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海南省华中师大琼中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展开华中师大琼中附中高二年级 2020-2021 学年 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生 物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某森林每平方千米范围内猞猁的数量是其种群密度
B. 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等都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研究
C. 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都不能得到某种群密度的准确值
D. 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记重捕法,如田鼠、蚯蚓等种群密度的调查
【答案】D
【解析】
【分析】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在逐个计数困难的情况下,对于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生物,如植物,可采用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也可采用样方法;对于许多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通常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来调查种群密度。
【详解】A、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因此可用每平方千米范围内猞猁的数量表示其种群密度,A正确;
B、种群密度对合理利用生物资源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等都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研究,B正确;
C、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都是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不能得到某种群密度的准确值,C正确;
D、蚯蚓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一般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D错误。
故选D。
2. 如图是某种昆虫受双因子影响下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相对来说,环境温度越高,该昆虫生活所需要的 最适相对湿度也越大
B. 从图中可知影响该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最适温度可能在 32.5℃左右
C. 该昆虫在湿度为 90%和温度为 32.5℃的条件下,其种群数量变化呈“J”形增长
D.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除图中所示的非生物因素(温度和湿度)外,还应该有生物因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在温度为32.5℃,相对湿度为90%时,种群数量最大,所以在温度偏离最适温度或湿度偏离最适湿度条件下,种群数量都会减少;由此可以得出,昆虫种群数量变化是温度和湿度综合作用的结果。
【详解】A、由图可知,环境温度在30℃、32.5℃、35℃时出现峰值对应的相对湿度逐渐增加,A正确;
B、图中在32.5℃时种群数量最大,偏离该温度种群数量都下降,推测是适温度可能在32.5℃左右,B正确;
C、由于受到食物、天敌等因素,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C错误;
D、由图可知,温度、湿度都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同时生物因素、种间关系也能影响种群数量变化,D正确。
故选C。
3. 生态位能够体现一个物种在群落中地位或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B. 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不需要研究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C. 生态位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D. 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可能出现重叠现象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生态位又称生态龛,表示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生境最小阈值。
【详解】A、根据生态位的概念可知,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A正确;
B、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需要研究它在该区域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也要研究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B错误;
C、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这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
D、不同物种的食物和栖息空间可能部分相同,生态位可能出现重叠现象,D正确。
故选B。
4. 某农田弃耕一段时间后,逐渐出现杂草、灌木及小型动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于灌木丛较高,灌木遮挡草本植物,导致群落对光的利用率减少
B. 经过漫长的演替过程,该地必然能形成森林群落
C. 群落演替过程中,各影响因素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增长或维持,不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减少甚至被淘汰
D. 为加速群落演替,可构建人工林以缩短演替时间,这对提高物种丰富度有积极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群落演替的特点可描述为:
(1)群落发展有顺序、有规律地向一个方向发展,因而是能预见的;
(2)演替是由群落引起物理环境改变的结果,即演替是由群落控制的;
(3)演替以稳定的生态系统为发展顶点,即形成顶极群落。
【详解】A、随着草本植物阶段演替至灌木阶段,群落结构变得复杂,所以群落对光的利用率增加,A错误;
B、除演替时间外,该农田能否演替至森林阶段还取决于环境,如果是在干旱的地方,很难演替至森林阶段或许只能演替至草本植物阶段或者灌木阶段,B错误;
C、群落演替过程中,由于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等,所以各影响因素常处于动态变化中,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增长或维持,不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减少甚至被淘汰,C正确;
