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宁波市效实中学二O二二学年
第一学期高一生物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
1. 下列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
A. 黑藻 B. 变形虫 C. 乳酸杆菌 D. 新冠病毒
【答案】C
【解析】
【分析】1、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 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
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详解】A、黑藻是高等植物,属于真核生物,A错误;
B、变形虫是一种单细胞原生动物,属于真核生物,B错误;
C、乳酸杆菌是一种原核生物,C正确;
D、新冠病毒无细胞结构,D错误。
故选C。
2. 用黑藻观察细胞质流动,可作为流动标志的细胞器是( )
A. 叶绿体 B. 线粒体 C. 液泡 D. 核糖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散布于细胞质中,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细胞质流动的观察可以叶绿体作为参照物。
【详解】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散布于细胞质中,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用黑藻观察细胞质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
故选A。
3. 下列有关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阐述中正确的是( )
A. C、H、O、N、P、S是蛋白质、脂肪、核苷酸共有的化学元素
B. 葡萄糖是细胞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C. 乳酸菌、酵母菌和蓝藻的细胞内都有核糖体、DNA、RNA
D. 常见的单糖有核糖、乳糖、葡萄糖、果糖
【答案】C
【解析】
【分析】1、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不是糖类,是ATP;
2、ATP由1分子核糖、1分子含氮碱基和3分子磷酸组成,组成元素是C、H、O、N、P、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含有C、H、O、N、P元素,核糖是糖类,组成元素是C、H、O;
3、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二者都含有DNA和RNA;
4、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
5、糖蛋白、抗体、受体、限制酶都是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物质;
6、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详解】A、脂肪是由C、H、O组成,核苷酸由C、H、O、N、P组成,A错误;
B、ATP是细胞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B错误;
C、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均有核糖体,DNA,RNA,乳酸菌、酵母菌和蓝藻的细胞内都有核糖体、DNA、RNA,C正确;
D、乳糖是二糖,D错误。
故选C。
4. 如图所示为细胞核结构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高等植物成熟筛管细胞中的细胞核控制着该细胞的代谢
B. ①与②相连接,二者共同参与细胞内磷脂的加工和运输
C. ③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场所
D. 通过⑤可以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答案】D
【解析】
【分析】1、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 (DNA 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功能: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2、分析题图:①是内质网膜、②是核膜、③是核仁、④是染色质、⑤是核孔。
【详解】A、高等植物成熟筛管细胞中没有细胞核,A错误;
B、①与②相连接,但是只有内质网膜参与细胞内磷脂的加工和运输,B错误;
C、③为核仁,与某种RNA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错误;
D、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控制指令mRNA”可通过由核孔⑤从细胞核到达细胞质,可以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D正确。
故选D。
5. 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神经细胞中的水和蛋白质分子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B. 池塘中的水、阳光等环境因素属于生命系统
C. 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
D. 细胞学说的创立过程完全由施莱登和施旺两人完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详解】A、水和蛋白质分子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A错误;
B、池塘中的水、阳光等环境因素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生态系统属于生命系统,B正确;
C、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个体水平进入到细胞水平,C错误;
D、细胞学说的创立过程主要由施莱登和施旺两人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完成,魏尔肖做了补充,D错误。
故选B。
6. 无机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
B. 无机盐参与细胞的酸碱平衡,不参与有机物的合成
C. 缺铁会导致哺乳动物血液运输O2的能力下降
D. 植物秸秆燃烧产生的灰烬中含有丰富的无机盐
【答案】B
【解析】
【分析】无机盐的功能: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某些重要化合物的组成成分,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维持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详解】A、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A正确;
B、无机盐参与细胞的酸碱平衡,参与有机物的合成,如P参与构成磷脂、核酸等,B错误;
C、Fe是构成血红素的元素,血红素参与氧气的运输,缺铁会导致哺乳动物血液运输O2的能力下降,C正确;
D、植物秸秆燃烧产生的灰烬中含有丰富的无机盐,D正确。
故选B。
7. 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生子叶切片时。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看的清晰,有一部细胞看的不清晰,是因为( )
A. 显微镜物镜损坏 B. 显微镜反光镜未调节好
C. 标本切的薄厚不均 D. 细准焦螺旋未调节好
【答案】C
【解析】
【分析】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需要遵循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的原则。从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时,视野会变暗,物像会变模糊,此时需要调节反光镜或(遮光器)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还需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详解】A、显微镜的物镜损坏时,应该观察不到物像,A错误;
B、反光镜与视野的亮暗有关,与物像的清晰与否无关,B错误;
C、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较清晰,另一部分较模糊,说明这与标本切得厚薄不均有关,C正确;
D、细准焦螺旋未调节好应该全部物象均是模糊的,D错误。
故选C。
8. 大量事实表明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常有较大和较多的核仁。根据这一事实可以推测( )
A. 细胞中的蛋白质主要由核仁合成
B. 核仁与组成核糖体的必需物质的合成有关
C. 无核仁的细胞往往不能合成蛋白质
D. DNA主要存在于核仁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染色质、核仁。核膜上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细胞核内的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详解】A、细胞中的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A错误;
