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系统大概念——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学案
展开
系统大概念——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知识块(一)细胞中的水和无机盐
1.理清水与细胞代谢的关系
2.归纳概括无机盐及其在稳态维持中的作用
知识块(二)概括糖类和脂质的种类与功能
知识块(三)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1.理清核酸与蛋白质的三个层次及相互关系
2.常考的“核酸—蛋白质复合体”
3.理清与蛋白质和核酸相关的5个易错点
(1)高温使蛋白质变性的原因不是破坏了肽链上的肽键,而是破坏了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空间结构。
(2)低温和盐析未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3)DNA一般是双链结构,也有环状的,如质粒DNA、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RNA一般是单链结构。双链DNA的碱基对间含氢键,某些RNA(如tRNA)中也含氢键。
(4)1个tRNA中含有1个反密码子,但不能认为其只含有3个碱基。
(5)rRNA参与核糖体的构成,且具有催化肽键形成的作用。
需自我补充的知识:
知识块(四)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1.真、原核细胞类型的判断
[微点拨]
①并非所有的原核细胞都有细胞壁,如支原体。
②需氧型细菌等原核生物细胞内虽无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其有氧呼吸主要在细胞质和细胞膜上进行。
③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无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完成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细胞质。
2.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微点拨]
①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②糖蛋白和糖脂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这是区分细胞膜内与外的重要依据。
③原核细胞具有生物膜,但不具有生物膜系统,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也没有生物膜系统。
3.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
(1)分泌蛋白形成过程图解
(2)“三看”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
知识块(五)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和实例
1.理清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2.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判断
[微点拨] 物质运输的三个“不一定”
①生物大分子不一定都是以胞吞、胞吐方式运输的,如mRNA和某些蛋白质可通过核孔运输。
②以胞吞、胞吐方式运输的也不一定都是大分子物质,如突触中神经递质的释放。
③同一种物质进出不同细胞的运输方式不一定相同,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协助扩散)和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主动运输)的方式不同;水分子可以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方式运输。
3.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三大因素
(1)物质浓度(在一定的浓度梯度范围内)
(2)O2浓度
(3)温度
①温度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进而影响所有跨膜方式的运输速率。
②温度影响酶活性,影响呼吸速率,进而影响能量供应,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均受影响。
(一)原因分析类
1.播种时,油菜种子的播种深度相对玉米种子较浅,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玉米种子含淀粉高,而油菜种子含脂肪高。脂肪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却比糖类多,因此等质量的脂肪与糖类相比,脂肪氧化分解时消耗的O2多于糖类。
2.蛋白质变性时空间结构会发生不可逆改变。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改变是否都会发生蛋白质的变性?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不一定。如某些蛋白类的酶催化化学反应时要发生形状改变,载体蛋白运输物质时也要发生形状改变,但它们都不会变性。
3.若真核细胞内的核仁被破坏,蛋白质合成将不能正常进行,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真核细胞中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核仁被破坏,不能形成核糖体,导致蛋白质的合成不能正常进行。
4.将分离得到的叶绿体悬浮在适宜溶液中,照光后有氧气释放;如果在该适宜溶液中将叶绿体的双层膜破坏后再照光,________(填“有”或“没有”)氧气释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有 类囊体薄膜是H2O分解释放O2的场所,叶绿体膜被破坏不影响类囊体薄膜的功能。
5.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但溶酶体膜却不会被水解。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溶酶体膜的成分可能被修饰,使得水解酶不能对其发挥作用;溶酶体膜可能因为所带电荷或某些特定基团的作用而能使酶远离自身;可能因膜转运物质使得膜周围的环境(如pH)不适合酶发挥作用。
6.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在主动运输过程中,ATP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和使载体蛋白磷酸化,引起载体蛋白构象发生改变。
7.生物膜上的某些蛋白质不仅是膜的组成成分,还具有其他功能,下面表示三种生物膜。
(1)图1、2、3三种生物膜分别表示的膜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线粒体内膜、细胞膜和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2)生物膜的功能主要通过膜蛋白完成,图中的膜蛋白完成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
提示:催化、物质运输、能量转换、接收和传递信息。
(二)科学探究类
1.关于真核细胞叶绿体的起源,科学家依据证据提出了一种假说:约十几亿年前,有一种原始真核生物吞噬了原始的蓝藻,有些未被消化的蓝藻,能依靠原始真核生物的“生活废物”制造营养物质,逐渐进化为叶绿体,演变过程如下图所示。
(1)按照这一假说,叶绿体的外膜和内膜的来源分别是什么?
