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眉山北外附属东坡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北外东坡高2025届2022-2023学年度上期9月月考
语文
出题人:张佩审题人:周波、陈丽君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1至6页,第Ⅱ卷(非选择题)6至8页,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在今年的“两会”上,成都又火了一把,被媒体称为“地摊经济”的实践,先是被报道,然后被代表委员点赞,到最后直接被总理说上了记者会。
疫情冲击下,很多人就业面临挑战。成都在确保不影响居民交通,不影响市容市貌,不扰乱环境秩序情况下,允许商贩临时占道设置摊点摊区,临街店铺可以越门经营,也允许流动商贩贩卖经营。这一举措增加了十多万个就业岗位,中心城区餐饮复工率超过98%,市民消费更方便。在一片点赞声中,中央文明办下发通知,明确要求今年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入文明城市的测评考核内容。
(摘编自《央视新闻·看流动民生,感受城市烟火气》)
材料二:
早在明末清初时期,每天就有城市外的农户及买卖人,一早进城售卖时令蔬菜、水果、北京小吃等产品。有的走街串巷,有的在一些指定地点售卖,卖完或到时间就回家去。由于没有租金,相对就实惠,是百姓人家不可或缺的购买方式。买卖较好的就租个门面或买个门面,但大部分还是以地摊为主。
解放后,这些个体经济基本没有了,一些城外的个体也就在各个村生产队里种地拿工分了。
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一些返城知青和城市待业青年,开始做起各种小生意买卖,从分散的地摊,逐步到有组织的售货摊位或临时小屋,规范升级。
这时形成的王府井、隆福寺等夜市,成为当时北京市民的一种文化生活。夜市改变了天一黑就回家的单调的生活习惯,市民有事没事儿就到夜市逛逛,吃点小吃,买点东西,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
到了九十年代,有些下岗人员及外来人员也加入到个体经济浪潮中,做起各种买卖。温州等地的个体人员到北京做一些服装生意,从一点一滴做起,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后来形成了永定门、温州商城等几个比较集中的商圈。这一批人基本上结束了那个时期的地摊生意。到了2000年,地摊经济主要就是以供应人们日常蔬菜、水果为主,也就是相对集中在一些大市场,散户很少见。
(摘编自《今日新闻·以北京为例看地摊经济演变》)
材料三:
其实,我是一直不太认同媒体报道当中的把成都的实践称之为“地摊经济”。“地摊”二字有往回走的意味,而且也容易让大家误解成都的举动。其实它就是室外经营,是流动摊贩有序占道经营。因此,不应该把地摊经济理解成回到过去的一种1.0版,而是希望经过观念的改变,管理的细化,升级为未来的3.0版或4.0版。在气温合适的情况下,餐饮、酒吧等行业的室外经营是全世界的惯例,更是中国要打造的地摊经济必有的内容,而流动摊点和有序占道经营,在有效管理情况下也同样是人们需求和市场经济的应有内容。恐怕不能只当应急之策,而应该快速成为面向未来的升级举动。当然我们依然要卫生,要健康,要整洁,千万不要走向一个怪圈,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别小看这室外经营,这也是对我们城市管理的一次考验。
(摘编自白岩松《流动摊点,有序占道经营不能只当应急之策》)
1. 下列有关材料二中“地摊经济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京早在明末清初时期就出现了流动商贩,有的走街串巷,有的在指定地点售卖,卖完或到时间就回家。
B. 大部分商贩以地摊为主,他们不交租金,经济实惠,但生意好的商贩也有租门面或买门面经营的。
C. 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一些个体商贩离开城市回乡种地,地摊经济萧条乃至个体经济基本没有了。
D. 改革开放后,地摊经济复苏,政府允许商贩摆摊设点,占道经营,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业余生活。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成都允许商贩临时占道设置摊点摊区,临街店铺还可以越门经营,这是疫情这一特殊情况下的惠民政策。
B. 成都的“地摊经济”举措增加了十多万个就业岗位,这一实践得到了百姓拥护、中央政府肯定。
C. 八十年代初期,北京一些青年人开始做各种小买卖,从地摊到售货摊位、临时小屋,规范逐渐升级。
D. 白岩松是认同成都的“地摊经济”这一举动的,他不认同媒体把成都的实践称之为“地摊经济”。
3. “地摊经济”一时火热,怎样才能使其健康持续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1. D 2. A
3. ①大众要正确认识“地摊经济”,不能简单地认为它就是过去的1.0版、走回头路。②地摊经营者要遵纪守法,自觉遵守政府相关规定,合法经营。③相关职能部门要改变观念,细化管理,以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地摊经济。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理解文本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速读文章,了解文本的大意;其次要根据题干部分的内容,选择重点,精读文章;最后,根据原文,结合选项,比对作答。在进行选项比对时,既不可钻牛角尖,过于死抠字眼;也不可粗心大意,忽略原文的本意。平时要注意积累经验,培养语感,以“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进行选择。
D项,“政府允许商贩摆摊设点,占道经营”说法错误,原文是说“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一些返城知青和城市待业青年,开始做起各种小生意买卖,从分散的地摊,逐步到有组织的售货摊位或临时小屋,规范升级”,而不是“政府允许商贩摆摊设点,占道经营”,选项说法无中生有。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一是筛选文本对照选项找谬误:提取文本信息,筛选,整合,对照选项,找出异同点,判断各个选项是否准确提取、筛选信息(详细解说见后文题中)二要结合文本联系实际灵活理解:文本中不能直接提取到,或者个别词句有变化,这样的选项未必是错的,需要学会灵活理解。灵活包括准确把握意思、准确分析语法结构。
