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实验探究 作业 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实验探究 作业 含答案第1页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实验探究 作业 含答案第2页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实验探究 作业 含答案第3页
    还剩2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实验探究 作业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实验探究 作业 含答案,共29页。
    第九单元 实验探究
    专题25 实验探究
    A组
    简单情境
    1.实验试剂的作用(2022梅州二模,13)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酸碱溶液,因其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使用时务必注意安全。下列关于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在实验中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名称
    试剂
    作用
    A
    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盐酸
    控制自变量——pH,为酶的作用提供酸性条件
    B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氢氧化
    钠溶液
    吸收空气中的CO2,保证通入酵母菌培养液中的空气不含CO2
    C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盐酸
    与酒精等体积混合,使植物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
    D
    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氢氧化
    钠溶液
    与Na2HPO4、NaH2PO4等溶液混合配制成pH=7的缓冲液
    答案 D 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时,盐酸可以控制自变量pH,从而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A正确;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吸收空气中的CO2,保证通入酵母菌培养液中的空气不含CO2,B正确;在“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将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与酒精等体积混合作为解离液,使植物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C正确;0.1 mol/L的NaOH溶液在该实验中是用于调整溶液pH的,不是用来配制缓冲液的,D错误。
    2.放射免疫检测技术(2022湛江一模,15)利用放射免疫检测技术检测血浆中甲胎蛋白含量的基本过程:将定量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甲胎蛋白、定量的相应抗体和被检测者的血浆混合,标记的和未标记的甲胎蛋白会竞争性结合定量的抗体。一段时间后,通过测定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放射性强度,从而计算出未标记的甲胎蛋白含量,该技术使微量的甲胎蛋白得以精确定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可使用3H对甲胎蛋白进行标记
    B.该技术的原理之一是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C.甲胎蛋白可随血液流至全身,故可抽取外周静脉血进行测定
    D.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放射性越强,表明体内越易出现癌细胞
    答案 D 甲胎蛋白含C、H、O、N等元素,所以可用3H对甲胎蛋白进行标记,A正确;甲胎蛋白与相应抗体可发生特异性结合,根据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放射性强度确定体内甲胎蛋白的含量,B正确;甲胎蛋白形成后可进入血液并流至全身,所以可抽取外周静脉血对其含量进行测定,C正确;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放射性越强,说明体内的甲胎蛋白含量越低,表明体内越不易出现癌细胞,D错误。
    复杂情境
    3.光敏色素实验(2022华附、省实、广雅、深中联考,14)光敏色素是一种接收光信号的蛋白质。为研究赤霉素和光敏色素在水稻幼苗发育中的作用,科研人员将野生型、光敏色素A缺失的突变体、光敏色素B缺失的突变体的水稻种子播种在含不同浓度赤霉素合成抑制剂(PAC)的培养基上,光照下培养8天后,测量幼苗地上部分和主根长度,得到如图所示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图一

    图二
    A.PAC处理对地上部分生长有抑制作用
    B.PAC浓度小于10-5 mol/L时,对主根生长起促进作用
    C.色素A对地上部分的生长几乎无影响
    D.在一定PAC浓度范围内,光敏色素B对主根生长起促进作用
    答案 D 根据图一曲线分析可知,随着PAC浓度的增加,三种水稻地上部分相对长度都减少,说明三种水稻地上部分的生长均随PAC浓度增加而受到抑制,A正确;根据图二曲线分析可知,PAC浓度小于10-5 mol/L时,三种水稻主根相对长度都比PAC浓度为0时的高,说明PAC浓度小于10-5 mol/L时,对主根生长起促进作用,B正确;根据图一曲线分析可知,光敏色素A的突变体和野生型的水稻种子地上部分相对长度减少的变化一致,说明色素A对地上部分的生长几乎无影响,C正确;根据图二曲线分析可知,光敏色素B的突变体的水稻种子比其他两组主根相对长度大,说明没有光敏色素B,主根生长更快,即在一定PAC浓度范围内,光敏色素B对主根生长起抑制作用,D错误。
    解题技巧 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及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本实验自变量为PAC浓度和水稻种类,因变量是幼苗地上部分和主根的相对长度。
    4.抗淋巴瘤药物实验(2022深圳二模,15)L-天冬酰胺是人体的非必需氨基酸。研究发现L-天冬酰胺酶能将L-天冬酰胺分解,而淋巴瘤细胞自身不能合成该氨基酸,导致增殖被抑制。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实验,如果L-天冬酰胺酶是一种理想的抗淋巴瘤药物,则一段时间后L-天冬酰胺含量的测定结果应为(  )
    实验分组
    L-天冬酰胺含量
    培养液
    细胞内
    实验组:培养液+L-天冬酰胺酶+淋巴瘤细胞


