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期中模拟(二)-最新七年级下册科学尖子生通关重难点集训(浙教版)
展开浙教版7年级下册 尖子生通关重难点集训 11 期中模拟(二)
考试范围:第一、二章
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选题(共20题;共60分)
1.为探究“大豆种子萌发与光照的关系”,小明同学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这个方案中需要进行修改的一项是( )
组别
种子数量(粒)
温度(℃)
光照
空气
水分
①
50
20
无光
通风
适量
②
50
20
有光
通风
少量
A. 水分 B. 空气 C. 光照 D. 温度
【答案】 A
【解析】选A。分析该兴趣小组设置的实验方案可以发现,在该实验中出现了两个变量:光照和水分,这样,我们就不能确定实验结果的不同是由光引起的,还是由水分引起的.该兴趣小组要探究的是种子的萌发与光照的关系,因此应以光照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水的条件应该相同,即设计中的不妥之处是水分。
2.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如果把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40厘米处,就会在凸透镜另一侧成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如果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30厘米处,则经凸透镜后会产生一个( )
A. 放大、正立的虚像 B. 放大、倒立的实像 C. 缩小、倒立的实像 D. 不能成像
【答案】 B
【解析】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等大的像,所以2f=30cm,则f=15cm;若把蜡烛从原来的位置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10cm,则物距为30cm-10cm=20cm,即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的、放大实像。故选B
3.如图曲线表示在适宜条件下下,某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的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Ⅰ、Ⅲ阶段种子的鲜重显著增加 B. Ⅰ、Ⅱ阶段种子的干重显著减少
C. 第Ⅲ阶段种子的胚根已发育成幼根 D. 第Ⅲ阶段种子增加的重量主要是水
【答案】 B
【解析】解:根据分析和图示可知:
A、Ⅰ、Ⅲ阶段种子的鲜重显著增加原因是种子吸水的结果,A正确;
B、在Ⅰ、Ⅱ阶段种子没有萌发,所以干重变化很小,B错误;
C、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首先萌发的是胚根发育成植物体的根,所以第Ⅲ阶段种子的胚根已发育成幼根,C正确;D、种子吸水膨胀,第Ⅲ阶段种子增加的重量主要是水,D正确.故选:B.
4.(2019九下·浙江保送考试)如图所示,在光具座上自左向右依次竖直放置一个凸透镜、凹透镜和平面镜,两个透镜的主光轴重合,凸透镜的焦距为f,此时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为L。在凸透镜的左侧有一水平平行光束通过两个透镜后入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恰能沿原来的光路返回,据此可判断凹透镜的焦距为( )
A. f B. L C. f+L D. f-L
【答案】 D
【解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如果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重合,那么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肯定是与镜面垂直的;结合凸、凹透镜的特殊光线,作图如下:
那么凹透镜的焦距为:f-L。 故选D。
5.(2016·富阳)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时,太阳恰好在地平线上
B. 阳光下水面特别明亮,所有光线在水面上都发生了反射
C. 在同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D. 雨后的晚上外出散步,迎着月光行走时要选择路面暗处,背着月光走时要选择路面亮处,这样可以避免踩到积水
【答案】 D
【解析】A、 太阳落山时在地平线以上,因为太空呈真空,折射率小于空气中, 所以由于太阳光从太空进入大气层时,会向法线发生一定的偏折,所以此时太阳是在地平线以下。
B、当光照射到水面上时,一部分发生反射,一部分发生折射,故说法错误。
C、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如果同一种介质但不均匀,光也是会发生偏折的,故说法错误。
D、 迎着月光走,月光射到水面上时,水面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反射光几乎全部射入人的眼睛,而地面发生的漫反射,只有很少的光进入人的眼睛,所以此时水面亮,人应走暗处;背着月光虽然水面仍然是镜面反射,但是此时的反射光全部射到人的前方,几乎没光射入人的眼睛;而地面是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不同的方向,故有光线射入人的眼睛,故此时地面较亮,所以地上暗处部分是水,人应走亮处,故说法正确。故答案为:D
6.青霉是因为颜色而得名,其颜色来自()
A. 绿色菌丝 B. 青绿色孢子 C. 菌丝中含叶绿素 D. 灰尘
【答案】 B
【解析】真菌常为丝状的有机体,青霉、曲霉都是由菌丝构成的。营养菌丝深入营养物质内吸收营养,直立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顶端产生孢子囊,孢子囊有不同的颜色如青霉的是青绿色,曲霉的有黑色、黄色、红色等。孢子囊内有大量的孢子,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就会萌发生出菌丝,形成新个体。大多数真菌用孢子繁殖后代。青霉和曲霉所呈现出的不同颜色,其实是它们孢子的颜色。故选B。
