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专题27 探究导体的电阻与电流、电压关系的实验题(解析版)
展开专题27 探究导体的电阻与电流、电压关系的实验题
抓住考点学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需要学通的基础知识
(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实验中提出的问题以及方法和结论
①提出问题:电流与电压有什么定量关系?
②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即: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
③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说法固定,不能更改)
2.电路连接注意事项:开关断开,滑动变阻器滑片移至阻值最大处
3.电表异常偏转原因:
①指针反向偏转,原因是正负接线柱接反;
②正向偏转幅度过小,原因是量程选择过大;
③正向偏转幅度过大超过最大刻度,原因是量程选择过小;
4.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①保护电路;
②改变电阻两端电压。
5.调节滑动变阻器不能使电压达到指定示数的原因是: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过小
6.换不同规格的电阻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得出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7.此实验不能用灯泡代替电阻进行探究的原因: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V
A
Rx
R′
1.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①保护电路;
②使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
2.更换大电阻后如何滑动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应使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大,滑动变阻器分的的电压变大,保证定值电阻上分的的电压不变。
3.电路中滑动变阻器阻最大值Rx的确定方法:UR/R=(U-UR)/RX
4.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关系。
5.结论: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根据考点考
【例题1】(2020浙江温州)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小明连接了如图甲的电路,电源电压U为3伏。
(1)闭合开关后,小明发现电流表指针如图乙,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2)改正错误操作后,小明分别将电阻R0为5欧、10欧和20欧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测得电阻R0的电压U0和电流I0数据,如表一所示。小明想进一步研究“电阻R0的电流变化量大小ΔI0与电压变化量大小ΔU0的关系”,根据数据计算出部分电压变化量大小ΔU0和相应的电流变化量大小ΔI0,如表二所示,则表二中的a为______;
表一
组别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R0(欧)
5
10
20
U0(伏)
1.0
2.2
2.5
1.2
18
2.4
1.6
2.4
2.8
I0(安)
0.20
0.44
0.50
0.12
0.18
0.24
0.08
0.12
0.14
表二
组别
ΔU0(伏)
ΔI0(安)
第1组
1.5
a
第2组
0.6
0.06
第3组
0.8
0.04
(3)小明发现,滑动变阻器电压变化量大小ΔUR与电流变化量大小ΔIR的比值,总是等于定值电阻R0的阻值,请结合上表数据和所学电学知识解释此规律______。
【答案】 (1)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2) 0.30 (3)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特点U=U0+UR,得:ΔUR=ΔU0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特点IR=I0,得:ΔIR=ΔI0,所以ΔUR与ΔIR的比值等于ΔU0与ΔI0的比值,据表二数据可知,ΔU0与ΔI0的比值等于R0,则ΔUR与ΔIR的比值等于R0。
【解析】(1)电流表使用时,电流必须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反之指针会发生反偏;闭合开关后,小明发现电流表指针向零刻度线左侧偏转,原因是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2)分析第2组和第3组数据得出电压变化量大小ΔU0和电阻R0的电流变化量大小ΔI0的比值与R0的关系,由表二的第2组数据可得
第3组数据可得
则第1组数据中
(3)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特点U=U0+UR,得;ΔUR=ΔU0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特点IR=I0,得ΔIR=ΔI0,所以ΔUR与ΔIR的比值等于ΔU0与ΔI0的比值,据表二数据可知,ΔU0与ΔI0的比值等于R0,则ΔUR与ΔIR的比值等于R0。
【例题2】(2020甘肃天水)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电路连接完整(请勿更改原有导线,导线不得交叉),
要求: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变大。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 。
(2)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电源电压,电流表无示数,其原因是 。
(3)实验过程中,将5Ω的电阻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至适当位置,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流表示数为 A.将5Ω的电阻更换为10Ω的电阻,闭合开关,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 (选填“左”或“右”)端移动,使电压表示数为 V。
【答案】(1)见解答;断开;(2)电阻R断路;(3)0.3;右;1.5。
【分析】(1)根据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变大确定变阻器左下接线柱连入电路中;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断开;
(2)若电流表示数为0,说明电路可能断路;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说明电压表与电源连通,则与电压表并联的支路以外的电路是完好的,则与电压表并联的电路断路了;
(3)根据电流选用的量程确定分度值读数,由定律定律求出电压表示数;