    对照组:培养液+L-天冬酰胺酶+正常细胞


    A.①缺乏、②缺乏、③正常、④缺乏
    B.①缺乏、②正常、③缺乏、④正常
    C.①缺乏、②缺乏、③缺乏、④正常
    D.①缺乏、②缺乏、③正常、④正常
    答案 C 实验过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培养液中均添加了L-天冬酰胺酶,因此培养液中均无L-天冬酰胺,由题干可知淋巴瘤细胞自身不能合成L-天冬酰胺,而正常细胞可以合成L-天冬酰胺。所以C正确。
    复杂陌生情境
    5.疼痛反应实验(2022佛山一模,19)TRPV1是神经元上的一种阳离子通道,能被辣椒素、前列腺素、缓激肽等物质识别并激活,使阳离子进入细胞内,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最终形成痛觉。回答下列问题:
    (1)组织损伤后,局部细胞释放前列腺素、缓激肽等炎症因子,与      结合,使神经细胞膜电位变为      ,产生兴奋并最终传递到      ,形成痛觉。 
    (2)研究人员对某镇痛药物A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如下实验。甲组:不做任何处理;乙组:福尔马林处理;丙组:福尔马林处理后,再用药物A处理。将三组大鼠放置于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其疼痛反应并评分,测定三组大鼠体内TRPV1 mRNA相对含量。结果如表及图。
    三组大鼠疼痛评分(数值越大代表痛感越强)



    大鼠数
    量(只)
    1 min
    5 min
    30 min
    60 min
    90 min

    12
    0
    0
    0
    0
    0

    12
    4.9
    4.2
    3.9
    3.2
    1.5

    12
    4.8
    3.2
    2.5
    2.0
    1.1

    ①实验中空白对照组为    。与另外两组相比,乙组的作用是          
                       。 
    ②每组用12只大鼠,是为了                 。 
    ③据上述结果分析,用福尔马林处理大鼠,除可造成组织损伤,导致局部细胞释放炎症因子外,还能使               ,进而引发强烈的疼痛反应。而药物A能              ,减弱福尔马林处理造成的疼痛反应。 
    答案 (1)TRPV1 外负内正 大脑皮层 (2)①甲组 与甲组相比,乙组可确定疼痛模型大鼠是否建构成功;与丙组相比,乙组可确定药物A的作用效果及机理 ②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③细胞合成更多的TRPV1,与炎症因子结合 抑制细胞合成更多的TRPV1
    解析 (1)由题干信息“TRPV1是神经元上的一种阳离子通道,能被辣椒素、前列腺素、缓激肽等物质识别并激活,使阳离子进入细胞内,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最终形成痛觉”可知,前列腺素、缓激肽等炎症因子可与TRPV1结合,引起神经细胞兴奋(即神经细胞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故兴奋最终传递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2)①甲组不做任何处理,故作为空白对照组。乙组使用福尔马林处理来建构疼痛模型大鼠,故其与甲组相比,可确定疼痛模型大鼠有没有建构成功;乙、丙组都用福尔马林处理,但乙组没用药物A,丙组使用药物A,则丙组可反映药物A对痛感强度的影响,故与丙组相比,乙组可确定药物A的作用效果及机理。②实验中若使用少量的大鼠,则实验结果中可能存在较大的偶然性,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故每组用12只大鼠可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③由柱形图可知,用福尔马林处理的乙组比不做任何处理的甲组TRPV1 mRNA相对含量要高,说明用福尔马林处理大鼠还能使细胞合成更多的TRPV1,更多的TRPV1与炎症因子结合可引发较大的痛感;用药物A处理的丙组比只用福尔马林处理的乙组TRPV1 mRNA相对含量低,说明药物A可以抑制TRPV1的合成,从而减弱痛感。

