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写作指导:立意+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88085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写作指导:立意+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88085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写作指导:立意+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88085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写作指导:立意+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880859/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写作指导:立意+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880859/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写作指导:立意+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880859/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写作指导:立意+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880859/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写作指导:立意+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880859/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写作指导:立意+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写作指导:立意+课件,共47页。
千古文章立意高
1.阅读右边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考一:根据材料内容与寓意,请写出写作的核心立意。
【温故知新】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分)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自然界处处充满美,这很大一部分归功于自然选择。……自然界的一切设计,就我们所知,并不是绝对完美无缺的。——达尔文《物种起源》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换句话说,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朱光潜《无言之美》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宋·戴复古《寄兴》上述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综合理解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结合社会现实和自身实践,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温故知新】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汉字组成中有着直观体现,比如这个“赢”字,就蕴涵着令人叹服的智慧。从“赢”字你感悟了哪些道理?请根据图内的内容和寓意并结合自身发展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任务一:结合本则图片,思考本次审题的中心观点是什么?
【温故知新】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古代有五位“弹幕达人”,脂砚斋、畸笏叟批的是《石头记》,金圣叹批的是《水浒传》,李卓吾批的是《西游记》,毛宗岗批的是《三国演义》,这些“弹幕”让我们的阅读更加有深度。与古人不同,现代弹幕文化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拒绝深度思考的“浅文化”。大量弹幕飞过屏幕,严重干扰了剧情和节目内容,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让观众无法冷静地思考节目内容。而当大部分观众都沉溺于弹幕而不愿意专注地观看和思考时,这个社会的文化毫无疑问是令人担忧的。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任务一:结合本则材料,思考本次审题的中心观点是什么?——想得准
【温故知新】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五代北宋以来,画家绘画大多以大山大水的“全景式”构图,气势磅礴。南宋画家马远作山水画则取景物之一隅入画,画面大片的留白,衬映主景又能让人感悟出画外之景。工作、生活,往往也是如此,“全景式” 可取;留白,也是一种选择。采用何种方式,全在于你的追求与智慧。读了以上材料,你对“全景与留白”有怎样的思考?请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任务一:思考“全景与留白”的特征,并分析全景与留白的内涵。
【温故知新】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一位学生扫地的时候,因为手抓扫帚的位置过高、用力过猛,导致扫帚断成两截。老师见状走过来,拿起新扫帚示范说:“腰弯一点、扫帚抓低一点,这样才好用力,地也扫得干净。”“抓低扫帚扫净地”,这条朴素的劳动经验蕴含诸多智慧,如抓低扫帚,弯下身子,才能看清地上的垃圾;抓低扫帚,找准用力点,才能用好扫帚,扫干净地,等等。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温故知新】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在饥渴时得饮食,可能反而得不到“饮食之正”。人常在渴求中得到事物,但渴求有时反而让人看不到事物的真正面目,品不到事物的真正内涵,体会不到事物真正的趣。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任务一:“想的准”——运用“划得核全”的步骤,划分材料层次,理解“饥渴时”“饮食之正”等词语的含义,拟写中心论点与题目。
