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北京市高三上学期入学定位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2022—2023学年北京市新高三入学定位考试
地理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彩虹山(5200米)位于秘鲁南部安第斯山脉中,在阳光的照耀下,它呈现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童话般的鲜艳色彩。彩虹山山麓遍布疏林草原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彩虹山地貌景观显示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
A. 岩浆岩、褶皱 B. 沉积岩、褶皱 C. 岩浆岩、断层 D. 沉积岩、断层
2. 彩虹山所在地区多火山活动,原因是处于( )
A. 南美大陆板块内部 B. 大陆板块之间相互挤压地带
C. 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地带 D. 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张裂地带
3. 攀登彩虹山的最佳时期可能是( )
A. 1月—2月 B. 3月—4月 C. 5月—9月 D. 10月—12月
【答案】1. B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可知,彩虹山的岩石具有层理结构,可知岩石类型为沉积岩,排除AC。图中岩层发生明显的弯曲,且未发生断裂,说明该地的地质构造为褶皱,B正确,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彩虹山位于秘鲁南部安第斯山脉中,位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碰撞处,属于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地带,地壳活跃,因此多火山活动,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题详解】
“彩虹山山麓遍布疏林草原景观”,据此可知,彩虹山当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其中 5月—9月为当地的干季,降水少,晴天多,视野开阔,是攀登彩虹山的最佳时期,C正确。其他时间为湿季,降水多,还会影响大气透明度,影响彩虹山景观的观赏,不是登山的最佳时期,ABD错误。故选C。
【点睛】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可划分为六大基本板块,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板块碰撞挤压,常形成海沟和造山带,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或海沟-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下图为北京时间2022年2月24日某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此时可能( )
A. 甲地偏西南风 B. 乙地风力强劲 C. 丙地阴雨连绵 D. 丁地气流辐散
5. 该日后一周( )
A. 处于惊蛰—春分之间 B. 北京正午日影在逐渐变长
C. 海南岛东北方向日出 D. 天安门升旗时刻逐渐提前
【答案】4. C 5. D
【解析】
【4题详解】
在图中甲地附近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形成偏北风,A错误。乙地等压线分布稀疏,风力较小,B错误。丙地位于准静止锋附近,阴雨连绵,C正确。丁地为低压中心,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该日为2月24日,此后一周即2月24日到3月3日前后,惊蛰在3月6日前后,春分在3月21日前后,因此没有处于惊蛰—春分之间,A错误。2月24日后一周,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正午日影在逐渐变短,B错误。由于太阳直射南半球,海南岛昼短夜长,日出东南方向,C错误。随着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京的白昼逐渐增长,日出逐渐提前,由于天安门广场的五星红旗与太阳同时升起,因此可知升旗时刻逐渐提前,D正确。故选D。
【点睛】日出、日落的方位:1、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日出正东,日落正西。2、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除极昼极夜范围外,各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3、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除极昼极夜范围外,各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2016年11月,人们在英国北威尔士的海滨沙滩上发现了一只稀有的热带海龟,这种海龟通常生活在墨西哥湾一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北威尔士海滨的盛行风向是( )
A. 西南风 B. 西北风 C. 东南风 D. 东北风
7. 帮助这只热带海龟万里“奔波”的洋流是( )
A. 西风漂流 B. 北大西洋暖流 C. 北太平洋暖流 D. 本格拉寒流
【答案】6. A 7. B
【解析】
【6题详解】