7.关于生殖和发育叙述正确的是( )
①果蝇的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②青蛙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
③青蛙的发育包括受精卵、蝌蚪、成蛙三个时期
④鸟类在生殖发育过程中都要经历求偶、交配、产卵、孵卵等行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 D
【解析】果蝇的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青蛙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且发育过程要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四个时期。鸟类在生殖发育过程中要经历求偶、交配、产卵、孵卵等行为。 故答案为:D
8.一些同学沉溺于电脑网络游戏,长时间的电脑电磁辐射对他们的身体有没有伤害呢?有人进行了动物实验:将雄性大鼠随机分成两组,相同喂养。一组为对照组,置于正常环境中;另一组为辐射组,置于通电电脑前35cm处。实验60天后获得数据如下。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组别
雄性大鼠数(只)
体重增长量(g)
精子畸形率(%)
对照组
8
86.32±14.08
38.5
辐射组
8
31.25±11.48
99.3
A. 电脑电磁辐射会对人类的身体造成伤害
B. 电脑电磁辐射影响雄性大鼠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
C. 接受的电脑电磁辐射越强,动物的生殖能力越弱
D. 动物的体重增长越慢,精子的畸形率越高
【答案】 B
【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处于正常环境中的对照组大鼠体重增长较多,精子畸形率较低。辐射组大鼠体重增长较少,精子畸形率较高。可见,电脑电磁辐射影响雄性大鼠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 故答案为:B
9.武侠电影里经常描写一位侠客双目失明,却能准确判定攻击者的方位,这是因为( )
A. 他的眼睛还可以看见近的物体 B. 他的耳朵有特异功能
C. 由于双耳效应,能判定声音传来的方位 D. 是一种条件反射
【答案】 C
【 解析】双耳效应是指人们依靠听觉能够确定发声体的方位,回声定位的主要因素是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和强弱的差异,人如果将双眼蒙上,靠听觉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就是因为 双耳效应,所以武侠电影里经常描写一位侠客双目失明,却能准确判定攻击者的方位,是因为双耳效应,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
A.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B. 太阳光穿过大气层射向地面过程中发生弯曲
C. 检查一块木板是否平直,可闭上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沿棱的方向看过去
D. 日食、月食的形成
【答案】 B
【解析】A.“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光线沿直线传播,射入眼中的光线被小树叶挡住,因此不能看到高大的山峰,故A不合题意;
B.只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光才沿直线传播,而大气层并不均匀,靠近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密度较大,越往高空空气越稀薄,因此光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弯曲,故B符合题意;
C.检查一块木板是否平直,可闭上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沿棱的方向看过去,利用的光沿直线传播,故C不合题意; D.日食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光形成的影子,月食是地球挡住了太阳光形成的影子,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11.每年5月份,成都及周边地区都有大量焚烧秸秆的现象。焚烧秸秆所产生的烟雾不仅对空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威胁到人的健康,还影响了正常的航空及交通。为了对秸秆焚烧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治理,成都市气象局利用了高科技帮手,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进行观测以及时发现焚烧源。卫星监测焚烧源的主要依据是( )
A. 对焚烧源进行拍照,从照片上直接看到焚烧源
B. 监测焚烧源产生的烟雾,从烟雾的多少来确定焚烧源
C. 监测焚烧源的颜色,从遥感照片的颜色来确定焚烧源
D. 监测焚烧源的温度,通过捕捉高温物体发出的红外线来确定焚烧源
【答案】 D
【解析】卫星监测焚烧源的主要依据是:监测焚烧源的温度,通过捕捉高温物体发出的红外线来确定焚烧源,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2.同学们快毕业了,班主任组织同学们拍集体照。学校操场上,班主任老师在给同学们拍照片。她即将按下快门时,发现全班同学的身影都清晰地出现在镜头中了,可是却没有景色。现在既要增加风景,又不能让全班同学的身影少一个,那么她该怎么处理( )
A. 镜头拉长,全班身影变小,增加风景 B. 镜头缩短,全班身影变小,增加风景
C. 镜头拉长,全班身影变大,增加风景 D. 镜头缩短,全班身影变大,增加风景
【答案】 B
【解析】既要增加风景,又保证全班同学都在画面以内,即使同学们成的像变小,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此时要增大物距,减小像距,即镜头缩短、全班身影变小,增加风景,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
