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2022-2023-1 高一年级 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17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而朝气蓬勃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盛唐气象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有人认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应该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如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不同的,这事实上正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喜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
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楚辞》比《国风》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
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它带来了如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这就是历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诣的理想,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飞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饱满的情绪,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这也就是传统上誉为“浑厚”的盛唐气象的风格。
(摘编自林庚《盛唐气象》)
材料二:
唐朝继隋之后,经过太宗贞观之治,加速了南北文化的交融。南朝的“文”装点了北朝的“质”,北朝的“质”充实了南朝的“文”,“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一种融合了南北文化之长、与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相适应的新文化达到了成熟的地步。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富有深厚内涵的新文化的升华。
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居住着许多外国的王侯、供职于唐朝的外国人、留学生、求法僧,外国的音乐家、舞蹈家、美术家,以及大量外来的商贾,至于外国的使臣更是络绎不绝。在宗教方面,佛教之外,伊斯兰教、袄教、景教和摩尼教也都得以流行。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交流也给盛唐社会注入新的气息。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
无法想象,在一个民生凋敝、战乱频仍、国家分裂的时代会有什么气象可言。关于盛唐经济繁荣的局面,文献不乏记载。“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元结《问进士》)“四方丰稔,百姓殷富……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郑繁《开天传信记》)从中宗神龙元年到玄宗天宝十四年,短短的五十年间,唐朝人口增幅达40%,人均粮食达到700斤。
在安定的局面下,儒、释、道三教得以并用,思想界出现比较自由的气氛。在思想比较自由的气氛中,诗人们可以从各方面汲取营养。李白信道,杜甫尊儒,王维崇佛。他们的不同信仰,对于形成各自的诗歌风格起了重要的作用。
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与此同时,文化也从少数士族文人手中转移到中下层庶族文人手中。这批在唐朝建国后成长起来的新人,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比较了解社会的实际、政治的利弊和民生的疾苦。他们有抱负、有见识、有能力,敢于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盛唐文化实际上主要是这批新人创造出来的,盛唐气象也就是这批新人的气象。
(摘编自袁行霈《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4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朝气蓬勃作为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既是盛唐诗歌独有的艺术风格,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特征。
B. 作者认为,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多歌唱正面的东西,很少描述黑暗。
C. 李白的诗句“白发三千丈”“与尔同销万古愁”不仅仅在说愁之多、愁之长,更体现出形象的充沛饱满。
D. 在儒释道三教并行的唐代,诗人们可以多方面汲取营养,李白、杜甫、王维不同的诗风与其不同的信仰有关。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屈原带着光明的展望来歌唱,他的《离骚》表现出强烈的追求理想、追求光明的倾向,是盛唐气象的源头和先声。
B. 盛唐气象是与大唐帝国政治、经济、思想、外交、艺术等相适应的文化风貌特征,“浑厚”是其鲜明的风格。
C. 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许多外国人到中国来留学、供职、经商、求法、传教,盛唐气象因此形成。
D. 唐朝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文化新人诞生,门阀士族长期以来垄断政治的局面因此被打破。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盛唐气象”一项是(3分)( )
A.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B.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C.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D.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4. 材料一是如何增强论证说服力的?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4分)