根据控制变量法,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需控制定值电阻的电压相同,当换上大电阻时,根据分压原理确定电压表示数的变化,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结合分压原理确定滑片移动的方向。
【解答】(1)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阻变小,故变阻器左下接线柱连入电路中,如下所示:
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断开;
(2)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电源电压,电流表无示数,其原因是电阻R断路。
(3)实验过程中,将5Ω的电阻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至适当位置,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流表示数为0.3A;
由定律定律,电压表示数:U=IR=0.3A×5Ω=1.5V;
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可知,将定值电阻由5Ω改接成10Ω的电阻,电阻增大,其分得的电压增大;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实验中应控制电压不变,应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应增大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由分压原理,应增大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所以滑片应向右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V。
【点评】本题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考查电路连接、注意事项、故障分析、电流表读数和操作过程及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结合考点练
1.(2020贵州毕节)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电源是2节新干电池,电阻的阻值为5Ω。
(1)图甲是没有连接完整的实验电路,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______
(2)电路连接完毕后,闭合开关,发现两只电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路中的故障可能是_____;
(3)实验数据记录见表,其中一个电流数据记录错误,这个数据是_____;
实验序号
1
2
3
4
电压U/V
0.6
1.2
1.8
2.4
电流I/A
0.12
0.24
0.30
0.48
(4)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_____。
【答案】 (1) (2) R断路 (3) 0.30 (4) 成正比
【解析】(1)电压表测电阻的电压,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由欧姆定律,电路的电流变大,故电路的电阻变小,变阻器右下接线柱连入电路中,如下所示
。
(2)电路连接完毕后,闭合开关,发现两只电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即电流表没有示数,电路可能断路,电压表示数为电源电压,则电压表与电源连通,电路中的故障可能是R断路。
(3)由表中实验数据,除第3组数据外,各组的电压与电流之比为5Ω,故电流数据错误是 0.30。
(4)由表中数据知,电压与电流之比为一定值,可以得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2020齐齐哈尔)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老师提供了两节新干电池、电流表、电压表、开关、两个滑动变阻器(规格为“10Ω 1A”和“20Ω 0.5A”),阻值为10Ω、20Ω、25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一个标记模糊、阻值未知的定值电阻,以及导线若干。
(1)请根据图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图乙)连接完整。(要求导线不交叉;当滑片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
(2)将滑动变阻器阻值调到最大,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电源电压,电流表无示数,其原因可能是定值电阻 (选填“断路”或“短路”)。
(3)排除故障后,更换不同电阻进行实验,测得数据填入下面表格,第一次实验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为 A.当取下10Ω的定值电阻,换接上20Ω的定值电阻时,为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
V不变,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实验序号
1
2
3
电阻R/Ω
10
20
25
电流I/A
0.10
0.08
(4)由表中数据可知,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 (选填“正比”或“反比”)。
(5)根据表格数据判断,实验中选用的滑动变阻器可能是 (选填“A”或“B”),
A.“10Ω 1A” B.“20Ω 0.5A”
(6)小亭同学在完成实验后,想知道标记模糊的定值电阻的阻值Rx(老师告知其阻值大于25Ω)。此时电压表被另一组的同学借走,小亭经过思考,为减小测量误差,需要增大电源电压,于是找来一个能够使用的旧蓄电池组(其电压小于10V),巧妙的应用电流表和实验中选用的变阻器,以及其它现有的实验器材,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电路,并计算出了该电阻的阻值。具体操作如下:
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电流表选择合适的量程,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调至A端,闭合开关S,读出电流
表的示数为0.18A。
②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调至B端,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0.30A。
③则Rx= Ω。
【答案】(1)如上所示;(2)断路;(3)0.2;2;右;(4)反比;(5)B;(6)30。
【解析】(1)当滑片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故变阻器左下接线柱连入电路中,如下所示:
(2)将滑动变阻器阻值调到最大,闭合开关后电流表无示数,电路可能断路,发现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电源电压,电压表与电源连通,故其原因可能是定值电阻断路;
(3)排除故障后,更换不同电阻进行实验,测得数据填入下面表格,第一次实验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由欧姆定律,电阻的电压为:
