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高三春节假期历史训练(三)
展开2023届春节假期历史训练(三)答案
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宋代法治的发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宋仁宗时期在京畿诸县推行轻罪重罚,区别执法,这一举措有违法治的公平公正,但反映了北宋政府维持封建统治的要求。故选B项;这一做法并不能完善法律体系,故排除A项;将“京畿诸县划为‘重法之地’,凡在重法之地犯贼盗罪者,加重处刑”不是民众群体的要求,故排除C项;D项的“保证了”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D项。
2.【答案】A【解析】元代漕运和海运都比较发达。元代标准船型的尺寸和载重量表明,题目材料是就漕运而言,这与京杭大运河的航道管理有关。由于运河某些河段水浅面窄,超过200料的船只难以通行,还会阻碍河道,所以必须制定标准船型,故选A项。材料强调船体的标准规格,并非造船技艺,看不出造船技术进步的信息,故不选B项;海运船只无须严格限定船体尺寸和载重量,故不选C项;中央集权加强与材料主旨无关,故不选D项。
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纸币印刷和设计的巅峰是四色铜版印刷技术,纸币印刷过程中这些精心设计的主要意图是提升纸币的防伪功能,有显著的“防伪”功能,B项正确;材料不是垄断纸币的印刷权力,排除A项;材料的设计不是保证纸币美观,而是提升纸币的防伪功能,排除C项;宋朝商品经济繁荣,但是没有出现金融领域的创新,排除D项。
故选:B。
4.【答案】C【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频繁,唐朝往往通过册封和朝贡管理边疆地区,①正确;唐朝时,吐蕃与唐朝是两个并立的政权,②错误;元朝在地方是行省制,边疆管理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趋向,对边疆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③④正确,故①③④正确,②错误,C项正确,排除ABD项。
5.【答案】C【解析】据材料“辽礼更具完整性、礼仪性,可谓中原礼乐之重建”可知,辽朝利用汉人建构礼制,制作了更加完整的礼乐制度,说明民族文化融合程度加深,故选C项;辽国通过“五德终始”说塑造了正统地位,排除A项;汉朝时期确立了儒家正统地位,排除B项;据材料“以汉人参与礼制建构,制定了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等”可知,制作礼乐是统治者的行为,少数民族是否接受材料并未说明,排除D项。
6.【答案】B【解析】据材料“朝廷财政所属赋税名目,促使中央与地方及中央各财政机构间逐步实行税权分配”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王安石变法中的朝廷财政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独立的征管体系,也改变了财权分配的基本方式,同时也扩大了朝廷财政的来源,规定朝廷财政所属的赋税名目不允许地方征收的措施,有利于增加中央政府对于相应赋税名目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选B项;材料仅涉及到中央与地方对于税权的调整,没有明确在税收结构中农业和商业的具体比较,排除A项;王安石变法的改革内容中有对于赋税内容的具体措施,即为方田均税法,但材料仅涉及到中央和地方的税权,没有明确对于赋税内容的具体措施,排除C项;王安石变法的做法客观上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材料仅涉及到中央与地方对于税权的调整,主要为政治权力间的调整,没有明确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排除D项。
7.【答案】B【解析】“青花瓷在元代迎来大发展,成为重要的出口商品”表明元青花瓷的发展得益于蒙古帝国版图辽阔和统治者的支持,故①正确;明朝后期才出现雇佣劳动兴起和工场规模扩大,与材料时间不符,故②错误;“造型出现了西亚和东南亚居民喜用的大盘大罐”说明是中国先进制瓷技术同域外文化交流产物,故③正确;“青花瓷制作所需的钴料可以畅通地从波斯运到中国”说明与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和国际市场扩大有关,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8.【答案】C【解析】材料中宋太祖主要宴请的是武将,而宋真宗主要宴请的文臣,这一变化体现了宋代重文轻武局面的形成,故选C项;材料主旨是宋朝皇帝宴请官员的变化,不能说明社会阶层的变动,排除A项;材料中宋代皇帝宴请的是在位官员,与科举制度的发展无关,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宋代主要矛盾一直是阶级矛盾,没有发生变化,排除D项。
9.【答案】C【解析】据材料“个人的行为好坏无法影响天理”“人伦者,天理也”,可知二程的观点主要强调“天理”即儒家伦理道德的客观性,不会因为主观意愿的影响而改变,故选C项;二程的观点很明显具有客观唯心主义的特点,突出强调儒家伦理道德的客观性,进一步扼杀了人性,不利于人们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排除A项;北宋时期的理学是融合了佛道思想形成的新儒学,不属于先秦儒学的范畴,排除B项;“人伦者,天理也”说明二程主要强调的是儒家伦理道德的客观性,是为整个封建统治秩序进行辩护,排除D项。
