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学年宁夏中卫市中卫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2023学年宁夏中卫市中卫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01
    2022-2023学年宁夏中卫市中卫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02
    2022-2023学年宁夏中卫市中卫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03
    还剩2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宁夏中卫市中卫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宁夏中卫市中卫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宁夏中卫中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综合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考生做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4、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共64分)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孟琦老师命制)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要想建立与世界文学的生动联系,读者的第一要务乃是认识自己,进而认识那些特别能引起共鸣的作品,而不要遵循任何的模式或者教学大纲!他必须走一条爱之路,而非义务之路。仅仅因为某部作品有名,因为羞于不了解它就强迫自己去阅读,实乃大错而特错。恰恰相反,每个人都该在他感觉最自然的地方,开始对书籍的阅读、了解和喜爱。有的人在学生时代已早早发现自己对优美诗歌的爱好,也有人更爱好历史和乡士传说;有的人也许喜欢民歌,还有人觉得阅读那种细致考察我们心灵的感受并给予高度理性解释的作品,更加富有魅力和令人欣喜。可以从小学课本和日历出发,而终结于莎士比亚、歌德或者但丁。一本别人称赞而我们也试图阅读却引不起兴趣的作品,一本令我们反感、无法读进去的作品,千万别强迫自己耐着性子硬往下读,应该干脆放弃。所以也不要过分鼓励和规劝小孩子和年轻人去读某一专门范围内的书;否则,会搞得他们终生厌恶那些最优美的著作,是的,甚至厌恶读书本身。让每个人凭自己的爱好去开始阅读,读一部文学作品或者一首诗,或者一则报道、一篇论文,以此为出发点,然后再扩而大之。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必须读杰作。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节选自黑塞《读书:目的和前提》,有删改)
    材料二:
    有些人读书,全凭自己的兴趣。今天遇到一部有趣的书就把预拟做的事丢开,用全副精力去读它;明天遇到另一部有趣的书,仍是如此办,虽然这两书在性质上毫不相关。这种读法有如打游击,亦如蜜蜂采蜜。它的好处在使读书成为乐事,对于一时兴到的著作可以深入,久而久之,可以养成一种不平凡的思路与胸襟。它的坏处在使读者泛滥而无所归宿,缺乏专门研究必需的“经院式”的系统训练,产生畸形的发展,对于某一方面知识过于重视,对于另一方面知识可以很蒙昧。如果一个人有时间与精力允许他过享乐主义的生活,不把读书当做工作而只当做消遣,这种蜜蜂采蜜式的读书法原亦未尝不可采用。但是一个人如果抱有成就一种学问的志愿,他就不能不有预定计划与系统。对于他,读书不仅是追求兴趣,尤其是一种训练,一种准备。有些有趣的书他须得牺牲,也有些初看很干燥的书他必须咬定牙关去硬啃,啃久了他自然还可以啃出滋味来。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
    (节选自朱光潜的《谈读书》,有删改)
    材料三:
    读书要有中心,有中心才易有系统组织。比如看史书,假定注意的中心是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则全书中所有关于这问题的史实都被这中心联系起来,自成一个系统。以后读其它书籍如经子专集之类,自然也常遇着关于政教关系的事实与理论,它们也自然归到从前看史书时形成的那个系统了。一个人心里可以同时有许多系统中心,如一部字典有许多“部首”,每得一条新知识,就会依物以类聚的原则,汇归到性质相近的系统里去。大凡零星片断的知识,不但易忘,而且无用。每次所得新知识必须与旧有的知识联络贯串,这就是说,必须围绕一个中心归聚到一个系统里去,才会生根,才会开花结果。
    记忆力有它的限度,要把读过的书所形成的知识系统,原本枝叶都放在脑里储藏起,在事实上往往不可能。如果不能储藏,过目即忘,则读亦等于不读。我们必须于脑以外另辟储藏室,把脑储藏不尽的都移到那里去。这种储藏室在从前是笔记,在现代是卡片。记笔记和做卡片有如植物学家采集标本,须分门别类订成目录,采得一件就归入某一门某一类,时间过久了,采集的东西虽极多,却各有班位,条理井然。这是一个极合乎科学的办法,它不但可以节省脑力,储有用的材料,供将来的需要,还可以增强思想的条理化与系统化。预备做研究工作的人对于记笔记做卡片的训练,宜于早下工夫。
    (节选自朱光潜《谈读书》,有删改)
    1. 下列关于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我们只能通过“认识自己”去与世界文学建立生动的联系。
    B. 对于我们不喜欢的作品,我们应该强迫自己耐着性子硬往下读,这样才可以获得多方面的知识。
    C.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花力气、下功夫对待杰作,他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但反对阅读报纸和流行文学。