B、细胞核内的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所以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常有较大和较多的核仁,B正确;
C、原核细胞中没有核仁,但含有核糖体,能合成蛋白质,C错误;
D、有核仁的细胞为真核细胞,因此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的染色质(体)上,D错误。
故选B。
9. 下列关于实验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使用生理盐水使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吸水涨破
B. 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时,可用3H标记氨基酸
C. 可使用差速离心法将细胞匀浆中的细胞器分离开来
D. 用模型构建的方法来制作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答案】A
【解析】
【分析】1、制备纯净细胞膜的材料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因为该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
2、分泌蛋白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由囊泡包裹着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
3、模型: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形式: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详解】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在生理盐水中既不表现吸水也不表现失水,可使用蒸馏水使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吸水涨破,A错误;
B、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时,可用3H标记氨基酸,B正确;
C、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是利用在高速离心条件下的不同离心速度所产生的不同离心力,将各种细胞器分离开来,C正确;
D、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可用模型构建的方法来制作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学学习与研究的科学方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如图表示某一酶促反应的过程.图中代表酶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A
【解析】
【详解】甲在反应前后不变,即甲代表酶;乙和丙在甲的作用下合成丁,则乙和丙为反应物,丁为产物,A正确,
故选A。
11.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色素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
B. 能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是生物膜
C. 线粒体与叶绿体都有双层膜,且膜的化学成分和功能都相同
D. 内质网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与加工,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能量转换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详解】A、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色素分子主要存在于液泡中,A错误;
B、能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是细胞骨架,B错误;
C、线粒体与叶绿体的功能不同,C错误;
D、内质网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与加工,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也是细胞内生物膜相互联系的枢纽,D正确。
故选D。
12. 下列关于人体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组成脂肪与糖原的元素种类不同
B. 磷脂水解的终产物为甘油和脂肪酸
C. 性激素属于固醇类物质,能维持人体第二性征
D. 维生素D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
【答案】C
【解析】
【分析】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 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
(2)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
(3)脂质的组成元素有 C、H、O,有些还含有 N、P;
(4)糖类的组成元素为 C、H、O。
【详解】A、组成脂肪与糖原的元素种类相同,都是 C、H、O,A错误;
B、脂肪的组成单位是甘油和脂肪酸,脂肪水解的终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B错误;
C、性激素属于固醇类物质,能维持人体第二性征,C正确;
D、维生素D不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但是维生素D能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缺乏维生素D会影响骨骼发育,D错误。
故选C。
13. 下图示某同学利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进行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的实验操作步骤,与此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步骤B主要观察细胞质大小及细胞壁的位置
B. 步骤D与步骤B的观察结果可以形成对照
C. 步骤E可以盖玻片一侧滴加清水
D. 步骤F观察到的细胞大小可以与步骤B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在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首先制作临时装片,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紫色的液泡大小,同时观察原生质层的位置,然后利用蔗糖溶液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再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最后再向载玻片中滴加清水,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再用低倍镜观察。
【详解】A、B步骤时还没有发生质壁分离,此时主要是观察紫色的液泡大小,同时观察原生质层的位置,以便与D步骤比较,A错误;
B、本实验不需设立对照实验,在时间上步骤D与步骤B形成了前后自身对照,B正确;
C、图中E步骤滴加的是清水,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C正确;
D、在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首先制作临时装片,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B,然后利用蔗糖溶液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再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D,最后再向载玻片中滴加清水,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再用低倍镜观察F,因此步骤F与步骤B观察结果相同,D正确。
故选A。
14. 下列有关蛋白质种类(或类型)与其功能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 抗体-免疫功能 B. 肌动蛋白-催化功能
C. 胰岛素-调节功能 D. 血红蛋白-运输功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蛋白质的功能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即结构蛋白,如羽毛、头发、蛛丝、肌动蛋白;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③传递信息,即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④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
⑤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详解】A、抗体体现了蛋白质的免疫作用,A正确;
B、肌动蛋白存在于肌肉细胞中体现了蛋白质的结构功能,B错误;
C、胰岛素体现了蛋白质调节作用,体现了信息传递功能,即调节作用,C正确;
D、血红蛋白运输氧气,体现了蛋白质的运输功能,D正确。
故选B。
15. 如图显示的是物质P的跨膜运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物质P可能是氧气
