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训练-- (审题篇)19依常识循规律
展开2023年高考作文系列训练(审题篇)19依常识循规律作文命题现代汉语词典对“常识”一词的解释是:普通知识。正是这些普通知识,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十分重要。常识有些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如“早雨一日睛,晚雨到天明”;有些是日常生活知识,比如“空腹不能喝牛奶”;还有些凝结着人生经验,如“独木不成林,单弦不成音”等等,常识背后存在着某些事理。但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忽视常识,结果犯了常识性错误,甚至还可能引发灾难性事故,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或许尊重常识,才是最大的常识。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审题训练 拟写标题 立意参考材料第一段主要介绍了常识的几种类型,主要包括对自然现象的总结、日常生活知识、生活经验总结等。第二段主要讲如果忽视常识,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要了解常识,尊重常识。常识,指普通知识,即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心智健全的人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包括生存技能(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作技能、基础的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一切基于敬畏自然,顺应规律。比如了解一些自然现象,“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说明耕作要遵循节气,其意在强调做事情应该遵循事物的规律,不能“违背农时”。常识告诉我们,要尊重规律,不能逆规律而动。也就是说,如果违背了常识就会出现问题,也可能会犯大的错误。当然,一些日常生活知识、生活经验也都是不能忽视的,作为常识,可以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少走弯路;如果不尊重常识,可能会多走弯路,出现失误。 从材料背后隐含的深层意义来看,可以从多角度进行立意,如“常识不可轻”,即常识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该引起高度重视;“重视常识,尊重科学”,即遵循事物本身的规律,按照规律办事;“观生活常识,学科学规律”,常识是长时间的生活经验的积淀,凝结着先人的智慧,善于通过现象看本质等。从文体来看,可以写成议论文,从常识不可轻的角度阐述常识的重要性,可以分成几个分论点进行论述;也可以正反对比论述,尊重常识有什么好处,而不尊重常识会有什么后果等。如果写成记叙文,可以记叙一个不尊重常识造成危害的故事,强调尊重常识的重要作用。参考例文常识为导引,规律应遵循“大道至简,大巧若拙。”平凡中孕育伟大,精炼的语言蕴涵的是智慧。不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许多看似稀松常见的事情,它们表现出来的特质不仅仅是个性化的,更带有共性的意义。也正是由于这些共性的框定,它们的存在与发展才不会出现旁逸斜出的状况。自然物语,人情世态,虽然呈现的方式不同,但是它们之所以按照各自的程式存在与发展,其实背后都有一双巨大的隐形之手在掌控。这双大手从显性上看只是习以为常的现象,而从本质上说则是一种不可抗拒、不可违背的规律。花开花谢、潮起潮落、云卷云舒……这些看似自发性的生命展演,其实它们的荣枯涨落聚散,并非无序的散乱呈现,而是随着天体的运动不断发生着改变。没有宇宙引力的作用,万事万物不可能生存,寒暑易节、斗转星移也不可能发生。自然风物的变化对世人来说只是寻常之景,而隐于背后的则是共性的本质存在。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也是这样。人类社会从荒蛮走向文明,从落后走向发达,既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推动,也是社会自身规律发展的结果。从刀耕火种到隆隆的机器轰鸣,从农耕文明步入科技文明,一些看似简单不过的现象,其实内里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对这些道理的认识和了解,除了依存于现象,更要回归到事物自身的规律上。作为社会性的生物,人类行走于世,被各种现象包围着。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时,对规律的认识和掌握是前提。遵循规律,按照规律办事才不至于走很多弯路。“清明前后,种瓜得豆”的“不违农时”,才不会“饿殍遍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才没有冻馁之苦。日出月落,白天与黑夜的交替,世间万物生长的节序才不会被打乱;一日三餐,是人活着的基本保证。活着是前提,温饱是保障,发展是根本。只有解决了基本的物质生活的需求,人类才能进行更高层次的精神创造。不过,对事物的认识,对规律的掌握与运用,不是“直奔主题”即可实现,而是需要借助常识的牵引。“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是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不论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性认知,还是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性认知,要准确地了解,依托常识不可忽视。而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重视常识,遵循常识背后的规律,这样才能攻破一个个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