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届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集训专题三地表形态的塑造(二)专题检测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届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集训专题三地表形态的塑造(二)专题检测含答案第1页
    2022届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集训专题三地表形态的塑造(二)专题检测含答案第2页
    2022届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集训专题三地表形态的塑造(二)专题检测含答案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届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集训专题三地表形态的塑造(二)专题检测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集训专题三地表形态的塑造(二)专题检测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测试卷二
    时间:100分钟 分值:162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26分)
      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图中 (  )
    A.甲处为向斜山,乙处为背斜谷
    B.图中沟谷主要由风力侵蚀形成
    C.大理岩的形成和岩浆侵入有关
    D.黄土层形成的年代晚于花岗岩
    答案 C 甲处为向斜,乙处为背斜,但地势平坦没有形成山、谷地形;黄土高原沟谷的形成主要是流水侵蚀导致的;岩浆侵入石灰岩,高温高压会形成变质岩——大理岩;岩浆岩没有侵入到黄土层,并不能确定黄土层与花岗岩形成早晚。
    2.北京某中学到锡林郭勒(43.93°N,116.07°E)研学考察,发现一处奇特景观(图甲),群山顶部如刀削般的平整,称为平顶山。地质学家考证平顶山山顶为黑色玄武岩,未发现火山口。图乙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字母表示岩石圈中的物质,序号表示地质作用。读图甲和图乙可知,图甲景观形成主要地质过程与图乙对应正确的是 (  )

    图甲

    图乙
    A.③→c→②→b→①
    B.碎屑物质→④→d→③→c
    C.b→①→a→抬升风化剥蚀
    D.d→③→c→抬升风化剥蚀
    答案 C 碎屑物质经固结作用可形成沉积岩,故④为固结作用,d为沉积岩。故可推测③为变质作用,c为变质岩,②为重熔再生作用,b为岩浆,①为上升冷却凝固作用,a为岩浆岩。平顶山山顶为黑色玄武岩,是岩浆喷发冷却形成的岩浆岩,山顶部如刀削般的平整,应是抬升后受风化剥蚀而形成,C正确。
      秦皇岛海岸带处于山海关隆起和渤海凹陷的接合部位,地壳运动以间歇式垂直运动为主,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秦皇岛上升速率为3.7毫米/年。海平面变化是海平面观测台测得的陆地升降运动所引起的海面视变化。下图示意秦皇岛1950—1997年年平均海平面不同时段的变化曲线。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秦皇岛海平面的变化特点是 (  )
    A.年平均海平面呈周期性升降变化
    B.年平均海平面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
    C.海平面变化年速率随时间加长而递减
    D.海平面变化年速率因所取时间长短而差异较大
    答案 D 依据图中信息,可判断年速率在不同时间长度下有较大差异,故D正确、C错误;图中显示年平均海平面呈单边下降趋势,故A、B错误。
    4.秦皇岛海平面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壳运动   B.海水运动
    C.全球变暖   D.入海泥沙增多
    答案 A 材料中提及该地地壳运动以垂直运动为主,则该地海平面下降,可能是地壳运动所致。全球变暖、入海泥沙增多会使海平面上升,海水运动对海平面升降影响不大。