【温故知新】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管理学上有一著名的木桶理论和反木桶理论。前者侧重说短板效应,木桶能装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只要找到最短的那块木板,想方设法加长它,从而减少短板的影响和制约,就能更好地促进个人和组织的成长与发展。后者侧重说长板效应,有时短板并不形成严重的障碍或因其太短而无法弥补,不妨加长最长的那块,从而进一步放大自身的特色与优势,形成制高点,建立自己有鲜明特征的“王国”,促进个人和组织的成长和发展,取得人生和事业的成功。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任务一:“想的准”——运用“划得核全”的步骤,划分材料层次,理解“木桶理论”“反木桶理论”等词语的含义,拟写中心论点与题目。
【温故知新】
【典型考题】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危急关头,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奋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先后有290余万志愿军将士赴朝参战,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献出宝贵生命,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中华大地,万众一心,支援前线。历时一年的捐献武器运动,募得的捐款可购买3700多架战斗机。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与世界和平。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校团委举行“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的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典型考题】
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进入2021年7月,“破防”一词频繁登上微博热搜,让我们记住本年度的“破防”瞬间:材料一:7月1日,张桂梅老师登上天安门城楼,穿的是送学生高考时的那件朴素的衬衫,这处细节让网友直呼“破防”了。材料二:《长津湖》中,一排排志愿军战士为了保家卫国,俯卧在零下40℃的阵地上,仿佛“冰雕”群像;只能“一天吃一个冻土豆”的情节……不少观众向着影片中的英烈敬礼,泪流满面。材料三:《觉醒年代》中,演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士子情怀与“蹈死不顾,至死不悔”不屈精神。1927年,陈延年被捕,“革命者只能站着死”,他宁死不跪,壮烈牺牲,年仅29岁;1928年,陈乔年受尽酷刑,宁死不屈,光脚走在血水和泥水里,遍体鳞伤,从容赴死,年仅26岁……电视剧将陈独秀当年目送延年、乔年出国留学,与后来他们牺牲的画面平行剪辑,让人直呼“破防”。公众的一再“破防”,是对过去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的期许;是精神的赓续,也是力量的凝聚。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你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任务一:拟写中心观点与题目。
【典型考题】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前不久,新华社联合新浪微博、新世相共同发起“年终提问2021”活动,邀请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国家田径运动员苏炳添等人参加答问。下面的话语摘自答问内容:
只要你开始思考、开始行动,你就已经走上了一条必然不易但也充满希望的路途了。(张桂梅)流水要争先,靠的是绵绵不绝;我们即使普通,但只要不下场,都会随着时代潮水不断向前。(张文宏)人的生命不可能一直处在“高峰”,经历低谷时要做的就是一步步爬上来。(苏炳添)请结合材料,以“正确认知和克难前行”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任务一:运用“划得核”方法,划出核心词语,得出核心观点。
【典型考题】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礼运》中“选贤与能”和《谏太宗十思疏》中“简能而任之”都强调了古代选拔人才的共同标准——能。什么是“能”?不同的时代、不同社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又应该具有怎样的“能”?这都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问题。以上论述对你有什么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任务一:本次审题核心概念为“能”,你觉得当今社会人才应该具备哪些能力?请写出2—3个。参考答案: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时间规划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心里调节能力,创新能力,换位思考能力,善于表达的能力,适应新环境能力等。
【典型考题】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美无处不在。从让人驻足凝神欣赏名画的美术馆,到令人微笑颔首聆听名曲的音乐厅;从晨曦初起时吸引学生目光的“青春美”主题的校园雕塑,到晚霞映照下震撼游客心灵的奔腾咆哮的壶口瀑布;从反映农村风貌展现乡村振兴的文化宣传墙,到代表城市发展速度洋溢科技美感的高铁动车组……美陶冶了我们的情操,温润了我们的心灵。我们都应该是美的发现者、传递者和创造者。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任务一:找出核心概念,写出核心观点任务二:在精准立意的基础上,将核心观点化大为小,请写出小切口的核心观点。
