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语文专题导练 考点02 字形
展开考点02字形
考点精讲
命
题
热
点
同音形近字
“忧心忡忡”的“忡”错写为“冲”,“沉湎”的“湎”错写成“缅”
音同异形字
“迫不及待”的“及”错写成“急”,“重峦叠嶂”的“叠”错写成“迭”
音同义近字
“榕树”与“蓉树”,“声名鹊起”的“鹊”误写成“雀”,“鸦雀无声”的“雀”错写成“鹊”
形近字
“迁徙”的“徙”误写成“徒”,“绽放”的“绽”误写成“淀”,“凛冽”的“冽”误写成“洌”
辨
析
方
法
据音记形
主要是从汉字的读音入手来辨别错别字。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字形相近但读音不同的形近字。如“辍(chuò)学”不是“缀(zhuì)学”,“针灸(jiǔ)”不是“针炙(zhì)”等。
以形辨形
有些汉字字形相似,读音相同或相近,辨别时比较困难,此时我们就要通过对这类字形旁(义符)的分析,从意义上加以判断。如“通牒”的“牒”是文书,在古代是写在竹片上的,所以不能写成“碟”。
据义推形
主要是根据汉字的意义来辨别错别字。这种方法适用于音近字和音形接近的字。如“再接再厉”,本是指两鸡相斗,嘴啄秃了,就在石头上磨,把嘴磨尖了再去啄,古时“砺”写作“厉”,有磨刀石的意思,因而不能写成“再接再励”。
结构推形
汉语中很多成语在结构上是并列关系,也就是说相应位置上的语素意义相同或相对。于是,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一特点来辨析字形的正误了。如“惹是生非”中“是”与“非”结构相对,意义相反,不能写成“事”。
探定形
汉语中很多成语、熟语都是由古代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或典故演化而来的。因此,辨析字形时,如果了解一些成语、熟语的来及相关的传说,自然也能作出正确判断。如“世外桃”出自陶渊明的《桃花记》,所以“”不能写作“园”。
一 给汉字注音
注意特殊拼写规则:①有些声母、韵母不能拼写在一起:声母b、p、m、f能和o拼,不能和uo拼。
②韵母ü和声母jqx相拼时,ü上的两点要省去;n、和ü相拼时,ü上的两点不能省去。
熟知标调规则:标调时,声调应该标在主要元音上,依据ɑ、o、e、i、u、ü的顺序,特别注意“i”“u”并列时声调应该标在后边元音上,如“回(huí)、球(qiú)”。
二 多音字
多音字指一个字有多个读音。 多音字产生的原因有多种:①因词性不同而产生多音,如“相”,名词读xiàng(相貌),副词读xiāng(互相);再如“冠”,名词读guān(衣冠),动词读guàn(冠名)。②因意义不同而产生多音,如“看”,“看见”读kàn,“看守”读kān;再如“间”,“时间”、“中间”读jiān,其余义读jiàn。③因语体不同而产生多音,如“薄”,书面语bó(鄙薄),口语中读báo(薄饼)。再如“钥”,口语读yào(钥匙),书面语读yuè(锁钥)。④特殊古音今音并存,如“汗”,今音hàn(汗水),古音hán(可汗);再如“万俟”是古姓氏,读mòqí,今读wànsì。
三 同音字
同音字指的是读音完全相同的字,即声母韵母和声调全都相同的字。同音字包括两种情形,一种是音同形异,如“孑”“讦”“劫”“结”“截”“羯”“桀”等字形相去甚远的字都读jié,又如“部署”“布置”各有固定搭配;一种是音同形近,即读音相同的形声字,如“揉”“蹂”“糅”“鞣”等字都读róu。这两类同音字都是历年中考字音考查的热点。
四 形近字
形近字指的是字形相近的字。这类字,有的字形结构相近,如“戊、戌、戍、戎”等;有的部首偏旁相同,如“瞅、啾、揪、锹、愀”等。有的读音相同,如“暗(àn)、黯(àn)”;有的读音不同,如“暗(àn)、谙(ān)、喑(yīn)”,容易造成误认误读。
五 习惯性误读
这类字,一是因音变造成,二是因方言干扰造成。现代汉字中80%以上属于形声字。组成形声字的两个部分,一部分表示字的意义,叫形旁(也叫义符);另一个部分表示字的读音,叫声旁(也叫音符)。但由于古今语音的演变等原因,许多形声字的声旁和整个字的读音不同,人们习惯上仅根据声旁来推断形声字的读音,从而导致误读。如“妨”“仿”“访”“放”“彷”都不能读成“方”(fāng)。
生活中受方言等影响,一些常见常用字读不准或读错声母韵母,或读错声调,长期积累下来形成习惯性误读。如“歼(jiān)灭”的“歼”误读为qiān, “豇(jiāng)豆”的“豇”误读为gāng,“畸(jī)形”的“畸”误读为qí,“解剖(pōu)”的“剖”误读为pāo,“河浜(bāng)”的“浜”误读为bīn,“腼腆(tiǎn)”的“腆”误读为diǎn,“豆豉(chǐ)”的“豉”误读为zhī等。
命题者往往抓住考生“凡字读半边”和方言重的不良习惯与心理,选用这类易误读字命题。
六 统读字
