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因的分离定律作业含答案
展开第五单元 基因的传递规律
专题十一 基因的分离定律
高频考点
考点一 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基础层级主要考查孟德尔实验的条件以及遗传学的基础概念,重难及综合层级主要结合杂交实验操作、性状分离比等内容,综合考查遗传的分离定律及相应的应用和实验现象分析。
基础
1.(2020北京人大附中月考,1)不属于孟德尔遗传实验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
A.子一代产生的雌雄配子数目相同
B.不同类型的配子生活力相同
C.不同基因型个体存活率相同
D.各种类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答案 A
2.(2017浙江4月选考,3,2分)豌豆种子的黄色(Y)和绿色(y)、圆粒(R)和皱粒(r)是两对相对性状。下列基因型中属于纯合子的是( )
A.YyRr B.YYRr C.YYRR D.YyRR
答案 C
重难
3.(2018浙江11月选考,15,2分)下列关于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豌豆花瓣开放时需对母本去雄以防自花授(受)粉
B.完成人工授(受)粉后仍需套上纸袋以防自花授(受)粉
C.F1自交,其F2中出现白花的原因是性状分离
D.F1全部为紫花是由于紫花基因对白花基因为显性
答案 D
综合
4.(2015北京理综,30,17分)野生型果蝇的腹部和胸部都有短刚毛,而一只突变果蝇S的腹部却生出长刚毛。研究者对果蝇S的突变进行了系列研究。用这两种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的结果见图。
(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果蝇腹部的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 性状,其中长刚毛是 性性状。图中①、②基因型(相关基因用A和a表示)依次为 。
(2)实验2结果显示:与野生型不同的表现型有 种。③基因型为 ,在实验2后代中该基因型的比例是 。
(3)根据果蝇③和果蝇S基因型的差异,解释导致前者胸部无刚毛、后者胸部有刚毛的原因: 。
(4)检测发现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相对分子质量比野生型的小,推测相关基因发生的变化为 。
(5)实验2中出现的胸部无刚毛的性状不是由F1新发生突变的基因控制的,作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是:虽然胸部无刚毛是一个新出现的性状,但 ,
说明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不是一个新突变的基因。
答案 (1)相对 显 Aa、aa (2)两 AA 1/4 (3)两个A基因抑制胸部长出刚毛,只有一个A基因时无此效应 (4)核苷酸数量减少/缺失 (5)新的突变基因经过个体繁殖后传递到下一代中不可能出现比例高达25%的该基因纯合子
考点二 基因的分离定律与应用
基础层级部分考查基因遗传规律的内容、实质及简单分析、计算和应用,重难层级主要结合分离定律的模拟实验、不同的遗传现象考查分离定律的相关应用,重点是分离比的计算、特殊情况分析、分离定律的验证实验设计。
基础
1.(2020北京西城期中,8)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等位基因之间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之间必须自由组合
B.F2的3∶1性状分离比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C.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D.检测F1的基因型只能用孟德尔设计的测交方法
答案 B
2.(2018天津理综,6,6分)某生物基因型为A1A2,A1和A2的表达产物N1和N2可随机组合形成二聚体蛋白,即N1N1、N1N2、N2N2三种蛋白。若该生物体内A2基因表达产物的数量是A1的2倍,则由A1和A2表达产物形成的二聚体蛋白中,N1N1型蛋白占的比例为( )
A.1/3 B.1/4 C.1/8 D.1/9
答案 D
重难