      地幔中的岩浆在某个固定位置上具有强烈上升的趋势,称之为“热点”。当板块移动且板块上某处的薄弱点经过热点时,岩浆会沿板块的薄弱点上升并可能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这种火山称为热点火山。随着板块移动,热点火山在板块表面留下一连串火山锥,在海洋上则形成岛链。下图是形成于某海洋的岛链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5.据图可知,“热点”位于图中的 (  )
    A.①处附近
    B.②处附近
    C.③处附近
    D.④处附近
    答案 D 图示火山锥为板块运动到热点处岩浆喷发形成的,由图中距今60百万年、20百万年等位置,可判断热点位于④处。
    6.下列时段板块移动平均速度最慢的是 (  )
    A.距今100百万—120百万年
    B.距今120百万—140百万年
    C.距今140百万—160百万年
    D.距今160百万—180百万年
    答案 A 依据图中火山锥间距及时间间隔,可判断距今100百万—120百万年间,板块移动平均速度最慢。
    7.由岛链的分布可知,此板块的移动方向为 (  )
    A.先往正北再往西北
    B.先往东南再往正南
    C.先往西北再往正北
    D.先往正南再往东南
    答案 D 由图中数字180、160、140三个火山锥是最早形成的,表明早期方向是向正南方移动;数字120、100、60、20几个火山锥显示向东南方移动。
      陷落柱是岩层中岩溶空洞塌陷,上部地层下沉形成的堆积体。煤炭采掘时遇到陷落柱,可能遭遇矿难事故,并给煤炭生产造成很大困难。下图示意某煤层底面在地下的分布与起伏状况。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8.图中陷落柱的最大垂直高度可能为 (  )
    A.40米   B.80米   C.120米   D.160米
    答案 C 通过等深线可知,陷落柱顶为-50~0米,底为-150~-100米,由此可以计算陷落柱的垂直高度约为50~150米,结合选项,陷落柱的最大垂直高度可能为120米,选C项。
    9.与图中陷落柱成因有关的表述是 (  )
    A.背斜顶部多裂隙   B.向斜槽部易积水
    C.煤层结构较松软   D.煤炭采空致塌陷
    答案 A 通过等深线轮廓可以判断,该处是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受张力影响,裂隙发育,碎屑物质增多,陷落、堆积,形成陷落柱。
    10.在采掘工作面接近陷落柱时,下列现象属于前兆特征的是 (  )
    A.周围岩层逐渐致密
    B.周围小断层逐渐增多
    C.涌出水量逐渐减少
    D.煤层顶板压力减小
    答案 B 采掘工作面在下,陷落柱在上,两者离得越近,在陷落柱的压力下,工作面裂隙会增多。
      北京时间12月1日01时29分,美国阿拉斯加发生7.2级地震,震源深度40千米,震中位于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下图为美国阿拉斯加地区简图,图中南北方向连接油田的线是阿拉斯加输油管道,这是世界上第一条深入北极圈的输油管道。有近一半的输油管道架空修建并采用泡沫塑料保温,有比较完善的抗地震措施,在平坦地带也采用“之”字形铺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1.本次地震发生的原因是该地位于 (  )
    A.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B.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C.太平洋板块与亚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D.太平洋板块与亚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答案 A 由题可知,本次地震震中位于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处在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故选A。
    12.阿拉斯加输油管道在平坦地带采用“之”字形铺设的原因是 (  )
    A.减轻地震和冻土的冻融对管道的破坏
    B.增加管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减轻管线附近单位面积地面的承受压力
    C.增加管线长度,减缓输油速度,防止管道爆裂
    D.为管道可能发生的纵向移动和横向移动预留空间
    答案 D 从图中可以看出输油管道经过地区冬季气温极低,冬夏温差大,管道热胀冷缩,会产生较大移动,平坦地带采用“之”字形铺设主要是为管道可能发生的纵向移动和横向移动预留空间,D对。