    D. 读者要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没有爱的阅读无益而有害。
    2. 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强迫自己去阅读不能引起共鸣的作品,是很难建立与世界文学的联系的。
    B. 我们必须走一条爱之路,而非义务之路。我们该从自己感觉最自然的地方开始对书籍的阅读、了解和喜爱。
    C. 应该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作品开始阅读,但这样的作品必须是杰作。
    D. 在丰富的世界文学殿堂里,没有必要大量阅读,因为读得太多一定有害。
    3.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围绕如何与世界文学建立生动联系这一话题,阐述读书的路径。
    B. 材料二就阅读兴趣和阅读数量展开分析,阐述了做学问者的读书方法。
    C. 材料一认为读书应该从兴趣爱好出发,而材料二完全否定了这一观点。
    D. 对于阅读数量的多少,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作者所持观点是基本相同的。
    4. 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心里可以同时有许多系统中心,依物以类聚的原则将获得的新知识汇入性质相近的系统里。
    B. 零星片断的知识,即使能与旧有知识联络贯串起来,也易忘且无用,没有必要归聚入系统。
    C. 人的记忆力有限,若读过的书不能储存在大脑里,过目即忘,最好另建书房全部储存起来。
    D. 植物学家采集标本,须分门别类订成目录,记笔记也应如此,且每个人都应训练这种能力。
    5. 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分条概述作者提倡的读书方法。
    【答案】1. D 2. D 3. C 4. A
    5. ①选择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杰作开始阅读; ②读书要在精选的基础上深入阅读; ③读书要围绕一个中心形成系统; ④成就学问的书,要依据预定的计划与系统进行训练; ⑤运用记笔记或制作卡片的方法使读过的书形成知识系统。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我们只能通过‘认识自己’去与世界文学建立生动的联系”说法过于绝对,原文为“要想建立与世界文学的生动联系,读者的第一要务乃是认识自己,进而认识那些特别能引起共鸣的作品,而不要遵循任何的模式或者教学大纲”,可见认识自己是第一要务,还要认识那些特别能引起共鸣的作品。
    B.“对于我们不喜欢的作品,我们应该强迫自己耐着性子硬往下读”错误,材料一第一段“一本别人称赞而我们也试图阅读却引不起兴趣的作品,一本令我们反感、无法读进去的作品,千万别强迫自己耐着性子硬往下读,应该干脆放弃”,作者主张干脆放弃,而不是耐着性子硬往下读。
    C.“但反对阅读报纸和流行文学”错误,原文为“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必须读杰作”,可见并不是反对阅读报纸和流行文学,而是不能单靠报纸和流行文学。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D.“因为读得太多一定有害”理解错误。依据材料一“读得太多可能有害”可知,读的太多不是“一定”有害,而是“可能”有害。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而材料二完全否定了这一观点”理解错误。材料二并未完全否定材料一的观点,依据材料二原文“有些人读书,全凭自己的兴趣”,“这种读法有如打游击,亦如蜜蜂采蜜”,“如果一个人有时间与精力允许他过享乐主义的生活,不把读书当作工作而只当作消遣,这种蜜蜂采蜜式的读书法原亦未尝不可采用”等内容可知,这些信息是说,如果有时间和精力,可以全凭自己的兴趣读书,而这和材料一的观点是一致的。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
    B.“也易忘且无用”理解错误。依据材料三原文“大凡零星片断的知识,不但易忘,而且无用”“每次所得新知识必须与旧有的知识联络贯串,这就是说,必须围绕一个中心归聚到一个系统里去,才会生根,才会开花结果”等内容可知,“与旧有的知识联络贯串”的“零星片断的知识”,“会生根”“会开花结果”,已不再“易忘”“而且无用”。
    C.“最好另建书房全部储存起来”理解错误。依据材料三原文“记忆力有它的限度,要把读过的书所形成的知识系统,原本枝叶都放在脑里储藏起,在事实上往往不可能。如果不能储藏,过目即忘,则读亦等于不读。我们必须于脑以外另辟储藏室,把脑储藏不尽的都移到那里去。这种储藏室在从前是笔记,在现代是卡片”等内容可知,题干中的“另建书房全部储存”跟原文用来比喻“笔记”“卡片”的“储藏室”意思不一致。
    D.“每个人都应训练这种能力”理解错误。依据材料三原文“每个人都应训练这种能力”可知,题干说的“每个人”与原文“预备做研究工作的人”不一致。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材料一“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必须读杰作”。也就是说,要选择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杰作开始阅读。
    材料二“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也就是说,读书要在精选的基础上彻底阅读。
    材料二“但是一个人如果抱有成就一种学问的志愿,他就不能不有预定计划与系统。对于他,读书不仅是追求兴趣,尤其是一种训练,一种准备”。也就是说,抱有成就学问的书,要有预定的计划与系统进行训练和准备。
    材料三“读书要有中心,有中心才易有系统组织”。也就是说,读书要围绕一个中心形成系统。