3.(2021浙江6月选考,18,2分)某同学用红色豆子(代表基因B)和白色豆子(代表基因b)建立人群中某显性遗传病的遗传模型,向甲、乙两个容器均放入10颗红色豆子和40颗白色豆子,随机从每个容器内取出一颗豆子放在一起并记录,再将豆子放回各自的容器中并摇匀,重复100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模拟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B.重复100次实验后,Bb组合约为16%
C.甲容器模拟的可能是该病占36%的男性群体
D.乙容器中的豆子数模拟亲代的等位基因数
答案 C
4.(2020北京海淀二模,7)研究发现,二倍体曼陀罗11号染色体为3条时会导致果实发育为球形。为研究其遗传特性,用球形果曼陀罗和正常曼陀罗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杂交
母本
父本
子代球形果比例
一
球形果
正常
25%
二
正常
球形果
0%
由此推测,球形果曼陀罗自花受粉的子代中,球形果的比例约为 ( )
A.12.5% B.25% C.50% D.100%
答案 B
5.(2021北京清华附中10月月考,9)玉米的某突变型和野生型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显性基因B和隐性基因b控制,但是携带基因B的个体外显率为75%(即杂合子中只有75%表现为突变型)。现将某一玉米植株自交,F1中突变型∶野生型=5∶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F1比例说明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B.亲本表型为突变型
C.F1野生型个体都是纯合子
D.F1自由交配获得的F2突变型和野生型的比例也是5∶3
答案 D
易混易错
易混
1.性状分离与基因重组(2020浙江1月选考,18,2分)若马的毛色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棕色马与白色马交配,F1均为淡棕色马,F1随机交配,F2中棕色马∶淡棕色马∶白色马=1∶2∶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马的毛色性状中,棕色对白色为完全显性
B.F2中出现棕色、淡棕色和白色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C.F2中相同毛色的雌雄马交配,其子代中雌性棕色马所占的比例为3/8
D.F2中淡棕色马与棕色马交配,其子代基因型的比例与表(现)型的比例相同
答案 D
2.遗传平衡与基因频率(2017海南,20,2分)遗传学上的平衡种群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改变的大种群。某哺乳动物的平衡种群中,栗色毛和黑色毛由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则说明黑色为显性
B.观察该种群,若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黑色个体,则说明栗色为显性
C.若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则说明显隐性基因频率不等
D.选择1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则说明栗色为隐性
答案 C
易错
3.不同交配类型的应用(2020北京西城五月诊断,6)下列目的可通过测交实验实现的是( )
A.判断性状由细胞质基因控制
B.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C.显性优良性状品种的纯化过程
D.判断某显性个体是否为纯合子
答案 D
4.子代患病概率计算问题(2019浙江4月选考,17,2分)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半乳糖血症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若这个儿子与一个半乳糖血症携带者的女性结婚,他们所生子女中,理论上患半乳糖血症女儿的可能性是( )
A.1/12 B.1/8 C.1/6 D.1/3
答案 A
题型模板
题型 分离定律的显隐性、纯杂合判断典型模型
根据亲子代表现判断
模型特征:杂交、自交过程中,可根据子代的表型及比例判断显隐性关系、亲本基因型等,要善于利用经典性状分离比去解答相关试题。
1.(2020北京西城期中,24)牛的毛色有黑色和棕色,黑色(B)是显性性状,若用X雄牛与多头杂种雌牛相交配,共产生10头子牛,若子牛全为黑色,则X雄牛的基因型是( )
