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
展开古诗阅读专题
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8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夏日李公见访
杜甫
远林暑气薄,公子过我游。贫居类村坞,僻近城南楼。
旁舍颇淳朴,所愿亦易求。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不?
墙头过浊醪,展席俯长流。清风左右至,客意已惊秋。
巢多众鸟斗,叶密鸣蝉稠。苦道此物聒,孰谓吾庐幽?
水花晚色静,庶足充淹留。预恐尊中尽,更起为君谋。
11. 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贫居类村坞”二句,交代了诗人居所的环境和位置,“僻”字呼应了首句的“远”字。
B. “傍舍颇淳朴”二句,写出诗人与乡邻和谐相处,“易求”两字突出了邻家的“淳朴”。
C. “墙头过浊醪”二句,写放在墙头的酒过于浑浊,诗人请客人不要嫌弃,尽情畅饮。
D. “巢多众鸟斗”六句,以雀鸟、树木、鸣蝉、莲花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的乡村图画。
12.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描写了盛夏时节的乡村风光,是杜甫诗歌中的浪漫主义佳作。
B.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厌恶官场的黑暗,毅然辞官归隐田园后的心情。
C. 本诗的结尾表达了作者为友人的前程细心谋划,充满关爱的温情。
D. 本诗以白描的手法表现平常生活细节,自然真率,读之亲切有味。
13. “顿挫”是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之一,本诗在内容上起伏变化、表达上回旋纡折,就体现出这种风格。请结合具体诗句,从内容或表达中选择一个方面加以赏析。
【答案】11. C 12. D
13. 答案示例一:
诗歌开头写“远林暑气薄,公子过我游”本是炎炎夏日,李公为避暑气,特来诗人居住的郊野林间做客。诗人留客人在家饮酒,却突然“清风左右至,客意已惊秋”,清风吹进屋中,客人惊讶不已,以为竟然到了初秋,盛夏的季节与凉爽的感受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造成了客人的错觉。诗人以出人意料的转折,写出了村居生活的幽静闲适,体现出“顿挫”的风格。
答案示例二:
“巢多众鸟斗,叶密鸣蝉稠,苦道此物聒,孰谓吾庐幽”几句写屋檐下鸟巢众多,鸟儿们争斗不止。院中树木枝叶繁密,蝉鸣声此起彼伏,诗人嘴上对客人抱怨着“这些东西实在是吵闹,谁说我的草庐幽静呢”?其实心里却暗自得意,雀鸟鸣蝉的自在生活恰好反衬出远离都市喧闹的清幽闲适,诗人以似嗔实喜的手法曲折地表达了对村居生活的喜爱之情,体现了“顿挫”的风格。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C.“‘墙头过浊醪’二句,写放在墙头的酒过于浑浊,诗人请客人不要嫌弃,尽情畅饮”说法错误,“过”不是“过于”的意思,是“递过来”的意思,“墙头过浊醪,展席俯长流”意思是邻居从墙头递过一坛浊酒,于是开席,俯身畅饮不休。选项误解了诗句意思。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A.“是杜甫诗歌中的浪漫主义佳作”说法错误,此诗描写的是农家风光,盛夏作者在农舍邀请李炎畅饮,是写实之作。
B.“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厌恶官场的黑暗,毅然辞官归隐田园后的心情”说法错误,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安史之乱的前一年),主要描写杜甫住所夏日的景色、贫穷的状态以及李炎来访宾主相欢的情态。诗歌中并未表达厌恶官场的黑暗的语句。公元746年春至公元755年冬(安史之乱爆发前),杜甫为了求官,困守长安长达十年。杜甫科举没有成功,无法入朝为官,也不是“毅然辞官归隐田园”。
C.“为友人的前程细心谋划”说法错误,原文为“预恐尊中尽,更起为君谋”,是会为有人想办法谋划酒,不是谋划前程。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杜诗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之特点,而“清风左右至,客意已惊秋”而真正让我们惊得恰恰是“惊”字,秋好像人一样知道了客人的意愿,刮起了习习清风,客人惊讶不已,以为竟然到了初秋,这种错觉写出了村居生活的幽静闲适,可谓顿挫到了极致。
下两句用对偶句描写了林间鸟儿斗架、蝉鸣,为下句铺垫。“苦道此物聒,孰谓吾庐幽。”这两句是说:我不禁“苦恼”的埋怨道这些东西吵闹,谁说我的草庐幽静呢?杜甫此时的苦恼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苦恼”,而是假意的苦恼,这中“苦恼”正是作者得意之处。诗人以似嗔实喜的手法表现了远离都市喧闹的清幽闲适,曲折地表达了对村居生活的喜爱之情,体现了“顿挫”的风格。
最后四句是说:因为村野僻远,没有什么好东西可以拿来款待客人,只好将此间美好的景色充作留客之物。西家的酒,也许没有了,不能不更想个办法,总之委屈不了你。从这里也显示了杜甫的淳朴、豪爽。开始说酒也许没有了,后来又说会想办法,体现了“顿挫”的风格。
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①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注释:①青女:主管霜雪的女神。素娥:即嫦娥。