U=IR=0.2A×10Ω=2V;
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可知,将定值电阻由10Ω改接成20Ω的电阻,电阻增大,其分得的电压增大;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实验中应控制电压不变,即应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应增大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由分压原理,应增大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所以滑片应向右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V;
(4)由表中数据可知,电阻增大为原来的几倍,通过的电流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即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5)根据表格最后一组数据,由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规律,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
R滑=﹣R3=﹣25Ω=12.5Ω,实验中选用的滑动变阻器可能是B;
(6)具体操作:
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电流表选择合适的量程,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调至A端,闭合开关S,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0.18A。
②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调至B端,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0.30A。
③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为20Ω,在①中,待测电阻与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串联,由串联电阻的规律,
R串=20Ω+Rx,
在②中为待测电阻的简单电路,根据欧姆定律,电源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故有:
=,
解得:Rx=30Ω。
3.(2020贵州黔西南)小明用如下图所示的实验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1)在方框内画出此实验电路图。________
(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_______状态,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置于_______端。
(3)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阳器的滑片P发现:电压表始终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填序号).
A.滑动变阻器断路 B.电阻R短路 C.电阻R断路
(4)排除故障后,用5Ω的电阻替换R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1.5V时,电流表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将电流表示数填入下表中。________
(5)将5Ω的电阻换成10Ω的电阻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到合适位置时,记录电流数据。此操作中调节滑动变阻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6)再将电阻换成15Ω,重复上述操作
(7)进行多次实验,其目的是为了得到_________________。
(8)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___一定时,_____________。
【答案】 (1) (2) 断开 右 (3)B (4) 0.3 (5) 使电阻R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 (7) 普遍规律 (8)电压 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解析】(1)按照实物图,先将开关,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电阻串联接入电路,再将电压表并联接入电路,作电路图如图所示:
(2)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移到阻值最大处,即置于右端,以保护电路。
(3)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阳器的滑片P,电流表有示数,说明不可能是电路断路,电压表始终无示数,说明与电压表并联的电路短路,即电阻R短路。
故选B。
(4)由图乙可知,电流表此时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此时电流的示数为0.3A。
(5)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实验中,要控制电压不变,将5Ω的电阻换成10Ω的电阻后,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会变大,要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到合适位置,控制电阻R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
(7)进行多次实验,其目的是为了得到普遍规律。
(8)分析表格中的数据,电流与电阻的乘积是定值,可得出结论: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4.(2020四川南充)用如下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恒为6V,定值电阻R备有(5Ω、10Ω、20Ω、40Ω)各一个。
(1)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滑到最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
(2)将5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发现电流表示数始终为零,电压表示数不为零,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填选项);
A.定值电阻R短路
B.定值电阻R断路
C.滑动变阻器短路
(3)不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将5Ω的电阻换成10Ω的电阻,闭合开关后,为保证电压表示数与更换前相同,滑片P应向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滑动;