5. 假如你是青少年盛唐文化研究会的一名成员,请你为课题“盛唐气象的成因探析”写一份报告,请结合材料二列出提纲。(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1题。
春,正月,武王至洛阳;庚子,薨。王知人善察,难眩以伪。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与敌对陈,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及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对之流涕,然终无所赦。雅性节俭,不好华丽。故能芟刈群雄,几平海内。是时太子在邺,军中骚动。群僚欲秘不发丧,谏议大夫贾逵以为事不可秘,乃发丧。或言宜诸城守,悉用谯、沛人。魏郡太守广陵徐宣厉声曰:“今者远近一统,人怀效节,何必专任谯、沛以沮宿卫者之心!”乃止。青州兵擅击鼓相引去众人以为宜禁止之不从者讨之贾逵曰不可为作长檄令所在给其禀食 鄢陵侯彰从长安来赴,问逵先王玺绶所在,逵正色曰:“国有储副,先王玺绶非君侯所宜问也。”凶问至邺,太子号哭不已。中庶子司马孚谏曰:“君王晏驾,天下恃殿下为命。当上为宗庙,下为万国,奈何效匹夫孝也!”太子良久乃止,曰:“卿言是也。”时群臣初闻王薨,相聚哭,无复行列。孚厉声于朝曰:“今君王违世,天下震动,当早拜嗣君,以镇万国,而但哭邪!”乃罢群臣,备禁卫,治丧事。孚,懿之弟也。群臣以为太子即位,当须诏命。尚书陈矫曰:“王薨于外,天下惶惧。太子宜割哀即位,以系远近之望。且又爱子在侧,彼此生变,则社稷危也。”即具官备礼,一日皆办。明旦,以王后令,策太子即王位,大赦。汉帝寻遣御史大夫华歆奉策诏,授太子丞相印、绶,魏王玺、绶,兼冀州牧。于是尊王后曰王太后。
(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
6.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青州兵擅击鼓相引/去众人/以为宜禁止之/不从者讨之/贾逵曰/不可/为作长檄/令所在给其禀食/
B. 青州兵擅击鼓相引去/众人以为宜禁止之/不从者讨之/贾逵曰/不可为/作长檄令/所在给其禀食/
C. 青州兵擅击鼓相引去/众人以为宜禁止之/不从者讨之/贾逵曰/不可/为作长檄/令所在给其禀食/
D. 青州兵擅击鼓相引/去众人/以为宜禁止之/不从者讨之/贾逵曰/不可为/作长檄/令所在给其禀食/
7.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薨,是古人对诸侯死的讳称。古时称天子死为“崩”,大夫死为“卒”,士死为“不禄”。
B. “不拘微贱”与“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两句中的“拘”字含义相同。
C. “且又爱子在侧”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两句中的“爱”字含义相同。
D. 社稷,土神和谷神。古代君主祭祀社稷以祈求国家太平,五谷丰登,后以社稷代指国家。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武王曹操善于了解人才且知人善任,能够根据他们的才能委任官职加以任命并能够发挥他们的作用。
B. 武王曹操赏罚分明,犒赏功臣不吝千金,而有人犯法需要加以惩处的不论如何求情也不会得到赦免。
C. 武王曹操去世后,群臣要保密不办理丧事,谏议大夫贾逵认为这种事情不能保密,丧事才如期举行。
D. 曹丕即位侯后,遵照王后的策命大赦天下,汉帝派遣御史大夫带着诏书授予他丞相官职和魏王封号。
把下面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9. 与敌对陈,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4分)
10.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4分)
11. 太子曹丕能够顺利即位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13题。
和杜牧之齐山登高
[唐代]张祜
秋溪南岸菊霏霏, 急管繁弦对落晖。
红叶树深山径断, 碧云江静浦帆稀。
不堪孙盛嘲时笑, 愿送王弘醉夜归。
流落正怜芳意在, 砧声徒促授寒衣。
①孙盛,东晋史学家,以善清谈而闻名;王弘,南朝(宋)大臣,东晋书法家,以清悟知名。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由题目知此诗属登高诗,作者和杜牧一同登齐山,张祜依韵和诗所作。
B.首联通过视觉描写菊花的繁茂,通过听觉描写了音乐节奏急促的乐曲。
C.颔联写景运用色彩,俯仰结合视角,描绘出晚秋齐山的阔大壮美景色。
D.颈联用典,表达不能忍受像孙盛那样的小人的嘲讽,愿结交王弘这样的朋友。
13. 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7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7分)
(1)韩愈《师说》中“ , ”两句深刻揭示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真实心态。
(2)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通过侧面描写表现箫声的幽怨,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由欢乐转入悲凉。
(3)《劝学》中“ , ”两句,点出君子要通过广泛学习和每日反思来提升自己。
(4)《登泰山记》中用比喻的手法写拔地参天的山峰竟然小如骰子的一句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9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6题。
木星是距离太阳第五近的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体积和质量最大、自转速度最快的行星。因其公转周期约为12年,中国古代称它为“岁星”,而这也是我们传统文化中“十二地支”概念的主要起源。天文科普专家介绍,9月27日天宇将迎来一次木星冲日。所谓木星冲日是指木星和太阳正好分处地球两侧,_____①____,当天木星被太阳照亮的一面会完全朝向地球。这次冲日时,木星正好运行至近日点(木星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离太阳最近的点)附近,_______②____,所以看起来也更大、更亮。如果天气晴朗,木星一定是当晚最不容忽视的亮星,黄昏前它从东南方升起,黎明前它在西南方落下,______③______。感兴趣的公众可用肉眼直接观测。若使用双筒望远镜或小型望远镜观测,不仅可以看到木星表面色彩斑斓的平行条纹和赤道南侧的大红斑,还可以看到环绕在木星附近的四颗伽利略卫星。
15. 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从传统农村入手研究中国基层生活,源于作者对我们中国乡土社会的了解与情感。
