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语文二轮专题练习 (54)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89002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高考语文二轮专题练习 (54)
展开1.[2022·深圳市红岭中学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最为动人的当然是极光运动所造成的__①__的奇妙景象。我们形容事物变得快时常说:“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极光可真是这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__②__,而这一切又往往发生在几秒钟或数分钟之内。极光的运动变化,是自然界这个魔术大师,以天空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活剧,( )。这种宏伟壮观的自然景象,好像沾了一点仙气似的,颇具神秘色彩。令人叹为观止的则是极光的色彩,早已不能用__③__去描绘。说到底,其本色不外乎是红、绿、紫、蓝、白、黄,可是大自然这一超级画家用__④__的手法,将深浅浓淡、隐显明暗一搭配、一组合,好家伙,一下子变成了万花筒啦。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显示,目前能分辨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之多。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上下纵横近万公里,甚至还存在成百上千公里的极光带
B.极光带上下纵横成百上千公里,甚至还存在近万公里长
C.上下纵横成百上千公里,甚至还存在近万公里长的极光带
D.极光带成百上千公里上下纵横,甚至还存在近万公里长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2·河南八市重点中学月考]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们在谈到蓝光对人体的危害时,__①__,但其实蓝光除了会对眼睛造成伤害之外,还会对皮肤造成损伤。自然界的光是由各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__②__,如波长是600纳米到700纳米的光,人们看到的是红色;波长是500纳米到600纳米的光,人们看到的是黄色;波长是400纳米到500纳米的光,人们看到的是蓝色。蓝光能够渗入皮肤,造成细胞DNA氧化损伤。__③__,例如可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E、硒等的食物,这些都是天然的抗氧化剂,另外在夜间使用智能手机时可开启夜间模式等。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22·陕西部分学校摸底]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5个字。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星座部署圆满完成。交通运输部表示,北斗系统应用已扩展到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等综合交通运输领域。目前,全国已有超过660万辆道路营运车辆、5.1万辆邮政快递运输车辆、1 356艘交通运输部系统公务船舶、8 600座水上助导航设施、300架通用航空器等应用了北斗系统。在国际海事卫生组织框架下,中国成功推动北斗系统纳入全球卫星搜救系统,并持续推动北斗系统进入国际民航组织等相关国际组织和国际标准体系,促进北斗系统的国际化应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2·资阳市月考]补写出下面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郦道元《三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江水与深潭,水色清澈,倒映着很多景物。
(2)杜甫《登高》中写自己因生活愁郁而白发日增,因病戒酒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中,借助车马的人,能“____________”,到达很远的地方;有一类人,“____________”,他们并不会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5.[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于人文研究来说,计算方法以往只是作为辅助手段而存在的,而今天已取得了不可替代的地位。一种新的人文研究形态应运而生,这就是“数字人文”。学者莫莱蒂曾设想一种建立在全部文学文本之上的世界文学研究,人们必须借助计算机对大规模的文学文本集合进行采样、统计、图绘、分类,描述文学史的总体特征,然后再做文学评论式的解读。为此,他提出了与“细读”相对的“远读”作为方法论。弄清计算机的远读与人的细读之间的差别,不仅能使我们清晰地界定计算方法在人文研究中的作用,而且可以帮助我们重新确立人的阅读的价值。
计算机是为科学计算而创造出来的,擅长的是“计数”,而非“理解”。要处理自然语言文本,计算机必须先将文本置换成便于计数的词汇集合,或者用更复杂的代数模型和概率模型来表示文本,这一过程被称为“数据化”。数据化之后所得到的文本替代物(集合、向量、概率)虽然损失了原始文本的丰富语义,但终究是可以计算的了。不过,尽管计算机能处理海量的语料,执行复杂的统计、分类、查询等任务,但它并不能理解文本的内容。
远读是数字人文的基石。大规模的文本集合上的远读,基本可以归为两类:一是对文本集合整体统计特征的描述,一是对文本集合内在结构特征的揭示。例如,数字人文学者米歇尔等人对数百万册数字化图书进行多种词汇和词频统计,以分析英语世界的语言演变,这属于前者;莫莱蒂用地图、树结构来分别展示文学作品的地理特征和侦探故事的类型结构,这属于后者。无论是宏观统计描述还是内在结构揭示,都是超越文本具体内容的抽象表示,所得结果都是需要解读的。正如米歇尔所说,在巨量文本集合上得到的统计分析结果,为人文材料的宏观研究提供了证据;但是要解读这些证据,就像分析古代生物化石一样,是有挑战性的。对远读结果的解读,仍然要依赖学者在细读文本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对本领域的认知和理解。一句话,人的阅读不可替代。
需要补充的是,当考察单篇文本的文本特征(例如计算一篇文档中所有单字的出现频率),或者分析其内部结构(例如提取一部小说中所有人物的对话网络)时,数据量也会增长到个人无法处理的程度。所以,上述对文本集合所做的讨论在单篇文本层面也是成立的。
一个普遍存在的对数字人文的评判依据,是看数字人文能不能更好地回答传统人文学者所关心的问题。严格说来,只有当数据量或者数据精度超出了个人阅读理解的能力范围时,才有理由借助计算机来对文本或者文本集合的特征予以量化描述,进而提供给人去进行深入解读。数字人文不仅仅是新的手段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它赋予我们提出新问题的能力。我们现在可以问,五千年来全人类使用最频繁的词是什么。透过这类问题,可以获得观察超长历史时段文化现象的新视角。
(摘编自王军《从人文计算到可视化——数字
人文的发展脉络梳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数字人文的概念提出之前,计算方法已被引入人文领域,在研究中发挥作用。
B.要实现莫莱蒂设想的世界文学研究,首先应进行大规模的文学文本集合的数据化。
C.选择远读还是细读的方法,取决于阅读的对象是大规模的文本集合还是单篇文本。
D.数字人文不仅为文本处理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而且为人文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区分“计数”与“理解”,是为了论证计算机不能处理某些特定类型的文本。
B.文章转述数字人文学者米歇尔本人的说法,有助于论证应该更全面地看待远读。
C.文章第四段讨论单篇文本层面的问题,对前文补充论证,使得论证更加周密。
D.文章同时肯定计算机远读和人的细读的作用,有助于避免人们对远读的误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文研究的主体,在数字人文中实现了从具体的学者个人向计算机的转变。
B.远读不是要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而是要发掘文本集合的共同形式特征。
C.数字人文的价值,在于将历史上未被注意和阅读的文本都进行数据化并做研究。
D.和人的细读相比,远读的理念和做法体现出大数据时代文理融合的跨学科取向。
2023高考语文二轮专题练习 (1): 这是一份2023高考语文二轮专题练习 (1),共2页。
2023高考语文二轮专题练习 (50): 这是一份2023高考语文二轮专题练习 (50),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高考语文二轮专题练习 (60): 这是一份2023高考语文二轮专题练习 (60),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8799326979f03b68cbfed985436f761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