13.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和蜡烛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则在光屏上( )
A.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 光屏上不会得到像 D. 像距大于10 cm小于20 cm
【答案】 A
【解析】根据图片可知,此时物距u=30cm-14cm=16cm,因为10cm<16cm<20cm,所以f 14.小华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另一侧的光屏移动到距凸透镜10 cm处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接着把光源换成蜡烛,调整好相关器材的高度,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50 cm刻度线处,移动蜡烛到光具座的左端并点燃,再移动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中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通过移动蜡烛及光屏的位置,下列成像情况符合实际的是( )
A. 若蜡烛放置在10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清晰的像
B. 若蜡烛放置在30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缩小的像
C. 若蜡烛放置在35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D. 若蜡烛放置在45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答案】 C
【解析】根据题目描述可知,凸透镜的焦距f=10cm。
A.若蜡烛放置在10 cm刻度线处,物距u=50cm-10cm=40cm>2f,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B.若蜡烛放置在30 cm刻度线处,物距u=50cm-30cm=20cm=2f,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等大的像,故B错误;
C.若蜡烛放置在35 cm刻度线处,物距u=50cm-35cm=15cm,此时f<15cm<20cm,,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故C正确;
D.若蜡烛放置在45 cm刻度线处,物距u=50cm-45cm=5cm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 cm
B. 当u=18 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 当u=8 cm时,该凸透镜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相同
D. 物距u从15 cm增大到30 cm的过程中,光屏上成的像逐渐变小
【答案】 D
【解析】A.根据图像可知,当u=20cm时,像距v=20cm,那么2f=20cm,即凸透镜的焦距f=10cm,故A错误;
B.当u=18cm时,此时f C.当u=8cm时,此时u
16.下列关于生物生殖和发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家蚕的发育过程经过四个时期,在幼虫期吐丝结茧
B. 蝉的发育过程中没有明显的蛹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C. 青蛙的个体发育起点是雌蛙体内成熟的卵细胞
D. 哺乳动物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答案】 C
【解析】家蚕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发育过程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在幼虫期吐丝结茧;青蛙的发育属于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细胞和精子在水中形成受精卵,青蛙的个体发育起点是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个体;哺乳动物进行胎生、哺乳,可以给幼崽提供更好的保护,提高后代的成活率,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7.(2020七下·长兴期中)人体生殖发育过程如图示意,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
A. 乙产生的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 B. 新生命的起点是婴儿
C. ①②过程分别发生在子宫和卵巢中 D. ③过程叫分娩,一般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完成
【答案】 A
【解析】A、 乙产生的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分析正确,A正确;
B、 新生命的起点是婴儿 ,错误,起点是受精卵,B错误;
C、 ①是受精,在输卵管中完成,②是着床在母体子宫内完成,C选项错误;
D、 ③过程叫分娩 ,不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D错误。 故选A
18.小敏作发光点S的像S′的光路图,如图。她作图的步骤有:
①作反射光线O1A1、O2A2;
②作入射光线SO1、SO2;
③作法线O1N1、O2N2;
④将反射光线O1A1、O2A2反向延长交于S′。
正确的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④①③② D. ②①③④
【答案】 B
【解析】小敏作发光点S的像S′的光路图,她作图的步骤有:
②作入射光线SO1、SO2;
③作法线O1N1、O2N2;
①作反射光线O1A1、O2A2;
④将反射光线O1A1、O2A2反向延长交于S′。
那么正确的顺序为②③①④。 故选B。
19.下列关于骨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是指经过听骨链的传导途径 B. 敏感性与气传导基本相同
C. 在声波正常传导中作用很小 D. 耳蜗病变时通常不受损