提示:叶绿体的外膜来自原始真核细胞的细胞膜,内膜来自蓝藻的细胞膜。
(2)进一步推测,线粒体的起源是什么?
提示:推测线粒体是原始真核生物吞噬需氧细菌形成的。
(3)在你的知识范围内找出支持这一假说的几条证据。
提示:线粒体和叶绿体与细菌比较:都含有DNA和RNA,在遗传上具有半自主性;DNA都是环状,没有与蛋白质结合,都有核糖体,能独立合成蛋白质。在生物界中,吞噬现象普遍存在,如白细胞吞噬病菌。
2.农作物吸收氮元素的主要形式有铵态氮(NH)和硝态氮(NO)。已知作物甲对同一种营养液(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中NH和NO的吸收具有偏好性。请设计实验对这种偏好性进行验证,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
提示: 实验思路:配制营养液(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用该营养液培养作物甲,一段时间后,检测营养液中NH和NO剩余量。
预期结果和结论:若营养液中NO剩余量小于NH剩余量,则说明作物甲偏好吸收NO;若营养液中NH剩余量小于NO剩余量,则说明作物甲偏好吸收NH。
1.水和无机盐是细胞中重要的无机物。
判断下列有关细胞中水和无机盐叙述的正误
①结合水是植物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和结合水比值的改变会影响细胞的代谢活动。(√)
(2021·全国乙卷)
②自由水是生化反应的介质,不直接参与生化反应。(2020·江苏卷)(×)
③无机盐参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不参与有机物的合成。(2020·江苏卷)(×)
④HCO具有维持人血浆酸碱平衡的作用。(√)
(2020·浙江卷)
2.细胞中的有机物大多以碳链为基本骨架,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进而实现相应的生物学功能。
(1)判断下列有关糖类和脂质叙述的正误
①纤维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和果糖。(×)
(2020·山东卷)
②淀粉的结构单元是蔗糖。 (2020·浙江卷)(×)
③性激素属于固醇类物质,能维持人体第二性征;维生素D能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缺乏维生素D会影响骨骼发育。(2020·海南卷,改编)(√)
④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有机物都是生物大分子。(2020·江苏卷)(×)
⑤细胞识别与糖蛋白中蛋白质有关,与糖链无关。(2018·江苏卷)(×)
(2)判断下列有关蛋白质和核酸叙述的正误
①酶、抗体、核酸都是由含氮的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2021·全国甲卷)(√)
②高温可破坏病原体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煮沸处理餐具可杀死病原体。(2020·全国卷Ⅰ)(√)
③蛋白质和DNA的组成元素都含有C、H、O、N,具有相同的空间结构。(2020·北京卷)(×)
④高温会破坏蛋白质和核酸分子中肽键。(×)
(2019·江苏卷)
⑤蛋白质结合Mg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2运输。(×)
(3)判断下列有关有机物检测叙述的正误
①糖类都能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砖红色的沉淀。(×)
②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③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均匀可用于检测蛋白质。(×)
④刚配制的斐林试剂呈蓝色,双缩脲试剂B液呈浅蓝色。(√)
⑤检测豆浆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加入等量的CuSO4溶液(×)
3.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内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不同结构。细胞借助生物膜将细胞细分为不同功能亚区,功能分区使得生命活动能够有序地进行。
(1)判断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叙述的正误
①蓝藻没有内质网和成形的细胞核,但有核糖体和核仁。(2021·浙江卷) (×)
②蓝藻和菠菜细胞膜的成分都有脂质和蛋白质。(2021·福建卷)(√)
③ 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2021·全国甲卷,改编)(√)
④高尔基体断裂后的囊泡结构可形成溶酶体。(√)
(2020·浙江卷)
⑤胞间连丝和细胞骨架均与物质的运输有关。(√)
(2)判断下列有关分泌蛋白叙述的正误
①光面内质网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
(2019·浙江卷)
②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存在膜脂的流动现象。(2016·全国卷Ⅲ) (√)
③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不发达。(×)
④组成抗体的肽链在核糖体上完全合成后,再进入内质网腔中进行加工。(×)
4.物质跨膜运输主要是细胞与环境间的物质交换,包括细胞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原材料的摄取、代谢废物的排出及产物的分泌,是细胞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之一。
(1)判断下列有关渗透作用与质壁分离叙述的正误
①红细胞在高渗NaCl溶液中体积缩小,在低渗NaCl溶液中体积增大的原因是细胞膜对水分子的通透性远高于Na+和Cl-,水分子从低渗溶液扩散至高渗溶液。(2021·湖北卷)(√)
②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降低。(2021·湖南卷)(√)
③质壁分离过程中,黑藻细胞绿色加深、吸水能力减小。(2020·山东卷)(×)
④在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红墨水,可用于观察白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 (√)
(2)判断下列有关物质出入细胞方式叙述的正误
①口服维生素D通过胞吞方式被吸收。(×)(2020·江苏卷)
②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2020·全国卷Ⅱ) (×)
③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时载体蛋白的构象会发生改变。(√)