所谓统读字,是指《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规定统读的字。这些字在审定前都是异读字,表示同样的意义,有同样的适用范围,但却读不同的音。审定后,只保留一种读音作为标准音,即现在的统读音,其他读音都作为不规范读音被废除。例如“盟”,审定前有míng和méng两个读音,并且没有意义和适用范围上的区别。《审音表》把“盟”定为统读字,统读为méng。此外,常用统读字如:凹āo、从cóng、呆dāi、妨fáng、幅fú、徊huái、荫yìn、凿záo、召zhào、驯xùn、帧zhēn、卓zhuó,等等。
真题解析
例1:
阅读《福岛核废水三问》,完成下面小题。
①日本政府4月13日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上百万吨核废水过滤并稀释后排入大海。
第一问:从何而来
②受2011年发生的大地震及海啸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1至3号机组堆芯熔毁。事故发生后,福岛第一核电站的运营方东京电力公司(简称“东电”)持续向1至3号机组安全壳内注水以冷却堆芯,并冷却堆芯产生的废水。
③截至今年3月,加上地下水和雨水的不断汇入,该核电站内已产生125万吨核废水,且以每天140吨的速度增加。其现有储水罐的容量上限为137万吨,东电称到2022年秋季这些储水罐将全部装满,且无更多空地用于大量建设储水罐。日本政府和东电认为需确保福岛第一核电站内有空间用于储存反应堆报废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放射性物质。
④至于为何不在核电站外增设储水罐,日本政府和东电称,这需要大量时间与地方政府协调等,远距离运送核废水还需更大工作量。批评者认为,此举不是不可为,而是日本政府和东电不想为。
第二问:______
⑤日本内阁会议决定,东电在排放核废水时,水中所含氚将被稀释到日本核电站废水氚排放国家标准,即每升水中氚活度6万贝克勒尔的四十分之一以下,整个排放预计于2041年至2051年福岛核电站完成反应堆废除工作前结束。
⑥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废水含铯、锶、氚等多种放射性物质。日本政府和东电称使用名为“多核素去除设备”的过滤设备可过滤掉除氚以外的62种放射性物质,而氚难以从水中清除。
⑦据日本经济产业省数据,截至2020年6月,福岛第一核电站核废水中氚的总活度约860万亿贝克勒尔,平均每升水约73万贝克勒尔。
⑧不过“多核素去除设备”的实际效果并不如所宣称的那么理想。截至2020年3月,经这种设备处理过的核废水中约70%超过排放标准,其中约15%超过排放标准的10至100倍,6%超过排放标准的100倍。这些核废水都需再次过滤处理。
第三问:______
⑨《朝日新闻》曾报道,日本国内外很多核电站在控制氚含量的前提下将核电站废水排放入海。在福岛核事故发生前5年,日本全国核电站平均每年向海洋排放氚的总活度约为380万亿贝克勒尔。此外,在美国三里岛核事故中,约24万亿贝克勒尔的放射性物质在约2年时间内被排入大气。
⑩福岛第一核电站产生的核废水有别于核电站正常运行过程中排放的含氚废水。该核电站的不少核废水接触过堆芯熔毁的核燃料,水中所含放射性物质成分极其复杂,其中氚以外的放射性物质能否彻底清除令人怀疑。
⑪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参与并不能完全化解外界担忧。日本政府和东电过去在处理核事故时犯下不少错误,令其公信力不足。
⑫由日本民众和学者组成的民间组织原子力市民委员会11日发表声明,强烈抗议日本政府将核废水排放入海的计划。该组织认为,对于如何处理核废水,日本政府未能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社会共识,并轻视氚对环境和生物的危害。
⑬原子力市民委员会表示,日本政府和东电本身已因福岛核电站向环境排放大量放射性物质而负有责任,绝不允许在此基础上再次故意追加排放放射性物质。
1.文章题目是《福岛核废水三问》,作者对福岛核废水提出了三问。请你仿照第一问的形式为后两问拟写小标题。
从何而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怎么排放 有何危害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内容。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仿照第一问的形式”,也就是要四字发问;其次,要感知段落的内容,了解该部分说明的重点,提取关键词句概括。
依据文章第5段“日本内阁会议决定,东电在排放核废水时,水中所含氚将被稀释到日本核电站废水氚排放国家标准,即每升水中氚活度6万贝克勒尔的四十分之一以下,整个排放预计于2041年至2051年福岛核电站完成反应堆废除工作前结束”可知,第二部分可提取关键词“怎么排放”;