【典型考题】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美无处不在。从让人驻足凝神欣赏名画的美术馆,到令人微笑颔首聆听名曲的音乐厅;从晨曦初起时吸引学生目光的“青春美”主题的校园雕塑,到晚霞映照下震撼游客心灵的奔腾咆哮的壶口瀑布;从反映农村风貌展现乡村振兴的文化宣传墙,到代表城市发展速度洋溢科技美感的高铁动车组……美陶冶了我们的情操,温润了我们的心灵。我们都应该是美的发现者、传递者和创造者。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任务一:找出核心概念,写出核心观点参考答案:“美”、“我们”、“陶冶”(“温润”)、“发现”(传递、创造)中心观点:美陶冶了我们的情操;我们要发现(传递、创造)美任务二:在精准立意的基础上,将核心观点化大为小,请写出小切口的核心观点。参考答案:方向一:艺术美陶冶了我们情操;我们要发现艺术美(自然美、乡村美、科技美);方向二:盆景美陶冶了我们的情操;我们要发现盆景美。
【迁移运用】
1.请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的生命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这句话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演讲稿,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审题第一步——“想得准”思考一:运用“划得核全”审题法,划出材料关键词,拟写中心观点。思考二:你觉得“工匠精神”的内涵是什么?界定核心概念一般有拆字法、辩证法、比较法等方法,请选择其中一种方法,写一段话表达你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迁移运用】
请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的生命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这句话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演讲稿,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审题第一步——“想得准”思考一:运用“划得核全”审题法,划出材料关键词,拟写中心观点。参考答案:工匠精神是我们的生命尊严所在;工匠精神是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思考二:你觉得“工匠精神”的内涵是什么?界定核心概念一般有拆字法、辩证法、比较法等方法,请选择其中一种方法,写一段话表达你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参考答案:工匠精神的内涵是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其中执着专注是精神状态,是时间上的坚持、精神上的聚焦。精益求精是品质追求,是质量上的完美、技术上的极致。一丝不苟是自身要求,是细节上的坚守、态度上的严谨。追求卓越是理想信念,是理想上的远大、信念上的笃定。拆字法:“工匠精神”是“技近乎道”的执着追求,“工匠”是技术是手艺是看家本领是拿手好戏;“精神”是蕴含于技艺之中的精细品质与境界追求。辩证法:“工匠精神”不是为“稻粱谋”而是“为腹不为目”,不是“精于技术”而是“臻于境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是“板凳甘坐十年冷”。比较法:“工匠精神”追求的不是专业而是志业,前者注重工具理性,后者注重价值理性;“工匠精神”与“身怀绝技”不同,前者注重“技近乎道”的提升;而后者执着于“一招鲜,吃遍天”。
【迁移运用】
思考三:“千古文章立意高”,如何将本则材料的中心“化大为小”,请再次拟写中心观点和作文题目。审题第二步——“想得广”思考四:搜集整理“工匠精神”事实素材和名言素材。
【迁移运用】
思考三:“千古文章立意高”,如何将本则材料的中心“化大为小”,请再次拟写中心观点和作文题目。参考答案:以精益求精为内涵的工匠精神是我们尊严所在;工匠追求卓越的精神是我们尊严所在作文题目:用工匠精神成就人生的星辰大海;厚植工匠精神,成就出彩人生。
总结:立意“化大为小”的路径:在核心词(“工匠精神”)前后添加准确的限定词(“精益求精”) 审题第二步——“想得广”思考四:搜集整理“工匠精神”事实素材和名言素材。
【迁移运用】
思考四:搜集整理“工匠精神”事实素材和名言素材。
1、魏小亚在《身份与角色》中说:身份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最核心部份,管理的是这个人关于 “我是谁” 和 “我的人生是怎样的” 的事情。2、魏小亚在《身份与角色》中说:这是说,每个角色都需要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支持。整个人(“身份”)便是集合了所有角色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也许最恰当的比喻就是钻石。一个人是整颗钻石,钻石上每一个切面代表了一个角色。3、柏拉图的“精灵说”:根据柏拉图的说法,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精灵,它像是上天为人注定的一种天命,让人知道自己该往哪个方向发展,最后达成一个目的,完成生命的拼图。我们每作一个抉择,就好像是加上一片拼图,而在尚未完成之前,是无法看到全貌的。4、无论是汗流浃背的夏天,还是瑟瑟发抖的寒冬,白天黑夜泡在书中,精神状态完全变成一个准备高考的高中生,或者成了一个纯粹的“书呆子”。——《早晨从中午开始》5、每个人眼前都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至少在他本人看来是伟大的,而且如果最深刻的信念,即内心深处的声音,认为这个目标是伟大的,那它实际上也是伟大的,因为神决不会使世人完全没有引导者;神轻声地但坚定地作启示。(职业动力)
【迁移运用】
思考四:搜集整理“工匠精神”事实素材和名言素材。