B. 了解成语的来历或者理解成语中某些字的含义,往往能帮助我们同学准确理解词义。
C. 王佐良在《上图书馆》中说“上图书馆也有其奇趣”,我想对他说:“我们的感觉一样。”
D. 随后,我们赴海南对疟疾病人进行临床治疗,结果振奋人心:病人症状迅速消失!
16.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① ② ③
四、写作(4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4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每年岁末年初、辞旧迎新之时,很多家庭都会根据实际需要丢弃一些东西。哪些东西需要丢?哪些东西不能丢?往往颇费思量。是啊,在人的一生中,经常会面临要不要“丢”的选择。丢,有时会使人心疼、令人惋惜;丢,有时又会让人畅快、促人前进。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以《丢》为题,写一篇文体特征鲜明的文章,诗歌除外。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不得抄袭,不要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2023-1 高一年级 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答案
1.(3分)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辨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B.“多歌唱正面的东西,很少描述黑暗”错误,选项理解不当。原文是“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属于人民的作品有描述黑暗的,没有程度上的要求。
故选B。
2.(3分)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并理解文中内容的能力。
A.“是盛唐气象的源头和先声”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二段,盛唐时代不同于屈原所处的战国时代,《楚辞》的风格与盛唐诗歌风格不同,可知选项无中生有。
C.“许多外国人到中国来留学、供职、经商、求法、传教,盛唐气象因此形成”以偏概全,原文只说“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而结合下文可知,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有“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思想自由”“打破门阀垄断”等多个方面。
D.“门阀士族长期以来垄断政治的局面因此被打破”因果颠倒,原文说的是“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
故选B。
3.(3分)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内容并据此推断的能力。
D.《夜雨寄北》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和思念之情,缺乏蓬勃朝气,不属于盛唐气象。
故选D。
4.(4分)(1)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
(2)语言表述严谨。如“这是不全面的”“不一定总是”“更为接近”“单从字面上看”等语句的使用。(每点两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论证语言的能力。
增强论证说服力,一般可以从论证方法、论证语言等角度去考虑。
材料一中,为论证“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举例“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为论证盛唐气象“朝气蓬勃”“充沛饱满”,举例李白的《将进酒》,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并点出“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大气象到小细节都通过举例论证,说明了盛唐气象的蓬勃饱满。“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运用对比论证,论证了盛唐气象的时代因素和表现特征。多处引用诗句,是引用论证;“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个春天的世界”“它带来了如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等句子,是比喻论证。总之,运用多种论证方式,让论证更有说服力。