    B组
    复杂情境
    1.“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的改进实验(2022湖南师大附中模拟试卷二,17)某实验小组对“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进行改进。酵母菌细胞可产生过氧化氢酶,实验小组以一定浓度的某种酵母菌溶液代替过氧化氢酶,按图所示组装装置。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①实验组在注射器A中吸入一定浓度的适量过氧化氢溶液,B中吸入一定浓度的适量酵母菌溶液,用乳胶管连接注射器A和B,在乳胶管上关闭止水夹后,将整个装置放在温度为 10 ℃的恒温水箱中,保温 10 min。
    ②10 min后打开止水夹,将注射器A中的液体匀速推至注射器B中后立刻关闭止水夹,记录注射器B中的刻度。
    ③在10 ℃恒温水箱中再保温10 min后,再次记录实验组注射器B中的刻度,计算注射器B前后两次的刻度之差,重复实验3次。
    对照组分别在注射器A'、B'中吸入相应的溶液,其他实验条件、步骤与实验组相同,进行实验并记录相应实验结果。
    ④改变恒温水箱的温度,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完成其他温度条件下的实验。
    各组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组别
    注射器B(B')前后两次读
    数差的平均值(单位刻度)
    实验组
    对照组
    10 ℃条件下的实验结果
    2.0
    0.1
    20 ℃条件下的实验结果
    2.6
    0.1
    30 ℃条件下的实验结果
    4.5
    0.1
    40 ℃条件下的实验结果
    3.6
    0.3
    50 ℃条件下的实验结果
    2.4
    0.6
    60 ℃条件下的实验结果
    1.2
    1.2
    (1)对照组A'注射器中添加的试剂为    ,对照组B'注射器中添加的试剂为    。 
    (2)由表中数据可知,在30 ℃~60 ℃范围内,对照组移动的平均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                 。 
    (3)实验中酵母菌所代替的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大小可用       来直观表示,原因是                            。 
    (4)60 ℃下实验组和对照组注射器 B(B')中的读数相同,原因是               。 
    答案 (1)与A中等量且浓度相等的过氧化氢溶液 与B中等量且浓度相等的同种死酵母菌溶液 (2)过氧化氢自动分解的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3)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值 实验组的数据代表酵母菌中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量和过氧化氢自动分解产生氧气的量之和  (4)60 ℃时酵母菌中的过氧化氢酶失去活性
    解析 (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温度会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也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排除温度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结合实验组注射器A、B添加的试剂可知,对照组注射器A'中加入与A中等量且浓度相等的过氧化氢溶液,注射器B'中加入与B中等量且浓度相等的同种死酵母菌溶液。(2)对照组中无过氧化氢酶溶液,但由数据可知,在30~60 ℃范围内,对照组移动的平均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过氧化氢自动分解的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3)实验组的数据代表酵母菌中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量和过氧化氢自动分解产生氧气的量之和,因此,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值可代表酵母菌所代替的过氧化氢酶的活性。(4)60 ℃时实验组和对照组注射器B(B')中的读数相同,原因是60 ℃时酵母菌中的过氧化氢酶失去活性。
    复杂陌生情境
    2.探究瘦素与肥胖的关系(2022湖南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二联,19)研究发现瘦素是与肥胖相关的激素之一。科学家道格科曼所在的实验室发现了A、B两类超级肥胖的小鼠。科学家推测肥胖小鼠可能缺乏某种食欲抑制因子(后来命名为瘦素)或者该因子的受体(瘦素受体)。他们利用A、B肥胖小鼠以及正常小鼠进行实验,通过手术使两种小鼠的血液循环贯通,形成连体小鼠。实验处理和结果如表所示:




    分组
    处理
    结果
    1
    正常小鼠和A小鼠连体
    正常小鼠摄食量减少,A小鼠无变化
    2
    正常小鼠和B小鼠连体
    正常小鼠无变化,B小鼠摄食量减少
    3
    A小鼠和B小鼠连体
    A小鼠无变化,B小鼠摄食量减少
    4
    两只正常小鼠连体
    两只正常小鼠无变化,摄食量正常
    (1)正常情况下,体脂增加使脂肪细胞分泌的瘦素增多,瘦素经    运输,作用于下丘脑对应神经中枢,该信号传递至    ,使小鼠产生饱腹的感觉,减少食物的摄入,进而脂肪合成减少,脂肪细胞瘦素含量降低。 
    (2)根据实验结果推测, A、B两类小鼠肥胖的原因可能是:A小鼠    ,B小鼠    。 
    (3)第4组是对照实验,对照实验的目的是
                                          