    材料三“这种储藏室在从前是笔记,在现代是卡片。记笔记和做卡片有如植物学家采集标本,须分门别类订成目录,采得一件就归入某一门某一类,时间过久了,采集的东西虽极多,却各有班位,条理井然。这是一个极合乎科学的办法,它不但可以节省脑力,储有用的材料,供将来的需要,还可以增强思想的条理化与系统化”。也就是说,读书要学会运用记笔记或制作卡片的方法,使读过的书形成条理化和系统化。
    (二)现代文阅读Ⅱ(共16分)(连亚丽老师命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①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②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③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
    ④“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⑤“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⑥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⑦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一九三四年八月,在北平
    (节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有删改)
    文本二:
    ①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爱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有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②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亦有时候会保持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到。
    ③说起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予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绝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喜欢以散步一词做他们的创造题目看来,大约是德国南部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不多。
    ④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⑤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去湖上散散步罢!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日①
    (节选自郁达夫《江南的冬景》,有删改)
    文本三:
    文学艺术作品绝对要有真情,有真情才产生诗意,现在有些散文似乎蛮有诗意,但那不是真正的诗意。如有些诗一样,有些诗每一句似乎都有诗意,但通篇读完后,味似嚼蜡,它是先有一两个好句子,然后衍变成诗的,而有些诗每一句都平白如话,但整体却留给了我们东西,这才真正称作诗。我是害怕那些表面诗意的浮华的散文。现在人写东西,多是为写东西而写东西,为发表而发表,这是我们现在作品多而好作品少的一个原因。试想想,你有多少诗意,有多少情要发?其实很多作家并不是纯写抒情散文的,他们在做别的学问的过程中偶尔为之,倒写成了传世的散文之作。说到趣味,散文要写得有趣味,当然有形式、语言、节奏等方面的许多原因,但还有一点,这些人会说闲话。我称之为闲话,是他们在写作时常常把一件事说得清楚之后又说些可有可无的话,但是,这些话恰恰对主题是不可或缺的。
    (节选自贾平凹《我对当今散文的一些看法》,有删改)
    【注】①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日:当时的中国一片混乱,郁达夫用日记记录十二月的情形,“今为杭市防空演习时,路上时时断绝交通;长街化作冷巷,百姓如丧考妣”“家国沦丧,小民乏食”。
    6.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本二中芦花、红叶、桕子、草汇合成江南冬景的底色,在春天碧落之下泛出生气,作者将这种种富有生气的色彩和雪莱《西风颂》中的名句相连接,别有一番情趣。
    B. 在作者笔下,“都市闲人”的悠闲也融入了故都的“秋味”中,即使作者笔下暗含着对这些“闲人”虚度光阴的不满,但仍旧表现出“清”“静”“悲凉”的特点。
    C. 作者描写故都的秋景,详写故都旧院的秋。故都旧院在北平最具家的代表意义,它固有的清、静以及沧桑味,配合着北国自然的秋景,使秋意表现得更为浓烈与普遍。
    D. 文本二语调舒缓,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闲;语言清新、纯朴,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益彰。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本一在写景状物方面极其精彩,作者对“牵牛花”“槐树的落蕊”“疏落的秋草”等只作寥寥数笔的勾勒,便将读者带进了故都秋天的清、静、悲凉之中。
    B. 郁达夫的散文很讲究揣词度句,善于运用适切的词语使语言活泼自然,富有生气;同时多运用长短变化、对偶的句式,使文章的呈现疏密有致,和谐流畅。
    C. 文本三中,作者认为“散文要写得有趣味,要有形式、语言、节奏等原因”,文本一“雨后话秋图”中都市闲人互答的细节描写就非常好地印证了这一特点。
    D. 文本二中,作者在描绘“微雨寒村图”时,运用正面实写手法,将自然风景和人物生活图景巧妙裁剪,着意点染,绘就了一幅气韵生动、立意隽永的水墨画。
    8. 文本一、二都表达了相近的审美趣味。请结合文本,从意象选择、色彩描摹、情感表达三个角度中任选两个角度,赏析郁达夫散文的审美趣味。
    9. 文本三中贾平凹说,“闲话”指“可有可无”却“对主题又不可或缺”的话。请结合此观点,分析文本二中画线的这句闲话为什么“不可或缺”?