依据第9段“日本国内外很多核电站在控制氚含量的前提下将核电站废水排放入海。在福岛核事故发生前5年,日本全国核电站平均每年向海洋排放氚的总活度约为380万亿贝克勒尔。此外,在美国三里岛核事故中,约24万亿贝克勒尔的放射性物质在约2年时间内被排入大气”,第三部分可提取关键词“有何危害”。最后我们可以仿照第一问的形式,拟写即可。
2. 第⑦段加点部分“据日本经济产业省数据”和“截至2020年6月”分别有什么作用?
答案:“据日本经济产业省数据”说明下文数据的出处,让这些数据更真实可信,更有说服力,“截至2020年6月”限制了数据的时间范围,体现了语言的准确、严谨。
解析: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答题格式:①说明词语的意思,②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③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语句“据日本经济产业省数据,截至2020年6月,福岛第一核电站核废水中氚的总活度约860万亿贝克勒尔,平均每升水约73万贝克勒尔”中的“据日本经济产业省数据”交代了数据出处,“截至2020年6月”则限制了数据的时间范围,这样,使引用的数据更加真实可信,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氚等放射性元素难以从水中清除的客观事实,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准确性。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
A.文章题为《福岛核废水三问》,作者按照逻辑顺序,层层深入,详细介绍并分析了关于福岛核废水的相关问题,让读者了解事实,并引发思考。
B.在核电站外增设储水罐,需要大量时间与地方政府协调,且远距离运送核废水还需更大工作量。因此,大多数人认为在核电站外增设储水罐是不可行的。
C.第⑧段的画线句于使用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用“70%”“10至100倍”等数据,具体说明了“多核素去除设备”的实际效果并不如宣称的理想。
D.福岛第一核电站产生的核废水都接触过堆芯熔毁的核燃料,水中所含放射性物质成分极其复杂,其中氚以外的放射性物质能否彻底清除令人怀疑。
E.日本政府和东电过去在处理核事故时犯下个少错误,公信力不足,所以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参与并不能完全化解外界担忧。
答案:BD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说明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解答要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将选项还原到文中比对,然后做出判断。
B.有误,依据文章第4段“至于为何不在核电站外增设储水罐,日本政府和东电称,这需要大量时间与地方政府协调等,远距离运送核废水还需更大工作量”可知,并非“大多数人认为”而是“日本政府和东电认为”;
D.有误,依据文章第10段“福岛第一核电站产生的核废水有别于核电站正常运行过程中排放的含氚废水。该核电站的不少核废水接触过堆芯熔毁的核燃料”可知,不是“都接触过”而是“不少核废水接触过”;
故选BD。
例2:
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两个问题。
材料一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通知,要求各地通过自查摸排、全面整改和专项督查,促进幼儿园树立科学保教观念,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坚决纠正“小学化”倾向,切实提高幼儿园科学保教水平,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材料二 所谓幼儿园“小学化”,指的是在幼儿园阶段提前教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这种现象近年来非常普遍,甚至传导至幼前阶段,也就是小孩还没上幼儿园就开始学这些知识了。更有甚者,小孩还在幼儿园阶段就在上奥数班,至于学拼音、英语,更是司空见惯。
(1) 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内容。
答案:(1)示例:教育部要求各地促进幼儿园,树立科学保教观念。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此题要特别注意“用一句话概括”的要求,可由“教育部办公厅发布通知,要求各地通过自查摸排、全面整改和专项督查,促进幼儿园树立科学保教观念”概括为:教育部要求各地促进幼儿园树立科学保教观念。
(2)结合材料,请你谈谈幼儿园“小学化”的弊端。