【答案】 C
【解析】声波经外耳、中耳,传入内耳耳蜗的传导途径是气传导;骨传导是指声波通过颅骨直接传入内耳的传导途径。气传导的传音效率最高,骨传导对正常听觉并无实际意义,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0.关于凸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照相机照相时,被照人到镜头的距离必须小于二倍焦距
B. 用放大镜观察邮票时,邮票应放在放大镜的一倍焦距以内
C. 用幻灯机放映幻灯片时,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必须大于二倍焦距
D. 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是凸透镜,放大镜的镜头是凹透镜
【答案】 B
【解析】A.用照相机照相时,被照人到镜头的距离必须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B.用放大镜观察邮票时,邮票应放在放大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正确;
C.用幻灯机放映幻灯片时,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错误; D.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镜头都是凸透镜,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共8题;共38分)
21.《康熙几暇格物编》中记载:“置钱碗底,远视若无,及盛满水时,则钱随水光而显现矣。”如图所示,把铜钱放在碗底B处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看到铜钱的像在E处,用激光笔从A点向________(填字母)处照射,可照亮铜钱,加满水,从A处看到像的位置将________(填“变高”“变低”或“不变”)。
【答案】 E;变高
【解析】据题意可知,把铜钱放在碗底B处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看到铜钱的像在E处;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得,他用激光笔从A点向E处射出光束时,光线会原路返回,即可把铜钱照亮。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他看到的铜钱是因为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变高的虚像;加满水后,由于入射点升高,人眼逆着射来的光线看去,看到像的位置将变高,如解图所示。
故答案为:B;变高
22.(2020七下·温岭期末)下图中的玉米种子能长出幼苗但是幼苗相对弱小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受损,不能为种子萌发提供足够的营养。(阴影部分表示受损伤部分)
【答案】 乙;胚乳
【解析】玉米种子中胚乳的营养主要供给胚的发育、幼苗的形成,图乙的胚乳受损,玉米虽然能够长出幼苗,但是幼苗相对弱小。
23.(2020七下·长兴月考)小麦是人类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在古埃及石刻上已有所记载。
(1)“白露至霜降”是冬小麦播种的适宜时节,“霜降”以后播种会造成小麦种子的发芽率降低。可见,________是影响种子萌发的重要外界条件之一。
(2)农业生产上,播种时通常选用籽粒饱满的小麦种子,因为小麦种子的________内贮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能够保证小麦种子正常萌发所需。
(3)小麦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形成________。
【答案】 (1)温度(2)胚乳(3)根
【解析】(1)根据“白露和霜降”的区别是霜降气温更低,所以 “霜降”以后播种会造成小麦种子的发芽率降低。 可见,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重要外界条件之一;
(2)小麦种子是单子叶植物种子,营养主要贮存在胚乳中,所以填胚乳;
(3)种子萌发时胚根发育成根可知, 小麦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形成根。
24.科学兴趣小组探究显微镜成像原理,査阅资料发现:显微镜的镜头可以看作由一块焦距较小的凸透镜(物镜,其焦距用f物表示)和一块焦距较大的凸透镜(目镜,其焦距用f目表示)组成。并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推测其原理图如图:其中AB表示待观测的物体标本,F1为物镜的焦点,F2为目镜的焦点,A2B2为最终观测到的物像。
(1)隔离法是一种常见的分析研究方法,可分为整体隔离和局部隔离。请使用局部隔离的观察方法找出图中物体AB经过物镜折射后所成的像的特点:________。
(2)眼睛透过目镜能看到A1B1所成的像A2B2。下列与其成像原理是一致的是____。(填字母)
A.放大镜 B.照相机 C.幻灯机
(3)兴趣小组同学继续在光具座上利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通过改变两块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相当于改变显微镜镜筒长度),模拟显微镜成像放大倍数实验,得到如下数据:
f物(cm)
1f物 (cm-1)
两镜之间距离(cm)
f目(cm)
1f目 (cm-1)
像放大倍数
1.6
0.625
a
5
0.2
50倍
2
0.5
b
5
0.2
50倍
1.6
0.625
a
2.5
0.4
100倍
2
0.5
b
2.5
0.4
100倍
X
1/X
a
5
0.2
200倍
0.5
2
b
5
0.2
200倍
表中的X的数据为________。
【答案】 (1)倒立、放大、实像(2)A(3)0.4
【解析】(1)AB与物镜的距离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A1B1与目镜的距离小于目镜的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其成像原理与放大镜一致,故选A;
