五经博士 河西四郡 九品中正B.大一统 盐铁官营 黄老无为 贤良方正C.中外朝制 算缗告缗 春秋决狱 凿空西域D.刺史制度 独尊儒术 党锢之祸 均输平准11. (吉林省吉林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东汉初期实行三公宰相制,又将属于少府(专管皇室财政,兼管皇帝秘书、膳食事务)的尚书独立出来,时称尚书台,实际直接对皇帝负责,终汉之世学握国家实权。魏晋时期,尚书台正式脱离少府,成为中央行政机构。尚书台职能的变化反映出从东汉到魏晋时期A.相权势力逐渐膨胀 B.三省制度正式形成C.制衡机制日渐成型 D.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12. (北京市海淀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巡守是古代君主出京巡察地方的重要活动。以下相关记载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春三月,还至泰山……初置刺史部十三州。” ②“王亲遹省(巡守)东国南国……王亲令晋侯苏:‘率乃师……伐凤夷。’” ③“巡行口外,按历蒙古诸藩,加之恩意,因以寓怀远之略。” ④“皇帝临位……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亲巡远方黎民。”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③②④① D.④③①②13. (河北省邯郸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汉官解诂》对某一官职做了如下记载:“专郡,信理庶绩,劝农赈贫,决讼断辟,兴利除害,检举郡奸,举善黜恶,诛讨暴残。”空格处官职应为A.太守 B.郡尉 C.刺史 D.司隶校尉14. (福建省2021-2022学年新高考历史精创预测卷)汉初,“诸侯王得自除御史大夫群卿以下众官,如汉朝”。吴楚叛乱后,“吏四百石以下,自调除国中。今王恶,天子皆为置之”。这一变化说明西汉A.王国内官制被废除 B.诸侯经济基础被削弱C.郡国并行制的终结 D.王国出现郡县化趋势15. (湖北省鄂东南三校2022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汉在长安城附近黄帝陵墓处设陵城,均设邑建县。起初,陵邑满足帝王建筑庞大陵园、保护陵寝以及祭祀的需要。景帝时迁徙豪强大族、政治权贵充实京畿,其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扩大军事防御 C.提供人才储备 D.维护封建礼制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16. (上海市金山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众说秦始皇对历史人物的看法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秦始皇的评价即是一例【材料】材料一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志,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汉)贾谊《过秦论》材料二 三代至秦,混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周王道穷也,其势必变而为秦,举前代之文制,一切铲除之,而独持之以法。——(明)张居正材料三 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倾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翦伯赞(当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问题】(1)上述材料中涉及了秦始皇哪些方面重要事迹?(2)材料二所说的周王道穷的主要表现是A.华夷交融 B.礼崩乐坏 C.百家争鸣 D.平王东迁、西周灭亡、东周开始(3)材料三认为秦始皇“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倾向”,谈谈你对当时“中国历史发展倾向的理解”。(4)三则材料分别对秦始皇做出了怎样的评价?(5)为什么三则材料对秦始皇有不同的评价?17. (安徽省新高考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3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材料 战国秦汉之际,华夏范围内东西之间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汉初建立了刘氏皇族与功臣集团“共治天下”的权力布局。刘邦在位晚期曾罢废东郡,将其地益封梁国。汉惠帝在位7年后突然病逝,吕后携幼孙登位,面对的政治局势十分不利。吕后称制之初,将刘邦罢废之东郡收归中央。吕后时代,东郡成为中央推行一系列地缘控制政策的战略基点:通过控制东郡,既阻断关东王国合纵的地理基础,又对齐、赵、梁等国构成军事压制,实现了对关东刘氏诸国的扼控,扭转了称制之初的不利局面;更以东郡为基础,通过分封诸吕、吕后孙,使血缘与地缘紧密结合,实现了对刘邦构建封建体系的改造,以适应吕氏执政需要。利用东郡控御王国和改组封建体系的做法,被文帝继承,成为吕后留下的重要政治遗产。——摘编自马孟龙《东郡之置与汉初关东控御政策》【问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吕后重置东郡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吕后重置东郡的影响。