A.BB B.Bb
C.bb D.A、B、C都有可能
答案 D
变式题型
变式1 自交、杂交、测交判断
模型特征:依据自交、杂交、测交的意义及子代的表型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及个体基因型。
2.(2021辽宁铁岭一模,5)黄瓜是雌雄同株单性花植物,果皮的绿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从种群中选定两个个体进行实验,根据子代的表型一定能判断显隐性关系的是( )
A.绿色果皮植株自交
B.黄色果皮植株自交
C.绿色果皮植株和黄色果皮植株正、反交
D.绿色果皮植株自交和黄色果皮植株与绿色果皮杂交
答案 D
变式2 分子水平解释性状的显隐性、纯杂合
模型特征:通常,出现不同性状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不同,直接原因是蛋白质不同,可从分子水平上对性状的出现进行解释,以此判断显隐性关系。
3.(2016北京理综,30,18分)研究植物激素作用机制常使用突变体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化学方法处理萌动的拟南芥种子可获得大量突变体。
(1)若诱变后某植株出现一个新性状,可通过 交判断该性状是否可以遗传。如果子代仍出现该突变性状,则说明该植株可能携带 性突变基因,根据子代 ,可判断该突变是否为单基因突变。
(2)经大量研究,探明了野生型拟南芥中乙烯的作用途径,简图如下。
由图可知,R蛋白具有结合乙烯和调节酶T活性两种功能。乙烯与 结合后,酶T的活性 ,不能催化E蛋白磷酸化,导致E蛋白被剪切。剪切产物进入细胞核,调节乙烯响应基因的表达,植株表现有乙烯生理反应。
(3)酶T活性丧失的纯合突变体(1#)在无乙烯的条件下出现 (填“有”或“无”)乙烯生理反应的表现型。1#与野生型杂交,在无乙烯的条件下,F1的表现型与野生型相同。请结合图示从分子水平解释F1出现这种表现型的原因: 。
(4)R蛋白上乙烯结合位点突变的纯合个体(2#)仅丧失了与乙烯结合的功能。请判断在有乙烯的条件下,该突变基因相对于野生型基因的显隐性,并结合乙烯作用途径陈述理由: 。
(5)番茄中也存在与拟南芥相似的乙烯作用途径。若番茄R蛋白发生了与2#相同的突变,则这种植株的果实成熟期会 。
答案 (1)自 显 表现型的分离比 (2)R蛋白 被抑制 (3)有 杂合子有野生型基因,可产生有活性的酶T,最终阻断乙烯作用途径 (4)2#与野生型杂交,F1中突变基因表达的R蛋白不能与乙烯结合,导致酶T持续有活性,阻断乙烯作用途径,表现为无乙烯生理反应,其表现型与2#一致,因此突变基因为显性 (5)推迟
实践应用
4.(2021北京西城期末,21)获得具有杂种优势的杂合种子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雄性不育水稻的培育促进了杂交育种的进程。安农S-1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籼稻温敏不育系突变体,温度高于25 ℃时表现为花粉败育。
(1)利用雄性不育突变体进行杂交水稻育种的优势是杂交过程中不需要 。
(2)将野生型与雄性不育突变体杂交,F1均为野生型,F1自交后代中野生型与雄性不育的性状分离比为3∶1,说明雄性不育性状由 性基因控制。
(3)水稻雄性可育与TMS5和Ub基因有关。TMS5基因编码一个核酸酶RNaseZS1,野生型TMS5和tms5基因在第70、71碱基对出现差异(图1)。Ub基因编码Ub基因蛋白,高温诱导其过表达,花粉母细胞中Ub蛋白含量过多导致花粉败育(图2)。(终止密码子为UAA、UAG、UGA)
图1 非模板链部分碱基序列
图2 花粉败育的解释模型
①结合图1、图2,从分子水平说明安农S-1温敏不育系突变体在高温下花粉败育的原因。
②请结合题图,解释野生型与雄性不育的显隐性关系。
③以温敏雄性不育系突变体为材料,通过实验验证“花粉母细胞中Ub蛋白含量过多导致花粉败育”,实验组的处理和预期结果为 。
A.抑制Ub基因表达 B.高表达Ub基因
C.低温处理 D.高温处理
E.雄性可育 F.雄性不育
(4)科研人员发现另一温敏雄性不育隐性突变体tms3,温度高于25 ℃时雄性不育。请设计实验验证tms3和tms5是非等位基因控制的2个雄性不育系,写出设计思路和预期结果。