答案:(2)示例:幼儿园“小学化”方法不科学,有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园“小学化”现象普遍,甚至传导至幼前阶段,形成恶性循环;过度过早开发幼儿智力,让孩子失去快乐童年。
解析:
本题考查拓展能力。此题可结合生活实际和材料作答。
根据材料一“切实提高幼儿园科学保教水平,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可得出:幼儿园“小学化”方法不科学,有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根据材料二“这种现象近年来非常普遍,甚至传导至幼前阶段”“更有甚者,小孩还在幼儿园阶段就在上奥数班,至于学拼音、英语,更是司空见惯”可得出:幼儿园“小学化”现象普遍,而过度过早开发幼儿智力,让孩子失去快乐童年,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例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动物怎样预知地震
①在地震来临前,人们常常安之若素,感觉不到有什么异常,而一些动物却有明显的异常表现,一改平日的习性,以合格的“地震预报员”的身份出现在人们面前。
②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在20世纪70年代做了一组调查,调查显示有58种动物在震前的异常反应比较确实。这些动物既有野生的,也有家离,比如猫、狗、熊猫、鱼、蛇、老鼠、蚂蚁、蜜蜂等。其中穴居动物如老鼠、蛇等,比地面上的动物感觉灵敏,小动物比大牲畜感觉灵敏。
③当发生强度里氏3级以上的地震时,距离震中半径50千米以内的鸽子会感应到危险,并在24小时内移动到别处。除了鸽子以外,乌鸦、金丝雀或鹦鹉等鸟类也对地震极为敏感。
④那么,动物靠什么预知地震呢?
⑤动物们先天机能的不同造成了它们在地震前的表现各不相同,让我们分别来看看一些有代表性动物的机能特征。
⑥据科学研究和观测,人耳能听到音频每秒钟仅为1000次至4000次的声波,而猫、狗和狐狸却能听到音频每秒钟高于6万次的声波,至于老鼠、蝙蝠、鲸鱼和海豚,可以发射和接收音频每秒钟超过10万次的超声波。
⑦除了超声波,动物们还能传感音频每秒钟只有100次或不到100次的次声波,而人类却听不到,地震仪极少能把它测定出来。因此,动物们能遥感得出数百千米之外雷电和洋底海啸的声波。
⑧有些动物嗅觉非常灵敏,如蛇的嗅觉能够在地震前嗅出地下所释放的特殊气味。有些动物对地震传播时发出电磁波的感应非常灵敏,如猫对这种电磁波的感应就非常敏感。有些动物具有高度灵敏的感觉系统,如蟑螂,在它的一对尾须上覆盖2000根密密麻麻的丝状小毛,小毛的根部构成一个高度灵敏的微型“感震器”,不但能感觉震动的强度,而且能够感觉出压力来自何方。
⑨再来看看蜥蜴为什么有如此灵敏的表现。蜥蜴是现今最古老动物种群的代表,对地磁和电磁场的反应非常敏感。蜥蜴的神经系统有别于其他动物。爬行动物有一种所谓的腔壁器官,称为“第三只眼”。这个器官位于间脑的末端,在负责调节神经系统的骨骺旁边。有趣的是,蜥蜴的这个器官通过一个专门的小孔伸到了体外。有科学家曾把几只蜥蜴放在大强度的高频电磁场环境里,结果几天后发现,这些接受试验的动物统统死去。后来,将它们改放到低频地磁场环境里,蜥蜴就显得特别活跃,跟在野地里地动之前的表现如出一辙:它们都想从圈里跑出去,频繁地挪动地方,明显地表现得烦躁不安。如果池磁场出现高频扰动或剧烈变化时,爬行动物便有了感觉,开始有所活跃。那就表示可能要发生地震了。
(选自《世界未解之谜》有改动)
1.下列对本文的说明顺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间顺序 B.总分顺序 C.逻辑顺序 D.空间顺序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顺序。
根据第①段“一些动物却有明显的异常表现,一改平日的习性,以合格的‘地震预报员’的身份出现在人们面前”可知,本篇说明文开篇就直接表明一些动物以“地震预报员”的身份出现在人们面前;根据第④⑤段“那么,动物靠什么预知地震呢”“动物们先天机能的不同它们在地震前的表现各不相同,让我们分别来看看一些有代表性动物的机能特征”可知,本偏文章具体的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动物能够预知地震的原理,属于事理说明文,是通过逻辑顺序行文的;
故选C。
2.下列对第⑥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列数字、作比较 B.举例子、列数字
C.作比较、举例子 D.分类别、举例子
答案:A