                                          
                                。 
    (4)人们常说预防肥胖、减轻体重应“管住嘴,迈开腿”,适当节食并适量运动比单独节食或运动效果更好。为了验证这一说法,并研究适当节食和适量运动对瘦素含量的影响,请用常规饲养(不节食不增加运动)的肥胖模型小鼠为材料,设计实验并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                              。 
    答案 (1)体液 大脑皮层 (2)无瘦素受体 无瘦素 (3)排除连体实验手术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将常规饲养的肥胖模型小鼠若干随机分为四组,A组为常规组(不节食不增加运动),B组适当节食,C组适量运动,D组适当节食加适量运动,一段时间后检测小鼠体重减少量及瘦素含量变化
    解析 (1)由题意可知,瘦素是一种激素,经体液运输。大脑皮层是感觉中枢,故该信号传递至大脑皮层,使小鼠产生饱腹的感觉。(2)根据题意可知,肥胖小鼠肥胖的原因可能为缺乏某种食欲抑制因子(瘦素)或者该因子的受体(瘦素受体)。若小鼠体内缺乏瘦素,与正常小鼠连体后,正常小鼠的瘦素会作用于该小鼠,使得该小鼠摄食量减少;若小鼠体内缺乏瘦素的受体,与正常小鼠连体后,该小鼠的瘦素会作用于正常小鼠,正常小鼠摄食量减少,而瘦素无法作用于该小鼠,该小鼠的食量不变。结合1、2组的处理和结果可推测, A、B两类小鼠肥胖的原因可能是:A小鼠无瘦素受体,B小鼠无瘦素。(3)该实验需要做连体手术使两种小鼠的血液循环贯通,为了排除连体实验手术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即第4组。(4)由题意可知,自变量为是否节食和是否运动,因变量为体重减少量及瘦素含量,遵循实验中的对照原则和等量原则,设计实验思路如下:将常规饲养的肥胖模型小鼠若干随机分为四组,A组为常规组(不节食不增加运动),B组适当节食,C组适量运动,D组适当节食加适量运动,一段时间后检测小鼠体重减少量及瘦素含量变化。
    3.探究不同氮肥水平对光合速率的影响(2022岳阳教学质量监测二,17)已知植物合成叶绿素和Rubisco(暗反应中的关键酶,催化CO2的固定)都需要消耗氮元素。研究人员探究了不同氮肥水平对某植物野生型和突变体(叶绿素含量仅为野生型的51%)叶片中Rubisco含量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每组的突变体与野生型消耗氮元素总量差别不大)。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的自变量有       。 
    (2)植物吸收氮元素合成的叶绿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场所是    。将野生型和突变体的光合色素分别进行提取和分离实验,对比实验获得的滤纸条,与突变体相比,野生型滤纸条上的叶绿素色素带    。 
    (3)由图可知,相比野生型,突变体更倾向于将氮元素用于合成    (填“叶绿素”或“Rubisco”)。测定Rubisco的活性时,可以       作为观测指标。 
    (4)在一定光照强度下该植物的光能利用效率很低,此时光合速率不受光照强度的限制而主要受Rubisco催化效率的影响,请结合该实验的相关信息提出一种在上述条件下提高该植物光合速率的思路:
                                                                                                               。 
    答案 (1)植物品种和氮肥水平 (2)类囊体薄膜 颜色更深、色素带更宽 (3)Rubisco 单位时间内CO2的消耗量(或C3的生成量) (4)调整叶肉细胞中氮元素的分配情况,适当降低该植物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提高Rubisco的含量
    解析 (1)结合题干和图示可知,本实验中的自变量是植物的种类(野生型、突变体)和氮肥水平(低氮、中氮、高氮)。(2)叶绿素存在于类囊体薄膜上,具有吸收、传递、转化光能的作用。突变体叶绿素含量仅为野生型的51%,因此与突变体相比,野生型的叶绿素含量更多,叶绿素色素带更宽,颜色更深。(3)据图可知,突变体的Rubisco含量高于野生型,而每组的突变体与野生型消耗氮元素总量差别不大,推测相比野生型,突变体更倾向于将氮元素用于 Rubisco的合成。Rubisco可催化CO2的固定,测定该酶的活性时可以单位时间内反应物(CO2)的消耗量或产物(C3)的生成量作为观测指标。(4)Rubisco催化暗反应(碳反应)中CO2的固定,若光能利用效率很低,光合速率不受光照强度的影响而主要受Rubisco催化效率的影响,可调整叶肉细胞中氮元素的分配情况,适当降低该植物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提高Rubisco的含量,从而提高光合速率。
    C组
    简单情境
    1.同位素标记技术(2022泰州中学4月考,16)同位素标记技术可用于示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下列是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进行科学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向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随后检测放射性标记的物质先后出现在哪些结构,研究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的过程
    B.鲁宾和卡门分别向小球藻提供含18O的水和含18O的CO2,然后检测释放的O2中是否有放射性18O2研究光合作用中氧气的来源
    C.赫尔希和蔡斯利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和32P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侵染大肠杆菌,保温、搅拌、离心后,检查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情况等,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D.米西尔森和斯塔尔将15N标记的大肠杆菌转移到含有14NH4Cl的培养液中培养,不同时刻收集大肠杆菌提取DNA,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在试管中区分含有不同N元素的DNA,证明DNA半保留复制
    答案 ACD 同位素标记可用于示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同位素有的具有放射性,比如14C、 32P、3H、35S等,不具有放射性的是稳定同位素,比如15N、18O等。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其元素组成有C、H、O、N等,故科学家可向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通过检测放射性标记的物质在细胞中出现的部位来探究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的过程,A正确;结合分析可知,18O不属于放射性同位素,B错误;T2噬菌体是由蛋白质外壳(元素组成有C、H、O、N、S)和DNA(元素组成为C、H、O、N、P)组成的,故用32P和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侵染大肠杆菌,通过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及子代噬菌体是否有放射性,确定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C正确;米西尔森和斯塔尔将15N标记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4N的普通培养液中培养,收集大肠杆菌并提取DNA,对其进行密度梯度离心,根据子代DNA在试管中的位置确定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D正确。
    复杂情境
    2.实验试剂、药品以及观察内容整合(2022南京三模,14)如表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做几个实验时所列举的部分实验试剂、药品以及观察内容。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实验名称
    试剂和药品
    观察内容

    检测花生种子中的脂肪
    苏丹Ⅲ染液、50%的酒精溶液等
    细胞中着色的小颗粒

    探究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
    0.3 g/mL蔗糖溶液、蒸馏水等
    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DNA的提取和鉴定
    2 mol/L NaCl溶液、二苯胺试剂等
    提取物鉴定的现象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二氧化硅、碳酸钙、无水乙醇、层析液等
    光合色素的种类和颜色

