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阅读创新学案319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阅读创新学案319,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经典名言阐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阅读创新学案(第319期)晨读素材篇名言警句 1、性情的修养,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增强生活能力。2、骄谄,是一个人。遇胜我者则谄,遇不知我者则骄。申居郧。3、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贝多芬。4、为了失恋而耽误前途,是一生的损失。霍海。5、一个人必须剔除自己身上的顽固的私心,使自己的人格得到自由表现的权利。屠格涅夫。有关人格修养方面的名言警句6、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孟德斯鸠。7、修养的本质如同人的性格,最终还是归结到道德情操这个问题上。爱默生。8、存养宜冲粹,近春温;省察宜谨严,近秋肃。9、有谦和、愉快、诚恳的态度,而同时又加上忍耐精神的人,是非常幸运的。塞涅卡。10、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11、君子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张居正。12、只有美貌而缺乏修养的人是不值得赞美的。培根。13、一日的费用,要节约,必须根据收入的多少做安排。14、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15、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16、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17、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王阳明。1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19、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20、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21、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张衡。22、为了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热爱人生吧。罗丹。23、君子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明张居正。24、说谎话的人所得到的,就只是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相信。伊索。25、如果通过修养达不到提高鉴赏力的目的,修养两字也就毫无意义了。波伊斯。26、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郭小川。27、既然失恋,就必须死心,断线而去的风筝是不可能追回来的。巴尔扎克。28、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苏轼。29、在儿童时期没有养成思想的习惯。将使他从此以后一生都没有思想的能力。卢梭。30、虔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通过灵魂的最纯洁的宁静而达到最高修养手段。歌德。31、修养的花儿在寂静中开过去了,成功的果子便要在光明里结实。32、要评判美,就要有一个有修养的心灵。康德。33、修养的花儿在寂静中开过去了,成功的果子便要在光明里结实。冰心。34、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孟德斯鸠。35、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神涵光。36、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写作指导篇 作文素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素材之诚信篇(六) 【经典名言阐释】(三)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不苟》【大意】君子陶冶思想性情,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没有比诚心诚意更重要的了。【解读】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关于“诚”的理念。所谓“不苟”就是为人处事不做苟且之事,要立足于仁义道德。而行仁义道德的关键就在于真诚。荀子解释说:圣人要算289明智的了,不真诚就不能感化万民;父子之间要算亲密的了,不真诚就会疏远;君主要算尊贵的了,不真诚就会受到非议。真诚,是君子的操守,政治的根本。真诚是诚信的一个侧面。因为真诚,我们就不会为了得到一个好工作或者升职,而办假文凭;因为真诚,我们也不会为了显示自己的业绩,而虚报政绩。真诚使人心胸坦荡、心灵平静;真诚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信任并相互尊重,从而建立合作关系,最终走向和谐共赢。这句话常用来强调为人真诚的重要性。 诚信生神,夸诞生惑。——《荀子·不苟》【大意】诚实守信可以赢得人们的信赖,产生神奇的社会效应;相反,夸大虚妄则会给人们造成重重疑惑。【解读】这句名言同样出自于《荀子·不苟》:“公生明,偏生暗,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公正就会明察事理,偏私导致昏暗愚昧;正直老实就会通达顺畅,欺诈虚伪导致闭塞不畅;诚实守信会产生神奇的社会效应,夸大虚妄则会令人产生疑惑。我国古代文献中,“诚”和“信”最初是指对鬼神的真诚和敬虔,后来逐渐演变为人际交往中的准则。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诚信对于人们思想和行为的价值导向作用是普遍而恒久的。