北威尔士海滨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受北半球的中纬西风控制,北半球的中纬西风为西南风,所以北威尔士海滨的盛行风向是西南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西风漂流是南半球中纬度海区自西向东运动的洋流,对北半球没有影响,A错误。北大西洋暖流地处大西洋,南接来自较低纬度的墨西哥湾暖流,北到中纬度大西洋东岸,对这只海龟万里“奔波”有很大帮助,B正确。北太平洋暖流位于太平洋,对大西洋热带海龟万里“奔波”没有影响,C错误。本格拉寒流位于南半球非洲西海岸,对北半球热带海龟万里“奔波”没有影响,D错误。故选B。
【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全球影响:调节全球热量分布。2、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例如: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副热带大陆西岸寒流——沿岸形成荒漠环境;3、对海洋生物: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形成著名渔场;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大渔场。例如: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秘鲁渔场、我国的舟山渔场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4、海洋污染:扩大了污染范围,加快了净化速度。(目前最严重的海洋污染是石油泄漏造成的)。
下图为我国不同区域的山地植被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图中( )
A. 甲水热充足,林带上界较高 B. 乙深居内陆,基带气候干燥
C. 甲光照较强,使冰雪带缺失 D. 乙海拔高,森林类型较丰富
9. 乙山地所在地形区( )
A. 河湖湿地面积广大 B. 生物能资源丰富
C. 以水稻种植业为主 D. 常见转场畜牧业
【答案】8. B 9. D
【解析】
【8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图山麓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可知该山体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乙图山麓自然带为荒漠,可知该山体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所以可知,甲水热更充足。甲的林带上界在大约2500米高处,而乙林带上界在3100米高处,所以乙林带上界更高,A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乙深居内陆,基带为荒漠,可知基带气候干燥,B正确。甲降水较多,阴雨天多,而乙气候干旱,降水少,光照更强。甲冰雪带缺失主要与山体海拔较低有关,与光照关系不大,C错误。乙海拔高,但是只有针叶林,森林类型单一,不丰富,D错误。故选B。
【9题详解】
乙山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河湖湿地面积小,A错误。气候干旱,水源缺乏,因此生物种类少,生物能资源不丰富,B错误。乙地降水少,不适合发展需水量大的水稻种植业,C错误。西北地区山体高大,山麓和山腰地带牧草较多,常见转场畜牧业,冬季牧场在低海拔地区,夏季牧场在高海拔地区,D正确。故选D。
【点睛】自然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包括地带性分布规律和非地带性规律,地带性分布规律分为从赤道向两极分异规律、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带分布规律。从赤道向两极分异规律主要表现为自然带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主要以热量为基础形成的。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表现为南北延伸、东西更替,主要是以水分为基础形成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主要表现为由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规律的更替,主要是以水分和热量不同形成的。
蔬菜种植与土壤温度(地温)密切相关,但土壤温度随深度变化情况不同。下图分别示意我国某地区蔬菜田土壤监测点1月和7月,5cm和15cm深度土壤温度的逐时平均日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该地区可能位于我国( )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11. 关于图示不同深度的土壤及地温日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无论冬夏地温日变化幅度随深度增加而加大
B. 5cm处地温最高值出现在当日太阳辐射最强时
C. 15cm处地温最高值出现在近地面气温最高时
D. 15cm深度土壤更适宜保障蔬菜根系稳定生长
【答案】10. B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1月5cm深度土壤日最低温度约为8℃,大于0℃,可推测该地区可能位于我国南方,因为南方1月气温在0℃以上,而我国北方、西北、青藏地区1月气温均在0℃以下,受其影响,南方1月表层土壤温度高于0℃,北方、西北、青藏1月表层土壤低于0℃,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据图可知,无论冬夏,5cm深度地温日变化幅度大于15cm深度的变化幅度,表明地温日变化幅度随深度增加而减小,A错误。5cm处地温最高值出现在15时前后,而当日太阳辐射最强在12时,二者时间不相同,B错误。 15cm处地温最高值出现在18时前后,而近地面气温最高出现在14时前后,二者时间不相同,C错误。15cm深度土壤温度变化幅度小,更适宜保障蔬菜根系稳定生长,D正确。故选D。