    A.甲组使用50%的酒精的目的是改变细胞质膜的通透性,使染液进入细胞
    B.乙组的实验材料不能选用黑藻叶片,因为黑藻叶片细胞的液泡没有颜色
    C.丙组将提取物溶解在2 mol/L NaCl溶液中,滴入二苯胺即可见溶液变为蓝色
    D.丁组分离色素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不同
    答案 D 检测花生种子中的脂肪时,常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后,再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以防影响观察,A错误;探究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可以选用黑藻叶片,因为黑藻叶片细胞的细胞质中有叶绿体,也可明显观察到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B错误;丙组将提取物溶解在2 mol/L NaCl溶液中,滴入二苯胺试剂后需要沸水浴加热才可见溶液变为蓝色,C错误;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不同,D正确。
    3.生态因子对坛紫菜的生长和光合生理特征的影响 科研人员研究了CO2和温度两种生态因子对坛紫菜(一种海洋藻类植物)的生长和光合生理特征的影响。实验过程如下:①从海藻养殖基地采集新鲜、健康、形状等一致的坛紫菜叶状体(约5~8 cm),带回实验室暂养3~4天备用;②将2 g藻体放入3 L天然过滤海水中,均分于12个相同锥形瓶中。设置温度为15 ℃和25 ℃,CO2浓度为390 μmol/mol(近似空气中CO2浓度)和700 μmol/mol的四组实验,每种处理设置3个重复;③除表中条件外,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培养第7天进行相关数据测定。实验结果如下,请回答:

    色素
    390 μmol/mol
    700 μmol/mol
    15 ℃
    25 ℃
    15 ℃
    25 ℃
    叶绿素(mg/g鲜重)
    0.480
    0.476
    0.763
    0.741
    类胡萝卜素(mg/g鲜重)
    0.225
    0.274
    0.327
    0.337

    (1)采集海藻养殖基地的坛紫菜叶状体带回实验室暂养3~4天后,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2)该实验的自变量有       。实验中“相同且适宜”的条件属于      变量,这些变量需保持相同的原因是             ,需保持适宜的好处是          。 
    (3)影响图中曲线变化的主要生理过程是            ;由曲线可判断,21:00时,坛紫菜叶状体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             。 
    (4)若要得到叶绿素a,需将坛紫菜进行研磨过滤,然后用    法分离色素;由表可知,在15 ℃和25 ℃两种生长温度条件下,CO2浓度增加时,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    ;在相同CO2浓度条件下,温度改变时,藻体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       。 
    答案 (1)使坛紫菜适应实验室环境 (2)温度、CO2浓度 无关 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使实验结果更加明显 (3)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4)纸层析 增加 变化不明显
    解析 (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CO2浓度和温度,因变量是pH、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其他因素为无关变量。为防止坛紫菜叶状体对实验室的条件不适应,最好将采集自海藻养殖基地的坛紫菜叶状体带回实验室暂养3~4天,然后再进行实验。(2)据分析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CO2浓度和温度。实验中其他“相同且适宜”的条件属于无关变量,如营养液的盐浓度、光照强度、光照周期等要保持相同且适宜;这些变量需保持相同是为了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需保持适宜是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明显。(3)分析坐标图,曲线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是pH,影响图中曲线变化的主要生理过程是坛紫菜叶状体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21:00时,坛紫菜叶状体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4)光合色素可通过纸层析法分离得到。结合表中数据,在15 ℃和25 ℃两种生长温度条件下,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CO2浓度增加时,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均增加;在相同CO2浓度培养条件下,温度改变时,藻体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变化不明显。
    D组
    简单情境
    1.试剂的作用(2022德州二模,1)下列选项中的试剂在两个实验中所起作用相同的是(  )
    选项
    试剂
    实验1
    实验2
    A
    盐酸
    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
    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
    B
    酒精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DNA的粗提取和鉴定
    C
    蔗糖
    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菊花的组织培养
    D
    氢氧
    化钠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