在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大力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的今天,这句名言常用以表达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价值追求。 小信成,则大信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大意】小的信用能够遵守,大的信用才能确立起来。【解读】作为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十分强调诚信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每个人做事,无论大小都要讲信用,小信一点一滴积累起来,就能成为有信誉的人。接着,他又从做君主和推行法令的角度阐述了诚信的意义。诚信是立身之本,但判断一个人是否诚信,不是通过一朝一夕、一件事情就可以下结论的。真正的诚信应该是一种融化在每个人血液中的精神,而不是流于表面的口号。因此,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摆脱虚伪和口是心非,恪守诚信之道,最终赢得广泛的信誉,这也是当今培育以“诚信”为基础的核心价值观,加强以诚信为主要内容的公民道德建设的目标和方向。这句话常用于勉励人们待人处事要坚持以诚信为原则。 信者,德之固也。——汉·贾谊《新书·道德说》【大意】信能使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保持高洁坚韧。【解读】“信”作为儒家的伦理范畴,意为重承诺,守信用,行笃实。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称之为“五德”或“五常”。古人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如果仅有前面四个要素,这个价值体系的链条是不完整的,必须要有一个规制性的要素,这个要素就是后来加上去的“信”。信是其他价值要素的证实、体现、稳固和升华。自古以来,“季札挂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等恪守信用的故事深入人心。在经济全球化、利益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贾谊的这句话对于人们筑牢心底重信守诺的道德防线,坚持“言必信,行必果”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史记·季布列传》【大意】得到一百斤黄金,不如得到季布的一个许诺。【解读】成语“一诺千金”即来源于这句话。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秦汉之交,季布以侠义闻名,一生没有失信于人。他在楚汉战争中是项羽的大将,多次率兵击败刘邦。项羽败亡后,刘邦做了皇帝,因季布有“重诚信”的口碑而将其赦免,还任命他担任河东太守。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推官二子执后欲为之经营而未得也而二子死矣二首》中化用季布重诺的典故,写道:“生来一诺比黄金,那肯风尘负此心。”诚信是每个公民基本的道德准则,也是维系现代社会健康运转的必要条件。诚信的缺失会给我们的经济生活和社会风气带来严重后果。为此,我们需要加强诚信教育,强化公民对诚信的价值认同,让诚信成为社会公众日常生活的道德底线。这句话常用来强调诚信的价值不是金钱所能衡量的。 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礼记·中庸》【大意】真诚,并不是做到了自我完善就够了,还要在此基础上,影响他人,完善事物。【解读】作者在讲述了这句话之后,接着进一步阐发:做到自我完善是仁,完善事物是智。仁和智都是出于本性的德行,是融合自身与外物的准则,所以任何时候施行都是适宜的。不仅自己要做到真诚,还要使周围所有的人都变得真诚。战国时以子思和孟子为代表的思孟学派认为,“诚”是表述宇宙本体特性的哲学范畴,《中庸》更鲜明地提出,天道就是诚,人道就是追求诚。因此,违背诚的原则,就是违背客观规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自古皆然。这句话对于人们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如何努力做到诚,以及如何理解诚的意蕴和境界,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开卷有益篇微时评:健走不能乱走,也不能没路走 近日,河南商丘健走团占用市区机动车道的视频,引发网友关注。网传视频显示,马路中央的机动车道上,大约有三十多人在步行,他们着装统一分成两列,一边走一边晃着手中的小红旗。视频疑是坐在一辆车里拍的,这辆车跟在健走团后面,速度越来越慢。11月30日,商丘市交警告诉记者,目前还没有相关法律来规范健走团的行为,不过交警在执勤中遇到会劝阻。 其实,健走团占用机动车道健走,是前几年一些地方“暴走团”挤占机动车道的翻版。 健走健身虽好,但从交通安全角度说,显而易见,健走团占用机动车道健走,非常危险,存在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机动车驾驶员稍有不慎甚至只是一不留神,就会冲入健走团人群之中,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前几年,某地就曾发生过“暴走团”被撞受伤致死的交通事故。而且,健走团浩浩荡荡地走在机动车道上,要确保道路交通安全,机动车无法按照正常速度驾驶,只得慢慢行驶,很容易造成交通堵塞或进一步加剧交通堵塞。 从法律角度说,健走团占用机动车道健走,涉嫌交通违法,并非没有法律法规约束。《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一条明确规定:“行人应当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路边行走。”《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六条进一步规定:“行人列队在道路上通行,每横列不得超过2人,但在已经实行交通管制的路段不受限制。”可见,健走健身虽好,但不能乱走,健走团不能任性走,更不能以法不责众的思维我行我素,占用机动车道。对健走团挤占机动车道健走的交通违法行为,交警应当依法纠正,轻则口头警告,重则要罚款,而不是听之任之。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应当及时纠正。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应当依据事实和有关规定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予以处罚。