D、人工林生物种类简单,不利于提高物种丰富度,D错误。
故选C。
【点睛】
5. 三趾树懒是一种移动缓慢、代谢率极低的夜行性植食动物,以树叶、果实为食, 这种动物不直接从树冠“空投”粪便,而是每隔一段时间爬下树排便。研究发现, 这种树懒到地面排便时,躲在皮毛里的树懒蛾就伺机在大便中产卵,卵孵化后的幼虫专食树懒大便,而羽化后的树懒蛾又会寻找树懒钻进其皮毛中,蛾死掉后被分解者分解,产生的无机氮促进树懒皮毛中绿藻的生长,绿藻能帮助树懒躲避天敌,也可供树懒食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三趾树懒和绿藻之间只有捕食关系
B. 三趾树懒爬下树排便耗能较多且易被天敌捕食
C. 树懒蛾幼虫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D. 三趾树懒不会因为天敌的存在而灭绝
【答案】A
【解析】
【分析】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
(1)互利共生(同生共死) :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人体中有些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
(2)捕食(此长彼消、此消彼长) :如兔以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
(3)竞争(你死我活) :如:大小草履虫,水稻与稗草等;
(4)寄生(寄生者不劳而获) :
①体内寄生:人与蛔虫、猪与猪肉绦虫;
②体表寄生:小麦线虫寄生在小麦籽粒中、蚜虫寄生在绿色植物体表、虱和蚤寄生在动物的体表、菟丝子与大豆;
③胞内寄生:噬菌体与大肠杆菌等。
【详解】A、根据三趾树懒上的树懒蛾死掉后被分解者分解,产生的无机氮促进树懒皮毛中绿藻的生长,绿藻能帮助树懒躲避天敌,也可供树懒食用,可知三趾树懒和绿藻之间存在互利共生和捕食关系, A错误;
B、三趾树懒是一种移动缓慢、 代谢率极低的植食动物,三趾树懒爬下树排便耗能较多且易被天敌捕食,B正确;
C、树懒蛾幼虫能量来自三趾树懒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分解者, C正确;
D、三趾树懒不会因为天敌的存在而灭绝,两者会出现不同步的周期性变化,D正确。
故选A。
6. 黄鼬(俗称“黄鼠狼”)主要捕食鼠类,它们体内有臭腺,在遇到威胁时可排出 臭气麻痹敌人,鼠类闻到臭气时往往选择逃离。以下有关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黄鼬的臭腺作为信息产生的部位——信息源
B. 这种气味信息只对黄鼬有利
C. 释放臭气作为化学信息,有利于黄鼬躲避天敌的捕食
D. 臭气作为信息可以调节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概念:信息一般是指日常生活中,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
2、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
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经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A、在遇到威胁时,臭腺可排出臭气麻痹敌人,因此黄鼬的臭腺作为信息产生的部位——信息源,A正确;
B、这种气味信息不仅对黄鼬有利,而且对鼠类的进化也有利,B错误;
C、黄鼬在遇到威胁时排出臭气,麻痹敌人,臭气属于化学信息,有利于黄鼬躲避天敌的捕食,C正确;
D、 臭气麻痹敌人,鼠类闻到臭气时往往选择逃离,臭气作为信息可以调节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D正确。
故选B。
【点睛】
7. 生态足迹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下列关于生态足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高收入的国家通常具有较高的人均生态足迹
B. 城市中制造业越发达,生态足迹就越大
C. 生活方式的不同,可以造成生态足迹的差异
D. 人均生态足迹越大,对生态和环境就越有利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态足迹就是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其含义就是要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的生存所需要的或者指能够容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
【详解】A、高收入的国家通常占有较多的资源,故高收入的国家通常具有较高的人均生态足迹,A正确;
B、城市中制造业越发达,通常具有较多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故城市中制造业越发达,生态足迹就越大,B正确;
C、生活方式的不同,采用的资源不同,产生的废物不同,可以造成生态足迹的差异,C正确;
D、人均生态足迹越大,利用的资源就越多,产生的废物也越多,对生态和环境就越不利,D错误。
故选D。
【点睛】
8.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改造后的黄河河道岸边有旅游观光的功能,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 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 人类逐渐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一般明显大于它的间接价值
D. 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指的是生物在生态系统中起到的潜在调节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
1、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2)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
4、注意事项:(1)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2)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和利用,并不意味禁止开发和利用;(3)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全球合作。
【详解】A、改造后的黄河河道岸边有旅游观光的功能,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错误;
B、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属于生态功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正确;
C、人类逐渐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一般大于它的直接价值,C错误;
D、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指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D错误。
故选B。
【点睛】
9. 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与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同一种物质可能既作为碳源又作为氮源,所有碳源都能提供能量