答案 (1)去雄 (2)隐 (3)①TMS5基因突变为tms5,转录出的mRNA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UAG,使翻译提前终止,核酸内切酶RNaseZS1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导致功能丧失。在高于25 ℃时,Ub基因过表达,转录出的mRNA未被及时分解,Ub蛋白在细胞内含量过多导致花粉败育。 ②杂合子中同时含有正常RNaseZS1和失活的RNaseZS1,高于25 ℃时,转录出的过多Ub mRNA被RNaseZS1分解,细胞内Ub蛋白处于低水平,表现为花粉可育,因此雄性可育相对于雄性不育为显性。 ③BCF(或ADE) (4)设计思路:将tms3和tms5突变体杂交,在高于25 ℃条件下检测F1育性。预期结果:高于25 ℃条件下F1表现为雄性可育。
情境应用
简单情境
1.金鱼尾型遗传(2022北京西城一模,4)为研究金鱼尾型遗传规律所做的杂交实验及结果如下表。据此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金鱼杂交组合
子代尾型比例(%)
单尾
双尾
三尾
单尾×
双尾
正交:单尾♀×双尾♂
95.32
4.68
0.00
反交:单尾♂×双尾♀
94.08
5.92
0.00
单尾×
三尾
正交:单尾♀×三尾♂
100.00
0.00
0.00
反交:单尾♂×三尾♀
100.00
0.00
0.00
A.双尾、三尾对单尾均为隐性性状
B.决定金鱼尾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C.单尾×双尾组合中单尾亲本可能有杂合子
D.金鱼尾型性状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答案 D
陌生情境
2.籼稻穗形的遗传(2022北京丰台一模,4)现有野生型籼稻品种甲和品种乙,甲用γ射线诱变处理后,经筛选获得稀穗突变体丙。丙分别与甲和乙杂交,统计F2穗形,结果如下表。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杂交组合
F2
总数
正常株
突变株
甲×丙
118
91
27
乙×丙
1 132
860
272
A.穗形性状中稀穗对正常穗为隐性
B.控制穗形的基因遵循分离定律
C.F1测交后代中正常株∶突变株≈1∶1
D.控制甲和乙穗形的基因是非等位基因
答案 D
复杂情境
3.玉米无叶舌性状的育种(2022北京昌平二模,21)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既可以自交也可以杂交,研究玉米无叶舌性状对培育高产优质的玉米新品种具有重要作用。
(1)用5个玉米有叶舌(AA)自交系品种1~5和无叶舌(aa)自交系LG,分别培育出品种1~5的无叶舌近等基因系(指除了控制叶舌性状的基因存在差异之外,其他遗传信息均相同或相近的一组品系)1'~5',操作流程如图1。
图1
分别选择 作为供体亲本和受体亲本,F1与受体亲本杂交得到的子代BC1的基因型为 ,经自交后,选择出现 的类型与受体亲本回交,如此重复,最终获得无叶舌的玉米自交系1'~5'。
(2)研究人员分别提取 的基因组DNA进行测序比对,可确定a基因的位置范围(结果如图2的A~E),以便插入分子标记S序列(可通过检测S序列快速判断a基因的位置)。请在图2中用方框标出可能存在a基因的位置范围。
图2
(3)有叶舌品种6具有抗叶斑病、丝黑穗病能力增强等一系列优良性状,有叶舌品种7具有高油酸、抗倒伏等一系列优良性状。如何利用以上品种及S序列快速培育出具有两个品种优势的无叶舌杂交种?请写出主要思路(用文字或图示作答均可)。
答案 (1)无叶舌自交系LG、有叶舌自交系品种1~5 AA和Aa 性状分离 (2)有叶舌自交系品种1~5和无叶舌近等基因系1'~5'
(3)合理即可。例如:在无叶舌自交系LG的a基因旁插入S序列,作为供体亲本,分别以有叶舌品种6和有叶舌品种7作为受体亲本,两亲本杂交的后代分别与受体亲本回交,在每次回交子代中选择含S序列的后代分别与受体亲本回交,重复7次后自交得到无叶舌品种自交系6'和无叶舌品种自交系7',将6'和7'杂交后选择具有两个品种优势的无叶舌杂交种。可用图表示为:
4.表观遗传与性状(2022北京海淀二模,21)野生型二倍体拟南芥基因型标记为WW,不含有潮霉素抗性基因H,表现为对潮霉素敏感。转入外源H基因获得纯合的转基因植株,一部分植株表现为对潮霉素抗性,基因型标记为RR;另一部分植株表现为对潮霉素敏感,基因型标记为SS。这些植株经染色体数目加倍处理后,获得四倍体拟南芥,基因型分别标记为WWWW、RRRR和SSSS。为研究转基因拟南芥对潮霉素敏感的原因,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
(1)选择上述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获得F1,F1自交得到F2,杂交结果如表。
杂交一
杂交二
杂交三
P
RR
SS
RRRR
WWWW
RRRR
SSSS
F1
均表现为潮霉素抗性
F2
抗性
敏感
抗性
敏感
抗性
敏感
3/4
1/4
35/36
1/36