      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下图示意“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3.仅考虑外力作用影响,图示甲处地貌未来最先可能演变成 (  )
    A.背斜山   B.背斜谷
    C.向斜山   D.向斜谷
    答案 C 甲处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中部深、两侧浅,说明是向斜,向斜底部岩层挤压紧实,抗侵蚀能力较强,仅考虑外力作用,会形成向斜山。
    14.该岩层在乙处出现缺失的原因最可能是 (  )
    A.受张力岩层破碎被侵蚀
    B.受挤压岩层破碎被侵蚀
    C.因流水堆积岩层被覆盖
    D.因断裂陷落岩层被覆盖
    答案 A 由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可以判定,乙处为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遭侵蚀,所以乙处岩层缺失最有可能是被侵蚀掉了。
    15.丙处岩石与周围岩石的成因明显不同,其最可能是 (  )
    A.石灰岩   B.砂岩
    C.页岩    D.岩浆岩
    答案 D 沉积岩层分布具有连续性,石灰岩、砂岩、页岩都属于沉积岩,不符合题意,岩浆岩侵入可能会与周围岩层不同。
      2017年11月21—22日,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调查中心主办的“全国地热资源调查评价研讨会”在天津召开。天津市地热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程度高,主要通过开采地下热水用于供暖、洗浴、养殖等,目前是我国利用地热资源规模最大的城市。为促进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科学而有效地回灌地下水是十分重要的。下图是天津市地热梯度(垂直深度上每增加100米的温度增加值)等值线及断层分布图,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面三题。

    16.上图中断层的形成最可能是地壳的 (  )
    A.水平挤压运动   B.水平张裂运动
    C.垂直上升运动   D.垂直下降运动
    答案 A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判断。根据材料“主要通过开采地下热水”这一信息分析,该地为向斜,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因此地下热水应储存在向斜构造中,而向斜构造是由于水平挤压导致岩层发生弯曲形成,A正确;水平张裂运动会形成裂谷,地下水会喷射而出,与材料不符,B错;垂直上升运动或垂直下降运动会形成山地或谷地,天津市主要位于平原地带,C、D错。
    17.过量开采地下热水易造成地下水位的下降,需要回灌地下水。如仅从地热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考虑,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需要回灌量最小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C 从地热梯度来看,③地是最低的,目前大规模开采的力度最小,需要回灌的水量也最小。
      地层接触关系是指新老地层或岩石在空间上的相互叠置状态,常见的接触关系有: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整合接触是指上、下地层之间没有发生过长时间沉积中断或地层缺失;不整合接触是指上、下地层间的层序发生间断。下图为某地地层分布俯视图。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18.图示河流东岸地层接触关系及运动情况是 (  )
    A.整合接触,先上升后下降
    B.整合接触,先下降后上升
    C.不整合接触,先上升后下降
    D.不整合接触,先下降后上升
    答案 D 图示河流东岸,由河流向东依次分布着T1、T2、T3、T5地层,缺失了T4地层,为不整合接触。东岸先下降沉积了T1、T2、T3三个地层,而在T4地层形成时期东岸上升,处于较高位置而没有堆积,即运动情况可能是先下降后上升。
    19.地层T3、T4、T5年龄大小排序最可能为 (  )
    A.T3>T4>T5   B.T4>T3>T5
    C.T3>T5>T4   D.T5>T4>T3
    答案 A 图示河流向两侧地势逐渐升高,地层依次为T1、T2、T3、T4、T5,一般下部地层先形成而年龄较老,故地层年龄最可能是T3>T4>T5。
    20.若地层年龄T3>T2>T1,则该地有可能是 (  )