B. 接种前需对培养皿,接种环进行灭菌处理,对操作者的双手等进行消毒处理
C. 培养不同的微生物,用同种成分的培养基即可
D. 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有氨基酸、维生素和蛋白胨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1、培养基按成分分为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
2、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关键就在于防止杂菌污染,故实验室培养时需严格无菌操作,对培养基用高压蒸汽灭菌、培养皿用干热灭菌,接种环用灼烧灭菌,实验者的双手用酒精擦拭消毒处理。
3、要分离某种微生物,必须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利用选择培养基进行培养。
【详解】A、同一种物质可能既作为碳源又作为氨源,如牛肉膏,但自养型微生物利用的无机碳源不提供能量,A错误;
B、培养皿,接种环等需要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而操作者的双手需要进行消毒处理,B正确;
C、培养不同的微生物,所用培养基的成分往往也有所不同,C错误;
D、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主要包括氨基酸、维生素等,D错误。
故选B。
10. 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强的致病力,常引起骨髓炎等,还可能引起食物中毒,下列实验结束后的做法错误的是( )
A. 对接种环进行灼烧处理
B. 培养基必须经过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
C. 带菌培养基必须经加热后才能倒掉
D. 接种后双手必须经肥皂洗净,再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棉球擦拭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实验结束后应将金黄色葡萄球菌杀死,以免使人致病,接种环应用灼烧灭菌,A正确;
B、带菌的培养基要高压蒸汽灭菌后才能倒掉,以免污染环境,B正确;
C、带菌培养基经加热不一定完全能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孢子和芽孢,所以需要灭菌,不能加热后倒掉,C错误;
D、接种后双手须用肥皂洗净,再用70%的酒精棉球擦试,D正确。
故选C。
11. 如图为某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和种群增长速率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应使渔业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C点左右
B. 种群呈“J”形增长时其增长速率不能用乙图表示
C. 当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G点时,该种群数量将达到K值
D. 甲图中C点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F点,AC段可看成是“J”形增长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和乙图均为“S”型增长曲线,C和F点种群数量为K/2,D和G点种群数量为K。
【详解】A、渔业捕捞时,应使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C点左右,以确保有最大增长速率,使种群数量得到快速恢复,A正确;
B、种群呈“J”形增长时,其增长速率逐渐增大,所以不能用乙图表示,B正确;
C、当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G点时,该种群数量将达到K值,C正确;
D、甲图中C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对应乙图中的F点,但AC段已有少量个体被环境淘汰,所以不能看成是“J”形增长,D错误。
故选D。
12. 貂熊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成体重十多千克,耳小、尾短、毛长、四肢短,足 掌像熊掌、掌面较大。它经常吃狼、猞猁吃剩的食物,也捕食小型动物,在积雪 环境下还能捕食大型动物。在我国,貂熊主要分布于寒温带针叶林,以下推测成立的是( )
A. 狼和貂熊之间是原始合作(互惠)关系
B. 耳小有利于增加听觉的灵敏性,不容易被捕食者发现
C. 耳小、尾短、毛长、四肢短,足掌像熊掌,掌面较大的特征有利于适应积雪环境
D. 貂熊、猞猁、狼占有相同的生态位
【答案】C
【解析】
【分析】1、种间关系包括原始互惠、捕食、互利共生、寄生和种间竞争等。
2、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详解】A、根据貂熊也捕食小型动物,说明狼和貂熊之间为种间竞争关系,A错误;
B、在寒温带针叶林,气候及其寒冷,耳朵小,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保持体温,这是对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也是对自身的一种保护,B错误;
C、耳小、尾短、毛长、四肢短,足掌像熊掌利于保温,减少散热,有利于适应积雪环境,C正确;
D、貂熊、猞猁、狼占有不同的生态位,D错误。
故选C。
13. 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 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演替 阶段
群落类型
植物种类数/种
草本植物
灌木
乔木
1
草丛
34
0
0
2
针叶林
52
12
1
3
针、阔叶混交林
67
24
17
4
常绿阔叶林
106
31
16
A. 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
B. 与针叶林相比,草丛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简单,丰富度低
C. 该地能恢复到第四阶段说明人类活动未影响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D. 常绿阔叶林得以恢复的原因与土壤条件、植物的种子等的保留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表格:表格表示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该地群落演替的过程为:草丛→针叶林→随着时间的推移,常绿阔叶林.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地区的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种类数逐渐增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据此答题。
【详解】A、在原来有生物的地方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A正确;
B、针叶林中的植物有草本植物、灌木、乔木,垂直结构较草丛复杂,动物分层也较草丛复杂,B正确;
C、人类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才逐步得以恢复,说明人类活动会影响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错误;
D、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土壤条件也得到基本保留,D正确。