④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是指小分子物质可以透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
⑤氧气浓度影响主动运输,但不影响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基础考法·自主评价]
1.下列关于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与等质量糖类相比,脂肪中H含量高,细胞中的C主要组成有机物
B.与等质量蛋白质相比,核酸中P含量高,细胞中大多数P组成了ATP
C.与水相比,细胞中无机盐含量很少,但它们都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于细胞中
D.蛋白质和DNA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后均不可逆,功能也都会随之丧失
解析:选A 与等质量糖类相比,脂肪中H含量高,所以同等质量的脂肪和糖类氧化分解,脂肪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更多,细胞中的C主要组成有机物,如蛋白质、糖类等,A正确。蛋白质的主要组成元素为C、H、O、N,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核酸中P含量高,细胞中大多数P组成核酸、磷脂等含P化合物,ATP在细胞内含量少,所需P也少,B错误。与水相比,细胞中无机盐含量很少,且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形式存在,C错误。高温、强酸、强碱等条件可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这种破坏是不可逆的,功能也都会随之丧失;DNA通常是双螺旋结构,在DNA复制时会边解旋边复制,即该过程中DNA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后是可逆的,功能也没有丧失,D错误。
2.(2022·唐山二模)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核生物的结构一般比较简单,如蓝藻、酵母菌、噬菌体等都有细胞壁
B.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C.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会形成3个tRNA的结合位点
D.真核生物进行代谢都需要能量,所需能量都是由线粒体提供
解析:选B 噬菌体是病毒,不是原核生物,没有细胞壁,A错误;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正确;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会形成2个tRNA的结合位点,C错误;真核生物进行代谢的能量与细胞呼吸有关,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无氧呼吸及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也可提供少量能量,D错误。
3.豆固醇为大豆细胞的组分,不能被人体肠道吸收,其结构与胆固醇相似。饭后服用豆固醇能抑制肠黏膜对胆固醇的吸收。下列关于固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豆固醇可以作为降低人体内胆固醇含量的药物
B.豆固醇与糖类、磷脂的组成元素相同
C.肠道能吸收胆固醇,不能吸收豆固醇,体现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D.维生素D也是固醇类物质,可以促进人体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解析:选B 因为豆固醇能抑制肠黏膜对胆固醇的吸收,因此,豆固醇可以作为降低人体内胆固醇含量的药物,A正确;胆固醇的组成元素只有C、H、O,糖类的组成元素也基本只有C、H、O,而磷脂的组成元素有C、H、O、N、P,又知豆固醇与胆固醇相似,据此可推测,豆固醇与糖类的组成元素相同,B错误;肠道能吸收胆固醇,不能吸收豆固醇,是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功能的体现,C正确;维生素D属于固醇类物质,可以促进人体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D正确。
4.(2022·广安三模)乳糖在进入体内后,被乳糖酶催化分解成单糖后才可以被吸收。如果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摄入的乳糖不能被分解、吸收而出现腹泻、腹胀、呕吐、腹痛等临床症状,则称之为乳糖不耐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乳糖是一种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的二糖
B.乳糖不耐受的原因可能是机体缺乏乳糖酶
C.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内乳糖酶的活性几乎不受影响
D.因与乳糖结合而引起的乳糖酶空间结构的改变是不可逆的
解析:选D 乳糖是一种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的二糖,A正确;乳糖不耐受的原因可能是机体缺乏乳糖酶,B正确;人是恒温动物,体温维持在37 ℃左右,寒冷环境中人体内乳糖酶活性几乎不受影响,C正确;因与乳糖结合而引起的乳糖酶空间结构的改变是可逆的,反应后酶与产物分离,继续催化其他反应物发生反应,D错误。
5.下列有关蛋白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血红蛋白由C、H、O、N、S 五种元素构成
B.胃蛋白酶的合成与分泌需要的具膜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C.癌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增多,黏着性下降
D.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利用的原理是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
解析:选D 血红蛋白由C、H、O、N、S、Fe六种元素构成,A错误;胃蛋白酶的合成与分泌需要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但核糖体是无膜细胞器,B错误;癌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黏着性下降,C错误;抗体与抗原能发生特异性结合,因此可利用这一原理用人工标记的特异性抗体进行特定抗原检测,D正确。