1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征雁”指南飞之雁,首句以“征雁”和“已无蝉”点明此时是深秋时节。
B. 第二句写诗人登高所见景象,后句想象中的意境,便是由此而生发出来的。
C. 第四句的“婵娟”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意思不同。
D. 这首诗以“霜月”为题,由现实到想象再回到现实,意蕴含蓄,耐人品味。
14. 下列四首诗所写的时令与这首诗相同的一首是( )
A.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①愁。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B.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
C. 玉井无声户已扃②,一庭霜月冷如凝。谁怜寂寞书窗下,冻影梅花伴夜灯。
D. 细草穿纱雪半消,吴宫烟冷水迢迢。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注释:①底用:何用。②扃:插上门闩,关门。
15. 历代评论家认为,李商隐的七绝诗多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特点。请结合这首诗,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3. D 14. B
15. “寄托深而措辞婉”意思是寓意深远,表达含蓄。这首诗题为“霜月”,却未从霜月本身直接着笔,而是委婉表达,以“青女”“嫦娥”代指“霜”“月”,大胆想像“月中霜里斗婵娟”,用神女的争艳斗俏表现清幽空灵的意境。诗人表现“霜月之美”的同时,用“俱耐冷”“斗婵娟”象征凌霜耐寒、追求美好的“霜月”品质,含蓄地表达出对美好的向往追求。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由现实到想象再回到现实”错,应是由现实到想象。诗歌前两句是实写环境背景,后两句是想象的境界,是由前两句生发而来的。
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能力。
这首诗写的是深秋季节。
A.写的是除夕夜的寒冷,读来却给人以春天的喜悦和暖意。
B.写的是荷叶败尽,菊花也已枯萎,那秋末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
C.写的是冬夜。
D.写的是冬去春来,雪半消、草发芽的早春。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寄托深而措辞婉”意思是寓意深远,表达含蓄。这首诗题为“霜月”,诗人描写霜和月没有从霜月本身着笔,而是写霜月里的青女和素娥,以“青女”“嫦娥”代指“霜”“月”。用青女、素娥的“俱耐冷”和“斗婵娟”来象征霜和月的美好品质。这样,诗人不仅描绘出秋夜的自然景色,而且还表现出清秋的魂魄,霜月的精神,表面看是写青女、素娥具有“耐冷”的特性,经得起严寒的考验,在“月中霜”里展现绰约仙姿,不同于庸脂俗粉,实则反映了诗人在混浊的现实环境里高标绝俗,耿介不随及追求美好、向往光明的深切愿望。
北京市怀柔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琴歌
李颀①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馀里,敢告云山②从此始。
注:①李颀,唐代诗人,此诗是诗人奉命出使清淮,在友人饯别宴会上听琴后所作。②云山,代之归隐。
12.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交代了听琴的场合和时间,第五句所绘之景扣合了“欢今夕”,为“广陵客”登场渲染了气氛。
B. 第二句“广陵客”是用典,意在点出古琴曲《广陵散》,嵇康曾弹此曲,用于此处,代指弹琴高手。
C. 末尾两句点明了奉命出使的地点,含蓄表达了诗人因水远山长,今后再难相见的惆怅与悲愤。
D. 全诗写时、写景、写琴、写人,步步深入,环环入扣,章法整齐,层次分明,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13. 下列描写音乐与“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琵琶行》白居易)
B.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赤壁赋》苏轼)
C.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听蜀僧浚弹琴》李白)
D.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赠花卿》杜甫)
14.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12. B 13. A
14. 图景:描绘了一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深秋月色图。
作用:以哀景反衬乐情,为下文写弹琴作了铺垫。(意思对即可)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能力。