    【答案】6. B 7. D
    8. 意象选择上,《故都的秋》选择的日光、驯鸽、破壁腰中牵牛花与细细秋草、槐树落蕊、秋风等意象,强调清静悲凉,显出无比悠闲的心境。《江南的冬景》选择了村落长桥、杂木树林、纷飞的白雨、停泊的小船等,自然之境的美,一样突出了悠闲的心境。
    色彩描摹上,《故都的秋》描写的是蓝色、白色、青色等清冷的色调,突出清静悲凉的特点;《江南的冬景》写的是白色、赭色、红黄等,色调带着朦胧的美,描绘出江南冬日水墨一般写意的景色。
    情感表达上,都是表达作者对美景的赞美,《江南的冬景》所爱为江南冬景,《故都的秋》爱的是北平的秋景。
    9. “散散步”,呼应前文,使文章结构完整。这几句心理描写,流露出作者悠闲、洒脱的心情。这句闲话既是一个巧妙的收束,又是一次洒脱不羁的宕开,表现了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也很能感染读者。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B.“即使作者笔下暗含着对这些‘闲人’虚度光阴的不满”错误,原文为“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文中找不到作者对这些“闲人”不满的内容,反而隐含作者对这种田园般“都市闲人”生活的向往之情。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运用正面实写手法”分析错误。结合文本“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中的“你试想想”可知不是实写,是作者想象的,所以应是虚写。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品审美取向的能力。
    意象选择上,《故都的秋》,“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此句选择的意象有日光、驯鸽、破壁腰中牵牛花与细细秋草,日光是“一丝一丝漏下来的”,驯鸽只突出“飞声”,牵牛花是长在“破壁腰”中的,“秋草”是“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这些意象强调清静悲凉,显出无比悠闲的心境。此外还有槐树和落蕊,落蕊被扫街的扫走之后,“灰土上的扫帚的丝纹”引发了作者颇为敏感的感知力,意识到了自己又清闲又落寞。作者正是通过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为读者留下了这不可或缺的意象。而作者在文中留下的一些字眼,也在处处体现出悠闲恬淡的心境。如“细数阳光”和“静对牵牛花”,阳光透过槐树叶底,按照“丝”来数的话,确是一件比较费时的事情,而静对牵牛花摆明了就是闲来无事,打发时间。
    《江南的冬景》,“树枝桠杈的杂木树林”“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泊一只乌篷小船”“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等,《江南的冬景》选择了村落长桥、杂木树林、纷飞的白雨、停泊的小船等,自然之境的美,一样突出了悠闲的心境。
    色彩描摹上,“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这番表达是作者对色调的非常清晰的评价。蓝色或白色是忧伤清冷的色彩,它不像紫黑色那样压抑深沉,也不像淡红色那样温暖欢欣,更为适合表现故都清静悲凉得恰到好处的安详从容。“秋雨话凉”场景里“天又青了”和“青布单衣或夹袄曲都市闲人”的描写,在习习的秋风中天是青的,衣服也是青色的,这种颜色的选择很显然也非常刻意。青色的清冷扑面而来,也让这样的景色深深地融入清静悲凉的秋色中。总之《故都的秋》是清冷的色调,突出清静悲凉的特点。“草色顶多成了赭色”“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江南的冬景》写的是白色、赭色、红黄等,色调带着朦胧的美,描绘出江南冬日水墨一般写意的景色。
    情感表达上,都是表达作者对美景的赞美。“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睛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江南的冬景》所爱为江南冬景,“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故都的秋》爱的是北平的秋景。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句的作用的能力。
    结构上“上湖上散散步罢”照应了前文“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寒郊的散步,是江南的冬日给予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使文章结构完整。
    “空言”指写文章;“实践”指散步,把自己融入到温暖和煦的江南冬景之中。面对“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深深地为如此美景所吸引,突出其心境的恬淡闲适和对江南冬景的喜爱,流露出作者悠闲、洒脱的心情。
    结尾语句照应了全文行云流水般的描述,既是一个巧妙的收束,又是一次洒脱不羁的宕开,至此,作者的情绪已经在江南冬景的优美意境中弥漫开去,表达了对江南冬景的赞美、眷恋之情,含蓄蕴藉,并最终感染了读者。
    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蔡玉鹤老师命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②。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③,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节选《荀子·劝学》)
    注①蒙鸠:即鹪鹩(jiāoliáo),又名“巧妇鸟”,是一种善筑巢的小鸟。②苇、苕(tiáo):皆植物名,属芦茅之类。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选自《刘孟涂集》)
    10. 下列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B.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C.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 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五声,即五音,古代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
    B. 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 《周礼》,儒家十三经之一。世传为周文王所著,但实际上可能成书于战国时期。
    D. 《书》即《尚书》,与《诗》《礼》《易》《春秋》合称为“五经”。
    12.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作者认为,君子只要全面掌握了学习的知识,追求修养的纯粹完美,就一定能达到“定”与“应”的统一,成为完美的人。
    B. 乙文中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 乙文中文帝向贾谊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孝文帝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为列侯,贾谊以国家祸患的兴起就要从这里开始进行劝谏。
    D. 丙文对有学无问者“是己而非人”“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所问非所学”“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的诸般表现提出了批评。
    13. 各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所以君子居住一定要选择好乡邻,出游一定要结交官吏,这是为了防止受邪恶人的影响,而接近于正道。
    B. 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说贾谊太矮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
    C.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是古代制定的,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