1、魏小亚在《身份与角色》中说:身份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最核心部份,管理的是这个人关于 “我是谁” 和 “我的人生是怎样的” 的事情。2、魏小亚在《身份与角色》中说:这是说,每个角色都需要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支持。整个人(“身份”)便是集合了所有角色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也许最恰当的比喻就是钻石。一个人是整颗钻石,钻石上每一个切面代表了一个角色。3、柏拉图的“精灵说”:根据柏拉图的说法,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精灵,它像是上天为人注定的一种天命,让人知道自己该往哪个方向发展,最后达成一个目的,完成生命的拼图。我们每作一个抉择,就好像是加上一片拼图,而在尚未完成之前,是无法看到全貌的。4、无论是汗流浃背的夏天,还是瑟瑟发抖的寒冬,白天黑夜泡在书中,精神状态完全变成一个准备高考的高中生,或者成了一个纯粹的“书呆子”。——《早晨从中午开始》5、每个人眼前都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至少在他本人看来是伟大的,而且如果最深刻的信念,即内心深处的声音,认为这个目标是伟大的,那它实际上也是伟大的,因为神决不会使世人完全没有引导者;神轻声地但坚定地作启示。(职业动力)
【迁移运用】
思考四:搜集整理“工匠精神”事实素材和名言素材。
但是早期有一个东西留下来了,就是所谓的“志业精神”,我前面说“工匠精神”就是一种专业精神,也叫“志业精神”。这种精神是什么呢?我们讲一个“天职”calling,就是最早一代资本家、企业家,他们是为了上帝而投身于工作的,所以他们赚钱是内心有一种呼唤,上帝声音的呼唤就是calling,叫天职。后来社会慢慢世俗化了,很多人不信教,不可能都是为上帝工作,很多人不再有宗教信仰了。支撑你拼命工作的这种精神从哪里来呢?很多人认为“这就是一个饭碗,这是一个职业”,这是大部分人对自己工作的态度,但是工匠精神的背后不是一种职业,而是另外的东西——vacation,即“志业”。与你内心的志向有关,志业可以说是天职的世俗版本,你不是为了混口饭,为稻粱谋而从事自己的工作,你是为了自己内心的一种声音、一种召唤在从事自己的职业,这个职业就叫做志业,工匠精神就和志业有关。什么叫志业?美国有一位著名的伦理学家麦金太尔,他有本名著《追寻美德》,麦金太尔在这本书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精彩观点,他说虽然人都追求利益,但是有两种不同的利益,一种叫外在利益。外在利益是对权力、财富、知识的追求,用我们现在的话叫做“身外之物”,这些追求是对外在利益的追求。外在利益的特点是可以替换的,比如最初追求知识,做学问,后来发现做了半天的学问没什么回报,工资很低,社会也看不起我们,算了,下海经商吧,转而追求财富了。追求了半天财富,觉得商人的地位也不高,还是做官吧,又去追求权力了。这都是可以转换的,这都是外在利益的追求。我们今天很多年轻人不断跳槽,从这个行业跳到那个行业,这背后驱使的都是一种对外在利益的追求。哪个利益能够有更大的回报感,我去追求哪一个。是麦金太尔讲,还有一种利益是内在利益。内在利益就是“金不换”,就是你所追求的那个利益是不可替代的,“非此不可”,是你内心渴望的。不是为了换取一些很具体的身外之物,是为了满足内心觉得好的生活,我觉得只有从事这个,才是我内心所渴望的。这就是内在利益。志业就是一个能够满足你内在利益的职业。聪明人通常能够从事好多工作、好多行业,干什么都出色,但是往往有一些人觉得他有自己内心独特的追求,觉得只有干这个他才过瘾,这就是他的志业。“工匠精神”的动力恰恰来自这样一种志业,这种志业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专业精神。今天我们有各个行业,每个行业里面都有自己独特的专业品位和专业价值,你不从事这个行业你是体会不到的。你进入其中,你能够对你从事的这个专业的内在品位有深刻的理解,而且愿意去钻研它、体会它、追求它,把它作为自己的梦想,愿意不计功利地投入,把它做到完美,因为这是我的内在利益,这就叫做专业精神。——《从文化角度解读“工匠精神 许纪霖》
【迁移运用】
思考五:请分析“工匠精神是我们生命尊严之所在”的内涵,以“究其根本”为开头,运用道理论证和引用论证,写一则不少于200字的核心语段。审题第四步——“想得巧”所谓“想得巧”:一方面是从本质内涵、实施措施、最终目的、效果影响等角度,对核心概念和观点补充说明;另一方面,从敌论角度出发,寻找中心观点的逻辑漏洞,补充中心观点成立前提条件,从而让观点表达更为严谨。思考六:某同学围绕“工匠精神”整理出以下一则材料,结合本则材料,你认为践行“工匠精神”需要哪些注意事项。“只有把唢呐吹到骨头缝里的人,才能拼着命把唢呐传承下去。”日前上映的电影《百鸟朝凤》里的这句话,将几百年来中国民间艺术家的信念凝聚起来,展现在银幕上。上世纪80年代的无双镇,中国民间传统乐器唢呐处于辉煌时期,人们婚丧嫁娶,唢呐不可或缺,少年游天明拜师到唢呐艺人焦三爷门下,最终衣钵传承,接过已有二三百年历史的唢呐班。而自市场经济依赖,当西洋乐器流入后,唢呐也成为了大浪淘沙中的遗弃物,从前坐在太师椅上吹奏的唢呐匠受到冷遇和轻视,在生活的压力之下纷纷离开。焦三爷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用自己所有的力气和生命挽救起唢呐技艺的灵魂,再次奏响了“百鸟朝凤”,纵使身体条件已达到极致,但依旧鼓足劲,坚定的眼神下是焦三爷维护唢呐技艺的决心和力量。最后,焦三爷去世,一门技艺接近失传,只剩下游天明一人悲凉地独奏。
【迁移运用】
思考五:请分析“工匠精神是我们生命尊严之所在”的内涵,以“究其根本”为开头,运用道理论证和引用论证,写一则不少于200字的核心语段。参考答案:“工匠精神是我们生命尊严之所在”的内涵:工匠精神中蕴含着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的生命哲学,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践行工匠精神,源于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源于角色期许与身份认同。“究其根本”写作需要点明“中概念”——生命哲学、人生信念、自我价值、角色期许、身份认同。审题第四步——“想得巧”所谓“想得巧”:一方面是从本质内涵、实施措施、最终目的、效果影响等角度,对核心概念和观点补充说明;另一方面,从敌论角度出发,寻找中心观点的逻辑漏洞,补充中心观点成立前提条件,从而让观点表达更为严谨。思考六:某同学围绕“工匠精神”整理出以下一则材料,结合本则材料,你认为践行“工匠精神”需要哪些注意事项。