B.“意在点出古琴曲《广陵散》”说法错误,“广陵客”是指琴师,不是指古琴曲《广陵散》。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写作手法的能力。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主要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从听者反应的角度写演奏者的高超技巧。
A.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与例句相同,以听者“悄无言”的反应和环境描写烘托琵琶女技艺的高潮。
B.正面描写音乐,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客人吹洞箫的声音比作人的声音,洞箫“呜呜”作声,有如哀怨有如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
C.正面描写音乐,运用了比喻手法,将琴声比作万壑松涛声。
D.正面描写音乐,运用了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天上有”是夸张,极力赞叹音乐的美妙,仿若神曲,“天上”“人间”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赞美音乐如同仙乐。
故选A。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描写及其作用的能力。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意思是:明月照向城头乌鸦纷飞,寒霜降临寒风吹透衣衫。三、四句转折一笔,不写演奏,而写夜景,描绘了一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深秋月色图:月光如水倾泻在静默的城垣上,不时有乌鹊惊飞;银霜满树,木叶萧萧,寒风吹衣,一派凄冷肃杀之气。与前两句所传达的欢快融洽之情相比,这两句则低沉压抑,这是以哀景反衬乐情,即便秋气凛然,但有酒有琴有知己就足以抵挡了。同时,结合后文“艺人先弹《渌水》后奏《楚妃》”可知它为下文写弹琴作了铺垫。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五、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8-19题。(共9分)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中大观园里众人结诗社,作诗咏白海棠,宝钗写道:
咏白海棠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1】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注:【1】白帝: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主管秋事,故常以白帝代指秋天。
18.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刻画花主亲手浇灌白海棠,因“珍重”而“掩门”不愿将其轻易示人。
B.颔联描写白海棠洗掉了胭脂色,动人的花影在冰雪覆盖的台阶轻轻地摇曳。
C.颈联“淡极”“更艳”看似矛盾,实则写出白海棠于淡雅中更显风姿绰约。
D.颈联以“愁多”的美玉怎能没有斑点,来衬托白海棠的平和淡然洁白无瑕。
19.小说中的宝钗对咏物诗有自己的见解,她说:“古人的诗赋,也不过都是寄兴写情耳。”宝钗这首诗如何借咏白海棠“寄兴写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所使用的手法的赏析。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先答出使用了怎样的手法,再分析表达效果,最后分析传达的感情。
【解答】(1)B.“动人的花影在冰雪覆盖的台阶轻轻地摇曳”分析有误,“冰雪招来露砌魂”是说带露水的台阶旁招来了冰雪般精魂,“冰雪魂”指白海棠精魂如冰雪般洁白,亦是宝钗自写身份。
故选:B。
(2)薛宝钗笔下的白海棠是端庄矜持、稳重和平的淑女化身,也是她理想中的自我形象。
首联“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描绘出诗人端凝庄重的性格。首句一语双关,因“珍重芳姿”而致白昼掩门,既写诗人珍惜白海棠,又写诗人珍重自我,刻画出封建时代贵族少女的矜持心理。诗人用“手瓮”盛水亲自浇灌白海棠,亦是爱惜花儿,珍重自我的一种表现。
颔联中“冰雪魂”指白海棠精魂如冰雪般洁白,亦是宝钗自写身份。颈联“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进一步描写白海棠的色彩、丰韵之美。上句承“胭脂”句发挥,谓白海棠一洗颜色,淡极更艳,下句承“冰雪”句开掘,谓白海棠清洁自励,宁静自安,岂如多愁之玉,留下瘢痕。描写白海棠洁白无瑕的花容,自喻冰清玉洁的精神追求。
尾联写白海棠愿以其清洁之身回报自然,她婷婷玉立,默然不语,迎来了又一个黄昏。这实际上是宝钗的内心独白和自我写照。“不语”一词可见宝钗的稳重,“凭清洁”之语更可见她自誉自信的心理状态,反映出薛宝钗以稳重、端庄、淡雅、宁静、清洁自诩的内心世界。
答案:
(1)B
(2)①宝钗以花自喻(或借咏白海棠自写身份,或暗用《庄子》“抱瓮灌畦”的典故);②首联明写花主对白海棠珍重有加,自喻矜持自重(端庄自持)的处世态度;③颔联、颈联描写白海棠洁白无瑕的花容,自喻冰清玉洁的精神追求;④尾联描写白海棠在秋天的夕阳中静美绽放,自喻淡然平和(随分从时、宁静自安)的心性。
译文:
珍重芬芳的花姿在白天也关上院门,提着水罐亲自浇洒长满青苔的花盆。
秋阶上有洗去粉红色的淡雅的姿影,带露水的台阶旁招来了冰雪般精魂。
清淡到极点才显出海棠花格外鲜艳,愁思太多怎能使花朵没有露珠泪痕?