【点睛】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也是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和800mm年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
12. 城乡空间结构是城乡各种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分布,组合以及相互作用状态,是城乡社会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投影。下图是我国某矿业城市1985—2010年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过程示意图。该城市发展经历了不同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985—2000年产业结构已呈现多元发展 B. 1985—2000年因矿产枯竭导致城镇衰退
C. 2000—2010年三大产业多中心分散发展 D. 2000—2010年产业融合快速带动城镇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读图可知,1985—2000年产业结构尚未呈现多元发展; 1985—2000年没有出现矿产枯竭,没有导致城镇衰退;产业融合是指在时间上先后产生、结构上处于不同层次的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知识业在同一个产业、产业链、产业网中相互渗透、相互包含、融合发展的产业形态与经济增长方式,是用无形渗透有形、高端统御低端、先进提升落后、纵向带动横向,使低端产业成为高端产业的组成部分、实现产业升级的知识运营增长方式、发展模式与企业经营模式,由图可知, 2000—2010年三大产业融合发展; 2000—2010年产业融合快速带动城镇化。ABC错误,D正确。故选D。
在素有“塞上江南”美誉的宁夏引黄灌区,其实存在着大面积难以利用的盐碱地。2021年宁夏成为袁隆平青岛海水稻项目试点地区之一(“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俗称)。下图是宁夏引黄灌区2020年平均降水量与地下水平均埋藏深度统计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引黄灌区县市 | 年平均降水量(mm) | 地下水平均埋藏深度(m) |
① | 278 | 3.23 |
② | 260 | 2.93 |
③ | 194 | 1.79 |
④ | 208 | 3.25 |
13. 宁夏海水稻的试点地区最有可能在图中县市中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4. 影响该地区地下水平均埋藏深度的主要因素有( )
①灌区渠系和田间渗漏②地势高低③凌汛④降水下渗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5. 海水稻在我国具有巨大推广价值的原因是( )
①中国盐碱地面积大,耕地质量欠佳
②有助于缓解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③海水稻适合在所有干旱的地区推广
④有利于改善和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13. C 14. A 15. B
【解析】
【13题详解】
海水稻在宁夏的试点地区要选择盐碱化比较严重且集中连片的地区。从数据资料分析可以得知,③地降水量小而地下水埋藏最浅,最易导致次生盐碱化,C正确;①②④地降水量较多,地下水埋藏较深,不易发生次生盐碱化,AB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宁夏平原属于灌溉农业,水源主要是通过密集的自流渠系引黄河水灌溉,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自灌区渠系和田间渗漏,①正确;地势低,地下水汇集,地下水埋深较浅,②正确。淩汛往往发生在秋末冬初和冬末春初,此时段是黄河的枯水期,河水外溢量较小,且此时气温低,地下有冻土层,不利于地表水下渗,③错误;宁夏平原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地表水缺乏,来自降水下渗的补给很少,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题详解】
我国土地盐碱化在季风区和非季风区都有广泛分布,耕地质量欠佳,①正确;我国人多地少,平原面积小,耕地盐碱化现象比较严重,造成粮食减产或产量低,推广海水稻有助于缓解我国粮食安全问题,②正确;海水稻虽耐盐碱,但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淡水灌溉,我国大部分干旱地区淡水资源缺乏,③错误;海水稻能防风消浪、促淤保难、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防治荒漠化,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④正确,ACD错误,B正确。故选B。
【点睛】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地下水主要有降水入渗、灌溉水入渗、地表水入渗补给,越流补给和人工补给。在一定条件下,还有侧向补给。地下水的排泄主要有泉、潜水蒸发、向地表水体排泄、越流排泄和人工排泄。泉是地下水天然排泄的主要方式
二、综合题:本部分共5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校师生到陕北延安、吴起等地区开展关于生态脆弱区生态治理的相关调研活动。下左图是陕西省北部地区图,下右图是陕北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图。
任务一:调研地理环境
图中长城沿线地区是我国农牧交错带的一部分,生态环境脆弱。师生们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21世纪以前,该地区农业生产曾长期陷入“越穷越垦、越垦越穷,越牧越荒、越荒越牧”的恶性循环,“春种一面坡,秋收一袋粮”是当时农业广种薄收的真实写照。上世纪80,90年代,陕北地区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问题也非常严重。