B. 物质P可能是水分子
C. 物质P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D. 物质P的跨膜运输一定需要载体蛋白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物质P逆浓度梯度运出细胞,故为主动运输。
【详解】AB、氧气、水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均为自由扩散,运输方向应是由高浓度到低浓度,与图示不符,A、B项错误;
CD、图示中的物质P的运输方向是由低浓度到高浓度,表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需要载体的协助,故C项错误,D项正确。
故选D。
【点睛】
16. 人体内含有多种多样的蛋白质。下列有关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无关
B. 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紫色的显色反应
C. 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也可折叠成不同的空间结构
D. 将紫外线作用于蛋白质导致其变性,但不会失去生理活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1、蛋白质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的条数不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2、蛋白质的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即结构蛋白,如羽毛、头发、蛛丝、肌动蛋白;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③传递信息,即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④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
⑤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3、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详解】A、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主要取决于其空间结构,A错误;
B、氨基酸中不含肽键,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因此检测氨基酸的含量不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显色,B错误;
C、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也可折叠成不同的空间结构,C正确;
D、将紫外线作用于蛋白质导致其变性,会失去生理活性,D错误。
故选C。
17. 下图是在最适的温度和pH条件下,人体内某种酶的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底物浓度为a时,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加快
B. 底物浓度为b时,再降低酶的浓度,反应速率减慢
C. 底物浓度为a时,适当提高温度,反应速率会加快
D. 底物浓度为b时,适当降低pH值,反应速率会减慢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酶促反应曲线时:
(1)首先要弄清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相同的曲线在不同的坐标系中表示的含义不同。其次明确曲线中的几个关键点,如:起点、与纵横轴的交点、拐点、最低点、最高点等。
(2)在分析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时,一般情况下,生成物的量未达到饱和时,影响因素是横坐标所表示的因素,在达到饱和后,限制因素是除横坐标所表示的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
【详解】A、a点时反应速率随着底物浓度增大而增大,因此a点时底物浓度是反应速率的限制因素,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加快,A正确;
B、b点时反应速率随着底物浓度增大而不变,说明b点时底物浓度不再是限制因素,限制因素是酶的浓度,降低酶的浓度,反应速率减慢,B正确;
C、本实验是在最适的温度和pH条件下进行的,底物浓度为a时,适当提高温度,酶活性下降,反应速率会减慢,C错误;
D、本实验是在最适的温度和pH条件下进行的,底物浓度为b时,适当降低pH值,酶活性下降,反应速率会减慢,D正确。
故选C。
18. 某五十肽中有丙氨酸(R基为—CH3)4个,现脱掉其中的丙氨酸(相应位置如图)得到4条多肽链和5个氨基酸(脱下的氨基酸均以游离态正常存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五十肽水解得到4条多肽链和5个氨基酸比原五十肽增加了4个氧原子
B. 若将新生成的4条多肽链重新连接成一条长链将脱去3个H2O
C. 若将得到的5个氨基酸缩合成五肽,则有5种不同的氨基酸序列
D. 若新生成的4条多肽链总共有5个游离羧基,那么其中必有1个羧基在R基上
【答案】A
【解析】
【分析】图示为某五十肽,该多肽中含有4个丙氨酸(R基为-CH3),分别位于第21号、第27号、第35号和第49号,每脱掉1个丙氨酸都需要断开2个肽键,因此脱掉这4个丙氨酸需要断开8个肽键。
【详解】A、脱掉这4个丙氨酸需要断开8个肽键,每断开一个肽键需要1分子水,因此氧原子数目增加8个,A错误;
B、将新生成的4条多肽链重新连接成一条长链,将脱去3个H2O,形成3个肽键,B正确;
C、得到的5个氨基酸中有4个均为丙氨酸,因此将这5个氨基酸缩合成五肽,则有5种不同的氨基酸序列,C正确;
D、若不考虑R基中的羧基,则4条多肽链含有4个游离羧基,若新生成的4条多肽链总共有5个游离羧基,那么其中必有1个羧基在R基上,D正确。
故选A。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科学家阿格雷在红细胞膜上发现了一种疏水性跨膜蛋白AQP1。他将这种蛋白质镶嵌在人工合成的脂质体上,并将镶嵌有AQP1的脂质体和普通脂质体同时放入蒸馏水中,3.5分钟后镶嵌有AQP1的脂质体大量吸水涨破,而普通脂质体吸水量较少,体积略微变大。
19. 下列关于镶嵌有AQP1的脂质体和普通脂质体膜结构叙述错误的是( )
A. 均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骨架
B. 膜均允许水分子通过
C. 膜均有流动性
D. 膜上均有水转运蛋白
20. 镶嵌有AQP1的脂质体吸水速度更快是因为其主要的吸水方式是( )
A. 扩散 B. 协助扩散
C. 主动转运 D. 胞吞
【答案】19. D 20. B
【解析】
【分析】1、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其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2、二氧化碳、氧气、甘油、苯、酒精等一般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离子、氨基酸、核苷酸等分子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蛋白质等大分子以胞吞胞吐的方式进出细胞。
【19题详解】
A、镶嵌有AQP1的脂质体和普通脂质体膜均以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支架,A正确;
B、水分子很小,可以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间隙,均可以通过镶嵌有AQP1的脂质体和普通脂质体膜,B正确;
C、脂镶嵌有AQP1的脂质体和普通脂质体膜均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
D、普通脂质体膜没有水转运蛋白,镶嵌有AQP1的脂质体有水转运蛋白,D错误。
故选D。
【20题详解】
水分子跨膜运输有两种机制,一种是通过水通道蛋白的快速协助扩散,另一种速度较慢,是经过磷脂双分子层间隙的自由扩散。镶嵌有AQP1的脂质体吸水速度更快是因为该脂质体含有疏水性跨膜蛋白AQP1,其主要的吸水方式是协助扩散,B正确。
故选B。
21. 分析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主要化学组成,得到下图所示组成关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与a之间通过氢键相连接
B. HIV的遗传信息储存在大分子B中
C. a→A的过程在HIV的核糖体上完成
D. B彻底水解可产生磷酸、核糖和A、G、T、C四种碱基
【答案】B
【解析】
【分析】HIV病毒是RNA病毒,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RNA,因此图中的大分子A是蛋白质,小分子a是氨基酸,大分子B是RNA,小分子b是核糖核苷酸。
【详解】A、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结构连接,A错误;
B、HIV是RNA病毒,遗传信息存在于RNA中,即图中的B物质,B正确;
C、HIV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HIV蛋白质是由氨基酸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脱水缩合形成的,C错误;
D、RNA中含有碱基U,不含有碱基T,因此RNA彻底水的产物是磷酸、核糖和A、G、U、C四种碱基,D错误。
故选B。
22. 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细胞膜中的两层磷脂分子完全相同
B. 细胞膜上参与主动运输的ATP酶是一种跨膜蛋白