A项,“这是疫情这一特殊情况下的惠民政策”理解错误,文本中说“疫情冲击下,很多人就业面临挑战……这一举措增加了十多万个就业岗位,中心城区餐饮复工率超过98%,市民消费更方便”,可见,成都允许商贩临时占道设置摊点摊区,临街店铺还可以越门经营,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增加就业岗位,不是特殊情况下的“惠民政策”。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把握命题角度。非连续性文本的事件、人物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包括正面的和反面的;对陈述对象可以先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各个角度考查;考查的层面也可以从表面的语句到深层的普适性的意义。其次,要紧扣原文,寻找相关线索。要善于结合文本中的人物描写,包括任务单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和特征细节描写,发现人物身上体现的特定时代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再次,要整体感知,注意抓个性。要从材料的整体出发,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来分析文本内容,善于进行个性化解读。最后,要客观准确,注意委婉性。
本题中,根据材料三中“‘地摊’二字有往回走的意味,而且也容易让大家误解成都的举动。其实它就是室外经营,是流动摊贩有序占道经营。因此,不应该把地摊经济理解成回到过去的一种l.0版”,可知要使“地摊经济”健康持续发展,首先要从思想上对“地摊经济”有正确的认识,不能简单地认为它就是过去的1.0版、走回头路。根据材料一中“成都在确保不影响居民交通,不影响市容市貌,不扰乱环境秩序情况下,允许商贩临时占道设置摊点摊区,临街店铺可以越门经营,也允许流动商贩贩卖经营”“流动摊点和有序占道经营,在有效管理情况下也同样是人们需求和市场经济的应有内容”,可知从经营者的角度来看,“地摊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经营者的遵纪守法,自觉遵守政府相关规定,要合法经营。根据材料三中“不应该把地摊经济理解成回到过去的一种l.0版,而是希望经过观念的改变,管理的细化,升级为未来的3.0版或4.0版”“我们依然要卫生,要健康,要整洁,千万不要走向一个怪圈,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可知从管理的角度来看,相关职能部门要改变观念,细化管理,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地摊经济。
二、文学类阅读(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把栏杆拍遍
梁衡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辛弃疾天生孔武高大,从小苦修剑法。他又生于金宋乱世,不满金人的侵略蹂躏,22岁时就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后又与耿京为首的义军合并。为了光复大业,他说服耿京南归,南下临安亲自联络。不想部将叛变,耿京被杀。辛大怒,跃马横刀,只率数骑突入敌营生擒叛将,又奔突千里,将其押解至临安正法,并率万人南下归宋。此时,他还只是一个英雄少年,血气方刚,欲为朝廷痛杀贼寇,收复失地。
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辛弃疾的词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我们仍能从他的词中感受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比如这首著名的《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他本来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南渡后却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
这是他登临建康城赏心亭时所作。此亭遥对古秦淮河,是历代文人墨客赏心雅兴之所,但辛弃疾在这里发出的却是一声悲怆的呼喊。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
辛词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辛弃疾南归后在一首《戒酒》的戏作中说:“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这首小品正好刻画出他的政治苦闷。他因爱国而生怨,因尽职而招灾。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但是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年,倒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但是,每当他得到一次效力的机会,就特别认真,特别执着地去工作。40年间无论在何地何时任何职,甚至赋闲期间,他都不停地上书,不停地唠叨,一有机会还要真抓实干,练兵、筹款,整饬政务,时刻摆出一副要冲上前线的样子。你想这能不让主和苟安的朝廷心烦?于是皇帝对他时用时弃,国有危难时招来用几天,朝有谤言,又弃而闲几年,这就是他的基本生活节奏,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剧。
辛弃疾名弃疾,但他那从小使枪舞剑、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何尝有什么疾病?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菩萨蛮》)
他得的是心郁之病啊!他甚至自嘲自己的姓氏: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永遇乐》)
“艰辛”“悲辛”“辛酸”“辛辣”,真是五内俱焚。
南宋朝廷将他闲置了20年。辛弃疾在他的词中自我解嘲道:“君恩重,且教种芙蓉!”这有点像宋仁宗说柳永:“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真的去浅斟低唱了,结果唱出一个纯粹的词人艺术家。辛与柳不同,他是一个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痛拍栏杆,大声议政的人。报国无门,他便到赣南修了一座带湖别墅,咀嚼自己的寂寞。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荫少,杨柳更须栽。(《水调歌头》)
这真应了他的号:“稼轩”,要回乡种地了。一个正当壮年又阅历丰富、胸怀大志的政治家,却每天在山坡和水边踱步,与百姓聊一聊农桑收成之类的闲话,再对着飞鸟游鱼自言自语一番,真是“闲愁最苦”“脉脉此情谁诉”?