(1)简述陕北长城沿线地区自然环境特征,说出加剧其生态脆弱的人为原因。
任务二:探查生态变化
师生们在对吴起县的调研中了解到,吴起县作为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而举世闻名。进入21世纪,吴起人民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全面“兴林草、兴生态”,成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下表为吴起县2000年和2009年植被覆盖度对比,同学们对其进行了分析。
植被覆盖度/% | 2000年面积比/% | 2009年面积比/% |
0~15 | 89.19 | 0.01 |
15~30 | 9.98 | 8.03 |
30~60 | 0.83 | 87.97 |
>60 | 0.00 | 3.99 |
(2)根据表绘制统计图,据图说明吴起县植被覆盖度的主要变化。
师生们在调研分析中进一步发现,吴起县黄土沟壑的阴坡和缓坡植被恢复率往往更高。
(3)试解释出现以上地理现象的原因。
【答案】(1)地处半湿润和半干旱区过渡地带(或降水较少,季节变化大):位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植被覆盖率较低;土壤疏松、裸露;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开矿(能源开发、工矿建设)等
(2)绘图示例:
说明:2000年时植被覆盖度0-15%的土地占大多数(面积占89.19%);2009年后植被覆盖度30-60%的土地面积增长最快(增长了87.14%);植被覆盖度0-15%的土地已基本消失。
(3)在干旱半干旱区,阴坡比阳坡温度低,水分不易快速蒸发,更适合耐阴植被的生长。缓坡比陡坡水土保持条件好,更利于植被恢复。
【解析】
【分析】本题以陕西省的相关资料为背景信息,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生态脆弱的原因、地方性分异等知识,要求考生准确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小问1详解】
图中长城沿线地区是我国农牧交错带的一部分,生态环境脆弱。其自然环境特征可以从气候、地形、土壤、植被、水文等方面进行分析。由图中等降水量线分布可知,该地地处半湿润和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降水较少,季节变化大;从地形来看,地处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气候较为干旱,植被覆盖率较低;土壤疏松、裸露;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变化大、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流含沙量大。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加剧其生态脆弱,主要是由于过度开垦、过度樵采、过度放牧;不合理开矿、工矿建设等破坏地表植被,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
【小问2详解】
由题中数据可知:2000年时植被覆盖度0-15%的土地占大多数(面积占89.19%);2009年后植被覆盖度30-60%的土地面积增长最快(增长了87.14%);植被覆盖度0-15%的土地已基本消失。绘图如下,横坐标为不同的植被覆盖率,纵坐标为所占比重,2000年和2009年植被覆盖度用不同的图例来表示,可以直观表示出吴起县植被覆盖度的主要变化。
【小问3详解】
由材料可知,吴起县黄土沟壑的阴坡和缓坡植被恢复率往往更高。在干旱半干旱区,降水较少,蒸发量的多少对土壤水分条件影响较大。阴坡比阳坡接受到的太阳光照少,蒸发量小,土壤水分条件更好;缓坡坡度小,地表水更容易下渗,比陡坡水土保持条件好,更利于植被恢复。
17.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1年7月,某天气系统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造成了重大损失。下图为该天气系统7月18日至28日每天02时(北京时间)的位置及中心气压值变化图。
(1)概述该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和强度变化。
(2)分析该天气系统给我国东部地区带来的影响。
【答案】(1)大致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先增强再减弱。
(2)弊:沿海地区出现狂风、暴雨、风暴潮;在较大范围造成洪涝灾害、风灾、地质灾害及各种次生灾害;使农作物减产,影响交通、航运,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
利:对长江流域的伏旱(高温天气)有缓解作用。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天气系统7月18日至28日每天02时(北京时间)的位置及中心气压值变化图为背景资料,考查台风的移动方向、强度影响因素、影响等知识,要求考生准确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小问1详解】
由图中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天气系统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中心气压低,应为台风。其源地为西北太平洋,形成后大致向西北方向移动。由图可知,该天气系统的中心气压值先降低后升高,其强度先增强再减弱。
【小问2详解】