    D. 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学问不能接近古人,难道不是这个原因吗!
    14.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荀子认为有德操的人,权势、利禄都不能使他倾倒,众人的反对也不能使他改变,从生到死都能坚守正确而高尚的道德规范与行为标准。
    B. 乙文中说贾生“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贾谊和屈原的忠君思想类似,而且他们都是忠君而被毁谤、怀才不遇的代表人物,也都是富有理想的知识分子和具有前瞻眼光的政治家。
    C. 丙文中作者认为,今人学而不问有“师心自用”“好学不诚”等多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今人的学习环境比不上古人。
    D. 丙文中作者认为“学问”就是“学”与“问”的结合,“学”与“问”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不学就没有办法发现疑问,不问就没有办法增加知识。
    【答案】10. C 11. C 12. A 13. D 14. C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A.句意:西方有种叫“射干”的草,生长在高山之上,只有四寸高,却能俯瞰百里之遥,不是草能长高,而是因为它长在了高山之巅。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再不能变白了。
    “西方有木焉”中“焉”是句末语气词,应在“焉”后断开,其余断句都正确。
    B.句意:射出的百支箭中有一支不中靶,就不能算是善射;驾驭车马行千里的路程,只差半步而没能走完,这也不能算是善驾;对伦理规范不能融会贯通、对仁义之道不能坚守如一,当然也不能算是善学。
    “善射”“善御”“善学”都是动宾短语,中间不宜断开,在其后断开。
    “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中“伦类”“仁义”都作主语,分别在它们前面断开。
    C.句意: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在十八岁时就因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当地。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并非常器重他。断句正确。
    D.句意:国家的大事还问到平民。所以地位高的人可以问身份低的人,道德才能高的人可以问道德才能低的人,老人可以问年轻的人,只考虑道德学问方面的成就罢了。
    “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中“国之政事”是主语,“尚问及庶人”是谓语,句意完整,中间不宜断开,在“庶人”后断开。
    “是故贵可以问贱”中“是故”是表因果关系的连词,与后文联系紧密,应在“是故”前断开,其余断句正确。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
    C.“世传为周文王所著”说法错误,世传为周公旦所著。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君子只要全面掌握了学习的知识,追求修养的纯粹完美,就一定能达到‘定’与‘应’的统一,成为完美的人”说法过于绝对,原文为“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作者的观点是:君子应全面掌握了学习的知识,追求修养的纯粹完美,达到“定”与“应”的统一,成为完美的人。“达到‘定’与‘应’的统一,成为完美的人”是追求的目标,并不是一定能达到。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A.“乡”,好的环境;“士”,有学问品行的人;“中正”,正直的人。句意:所以君子居住一定要选择好的环境,出游一定要结交有学问品行的人,这是为了防止受邪恶人的影响,而接近于正直的人。
    B.“短”,诋毁。句意:于是诋毁贾谊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
    C.“非古之制”,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句意: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
    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更重要的是今人的学习环境比不上古人”说法错误,原文为“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可见更重要的是今人所学非古人之学,今人所好亦非古人之好。
    故选C。
    参考译文:

    南方有一种叫“蒙鸠”的鸟,用羽毛作窝,还用毛发把窝编结起来,把窝系在嫩芦苇的花穗上,风一吹苇穗折断,鸟窝就坠落了,鸟蛋全部摔烂。不是窝没编好,而是不该系在芦苇上面。西方有种叫“射干”的草,生长在高山之上,只有四寸高,却能俯瞰百里之遥,不是草能长高,而是因为它长在了高山之巅。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再不能变白了。兰槐的根叫香艾,一旦浸入臭水里,君子下人都会避之不及,不是艾本身不香,而是被浸泡臭了。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出游必定要接近有学问品行的人,才能够防微杜渐保其中庸正直。
    射出的百支箭中有一支不中靶,就不能算是善射;驾驭车马行千里的路程,只差半步而没能走完,这也不能算是善驾;对伦理规范不能融会贯通、对仁义之道不能坚守如一,当然也不能算是善学。学习本是件很需要专心至致的事情,学一阵又停一阵那是市井中的普通人。好的行为少而坏的行为多,桀、纣、盗跖就是那样的人。能够全面彻底地把握所学的知识,才算得上是个学者。
    君子知道学得不全不精就不算是完美,所以诵读群书以求融会贯通,用思考和探索去理解,效仿良师益友来实践,去掉自己错误的习惯性情来保持养护。使自己的眼睛除了这些(使自己所学不全不粹的问题)没有其他想看的了,使耳朵除了这些没有其他想听的了,使嘴巴除了这些没有其他想说的了,使心里除了这些没有其他想考虑的了。等达到完全醉心于学习的理想境地,就如同眼好五色,耳好五声,嘴好五味那样,心里贪图拥有天下一样。如果做到了这般地步,那么,在权利私欲面前就不会有邪念,人多势众也不会屈服的,天下万物都不能动摇信念。活着是如此,到死也不变。这就叫做有德行、有操守。有德行和操守,才能做到坚定不移,有坚定不移然后才有随机应对。能做到坚定不移和随机应对,那就是成熟完美的人了。到那时天显现出它的光明,大地显现出它的广阔,君子的可贵则在于他德行的完美无缺。

    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在十八岁时就因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当地。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并非常器重。汉文帝刚即位时,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卓著,为全国第一,而且和李斯同乡,又曾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他担任廷尉。吴廷尉就推荐贾谊年轻有才,能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这样,汉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当时贾谊二十有余,在博士中最为年轻。每次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那些年长的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而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博士们都认为贾生才能杰出,无与伦比。汉文帝也非常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贾谊认为从西汉建立到汉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是应该改正历法、变易服色、订立制度、决定官名、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他草拟了各种仪法,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汉文帝刚刚即位,谦虚退让而来不及实行。但此后各项法令的更改,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等事,这都是贾谊的主张。于是汉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就诽谤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把政事弄得一团糟。”此后,汉文帝于是就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贾谊向文帝告辞之后,前往长沙赴任,在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贾谊担任长沙王太傅三年。一年多之后,贾谊被召回京城拜见皇帝。当时汉文帝正坐在宣室,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因文帝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也就乘机周详地讲述了所以会有鬼神之事的种种情形。到半夜时分,文帝已听得很入神,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总往贾谊身边移动。听完之后,文帝慨叹道:“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能超过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汉文帝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为列侯。贾谊劝谏,认为国家祸患的兴起就要从这里开始了。贾谊又多次上疏皇帝,说有的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地,和古代的制度不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但是汉文帝不肯听从。

    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怎么能解决问题呢?