(4)实验中依次接入定值电阻,调节滑片使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相同,记下电流表读数,绘出电流I与电阻倒数变化的图像乙,由图乙可知: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___________比;
(5)为完成整个实验,应该选择___________(填选项)种规格的滑动变阻器。
A.50Ω、1.0A
B.100Ω、1.2A
C.200Ω、0.6A
【答案】(1)左 (2)B (3) 左 (4)反 (5) B
【解析】(1)由电路图知道,在连接电路时,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滑至阻值最大处的左端。
(2)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时,发现电流表示数始终为零,说明电路可能断路,而电压表有示数,说明与电压表并联部分断路,即此时电路可能的故障是定值电阻R断路。
故选B。
(3)由串联分压原理知道,将定值电阻由5Ω改接成10Ω的电阻,电阻增大,其分得的电压增大;由于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实验中应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所以,此时应增大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由分压原理,应增大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所以滑片应向左端移动。
(4)由于电流I与电阻倒数变化的图像乙,说明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的倒数成正比,即说明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5)由图像知道,电阻两端的电压始终保持U=IR =2V,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知道,变阻器分得的电压
U滑 =6V-2V=4V
即变阻器分得的电压为电压表示数的2倍,由分压原理知道,当接入40Ω电阻时,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滑 =2×40Ω=80Ω
故为了完成整个实验,应该选取最大阻值至少80Ω的滑动变阻器。
故选B。
5.(2020黑龙江龙东农垦森工)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小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
(1)请你帮助他们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实物图连接完整;
(2)小伟首先把5Ω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后,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缓缓向 (左或右)端移动,直到电压表示数恰为1V,电流表示数如图所示。此时电流的大小为 A;
(3)小伟不断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多次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并记录对应的电流值如表,由此可以归纳出结论是 。
次数
1
2
3
R=5Ω
U/V
1
2
3
I/A
0.4
0.6
(4)小伟接着测量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把5Ω的电阻换成了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V,读出电流表的示数,根据公式 求出额定功率。但是在实际实验时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指针向左偏转,这可能是 。
【答案】(1)如解析所示;(2)右;0.2;(3)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4)2.5;P=UI;电压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解析】(1)电源电压为3V,故电压表选用小量程与电阻并联,如下所示:
(2)为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最大,小伟首先把5Ω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后,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缓缓向右端移动,直到电压表示数恰为1V,电流表示数如图所示,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此时电流的大小为0.2A;
(3)根据表中数据,电压增大为原来的几倍,电流也增大为原来的几倍,即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4)灯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发光,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读出电流表的示数,根据公式P=UI求出额定功率。但是在实际实验时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指针向左偏转,这可能是电压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6.(2020湖北武汉)在探究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小强和小红设计的电路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3V保持不变。
(1)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该置于_________(填“a”或“b”)端。
(2)小强同学按图甲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S,调节滑片P,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1
2
3
4
5
电压U/V
0.6
0.9
1.2
1.5
1.8
电流I/A
0.15
0.32
0.30
0.38
0.45
分析数据可知,应将实验序号_________的一组数据剔除,进而得出结论:电阻一定时,______________,
为了能够顺利完成上述实验,所用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不小于__________Ω。
(3)小红同学连接的电路如图乙所示小强同学发现接错了一根导线,请在这根导线上打“x”,并补画出正确的那根导线。( )
【答案】 (1) a (2) 2 电流跟电压成正比 16 (3)
【解析】(1)为了保护电路,闭合开关之前应将滑动变阻器调到阻值最大的地方,即滑片P应该置于a端。
(2)分析数据得知,第2组数据电压与电流比值,明显不同其他组的比值,故第2组数据错误,应剔掉,实验结论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