6.(2022·乌鲁木齐模拟)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菌的生物膜系统增大了代谢的面积
B.生物膜系统有利于提高细胞代谢的效率
C.生物膜系统是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
D.生物膜系统是氨基酸间形成肽键的场所
解析:选B 细菌没有生物膜系统,其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生物膜系统不仅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还能够分隔细胞器,有利于提高细胞代谢的效率,B正确;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C错误;氨基酸间形成肽键的场所是核糖体,且核糖体没有膜结构,D错误。
7.(2022·成都模拟)下列关于细胞核和细胞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差速离心法是分离细胞和细胞器的方法
B.各种细胞器的产生都离不开细胞核
C.细胞代谢的场所为细胞器,代谢的控制中心为细胞核
D.细胞核和细胞器均有磷脂双分子层结构
解析:选B 差速离心法是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A错误;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各种细胞器的产生都离不开细胞核,B正确;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代谢的控制中心为细胞核,C错误;核糖体和中心体均是细胞器,但它们都是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D错误。
8.(2022·扬州三模)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物质、结构与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光面内质网是进行磷脂、胆固醇、脂肪合成的场所
B.溶酶体可以清除细胞内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C.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必须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D.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网架结构,影响细胞的分裂、分化
解析:选C 磷脂、胆固醇、脂肪都属于脂质,光面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车间”,A正确;溶酶体有“消化车间”之称,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B正确;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不一定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如胞间连丝,C错误;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是真核细胞中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网架结构,影响细胞的分裂和分化,D正确。
9.线粒体含有少量的DNA,能合成少量自身所需的蛋白质,因此线粒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线粒体的生命活动受细胞核的影响和控制
B.线粒体外膜和内膜都分布有催化ATP合成的酶
C.线粒体外膜上存在转运氨基酸的载体蛋白
D.线粒体内存在多聚核糖体,能高效合成蛋白质
解析:选B 线粒体作为一种半自主性细胞器,其生命活动除受自身DNA控制外还受细胞核的影响和控制,A正确;线粒体的内膜、线粒体基质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但其外膜上不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B错误;线粒体内的DNA能够转录形成mRNA,线粒体内含有核糖体,能够合成蛋白质,所以需要氨基酸为原料,而氨基酸不能自由通过线粒体膜,所以线粒体外膜上有转运氨基酸的载体蛋白,C正确;线粒体内转录形成的mRNA可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提高合成蛋白质的效率,D正确。
10.下列关于细胞器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具有分解细胞器碎片的功能
B.洋葱根尖细胞中含有DNA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C.中心体和核糖体没有膜结构,都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D.与植物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可分布于叶绿体和液泡中
解析:选A 溶酶体为“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具有分解细胞器碎片的功能,A正确;洋葱根尖细胞中含有DNA的细胞器是线粒体,根尖细胞不含叶绿体,B错误;中心体与蛋白质的合成无关,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C错误;与植物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只分布在叶绿体中,D错误。
11.(2022·南昌模拟)下列物质跨膜运输过程中,一定不需要借助转运蛋白的是( )
A.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极性运输
B.肾小管细胞对水分子的重吸收
C.Na+顺浓度梯度进入神经细胞
D.根尖细胞无氧呼吸产物运到细胞外
解析:选D 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并消耗能量,A不符合题意;肾小管细胞对水分子的重吸收有通道蛋白的参与,B不符合题意;Na+顺浓度梯度进入神经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但不消耗能量,C不符合题意;根尖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其运到细胞外的方式都是自由扩散,一定不需要借助转运蛋白,D符合题意。
12.(2022·郑州三模)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是某些生物细胞响应外界水分变化而发生的渗透调节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质壁分离和复原中,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
