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一上学期12月分科诊断摸底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安徽省江南十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分科诊断摸底联考地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北京时间2022年6月16日清晨日出前,土星、木星、火星、金星和水星会联袂成就“五星连珠”奇景(下图),人们凭借肉眼就可以目睹这幕天文奇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五星”不属于( )
A.太阳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可观测宇宙
2.关于“五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小行星带位于木星和土星之间 B.都是类地行星
C.运动特征具有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D.都能自行发光
【答案】1.C 2.C
【解析】1.图中的“五星”分别是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它们都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又包含在银河系中,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组成了可观测宇宙。所以“五星”不属于河外星系,C正确,其他选项错误。故选C。
2.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A错误;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B错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运行都是自西向东,运行轨道都是近似于圆的椭圆,且运行轨道面之间的轨道倾角较小,具有同向性、近圆性和共面性的特征,C正确;行星不会自行发光,D错误。所以正确答案是C。
【点睛】天体系统具有层次性:可观测宇宙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又包括太阳系和其他的恒星系,银河系中有1000亿颗以上的恒星,太阳系又包括地月系和其他的行星系。
太阳能屋顶就是在房屋顶部装设太阳能发电装置,“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为响应国家碳中和发展要求,近年来芜湖市政府大力推广屋顶太阳能。下图为某企业屋顶太阳能发电站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是( )
A.促使地球各地降水增多,洪灾多发 B.扰动电离层,影响有线电通信
C.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唯一能量来源 D.为生物繁衍生长、水体运动提供能量
4.芜湖推广“太阳能屋顶”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能取之不尽,无污染 B.太阳能对环境影响小
C.芜湖技术先进,土地充足 D.太阳能稳定,不受天气影响
5.下列城市中,从资源的角度考虑最适宜推广太阳能屋顶的是( )
A.芜湖市 B.北京市 C.海口市 D.拉萨市
【答案】3.D 4.B 5.D
【解析】3.太阳辐射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等的活动,为生物繁衍生长、水体运动提供能量,D正确。地球各地降水和洪灾和太阳辐射没有直接关系,主要受太阳活动影响,A错误。当太阳上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出的强烈射电会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B错误。太阳辐射并不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唯一能量来源, 核能和地热来自地球内部,潮汐能来自天体间的引力,C错误。故选D。
4.屋顶下方住人,因此,太阳能使用对环境影响小是太阳能发电装置得以装在屋顶的关键,B正确;根据所学可知,太阳能资源属于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环保无污染,但这不是芜湖推广“太阳能屋顶”的主要原因,A错误;“太阳能屋顶”不占用除屋顶之外的空间,因此“太阳能屋顶”与土地是否充足关系不大,C错误;太阳能受天气影响,不稳定,D错误。故选B。
5.上海、南京、拉萨、成都四城市中,拉萨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太阳能最丰富,最适宜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故选D。
【点睛】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的是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地区,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四川盆地是我国太阳能最少的地区。
图中左图为巢湖龙化石,发现于安徽巢湖马家山,巢湖龙属于爬行动物,生活于距今约2.3亿年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巢湖龙生存的地质年代是( )
A.古生代 B.新生代 C.中生代 D.元古代
7.关于巢湖龙生存的地质年代,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地质年代是主要的铁矿成矿期 B.被称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
C.是裸子植物繁盛的时代 D.发生了喜马拉雅运动
【答案】6.C 7.C
【解析】6.材料中巢湖龙生活在距今2.3亿年前,属于中生代(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与恐龙属于同一时代,恐龙在中生代盛行,C正确。故选C。
7.巢湖龙生存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中生代裸子植物盛行,C正确。地球的铁矿等金属矿成矿时期是前寒武纪,A错误;早古生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B错误,新生代发生了喜马拉雅运动。D错误。故选C。
【点睛】恐龙是中生代的优势陆栖脊椎动物,尤其是在侏罗纪与白垩纪。中生代生物界最大特点就是继续向适应陆生生活演化,裸子植物演化出花粉管,能进行体内受精,完全摆脱对水的依赖,更能适应陆生生活,形成茂密的森林;动物界中爬行动物也迅速发展,种类繁多,占领了海、陆、空三大生态领域。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距地面约400千米的天和核心舱脱离,于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09时56分在内蒙古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的过程中( )