    答案 A 盐酸在“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中的作用相同,都是与酒精一起组成解离液,对组织进行解离,A正确;酒精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中的作用是洗去浮色,在“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中,用酒精析出DNA,B错误;“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使用蔗糖溶液使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菊花的组织培养”中添加蔗糖的原因是提供碳源和维持渗透压,C错误;“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实验中,氢氧化钠用于配制斐林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实验中,氢氧化钠用于营造碱性环境,D错误。
    2.临时装片(2022烟台一模,2)生物学实验中,常需要制作临时装片进行观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制作花生子叶临时切片时,滴加染液后应立即用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B.用藓类叶片观察叶绿体时,制作的临时装片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
    C.用洋葱表皮观察质壁分离时,应将临时装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D.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解离后的根尖应先漂洗后染色
    答案 A 用苏丹Ⅲ染液对花生子叶切片染色3 min后需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A错误;藓类临时装片中的叶片应随时保持有水状态,以使叶片保持正常生活状态,B正确;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原生质层逐渐与细胞壁分离,即发生质壁分离现象,C正确;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D正确。
    知识归纳 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操作步骤:解离(目的是使细胞分离)→漂洗(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染色(用甲紫等碱性染料使染色体着色)→制片→观察(遵循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的原则)。
    3.洋葱的用途(2022潍坊二模,16)(不定项)紫色洋葱鳞片叶富含还原糖,鳞片叶外表皮呈紫色,内表皮无色透明,而管状叶呈绿色。因分布广泛,易于取材,洋葱常作为生物学实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洋葱鳞片叶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随即便可观察到砖红色沉淀
    B.在观察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宜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C.探究洋葱管状叶中光合色素的种类时,可用纸层析法对色素进行分离
    D.在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常用卡诺氏液固定洋葱根尖细胞形态
    答案 BCD 将洋葱鳞片叶(应使用内表皮)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还需水浴加热才能观察到砖红色沉淀,A错误;在观察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宜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因为它是成熟的植物细胞,有紫色中央液泡,便于观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现象,B正确;探究洋葱管状叶中光合色素的种类时,可用纸层析法对色素进行分离,在层析液中溶解度高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快,反之则慢,C正确;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在低温处理后,常用卡诺氏液固定洋葱根尖细胞形态,D正确。
    知识归纳 光合色素提取的原理是光合色素易溶解于有机溶剂。分离光合色素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快,反之则慢。
    4.同位素标记法(2022淄博二模,2)同位素标记法是生物学研究的常用技术。下列关于同位素的应用实例,说法正确的是(  )
    A.用14C标记CO2探明了CO2中碳元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转移途径
    B.小白鼠吸入18O2后呼出的二氧化碳不含有18O,尿液中含有H218O
    C.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并以此侵染细菌意在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探究DNA复制方式时,15N15N-DNA位于离心管的底部,放射性强于15N14N-DNA
    答案 A 用14C标记CO2,然后追踪放射性14C的去向,最终探明了CO2中碳元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转移途径,A正确;小白鼠吸入的18O2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生成H218O,H218O又可以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生成C18O2,同时H218O还可以经肾脏随尿液排出,B错误;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并以此侵染细菌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为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细胞中,C错误;探究DNA复制方式时,用15N标记DNA,15N没有放射性,D错误。
    知识归纳 常用的同位素有的具有放射性,如14C、32P、3H、35S等;有的不具有放射性,是稳定同位素,如15N、18O等。
    5.生命科学史(2022聊城一模,6)生命科学的发现离不开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往往需要几代科学家的努力才能完成。下列有关生命科学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沃森和克里克依据威尔金斯等提供的DNA衍射图谱推算出DNA呈螺旋结构
    B.格里菲斯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得出S型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C.孟德尔用F1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中出现了高茎和矮茎且数量比接近1∶1,这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实验验证过程
    D.摩尔根和他的学生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方法
    答案 B 沃森和克里克依据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的DNA衍射图谱及有关数据,推算出DNA分子呈螺旋结构,A正确;格里菲斯以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了体内转化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存在使R型活细菌发生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但并没有证明转化因子是DNA,B错误;孟德尔用F1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中出现了高茎和矮茎且数量比接近1∶1,这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实验验证过程,C正确;摩尔根和他的学生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制了第一幅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图,D正确。
    E组
    复杂情境
    教材基础实验变式(2022天津河北一模,9—10)拟南芥已成为全球应用最广泛的模式植物,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1—2小题。
    贝壳杉烷二萜(Ra)是拟南芥的代谢产物,能够通过调节生长素的运输来影响拟南芥的生长发育。为探究Ra对拟南芥生长的影响,研究人员选择长势一致的野生型拟南芥幼苗置于含有不同浓度Ra的培养基上培养,于5 d后取出,测定幼苗主根长以及统计侧根和侧根原基数,侧根原基(侧根早期分化状态)按照由早到晚的发展过程分为A、B、C、D四个时期。实验结果如图及表所示。
    表 不同浓度Ra对野生型拟南芥主根及侧根生长的影响