C. 每个细胞的表面都有细胞膜把细胞与周围的环境分隔开
D. 温度升高导致细胞膜厚度变小,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要点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其中磷脂分子的亲水性头部朝向两侧,疏水性的尾部朝向内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详解】A、细胞膜的两层磷脂分子不完全相同,如外侧的磷脂分子具有糖脂等,A错误;
B、真核细胞的细胞膜上参与主动运输的ATP酶是一种跨膜蛋白,该类蛋白发挥作用时可催化ATP水解,为跨膜运输提供能量,B正确;
C、细胞膜把细胞与周围的环境分隔开,保持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C正确;
D、由于细胞膜的厚度在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能变薄且面积增大,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
故选A。
23. 图为核苷酸链结构图,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各核苷酸之间是通过化学键③连接起来的
B. 图中与每个五碳糖直接相连的碱基有1个
C. 能构成一个完整核苷酸的是图中的a和b
D. 若该链为脱氧核苷酸链,不能含有碱基U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①是磷酸,②为连接五碳糖和含氮碱基(A)的化学键,③是磷酸二酯键,a是核苷酸,b不能称为一分子核苷酸(一个核苷酸分子中应该是五碳糖的5'端和磷酸相连,图b为五碳糖的3'端和磷酸相连,不是一个核苷酸)。
【详解】A、图中相邻核苷酸之间通过化学键③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A正确;
B、由图可知,图中与每个五碳糖直接相连的碱基只有1个,B正确;
C、根据试题分析,能构成一个完整核苷酸的是图中的a,b不是,C错误;
D、DNA分子中的碱基是A、T、G、C,不含碱基U,若该链为脱氧核苷酸链,不能含有碱基U,D正确。
故选C。
24. 酶、抗体、胰岛素、肝糖原、脂肪和核酸都是人体内有重要作用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酶和胰岛素都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
B. 抗体和核酸都是由含氮的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
C. 肝糖原和脂肪都是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骨架
D. 脂肪和核酸都是人体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的单体分别是氨基酸、核苷酸、单糖,氨基酸、核苷酸、单糖等单体都以碳元素为核心元素,因此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详解】A、胰岛素都是蛋白质,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所以酶不一定是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A错误;
B、抗体是蛋白质,由氨基酸脱水缩合连接而成,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氨基酸和核苷酸都含有氮元素,B正确;
C、脂肪不是生物大分子,C错误;
D、核酸不是人体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D错误。
故选B。
25. 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下列相关细胞器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用3H标记的氨基酸研究分泌蛋白,3H会依次出现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B. 不含液泡的细胞一定是动物细胞,含核糖体的不一定是真核细胞
C. 分泌功能越强的细胞,高尔基体膜的更新速度越快
D. 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染色体和叶绿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细胞器主要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中心体、核糖体、液泡等。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用3H标记的氨基酸研究分泌蛋白,3H会依次出现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不会出现在线粒体上,A错误;
B、原核细胞没有液泡但不是动物细胞,所有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都含有核糖体,但不一定是真核细胞,B错误;
C、高尔基体与细胞的分泌物形成有关,故分泌功能越强的细胞,高尔基体膜的更新速度越快,C正确;
D、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叶绿体,染色体不是细胞器,D错误。
故选C。
26. ATP的水解产物腺苷能激活巨噬细胞细胞膜上腺苷受体,抑制炎症反应。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TP脱去3个磷酸基团可形成腺苷
B. 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反应相联系
C. ATP的水解产物腺苷是一种信息分子
D. 腺苷与腺苷受体结合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ATP的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式中A代表腺苷,T代表3个,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ATP和ADP相互转化的供能模式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详解】A、根据结构简式可知,ATP脱去3个磷酸基团可形成腺苷,腺苷包括腺嘌呤和核糖,A正确;
B、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B正确;
C、题中显示,ATP的水解产物腺苷能激活巨噬细胞细胞膜上腺苷受体,抑制炎症反应,可见ATP的水解产物腺苷是一种信息分子,能调节炎症反应,C正确;
D、腺苷与腺苷受体结合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不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错误。
故选D。
27. 下列实验需要经过染色处理的是( )
A. 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
B.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
C. 观察新鲜黑藻叶片的细胞质流动
D. 观察白萝卜匀浆中的还原糖
【答案】A
【解析】
【分析】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相关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糖类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因此,可以根据有机物与某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反应,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或蛋白质的存在。
【详解】A、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需要用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将脂肪颗粒染成橘黄色(或红色),A正确;
B、在加热、加FeCl3、加过氧化氢酶等条件下,通过观察O2产生速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情况,不需要染色,B错误;
C、新鲜黑藻叶片中富含叶绿体,叶绿体是绿色的,通过观察叶绿体的移动判断细胞质的流动,不需要对细胞染色,C错误;
D、白萝卜匀浆无色,且含丰富的还原糖,可加入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还原糖可与斐林试剂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该实验不是对材料染色,D错误。
故选A。
28. 下列有关细胞中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B. 蔗糖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C. 自由水和结合水比值的改变会影响细胞的代谢活动
D. 由A、G、T、U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7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多糖有淀粉、纤维素和糖原,多糖的组成单位是葡萄糖。糖类中的麦芽糖、葡萄糖和果糖属于还原糖,遇到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出现砖红色沉淀。