10.【答案】C【解析】由沉船打捞地点是在印度洋附近,其中发现的货品来自中国、中东、南亚、中亚和东南亚这些信息可以得出,当时印度洋的贸易往来比较活跃,故选C项;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是在工业革命后,与沉船时间10世纪中后期不符,排除A项;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于汉武帝之后,与沉船时间10世纪中后期不符,排除B项;欧洲早期殖民扩张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排除D项。
11.【答案】B【解析】虽然“宋太宗曾下诏禁止民间服紫”,但是“冒法者众”,这说明当时的统治者统治政策相对不那么专制,使得社会环境与之前的朝代相比也相对宽松,才出现了好新求奇的社会风尚,故选B项;中央集权日益加强会导致地方严格听从中央,属于中央和地方的行政关系,与民间好新求奇的风尚形成无直接关联,排除A项;海外贸易繁荣发展有可能导致国内出现好新求奇的风气出现,但是如果社会环境不相对宽松,统治者的要求非常严格且专制,也是不可能出现上述风尚的,所以海外贸易繁荣发展不是其主要原因,排除C项;宋代封建等级还是比较严格的,封建等级不复存在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12.【答案】B【解析】据题干信息“在沉思内省时,强调细节”并结合所学可知,理学强调反省内心,加强道德修养,理学思想渗透到绘画之中,故选B项;“佛教渐趋本土化”不合题意,题干提及的是近代学者评价南宋山水画风,排除A项;“文人画”不合题意,题干提及的是山水画,排除C项;“商品经济达到高峰”不合逻辑,题干未见南宋山水画深受市场喜爱,排除D项。
13.【答案】C【解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含义是要探求天地真知,要为天下百姓谋求幸福,要继承古代圣贤的思想文化精髓,要开创一个万世太平的和谐社会,体现了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即个人对社会的担当,故选C项;理学具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但不是成为中华民族精神食粮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材料强调个人对社会的担当,而不是便于统治者控制百姓,排除B项;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14.【答案】C【解析】据材料“诸路通行,税赋并听收受”“以购商物,以取其售物之售价”可知,元朝发行纸币后,人们接受纸币,用于交换和缴纳赋税,促进了各地经济贸易发展,故选C项;材料信息不涉及南北经济发展状况,得不出“缩小了南北经济差异”的结论,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的涌入,小农经济开始瓦解,排除B项;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早期阶段,劳动社会化的一种基本形式,它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15.【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辽金夏既吸收中原王朝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又保留本民族的特色,具有因俗而治的统治特征,故选D项;此项只是材料的一部分,不能完整解释材料,排除A项;此项也只是材料的一部分,排除B项;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巩固少数民族政权,而非增强军事实力,排除C项。
16.【答案】B【解析】据材料“余财羡泽,至今蒙利”可知,陆佃认为王安石变法增加了财政收入,使国家长期受益;据材料“制兼并济贫乏……天下于治”可知,梁启超认为王安石变法使百姓富足,天下大治;据材料“全国垦田面积……发展”可知,漆侠认为王安石变法使农业、工商业得到空前发展,国家经济快速增长,即三者普遍认为王安石变法实现了国家的富裕,故选B项;王安石变法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的战争以失败告终,排除A项;范仲淹发起的扭转北宋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的改革——“庆历新政”以失败告终,材料信息不涉及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排除C项;陆佃、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评价时,并未提及农业,排除D项。
17.【答案】C【解析】从江南商税的急速增加到元武宗对于海道运输的重视,可知南方经济占有重要地位,故C项正确。“海道里官粮”是指长途海运航线,这条航线的主要任务是运输江南的粮食,故排除A项。全国性的道路交通网在秦汉时期已经出现,故排除B项。白银逐渐成为基本支付手段是在明朝中期以后,故排除D项。
18.【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元大都是元朝的政治中心,但从宋朝后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形成政治和经济重心分离的状况,故选C项;“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于江南”说明主要原因是经济重心已在南方,北方没有强大的经济后盾,与大都的繁华没有联系,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元朝修南北交通线的目的是用南方的经济来保障北方的供给,题目中没有涉及到地方行政管理形式的改变,排除B项;根据题目的要求“元朝大力开通这些交通线路主要是因为”即说明元朝发展交通线的原因,而民族交往的加强是南北交通发展的一个客观影响,排除D项。