为报答秋神化育之恩全凭自身纯洁,婷婷玉立默默无语地又到了黄昏。
赏析:
首联“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描绘出诗人端凝庄重的性格。首句一语双关,因“珍重芳姿”而致白昼掩门,既写诗人珍惜白海棠,又写诗人珍重自我,刻画出封建时代贵族少女的矜持心理。诗人用“手瓮”盛水亲自浇灌白海棠,亦是爱惜花儿,珍重自我的一种表现。
颔联“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使用倒装,即“秋阶洗出胭脂影,露砌招来冰雪魂”。海棠色白,故云“洗出胭脂影”:洗掉涂抹的胭脂而现出本色,这正是宝钗性爱雅淡,不爱艳装的自我写照。“露砌”和“秋阶”同指白海棠生长的环境。“冰雪魂”指白海棠精魂如冰雪般洁白,亦是宝钗自写身份。
颈联“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进一步描写白海棠的色彩、丰韵之美。上句承“胭脂”句发挥,谓白海棠一洗颜色,淡极更艳,颇合艺术辩证法,实写自我身份:安分随时,藏愚守拙,而更显淑女之端庄凝重。下句承“冰雪”句开掘,谓白海棠清洁自励,宁静自安,岂如多愁之玉,留下瘢痕。“愁多”句应是以宝黛之多愁善感反衬自己的宁静娴雅。
尾联“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白帝”在此实指自然,全联的意思是说:白海棠愿以其清洁之身回报自然,她婷婷玉立,默然不语,迎来了又一个黄昏。这实际上是宝钗的内心独白和自我写照。“不语”一词可见宝钗的稳重,“凭清洁”之语更可见她自誉自信的心理状态。
此诗有意以白海棠关合自己,以花写人,反映出薛宝钗以稳重、端庄、淡雅、宁静、清洁自诩的内心世界。李纨评此诗第一,就是因为“这诗有身份”。
【点评】如何鉴赏诗歌: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义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3-15题。(共11分)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3.下面这段文字选自“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请简要说明这段赏析《李凭箜篌引》的文字具有哪些特点。(4分)
此诗描摹李凭九月暮秋的箜篌演奏,以凤鸣玉碎、芙蓉泣露、香兰欢笑形容箜篌的声音,以行云为之静止、江娥为之啼哭、神女为之悲愁、月亮寒光因之融化、紫皇为之感动、石为之破、天为之惊、雨为之降、老鱼为之跳跃、瘦蛟为之起舞、吴刚为之不眠等众多神话意象,来表现李凭弹箜篌的超凡技艺与神奇魅力。诗人以惊人的想象贯串神仙世界和人间世界,并把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体验熔铸于一炉,营造出一种神出鬼没、石破天惊的独特意境。
14.李白的《幽涧泉》运用多种手法写琴师弹琴,请从中任选两种,并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5分)
幽涧泉
李白
拂彼白石,弹吾素琴。
幽涧啾兮流泉深,善手明徽①,高张清心②。
寂历③似千古,松飕飀④兮万寻。
中见愁猿吊影而危处兮,叫秋木而长吟。
客有哀时失职⑤而听者,泪淋浪以沾襟。
乃缉商缀羽⑥,潺湲⑦成音。
吾但写⑧声发情于妙指⑨,殊不知此曲之古今。
幽涧泉,鸣深林。
注释:①②句的意思是,技艺高超的琴师将琴弦调试得当,琴音高亢明澈。③寂历:寂寞。④飕(sōu) 飀(liú):风声。⑤哀时失职:哀叹时世,志向未酬。⑥缉商缀羽:演奏曲谱;商、羽,均是五声之一。⑦潺湲(yuán):原指流水声,这里形容乐声。⑧写:通“泻”,此指抒发宣泄。⑨妙指:妙旨,非同一般的情志。
15.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两首同样描写音乐的古体诗,风格有较大不同,前者绮丽多姿,后者素雅深致。 B.李贺诗中“芙蓉泣露香兰笑”,“泣”与“笑”形象写出了乐声凄婉和欢快的特点。 C.李白诗中“寂历似千古”一句,以“似千古”渲染出寂寞与愁情的无限深广。