解析:根据第⑥段“每秒钟仅为1000次至4000次的声波”“每秒钟高于6万次的声波”“每秒钟超过10万次的超声波”可知本段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根据第⑥段“人耳能听到音频每秒钟仅为1000次至4000次的声波,而猫、狗和狐狸却能听到音频每秒钟高于6万次的声波,至于老鼠、鲸鱼、蝙蝠和海豚,可以发射和接收音频每秒钟超过10万次的超声波”可知,本段通过将人耳听到的声波与猫、狗和狐狸,蝙蝠、鲸鱼、老鼠和海豚等动物听到的声波进行比较,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意在说明动物可以通过超声波预知地震;
故选A。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地震来临前,人们常常感觉不到什么异常,而动物都有明显的异常表现。
B.“地震仪极少能把它测定出来”,“极少”一词准确说明了地震仪不能测定出音频每秒钟只有100次或不到100次的次声波。
C.“小毛的根部构成一个高度灵敏的微型‘感震器’,不但能感觉震动的强度,而且能够感觉出压力来自何方”,用“不但”“而且”使语言表达更加严密,突出强调了“感震器”对压力来自何方的感知。
D.蜥蜴是古老动物种群的代表,实验证明,它们在大强度的高频电磁场环境里很少存活。
答案:C
解析:A.根据第①段“在地震来临前,人们常常安之若素,感觉不到有什么异常,而一些动物却有明显的异常表现,一改平日的习性,以合格的‘地震预报员’的身份出现在人们面前”可知,并非所有动物都会改变平日的习性;“动物都有明显的异常表现”表述有误;
B.根据第⑦段“动物们还能传感音频每秒钟只有100次或不到100次的次声波,而人类却听不到,地震仪极少能把它测定出来”可知,“极少”说明地震仪存在能够测出每秒钟只有100次或不到100次的次声波的情况;“不能测定出音频每秒钟只有100次或不到100次的次声波”表述有误;
D.根据第⑨段“有科学家曾把几只蜥蜴放在大强度的高频电磁场环境里,结果几天后发现,这些接受试验的动物统统死去”可知,蜥蜴在大强度的高频电磁场环境里不能存活;“它们在大强度的高频电磁场环境里很少存活”表述有误;
故选C。
例4:
1.某校八年3班,开展以“爱心温暖世界”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
在生活中捕捉温暖
要求:仔细观察生活中的小人物,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情感世界。然后用消息,随笔、诗歌等形式记录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玉峰同学对学校门口烤地瓜的阿姨做了调查了解:她刚刚42岁,本来家住在偏远的山沟沟里,有两个女儿。大女儿考上重点大学后,丈夫在一次事故中去世了,二女儿去年又考上了市里的重点高中。因为牵挂和照顾二女儿,更是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压力,阿姨便来到市里陪读,并在学校门口摆起了烤地瓜的小摊。起早贪晚,顶风冒雪的,非常辛苦。但每当说到自己的两个女儿,阿姨的眼角眉梢都洋溢着喜悦和骄傲,人也好像一下子年轻了许多,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似的。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玉峰深受感动,他用诗歌的方式记录了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请你仿照这首诗的第一小节,帮他把①、②两处诗句补充完整。
你从偏远的山中走来
带着山的坚韧
勇敢地承担起了
生活的一切负载
你从偏远的山中走来
带着______①
默默地滋养着
女儿的一路花开
你从偏远的山中走来
带着_______②
艰难地泥塑出
自己独特的风采
答案:
示例:①泉的甘甜(溪水的清甜) ②土的纯朴(土地的质朴)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诗歌的补写。作答时结合材料中人物的经历,并结合前后句把诗句补充完整即可。注意诗歌前后的连贯性。
由“带着山的坚韧”“默默地滋养着”可以补写如:泉的清甜。
由“艰难地泥塑出”“艰难地泥塑出”可以补写如:土的厚重。
例5:
5月15日,2021“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活动在济宁曲阜落下帷幕。根据下面的情境,完成相关任务。
(1)活动中,专家在讲解候选汉字时说了一段话,工作人员在记录排版时不慎打乱了顺序,请你重新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当我们面对一个具体的字时,常常很难一下子就说清它的起和演变发展情况。
②因此,一个字往往有多种解释,这就是汉字的一个特点。
③汉字出现之后,由于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很多字往往在承接本义的基础上,积累了后世很多附加的含义。
④只有当我们对其深入了解、理解,才能通过这个字来重现和展开时光长河中那一幅幅鲜活的生活场景