(3)由表中2、6两次实验可知,两镜之间距离相同、目镜的焦距(或焦距的倒数)相同,物镜的焦距变成 14 (或焦距的倒数变成4倍),放大倍数变成4倍,即放大倍数与物镜焦距的倒数成正比;比较1、5两次实验数据,故物镜的焦距变成 14 (或焦距的倒数变成4倍),即f物由1.6 cm变成了1.6 cm× 14 =0.4 cm,故X=0.4。
25.如图所示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若利用这个凸透镜作为照相机的镜头,要得到清晰的像,被拍摄的物体距离照相机至少大于________cm。
【答案】 10;20
【解析】(1)根据图像可知,u=v=2f=20cm,那么凸透镜的焦距f=10cm;
(2)若利用这个凸透镜作为照相机的镜头,要得到清晰的像,被拍摄的物体距离照相机至少大于2倍焦距,即大于20cm。
26.(2020七下·诸暨期中)油菜和玉米是都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图一和图二分别是油菜花和果实结构图,图三是玉米种子及其萌发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图二是由图一的________(填数字序号)发育而成的。
(2)图三中,玉米种子萌发时所需营养物质由________(填数字序号)提供。
(3)为了解决玉米果穗顶部缺粒现象,可以对玉米进行________。
【答案】 (1)4(2)5(3)人工授粉
【解析】(1)图二是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图一花结构中的4就是子房,所以此处填4;
(2)玉米种子是单子叶植物种子,种子中胚乳储藏营养,萌发时由胚乳提供营养,图三中5结构是胚乳; (3)玉米果穗顶部缺粒现象说明玉米在传粉时,有部分未受精,为了使受精更充分可以对玉米进行人工授粉。
27.(2019七上·衢州期中)下面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动物,请运用你所学的知识完成有关问题。
①鲫鱼 ②家鸽 ③绵羊 ④青蛙 ⑤鲸鱼 ⑥蝗虫
生殖方式属于卵生的动物有________,胎生、哺乳的动物有________(本题所有答案均填写序号)。
【答案】 ①②④⑥;③⑤
【解析】生殖方式属于卵生的动物有①②④⑥ ,胎生、哺乳的动物有③⑤。
28.(2020·乐清模拟)为了进一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如图,将蜡烛放在A处时,此时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此时像的性质为________
(2)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从A移到B位置,要在光屏上仍得到清晰的像,则光屏应该往__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
【答案】 (1)倒立、缩小、实像(2)左
【解析】(1)根据图片可知,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即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将蜡烛从A移到B位置时,物距增大,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像距会减小,因此光屏应该往左移动。
三、实验探究题(共5题;共36分)
29.陈同学在参观养鸡场活动中,发现鸡舍内总是亮着灯。他对此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通过查阅资料发现鸡的产蛋率与温度、光照时间、光照强度、饲料的种类和饲料的用量等有关,设计了如下实验:
组别
实验材料
舍内安装的灯泡(光照强度)
饲养条件
光照时间
产蛋率
A
大小长势相同的产蛋鸡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
10个3瓦,光线均匀
18h/天
85%
B
10个4瓦,光线均匀
18h/天
91%
C
10个4瓦,光线均匀
12h/天
81%
(1)为保证实验结论的科学性,每组对照实验中只有一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相同。表中饲养条件一项中要控制________等都相同。(写一个即可)
(2)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结论:鸡的产蛋率与________等有关。
(3)陈同学进一步探究鸡卵(鸡蛋)的结构,他用放大镜观察到卵壳表面有很多小的凹陷,再将鸡卵浸没在50℃左右的温水中,发现卵壳上有很多小气泡出现,该实验证明________。
【答案】 (1)温度(或饲料的种类或饲料的用量)(2)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3)卵壳表面有很多气孔
【解析】(1)鸡的产蛋率与温度、光照时间、光照强度、饲料的种类和饲料的用量等有关,实验中研究的是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对产蛋率的影响。因此,除此以外,温度、饲料的种类和饲料的用量都要相同。
(2)A组和B组的变量是光照强度,发现B组光照强度更强,产蛋率更高,由此可知,产蛋率与光照强度有关。B组和C组是以光照时间为变量,B组光照时间更长,产蛋率更高,由此可知,产蛋率与光照时间有关。综上所述,鸡的产蛋率与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都有关。
(3)鸡卵的表面有许多的气孔,胚胎发育过程中进行气体交换就是通过气孔和气室实现的。
30.(2019七下·温州期中)小明同学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做“探究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如图甲所示,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它们在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________移动。
(4)通过实验观察可知,图乙中通过凸透镜不可能形成的烛焰的像是________。(填符号)
【答案】 (1)同一高度(2)倒立缩小的实像(3)上(4)B
【解析】(1)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 , 使它们在同一高度;