    《尚书》不是说吗:“喜爱问(的人,学问知识)就丰富。”孟子论述“找回自己的放纵散漫的心”(的时候),并提“学问之道”,“学”之后(就)紧跟着“问”。子思谈“重视品德修养”(时),归结到要(好)问(勤)学,(在他的提法中)“问”并且在“学”的前面。
    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什么)人(都)不值得佩服了,(什么)事(都)没有可疑的了,这只是自以为是罢了。自以为是,那错误还是小的;自己知道自己的浅薄却严密地掩盖自己的过错,宁愿让学习最终不进步,(也)不愿意虚心向别人请教,这样危害自己的内心修养,(错误可就)大了,而陷入这(种大错误)的人常常(占)十分之八九。
    不这样(的话),就所问的(也)不是(他)所学的:(如)问(一些)天下的奇字僻典和琐屑事物来说说好玩;甚至自己心里所已经明白的(问题,却故意拿它),问别人,来试试那人的才能;(或者)非常难解答的事情问别人,来逼使那人难堪。如果不是这样,(或者)即使有与自己思想品德修养有密切关系的事情,可以收到得到教益的效果的,要压低一下自己的尊严(虚心向别人请教)也不能做到。唉!学习之所以不能接近古人,不是(正)由于这(原因)吗?
    而且不喜爱问的人,(是)由于不能虚心;不能虚心(是)由于不诚心实意喜爱学习。也不是不专心用功的缘故,他学习的不是古代儒家学习的(东西),他喜爱的也不是古代儒家喜爱的(东西),不善于问是理所当然的。
    聪明的人考虑一千次,(也)一定会出现一次错误。真理不专门存在于某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那么,“问”可以少得了吗?《周礼》(说),朝堂之外(要)询问百姓(对朝政的意见),国家的大事还问到平民。所以地位高的人可以问身份低的人,道德才能高的人可以问道德才能低的人,老人可以问年轻的人,只考虑道德学问方面的成就罢了。孔文子不以向比他低下的人请教为耻辱,孔子认为他道德学问高。古人把“问”作为美德,而并不认为它是可耻的,后代的君子反而争先把“问”当作耻辱,那么古人所深深地(感到)羞耻的(事),后代人却做着而不以为耻的(就)多了,可悲啊!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连亚丽老师命制)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西江月①
    苏轼
    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③。障泥④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⑤。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他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②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③层霄:弥漫的云气。④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⑤琼瑶:美玉。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既正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亮,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这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 词的结尾,不写野外的景色多么迷人,而是通过描写杜鹃在黎明的一声啼叫,对野外春晨喧闹的景色作了画龙点睛的提示。
    D.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中“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朗朗上口,声声悦耳。
    16. 结合全词分析刻画了一位怎样的词人形象?
    【答案】15. B 16. 本词写词人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词人形象。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错,是借喻,把“月”比作“琼瑶”。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先说“照野”,突出地点明了月色之佳。用“弥弥”形容“浅浪”,就把春水涨满、溪流汩汩景象表现出来了。广阔的天空还有淡淡的云层。“横空”,写出了天宇之广。说云层隐隐约约在若有若无之间,更映衬了月色的皎洁。野外是广袤的,天宇是寥廓的,溪水是清澈的。在明月朗照之下的人间仙境中,诗人忘却了世俗的荣辱得失和纷纷扰扰,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我欲醉眠芳草”,既写出了浓郁的醉态,又写了月下芳草之美以及词人因热爱这幽美的景色而产生的喜悦心情。“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明写月色,描绘从近处观赏到的月照溪水图,更进一步抒发迷恋、珍惜月色之佳的心情。“解鞍欹枕绿杨桥”写词人用马鞍作枕,倚靠着它斜卧在绿杨桥上“少休”。这一觉当然睡得很香,及至醒来,“杜宇一声春晓”,春天的黎明又是一番景色了。这个结尾如空谷传声,余音不绝,妙在又将展现一幅清新明丽的画卷,却留下空白,让读者自己用丰富的联想去感受它。
    此词所描绘的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中,处处有“我”之色彩,景物成为塑造“我”的典型性格的凭据。词人不论是醉还是醒,是月夜还是春晨,都能“无入不自得”,随意而成趣,逐步展示词的意境。作者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忘却了世俗的荣辱得失和纷纷扰扰,表现了自己与造化神游的畅适愉悦,读来回味无穷,令人神往。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诗人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______,__________”,是心思专一的缘故。
    【答案】 ①. 江山如画 ②. 一时多少豪杰 ③.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④. 使我不得开心颜 ⑤. 上食埃土 ⑥. 下饮黄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画、豪、摧、事、颜、埃、黄。
    第II卷(表达题共86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6分)(孟琦老师命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古代游记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写景状物。我国的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数不胜数,这为历代文人绝好地提供了写作机会。( ),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化瑰宝。苏轼在《赤壁赋》中寥寥数笔便勾勒了一幅空灵秀美的月夜江水图,时隔千年, ,读着这段文字,我们仍如 一般,看到波光粼粼的江面,吹着习习而来的夹着草木之香的江风,举目望去,皓月在云间穿梭。
    托物言志是古代游记散文的又一特点。在中国的山水游记散文中,有相当数量的文章,在描写美丽景物的同时,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古代许多文人雅士,置身于田园山林之间,徜徉在风花雪月之中,虽 ,潇洒飘逸,但难消人生多舛的伤感与无奈。物我合一,情景交融,给山水游记散文增加了许多魅力。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假托游山之行,得出“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 ,让世人领悟到治学态度的谨严。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时不我待 身临其境 放荡不羁 金科玉律
    B. 时过境迁 设身处地 放荡不羁 金科玉律
    C. 时过境迁 身临其境 放浪形骸 至理名言
    D. 时不我待 设身处地 放浪形骸 至理名言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才华卓越的文人加上秀丽的景象