对于情节轻微,未影响道路通行的,指出违法行为,给予口头警告后放行。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当然,健走不能乱走,也不能没有路走。不管是过去的“暴走团”挤占机动车道,还是现在的健走团占用机动车道,归根到底是他们缺少运动的道路和场所。换言之,政府、社会要为“暴走团”、健走团创造健走的条件,不与机动车抢路权。一方面,严禁机动车挤占人行道,把人行道还给行人,让健走团可以在人行道健走。另一方面,有步游道的公园以及中小学操场在晚间应对社会免费开放,引导和方便健走团可以在安全场地放心健走。 拓展训练篇谎言相裕亭盐河北岸,有一小村,依河而居。几十户人家,却散落在一条两里多长的古河套里。远看,乌蒙蒙一片,恰如零零散散的旧船被遗弃到河岸边。走到跟前,透过河堤上茂密的竹柳,才可辨出一家一户错落有致的小院及房屋间的石巷黛瓦。此村,名曰犯庄。乍一听,此处是出土匪、罪犯的地方。其实不然。日伪时期,那里曾上演过一场貌似影视剧里才有的故事。有两个偷偷摸进村里的小鬼子,被村里的男人打死,扔到村外的芦苇荡里。驻扎在盐河口的小鬼子追查下来,把全村的成年男子集中到盐河边的小码头上,架起机枪,限定时间,逼他们交出“凶犯”。否则,将统统杀死。关键时刻,村里的陈铁匠站了出来。陈铁匠说,小鬼子是他杀死的。日本兵中,一个留着八字胡的小队长,看到陈铁匠站出来,嘲讽般地独自鼓起掌来。随后,那家伙满脸狐疑地走到陈铁匠跟前,指着地上的两具尸体,变换着指间的数字,问他:“你的,一个人,杀死他们两个?”陈铁匠脖子一挺,说:“是。”小鬼子“呦西”一声,随之,目光转向旁边陈铁匠的儿子,怒吼一声:“你的,不明白吗?”小鬼子不相信陈铁匠一个人,能杀死他们两个日本兵。当即,陈铁匠的儿子也被拉出队列。在处置了铁匠父子后,小鬼子们仍不肯罢休。他们把村里的男人押上河边巡逻舰。说是要带他们到“据点”内继续盘查。其实,是强征他们到山东招远金矿做劳役。不久,他们当中有人写信回来。小村里,许多妇人听说那户人家有信来,都纷纷跑去看。信中提到几户人家的男人,在半道上逃跑,或是在开采金矿时不守纪律,被日本人给杀了。那几户死去男人的人家,先是有妇人滚在床上或地上哭。随之,就有人帮着焚烧火纸。另有妇人们帮着收拾庭院,支起灵棚,支起锅灶,办一桌酒菜,来祭奠那家死去的男人。此时,陈铁匠家的女人,一定会在这些妇人当中。因为,当初她家男人与儿子被日本人杀死后,村里的妇人们,就是这样帮她的。但是,此番铁匠家的女人,在帮衬那户家人料理后事时,如坐针毡!她从那户人家的哭声里,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人家的冤屈与愤懑。“死鬼呀,你死得好冤!你跟着人家白白送死呀。”盐河边的女人,哭亡夫时,都是那样称其“死鬼”。人家哭她家的死鬼死得冤,白白地跟着去送死!这说明什么?说明她家男人是不该那样死的。究其原因,自然就落到铁匠父子的头上了。整个村庄的男人被日本人掠去做劳役,都与她家的男人打死鬼子有关。所以,铁匠家的女人在那户人家做事时,半天不说一句话。村子里的女人,表面上看不出她们是怎样恨铁匠家的男人和女人。但是,那些女人的心里,或多或少地还是会怨恨铁匠父子招惹祸端,给大家带来麻烦。以至于,性格刻薄的女人,在街面上与铁匠家的女人走个对面,都不搭理她。这样一来,村子里再传来哪家男人死去的噩耗,她干脆缩在家里,不想去做帮手了。再后来,她悄无声息地带着孩子,隐居娘家。解放后,陈铁匠的后人想为他们因打死鬼子而惨遭日寇杀害的先祖树碑立传。他们找到盐区地方政府。编写盐区地方志的同志告诉他们,当年死在芦苇荡里的那两个“鬼子”,是被日本人打死的两个穿着日本军服的盐工,并不是真的日本兵。他们之所以要自编自导那样一场惨剧,是为了向金矿输送劳工。这就是说,铁匠父子打死鬼子之说,是子虚乌有的事。不过,地方政府还是追认陈铁匠父子为革命烈士。为了一众村民,不惜牺牲自己的人,不是烈士,又是什么呢?(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开头形象地描绘了盐河自然古朴的风景,有着浓郁的地域特色,介绍了文中人物生活的环境,增强了小说的审美色彩。B.日本小队长“嘲讽般地独自鼓起掌来”,这一细节暗示了这是日本侵略者自编自导的一场惨剧,揭示了侵略者阴险、卑劣的心理。C.小说通过人们对铁匠和铁匠家女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以及事情的真相和铁匠父子被追认革命烈士的结果的对比,揭示了深刻的主题。D.小说情节设计巧妙,在层层铺垫的基础上,结尾干净利落地交代了事情真相,不仅产生了出人意料的效果,而且使人物形象熠熠生辉。2.小说的标题“谎言”具有怎样的含义?以此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3.本文除了写陈铁匠一家,还写了盐河边的女人们。请结合作品,谈一谈作者为什么要写盐河边的女人们。(6分) 答案与解析篇1.C(“人们对铁匠和铁匠家女人的不同态度”没有构成对比,文中有人们对铁匠家女人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的对比,以此揭示了深刻的内容。)2.含义:“谎言”具有两层含义,一是陈铁匠为了救全村人,谎称两个鬼子是自己杀死的;二是日本鬼子为了向金矿输送劳工,谎称有人杀死了日本兵。(每点1分,答出两点给3分。)作用:赞颂了陈铁匠为救乡亲而勇于牺牲的精神,也揭露了侵略者的阴险、卑劣,表现了深刻的主题。(2分)3.①以盐河边其他女人狭隘自私的心理,反衬出陈铁匠为挽救乡亲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②引发了矛盾冲突,引起了情节的跌宕起伏,为小说最后揭示真相积蓄了张力。③勾勒出抗战时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显示了抗日战争中斗争的复杂性,丰富了小说内容,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每点2分)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阅读创新学案466,共6页。
这是一份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阅读创新学案464,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写作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阅读创新学案463,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精选文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