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当权者不使为官,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和艺术的反面环境。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翻腾、激荡,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从“沙场秋点兵”到“天凉好个秋”;从决心为国弃疾去病,到最后掰开嚼碎,识得辛字含义,再到自号“稼轩”,同盟鸥鹭,辛弃疾走过了一个爱国志士、爱国诗人的成熟过程。“一将成名万骨枯”,一员武将的故事,要多少持刀舞剑者的鲜血才能写成!有思想光芒而又有艺术魅力的诗人呢?他的成名,要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大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所以积300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
(有删改)
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见山,要言不烦地指出了辛弃疾独特的历史地位:“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
B. 文章在介绍辛弃疾的人生遭际时主要围绕他的行伍经历、为官经历和词风变化来写的。
C. “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概括了辛弃疾忠心为国却屡遭排挤的原因。
D. 文章通过塑造辛弃疾形象特征,来揭示他由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过程及原因。
5.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辛弃疾不同风格的词作串联起他的人生经历,凸显了辛弃疾的个性风采。
B. 文章巧妙地把人物的自身命运、作品及读者的感受、评说融为一体,读来饶有兴味。
C. 文章引用辛弃疾的词作,调动读者已有的阅读经验,加深读者对词人生平操守的理解。
D. 第三段中“钢刀利剑”和“羊毫软笔”运用比喻修辞,表达作者对辛弃疾的同情和惋惜。
6. “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7. 哪些因素促使辛弃疾成为一代爱国词人?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答案】4. B 5. D
6. 辛弃疾归宋后,由于赵宋王朝主和苟安,他不被重用,反而被剥夺了抗金的权力,因而只能借填词作赋来表达报国之志和爱国之心。
7. ①宋朝特定的历史背景;②辛弃疾特殊的人生历程;③辛弃疾的才能和思想。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B. “文章在介绍辛弃疾的人生遭际时主要围绕他的行伍经历、为官经历和词风变化来写的”错误。文章在介绍辛弃疾的人生遭际时主要围绕他的行伍经历、为官经历和心路历程来写的。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
D. “第三段中‘钢刀利剑’和‘羊毫软笔’运用比喻修辞”错误。“钢刀利剑”和“羊毫软笔”是借代。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时候要做到“句不离段,段不离章”,把句子放到具体语境以中并做到联系文章的主体内容与思想情感去理解。
联系上下文“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与后文“但是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年,倒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可知,“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是指辛弃疾归宋后,由于赵宋王朝主和苟安,他不被重用,反而被剥夺了抗金的权力。而联系下文“他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辛弃疾的词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我们仍能从他的词中感受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可知“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是指政治上失意后辛弃疾只能借填词作赋来表达报国之志和爱国之心。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概括以及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
根据文末“他的成名,要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大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所以积300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可知促使辛弃疾成为一代爱国诗人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宋朝特定的历史背景;
根据尾段“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当权者不使为官,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和艺术的反面环境。……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可知促使辛弃疾成为一代爱国诗人的又一主要因素之是其特殊的人生历程;
根据文中作者在提到辛弃疾诗词时对辛词的评价“笔走龙蛇”,“辛弃疾的词是用刀和剑刻成的”,“时隔千年,我们仍能从他的词中感受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可知辛弃疾本身就有非常高的作诗才能;而作者处处引用辛词处处表现其复杂、痛苦、深沉、激愤的情感可看出,引导辛弃疾成为一代爱国诗人的,还有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的思想。