由第一组数据分析得知,定值电阻电压为0.6V,则滑动变阻器至少要分得2.4V电压,即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是定值电阻的4倍,因此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定值电阻阻值的4倍,根据公式可算出定值电阻的阻值为
因此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16Ω。
(3)如图乙所示的电路连接,此时滑动变阻器没有接入电路,正确画法,如图所示。
7.(2020苏州)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3V,电阻R有4个阻值(5Ω、10Ω、15Ω、25Ω)供选用,滑动变阻器Rp规格为“10Ω 2A”。
(1)开关闭合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移到最 (左/右)端;闭合开关后,小明发现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均为0,他将一根导线的一端接电源正极,另一端依次试触a、b、c、d各接线柱,当接触到d时,电压表开始有示数且为3V,电流表示数仍为0,经进一步检查,电流表及各接线处均完好,则电路中所有可确定的故障是 。
(2)排除故障并将问题元件进行同规格更换,此时R的阻值为5Ω.闭合开关,调节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到达某一数值,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示数为 A.接着将R阻值换成10Ω,向 (左/右)端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以保持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3)将R阻值换成15Ω重复上述操作。三组数据如表所示,由此可得: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 。为提高结论的可靠性,换用阻值为25Ω的电阻继续上述实验,是否可行? (可行/不可行)
(4)下列图象中,能大致反映本实验中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是
【答案】(1)右;滑动变阻器RP(cd间)断路;电阻R断路;(2)0.4;右;(3)反比;不可行;(4)C。
【解析】(1)开关闭合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移到阻值最大处的右端;
由题意,闭合开关后,他将一根导线的一端接电源正极,另一端依次试触a、b、c各接线柱,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均为0,说明电源正极和c之外的电路有断路;
当接触到d时,电流表示数仍为0,电路可能断路,电压表开始有示数且为3V,说明电压表与电源连通,则可能是与电压表并联的电路断路了,因电流表及各接线处均完好,故原因是R断路,导致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综上,电路中所有可确定的故障是:滑动变阻器RP(cd间)断路;电阻R断路;
(2)排除故障并将问题元件进行同规格更换,此时R的阻值为5Ω.闭合开关,调节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到达某一数值,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该示数为0.4A;
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可知,将定值电阻由5Ω改接成10Ω的电阻,电阻增大,其分得的电压增大;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实验中应控制电压不变,即应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应增大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由分压原理,应增大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所以滑片应向右端移动,以保持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3)将R阻值换成15Ω重复上述操作,根据表中数据,考虑到误差因素,电流与电阻之积为:
UV=IR=0.4A×5Ω=0.20A×10Ω=0.13A×15Ω≈2V为一定值,由此可得: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电阻两端的电压始终保持UV=2V,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变阻器分得的电压:U滑=U﹣UV=3V﹣2V=1V,定值电阻分得的电压为电压表示数的2倍,根据分压原理,当变阻器的最大电阻10Ω连入电路中时,对应的定值电阻最大值为:
R滑=2×10Ω=20Ω<25Ω,换用阻值为25Ω的电阻继续上述实验不可行。
(4)A、因电压表示数不变,即电流与R之积为一定值,故电流随R的变化关系为反比例函数,A错误;
B、换用不同的电阻时,电压表示数不变,B错误;
C、定值电阻的电压为2V,变阻器的电压为1V,由分压原理,变阻器与R的比值为1:2,故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与R的关系为一过原点的直线C,C正确;
D、根据P=,定值电阻的功率:
PR=,即电阻的电功率与R之积为一定值,电阻的电功率随R变化关系为反比例函数,D错误。
故选C。
8.(2020广东省)做“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时,可供选择的器材有:电压为6V 的电源,电流表(0~0.6A),电压表(0~3V),开关,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 和20Ω的定值电阻各1个,最大阻值分别为10Ω和50Ω的滑动变阻器各1个,导线若干。
(1)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中,正确的是______,应选用最大阻值为______Ω的滑动变阻器;
(2)若按图乙所示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可观察到电流表的指针______(选填“向右”“反向”或“几乎不”偏转;
(3)按正确电路图连接电路,闭合开关,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有示数,但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时,两表的示数均保持不变,经判断是接线有误,错误可能是______;
(4)纠正错误后,依次更换定值电阻,并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2.5V进行实验。请将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补充完整。
①______V。
实验序号
1
2
3
4
②______
20
15
10
5
③______
【答案】 (1) 甲 50 (2)几乎不 (3)滑动变阻器下面的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 (4)2.5
【解析】(1)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阻、滑动变阻器、电流表串联于电路,电流表测整个电路的电流,电压表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再根据电流表、电压表的接线方法知,实验电路中,正确的是甲。