A. ①②④③ B.③①②④ C.①④②③ D.③②①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联系上下文内容,根据句子间逻辑关系判断。阅读语句,③②句讲的是汉字的一般特点,①④句谈的具体的汉字。其中③句“很多字往往在承接本义的基础上,积累了后世很多附加的含义”与②句“一个字往往有多种解释,这就是汉字的一个特点”是因果关系,所以③为首句讲原因,②句是结果;排序为③②。句④中的“只有”是承接①句“当我们面对一个具体的字时,常常很难一下子就说清它的起和演变发展情况”而谈的,所以④句承接是①句作总结性语句。据此正确的句序为:③②①④。故选D。
(2)一位参与活动的同学发布了一条微信朋友圈,在表达上有三处不得体的地方,请帮他改正。
“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活动在素有“孔孟之乡”美誉的济宁举行,我现场聆听了专家学者的拙见,感觉受益匪浅。令人惊喜的是,我竟然得到了主办方敬赠的小礼物。随时欢迎外地朋友惠顾我的家乡。
①_______改为_______ ②_______改为______ ③_______改为_____
答案:①“拙见” “高见” ②“敬赠” “赠送(惠赠)(馈赠)” ③“惠顾” “光临(惠临)”
解析:本题考查了病句修改和语言表达。
(1)语句“我现场聆听了专家学者的拙见”用词不当,将“拙见”改为“高见”。
(2)语句“我竟然得到了主办方敬赠的小礼物”用词不当,应该将“敬赠”改为“赠送”。
(3)语句“随时欢迎外地朋友惠顾我的家乡”中的“惠顾”表达不得体,应该改为“光
突破提升
1.(2022•河南中考)阅读下面语段,在语段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汉字是世界上最具造型感的文字,而软笔书写更让它散发出变 ① 无穷的魅力。中国人使用一支有弹性的笔,锲而不舍地追求书法的线条美,创造出五彩斑斓的书法艺术。秦代李斯的铁画银钩,东晋王義之的秀美飘 ② ,唐代柳公权的刚劲有力,明代徐渭的扭曲盘结……不同时代名家 ③ 出,掀起了书法艺术的一个又一个高潮。如今,随着书法教育的普及,我们期待这支笔焕发新的生机,带来新的风格流变。
A.①幻 ②溢 ③倍 B.①换 ②逸 ③倍
C.①幻 ②逸 ③辈 D.①换 ②溢 ③辈
2.(2022•河南中考)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法治是一种社会信仰,也是一种生活刚需。无论科技怎样进步,社会如何发展,法律、规则都是“基础设施”。 ① 卫法律尊严,守护规则文明,你我的权益才可能得到保护。 ② 纪守法,行胜于言,与其高谈阔论,不如严于律己、自觉 ③ 行。
A.①捍 ②遵 ③践 B.①捍 ②尊 ③践
C.①悍 ②尊 ③饯 D.①悍 ②遵 ③饯
3.(2022•河南中考)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对垒 端详 抱佛脚 脱贫攻艰 首屈一指
B.驱动 交融 博眼球 风云变幻 充耳不闻
C.幅员 营销 迭罗汉 不可名状 独树一帜
D.寒暄 急燥 唱双簧 山清水秀 鞭辟入里
4.(2022•河南中考)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松驰 慰藉 天然气 崭露头角 记忆犹新
B.馈赠 涣散 座谈会 食不果腹 远流长
C.精湛 遨游 俯卧撑 谈笑风声 通宵达旦
D.彰显 闲暇 水笼头 耳熟能详 真知灼见
5.(2022•河南中考)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壁垒 易拉罐 娇生惯养 独竖一帜
B.咋舌 顶梁柱 责无旁贷 黯然失色
C.静谧 蒸溜水 花枝招展 立竿见影
D.提练 满堂彩 无动于衷 别出心裁
6.(2022•重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拼音书写汉字。
重庆,因其群山巍é( ),绵延起伏,民居楼宇依山而建,故被称作“山城”。雾起时与江pàn( )远眺,云雾liáo( )绕,宛如人间仙境。
7.(2022·贵州安顺)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
这里,是中国革命的圣地,福地。在这里,各族儿女艰苦奋斗、qiè ér hù shě①__________终于挣脱了贫困的束缚,迎来了历史的巨变,在这里,条条通途让青山绿水触手可及;在这里,数字经济发展风生水起;在这里,“中国天眼”正在探索cāng máng②______宇宙的奥秘,这里,就是贵州!今天,充满活力的多彩贵州,将继续创造属于这片土地的奇迹!
8.(2022·预测)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精灵 蜿蜒 装饰 伤痕累累
B.舵手 敏锐 呻吟 血雨兴风
C.丛莽 河畔 挑衅 取意成仁
D.暮色 芦荻 滂沱 遥头晃脑