    A.向斜谷   B.背斜山
    C.背斜谷   D.向斜山
    答案 A 若地层年龄T3>T2>T1,则由中心向两翼岩层年龄越来越老,说明该地为向斜;图示海拔中间低、两侧高,说明是谷地;故可能是向斜谷。
    知识延伸 水平岩层受力发生弯曲形成褶皱,即背斜、向斜,刚形成褶皱时是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后来由于外力作用的影响,即背斜顶部物质疏松受侵蚀形成谷地,向斜两翼物质疏松受侵蚀,向斜槽部物质结构紧密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读北半球某河流三角洲历史演变略图,完成下面三题。

    21.图示区域 (  )
    A.海面不断上升使海岸线东移
    B.河口冲积岛最终与北岸相连
    C.流水沉积形成P处大片古沙洲
    D.建港的水域条件N处比M处优越
    答案 B 海岸线东移是海退陆进的表现,不可能是海平面上升造成的。P处位于河流南岸,为凹岸,以流水侵蚀为主。受泥沙堆积影响,图示冲积岛大部分都在不断扩大,并最终与北岸相连。河港应该建在港阔水深处,与N处相比,M处泥沙淤积更少,且水面更加宽阔。
    22.下列图示河谷类型与图中P处河段较为吻合的是 (  )

    答案 D P处位于河流凹岸,以流水侵蚀为主,其河岸比河流的北岸要陡,河水较深。
    23.图示河流三角洲的历史演变特征是由 (  )
    A.陆海相互作用所致   B.全球气候变暖所致
    C.海水搬运作用所致   D.地壳逐渐抬升所致
    答案 A 河流三角洲的演变受内外力共同作用,其中,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的长期缓慢下沉,外力作用则主要表现为海陆的相互作用。当河流带来的泥沙超过海水侵蚀作用损失的泥沙,则表现为海退,三角洲平原向海洋推进;反之,则表现为海进。
      河流某些特征常常受自身某些要素的影响而发生相应变化。下图是某河流中游连续三个河段(河段长约50千米)测量的河床平均海拔和平均宽度在过去10万年间的变化图,箭头表示变化方向。完成下面两题。

    24.三个测点从上游到下游的排序及乙河段河床特征变化的原因是 (  )
    A.甲乙丙 洪水泛滥导致河床变宽
    B.乙甲丙 流水下蚀导致河床变高
    C.甲丙乙 溯源侵蚀导致河段变浅
    D.丙甲乙 流水沉积导致河床变高
    答案 D 河流从上游到下游的海拔应是逐渐降低的,据图判断,丙海拔最高,乙海拔最低。乙位于河流下游,河床海拔升高,河床宽度变宽,是由于泥沙沉积,河床抬高,地形平坦,侧蚀为主,河床变宽。
    25.据图可以推知近10万年来丙河段水文特征的变化是 (  )
    A.水流的速度由快变慢
    B.径流量由大到小
    C.结冰期由短到长
    D.河流含沙量由小到大
    答案 A 由图可知,丙处河床海拔变低、河床宽度变宽,说明下切侵蚀在变弱,侧蚀在加强,流速在减缓。
      青海湖处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部干旱区和西南部高寒区交会地带,并具有其自身的湖泊效应,区域内西北季风盛行,湖风与陆风交替出现。青海湖周边地区分布有大量沙丘,其中西岸布哈河河口三角洲也有分布(下图),近年来这些沙丘面积有扩大趋势。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26.青海湖西岸沙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风力堆积   B.流水堆积
    C.风化作用   D.湖水堆积
    答案 A 据图推测,河流挟带泥沙沉积,是主要沙源,图示西岸沙丘的西北部有黑山阻挡西北风,只有湖陆风中湖风吹向陆地,将河流带来的泥沙堆积成沙丘,故该沙丘为风力堆积形成。
    27.关于青海湖西岸沙丘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沙丘的沙源来自西北沙漠
    B.沙丘向湖心移动
    C.沙丘西坡缓东坡陡
    D.沙丘扩大与过度放牧有关
    答案 D 根据上题信息推测,该沙丘的主要沙源为河流带来的泥沙,西北风被西侧山脉阻挡,不是沙丘形成的动力,只可能是湖风吹起泥沙形成沙丘,所以沙丘东坡缓、西坡陡,且向西侧移动。
      抛物线状沙丘是在常年单向风或几个近似方向风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风积地貌,形态特征与新月形沙丘相反,它的两个翼角(丘臂)指向上风向,迎风坡凹进,背风坡呈弧形凸出,轮廓呈抛物线状。读库布齐沙漠南缘某抛物线形沙丘示意图,完成下面三题。

    28.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是 (  )                    