“只有把唢呐吹到骨头缝里的人,才能拼着命把唢呐传承下去。”日前上映的电影《百鸟朝凤》里的这句话,将几百年来中国民间艺术家的信念凝聚起来,展现在银幕上。上世纪80年代的无双镇,中国民间传统乐器唢呐处于辉煌时期,人们婚丧嫁娶,唢呐不可或缺,少年游天明拜师到唢呐艺人焦三爷门下,最终衣钵传承,接过已有二三百年历史的唢呐班。而自市场经济依赖,当西洋乐器流入后,唢呐也成为了大浪淘沙中的遗弃物,从前坐在太师椅上吹奏的唢呐匠受到冷遇和轻视,在生活的压力之下纷纷离开。焦三爷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用自己所有的力气和生命挽救起唢呐技艺的灵魂,再次奏响了“百鸟朝凤”,纵使身体条件已达到极致,但依旧鼓足劲,坚定的眼神下是焦三爷维护唢呐技艺的决心和力量。最后,焦三爷去世,一门技艺接近失传,只剩下游天明一人悲凉地独奏。参考答案:需要补充的是:践行工匠精神,需要超越得失与荣辱;践行工匠精神,需要智慧平衡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践行工匠精神,需要“手艺”与“技术”完美融合……
【迁移运用】
2.请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从他到复旦大学的第二年,钟扬就开始主动到西藏采集种子。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钟扬要收集种子?对此,我们可以从他的言论中寻找到答案: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当一个物种要拓展其疆域而必须迎接恶劣环境挑战的时候,总是需要一些先锋者牺牲个体的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而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钟杨把论文写在了祖国山川大地上,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种子精神”。这种精神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思考一:运用“划得核全”审题法,划出材料关键词,拟写中心观点。思考二:你觉得“种子精神”的内涵是什么?界定核心概念一般有拆字法、辩证法、比较法等方法,请选择其中一种方法,写一段话,表达你对“种子精神”的理解。
【迁移运用】
请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从他到复旦大学的第二年,钟扬就开始主动到西藏采集种子。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钟扬要收集种子?对此,我们可以从他的言论中寻找到答案: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当一个物种要拓展其疆域而必须迎接恶劣环境挑战的时候,总是需要一些先锋者牺牲个体的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而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钟杨把论文写在了祖国山川大地上,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种子精神”。这种精神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思考一:运用“划得核全”审题法,划出材料关键词,拟写中心观点。参考答案:学习“种子精神”,做好薪火相传;学习“种子精神”,书写报国情怀;弘扬“种子精神”,赓续人生梦想 思考二:你觉得“种子精神”的内涵是什么?界定核心概念一般有拆字法、辩证法、比较法等方法,请选择其中一种方法,写一段话,表达你对“种子精神”的理解。参考答案:“种子精神”,就是胸怀天下、心系苍生的家国情怀。“种子精神”,就是淡漠名利、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种子精神”,就是甘当人梯、照亮他人的赤子胸怀。
【迁移运用】
3.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要求:结合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迁移运用】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要求:结合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窗子与镜子缺一不可。2.既要镜子,更要窗子。3.外观世界,内察自我。
【迁移运用】
4、首届“美丽中国”生态文学奖“在贵州绥阳颁奖。作家阿来凭《云中记》获“年度杰出作家奖”。这部汶川大地震十周年时的作品,授奖词评价说:“阿来以安魂曲的方式形成纡徐的抒情和温柔的疗救,填补裂隙,纾解创痛,抚慰心灵。生与死、物与我、山川与身体重新联结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绵延、浑然交融的存在,天人合而为一,人与自然相亲无别。”在阿来看来,当下的文学多是聚焦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体现出“一种功利主义”,“我们比较忽略同大地,同大地上所有生命的关系。‘一云所雨,一雨所润’。一个人也好,一棵小草也罢,天上普降甘露的时候是没有分别的……只有更好地理解自然,才能理解人类自身。”阿来的生态文学创作观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思考一“想的准”:运用“划得核全”审题法,划出材料关键词,拟写写作中心。
【迁移运用】
4、首届“美丽中国”生态文学奖“在贵州绥阳颁奖。作家阿来凭《云中记》获“年度杰出作家奖”。这部汶川大地震十周年时的作品,授奖词评价说:“阿来以安魂曲的方式形成纡徐的抒情和温柔的疗救,填补裂隙,纾解创痛,抚慰心灵。生与死、物与我、山川与身体重新联结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绵延、浑然交融的存在,天人合而为一,人与自然相亲无别。”在阿来看来,当下的文学多是聚焦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体现出“一种功利主义”,“我们比较忽略同大地,同大地上所有生命的关系。‘一云所雨,一雨所润’。一个人也好,一棵小草也罢,天上普降甘露的时候是没有分别的……只有更好地理解自然,才能理解人类自身。”阿来的生态文学创作观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思考一“想的准”:运用“划得核全”审题法,划出材料关键词,拟写写作中心。参考答案:本则材料属于先叙后议性。第一层为叙述层,第二层为议论层。叙述层的核心是“天人合而为一,人与自然相亲无别”,议论层的核心是“只有更好地理解自然,才能理解人类自身”。本次写作的核心概念是“理解自然”“理解人类”。“理解”的内涵为:纡徐的抒情和温柔的疗救,填补裂隙,纾解创痛,抚慰心灵。本次写作需要涉及到叙述层的内容,做到化大为小。中心观点:感悟自然,抚慰心灵;师法自然,纾解创痛;天地大美,庄严温柔