A.会依次经过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B.舱外的气温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
C.外部空气密度越来越小,气压越来越大 D.下降50千米后各种天气现象逐渐消失
9.关于图中各层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层的大气厚度在赤道地区最薄 B.B层中复杂的天气状况不利于航空飞行
C.C层中存在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D.A层的热量直接源于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
【答案】8.B 9.C
【解析】8.由材料可得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过程中依次经过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A选项错误;随着高度的降低,外部空气密度会越来越大,气压会越来越大,C选项错误;下降到50km后,飞船逐步接近对流层,水汽和杂质开始增多,各种天气现象开始出现,D选项错误;由气温变化曲线可得,自高层大气至对流层底,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故B选项正确。
9.A层的大气为对流层,近地面温度越高,大气厚度越大,厚度在赤道地区最厚,A选项错误;B层为平流层,大气运动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状况稳定,适合航空飞行,B选项错误;对流层的热源为地面,D选项错误;高层大气层存在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波,C选项正确。
【点睛】平流层,从对流层顶部至50~55 km高空,在22~27千米范围内,臭氧含量达到最大值,形成臭氧层,它可以吸收大量紫外线,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该层大气上热下冷,大气稳定,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水汽、杂质含量很少,气流平稳,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平流运动有利于航空飞行;臭氧层有保护地球生命的作用。
图为“世界大洋沿某一经线表层海水性质相关参数变化曲线”及“该经线上三个观测点海水密度随深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反映出表层海水平均密度、盐度、温度三者的正确关系是( )
A.平均密度与温度大致呈正相关 B.平均密度与温度大致呈负相关
C.平均温度与盐度在低纬度海域呈反比例 D.平均密度与盐度在低纬度海域呈正比例
11.图中①②③三个观测点按其所处的纬度从低到高依次为(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无法确定
【答案】10.B 11.A
【解析】10.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分析,海水表层温度大致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可知虚线表示海水表层温度;海水表层盐度大致从副热带海区向南北递减,可知细实线表示海水表层盐度;粗实线表示海水表层密度。读图可知,平均密度和温度大致呈负相关,A错误,B正确;盐度在低纬度海区主要受降水影响,与温度相关性不大,既有正相关也有负相关,C错误;平均密度与盐度在低纬海域不是弯曲一致的,无相关性关系,D错误。故选B。
11.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海水的表层温度越高,密度越低。图中①②③表层密度越来越大,可知表层温度越来越低,纬度越来越高,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海水盐度变化的因素主要与海水的蒸发、降雨、海流和海水混合这4个方面有关。近岸海水的盐度主要受陆地河流向海洋输入淡水影响,所以盐度的变化范围较大。此外,在地球的高纬度地区,冰层的结冰和融化对这些海区海水的盐度影响也很大。
福建省霞浦县有一座建在滩涂上的桥,涨潮时隐没于海水中,退潮时才能供人们行走,所以被称作“汐路桥”(见图)。据图和表完成下面小题。
表:农历日期汐路桥可通行时间段
日期 | 可通行时间段 | 日期 | 可通行时间段 |
三十、十五 | 早上3点至7点 | 初八、二十三 | 上午7点至11点 |
初一、十六 | 下午2点至6点 | 初九、二十四 | 上午8点至12点 |
初二、十七 | 下午3点至7点 | 初十、二十五 | 上午9点至下午1点 |
初三、十八 | 下午晚上4点至8点 | 十一、二十六 | 上午10点至下午2点 |
初四、十九 | 晚上5点至9点 | 十二、二十七 | 上午11点至下午3点 |
初五、二十 | 早上6点至9点30分 | 十三、二十八 | 上午12点至下午5点 |
初六、二十一 | 早上6点至10点 | 十四、二十九 | 下午1点至6点 |
初七、二十二 | 早上6点30分至上午10点30分 |
|
|
12.下列关于潮汐说法正确的是( )A.潮汐的形成与太阳对月球的引力有关 B.潮汐是深层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之一
C.海水上涨称为潮,海水退去称为汐 D.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前后潮汐现象最明显
13.下列关于汐路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022年12月3日(初十)汐路桥可通行时间约五个小时
B.落潮时留下的淤泥会造成通行不便
C.汐路桥被修造为弯曲状,以提高路桥抵御潮汐冲击的能力
D.汐路桥的使用有时间限制且时间可查
【答案】12.D 13.A
【解析】12.潮汐的形成是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形成的,A错误;潮汐是表层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之一,B错误;白天的称为潮,夜晚的称为汐,C错误;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前后,月球、太阳和地球大致位于同一直线,产生的引潮力最大,出现天文大潮,D正确。故选D。
13.结合材料可知,12月3日(初十)汐路桥可通行时间为上午9点至下午1点,大概为4个小时,A错误,符合题意;落潮时留下的淤泥会阻塞道路,造成通行不便,B正确,不合题意;汐路桥被修造为弯曲状,有利于减少潮汐的冲击力,C正确,不合题意;结合材料可知,汐路桥的使用有时间限制且时间可查,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A。