    A.东风   B.西风   C.南风   D.北风
    答案 B 依据“两个翼角(丘臂)指向上风向”,以及图中指向标,可判断图示地区主导风向为西风。
    信息解读 由“迎风坡凹进,背风坡呈弧形凸出”判断,图示抛物线沙丘西侧凹进、东侧凸出,则风向为西风。
    29.该抛物线形沙丘中以堆积作用为主的部位是 (  )
    A.甲、乙   B.丙、丁   C.甲、丁   D.乙、丙
    答案 D 由“迎风坡凹进,背风坡呈弧形凸出”,可判断位于迎风坡的甲、丁主要表现为侵蚀、搬运作用,凸出的乙、丙位于背风坡以堆积作用为主。
    30.抛物线形沙丘表面常有耐旱植被着生,不同部位的植被覆盖度各不相同,植被覆盖度往往与不同部位所受的外力作用密切相关。图示沙丘植被覆盖度最低的部位最可能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A 甲、丁位于迎风坡,且甲比丁受风力侵蚀、搬运作用更强;同时甲处风力强而蒸发强,使土壤中水分最少,故甲处植被覆盖度最低。
      单面山亦称单斜岭,指由单斜岩层构成的山岳。单面山沿岩层走向延伸,两坡不对称,一坡与岩层面一致,长而缓,称为单面山的后坡(或构造坡);另一坡与岩层面近乎垂直,短而陡,称为单面山的前坡。下图为单面山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1.单面山易出现在 (  )                    
    A.侵入岩层中
    B.向斜构造中
    C.背斜构造中
    D.沉积岩层中
    答案 D 由材料可知单面山沿岩层走向延伸,结合示意图可以看出形成单面山的岩层具有层理构造,且有页岩、砂岩,因此单面山易出现在沉积岩层中,D项正确;侵入岩没有明显的岩层面,所以不易形成单面山,A项错误;从图中无法看出是向斜还是背斜,B、C项错误。
    32.形成单面山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
    A.风化作用   B.地壳运动
    C.侵蚀作用   D.沉积作用
    答案 C 结合图文材料可知,单面山前坡的页岩被侵蚀而后坡的砂岩不易被侵蚀,所以导致了前后坡不一致的形态,因此主要外力作用是侵蚀作用。
    33.若单面山发育明显,则 (  )
    A.上下岩层类型相同   B.上部岩层较厚
    C.前坡后退速度较慢   D.岩层倾角较大
    答案 D 单面山发育明显体现在单面山下层的岩石被侵蚀,而上层的岩石不易被侵蚀,因此上下岩层类型不同,A项错误;上下岩层坚硬程度不同,导致差异性侵蚀,与岩层厚度没有直接关系,B项错误;从图中看前坡侵蚀明显,后退速度较快,C项错误;结合示意图可知单面山的坡度较大,这样才会导致下层的岩层裸露,并被侵蚀,使前坡短而陡,因此D项正确。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典型地貌等高线示意图,图中等高距为0.1米,虚线表示1991年情况,实线表示1992年情况。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4.该地区最可能位于我国 (  )
    A.东北平原   B.云贵高原
    C.青藏高原   D.塔里木盆地
    答案 D 对比1991年与1992年等高线的分布,可知该地貌位置发生明显的移动。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并结合相对高度,可以判断该地貌应为流动沙丘,可知该地貌在我国西北地区最为典型,D正确。
    解题关键 通过等高线分布及其移动判断出地貌类型是关键。
    35.该地貌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
    A.风力   B.流水
    C.海浪   D.冰川
    答案 A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图示地貌为流动沙丘,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风力作用。
    36.1992年,该地貌侵蚀作用最弱的部位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B 沙丘迎风坡坡度缓,背风坡坡度陡,结合图中等高线分布判断,②处等高线密集,位于沙丘的背风坡,是侵蚀作用最弱的部位,B正确。
      由土石组成的河岸、湖岸因受流水冲刷,在重力作用下土石失去稳定性,沿河岸、湖岸的岸坡产生崩落、崩塌和滑坡的现象,叫作崩岸。长江荆江段崩岸多发,2002年荆江突起洲河段发生崩岸险情。下图为荆江突起洲河段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7.2002年崩岸险情发生处位于图中 (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答案 A 从图中可以看出,相比其他几处,2002年甲处的深泓线位置北移明显,说明流水对北岸侵蚀作用强,易发生崩岸,A项正确。