【迁移运用】
思考二“想得广”:围绕“师法自然,中得心源”主题,仿照下列格式,搜集整理相关素材,补充个性素材。素材一:冬天,当整个世界都被北方那巨大的整体的死亡所笼罩:当人们沉浸在对乌鸦、雪和西风的体验或回忆中在云南,有几片叶子在十二月三十一日下午四点四十分五十一秒落下一片在山岗的斜坡上,一片在豹子洞穴的边缘,有两片在树的根部,还有几片,踩着风梢过了红色沼泽。在云南冬天的树林中,心情是一种归家的心情。生命和死亡,一个在树上,一个在树下,各有自己的位置在树上的并不暗示某种攀登、仰视的冲动;在树下的并没有被抛弃的寂寞在这美丽、伸手可触的林子中,唯一的愿望就是躺下躺下了,在好日子,进入林子深处,在松树叶或者老桉树叶的大床上躺下,内心充满的不是孤独、反抗或期待(期待另一个季节),不是忍受,而是宁静、自在、沉思或倾听。躺在那儿,仰望散漫在树干和叶子之间的光束和雾片;仰望在树叶中露出的斑斑蓝宝石天空,像处于一簇水草底下的虾,周围、上下全是树叶,生的和死的同样丰满、同样拥挤、同样辉煌松开四肢、松开肺、松开心脏和血管,松开耳孔、毛孔,让树皮的气味、汁液和草桨的气味,马鹿和熊的气味,松鼠和蛇的气味灌进去,在没有声音的地方,倾听无以命名的声音有什么在落叶上“沙沙沙”地走,没有脚踵地走,那“沙沙沙”也不是声音,不能模仿,不能复述,只能倾听你最后连倾听也放弃了,你进入到那声音中,和那声音是一个内部,你像你身子下面那黑暗中的土层一样,和根,和根周围的土、水、昆虫在一起你们并不意识到“在”,只是在着,在那儿,冬天,山中的某处。——于坚《云南冬天的树林》
素材二:秋天,大地上到处都是果实,它们露出善良的面孔,等待着来自任何一方的采取。每到这个季节,我便难于平静,我不能不为在这世上永不绝迹的崇高所感动,我应当走到土地里面去看看,我应该和所有的人一道去得到陶冶和启迪。太阳的光芒普照原野,依然热烈。大地明亮,它敞着门,为一切健康的生命。此刻,万物的声音都在大地上汇聚,它们要讲述一生的事情,它们要抢在冬天到来之前,把心内深藏已久的歌全部唱完。
第一场秋风已经刮过去了,所有结满籽粒和果实的植物都把丰足的头垂向大地,这是任何成熟者必致的谦逊之态,也是对孕育了自己的母亲一种无语的敬祝和感激。手脚粗大的农民再次忙碌起来,他们清理了谷仓和庭院,他们拿着家什一次次走向田里,就像是去为一头远途而归的牲口卸下背上的重负。看着生动的大地,我觉得它本身也是一个真理。它叫任何劳动都不落空,它让所有的劳动者都能看到成果,它用纯正的农民暗示我们:土地最宜养育勤劳、厚道、朴实、所求有度的人。——苇岸《大地上的事情》
【迁移运用】
思考二“想得广”:围绕“师法自然,中得心源”主题,仿照下列格式,搜集整理相关素材,补充个性素材。素材三:虽然伐木人已经把湖岸这一段和那一段的树木先后砍光了,爱尔兰人也已经在那儿建造了他们的陋室,铁路线已经侵入了它的边境,冰藏商人已经豪取过它的冰,然而,它仍然顽强地生存着,还是我在青春时代所见的湖水——它虽然有那么多的涟漪,却并没有一条永久性的皱纹。它永远年轻,我还可以站在那儿,看到一只飞燕坦然掠下,从水面衔走一条小虫,正和从前一样。今儿晚上,这感情又来袭击我了,仿佛二十多年来我并没有每天都和它在一起厮守一样,——啊,这是瓦尔登湖,还是我许多年之前发现的那个充满着神秘和活力的林中湖泊。这儿,去年冬天被砍伐了一片森林,而另一片林子已经拔地而起,在湖边蓬勃华丽地生长着。还是同样水漉漉的欢乐,内在的喜悦,创造者的喜悦,是的,这可能就是我的喜悦。这湖当然是一个大勇者的作品,其中毫无一丝一毫的虚伪!他用他的手围起了这一泓湖水,在他的思想中愈来愈深化,愈来愈清澈,并把它传给了康科德河,我从康科德河的水面上又看到了同样的倒影,我几乎要惊呼:瓦尔登湖,是你吗?这不是我的梦,用于装饰一行诗;我不能更接近上帝和天堂;甚于我之生活在瓦尔登。我是它的圆石岸,飘拂而过的风;在我掌中的一握,是它的水,它的沙,而它的最深邃僻隐处,高高躺在我的思想中。火车从来不停下来欣赏湖光山色,然而我想,那些司机和那些买了月票的旅客,常看到它,他们多少是会留心这些风景的。每天他们至少有一次机会与庄严、纯洁的瓦尔登湖相遇。对它,就算只有一瞥,也已经可以洗净现代繁华大街上的污浊和引擎上的油腻了。有人建议过,这湖可以称为“神的一滴”。——梭罗《神的一滴》
【迁移运用】
思考二“想得广”:围绕“师法自然,中得心源”主题,仿照下列格式,搜集整理相关素材,补充个性素材。素材四:植物盆景制作,不能任其生长,必须要塑形。盆景艺术家使出种种手段,对植物进行改造。一个好的植物盆景制成,少不了要经过截断、捆缚以及不断的修剪等过程。前人有诗云:“体蟠一蔟皆心匠,肤裂千梢尚手痕。”体蟠,指捆扎树枝。肤裂,指凿削树皮留下的裂痕。千梢尚手痕,指树的小枝经过捆扎修整后留下的人工痕迹。一件植物盆景做成,植物真是备受折磨。这种制作方式不仅受到一些西方学者的诟病,在中国古代,也有不少人对此提出异议。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文字:“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天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龚自珍是借盆景的捆缚来写当时万马齐喑的思想状况,渴望思想的解放和个性的自由。就思想史而言,龚自珍等的论述是有价值的。但我认为,这类说法并不属于讨论盆景艺术的范围。我们不能将龚自珍等的比况之说,当作对盆景艺术的批判。因为它们并不是专就盆景艺术而论,也不符合中国盆景发展的实际。龚自珍说,一市盆梅皆有病,那么不病者恐怕就只能是“天梅”——未经人工“盘剥”过的梅,难道我们要提倡一种不能修整的园艺观?至于说造成“病梅”之“祸”在于文人画士的怪癖,如果说这是怪癖的话,恐怕是整个中国艺术的怪癖,即如以曲为美而言,就有深厚的文化哲学因缘。今天甚至有论者将盆景和裹小脚相提并论,认为是应该抛弃的国粹,附和一些对中国文化怀有偏见的西方学者的观点,这样的看法是没有说服力的。