B.质壁分离开始前的细胞液浓度,分离程度明显的细胞要大于分离程度不明显的
C.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降低
D.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有时能自动复原,原因是细胞吸收了外界溶液中的溶质分子
解析:选B 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会发生质壁分离,质壁分离开始前的细胞液浓度,分离程度明显的细胞要小于分离程度不明显的,B错误。
13.为研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某同学将某植物的叶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甲物质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叶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植物的叶表皮细胞是具有液泡的活细胞
B.细胞内甲物质的浓度高于细胞外甲物质的浓度
C.细胞液中的H2O可以经扩散进入甲物质溶液中
D.甲物质和H2O能自由通过该叶表皮细胞的细胞壁
解析:选B 具有大液泡的活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失水,此时,细胞外甲物质的浓度高于细胞内细胞液的浓度;细胞液中的H2O可以经扩散进入甲物质溶液中;细胞壁是全透的,甲物质和H2O能自由通过。
14.生物膜上的转运蛋白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载体蛋白与相应物质结合后,通过改变自身空间结构转运物质;通道蛋白能形成穿膜小孔或通道,物质通过小孔或通道跨膜转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膜转运蛋白对物质的运输具有选择性
B.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与膜转运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C.膜载体蛋白转运物质时会改变其空间结构
D.膜转运蛋白参与物质运输时都需要消耗ATP
解析:选D 膜转运蛋白对物质的运输具有选择性,体现膜的选择透过性,A正确;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与膜转运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B正确;根据题干信息,载体蛋白与相应物质结合后,通过改变自身空间结构转运物质,说明膜载体蛋白转运物质时会改变其空间结构,C正确;膜转运蛋白参与物质运输时,其中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D错误。
15.我国已经实现从CO到蛋白质的合成,并形成万吨级工业产能。具体是以钢厂尾气中的CO为碳源,以氨水为氮源,经优化的乙醇梭菌(芽孢杆菌科)厌氧发酵工艺,就可转化出乙醇和乙醇梭菌蛋白,该蛋白的类别划分与饲料行业常用的酵母蛋白一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uSO4在检测饲料中蛋白质与检测生物组织还原糖的实验中作用不同
B.向乙醇梭菌注射被3H标记羧基端的亮氨酸,可追踪其蛋白的合成与运输途径
C.乙醇梭菌产生的蛋白质可能需要内质网与高尔基体加工
D.煮熟饲料中的蛋白质因空间结构和肽键被破坏,更易被动物消化吸收
解析:选A CuSO4在检测饲料中蛋白质与检测生物组织还原糖的实验中作用不同,前者是与肽键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后者是与NaOH反应生成氢氧化铜,A正确;氨基酸脱水缩合时,羧基会与氨基脱去一分子水形成肽键,而水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因此形成的蛋白质不一定有3H标记,故不能向乙醇梭菌注射被3H标记羧基端的亮氨酸,以追踪其蛋白的合成与运输途径,B错误;芽孢杆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C错误;煮熟饲料中的蛋白质因空间结构被破坏而变性,但其中的肽键并没有被破坏,D错误。
16.某实验小组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测得细胞液浓度与该溶液浓度的比值(P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据曲线可推测实验材料为活细胞
B.细胞在t1时刻开始从外界溶液中吸收溶质
C.t2时比t1时液泡体积有所增大,t2时刻后P值不再增大主要是由于细胞壁的限制
D.若降低温度,则t1~t2时间段会变长
解析:选B 该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说明细胞是成熟的活的植物细胞,A正确;在t0时刻,细胞从外界溶液中吸收溶质,使得细胞液浓度增加,t1时刻之后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B错误;t1~t2时间段内,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液泡体积有所增大,由于细胞壁的限制,t2时刻后,P值不再增大,C正确;若降低温度,分子运动的能力减弱,则t1~t2时间段会变长,D正确。
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大概念升华课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学案: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大概念升华课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学案,共7页。
2024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结构与功能独特的细胞器学案: 这是一份2024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结构与功能独特的细胞器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易错辨析,填空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5讲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学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5讲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学案,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