(2)图甲中,u>2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知道 , 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3)实验过程中 , 蜡烛变短 , 由于“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所以,像会向光屏的上方移动;
(5)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知道 , 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放大、等大)的实像 , 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但不能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 B符合题意。
31.某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方法和步骤】
①采集重金属污染液500毫升,用蒸馏水将其逐级稀释10、102、103、104倍,获得4种不同浓度 的重金属污染液。
②取4只相同培养皿,分别编号为甲、乙、丙、丁,垫上纱布,加入等体积的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浸润纱布。
③挑选籽粒饱满、大小相似的水稻种子200粒,随机均分成4组,分别均匀放入上述4只培养皿的纱布上。
④将4只培养皿置于25℃恒温培养箱内,每天给它们补充等量、相应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
(1)【统计和分析】
一段时间后,统计各组水稻种子的________,进行比较。
(2)【预测结果】
如果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实验结果应是________
(3)【反思与评价】
a.在步骤③中,每只培养皿中均匀放置50粒水稻种子,而不是1粒的原因是________
b.实验方案存在缺陷,还需要增加一组实验,用与实验组相同量的蒸馏水代替重金属污染液,培养水稻种子,其目的是________。
【答案】 (1)萌发率(2)随着重金属污染液浓度的增大,种子萌发率降低(3)防止实验结果的偶然性;起对照作用
【解析】(1)根据实验设置可知, 一段时间后,统计各组水稻种子的萌发率,进行比较。(2)如果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实验结果应是随着重金属污染液浓度的增大,种子萌发率降低。(3)在步骤③中,每只培养皿中均匀放置50粒水稻种子,而不是1粒的原因是防止实验结果的偶然性。实验方案存在缺陷,还需要增加一组实验,用与实验组相同量的蒸馏水代替重金属污染液,培养水稻种子,其目的是起对照作用。
32.(2020七下·台州月考)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在平面镜M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
(1)要完成本实验,除了图中出现的实验器材外,还应补充一个测量仪器是________。
(2)实验中的可活动纸板除了能显示光路的作用外,还有的作用是________。
(3)实验中,若用另一支激光笔沿反射光线照射,发现光线可从之前的入射光方向射出,说明________。
(4)探究了反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后,把纸板EOF向后倾倒(如图c),而入射光线仍然紧贴纸板照射到平面镜上,这时在纸板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答案】 (1)量角器(2)探究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3)光路是可逆的(4)不能
【解析】(1)在实验中,要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因此应该补充一个测量仪器:量角器;
(2)在实验中,纸板初了能显示光路外,还可以通过半边纸板的偏折,探究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3)实验中,若用另一支激光笔沿反射光线照射,发现光线可从之前的入射光方向射出,说明光路是可逆的。 (4)探究了反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后,把纸板EOF向后倾倒(如图c),而入射光线仍然紧贴纸板照射到平面镜上,这时在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3.(2020·杭州模拟)小金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首先按图完成仪器安装,图中F点是1倍焦距处,H点是2倍焦距处。
(1)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如图所示),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________(选填“上”或“下”)调。
(2)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3)她再次把蜡烛移到B点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要想看到这个像,观察的方法应是________。
【答案】 (1)上(2)右(3)从凸透镜的右侧透过凸透镜观察
【解析】(1)根据光线过凸透镜的光心不改变方向,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上移动或将光屏向上移动。(2)蜡烛放在A点,位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且像距大于2倍焦距,因此要把光屏向右移动。(3)B点位于1倍焦距之内,所以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且此时像与物同侧,即都在凸透镜的左侧,所以要从凸透镜的右侧透过凸透镜去观察。
四、解答题(共3题;共16分)
34.(2019七下·江干月考)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着一座高崖,他大喊一声,历时五秒后听到回声,已知声音此时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求:
(1)若汽艇静泊在水面,它离高崖多远?