2、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A、T、C、G)形成,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A、U、C、G)形成。
【详解】A、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或核糖核苷酸,A错误;
B、蔗糖不属于还原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B错误;
C、自由水和结合水比值的改变会影响细胞的代谢活动,比值越高,代谢活动越强,C正确;
D、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含有碱基A的核苷酸有两种(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含有碱基G的核苷酸有两种(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和鸟嘌呤核糖核昔酸),含有碱基T的核昔酸只有一种(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含有碱基U的核苷酸只有一种(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即由A、G、T,U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共有2+2+1+1=6种,D错误。
故选C。
29. 用适当的方法分离出某动物细胞的3种细胞器,经测定其中3种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器甲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B. 细胞器乙肯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
C. 细胞器丙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D. 硝化细菌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有甲和丙
【答案】A
【解析】
【分析】1、分析题图:该细胞为动物细胞,甲有脂质、蛋白质和核酸,说明甲有膜结构和核酸,可推断甲细胞器为线粒体;乙的脂质含量不为0,说明乙细胞器有膜结构,但无核酸,可推断乙细胞器为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丙的脂质含量为0,说明没有膜结构,但含有核酸,可推测丙细胞器为核糖体。
2、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A、该细胞为动物细胞,甲有膜结构和核酸,可推断甲细胞器为线粒体,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A正确;
B、细胞器乙含有蛋白质和脂质,但不含核酸,可推断乙细胞器为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其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合成有关,而溶酶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无关,B错误;
C、丙的脂质含量为0,说明没有膜结构,但含有核酸,可推测丙细胞器为核糖体,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中心体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C错误;
D、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只有丙核糖体一种细胞器,D错误。
故选A。
30. 下列有关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错误的是( )
A. 沙漠生活的仙人掌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B. 胆固醇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C. 人食用猪肉大部分可以转化为自身成分是因为二者的组成元素和化合物大体相同
D. 以碳原子相连构成的碳链是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
【答案】B
【解析】
【分析】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2、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详解】 A、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所以沙漠生活的仙人掌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也是水,A正确;
B、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运输的是胆固醇,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B错误;
C、不同生物细胞成分的相互转化,说明在不同生物的细胞内,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种类大体相同,C正确;
D、以碳原子相连构成的碳链是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碳元素是最基本元素,D正确。
故选B。
31. 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如图为ATP的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TP与ADP之间可以快速转化
B. 图2中反应向右进行时,图1中的c键断裂,释放能量
C. 图1中的“A”代表腺苷,图2中的酶1酶2表示同一种酶
D. 方框内的部分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1分析,方框内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bc表示特殊的化学键;图2向右代表ATP的水解,向左代表ATP的合成。
【详解】A、ATP在细胞中的含量低,ATP与ADP之间可以快速转化,能满足生命活动所需,A正确;
B、图2中反应向右进行时为ATP的水解,图1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B正确;
C、图1中的A代表腺嘌呤,图2中的酶1是ATP水解酶,酶2是ATP合成酶,两者不同,C错误;
D、方框内的部分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D正确。
故选C。
32. 如图是三个相邻的植物细胞之间水分流动方向示意图,图中三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关系是( )
A. 甲<乙<丙 B. 甲>乙>丙
C. 甲>乙,且乙<丙 D. 甲<乙,且乙>丙
【答案】A
【解析】
【分析】水运输的方向就是由低浓度溶液到高浓度溶液。题图中水运输的方向有甲→乙,所以乙细胞液浓度>甲细胞液浓度;水运输的方向有甲→丙,所以丙细胞液浓度>甲细胞液浓度;水运输的方向有乙→丙,所以丙细胞液浓度>乙细胞液浓度。因此,图中三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关系是甲<乙<丙。
【详解】水运输的方向就是由低浓度溶液到高浓度溶液。题图中水运输的方向有甲→乙,甲→丙,乙→丙。因此,图中三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关系是甲<乙<丙,A正确。
故选A。
33. 液泡是植物细胞中储存 Ca2+的主要细胞器,液泡膜上的 H+焦磷酸酶可利用水解无机焦磷酸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 H+,建立液泡膜两侧的 H+浓度梯度。该浓度梯度驱动 H+通过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 CAX 完成跨膜运输,从而使 Ca2+以与 H+相反的方向同时通过 CAX 进行进入液泡并储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Ca2+通过 CAX 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
B. Ca2+通过 CAX 的运输有利于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C. 加入 H+焦磷酸酶抑制剂,Ca2+通过 CAX 的运输速率变慢
D. H+从细胞质基质转运到液泡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H+通过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 CAX 完成跨膜运输,且该过程需要借助无机焦磷酸释放的能量,故H+跨膜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Ca2+通过 CAX 进行进入液泡并储存的方式为主动运输(反向协调运输)。
【详解】A、Ca2+通过 CAX 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所需要的能量由H+顺浓度梯度产生的势能提供,A错误;
B、Ca2+通过 CAX 的运输进入液泡增加细胞液的浓度,细胞液的渗透压,有利于植物细胞从外界吸收水分,有利于植物细胞保持坚挺,B正确;
C、加入 H+焦磷酸酶抑制剂,则液泡中的H+浓度降低,液泡膜两侧的 H+浓度梯度差减小,为Ca2+通过 CAX 的运输提供的能量减少,C正确;
D、H+从细胞质基质转运到液泡的跨膜运输方式需要水解无机焦磷酸释放的能量来提供,为主动运输,D正确。
故选A。
34. 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随温度和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酶可耐受一定的高温