    B. 秀丽的景象加上才华卓越的文人
    C. 秀丽的景象受到文人们的钟爱
    D. 文人们十分珍惜秀丽的景象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国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成为历代文人绝好的写作机会。
    B. 我国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山川景物,为历代文人绝好地提供了写作对象。
    C. 我国的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数不胜数,为历代文人提供了绝好的写作对象。
    D. 数不胜数的我国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成为历代文人绝好的写作对象。
    【答案】18. C 19. A 20. C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时过境迁”,随着时间的推移,境况发生变化。“时不我待”,时间不等人,指要抓紧时间。本文中指时间的推移,境况发生了变化,故填“时过境迁”。
    第二空:“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通过文中“如”字可知此句意思是“亲自到了那个境地”,故填“身临其境”。
    第三空:“放浪形骸”,行为放纵,不受世俗礼法的束缚。“放荡不羁”,形容行为放纵随便,不受约束。从前句“置身于田园山林之间,徜徉在风花雪月之中”可知这里指“行为放纵,不受世俗礼法的束缚”,故填“放浪形骸”。
    第四空:“至理名言”,最正确、最有价值的话。“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本题中“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是指感悟到的道理,不是指“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故填“至理名言”。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与排序的能力。
    本题所填句子引领下文,通过下文内容可知先写文人,再写景色,排除BC;
    D.语言平淡无神,不符合本文特色,排除D;
    A.具有承前启后的关联作用,且语言凝练有力,符合文本内容。
    故选A。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三处问题:
    一是“这”承前指代“名胜古迹、山川景物”,不如承前省略主语更连贯,删除“这”。
    二是“写作机会”与前文的“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搭配不当,“写作机会”改为“写作对象”。
    三是语序不当,“绝好”作定语,应修饰“写作对象”,“绝好地提供了”应改为“提供了绝好的”。
    A.“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成为……机会”搭配不当, 改为“成为……写作对象”。
    D.语序不当,语境应是强调我国的名胜古迹、山川景物众多,应改为“我国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数不胜数”。
    只有C修改正确。
    故选C。
    21. 下列各句中引号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我是真的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
    B. 在20世纪50年代初,扫除“文盲”一度成为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
    C. 因为在它的背后,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知识就是力量”,科技知识是现代文明社会的立身之本。
    D. “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 表示直接引用。句子直接引用了企业家所说的话。
    B. 表示特定称谓。“文盲”是特指当时一种没文化的群体。
    C. 表示直接引用。“知识就是力量”是引用的话。
    D. 表示直接引用。直接引用极致追求的内容。
    故选B。
    22. 作为餐厅的提示语,下列最适合的一项是( )
    A. 优雅你的举止,文明你的语言。
    B. 学问藏古今,知识通中西。
    C. 粒米虽小君莫扔,勤俭节约留美名。
    D. 把美的记忆带走,把美的心灵留下。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得体的能力。
    A.这句告诉我们要提高自己的修养,做一个文明优雅的人,适合作为教学楼的提示语。
    B.这句的意思是说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点明阅读书籍的作用,可以作为图书馆的提示语。
    C.这句告诉我们要珍惜粮食,不要浪费,适合作为餐厅的提示语。
    D.这句的意思是说将看到的美景记在心里,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文明,适合作为旅游景点的提示语。
    故选C。
    23. 下列各句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渚清沙白鸟飞回”中的“渚”是水中的小块陆地、小洲。“无边落木萧萧下”中“萧萧”是草木摇落的声音。
    B.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而是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天姥山高耸入云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
    C. 《登高》颔联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D. 建安时代的诗文内容充实,感情充沛,风格遒劲刚健,被后人尊为典范,称“建安风骨”。建安诗人运用已成熟的五言诗形式,学习乐府民歌,发扬其浪漫主义精神。建安时期重要的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发扬其浪漫主义精神”说法错误。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所以它应该是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故选D。
    24. 下列古代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称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称为“阴”。所以衡阳在衡山之北,洛阳在洛水之南。
    B. 农历每月初一为“朔”,最末一天为“晦”,阴历每月十五为“望”,农历十六日为“既望”。我国的先民们把月亮圆缺的一个周期称为一个“朔望月”,把完全见不到月亮的一天称“朔日”;把月亮最圆的一天称“望日”。
    C. “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谪”特指封建时代官吏降职,调往边外地方。“迁”在古代指晋升或调动官职。“拔”“擢”“陟”都表示升迁。“致仕”意思是交还官职,即退休。
    D.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能力。
    A.“衡阳在衡山之北,洛阳在洛水之南”错误,应为衡阳在衡山之南,洛阳在洛水之北。
    故选A。
    25. 以下是某高校应届毕业生李明参加招聘会时写给某知名企业的自荐信,其中有五处使用不得体,请你指出并进行修改。
    尊敬的××公司领导:
    您好!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拜读我的自荐信。我是李明,来自××大学,学习成绩优秀。我曾担任校学生会文艺部部长,爱好写作,我的大作曾在全国征文比赛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我具有一定的文艺造诣,将来一定会在文艺方面有所成就。看到贵公司的招聘条件时,我感觉非常符合我的标准,请您认真地考虑我,我会为公司的发展鼎力相助。
    此致
    敬礼!