台风带来的影响可以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弊:使我国沿海地区出现狂风、暴雨、风暴潮,造成洪涝灾害、风灾、地质灾害及各种次生灾害等;使农作物减产,破坏基础设施,影响交通、航运,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利:台风能带来降水,对长江流域的伏旱(高温炎热天气)有缓解作用。
18. 阅读纳米比亚共和国相关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纳米布沙漠分布于西非大西洋狭长海岸,是世界上唯一的沿海沙漠(如左图)
(1)推测纳米布沙漠沿海岸分布的原因。
右图景观是在纳米比亚沙漠中生长的一种树芦荟,被当地人用作箭筒,所以称为“箭袋树”。其树干粗大平滑,树枝上覆盖了一层明亮的白色粉末,叶片有一层厚厚的外皮,皮孔的数目极少。必要时能够自断枝叶,并将断口封住,少了些枝叶也能存活,等到情况改善,再发出新芽。
(2)试根据箭袋树的形态特征,说出其主要适应的气候特征。
纳米比亚渔业资源丰富,位居世界十大产鱼国之列。商业捕捞和水产品加工外贸是该国的支柱产业。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后,就开始完善渔业管理制度。政府立法严禁非法捕鱼,严格管控主要鱼种年可捕量和配额,征收渔权费和配额费等,并科学制定了海洋资源利用和渔业发展短、中,长期规划。
(3)说明纳米比亚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并阐释该国渔业政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答案】(1)内陆沙源在东南信风(离岸风)的吹送下向海岸聚集;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海岸地区气候更加干旱,且盛行下沉气流(使沙源物质沉降堆积),形成海岸沙漠。
(2)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3)海岸线绵长:沿岸寒流流经(形成上升补偿流),使营养物质在表层海水中富集(吸引鱼类聚集)。该国渔业政策有效防止了对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减少了对海洋环境的破坏,保护了海洋资源生态平衡,保障了国家支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维护了国家海洋资源安全。
【解析】
【分析】本题以纳米比亚共和国的相关材料为背景,考查沙漠的成因、植被与环境的关系、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等知识,要求考生准确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可知,纳米布沙漠分布于西非大西洋狭长海岸,是世界上唯一的沿海沙漠。受副热带高压和沿岸寒流影响(降温减湿),海岸地区气候干旱,且盛行下沉气流(使沙源物质沉降堆积),形成海岸沙漠。同时,纳米比亚沙漠内陆沙源在东南信风(离岸风)的吹送下,不断向海岸聚集,堆积形成沙漠。
【小问2详解】
由材料可知,箭袋树树干粗大平滑,树枝上覆盖了一层明亮的白色粉末,叶片有一层厚厚的外皮,皮孔的数目极少,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必要时能够自断枝叶,并将断口封住,少了些枝叶也能存活,等到情况改善,再发出新芽。说明箭袋树主要适应干旱、蒸发强烈的气候。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纳米比亚海岸线绵长,沿岸寒流流经,受离岸东南信风影响,深层海水上涌,形成上升补偿流,使深层的营养物质上泛,繁殖了大量的浮游生物,吸引鱼类聚集。由材料可知,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后,就开始完善渔业管理制度。政府立法严禁非法捕鱼,严格管控主要鱼种年可捕量和配额,征收渔权费和配额费等,并科学制定了海洋资源利用和渔业发展短、中,长期规划。该国渔业政策有效防止了对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减少了对海洋环境的破坏,保护了海洋资源生态平衡,保障了国家支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维护了国家海洋资源安全。
19.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左图为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下右图为该工程某水源区示意图,该区域水源涵养能力突出,水质优良。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产生大量移民,部分移民“后靠安置”(安置到附近海拔更高区域)。
(1)据左图和材料说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选线的主要优势条件。
(2)请对右图水源区水质保障提出三项可行性措施。
(3)指出影响“后靠安置”移民村规模的主要因素,以及在移民村可扶持发展的产业。
【答案】(1)水源地水质好,水量充足:南高北低,全程可基本自流输水;地势高差不大,施工难度相对较小。
(2)提高植被覆盖率(加快重点流域的生态修复);建立健全“河长制”(加强环境监测和监督);全流域综合治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污染、低能耗的工业;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减少农业污水的排放;加强水资源保护的宣传工作等。
(3)环境承载力。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生态旅游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和该工程某水源区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选线的主要优势条件、水源区水质保障措施、影响“后靠安置”移民村规模的主要因素,以及在移民村可扶持发展的产业等内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为右图所示丹江口水库。材料信息显示,该水源区“水源涵养能力突出,水质优良”,且丹江口水库位于汉江和丹江汇合处,河流水量大,可调水量充足:结合左图可知,沿线地势南高北低,全程可基本自流输水,输水效率高;且地势高差仅为100米左右,高差不大,地势起伏小,施工难度相对较小。