B. 在t1时,该酶催化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不同温度下,该酶达到最大催化反应速率时所需时间不同
D. 相同温度下,在不同反应时间该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在图示温度实验范围内,50℃酶的活性最高,其次是60℃时,在40℃时酶促反应速率随时间延长而增大。
【详解】A、据图可知,该酶在70℃条件下仍具有一定的活性,故该酶可以耐受一定的高温,A正确;
B、据图可知,在t1时,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即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为40℃<<50℃<60℃<70℃,B正确;
C、由题图可知,在不同温度下,该酶达到最大催化反应速率(曲线变平缓)时所需时间不同,其中70℃达到该温度下的最大反应速率时间最短,C正确;
D、相同温度下,不同反应时间内该酶的反应速率可能相同,如达到最大反应速率(曲线平缓)之后的反应速率相同,D错误。
故选D。
35. 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B. 机体在运动时消耗ATP,睡眠时不消耗ATP
C. ATP的胞内合成需要酶的催化
D. 植物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ATP来源于呼吸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 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ATP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高能磷酸键,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
【详解】A、ATP含高能磷酸键,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A正确;
B、ATP是生命活动直接的能源物质,机体无时无刻不在消耗ATP,睡眠时生命活动并没停止,也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
C、ATP的胞内合成需要ATP合成酶的催化,C正确;
D、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主要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其消耗的能量主要是由细胞呼吸所提供的ATP,D正确。
故选B。
36. 在用紫色洋葱A、B的外表皮细胞分别制成的5个装片上依次滴加5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相同时间后原生质体体积相对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紫色洋葱A的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比紫色洋葱B的高
B. 两种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都发生质壁分离的蔗糖溶液浓度是乙和丁
C. 实验后丙浓度溶液中紫色洋葱B的外表皮细胞的吸水能力强于戊浓度溶液中紫色洋葱B的外表皮细胞
D. 将处于乙浓度蔗糖溶液中的紫色洋葱B的外表皮细胞的装片置于清水中,可能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答案】C
【解析】
【分析】1、据图分析,当原生质层的体积大于1,说明细胞吸水;当原生质层的体积等于1,说明细胞吸水和失水处于动态平衡;当原生质层的体积小于1,说明细胞失水。
2、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
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详解】A、在同种溶液中(乙)中,B原生质体积更小,说明其失水更多,因此A比B的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高,A正确;
B、从图中看出,两种洋葱在乙和丁中原生质层体积变小,说明都发生了质壁分离,B正确;
C、紫色洋葱B 的外表皮细胞在丙溶液吸水,吸水能力比戊低,C错误;
D、将处于乙浓度蔗糖溶液中的紫色洋葱A外表皮细胞的装片置于清水中,由于A细胞此时还有活性,且细胞液浓度大于清水浓度,因此可能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D正确。
故选C。
37. 如图是“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①与④对比证明酶具有催化作用
B. ②③④都能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C. 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催化剂的种类
D. 实验的因变量可通过单位时间内试管中产生气泡数目的多少反映
【答案】B
【解析】
【分析】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自变量是想研究且可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对照实验中的自变量要唯一; 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无关变量是在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可变因素,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对照实验中的无关变量应保持适宜且相同。
本实验中,分组对比,自变量可以是温度(①和②)、催化剂的种类(③和④),因变量是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通过气泡产生的速度体现出来,无关变量有过氧化氢的量、酶的用量等。
【详解】A、①与④对比,④中加入了过氧化氢酶,自变量使是否加入酶,证明了酶具有催化作用,A正确;
B、②中通过加热提供能量,没有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③④都能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且酶具有高效性,B错误;
C、通过①和②、③和④的对比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催化剂的种类,C正确;
D、实验的因变量为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过氧化氢分解后释可放出氧气,因而能通过试管中单位时间产生气泡数目的多少反映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D正确。
故选B。
38. 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内有多种“基质”,如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质”内各项生化反应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含氮有机物
B. 在细胞质基质中,可发生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
C. 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内含有核酸,不含有核糖体
D. 细胞质基质呈溶胶状,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答案】C
【解析】
【分析】1、细胞质基质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2、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同点。
(1)结构上不同之处:线粒体形状是短棒状,圆球形;分布在动植物细胞中,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基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叶绿体形状是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主要分布在植物的叶肉细胞里以及幼嫩茎秆的表皮细胞内,内膜光滑无折叠,基粒是由类囊体垛叠而成:基质中含有大量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2)结构上相同之处:都是双层膜结构,基质中都有酶,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
(3)功能上不同之处: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
(4)功能上相同之处:都需要水作为生理功能的都能产生ATP,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详解】A、“基质”内各项生化反应的顺利进行,离不开酶,酶是含氮有机物,A正确;
B、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可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正确;
C、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内含有核酸,也含有核糖体,C错误;
D、细胞质基质呈溶胶状,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D正确。
故选C。