其次,从语言上看,文章表述极为严谨,如“有人认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如果单从字面上看”等,不过于绝对,显得严谨客观,更富有说服力。
5.(4分)(1)南北文化、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对盛唐气象的形成起了积极作用。
(2)和平安定、经济繁荣的社会局面,为盛唐气象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自由开放的思想氛围,对盛唐诗人的诗歌风格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4)抑制门阀士族政策的实行,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他们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创造出盛唐文化。(写出2点即可得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筛选概括文中重要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二第一段“一种融合了南北文化之长、与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相适应的新文化达到了成熟的地步。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富有深厚内涵的新文化的升华”和第二段“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可见,南北文化、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对盛唐气象的形成起了积极作用。
从“无法想象,在一个民生凋敝、战乱频仍、国家分裂的时代会有什么气象可言。关于盛唐经济繁荣的局面,文献不乏记载”可见,和平安定、经济繁荣的社会局面,为盛唐气象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从“在安定的局面下,儒、释、道三教得以并用,思想界出现比较自由的气氛……诗人们可以从各方面汲取营养……不同信仰,对于形成各自的诗歌风格起了重要的作用”可见,自由开放的思想氛围,对盛唐诗人的诗歌风格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从“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他们有抱负、有见识、有能力,敢于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盛唐文化实际上主要是这批新人创造出来的,盛唐气象也就是这批新人的气象”可见,抑制门阀士族政策的实行,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他们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创造出盛唐文化。
6.(3分)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断句的能力。
句意:青州的士兵擅自击鼓相互招引离去,大家都认为应该严禁和制止他们,不听从的加以讨伐。贾逵说:“不行。”就写了一篇长的檄文,并命令所在的地方供给他们粮食。
“去”指离开,与“相引”连用,是第一分句的谓语,表示主语“青州兵”的行为,故应在“去”后断开;“众人”是后文“以为宜禁止之”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
“所在”在句中是“令”这一动词的宾语,动宾之间不能断开,排除B。
故选C。
7.(3分)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一词多义,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爱”:形容词,宠爱的/动词,疼爱。句意:况且(武王)宠爱的孩子在他身旁/爱护自己的的孩子,就找一个好老师来教导他。
故选C。