3/4
1/4
①由杂交一结果可知, 为显性性状。
②杂交二中,F1植株的基因型标记为 。杂交二的F1植株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联会后平均分配,随机移向细胞两极,产生的三种生殖细胞基因型标记为 。
③与杂交二的结果相比,杂交三的F2中敏感型植株所占比例高于预期。为解释上述现象,提出一种假设。
假设:四倍体中,潮霉素抗性植株RRRR的H基因处于激活状态能表达,潮霉素敏感植株SSSS中位于相同位点的H基因被甲基化而处于沉默状态不能表达。甲基化的H基因可能会诱导未被甲基化的H基因发生甲基化。请依据上述假设,用遗传图解的方式解释杂交三的F2中敏感型植株占1/4的原因。
(2)研究者设法去除SS植株中H基因的甲基化,发现DNA甲基化抑制H基因转录,得出此结论的实验结果应为 。
(3)请结合上述研究结果和表观遗传学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基因与性状关系”的认识: 。
答案 (1)①潮霉素抗性 ②RRWW 同源染色体 RR、RW、WW
③
P RRRR×SSSS
↓
F1 RRSS
↓⊗
雌配子种类及比例
雄配子种类及比例
1/6
RR
4/6
RS
1/6
SS
1/6
RR
1/36
RRRR
[抗性]
4/36
RRRS
[抗性]
1/36
RRSS
[抗性]
4/6
RS
4/36
RRRS
[抗性]
16/36
RRSS
[抗性]
4/36
RSSS
[敏感]
1/6
SS
1/36
RRSS
[抗性]
4/36
RSSS
[敏感]
1/36
SSSS
[敏感]
(2)与未去除H基因甲基化的SS植株相比,去除植株H基因甲基化的SS植株H基因的转录量上升 (3)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表达产物和表观遗传均可影响生物的性状
审题解题
1.(2021湖北重点中学三模,20)某雌雄异株的植物的叶片有羽状浅裂和羽状深裂两种类型,雌株叶片都是羽状浅裂,叶形由基因A、a控制。某小组做了如图所示的杂交实验。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实验一
实验二
A.实验一F1中羽状浅裂雌株有3种基因型,且其中杂合子占1/2
B.实验二亲本雌株的基因型为AA,亲本雄株的基因型为aa
C.实验一F1雌株的基因型与实验二F1雌株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2
D.若要确定某羽状浅裂雌株的基因型,最适合选用羽状深裂雄株与之杂交
补充设问
审题方法设问① 如何理解雌雄异株?本题中判断显隐性关系时应用雄性还是雌性?
解题思路设问② 分析时性状分离比如何处理?
答案 D
补充设问答案 设问① 雌雄异株表明该植株区分两性,即分为雄株和雌株,雄株能产生花粉,雌株能产生卵细胞。题中植物雌株叶片都是羽状浅裂,说明无论雌株基因型是什么,其表型始终是羽状浅裂,故雌性种群中不会出现性状分离,因此判断显隐性时需依据雄性个体判断。
设问② 本题中雌性表型可直接忽略,避免进入误区。实验一中羽状浅裂♂∶羽状深裂♂=1∶3,可判断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实验二中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一般提示测交,但此处要注意陷阱,雄性仅表现显性性状,说明亲本均为纯合子。
2.(2021浙江三市质检,19)自交不亲和性是指某一植物的雌雄两性机能正常,但不能进行自花传粉或同一品系内异花传粉的现象。在烟草中至少有15个自交不亲和基因S1、S2……S15构成一个复等位基因系列(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相同位置)。当花粉落到柱头时,只要花粉的基因与柱头的某个基因相同,那么花粉的萌发就受到阻抑,不能参与受精,导致不育。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S1、S2……S15具有相同的基因座位,其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B.烟草进行杂交实验时,对母本进行“套袋→授粉→套袋”的操作
C.若某小岛烟草的S基因只有S1、S2、S3三种基因,则该群体有3种基因型
D.S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故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正交与反交的结果相同
补充设问
审题方法设问① 自交不亲和与雄性不育有何区别?烟草能不能被用来研究分离定律?