D.李白诗中“中见愁猿吊影而危处兮”,与“危楼高百尺”的“危”,均突出惊险感。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字特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从层次、语言、写作角度等方面鉴赏。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句内容明确诗歌的手法,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3)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解答】(1)层次分明:“以凤鸣玉碎、芙蓉泣露、香兰欢笑形容箜篌的声音”写了箜篌的声音;“以行云为之静止、江娥为之啼哭、神女为之悲愁、月亮寒光因之融化、紫皇为之感动、石为之破、天为之惊、雨为之降、老鱼为之跳跃、瘦蛟为之起舞、吴刚为之不眠等众多神话意象,来表现李凭弹箜篌的超凡技艺与神奇魅力”写了李凭弹箜篌的超凡技艺与神奇魅力;“诗人以惊人的想象贯串神仙世界和人间世界,并把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体验熔铸于一炉,营造出一种神出鬼没、石破天惊的独特意境”写了营造出一种神出鬼没、石破天惊的独特意境。鉴赏的重点由箜篌的声音到琴师的超凡技艺与神奇魅力,再到审美意境。
角度多样:“行云为之静止、江娥为之啼哭、神女为之悲愁、月亮寒光因之融化、紫皇为之感动、石为之破、天为之惊、雨为之降、老鱼为之跳跃、瘦蛟为之起舞、吴刚为之不眠”呈现出诗歌丰富的内容,“诗人以惊人的想象贯串神仙世界和人间世界,并把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体验熔铸于一炉”表现音乐的多种手法,“营造出一种神出鬼没、石破天惊的独特意境”非同一般的艺术效果。
语言讲究:“凤鸣玉碎”“芙蓉泣露”“香兰欢笑”“石为之破”“天为之惊”“雨为之降”为四字句,“行云为之静止”“江娥为之啼哭”“神女为之悲愁”“紫皇为之感动”“老鱼为之跳跃”“瘦蛟为之起舞”“吴刚为之不眠”为六字句,大量使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句式整齐、匀称,表达上既简练又优美生动。
(2)运用比喻手法,表现琴声的特点和琴师的心境。诗人用一句“寂历似千古”来描述琴师弹琴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状态,给琴音定下了主调:情似太古,不同凡响。接着诗中运用一连串具体、巧妙的比喻,形容琴音的孤高:像大片松林被风吹拂,发出一片飕飗之声;似孤单的哀猿,处危岩高木而长吟;像哀时失职的迁客,泪流粘襟;像小溪流水,叮咚成音。用松林被风吹拂发出大片的飕飀之声,表现琴音的古朴深沉和琴师的孤清。
善于以形写声,琴音中仿佛见到了哀猿在悬崖的秋木之上的吊影,发出一阵阵的哀吟。以高岩之上秋木中的哀猿对影孤立,写琴声的凄清幽怨,表现诗人的苦闷孤独。
(3)D.“均突出惊险感”错误。应该是均突出“高”,“中见愁猿吊影而危处兮”中的“危处”指的是“高耸的岩石”,“危楼高百尺”中的“危”指的是“高”,所以都是突出的“高”。
故选D。
答案:
(1)①层次分明:鉴赏的重点由箜篌的声音到琴师的超凡技艺与神奇魅力,再到审美意境。
②角度多样:呈现出诗歌丰富的内容、表现音乐的多种手法以及非同一般的艺术效果。
③语言讲究:大量使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句式整齐、匀称,表达上既简练又优美生动。
(2)①运用比喻手法,表现琴声的特点和琴师的心境。如用松林被风吹拂发出大片的飕飀之声,表现琴音的古朴深沉和琴师的孤清。
②善于以形写声,如以高岩之上秋木中的哀猿对影孤立,写琴声的凄清幽怨,表现诗人的苦闷孤独。
(3)D
译文:
(一)
秋夜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
(二)
拿起白玉拨子,拂动琴弦,我开始弹奏心爱的素琴。清澈的山泉缓缓流入山涧,清幽而深远,像是满载着绵绵不断的淡淡忧愁。我弹琴的技术娴熟,弹琴的手法高超,琴弦在我的拨弄下闪动出美妙的音符,纯净而美妙。琴声中诉不尽我的千古哀愁,我的琴声似乎承载了我太多的凄怨。幽涧边的松树高耸入云,在秋风的吹拂下发出瑟瑟的声响,诉不尽我心中凄苦的寂寞。一只愁猿吊影危处在山涧中,发出凄惨的哀鸣。它的鸣叫声回荡在山谷丛林中更加凄厉哀绝,久久不散。座中听琴的过客,有哀时失志的,听到琴声感慨万千,泪湿沾襟。琴曲接近尾声,我缓缓拨动琴弦,结束了此曲。我只是借琴声以抒发自己的情怀,真不知道古今以来与我有同样情怀的人竟是如此之多。琴声如幽涧中潺潺流淌的泉水,在深林中鸣荡不已。高山流水,知音难寻。
赏析:
(一)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此诗运用一连串出人意表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对乐曲有深刻理解,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全诗语言峭丽,构思新奇,独辟蹊径,对乐曲本身,仅用两句略加描摹,而将大量笔墨用来渲染乐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效果,大量的联想、想象和神话传说,使作品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诗的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二、三两句写乐声。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第四句“李凭中国弹箜篌”,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五、六两句正面写乐声,而又各具特色。“昆山”句是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昆山玉碎凤凰叫”,那箜篌,时而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带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
从第七句起到篇终,都是写音响效果。先写近处,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其实,冷气寒光是无法消融的,因为李凭箜篌弹得特别好,人们陶醉在他那美妙的弦歌声中,以致连深秋时节的风寒露冷也感觉不到了。虽然用语浪漫夸张,表达的却是一种真情实感。“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诗人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单是遣词造句上追求新奇,而且是一种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
以下六句,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声音高上天际,冲破了天空,让秋雨倾泻。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而且,石破天惊、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视作音乐形象的示现。
第五联,诗人又从天庭描写到神山。那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教令神妪也为之感动不已;乐声感物至深,致使“老鱼跳波瘦蛟舞”。诗人用“老”和“瘦”这两个似平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奇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以上八句以形写声,摄取的多是运动着的物象,它们联翩而至,新奇瑰丽,令人目不暇接。结末两句改用静物,作进一步烘托: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倚着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地洒落在身上,把毛衣浸湿,也不肯离去。这些饱含思想感情的优美形象,深深印在读者心中,就像皎洁的月亮投影于水,显得幽深渺远,逗人情思,发人联想。
诗的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然而纵观全篇,又无处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构成可以悦目赏心的艺术境界。
(二)
《幽涧泉》,乐府旧题,属于《琴曲歌辞》。李白在这首诗里抒发了自己的苦闷之情,他的抑郁苦闷之情无处可倾诉,只能借幽咽的琴声来传达。
【点评】理解诗歌的方法: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
北京市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这是一份北京市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这是一份北京市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本大题共3小题,共14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这是一份北京市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