    ××年×月×日
    ××大学李明
    【答案】①“拜读”改为“阅读”“垂阅”; ②“大作”改为“作品”“拙作”; ③ “造诣”改为“天赋”或“特长”; ④“非常符合我的标准”改为“我非常符合贵公司的选拔标准”; ⑤“鼎力相助”改为“竭尽全力”。
    【解析】
    【详解】本题考学生语言表达之得体的能力。
    “拜读”是谦辞,用于自己读别人的作品,这里是说别人读自己的自荐信,可改为“阅读”“垂阅”;
    “大作”,对别人著作的尊称,自己的应改为“作品”“拙作”;
    “造诣”,指运用学问、文武、艺术等所达到的程度、境界、水平,达到很高的水平,有自夸成分,改为“天赋”或“特长”;
    自荐信中应强调自己符合招聘企业的标准,而不能主客颠倒,故“非常符合我的标准”不妥,改为“我非常符合贵公司的选拔标准”;
    “鼎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此处是说自己为公司出力,可改为“竭尽全力”。
    四、写作(60分)(蔡玉鹤老师命制)
    2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12月31日,中国青年网新年献词《2023年,陪着你慢慢变好》,其中提到:2022年,每个人都不容易。“我们叩问生命。因为,有一些人,有一些事,永远地停留在了2022。我们是悲伤的,是无力的”,但“我们追寻信仰。虽然,信仰战胜不了死亡。但是,信仰可以给予我们向上生长的力量”;“我们渴望真实。真实很简单……可以是面对各种不确定,保持沉默不说谎”;“我们仰望梦想。我们坚信,世上一切伟大的梦想,都是由一个个平凡的个体梦想汇聚而成,最终生成磅礴的力量”;“年轻充满朝气,青春孕育希望。在这个不可阻挡无法限量的年岁里,我们愿意陪着你,也愿意世界陪着我们,慢慢变好”。2023年,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但可以重塑未来。新年之际,当你回首往事,或展望未来时,你认为是什么会让我们慢慢变好呢?
    请以“慢慢变好”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感情真挚,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不得抄袭和套作,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是一道话题作文题。
    材料首先以中国青年网新年献词《2023年,陪着你慢慢变好》为切入点,引入“慢慢变好”的话题。此后,材料又在总结2022年和展望2023年的过程中,归纳了几点如何帮助我们“慢慢变好”的方法,如拥有信仰,可以让我们拥有向上的力量,最终慢慢变好;拥有真实,可以让我们避免虚伪和不确定,也因此尽量避免产生错误,最终慢慢变好;拥有梦想,可以让我们拥有勇敢追求的勇气和动力。不管怎样,2022已经成为过去,迎接我们的只有未来。唯有坚持“慢慢变好”的信念和行动,我们的未来才能真正地“慢慢变好”。对此,材料最后提出“你认为是什么会让我们慢慢变好呢”,说明我们要结合材料中的某一项精神或行动(或是自己另外再选取一项)作为帮助我们慢慢变好的方法。
    对此,写作时可以首先表达对“慢慢变好”的展望。然后提出问题:怎样才能让我们慢慢变好?对此,可选择梦想、希望等,强调它们对我们的精神引领作用;可以选择坚持、努力等,说明做事三分钟、只有美好的畅想是不够的,只有持之以恒的坚持才能到达终点。此外,还可选择诸如读书能让我们慢慢变好之类的思路。如,白岩松曾说“坦白地说,读书不会让这个世界一夜之间变好,但是会让你慢慢变好”,从而肯定“读书”对人成长的价值意义,可以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发展等。最后,还可结合自身,论述我们自己应该通过怎样的努力和选择,可以让这个世界慢慢变好。
    立意:
    1.慢慢变好的秘诀是持之以恒。
    2.慢慢变好需要坚定地执行计划。
    3.热烈的求索之心可以让我们慢慢变好。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宁夏中卫市海原县海原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训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宁夏中卫市海原县海原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训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海原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综合模拟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海原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综合模拟卷,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宁夏中卫市中宁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宁夏中卫市中宁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