【点睛】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有:海浪、潮汐和洋流。1、成因:(1)海浪:表层海水在风的直接作用下产生的风浪。(2)潮汐:在天体(主要是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作用下发生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3)洋流:主要动力是大气运动。2、作用:可以利用潮汐、波浪进行发电;潮汐电站水库可用于水产养殖;大型波浪发电装置可同时起到消波防浪,保护海港、海岸、海上建筑以及海水养殖场等作用。
海水温度是影响带鱼季节性洄游的主要因素。春秋季,北方带鱼在黄海和渤海之间南北洄游;冬春季,南方带鱼在东海海域南北洄游。下图为中国近海2月与8月海水温度分布图(单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中国近海表层海水温度( )
A.最低值出现在黄海
B.夏季长江口比周边略低
C.冬季南北差异较大
D.季节变化从南向北减小
15.关于不同季节的带鱼洄游方向,叙述正确的是( )
①北方带鱼春季向北游 ②北方带鱼秋季向北游
③南方带鱼春季向南游 ④南方带鱼冬季向南游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4.C 15.B
【分析】14.读图可知,中国近海表层海水温度最低值出现在渤海,A错;根据8月海水温度分布图可知,夏季长江口比周边略高(长江口处表层海水温度介于27℃~28℃),B错;冬季,我国近海表层海水温度南北差异大,C正确;对比2月和8月我国近海海水温度分布图可知,海水表层温度季节变化北方地区更大,南方地区较小,D错。故选C。
15.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海水温度是影响带鱼季节性洄游的主要因素。春季,随着渤海表层温度逐渐升高,北方带鱼向北游(加之渤海海水温度逐渐升高,蜉蝣生物量增大,渤海海域食物更为充足);秋季,渤海表层海水温度渐低,北方带鱼向黄海海域游动,所以北方带鱼春季北游,秋季南游,①正确,②错;同理,南方带鱼冬春季节在东海海域南北洄游,春季南方带鱼北游(东海海域南部地区水温高,不适合南方带鱼的生长繁衍),冬季南游(东海海域北部地区水温低,不适合南方带鱼的生长繁衍),③错,④正确,故选B。
【点睛】该题难度一般,重在加强对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对于鱼类而言,无论北方带鱼和还是南方带鱼,水温的变化均不能太大,水温太高或太低,均不是适合其生长繁衍。
二、综合题
16.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反映了气压梯度的大小,等压线越密,气压梯度越大。下图是2022年10月3日5时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
(1)比较甲、乙两地的气压梯度大小____,并说明理由____。
(2)在图上画出甲、乙两地的风向。
(3)比较甲、乙两地风速的大小____,并说明理由____。
【答案】(1) 甲>乙 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2)风向如图所示
(3) 甲>乙 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分析】本题以等压线图为材料,涉及风向的判断,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考查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
【详解】(1)由图可知,甲处等压线更加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2)按照风向的判断方式,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影响,甲处吹西北风,乙处吹东南风。
(3)甲处的等压线更加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更大。
17.“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尤其在炎炎夏日,无异于降温避暑的“空调系统”。图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1)与“穿堂风”的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最符合的是( )(单项选择题)
A.热力环流 B.温室效应 C.热岛效应 D.大气受热过程
(2)上图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
(3)白天穿堂风风力比较大的天气是____(晴天或阴天),原因是____
【答案】(1)A
(2)增加房屋前后温差
(3) 晴天
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山林升温慢,石质地面升温快,两者温差大,水平气流运动更强。
【分析】本大题以穿堂风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热力环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详解】(1)白天石质地面比有植被地区升温快,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区,而植被升温慢,气流下沉形成高压区,风从有植被的高压区吹向低压区,形成穿堂风;夜晚石质地面比有植被地区降温快,气流下沉,形成高压区,而植被降温慢,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区,风吹向植被区,形成穿堂风,与热力环流原理符合,A正确;温室效应是指人类排放温室气体导致温度条件的改变;大气受热过程是指太阳辐射使地面升温,而地面升温后通过地面辐射使大气升温,与穿堂风关系不大;热岛效应是城市和郊区的温度差异形成的热力环流,但气流方向不会变化,BCD错误。故选A。
(2)图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房屋前后温差,石质地面比热容较小,升温快、降温也快。
(3)结合所学,从大气的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的角度进行分析,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山林升温慢,石质地面升温快,两者温差大,水平气流运动更强,穿堂风更大。
18.阅读以下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地球上的水时时刻刻都在循环运动,从长期来看,全球水的总量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对一个地区来说,有的时候降水量多,有的时候降水量少。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期内,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区的储水变化量。
材料二柴达木盆地原为古海洋的一部分,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的台吉乃尔湖区(下图)是东台吉乃尔河和那棱格勒河的尾闾湖(指河流终点的湖泊)。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台吉乃尔湖区的湖泊群面积变化多端。2010年7月,那棱格勒河发生特大洪水,采盐企业在东台吉乃尔湖修筑提坝,封堵地表径流的入湖通道。由于堤坝的阻挡,东台吉乃尔湖失去了河水补充,形成了“天空之镜”的美景。