解题思路设问② 若进行杂交实验,烟草作为实验材料的优势体现在何处?答案 D
补充设问答案 设问① 自交不亲和植株可以正常进行减数分裂,产生正常可育的雄配子,但雄性不育一般不能形成正常可育的花粉,在计算基因频率时二者处理方式不同。烟草具有自交不亲和的特性,就意味着自然条件下无纯合子,只能进行杂交,不能进行自交,一般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故烟草不能被用来研究分离定律。
设问② 烟草开两性花,但其自交不亲和,杂交实验中如果材料选用烟草,其自身的花粉或相同基因的花粉不能萌发,可省去人工去雄的过程。
3.(2022北京海淀期中,21)二倍体马铃薯普遍存在自交不亲和现象(即自花传粉后不产生种子),主要通过薯块进行无性繁殖,育种十分困难。我国科研人员培育出二倍体自交亲和植株RH,利用它进行育种。
(1)科研人员用RH与自交不亲和植株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①自交亲和与自交不亲和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研究人员推测,自交亲和是 (填“显性”或“隐性”)性状,判断依据是 。
②F1中自交亲和的植株自交,子代未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请尝试作出合理解释:自交时, ,无法产生种子。
(2)除自交不亲和外,马铃薯还存在自交衰退现象。研究者测定了4个候选的自交不亲和马铃薯植株(E、G、H和C)和153个二倍体马铃薯植株的基因杂合度和有害基因数量,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①据图分析,马铃薯的有害基因可能以 状态存在。因此,马铃薯长期无性繁殖,易出现自交衰退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表现出不利性状。
②据图2结果分析,研究者选择E、G作为候选植株开展后续研究,依据是 。
③请写出利用RH将E改造为自交亲和植株的育种方案,以图解形式绘制在方框内。
补充设问
审题方法设问① 自交不亲和的意义是什么?图2中的数据如何分析?
解题思路设问② 如何理解题干中的“依据是”和“将E改造为自交亲和植株”?答案 (1)①显性 F1自交亲和植株的自交后代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 ②含有隐性基因的雌配子或雄配子不能完成受精 (2)①杂合 隐性有害基因自交后会形成纯合子 ②基因杂合度低和有害基因数量少
③
补充设问答案 设问① 自交不亲和植株在繁殖过程中不会出现自花传粉或同株异花传粉,也不会出现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之间的异花传粉,可以保证物种的遗传多样性,保证其杂合状态,在本题中可避免马铃薯出现纯合的有害基因。图2显示,基因杂合度越高,有害基因数量也就越多,但植株可正常存活,说明有害基因可能以杂合状态存在,一旦发生自交,子代会出现隐性纯合子,即有害基因纯合,从而造成子代不能维持优良性状。
设问② 题干中出现“依据是”时意味着答案为实验结果,只需要对相应的现象进行描述即可,如本题中选择E、G的原因可直接从有害基因数量少、基因杂合度低入手。E为自交不亲和植株,但其有害基因数量少,RH植株表现为自交亲和,据此可推导出本题的意图是将RH的自交亲和基因引入E植株,同时保留E植株的其他遗传特性,据此可确定回交亲本为E。
人教版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基因的分离定律 作业含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基因的分离定律 作业含答案,共22页。
人教版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基因的分离定律作业含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基因的分离定律作业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通用版22基因的分离定律作业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通用版22基因的分离定律作业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