(2)若汽艇以10米/秒的速度正对着高崖驶去,他喊时离高崖多远?听到声音时离高崖多远?
【答案】 (1)若汽艇静泊在水面,它离高崖s=12vt=12×340m/s×5s=850m;
(2)他喊时到高崖的距离:s'=12(s艇+s声)=12×10m/s×5s+340m/s×5=875m;
听到声音时离高崖的距离:s''=s'−s艇=875m−10m/s×5=825m。
【解析】(1)当汽艇静泊在水面时,它离高崖的距离就是声音传播距离的一半,即:s=12vt;
(2)若汽艇以10米/秒的速度正对着高崖驶去,那么5s内汽艇行驶的距离与声音传播的距离之和正好是他喊时到高崖距离的2倍,即高崖距离s'=12(s艇+s声);听到声音时到高崖的距离等于他喊时的距离与汽艇行驶路程的差,即s''=s'−s艇。
35.我国古代的“千里眼”是富有想象力的神话,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望远镜已将神话变成现实,图中的望远镜是由两个透镜组成的,请完成两条入射光线经过两个透镜的光路(其中F1是透镜L1的焦点,F2是透镜L2的焦点)。
【答案】 解:如答图所示。
【解析】(1)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凹透镜L1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入射光线侧的虚焦点;这条折射光线经过凸透镜L2后,会向主光轴方向偏折,但是不会经过焦点F2;
(2)射向另一侧虚焦点的光线,经过凹透镜L1后,折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这条折射光线经过凸透镜L2后,会向主光轴方向偏折,且经过焦点F2 , 如下图所示:
36.(2020七下·乐清期末) 5月22日下午,乐清市政府携手某网络平台,为乐清农产品、海产品等进行“直播带货”某桑葚果农说:“线上销售不仅让全国各地的网友尝到了美味桑葚,也解决了疫情期桑葚的滞销难题”。有偏远地区(快递到达时间长)的网友反映桑葚腐烂,出现酸臭的味道,而近地的网友却好评连连,没有反映此问题。于是,果农向有关部门请求帮助。工作人员在寄回的桑葚中检验出大量的枯草芽孢杆菌,并查阅到以下资料:
①桑葚富含有机物,是一种酸甜爽口、营养丰富的水果,并其有一定的药理价值。
②枯草芽孢杆菌能够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性状,广泛分布于土壤和空气中;枯草芽孢杆菌在温暖且富含有机物的有氧环境下能够快速繁殖,一般每2小时就能够繁殖一代,是使得水果腐烂的最常见细菌。
请你根据以上材科,向果农解释邮递到偏远地区的桑葚腐烂的原因。
【答案】 枯草芽孢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和空气中,从果园摘下的桑葚难免会带有少量的枯草芽孢杆菌。5、6月份气候温暖,适合枯草芽孢杆菌的繁殖。桑葚富含有机物,为枯草芽孢杆菌的繁殖提供了营养物质。偏远地区邮递时间长枯草芽孢杆菌经过了长时间的繁殖,数量变得庞大,使得水果腐烂变得酸臭
12 期中模拟(三)-最新七年级下册科学尖子生通关重难点集训(浙教版): 这是一份12 期中模拟(三)-最新七年级下册科学尖子生通关重难点集训(浙教版),文件包含12期中模拟三解析版docx、12期中模拟三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10 期中模拟(一)-最新七年级下册科学尖子生通关重难点集训(浙教版): 这是一份10 期中模拟(一)-最新七年级下册科学尖子生通关重难点集训(浙教版),文件包含10期中模拟一解析版docx、10期中模拟一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第4节 月相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第4节 月相达标测试,文件包含21月相月食日食解析版docx、21月相月食日食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