    Ra浓度
    CK(对照组)
    40 μmol/L
    60 μmol/L
    80 μmol/L
    主根长(cm)
    4
    3.9
    3.0
    2.9
    侧根数(个)
    27
    24
    23
    14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在幼嫩部位的运输方向为从上端运输到下端
    B.生长素只通过促进细胞分裂来促进野生型拟南芥幼苗生根
    C.低浓度Ra抑制幼苗根的生长,高浓度Ra对幼苗根的生长无明显作用
    D.Ra浓度为80 μmol/L时,对C、D期的侧根原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答案 D 生长素在幼嫩部位的运输属于极性运输,其运输方向为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A错误;生长素可通过促进细胞伸长来促进生长,B错误;分析表格,与CK组对比可知,不同浓度的Ra对幼苗根的生长均为抑制作用,C错误;分析柱形图可知,与CK组对照,Ra浓度为80 μmol/L时,对C、D期的侧根原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D正确。
    2.研究人员以野生型与突变体(敲除PIN蛋白基因的拟南芥幼苗)为材料,证明了Ra对根尖部位生长素分布变化的影响是通过对生长素极性运输蛋白(PIN蛋白)的调节作用实现的,分析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幼苗生根是生长素及多种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B.实验所用培养基应提供幼苗生长发育所需的水、无机盐、氮源
    C.用80 μmol/L Ra处理突变体拟南芥,会导致主根长度缩短、侧根数变少
    D.生长素是一种信息分子,在植物体内通过主动运输出细胞发挥作用
    答案 C 幼苗生根是生长素及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还与环境因素有一定的关系,A正确;拟南芥幼苗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固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故实验所用培养基可主要提供幼苗生长发育所需的水、无机盐、氮源,B正确;突变体拟南芥中没有PIN蛋白基因,不能合成PIN蛋白,进而不会受Ra对根尖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因此用80 μmol/L Ra处理突变体拟南芥,其主根长度和侧根数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C错误;生长素是一种信息分子,在植物体内通过主动运输出细胞发挥作用,D正确。
    3.大肠杆菌增殖(2022天津和平二模,5)研究人员将含14N-DNA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5NH4Cl培养液中,培养24 h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将DNA热变性处理,形成单链。然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管中出现的两种条带分别对应如图的两个波峰,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大肠杆菌增殖一代所需时间为8 h
    B.热变性处理后,破坏了DNA分子的氢键
    C.延长培养时间,两种条带对应的峰值均会增大
    D.若DNA不经热变性处理,直接密度梯度离心,试管中也会出现两种条带
    答案 C 由题图可知,大肠杆菌增殖3次用时24 h,故增殖一代所需时间为8 h,A正确;热变性处理使DNA形成单链,说明破坏了DNA分子的氢键,B正确;延长培养时间,14N条带对应的峰值一般不变,15N条带对应的峰值将会增大,C错误;若DNA不经热变性处理,直接密度梯度离心,试管中会出现中带(14N/15N)和重带(15N/15N)两种条带,D正确。
    4.放射性同位素标记(2022天津和平一模,4)将定量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胰岛素、定量的抗胰岛素抗体与待检测的血液混合,待检测血液中的胰岛素就会与带标记胰岛素竞争,与抗胰岛素抗体结合;再将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分离出来,检测其放射性强度。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以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来标记胰岛素
    B.该方法应用的是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
    C.利用该方法可以诊断糖尿病患者病因是否是胰岛素分泌不足
    D.“抗原—抗体”复合物放射性越强,说明待测血液中胰岛素含量越高
    答案 D 胰岛素的组成元素有C、H、O、N、S,故可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来标记胰岛素,A正确;抗体具有特异性,可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B正确;“抗原—抗体”复合物放射性越强,说明待测血液中的胰岛素与带标记胰岛素竞争的越少,则待测血液中胰岛素含量越低,利用此方法可以诊断糖尿病患者的病因是否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C正确,D错误。
    F组
    简单情境
                         