8.(3分)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遵照王后的策命大赦天下”错。原文“明旦,以王后令,策太子即王位,大赦”的意思是第二天,以王后的命令,策命太子即位,大赦天下,所以遵照王后的策命是让太子登基,不是大赦天下。
故选D。
9.(4分)武王跟敌人对阵,神情安然闲适,好像不是要打仗的样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翻译文言句子能力。
补足主语;“陈”,列阵;“意思”,神情;“然”,……的样子。
10.(4分)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地下的泉水,是(因为)心思专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翻译文言句子能力。
“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应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上”“下”,名词作状语,分别为向上,向下;“用心一也”,判断句。
11.(3分)(1)谏议大夫贾逵坚持发丧,曹丕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消息;(2)鄢陵侯曹彰心怀僭越,被贾逵及时制止;(3)中庶子司马孚劝谏曹丕止哀并主持大局,并及时稳定朝廷局势;(4)在尚书陈矫的建议下迅速即位,抢得了先机。(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原文中,正是因为“群僚欲秘不发丧,谏议大夫贾逵以为事不可秘,乃发丧”,才有了后文“凶问至邺,太子号哭不已”,由此可知:谏议大夫贾逵坚持发丧,曹丕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消息。
根据原文“鄢陵侯彰从长安来赴,问逵先王玺绶所在,逵正色曰:‘国有储副,先王玺绶非君侯所宜问也。’”可知:鄢陵侯彰从心怀僭越,被贾逵及时制止。
根据原文“中庶子司马孚谏曰:‘君王晏驾,天下恃殿下为命。当上为宗庙,下为万国,奈何效匹夫孝也!’太子良久乃止,曰:‘卿言是也。’”以及在朝堂上他所说的“当早拜嗣君,以镇万国”可知:中庶子司马孚劝谏曹丕止哀并主持大局,并及时稳定朝廷局势。
当面临“群臣以为太子即位,当须诏命”这一突发情况时,从“尚书陈矫曰:‘王薨于外,天下惶惧。太子宜割哀即位,以系远近之望。且又爱子在侧,彼此生变,则社稷危也。’即具官备礼,一日皆办”的内容中可看出:在尚书陈矫的建议下迅速即位,抢得了先机。
【参考译文】
上黄初元年春天正月,武王到了洛阳。庚子日,去世。武王善于了解和观察人才,难以通过伪装迷惑他。赏识选拔奇特的人才,不受低微贫贱的约束,根据他们的才能委任官职加以使用,都能够发挥他们的作用。武王跟敌人对阵,神情安然闲适,好像不是要打仗的样子;至于到了把握战机和胜利的形势,气势充沛。建立功勋应该犒赏的,不吝惜价值千金的财物;没有功劳却希望得到施赏的,一分一毫也不给他。施行法规严厉急切,有人犯法一定要加以惩处,有的人面对他流泪(求情),然而最终也不会得到赦免。品性一直注重节俭,不喜好奢华绚丽的东西。所以能够消灭群雄,几乎能够平定天下。当时太子在邺城,军中骚动。群臣打算保密不办理丧事,谏议大夫贾逵认为这种事情不能保密,就举行了丧事。有人说应该把守城的官兵全部使用谯、沛地方的人。魏郡太守广陵徐宣用严厉的声音说:“现在边远地区和近地都统一了,每个人都心怀效力的愿望,为什么要专门使用谯、沛地方的人来使负责晚上保卫的人寒心呢!”才停止了那一做法。青州的士兵擅自击鼓相互招引离去,大家都认为应该严禁和制止他们,不听从的加以讨伐。贾逵说:“不行。”就写了一篇长的檄文,并命令所在的地方供给他们粮食。鄢陵侯曹彰从长安赶来,问贾逵先王的印玺在哪里,贾逵正色曰:“国家有太子,先王的印玺不是你所应该询问的。”武王去世的消息传到邺地,太子哀号痛苦不已。中庶子司马孚进谏说:“君王去世,天下的人都唯殿下的命令是从。应当向上为了王室国家,向下为了各国侯王,怎么能够仿效平民百姓的尽孝做法呢!”太子过了很久才停止,说:“你说得对。”当时群臣刚听到武王去世的消息,相互聚在一起哭泣,不再顾及站位的先后序列。司马孚用严厉的声音在朝廷上说:“现在君王去世,天下震动,应当及早朝拜即位的国君,来使四方镇定,你们却只是哭泣吗?”就制止了群臣的做法,布置好负责安全的禁卫,办理武王的丧事。司马孚,是司马懿的弟弟。群臣认为太子继承王位,应当有诏书任命。尚书陈矫说:“武王在外去世,天下得人心惶恐害怕。太子应该抑制哀伤继承王位,来担负起所有人的期望。况且又有喜爱的儿子在他旁边,相互之间发生变故,那么国家就危险了。”当即就召来百官,准备登基仪式,一天就筹办好了。第二天,以王后的命令,策命太子即位,大赦天下。汉帝很快就派遣御史大夫华歆带着诏书,授予太子丞相印玺、魏王印玺,兼任冀州牧。于是尊称王后为王太后。
12.(3分)D