39. 竞争性抑制剂与被抑制活性的酶的底物通常有结构上的相似性,其能与底物竞争结合酶分子上的活性中心,从而对酶活性产生可逆的抑制作用。图1表示竞争性抑制剂直接阻碍底物与酶结合的机理;图2是有无竞争性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曲线。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A. 酶的活性中心能和竞争性抑制剂、底物同时结合
B. 竞争性抑制剂或底物与酶结合,不会导致酶失活
C. 竞争性抑制剂会增加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D. 竞争性抑制剂的抑制作用不能通过增加底物浓度来解除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图1可知,竞争性抑制剂与被抑制活性的酶能结合,从而使酶的活性被抑制,分析图2可知,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酶促反应速率加快,当底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酶促反应速率与只有底物时相同,说明竞争性抑制剂不在发挥作用。
【详解】A、由图1可知,酶的活性中心均能和竞争性抑制剂、底物结合,但不能同时结合,竞争性抑制剂与被抑制活性的酶结合,可使酶的活性被抑制,而酶与底物结合,会催化相应的反应,A错误;
B、根据图2中底物浓度增加时,酶促反应速率加快可知,竞争性抑制剂或底物与酶结合,不会导致酶失活,B正确;
C、竞争性抑制剂会抑制酶的活性,不会增加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C错误;
D、由图2可知,当底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酶促反应速率与只有底物时相同,说明竞争性抑制剂的抑制作用能通过增加底物浓度来解除,D错误。
故选B。
40.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观点之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线粒体内膜凹陷折叠成嵴,有利于酶的附着
B. 细胞骨架是由纤维素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和分化有关
C. 癌细胞的核孔数目多,有利于核质间的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
D.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及其它多余的细胞器,有利于携带更多氧气
【答案】B
【解析】
【分析】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
【详解】A、线粒体内膜凹陷折叠成嵴,增大膜面积,有利于酶的附着,A正确;
B、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和分化有关,B错误;
C、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因此癌细胞的核孔数目多,C正确;
D、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及其它多余的细胞器,可以腾出更多的空间,有利于携带更多氧气,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41. 下图为人体细胞通过囊泡向细胞外运输、分泌抗体的过程。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细胞合成抗体的结构是____(填序号),与抗体的加工和分泌有关的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有____(填序号),细胞中各种细胞器膜和细胞膜以及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了细胞的____,构成这些膜结构的基本骨架是____。
(2)科学家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的方法研究抗体的合成和分泌路径。用放射性同位素3H标记的____培养该细胞,含有放射性的标记物被细胞吸收后作为____被细胞利用。通过在不同的时间获得细胞并置于特定的环境下观察细胞中____出现的位置,发现细胞内的各种结构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共同执行生命活动。
(3)DNA可存在于上图所示____(填序号)结构中,细胞内起消化作用细胞器是____(填名称)。
(4)在抗体的分泌过程中,____(填细胞器名称)形成的囊泡能定向、精确地转移到细胞膜的特定部位,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依赖于膜的____。
(5)采用某种方法破坏细胞核结构,一段时间后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细胞生长、物质交换等过程出现异常,这一现象说明_____。
【答案】(1) ①. ② ②. ③⑤⑦ ③. 生物膜系统##生物膜 ④. 磷脂双分子层
(2) ①. 氨基酸 ②. 合成蛋白质的原料##原料 ③. 放射性同位素(答“ 同位素”、“放射性信号”、“放射性物质”或答“3H”也给分)
(3) ①. ④⑤ ②. 溶酶体
(4) ①. 高尔基体 ②. 流动性
(5)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关键词:代谢控制中心)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①~⑦分别是细胞膜、核糖体、内质网、细胞核、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
【小问1详解】
抗体是蛋白质,合成抗体的结构是②核糖体,与抗体的加工和分泌有关的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有③内质网、⑤线粒体和⑦高尔基体,其中线粒体提供能量。细胞中各种细胞器膜和细胞膜以及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根据流动镶嵌模型可知,构成这些膜结构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小问2详解】
用放射性同位素3H标记的氨基酸培养该细胞,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含有放射性的标记氨基酸被细胞吸收后,作为合成蛋白质的原料被细胞利用。通过在不同的时间获得细胞并置于特定的环境下观察细胞中放射性同位素先后出现的位置,发现细胞内的各种结构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共同执行生命活动。
【小问3详解】
DNA主要在④细胞核,还可以在⑤线粒体中。细胞内起消化作用的细胞器是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
【小问4详解】
在抗体的分泌过程中,最后经过高尔基体进一步修饰加工形成含有抗体的囊泡,能定向、精确地转移到细胞膜的特定部位,通过胞吐分泌出细胞,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依赖于膜的流动性。
【小问5详解】
破坏细胞核结构,一段时间后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细胞生长、物质交换等过程出现异常,即细胞中各种代谢活动发生异常,说明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
42. 如图分别为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的部分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的三种物质都是由许多单糖连接而成的,其中属于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的是____。
(2)乙图所示化合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
(3)丙图所示化合物是由____种氨基酸分子经____方式形成的,该化合物中有____个羧基,在这个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
(4)某多肽的分子式为C55H70O19N10,已知它由下列4种氨基酸组成甘氨酸(C2H5NO2)、丙氨酸(C3H7NO2)、苯丙氨酸(C9H11NO2)、谷氨酸(C5H9NO4),那么该多肽彻底水解可产生_____个谷氨酸分子。鉴定该多肽的常用试剂是____。
【答案】(1)淀粉 (2)核苷酸
(3) ①. 3 ②. 脱水缩合 ③. 2 ④. 54
(4) ①. 4 ②. 双缩脲试剂
【解析】
【分析】分析甲图:甲图为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结构模式图,它们都是以葡萄糖为基本单位聚合形成的生物大分子;分析乙图:乙图为核昔酸链,其中b是核苷酸;分析丙图:丙图中化合物是由4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的四肽,其中③⑤⑦都是肽键,②④⑥⑧都是R基。
【小问1详解】
甲图中的淀粉是一种植物体内特有的多糖,能够储存能量。
【小问2详解】
分析乙图,是一条核苷酸链,由若干个核苷酸脱水缩合形成。
【小问3详解】
丙图是由4个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的四肽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尾端有一个游离羧基,侧链基团中有1个羧基,则该四肽中共有2个羧基。形成该四肽化合物共脱去3分子水,所以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3×18=54。