    1.实验中的温度控制(2022北京石景山一模,15)生物学实验经常需要控制温度才能呈现应有的实验结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利用斐林试剂鉴定样液中还原糖时,需要50~65 ℃水浴加热
    B.利用二苯胺鉴定溶解于NaCl溶液的DNA时,需要沸水浴加热
    C.利用制成的葡萄酒制作葡萄醋时,需要适当降低发酵温度
    D.PCR时,需将反应体系的温度控制在90~95 ℃以使DNA解旋
    答案 C 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适宜水浴温度为50~65 ℃,二苯胺检测DNA需沸水浴,酵母菌的适宜发酵温度为18~30 ℃,醋酸菌的适宜发酵温度为30~35 ℃,PCR时将温度控制在90 ℃以上,以打开氢键使DNA解旋,C错误。
    2.科学思维与方法(2022福建八地市二模,3)生物科学发展离不开科学思维与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鲁宾和卡门运用同位素标记法发现了光合作用暗反应的过程
    B.沃森和克里克运用模型的方法构建了DNA的结构模型
    C.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将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
    D.孟德尔运用统计学方法和概率论发现了分离定律
    答案 A 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发现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A错误。
    复杂情境
    3.排除干扰的方法(2022山东临沂二模,4)在生物学实验中,排除干扰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时,无氧组封口后放置片刻再检测CO2,以排除装置中残留CO2的干扰
    B.从胰腺中提取胰岛素时,先结扎胰管使胰腺萎缩,以防止胰蛋白酶影响胰岛素纯度
    C.在PCR扩增前获取DNA模板时,可用冷酒精溶解蛋白质后过滤以排除蛋白质干扰
    D.用PCR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转录时,需先用限制酶处理细胞提取液以排除目的基因的干扰
    答案 C 用于测定酵母菌无氧呼吸的装置中,无氧组封口后放置片刻,是为了消耗瓶中的氧气,以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CO2是由无氧呼吸产生的,排除有氧呼吸产生的CO2的干扰,A错误;胰腺含分泌消化酶的外分泌腺和分泌激素的内分泌腺,胰岛素是蛋白质,会被消化液中的蛋白酶催化水解,所以先结扎胰管使胰腺萎缩,以防止胰蛋白酶将胰岛素降解而导致胰岛素的提取失败,而不是影响胰岛素的纯度,B错误;用PCR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转录时,提取细胞中的RNA进行核酸分子杂交即可,不需要先用限制酶处理细胞提取液以排除目的基因的干扰,D错误。
    4.实验中的颜色反应(2022河北衡水二模,21)在生物学实验中,特定颜色的出现成为鉴定某种物质的重要依据。下列相关的实验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利用植物组织样液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的颜色可确定还原糖的种类
    B.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病毒遗传物质与甲基绿吡罗红的染色情况确定病毒核酸的种类
    C.在添加了氨基酸的培养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后,可根据紫色深浅情况确定蛋白质含量
    D.利用显微镜观察被苏丹Ⅲ染液染色的花生子叶临时装片可在细胞内和细胞间隙看到脂肪颗粒
    答案 D 利用斐林试剂只能鉴定组织样液中是否含有还原糖,但不能确定还原糖的种类,A错误;病毒在高倍显微镜下不可见,只有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B错误;氨基酸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C错误;在做花生子叶临时装片时,部分细胞被损伤,其中的脂肪会存在于细胞间隙,因此染色后可在细胞内和细胞间隙看到脂肪颗粒,D正确。
    5.对比实验(2022安徽合肥三模,1)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叫对比实验。下列关于课本实验中对比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类型的实验中,常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检测是否产生CO2
    B.鲁宾和卡门用18O分别标记C18O2和H218O,通过检测O2的相对分子质量探究光合作用产生的O2中氧的来源
    C.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琼脂块的大小会影响NaOH扩散的深度
    D.用32P和35S分别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检测到放射性分别出现在沉淀物和上清液中
    答案 B 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类型的实验中,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A错误;鲁宾和卡门用18O分别标记H218O和C18O2,两组中产生的氧气相对分子质量不同,两组对照说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而不是来自二氧化碳,B正确;NaOH进入琼脂块的速率是相同的,与琼脂块的大小无关,C错误;由于32P标记的是DNA,而35S标记的是蛋白质,故用32P、35S分别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离心后放射性分别主要出现在沉淀物、上清液中,D错误。
    易混易错 区分对照实验与对比实验
      对照实验要设立对照组,通过空白对照,说明所施加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对比实验一般没有空白对照,设多个实验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探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方式。
    复杂陌生情境
    6.实验方案的设计(2022福建漳州三模,18)垂体和下丘脑的病变都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现有甲、乙两人都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通过给两人注射适量的TRH,分别测定每个人注射前30 min和注射后30 min的TSH浓度来鉴别病变部位是垂体还是下丘脑。测定结果如表。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TSH浓度(mU/L)
    注射前
    注射后
    健康人
    9
    30

    1
    2

    2
    29

    (1)甲的病变部位可能是    ,判断依据是                。 
    (2)TRH和TSH的化学组成不同,但是它们的作用方式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             等(写出两点)。 
    (3)给小白鼠注射TSH,会使下丘脑的TRH分泌减少。基于对甲状腺分泌分级调节的认识,对此现象的解释有两种观点:
    观点1认为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
    观点2认为TSH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
    为证明哪个观点正确,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并实施了相关实验,请完善以下实验方案并预期实验结果。
    ①实验方案:
    选取生长发育正常的小白鼠分为A、B两组,分别测定它们的基础TRH分泌量。A组小白鼠摘除垂体,        ,B组小白鼠          ,一段时间后测定A、B两组小白鼠的TRH分泌量,并分别与基础TRH分泌量比较。 
    ②预期结果及结论:
    若                ,则表明观点1正确。 
    若                ,则表明观点2正确。 
    若         ,则表明观点1、观点2均正确。 
    答案 (1)垂体 注射适量TRH后,TSH水平并未明显恢复 (2)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写出两点即可) (3)①注射适量甲状腺激素 摘除甲状腺,注射适量TSH ②仅B组TRH分泌量明显减少 仅A组TRH分泌量明显减少 A、B组TRH分泌量均明显减少
    解析 (1)甲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基本不变,说明甲个体发生病变的部位不是下丘脑,可能是垂体。乙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显著升高,说明乙个体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下丘脑。(2)TRH和TSH都是激素,激素调节的特点有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3)实验目的是探究TSH的作用部位是下丘脑还是甲状腺,故可将健康小白鼠分为A、B两组,测定两组TRH浓度的初始值。A组小白鼠摘除垂体,B组小白鼠摘除甲状腺,A组注射适量甲状腺激素,B组注射适量TSH,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小白鼠TRH浓度,即可根据TRH的浓度变化作出判断。


    相关试卷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大题集训(七)实验探究与分析类突破作业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大题集训(七)实验探究与分析类突破作业含答案,共12页。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兴奋传导与传递的相关实验探究作业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兴奋传导与传递的相关实验探究作业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神经纤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实验探究(能力测试)作业(不定项)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实验探究(能力测试)作业(不定项)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