当接入阻值为20Ω的定值电阻时,其两端的电压不能超过3V,根据串联电路分压的特点可得
则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小阻值为
故选应选用最大阻值为50Ω的滑动变阻器。
(2)由图乙知,电压表串联接入了电路,因电压表的内阻很大,接入电路时,相当于电路断路,故电流表的指针几乎不动。
(3)按正确电路图连接电路,闭合开关,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有示数,说明电路是通路,两表连接没有问题,但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时,两表的示数均保持不变,说明滑动变阻器以最大值接入了电路,即滑动变阻器下面的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
(4)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应保持电阻的两端的电压不变,本实验,电阻两端的电压控制在2.5V,故
②由表格数据知,此格内容应为:。
③因探究的是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为了获得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还应记录每次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值,故表格内容为:。
9.(2020贵州黔东南)某学习小组在“探究通电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4.5V不变)。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路中电流变大;导线不得交叉)
(2)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示数等于电源电压,电流表有示数,移动滑片,电表示数不变,则故障为滑动变阻_________;
(3)探究通电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要在电压一定时进行,图乙是小组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绘制的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R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V;当R的电阻由5Ω更换为10Ω时,闭合开关后,为使R两端的电压________ (选填“改变”或“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____(选填“左”或“右”)端滑动;若实验中R的阻值分别是5Ω、10Ω、15Ω、20Ω、25Ω,为了保证完成实验,则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至少是________Ω。
【答案】 (1) (2) 被短路 (3)3 不变 右 12.5
【解析】(1)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电路中电流变大,即电阻变小,故变阻器左下接线柱连入电路中与电阻串联,如下所示
(2)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电流表有示数,即电路中有电流通过,则故障类型为短路,电压表示数等于电源电压,只能滑动变阻被短路。
(3)图乙是小组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绘制的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R两端的电压为
U=IR=0.6A×5Ω=3V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实验中应控制电压不变,即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应增大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由分压原理,应增大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所以滑片应右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3V。
电压表控制的电压为3V,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变阻器分得的电压
U滑=4.5V-3V=1.5V
变阻器分得的电压为电压表示数的0.5倍,根据分压原理,当接入25Ω电阻时,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滑=0.5×25Ω=12.5Ω
故为了完成整个实验,应该选取最大阻值至少为12.5Ω的滑动变阻器。
10.(2020湖北宜昌)小明利用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相关器材规格已在图中标明。其中电阻箱是一个可调电阻,可以实现电阻从0Ω到9999Ω整数调节并显示阻值。
(1)小明认为,要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应该改变电阻的大小,再观察电流的变化。小明的想法里“改变电阻的大小”是指( )
A.拨动电阻箱到不同的电阻值 B.调节滑动变阻器
(2)小明未将电压表连入电路,你认为电压表应该并联在____两端。(填“电阻箱”“滑动变阻器”或“电源”)
(3)下表是小明设计用于记录数据的表格,请在表格第二、三排的最左侧格子里写出要记录的物理量名称。
实验次数
1
2
3
4
物理量名称____
物理量名称_____
【答案】 (1)A (2)电阻箱 (3) 电阻 电流
【解析】(1)改变电阻的大小指的是拨动电阻箱到不同的电阻值,而调节滑动变阻器是为了保证电阻箱两端的电压不变。
(2)电压表应该并联在电阻箱两端,这样可以显示电阻箱的电压,电阻箱的电阻在变化,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保证电阻箱两端的电压不变。
(3)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则要保证电压不变,观察变化的电流与变化的电阻关系,所以物理量的名称是电阻与电流。
11.为了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图甲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恒为6V,R1是定值电阻,R2是滑动变阻器.
(1)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P,发现两电表示数始终如图乙所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是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的大小为0Ω,说明滑动变阻器处于________状态。
(2)改正错误后,小明继续实验,将有关实验数据标记在图丙所示的反映通过定值电阻R1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图像上.分析图丙可知,当滑动变阻器电阻全部接入电路中,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是_______v.