19.【答案】B【解析】“建议由朝廷制定统一的官契,以减少土地交易纠纷”说明当时因为土地交易引起的纠纷很多,客观上说明当时土地交易很频繁,故选B项;土地纠纷是因为地权交易而形成的,而租佃关系不存在土地权的让度,租佃不会引起土地纠纷,排除A项;“庄宅多有争诉,皆由衷私妄写文契,说界至则全无丈尺”主要体现的是土地权由于地契不明确而引起流转过程中的流转过程中的纠纷,土地流转由于不知其用途,不能说明商品经济繁荣,排除C项;“建议由朝廷制定统一的官契”这里说明政府还是有加强控制的可能性,不能说明完全松驰,排除D项。
20.【答案】A【解析】据材料“却破麦田秧晚稻”“起麦秧稻田”“处处稻分秧,家家麦上场”,可知宋代稻麦轮作的现象比较普遍,有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故选A项;表格中的诗句主要在描绘宋代农业发展的场景,与儒家的伦理道德教化无关,排除B项;表格并未对当时农业生产工具的运用进行描述,无法体现农业生产工具的革新,排除C项;表格中的诗句所描绘的稻麦轮作并未具体说明粮食收获后的用途,无法体现农产品商品化的特点,排除D项。
21.【答案】C【解析】据材料“客户占总人口40%,到1072年,客户比例下降到30%”可知,宋代客户比例逐渐下降,主户比例上升,意味着国家拥有更多缴纳赋税的税户,有利于增加国家赋税收入,故选C项;据所学可知,宋代租佃关系更加普遍,排除A项;赋役和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是宋代客户比例下降的主要原因,户籍管理失控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D项。
22.【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与北宋灭亡相比,南宋灭亡时期殉国者数量显著增加,结合所学理学的史实可知,这与理学强调社会责任感有关,即南宋道学思想影响深远,故选D项;材料反映南宋灭亡时殉国者数量显著增加,这主要受理学思想影响,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排除A项;北宋和南宋时期都是皇权专制束缚民众,但是无法解释南宋灭亡时殉国者数量增加,排除B项;南宋灭亡后,元朝实行四等人制度,排除C项。
23.【答案】D【解析】北宋时期国家统一,因此山水画“构图工整、气势恢宏”,而南宋偏安一隅,因此画家在构图上“偏离画面正中,形成边角式构图”,故选D项;文人画追求的是写意而非写实,排除A项;北宋理学已经兴起,而材料强调的是南宋绘画特点发生变化,排除B项;山水画是文人为表达意境和怡情而创作,非世俗化倾向,排除C项。
24.【答案】D【解析】据材料“个人的行为好坏无法影响‘天理’的变化”、“人伦者,天理也”等信息可得,二程的主张是借助提高天理的地位来宣传和强化封建伦理道德,故选D项;据材料“人伦者,天理也”可得,这是在强调封建伦理的地位和作用,而不是为皇权专制提供辩护,排除A项;二程的上述理论有利于儒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维护封建统治,而不仅仅是复兴,排除B项;二程强调“天理”的地位,目的是强化封建伦理教化,而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
25.【答案】C【解析】由“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中国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总结了当时诸多科技成果”等信息可以得出,“他”应该是被李约瑟称赞过的北宋科学家沈括,其著作应该是《梦溪笔谈》,故选C项;贾思勰是个农学家,不符合题干中“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排除A项;裴秀是地理学家,也未曾被李约瑟赞颂过,其成就也不符合“总结了当时诸多科技成果”,排除B项;郭守敬是位天文学家,其成就也仅限于天文学领域,不符合“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总结了当时诸多科技成果”,排除D项。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卷: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卷,文件包含六上31《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pptx、六上31《紧密联系的工具与技术》docx、第1课-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mp4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文件包含六上31《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pptx、六上31《紧密联系的工具与技术》docx、第1课-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mp4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高三春节假期历史训练(一): 这是一份2023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高三春节假期历史训练(一),文件包含2023届春节假期历史训练一图片组合pdf、2023届春节假期历史训练一答案图片组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