(1)台吉乃尔湖流域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
(2)结合材料分析2010年7月以后东台吉乃尔湖流域储水量变化及其原因。
(3)试推测近年来东台吉乃尔湖湖水更新速度的变化及其对湖泊水环境的影响。
【答案】(1)陆地内循环
(2)2010年7月以后东台吉乃尔湖流域储水量将会减少。由于堤坝的阻挡,东台吉乃尔湖河水汇入量大幅减少,湖泊水量随之减少;同时,湖泊围田晒盐,且湖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湖泊水量进一步减少。
(3)近年来东台吉乃尔湖湖水更新速度减慢,导致湖泊水位降低、面积减少、盐度升高、湖泊对地下水的补给作用减弱。
【分析】本大题以台吉乃尔湖区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水循环的类型及其主要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陆地水体之间的水源补给关系、河流和湖泊的水系、水文特征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
【详解】(1)结合材料和所学,台吉乃尔湖流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处于我国非季风区,降水较少,以陆地内循环为主要水循环方式。
(2)采盐企业在东台吉乃尔湖修筑提坝,封堵地表径流的入湖通道,东台吉乃尔湖失去了河水补充。由材料可知,该地区有河水汇入减少且湖区有采盐企业生产两个特点。河水汇入量大幅减少,湖泊水量随之减少;同时,湖泊围田晒盐,蒸发旺盛,湖泊水量会进一步减少。
(3)东台吉乃尔湖失去了河水补充后水循环中地表径流的环节水量大幅减少,影响整个水循环系统的更新速度,继而影响湖水更新速度。湖泊水量只出不进,无法完成水体的更新循环。水量减少导致湖泊水位降低、湖泊面积减少;蒸发旺盛,无淡水汇入、湖泊盐度升高;下渗量减少,湖泊对地下水的补给作用减弱。
19.阅读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恐龙是生活在距今大约2.4亿年至6500万年前、部分能以后肢支撑身体直立行走的一类动物,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6亿年之久。恐龙于6500万年前因地球超级火山喷发导致近地面大气温度等环境因素发生变化而灭绝。
材料二2020年3月25日10时49分(北京时间)在千岛群岛发生7.5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图为“震中位置(图中甲)示意图”。
材料三2020年1月14日上午8时,菲律宾火山地震研究所发布消息称,在过去的24小时内,塔阿尔火山持续喷发,喷出了500米高的熔岩及2千米高的黑灰色火山灰。(见下图)
(1)千岛群岛地震的震源位于____(地壳或地幔);地震发生时我国沿海正在海上捕鱼的渔民感受到船只____(上下颠簸或左右摇晃)。
(2)在下图中绘制出地震发生后横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过程曲线。
(3)运用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分析大规模火山喷发后对地球近地面大气温度的影响。
【答案】(1) 地壳 上下颠簸
(2)如图所示:
(3)火山喷发会喷发出大量的火山灰,导致大气中尘埃物质增加,加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随之减小,近地面大气温度降低。
【分析】本题以火山喷发为材料设置试题,主要涉及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大气的受热过程等知识点,综合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知识、阐释地理过程的学科能力。
【详解】(1)材料可知,千岛群岛的地震深度为30千米,位于莫霍界面以上,属于地壳圈层。莫霍界面位于地下平均33千米处。地震发生后,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释放,横波只能在固态传播,纵波可以在固态、液态、气态中传播,所以在海上的船只只能感受到纵波,即上下颠簸。
(2)横波的传播速度较纵波慢,且只能在固态中传播,到达古登堡界面后完全消失。如图所示。
(3)材料可知,塔阿尔火山持续喷发,喷出了500米高的熔岩及2千米高的黑灰色火山灰。火山灰会导致大气的能见度下降,尘埃物质增多,加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减弱,近地面气温降低。
【点睛】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吸收、反射与散射。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云层、大颗粒尘埃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会选择性地散射可见光中的蓝、紫光,较大尘埃对可见光也有散射作用。这些作用都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会被大气削弱一小部分。
安徽省江南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分科诊断摸底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安徽省江南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分科诊断摸底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读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一上学期12月分科诊断模拟联考地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一上学期12月分科诊断模拟联考地理试卷含解析,文件包含安徽省江南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分科诊断模拟联考地理试卷含解析docx、安徽省江南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分科诊断模拟联考地理试卷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江南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分科诊断摸底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安徽省江南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分科诊断摸底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岩层距今时间最短的是,以下关于图3描述正确的是,据图,以下描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