参考答案1. 【答案】C【详解】材料“其中有政令、公文往来、司法文书、吏员簿,还有物资登记、转运、赋税、徭役、军爵、官吏任用等文书”体现的是秦朝时期的行政制度比较健全,C正确;材料不光是法律制度,A排除;材料无法得出基层治理行之有效的结论,B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2. 【答案】B【详解】材料提到“秦汉以来,中央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根据所学,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到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格局的发展概况,排除A项;从材料和史实可知,先秦的封建统一并非是实行郡县制的结果,排除C项;中国古代中央行政体制的成熟是在隋唐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3. 【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秦国士卒普遍比较勇猛顽强,被誉为“虎狼之师”,这主要是由于实行军功爵制。商鞅变法推行军功爵制,提升了秦军的战斗力,B项正确;秦始皇创立了皇帝制度,体现了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的特点,这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郡县制度是秦朝地方行政制度,排除C项;三公九卿制是秦朝确立的中央官制,排除D项。故选B项。4. 【答案】C【详解】分析材料可知,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设三十六郡”,郡县之间的辖属关系发生颠覆性变化,郡(守)与县(令)等地方官吏的任免权由诸侯国君转移到皇帝手中,使郡县制在秦朝全国范围内确立,C项正确;材料末涉及地方政府职能变化,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属于中央集权,未反映君主专制,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郡县制与其它制度之间优劣性的对比,排除D项。故选C项。5. 【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直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实行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项正确;根据材料,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而不是商周时期尚未实现统一,排除A项;“封建的统一”是指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没有实现大一统,排除B项;材料中的“封建”指的是“封邦建国",是一种政治制度而非社会形态,排除D项。故选C项。6. 【答案】D【详解】秦汉时期,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巩固,军功爵制取代了贵族世袭制,平民得以成为军功地主。这说明社会制度的转型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故D项正确;秦汉爵号等级的开放性体现不出材料中的变化,故A项错误;B项是对材料的误读,不符合材料主旨信息,故B项错误;秦汉时期仍然有世袭制,比如皇位的继承,故C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变化”,即军功爵制取代了贵族世袭制。7. 【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有令女子、小童行制书者,赀二甲”、“毋敢令年未盈十四岁者行县官恒书,不从令者,赀一甲”可知,秦代对不同性质的文书传递者的身份都有严格的要求,结合所学知识,此项规定旨在保证文书快速安全传送,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全国文书系统的建立,排除B项;节约人力物力与材料中限制女子、小童等信息不符,排除C项;严酷刑罚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8. 【答案】C【详解】据题意可知,廷议、朝议、集议等制度下,对于国家重大事务首先由官员进行讨论,最后由皇帝进行裁决,这种集思广益的方式明显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决策,故选C;最后的裁决权掌握在君主手中,所以没有造成君主的大权旁落,排除A;中国古代社会没有形成民主决策机制,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事务决策方式,和官僚集团权力的是否削弱无关,排除D。9. 【答案】B【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丞相的权力逐渐受到限制,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加强,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丞相的职权范围,排除A项;C项不符合史实,应该是内朝牵制外朝;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丞相制度的完善,故D项排除。10. 【答案】C【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外朝制是汉武帝为加强皇权、削弱相权而形成的两套处理政务的官员系统,算缗告缗是西汉武帝时国家向商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告缗是当时反商人瞒产漏税的一种强制办法,春秋决狱是由董仲舒倡导的、主张儒家学者在审理案件过程中抛开国家法律引用《春秋》等儒家经典作为审理案件的依据的司法活动,凿空西域是指汉武帝时曾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史称“凿空”,C项正确;曹魏时创立了新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排除A项;汉初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遵奉“黄老无为”思想,排除B项;党锢之祸是指东汉桓帝灵帝时士大夫及贵族等对宦官乱政的现象不满而与宦官发生党争的事件,排除D项。故选C项。11. 【答案】D【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尚书台隶属少府,属于内朝官,后在魏晋时期,尚书台正式脱离少府,成为中央行政机构。说明的是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D项正确;材料与相权势力膨胀的说法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三省制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制衡机制,排除C项。