【解析】“表达不能忍受像孙盛那样的小人的嘲讽,愿结交王弘这样的朋友”,错误。“不堪”是“不愿意”,而不是不能忍受。不愿意学孙盛讥笑清谈,愿意陪同王弘饮酒长醉,半夜而归。
故选D。
13.(4分)(1)对晚秋景色的喜爱,首联和颔联,通过菊黄叶红,蓝天白云,江水澄碧,扁舟几叶等描写齐山的优美风光,借景抒情,表达对晚秋景色的喜爱。(2)称誉杜牧,颈联用典,认为杜牧就像王弘一样知人善用,待自己为知己;(3)看开世事,不想讥讽嘲笑谁,只愿意和好友一醉解百愁。(4)漂泊他乡的孤独,尾联流露出漂泊在外的落寞情绪;(5)惜秋,尾联有对晚秋景色的怜爱,秋景再美,也挡不住冬天的到来。(答出2点即可得满分)
【解析】根据标题可知,此诗为登高望远诗。
首联:该句译为“季秋九月,秋浦南岸菊花繁茂盛开,金黄一片,在落日余晖中,乐师们吹奏者
节奏急促的乐曲”。诗人描写了“菊”“落晖”等静景,“秋溪”等动景,描绘的景色非常的优美,表达了作者对秋天景色的喜爱之情。
颔联:该句译为“山上林深树密,红叶层染,山径小路弯弯曲曲,远望去都被隔断了,蓝天白云,江水净碧,扁舟船帆稀少”。诗人描写了“红叶”“碧云”“江静”“帆稀”等美丽的景色,同样表达了作者对秋景的喜爱之情。
颈联:该句译为“不愿意学孙盛讥笑清谈,愿意陪同王弘饮酒长醉,半夜而归”。该句运用孙盛
和王弘的典故,意在表明自己不愿意像孙盛那样讥讽嘲笑他人,希望能和像王弘那样的杜牧一起一醉
解百愁,表明对杜牧的赞扬之情。
尾联:该句译为“飘零他乡,同好友共同欣赏晚秋风光,可是远处传来的捣衣声,提醒着寒冬即
将到来”。该句透漏出诗人羁旅漂泊之愁,秋景虽美,但是冬天已经快要来了,而诗人还漂泊他乡难免有落寞失意的情绪。
综上所述,整理答案即可。
【白话译文】
季秋九月,秋浦南岸菊花繁茂盛开,金黄一片,在落日余晖中,乐师们吹奏者节奏急促的乐曲。
山上林深树密,红叶层染,山径小路弯弯曲曲,远望去都被隔断了,蓝天白云,江水净碧,扁舟船帆稀少。
不愿意学孙盛讥笑清谈,愿意陪同王弘饮酒长醉,半夜而归。
飘零他乡,同好友共同欣赏晚秋风光,可是远处传来的捣衣声,提醒着寒冬即将到来。
【诗歌鉴赏】
《和杜牧之齐山登高》这首诗是会昌四年(844年)杜牧转任池州刺史时,秋天重阳日,邀约张祜一同登齐山,杜牧兴之所至,赋诗一首《九日齐山登高》,张祜依韵和诗所作。齐山在今安徽池州市,因山上建有翠微亭,因此也有称为翠微山。“秋溪南岸菊霏霏,急管烦弦对落晖。”,季秋九月,秋浦南岸菊花繁茂盛开,金黄一片,在落日余晖中,乐师们吹奏 者节奏急促的乐曲。“红叶树深山径断,碧云江静浦帆稀。”,山上林深树密,红叶层染,山径小路弯弯曲曲,远望去都被隔断了,蓝天白 云,江水净碧,扁舟船帆稀少。颔联对仗工整,用词洗练,描绘出晚秋齐山的优美景色。“不堪孙盛嘲时笑,愿送王弘醉夜归。”“孙盛”,太原郡中都县(今山西平遥)人,东晋史学家,以博学、善清谈 而闻名:“王弘”,王弘,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南朝(宋)大臣,东晋书法家,丞相王导曾孙,以清悟知名,“博 练政体,留心庶事,斟酌时宜,每存优允。"。此举意思为:不愿意学孙盛讥笑清谈,愿意陪同王引饮酒长醉,半夜而归。(王弘知人善用,待人有度。)“流落正怜芳意在,砧声徒促授寒衣。”飘零他乡,同好友共同欣赏晚秋风光,可是远处传来的捣衣声,提醒着寒冬 即将到来(授衣指九月,源自《诗经》:“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张祜的这首诗,首联、颔联描写齐山的优美风光,江山如画,菊黄叶红,江水澄碧,扁舟几叶,精炼简洁,寥寥数字,一幅晚秋风光跃然纸上。颈联称誉杜牧,认为杜牧就像王弘一样知人,待自己为知己,同时表明对世事已经看开,不想讥讽 嘲笑谁,只愿意和好友一醉解百愁,尾联流露出落寞情绪,那就是秋景再美,然而也意味着冬天的到来。诗词苍凉悲壮,颇 为低落。也正应了张祜被人称为“诗谶”的缘由,张祜曾有“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大中年间果然病逝在 丹阳隐居之地。
14.(7分)(1)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2)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
15.(3分)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画线句子中的“我们”泛指所有人。
A.“我们”泛指所有人。
B.“我们”是“所有同学”之意。
C.“我们”指说话时的双方,“我和王佐良”。
D.“我们”,指具有特殊身份的一个群体。
故选A。
16.(6分)①三者几乎成一条直线;②因距离地球更近;③整个晚上都可看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依据前文“所谓木星冲日是指木星和太阳正好分处地球两侧”可知木星、地球、太阳三者几乎在一条线上,因此可填写:三者几乎成一条直线。