故选C。
【点睛】
14. 下图为桑鲫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
A. 图中用于桑树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C
B. 图中未利用能量是指蚕粪便中的能量
C. 能量传递效率可以用(E+F+G+H)/ A表示
D. 桑树的总光合速率可以用B+C表示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A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B为桑树呼吸作用所散失的热能,净光合作用C=总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散失,即C=A-B,它是用于桑树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图中看出,E为蚕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F为未被利用的能量、G为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H为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详解】A. 净光合作用C=总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散失,它是用于桑树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A正确;
B. 图中未利用的能量是指桑树同化的总能量减去桑树呼吸消耗的能量、被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和流入蚕的能量后剩余的能量,B错误;
C. 桑树同化的总能量为A,蚕同化的能量为E+F+G+H,能量传递效率为(E+F+G+H)/A,C正确;
D. 桑树的总光合速率即桑树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即可以用B+C表,D正确。
15. 下列与生态平衡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生态平衡就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
B. 处于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其外貌、结构及动植物组成等都保持相对稳定
C. 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具有结构平衡、功能平衡、收支平衡三个特征
D.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详解】A、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A错误;
B、生态平衡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均衡,生态系统的组分等保持相对稳定,这时生态系统的外貌、结构以及动植物组成等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B正确;
C、结构平衡、功能平衡、收支平衡是处于生态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的三大特征,C正确;
D、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D正确。
故选A。
16. 海洋酸化是继“温室效应”之后又一由C02过量排放而引起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海洋酸化会影响到大多数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可能最终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海洋中的鱼、藻类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
B. 海洋酸化主要是由化石燃料过度燃烧导致C02过量排放造成的
C. 长期海洋酸化会导致海洋生物种群密度减小,进而使生产者利用分解者的能量减少
D. 控制当地的海洋酸化可以任意引进大量外来物种,提高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海洋中的鱼、藻类和微生物等所有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A错误;由题意“海洋酸化是继“温室效应”之后又一由C02过量排放而引起”可知:海洋酸化主要是由化石燃料过度燃烧导致C02过量排放造成的,B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沿食物链单向流动,生产者不能利用分解者的能量,C错误;任意引进大量外来物种,有可能引发生态危机,不能达到提高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目的,D错误。
17. 建设人工湿地可将污水、污泥有控制地投放到人工建造的湿地上,主要利用了 土壤、人工介质、微生物的作用对污水和污泥进行处理。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在建设人工湿地过程中,降低水体污染物,增加水体溶氧量,可以改善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从而有利于生态系统的自生
B. 在选择人工湿地的水生植物时,需要考虑这些植物的生态位差异,以及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
C. 遵循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增大引入湿地的污水总量,促进该人工湿地的物质循环,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D. 选择合适的人工介质以利于好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人工湿地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人工湿地输入的污水中含有有机物,有机物中含有能量。当污水、污泥排入人工湿地,通过土壤、人工介质、微生物的作用对污水和污泥进行处理,说明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主要有物质循环原理、物种多样性、协调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等。
【详解】A、在建设人工湿地过程中,降低水体污染物,增加水体溶氧量,有利于好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可以改善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生物物种丰富度增加,有利于生态系统的自生,A正确;
B、在选择人工湿地的水生植物,需考虑这些植物的生态位差异,及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利于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正确;
C、遵循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增大引入湿地的污水总量,促进该人工湿地的物质循环,但能量传递效率不会改变,C错误;
D、选择合适的人工介质,增加溶解氧含量,利于好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D正确。