    38.2003年,三峡水库开始蓄水运行,对图示河段崩岸总体产生的影响及其原因是 (  )
    A.减弱,来水量减少   B.加剧,枯水位提高
    C.减弱,丰水位降低   D.加剧,来沙量减少
    答案 D 三峡水库蓄水运行,部分泥沙会在库区淤积,使该河段来沙量减少。水库蓄水运行,会使下游水位季节变化减小(即枯水位会提高),枯水期低水位易冲刷河岸底部,使崩岸易发;丰水位会降低,但丰水期水位较高,降低前后流水作用变化不大,对崩岸影响也较小。A、B、C项错误,D项正确。
    39.治理图示河段崩岸的有效措施是 (  )
    A.清淤河道   B.修蓄洪区
    C.拓宽河道   D.加固河岸
    答案 D 结合题干中崩岸的定义可知,清淤河道可能会加剧崩岸。修蓄洪区和拓宽河道对崩岸影响不大。加固河岸是治理该河段崩岸的有效措施,D项正确。
      扇三角洲是推进到稳定水体(湖或海)中的冲积扇,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部的黄羊泉扇就是从约1万年前的扇三角洲脱离玛纳斯湖演变而来的冲积扇。下图为黄羊泉扇位置及扇缘区浅层沉积物剖面图。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40.目前黄羊泉扇地貌属于 (  )
    A.冲积扇   B.三角洲
    C.河漫滩   D.风积丘
    答案 A 图示黄羊泉扇是克拉苏河流出山口所在的位置,由于河流流出山口,落差减小,水流变慢,泥沙淤积,形成冲积扇,故A正确。风积丘是风力堆积形成的沙丘,属于风力堆积地貌。
    知识拓展 河流在不同的河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在上游山区由于落差大,水流急,河流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河道呈“V”形;在河流流出山口,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被称为冲积扇;在河流中下游,以侧蚀为主,形成“U”形河谷,枯水期为河漫滩平原;在河流的入海口处,由于地形平坦,水流减慢,河流以沉积作用为主,形成三角洲。
    41.扇缘沉积岩层中有含砾粗砂岩,说明形成该沉积层的时期内 (  )
    A.湖水淹没整个扇缘   B.以河流沉积为主
    C.湖区流域植被茂盛   D.河流水量变化小
    答案 B 本题以黄羊泉扇位置及扇缘区浅层沉积物剖面图为背景,考查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以及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能力。扇缘沉积岩层中有含砾粗砂岩,沉积物颗粒较大,说明该岩层形成时水流速度快、搬运能力强;图示岩层层理构造明显,再结合河流洪水期带来冲积物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说明形成该沉积层的时期以河流沉积为主,可判断B正确。若湖水淹没整个扇缘,湖水会对河水起到顶托作用,较大的颗粒物应在河湖交汇处堆积,不会到达目前的扇缘前端,则A错误;湖区流域植被茂盛,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功能强,洪水、较大颗粒物出现的概率均较小,难以形成含砾粗砂岩堆积,则C错误;西北地区总体降水少,若河流水量变化小,说明河流径流量小,流水作用不易搬运较大的颗粒,则D错误。
    42.根据沉积物剖面图中的各沉积层粒径变化可以推测艾里克湖面积 (  )
    A.逐渐变大   B.一直保持稳定
    C.保持不变   D.大小交替变化
    答案 D 图示剖面图中各沉积层粒径交替变化,说明河流的水量变化大,河流沉积与湖泊沉积交替进行,即湖泊面积大小交替变化,故D正确。

    二、综合题(共36分)
    4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中海位于非洲与欧洲之间,经直布罗陀海峡与大西洋相连。地质学家在水下考察时发现,直布罗陀海峡东侧海底有洪水冲击的痕迹,据此,科学家推断,直布罗陀海峡曾经历过关闭和重启,并且极大地影响了地中海海底沉积岩层的形成。下图示意地中海东西向和南北向地质剖面。


    (1)分析该区域地壳运动特点,并推断地中海面积变化趋势。(4分)
    (2)推测科学家判断直布罗陀海峡曾经历过关闭和重启的理由。(4分)
    (3)说明地中海底部含盐结晶沉积岩的形成原因。(6分)
    答案 (1)岩层东西向大致水平延伸、南北向形成多个褶皱和断层,说明地壳南北向挤压运动强烈。受板块挤压运动影响,地中海面积呈缩小趋势。