中国文化有泛爱万物、顺应自然的思想,盆景的制作过程与这种思想有冲突。不少论者谈到了这一点。道光时诗人郑献甫有诗道:“种树厌盆花,驯禽厌笼鸟。玩赏必咫尺,所见亦何小。”诗人从爱惜自然生命的角度,反对盆花笼鸟之类的束缚。这方面的观点是有它的合理之处的,盆景制作过程的确有伤害自然原性的倾向,它引起人们的惋惜和爱怜之心也是自然的。但是,不可能让自然原样不动就是爱自然。以道法自然为根本原则的中国艺术,强调顺应自然,以自然为最高原则,并不代表保持自然的原样。即使像周敦颐那样的强调顺天理的哲学家,他建筑新居,也要让人们除去道边草树,只不过嘱咐不要伤害其他不必要的树木。如果原样不动,人类将住在一个荒原上。这样的爱护自然,其实是一种伪自然主义。中国盆景的修剪在唐时就有流行。如李贺《五粒小松歌》:“绿波绿叶满浓光,细束龙髯铰刀剪。”中国艺术强调“虽由人做,宛自天开”,也适应于盆景。周瘦鹃说:盆景制作六分自然,四分人工,其实人工的结果也要做出自然之势,即人工即自然。中国盆景是艺术家的创造,它是人所“做”出来的,但在“做”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的原则,其实就是遵循自然,淡去“人工”的痕迹。盆景制作不是为了伤害自然,而是以自然为最高原则,体现自然的生意、自然的活力,彰显自然的活泼精神,一直是盆景艺术家所追求的。值得注意的是,真正的中国盆景艺术不是要对鲜活的树木进行凌迟,而是要在濒于绝灭的枯枝烂木中,培养生的因素,展现生命永远不可消失的精神。盆景艺术家制作盆景一般会寻找一些老树根,有的甚至是数百年的老根,有的是等着入灶就火的废料,通过艺术家的精心培植,细心呵护,最后枯扬生华,显示出生命来。——朱良志《中国的盆景中的东方美学》
【迁移运用】
思考三“想得深”:结合以上四则材料,请你思考:四则素材中“师法自然”的对象是什么?“中得心源”的内涵分别是什么?多角度阐述“人类需要理解(欣赏)自然”的原因。修改自身习作“究其根本”核心语段。思考四“想得巧”:请思考“人类需要理解”又哪些注意事项?结合本次非连续文本,简要梳理“人类理解自然”的历史坐标何在?
【迁移运用】
思考三“想得深”:结合以上四则材料,请你思考:四则素材中“师法自然”的对象是什么?“中得心源”的内涵分别是什么?多角度阐述“人类需要理解(欣赏)自然”的原因。修改自身习作“究其根本”核心语段。参考答案:“师法自然”的客体分别是:云南冬天的树林;大地的果实,光芒与秋风;瓦尔登湖;用“枯枝烂木”做成的盆景“中得心源”的内涵分别是:①从云南冬天的树林中,感受到归家心情,感受心灵抚慰:内心充满的不是孤独、反抗或期待(期待另一个季节),不是忍受,而是宁静、自在、沉思或倾听。②从秋天的果实、光芒与秋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生活真理:土地最宜养育勤劳、厚道、朴实、所求有度的人。③“神的一滴”可以洗涤灵魂:就算只有一瞥,也已经可以洗净现代繁华大街上的污浊和引擎上的油腻了。④“盆景”让人感受到生存姿态和生命气象:“自然的生意、自然的活力,彰显自然的活泼精神”“枯扬生华,显示出生命来”。
“理解(欣赏)自然”多因分析:①自然角度,自然万物蕴含着生存法则,人生哲理和精神美学,自然可以温柔疗救,填补裂隙,纾解创痛,抚慰心灵……;②自身角度,个体从自然中汲取成长启示、生存智慧、人生哲理或精神美学……③从社会角度,红尘滚滚,城市生活,容易让人的生活统一化和机械化,割裂了个体与大地、个体与自然的有机联系;④传统角度:无论儒家还是道家皆强调“天人合一”思想。思考四“想得巧”:请思考“人类需要理解”又哪些注意事项?结合本次非连续文本,简要梳理“人类理解自然”的历史坐标何在?注意事项:理解自然,以保护自然为前提,以顺应自然为宗旨;理解自然,需要一颗懂得发现、善于感悟的心灵;理解自然,并非天天走进大自然,而是拥有一颗善于发现自然美的心灵……历史坐标:儒道两家皆强调“天人合一,师法自然”。《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大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
【迁移运用】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某次歌唱比赛中,有热心观众提出“对歌手而言,个性与技巧哪个更重要”的疑问引发了观众的激烈争论:有人认为当以技巧为重,如果一个歌手没有技巧就不配称之为歌手,个性也无从谈起;有人认为个性才是歌手的识别标志,否则就变成千人一声的歌唱机器;还有人认为个性与技巧同样重要。其实,个性和技巧之争,在生活中普遍存在;而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也有这样的困惑。作为青年人,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迁移运用】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在某次歌唱比赛中,有热心观众提出“对歌手而言,个性与技巧哪个更重要”的疑问引发了观众的激烈争论:有人认为当以技巧为重,如果一个歌手没有技巧就不配称之为歌手,个性也无从谈起;有人认为个性才是歌手的识别标志,否则就变成千人一声的歌唱机器;还有人认为个性与技巧同样重要。其实,个性和技巧之争,在生活中普遍存在;而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也有这样的困惑。作为青年人,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立意:1.注重技巧,厚积薄发。2.尊重个性,彰显不同。3.技巧与个性齐飞,青年共搏击长空。4.青少年而言,个性比技巧更重要。
【迁移运用】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自2016年开始,依附于科技的发展,抖音进入了千家万户。抖音在丰富人们生活的同时,又让许多人整日沉溺其中,不可自拔,以致耽误了工作和学习。对于这种现象,你有怎样的认识?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文体特征鲜明。参考立意:
【迁移运用】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自2016年开始,依附于科技的发展,抖音进入了千家万户。抖音在丰富人们生活的同时,又让许多人整日沉溺其中,不可自拔,以致耽误了工作和学习。对于这种现象,你有怎样的认识?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文体特征鲜明。参考立意:1.科技只是手段,自己才是主宰。2.坚守内心底线,追求适度之美,方能带来和谐。3.正确认识抖音的利弊。4.科技面前,我们应有何作为。5.好风凭借力
【迁移运用】