故选C。
18.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是唐诗中提及的葡萄酒。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在配制酵母菌的培养基时,添加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液,如果葡萄糖液浓度过高,反而会抑制酵母菌的生长, 其原因最可能是( )
A. 葡萄糖被合成了淀粉 B. 酵母菌细胞失水
C. 改变了培养液的 pH D. 酵母菌发生了变异
【答案】B
【解析】
【分析】微生物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培养基,培养基的成分包括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等,培养基的配制应根据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配方和比例。
【详解】在配制酵母菌的培养基时,如果葡萄糖液浓度过高,会导致酵母菌吸水能力降低,甚至失水而抑制酵母菌生长繁殖。B符合题意。
故选B。
19. 紫草素是紫草细胞的代谢产物,可作为生产治疗烫伤药物的原料。研究人员欲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通过培养紫草细胞生产紫草素。下列相关操作不合适的是( )
A. 对作为外植体的紫草叶片进行适当处理既保证其活性也可减轻污染
B. 培养基中要加入植物激素以保证已分化的植物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
C. 调节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以保证愈伤组织再分化为胚状体
D. 在培养细胞的过程中要不断通入无菌空气以保证氧气的充足供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1.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置的培养基上,给于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后形成完整植株。
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作物新品种的培育、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详解】A、植物组织培养需要无菌无毒的条件,对作为外植体的紫草叶片进行消毒处理既保证细胞活性也可减轻污染,A正确;
B、决定植物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因素是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所以培养基中加入植物激素可以保证已分化的植物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B正确;
C、本题植物组织培养的目的是获得细胞代谢产物,而不是完整植株,培养到愈伤组织阶段就可以,C错误;
D、为保证氧气的充足供应,需要在培养细胞的过程中不断通入无菌空气,D正确。
故选C。
【点睛】
20. 实验人员利用矮牵牛(二倍体,2n=14)的红色花瓣细胞(液泡呈红色)与枸 杞(四倍体,4n=48)叶肉细胞,制备了相应的原生质体,并诱导其融合,经筛选、 培养获得杂合植株。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获得该杂合植株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B. 可利用电融合法、PEG 融合法等方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C. 可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筛选出杂合原生质体
D. 若原生质体均为两两融合,则融合后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为 62 条
【答案】D
【解析】
【分析】矮牵牛(二倍体,2n=14)与枸杞(四倍体,4n=48)叶肉细胞杂交前应先用酶解法去除细胞壁,然后制备相应的原生质体并诱导其融合,最终获得杂种植株。
【详解】A、获得该杂合植株的方法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其最大的优点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A正确;
B、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时,可以采用物理方法(电激、离心、振动等)和化学方法(聚乙二醇),B正确;
C、杂种原生质体的染色体数目是两种细胞染色体数目之和,可通过显微镜观察到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所以可利用显微镜筛选得到融合后的杂种原生质体,C正确;
D、若原生质体均为两两融合,则会形成3种细胞,即矮牵牛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枸杞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杂种细胞,所以融合后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8条或96条或62条,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21. 科研人员调查了我国某地鹭类的组成和分布情况,该研究 对研究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重要指导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在林内从山脚到山顶__________选取若干样方,逐个调查记录每块 样方内的相关数据。同时,每天在固定时间、固定位置统计鹭鸟出飞和晚归的数 量、飞行方向等。
(2)调查结果显示,该林内栖息繁殖的夜鹭、池鹭的巢大都筑在乔木主干附近的 粗枝杈上,白鹭、牛背鹭的巢多筑在离主干较远的细枝杈间,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结构。四种鹭的筑巢高度统计如下。
巢高(m)
池鹭(只)
白鹭(只)
夜鹭(只)
牛背鹭(只)
鹭鸟总数(只)
6~8
6
6
8
0
20
8~10
10
6
6
2
24
10~12
14
4
4
2
24
12~14
10
22
4
0
36
表中数据显示,_____是优势种。四种鹭在林内乔木层的主要筑巢高度不同,表明群落内具有明显的_____,这种分布特点体现了鸟类对群落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
(3)当不同鹭类利用同一资源时,就会发生生态位重叠。本次的调查结果显示, 白鹭与夜鹭的生态位重叠程度最大,然而,白鹭主要在白天飞向西南方向活动、 觅食,而夜鹭主要在傍晚飞向西北方向活动、觅食。由于这两种鹭鸟在_____、_____上的改变,错开了取食相同食物资源的高峰期和取食地点,可以使之得到较为均衡的资源利用,二者之间的_____关系趋于缓和,从而实现共存,这是进化过程中对环境_____的必然结果。
【答案】 (1). 随机 (2). 水平 (3). 池鹭 (4). (垂直)分层现象 (5). 觅食时间 (6). 觅食方向 (7). 竞争 (8). 适应
【解析】
【分析】生物群落的结构:
(1)垂直结构:①概念: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②原因: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