    (2)直布罗陀海峡东侧海底有洪水侵蚀的痕迹,说明大西洋海水曾经以洪水方式,经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则进入时为直布罗陀海峡重新开启之时,进入前为关闭状态。
    (3)直布罗陀海峡关闭时期,切断了大西洋对地中海的水源补给;而地中海地区气候较干燥,蒸发作用强;使海水面积缩小、盐度增大,大量盐类物质结晶析出并在海底沉积,形成大量含盐结晶沉积岩。
    解析 (1)由南北向岩层中的断层与褶皱,可判断地壳运动特点;结合位于板块交界处、南北向挤压运动强烈,可判断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2)由“有洪水冲击的痕迹,据此,科学家推断”可知,依据是洪水侵蚀痕迹,可围绕洪水侵蚀来分析。该痕迹位于海峡东侧海底,说明洪水出现之前,地中海海平面要远低于大西洋,而大西洋海水没有通过海峡进入地中海,说明海峡关闭;出现洪水侵蚀,说明海峡重启,因此大西洋海水大量进入地中海。(3)含盐结晶沉积岩是海水盐度增大形成结晶,并在海底沉积而形成的。可围绕海水盐度增大、沉积作用来分析。注意要结合上题中海峡的关闭与重启,以及地中海区域的气候特征来分析。
    4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
      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北坡,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中段由山口流向山前冲积平原,最终流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消失。下图为克里雅河中段距今百万年以来不同时期的河床宽度、相对高度示意图,甲、乙、丙代表从早到晚不同时期的河床。

    (1)简述图示克里雅河河床随时间变化的特点。(6分)
    (2)推测近百万年来克里雅河流域降水量的变化并说明理由。(8分)
    (3)比较甲河床与现代河床形成过程的差异。(8分)
    答案 (1)随时间变化河床宽度变小,(2分)河床深度增加,(2分)河床海拔降低。(2分)
    (2)早期流域内降水量大。(2分)理由是早期河床宽阔,说明当时降水补给量大,河流流量大;(2分)后来流域内气候变干,降水量逐渐减少。(2分)理由是之后河床逐渐变窄,说明降水补给量减少,河流流量逐渐变小。(2分)(理由和结论各2分)。
    (3)甲河床形成时期,该河段落差小,(2分)流水侵蚀以侧蚀为主,(2分)凸岸堆积,凹岸侵蚀,形成宽阔河谷;现代河床因长期的地壳抬升,(2分)流水下切侵蚀强烈,(2分)河床变得深而窄。
    解析 本题以河床随时间变化图为背景,考查区域气候、河流与流水作用变化等知识,同时考查了获取信息能力、调用地理知识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与地理实践力学科素养。(1)由横坐标可判断宽度变化、纵坐标可判断深度与海拔变化。(2)图示河床变窄,说明河流水量减少,结合河流“主要由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可判断降水量减少。(3)图示甲河床宽、浅,且相对海拔高;现代河床窄、深,相对海拔低。注意要分析差异的形成过程,从影响河床形态的因素(河流外力作用表现、地壳运动方向等)角度分析即可。

    相关试卷

    2022届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集训专题十六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一)专题检测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集训专题十六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一)专题检测含答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集训专题九产业区位选择(一) 专题检测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集训专题九产业区位选择(一) 专题检测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产业区位选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集训专题九产业区位选择(二) 专题检测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集训专题九产业区位选择(二) 专题检测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