【小问2详解】
要保障水源区水质,需提高植被覆盖率,加快重点流域的生态修复,进一步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建立健全“河长制”,加强环境监测和监督,保证水源区不被污染;全流域综合治理,减少水体相互影响;区域内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污染、低能耗的工业,杜绝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化肥的滥用,减少农业污水的排放;加强水资源保护的宣传工作,提高当地居民的保护意识。
【小问3详解】
影响“后靠安置”移民村规模的主要因素是环境承载力,若环境承载力较大,可安置较大规模的移民村,若环境承载力较小,只能安置较小规模的移民村。移民村海拔较高,地形地势复杂,要注重对生态的保护,减少对生态的破坏,因此可扶持发展的产业如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生态旅游等。
20.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稀土不是土,而是34种稀有元素的总称。作为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稀土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军工等高科技产业。左图为2021年世界主要国家稀土矿储量分布图。右图为2014—2020年中国稀土产量及占全球总产量比重图。
(1)据图概述我国稀土资源储量特点和近年产量的变化。
上世纪60年代,由于稀土分离提纯核心技术被少数国家垄断,中国作为“稀土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却要长期从国外高价购进深加工稀土产品。经过几代科学家的艰苦奋斗,目前中国所拥有的稀土技术专利数量比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并成为少数拥有完整稀土产业链的国家。全球86%的稀土矿产能需要在中国完成冶炼分离。近年来,中国技术与资本还在积极推动海外稀土开发项目。
(2)从地理视角阐述我国努力掌握稀土核心技术,积极推动海外稀土开发原因。
【答案】(1)储量占全球34%,居各国之首。
产量:2014-2017年产量稳定,全球占比保持在80%左右的高位;2018-2020年产量上升,但全球占比略下降(保持在60%左右)。
(2)只有掌握稀土核心技术,才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完善和延长产业链,保障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才能摆脱对外依赖,获得竞争优势(绝对优势、最强竞争力),扩大国际市场,增强国际影响力。推动海外开发项目,为本国消费需求增加保障,兼顾国内资源的战略储备,利于保护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维护国家安全。
【解析】
【分析】本题以稀土相关图文为材料,涉及我国稀土资源储量特点和近年产量的变化描述、我国努力掌握稀土核心技术,积极推动海外稀土开发的原因分析等内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我国稀土资源储量占全球34%,居世界主要稀土国家之首。近年产量的变化特点为:2014-2017年产量稳定,全球占比保持在80%左右;2018-2020年产量逐年增加,但全球占比呈下降趋势。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稀土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军工等高科技产业”。以前稀土“核心技术被少数国家垄断”,导致我国虽然为“最大生产国”,却长期进口稀土产品。目前掌握了核心技术,“成为少数拥有完整稀土产业链的国家”。据此可以看出,只有掌握稀土核心技术,才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完善和延长产业链,进而保障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长期从国外高价购进深加工稀土产品”,使得我国高科技发展对外依赖性强,我国努力掌握稀土核心技术,才能摆脱对外依赖,在国际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并扩大国际市场,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我国是稀土最大消费国,积极推动推动海外开发项目,可以为我国提供更多的稀土资源,使我国的稀土消费需求增加保障,满足国内资源的战略储备,有利于保护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维护国家安全。
2023-2024学年北京市高三上学期入学定位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北京市高三上学期入学定位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湖南省部分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湖南省部分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遂宁射洪中学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遂宁射洪中学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文综地理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