(2)水平结构:①概念: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②原因: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
【详解】(1)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同时每天在固定时间、固定位置统计鹭鸟出飞和晚归的数量、飞行方向等。
(2)该林内栖息繁殖的夜鹭、池鹭的巢大都筑在乔木主干附近的粗枝杈上,白鹭、牛背鹭的巢多筑在离主干较远的细枝杈间,这是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表中数据显示,池鹭的种群数量最多,是优势种。四种鹭在林内乔木层的主要筑巢高度不同,表明群落内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种分布特点体现了鸟类对群落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
(3)白鹭主要在白天飞向西南方向活动、觅食,而夜鹭主要在傍晚飞向西北方向活动、觅食,可见这两种鹭鸟在觅食时间、觅食方向上发生了改变,这样错开了取食相同食物资源的高峰期和取食地点,可以使之得到较为均衡的资源利用,二者之间的竞争关系趋于缓和,从而实现共存,这是进化过程中对环境适应的必然结果。
【点睛】本题结合表格数据,考查群落的结构特征,识记群落的空间结构,能正确分析表格,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答题。
22.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建立人 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如图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 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代表湿地生态系统的三种成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_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生态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2)图中甲所代表的成分是_____,碳元素从乙→丙的传递形式是_________。
(3)人工湿地中的植物除绿藻(浮游植物)外,还有芦苇(挺水植物)和苦草、黑藻(沉 水植物)等,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结构。
(4)人工湿地可以净化城市污水,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能力,实 现这一能力的机制是_________。
【答案】 (1). 大于 (2). 分解者 (3). 有机物 (4). 垂直 (5). 自我调节 (6). 负反馈调节(或反馈调节)
【解析】
【分析】1、据图分析可知:图中乙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关系是双向的,说明乙是生产者;乙、丙、城市污水都指向了甲,说明甲是分解者,则丙是消费者。据此作答。
2、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1)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在不断地变化着,并在一定情况下维持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现象。(2)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3)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例如,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上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
【详解】(1)据图分析,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城市污水中有机物含有的能量,所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2)图中乙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关系是双向的,说明乙是生产者;乙、丙、城市污水都指向了甲,说明甲是分解者,则丙是消费者。碳元素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3)人工湿地中的植物处于水体的不同层次,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上具有分层现象。
(4)人工湿地可以净化城市污水,但对污水排放量还要加以控制,说明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调节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点睛】能结合图表,判断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具体过程及特点,就能解答第二小题。
23. “千里金堤柳如烟,芦苇荡里落大雁。渔歌催开千张网, 荷花映红水底天……”洞庭湖曾经是中国的第一大淡水湖,近百年来,在自然和人为活动的双重作用下,湖泊面积逐渐萎缩。
(1)君山的鸟类主要分布在从君山公园大门到乌龙尾,沿途植被有芦苇、灌丛、 乔木、茶园和水域滩涂,适合不同的鸟类栖息,林鸟和水鸟均有分布。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结构。
(2)人们仍然注重湖区的资源价值,注重当前的利益,忽视长久的发展,使用着最先进技术,以最大强度向洞庭湖索取,使得洞庭湖朝着破碎化、陆地化的方 向发展。上述情况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 和_______进行。
(3)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已遭到严重破坏,湖泊萎缩,调蓄功能下降,灾害频 率上升,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价值愈来愈体现出来。为此,国家建立了洞庭湖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属于________保护。
【答案】 (1). 水平 (2). 速度 (3). 方向 (4). 间接 (5). 就地
【解析】
【分析】1、群落的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主要受阳光的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2、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3、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的功能,称为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如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大类。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详解】(1)从君山公园大门到乌龙尾,沿途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这是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引起的,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2)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3)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说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点睛】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群落演替、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意在考查学生区别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了解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措施。