9.(2022·山东泰安)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娇,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B.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震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C.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频临绝望的边缘。
D.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坍塌破败,只剩下断壁残垣,埋没于蓬蒿荆棘之中,成为鸟兽栖聚之地。
10.(2022·广东)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 kuì zuò 。
(2)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个 qiān xǐ 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3)设计者和匠师们 yīn dì zhì yí ,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4)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yǎo wén jiáo zì ,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11.(2022·浙江宁波)下面是一则赞美家乡的材料,请你阅读并完成(1)—(2)小题。
乡土,承载着一个人最深的依恋。江南祖屋,临街缘河,轩窗盈翠,河港波暖,这幅水乡风情画氤氲在无数宁波人心头。宁波,这座与水结缘的城市,因水催生出的美丽家园,迎来了建城1200年的盛大节日。悠悠流tǎng①________的三江水,依然在日月照耀下熠熠生辉;港通天下的宁波舟山港,依然谱写着海上丝路的热血传奇。历史juàn②________顾宁波,未来属于宁波。
(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和“承载”的“载”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载入史册 B.风雪载途 C.千载难逢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12.(2022·西藏)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1-2题。
我们是无数雨滴中寂寂无名的一滴。这一滴雨水,它有 (A.独具匠心 B.独一无二)的记忆。即使它会被轻易吞没,失去个体的轮廓,从而逐渐消shì。但一粒雨滴也有自己的历史,正因它有将这历史传承下去的责任和义务,所以我们更应míng记。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消shì( ) ②míng记( )
(2)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成语是( )
2023年春语文新中考二轮专题导练 考点01 字音字形: 这是一份2023年春语文新中考二轮专题导练 考点01 字音字形
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语文专题导练 考点12 修辞手法: 这是一份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语文专题导练 考点12 修辞手法,文件包含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语文专题导练考点12修辞手法解析版doc、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语文专题导练考点12修辞手法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语文专题导练 考点10 文言文考点: 这是一份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语文专题导练 考点10 文言文考点,文件包含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语文专题导练考点10文言文考点解析版doc、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语文专题导练考点10文言文考点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