(3)分析图丙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本实验应用到的主要物理方法称为______。
A.等效法。 B.控制变量法。 C.理想实验法。 D.比值定义法。
【答案】(1)短路。(2)5(3)B。
【解析】(1)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流表示数不变,电压表示数为电源电压,说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0.这时可以判断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CD接入了电路。滑动变阻器处于短路状态。
(2)通过定值电阻R1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图像可知,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时,电路中最小电流为0.2A, 定值电阻R1是的两端电压为1V。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U2=U-U1=6V-1V=5V
(3)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探究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某两个量的关系时,需要控制一个物理量保持不变,研究另外两个量的关系,这个科学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填B。
12.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三种电路:
(1)甲同学认为图2电路比图1电路好,理由是:________。乙同学认为图3电路比图2电路更好,理由是图3电路便于多次实验。
(2)乙同学利用图3电路(其中电阻R=5Ω) 完成了本实验,测得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电压 U(伏)
电流I(安)
电压/电流
1
1
0.2
2
2
0.4
3
4
0.8
分析表格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实验操作过程中,丙同学发现滑动变阻器损坏,但经过思考后利用图2电路最终也完成了多次实验,该同学的做法是________。
【答案】(1)定值电阻能更好地保持电阻不变;(2)当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关系;(3)改变电源电压,进行多次实验。
【解析】(1)定值电阻阻值稳定,对于测量电流电压关系有利,所以图2电路好。
(2)观察表格数据分析知道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3)通过改变电源电压,多次测量,对于得出的结论有说服力。
13.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设计的实物电路如图,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连接完整(要求:①滑片向右移动,电流表示数变大;②连线不允许交又)。
(2)某同学连好最后一根导线发现两表均有示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3)实验时,首先接入的是5Ω电阻,当滑片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电流表示数为0.5A,记下两表读数;接下来换用10Ω电阻继续实验,须向 (选填填“左”或“右”)移动滑片,同时眼睛注视 (选填“电压表”或“电流表”),直到其示数为 时,记下电流表示数。
(4)换用其他电阻进行多次实验,得得到多组数据,通过分析数据,能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当电压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成 比。
【答案】(1)见解析;(2)闭合开关前,开关没有断开;(3)左;电压表;2.5V;(4)反。
【解析】(1)滑片向右移动,电流表示数变大,即电阻变小,故P以右电阻丝连入电路中,电压表与R并联,如下所示:
(2)某同学连好最后一根导线发现两表均有示数,造成这一现象原因可能是:闭合开关前,开关没有断开;
(3)接入的是5Ω电阻,当滑片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电流表示数为0.5A,根据欧姆定律,电压表示数:
U=IR=0.5A×5Ω=2.5V;
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可知,将定值电阻由5Ω改接成10Ω的电阻,电阻增大,其分得的电压增大;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实验中应控制电压不变,应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应增大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由分压原理,应增大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所以滑片应向右左端移动,同时眼睛注视电压表直到其示数为2.5V时,记下电流表示数;
(4)换用其他电阻进行多次实验,得得到多组数据,通过分析数据,能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当电压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专题27 探究导体的电阻与电流、电压关系的实验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专题27 探究导体的电阻与电流、电压关系的实验题(原卷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中提出的问题以及方法和结论,电路连接注意事项,电表异常偏转原因,滑动变阻器的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专题25 探究导体电阻与电流、电压关系中考问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专题25 探究导体电阻与电流、电压关系中考问题(原卷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中提出的问题以及方法和结论,电路连接注意事项,电表异常偏转原因,滑动变阻器的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专题25 探究导体电阻与电流、电压关系中考问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专题25 探究导体电阻与电流、电压关系中考问题(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中提出的问题以及方法和结论,电路连接注意事项,电表异常偏转原因,滑动变阻器的作用,3;右;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