②此处填写“所以看起来也更大、更亮”的原因,根据语境“木星正好运行至近日点(木星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离太阳最近的点)附近”可知,木星此时距离地球更近,因此可填写:因距离地球更近。
③依据前文“如果天气晴朗,木星一定是当晚最不容忽视的亮星,黄昏前它从东南方升起,黎明前它在西南方落下”可知从黄昏到黎明都可以看见木星,因此可填写:整个晚上都可看见。
17.(40分)
【解析】这是一篇材料+命题的作文,写作是要注意以下问题。(1)题意的理解:材料有三句话,第一句提示了写作的情景及“丢”的写作对象,即“丢”意味着根据需要的主动选择,;第二句进一步明确写作内容,要设置“丢与不丢”主动选择的情景;第三句话提示“丢”行为之后的结果。可以是积极的影响,如“让人畅快、促人进步”,也可以是消极的影响“心疼”“惋惜”,要求学生写出在“丢”这个行为中,对生活的见解与思考。“丢”的内涵界定:根据实际需要主动做出的放弃的选择行为,不等于客观的“被遗弃”“失去”。(2)选材范围:“丢”的写作对象广泛,需要交代清楚丢掉什么,从而缩小写作范围。“丢”的对象,可以实指,如生活、学习的物件;也可虚指亲情、友情、某种精神品质、性格、行为习惯等。“丢”的可以是具有积极正面影响的物品(或情感),也可以是消极负面影响的物品(情感)。丢的结果,是开放的。本题不在乎学生写丢掉什么,关键在要写清楚“丢”这种主动行为之后,所激发的相关思考,即根据实际需要所作出的“丢”的行为与相关的结果,一定要有明晰的事理关系。例如,丢掉亲情、友情……(寄托美好的情感的物件),感到失望与遗憾,还能阐释其失落情感的缘由;丢掉自卑、平庸、思维局限、浮躁……(代表消极意义的物件、品质),促人进步。
【范文】
丢
席慕容说过:“人生像一条川流不息的长河,我们都是过河的人。”我们扬着风帆,将希望、梦想装满船舱,可惜渡河并非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必将经历风雨,必将承受风浪,只有适当地丢弃,才能保全自己,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懂得丢弃,才能得到机会。
常言道,机会总会留给有准备的那些人,但当机会来临,如果我们不能放开手中的拥有,便永远无法抓住转瞬即使的机会。越王勾践在亡国被俘后,并没有泄一时之忿而羞愤自杀。而是丢弃了原有奢华的宫殿,甚至丢弃了君王的尊严,甘愿受辱为奴,然后他卧薪尝胆,十年磨一剑,才终于等到了宝剑出鞘的那一天。懂得舍弃,才能有时间等待,并及时抓住机会,得到并拥有更多。
懂得丢弃,才能赢得尊重。
有的人不怕丢弃,他未必会失去全部,但有的人只想着得到全部,他从一开始就失去了所有。比尔•盖茨由于在大学时懂得舍弃上学机会,下海创业,创造了巨额财富,但年轻时期的他并没有获得大众的好感,他奢侈的生活,不断打压中小企业的野心让众多人鄙视,然而他的妻子及时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劝说他投身于慈善事业,扶持那些有才能的青年开发软件,互补双赢,最终,他成为了“第一慈善家”而不是“首富”,他也因此赢得了世人的尊重。金钱不是一切,名利并不可双收,懂得适当地丢弃,才能获得名望,赢得尊重。
懂得丢弃,才能突破自我,赢得成功。
正如武侠小说中经典桥段,若想练成绝世武功必须先自废武功。而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科学界,爱因斯坦作为近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提出了“相对论”。然而这一结论却并不适用于大众所接受的经典物理学,在探索过程中,他丢弃了一直以来学习的物理知识,像小学生一样,在黑暗中独自前行,终于在努力了近十余年后提出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
丢弃并不是一切的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如果一个人能放下这一切,追求自我,突破自我,那他必将取得常人所不能取得的成功。
丢弃并不是永远的失去,而是一种智慧,一种以小换大的智慧。让我们扬起风帆,即使失掉了一切,也能徒手游上岸。
山西省大同市汇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山西省大同市汇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2页。
山西省大同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西省大同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