24. 日前微博传言手机细菌比马桶多。如图,央视和北京卫 视通过实验展示调查结果。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该实验需制备培养基,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_____和无机盐。
(2)据图,两电视台均采用_____法接种,该方法需要_____
A.接种环 B.酒精灯 C.移液管 D.涂布器 E.无菌水
(3)通过观察菌落的形态、大小,可知手机屏幕和马桶按钮都存在多种微生物。 两电台实验操作均正确且完全一致,但报道结果截然不同,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
(4)研究人员将手机屏幕得到的细菌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 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 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中_______的含量,同时可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答案】 (1). 氮源 (2). 稀释涂布平板(法) (3). BCDE (4). 手机的取样和马桶的取样都不相同 (5). 溶氧
【解析】
【分析】1、微生物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对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N的化合物既是碳源,也是氮源,即有些化合物作为营养要素成分时并不是起单一方面的作用。
2、两种纯化细菌的方法的比较
【详解】(1)该实验需制备培养基,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2)分析题图可知,培养基上菌落都比较均匀,两电视台均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该方法需要酒精灯(操作都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移液管(吸取培养液)、涂布器(涂布菌液)、无菌水(稀释菌液),而接种环用于平板划线法。
故选BCDE。
(3)通过观察菌落的形态、大小,可知手机屏幕和马桶按钮都存在多种微生物。两电台实验操作均正确且完全一致,但报道结果截然不同,可能是手机的取样和马桶的取样都不相同。
(4)振荡培养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由此可以说明该细菌是需氧菌,由于振荡培养提高了培养液中溶解氧的含量,同时可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细菌生长速度加快。
【点睛】本题考查了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培养基的成分,掌握微生物分离和计数的方法,能够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实验误差的原因等。
25. 白菜、甘蓝均为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为 20、 18。“白菜一甘蓝”是用细胞工程的方法培育出来的蔬菜新品种,它具有生长期短、 耐热性强和易于储藏等优点,如图是“白菜一甘蓝”的培育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以下问题:
(1)为了得到原生质体,需先用_____来处理白菜细胞和甘蓝细胞。
(2)原生质体融合完成的标志是_____。
(3)如图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的“白菜一甘蓝”为_____倍体,通常 情况下,白菜和甘蓝有性杂交是不能成功的,原因是白菜和甘蓝之间存在__________,若对白菜和甘蓝采用杂交育种方法能成功的话,得到的后代应含_________条染色体。
【答案】 (1).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2). (杂种细胞)再生出新的细胞壁 (3). 四 (4). 生殖隔离 (5). 19
【解析】
【分析】1、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将植物细胞A与植物细胞B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得到不含细胞壁的原生质体A和原生质体B,运用物理方法或是化学方法诱导融合,形成杂种细胞,再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将杂种细胞培养成杂种植物体。
2、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意义: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详解】(1)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根据酶的专一性原理,可采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
(2)融合完成的标志是再生出新的细胞壁。
(3)白菜是二倍体,含有2个染色体组,甘蓝也是二倍体,含有两个染色体组,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的“白菜一甘蓝”为2+2=4个染色体组。通常情况下,由于白菜和甘蓝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白菜和甘蓝有性杂交是不能成功的,杂交育种是两种生物分别产生配子,然后雌雄配子结合结合形成个体,所以若对白菜和甘蓝采用杂交育种方法能成功的话,得到的后代应含202+18 2=19条染色体。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具体过程、意义等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精品解析:海南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海南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海南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精品解析海南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海南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海南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