【小问4详解】
分析四种氨基酸的分子式可知,只有谷氨酸含有4个O原子,其他氨基酸均只含2个O原子。每种氨基酸均只含有一个N原子,因此根据多肽中含有10个N原子,可知该多肽中含有10个氨基酸,若不考虑R上的氧原子,多肽中应含有11个氧原子,而实际含有19个氧原子,因此谷氨酸的数量为(19- 11)÷2=4个。用双缩脲试剂鉴定多肽或蛋白质,呈紫色。
43. 图甲为人体的小肠上皮细胞的部分结构模式图,图乙和图丙表示物质运输曲线。请分析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细胞面向肠腔的一侧形成很多突起即微绒毛,微绒毛不仅可以增加膜面积,还可以增加细胞膜上____数量,有利于吸收肠腔中的葡萄糖等物质。
(2)新生儿能直接吸收母乳中的抗体(免疫球蛋白),抗体进入新生儿细胞的方式是____,该过程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
(3)该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O2进入线粒体膜的方式为____,该运输方式符合图____(填乙或丙)所表示的物质运输曲线。
(4)膜蛋白A是一种同向转运蛋白,顺浓度梯度转运Na+进入细胞的同时,将葡萄糖逆浓度梯度转运进细胞中。据此,推测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为____,该运输方式符合图____(填乙或丙)所表示的物质运输曲线。
(5)动物细胞可通过相邻细胞膜之间形成的蛋白质通道实现细胞间的通讯,植物细胞中与之作用相似的通道称为____。膜蛋白C可与某种信号分子结合,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由此可知,细胞膜具有____的功能。
【答案】(1)载体蛋白
(2) ①. 胞吞 ②. 需要
(3) ①. 自由扩散 ②. 乙
(4) ①. 主动运输 ②. 丙
(5) ①. 胞间连丝 ②. 信息传递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甲为小肠上皮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乙可表示自由扩散的速率随着物质浓度的变化曲线。图丙表示主动运输转运物质的相关曲线。
【小问1详解】
该细胞面向肠腔的一侧形成很多突起即微绒毛,该微绒毛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微绒毛不仅可以增加膜面积,还可以增加细胞膜上载体蛋白数量,有利于吸收肠腔中的葡萄糖等物质。
【小问2详解】
抗体(免疫球蛋白)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其依赖的是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胞吐过程需要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
【小问3详解】
气体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因此,该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O2进入线粒体膜的方式为自由扩散,该运输方式符合图乙所表示的物质运输曲线,即表现为随着物质浓度的上升,物质运输的速率逐渐上升。
【小问4详解】
膜蛋白A是一种同向转运蛋白,顺浓度梯度转运Na+进入细胞的同时,将葡萄糖逆浓度梯度转运进细胞中。据此推测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消耗的能量为钠离子的梯度势能,即钠离子顺浓度进入细胞的势能为葡萄糖逆浓度运输提供了动力,该运输方式可用图丙所表示的物质运输曲线表示。
【小问5详解】
植物细胞之间可通过胞间连丝形成的通道进行细胞间的通讯。膜蛋白C可与某种信号分子结合,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说明细胞膜可以识别信号并调节了细胞的功能,这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信息传递)的功能。
44. 对下列生物学实验进行结果预测及分析与讨论。
(1)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活动中,获得花生薄片需要用徒手切片技术,经____染色后,需滴加1~2滴50%的乙醇溶液,目的是____。之后需要用吸水纸吸去乙醇溶液,目的是____。
(2)植物细胞是否为活细胞,可以根据其能否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来判断,试分析原因____。请在答卷纸相应位置中画出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活动中液泡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____。
(3)“多酶片”是经特殊工艺制成的双层药片,内层是肠溶衣(不易溶于胃液,可溶于肠液),包裹的是胰蛋白酶、胰脂肪酶、胰淀粉酶,外层是糖衣(可溶于胃液),包裹的是胃蛋白酶。某同学为了验证多酶片中胃蛋白酶的作用,设计了以下实验。
实验供试材料:
多酶片,蛋白块,pH为1.5的缓冲溶液,pH为8.5的缓冲溶液,蒸馏水,恒温水浴箱,试管,烧杯等。
实验步骤:
①制备胃蛋白酶溶液:取多酶片放入盛有pH为____的缓冲溶液的烧杯中,几分钟后糖衣溶解,取上层溶液备用;②取试管A加入适量胃蛋白酶溶液,试管B中加入____作为对照;③分别加入大小相同的蛋白块,在37℃恒温水浴箱中保温30分钟。
预测结果:
结果:A试管____,B试管____
结论:____。
分析、讨论:为充分发挥多酶片的作用,使用时应____(填“整片吞服”或“嚼碎服用”)。
【答案】(1) ①. 苏丹III(或苏丹IV) ②. 洗去多余的染料(洗去浮色) ③. 避免苏丹III和油脂溶解在酒精中,而无法观察到橙黄色的油滴
(2) ①. 活细胞的细胞膜和液泡膜有选择透性或活细胞的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性 ②.
(3) ①. 1.5 ②. 等量pH为1.5的缓冲溶液 ③. 结果:A试管:试管内的蛋白块体积变小(消失), ④. B试管:试管内的蛋白块体积基本不变。 ⑤. 结论:多酶片中的胃蛋白酶对蛋白质有消化(催化)作用
⑥. 整片吞服
【解析】
【分析】1.质壁分离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2、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 1013倍。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小问1详解】
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活动中,获得花生薄片需要用徒手切片技术,对于油脂颗粒的观察,通常需要用苏丹Ⅲ(或苏丹IⅣ)染色,染色后需滴加1~2滴50%的乙醇溶液以便洗去浮色,有利于观察。之后需要用吸水纸吸去乙醇溶液,这样可以避免苏丹Ⅲl和油脂溶解在酒精中,而无法观察到橘黄色的油滴。
【小问2详解】
植物细胞是否为活细胞,可以根据其能否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来判断,因为活细胞的细胞膜和液泡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且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的伸缩性不同,因而能发生质壁分离,若细胞没有活性,则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因而不会发生质壁分离,据此可判断细胞的活性。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随着质壁分离程度的加深,液泡体积越来越小,随着质壁分离复原的恢复过程液泡体积逐渐变大直至恢复,据此可绘制如下曲线:
【小问3详解】
①由于胃蛋白酶的适宜pH为1.5-2.0,所以制备胃蛋白酶溶液:取多酶片放入盛有pH为1.5的缓冲溶液的烧杯中,几分钟后糖衣溶解,取上层溶液备用;
②为了控制无关变量,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所以试管A加入适量胃蛋白酶溶液,试管B加入等量pH1.5的缓冲溶液作为对照。
由于酶具有催化作用,所以可预测结果为A试管的蛋白块体积变小,B试管蛋白块基本不变;
由于可得出的结论是:多酶片中胃蛋白酶可以催化蛋白质的水解。由于整片吞服使肠溶衣在胃液中不被破坏,确保肠溶衣包裹的酶在肠溶液中发挥作用,而嚼碎服用时,肠溶衣包裹的酶释放会后在酸性的胃液中失去活性,无法发挥作用,所以为充分发挥多酶片的作用,使用时应整片吞服。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宁波效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选考)试题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宁波效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选考)试题Word版含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等五校高二11月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等五校高二11月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宁波效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选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效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选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