故选D项。12. 【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①“春三月,还至泰山……初置刺史部十三州。” 是汉代;②“王亲遹省(巡守)东国南国……王亲令晋侯苏:‘率乃师……伐凤夷。’” 是西周;③“巡行口外,按历蒙古诸藩,加之恩意,因以寓怀远之略。” 是元朝④“皇帝临位……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亲巡远方黎民。”是秦朝;②④①③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13. 【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中对官职职能的描述可知,该官职负责管理地方治民、决讼、检奸、进贤,除恶扬善,讨伐残暴,集地方行政、司法、监察、治安、选举考核与一身,结合所学知识,这应属于太守的职能,A项正确;郡尉主要负责地方的军事,排除B项;刺史负责监察地方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是监察职能,排除C项;司隶校尉是监督京师和京城周边地方的监督官,材料中的官职是针对地方的,排除D项。故选A项。14. 【答案】D【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汉初诸侯王权力较大,可以任免王国内除御史大夫群卿以下的群臣。但吴楚叛乱之后,诸侯王只能任命四百石以下的官员,其余中高级官员由中央任免,对中央负责。这反映了王国出现郡县化的趋势,D项正确;废除王国内官制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削弱诸侯的政治基础,而非经济基础,排除B项;材料虽然反映了削弱地方诸侯国势力,但并未体现郡国并行制的终结,排除C项。故选D项。15. 【答案】A【详解】汉景帝迁徙豪强大族、政治权贵充实京畿,意在将打击危及地方统治的潜在因素,加强中央集权,A项正确;豪强大族以及政治权贵不属于军事力量,排除B项;迁徙地方豪强不是为了储备人才,排除C项;维护封建礼制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6. 【答案】(1)暴政;创制立法(2)B(3)春秋战国-秦朝时代背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大变革、大动荡、大分裂、社会转型大分裂走向统一分封制-中央集权周天子势力衰微君主专制井田制-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百家争鸣华夏认同诸侯争霸兼并战争(4)评价:材料一认为秦始皇实行暴政,彻底否定秦始皇;材料二认为秦始皇创立法制,稳定社会秩序,给予充分肯定;材料三:从唯物史观角度认为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5)时代背景、身份、立场、个人经历、主张、意图目的、主观动机、看待问题的角度(视角)等【详解】(1)事迹:根据材料“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可知,材料一涉及秦始皇暴政;根据材料“三代至秦,混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可知,创制立法。(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周王道穷的主要表现是礼崩乐坏,即B。(3)根据所学知识,春秋战国-秦朝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角度分析,这是大变革、大动荡、大分裂、社会转型大分裂走向统一的时代,从分封制-中央集权,从周天子势力衰微到君主专制。经济方面,井田制到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思想方面,从百家争鸣华夏认同;军事方面,诸侯争霸兼并战争。(4)评价:根据材料一主旨可知,材料一认为秦始皇实行暴政,彻底否定秦始皇;根据材料二主旨可知,材料二认为秦始皇创立法制,稳定社会秩序,给予充分肯定;根据材料三主旨可知,材料三:从唯物史观角度认为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5)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受到时代背景、身份、立场、个人经历、主张、意图目的、主观动机、看待问题的角度(视角)等的影响,因此出现了不同的评价。17. 【答案】(1)背景:东西地城间巨大的文化差异惠帝去世后,功臣集团势力崛起郡国体制下王国势力坐大吕后称制后巩固权力的需要。(2)影响:打破了关东地区王国原有势力均衡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弱了王国势力,巩固了自身统治为继位者留下了政治遗产。【详解】(1)背景:结合材料和所学从东西文化差异、权势力量对比政治体制弊端和现实政治需要等方面分析即可。根据材料“ 战国秦汉之际,华夏范围内东西之间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可分析出东西地城间巨大的文化差异;根据材料“汉惠帝在位7年后突然病逝,吕后携幼孙登位,面对的政治局势十分不利。”可分析出惠帝去世后,功臣集团势力崛起郡国体制下王国势力坐大、吕后称制后巩固权力的需要。(2)影响:结合材料和所学从对实力对比、巩固统治和后世影响方面人手即可。如打破了关东地区王国原有势力均衡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弱了王国势力,巩固了自身统治为继位者留下了政治遗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届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模拟试题汇编:隋唐两宋时期的政治制度,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模拟试题汇编:元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党史专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