7.阅读下面的材料,自主立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正确是我们要坚持的立场,善良是我们要坚守的品格。如果二者不可得兼,你该如何选择?参考立意:
【迁移运用】
7.阅读下面的材料,自主立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正确是我们要坚持的立场,善良是我们要坚守的品格。如果二者不可得兼,你该如何选择?题目:《善良永远在场》《与善良同行》《枪口抬高一厘米》
【迁移运用】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②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马克思③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蔡元培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议论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迁移运用】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②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马克思③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蔡元培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议论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审题指导:这是一则名言类材料作文,要求考生在审题立意时,要注意材料之间的有机关联。第一则名言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指出美的内涵和美育的方式,是《诗》、礼、乐;第二则名言追求美的作用,能够促进社会进步;第三则名言进一步分析美育的本质特征,是人生观教育。本题要求考生在“美育与人格塑造”这一关键词的统摄下,在不同侧重的材料间找到彼此的有机关联,确定最佳立意。立意:美育有利于塑造健全人格;美育是人生观的基础;用美育涵养我们的心灵;以美育人是时代所需。标题:《美之馨香,氤氲人生》《以美育人,时代所需》《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美育是一种刚需》
【迁移运用】
9.阅读下列材料,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一片树叶从树上向下跌落。“我想落到大地上。”树叶说。西风刮起并改变了树叶的方向,树叶说:“其实我正想向东飞。”转眼东风刮起并把西风压倒,树叶说:“向西飞其实正好。”接着势均力敌,西风对抗东风,树叶说:“理智告诉我悬浮在空中。”东风西风都停了,树叶猝然跌落,树叶说:“我已决定径直飞向地球。”
【迁移运用】
9.阅读下列材料,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一片树叶从树上向下跌落。“我想落到大地上。”树叶说。西风刮起并改变了树叶的方向,树叶说:“其实我正想向东飞。”转眼东风刮起并把西风压倒,树叶说:“向西飞其实正好。”接着势均力敌,西风对抗东风,树叶说:“理智告诉我悬浮在空中。”东风西风都停了,树叶猝然跌落,树叶说:“我已决定径直飞向地球。” 审题指导:立意角度一:要顺应潮流,爱我所有,乐观处世,随遇而安———肯定角度;立意角度二:不能随风而动,随波逐流,要坚定立场,逆流而上,选择自主,选择坚强——否定角度。精彩题目:《识时务,方成俊杰》《顺其自然》《携带生命之重》《用乐观点亮生命》《不做自己的奴隶》《带乐观上路》《从俗沉浮,与时俯仰》《做片快乐的树叶》《从容面对》:《路不因风改》《如果必须放弃》《活出自己》;《掌舵人生》《悔不该当初随那风儿飘》《把握生命的方向》《不要迷失自己》《坚守——执着的追求》《人,没有飘摇》《逆流而上,找寻精彩》《坚守自我》
【迁移运用】
10.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一位科学家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和人生总结出这样的话:“做功不同,人生将会给出不同高度的抛物线。”
【迁移运用】
10.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一位科学家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和人生总结出这样的话:“做功不同,人生将会给出不同高度的抛物线。”
审题指导:名言可以概括为“做功不同,决定人生抛物线高度的迥异。”核心词语为“做功”和“高度”,在立意时,只要搞清了二者的关系,就很容易得出恰当的立意。①“做功”可以理解为“付出”“耕耘”等,“高度”可以理解为“收获”“精神境界”等。顺着这种思路,就可以理解为“付出越多,收获越大”。可以拟制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耕耘生命》《播种•丰收》等题目。②相同的功,如果选择做功的角度不同,高度也会不一样。这就会派生出我们在做一件事时首先要选择一个正确的方法。倘若方法不对,付出越多,收获越小,付出和收获将不成正比,甚或产生南辕北辙的后果。可以拟制出《耕耘一定就有收获吗?》《人生不止一个变量》《方向是个问题》等题目。③做多少的功,怎样做功,完全由自己决定,把“做功”理解为“选择正确人生价值”等,我们每个人必须学会为自己的人生做主,收获灿烂的人生。可以拟制出《为自己的人生掌舵》《给人生找一个合理的高度》《创造人生的美感》等题目。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写作指导:作文的审题立意 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要求,简单来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新材料作文简单实用的关键词句法审题立意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材料来源,历史事实,漫画名人名言,一组素材,一个成语,新材料作文材料类别,之1抓关键词,怎样抓关键词,元分析,三元的关系梳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课件,共60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