三、文言文阅读(共26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白居易,字乐天,其先盖太原人。居易敏晤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召入翰林为学士。迁左拾遗。四年,天子以早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且多出宫人。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河东王锷将加平章事,居易以为:“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按锷诛求百计,不恤雕瘵,所得财号为“羡余’以献。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诸节度私计曰:‘谁不如锷?’争裒割生人以求所欲。与之则纲纪大坏,不与则有厚薄,事一失不可复追。”明年,以母丧解,还,拜左赞善大夫。是时,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江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久之,徙忠州刺史。入为司门员外郎,以主客郎中知制诰。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尚书右仆射,宣宗以诗吊之。遗命薄葬,毋请谥。
(摘编自《新唐书•白居易传》)
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江州刺史/
B. 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江州刺史/
C. 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江州刺史/
D. 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江州刺史/
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对人称字,表尊敬。
B.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考试者,称为“进士”。
C. 陛下,本义是台阶,特指皇宫的台阶,后演变为臣子对帝王的尊称。
D. 谥,即谥号,是对死去的大臣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的称号。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居易聪明过人,工于文章。顾况是个自恃才华的人,而白居易未成年时写的文章就受到他的推崇赞许。
B. 白居易心系百姓,直言进谏。元和四年,旱灾严重,白居易上书建议全免江淮两赋,赈救离散贫瘠的百姓。
C. 白居易超越职权,遭受贬谪。白居易因第一个上书要求倾全力追捕刺杀武元衡的凶手而被贬为江州司马。
D. 白居易随遇而安,得以善终。白居易被贬以后,寄托心志于佛道生死之说,若忘形骸;后又被启用,以刑部尚书致仕。
11.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之则纲纪大坏,不与则有厚薄,事一失不可复追。
(2)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12. 白居易为什么反对李师道用私款为魏征的孙子赎故第?请简要分析原因。
【答案】8. B 9. D 10. C
11. (1)(如果)授职则朝廷纲纪大坏;如不授予他们,则待臣子有亲疏,事情处理得不适当就不能再挽回了。
(2)谢灵运游天姥山时住宿的地方现在还存在,清澈的溪流水波荡漾,山中的猿猴叫声极为凄清。
12. ①府第由太宗所赐,魏征孙子不能守成;②陛下买来还赐予魏征的孙子,以显示皇恩;③李师道是人臣,不应该抢占这样的美名。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不久就传言“白居易之母是坠井死的,但他却写了《新井篇》的诗,言辞浮华,没有德行,不能在朝中任职”。于是派出为江州刺史。
“堕井死”为“居易母”的谓语,不能断开;“而”一般放在下句句首,其前断开,排除排除AD;
“新井篇”为“赋”的宾语,意为“写《新井篇》”,不能断开,应在“篇”后断开,排除C。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是对死去的大臣按其生平事迹进行平定后,给予的称号”错。谥,即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的称号。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白居易因第一个上书要求倾全力追捕刺杀武元衡的凶手而被贬为江州司马”错。原文“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江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据此可看出,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是因为中书舍人王涯认为他不宜治郡。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与”,授予;“厚薄”,亲疏;“追”,挽回。
(2)“尚”,还;“渌”,清澈;“清”,凄清。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原文“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意为魏征担任宰相时,太宗用皇宫大殿的木料修建成府第赐给他,后人不能守成,据此可分析出“府第由太宗所赐,魏征孙子不能守成”;
“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意为陛下应以他们是贤臣子孙,从而赎买后还赐给他们,据此可分析出“陛下买来还赐予魏征的孙子,以显示皇恩”;
由“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可分析出“李师道是人臣,不应该抢占这样的美名”。
参考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他的祖先大概是太原人。居易聪明过人,工于文章。未成年时拜见顾况。顾况是吴人,自恃才华,很少推崇赞许他人。但见到居易的文章,禁不住说:“我以为有才华的人已没有了呢,现在又得到你了!”贞元年间,白居易应考进士、拔萃科都考中,补授校书郎。元和元年,召为翰林学士,后为左拾遗。元和四年,天子因旱灾严重,下诏对租赋有所宽免,赈减灾害。白居易见诏书细节不够详尽,就建议全免江淮两赋,来赈救离散贫瘠的百姓,并请多放出一些宫人。宪宗有所采纳。李师道献上私款六百万,为魏征的孙子赎回原有的宅子。白居易上奏说:“魏征担任宰相时,太宗用皇宫大殿的木料修建成府第赐给他,后人不能守成;陛下应以他们是贤臣子孙,从而赎买后还赐给他们。李师道是人臣,不应掠取美名。”宪宗采纳了他的建议。河东王李锷将被授以宰相职位,居易认为:“宰相是普天下人所敬仰的,没有崇高声望和显赫功勋的人不可以授任。李锷多方搜括民财,不体恤民生疾苦,所得财物称为‘羡余’而献给皇上。现在如果给予他名誉和职务,天下四方闻知,将都说陛下得到他献奉的财物才授他宰相职位的。各节度使私下想:‘谁还不如李锷?’争相宰割百姓搜刮财富,向您要求自己想得的官职。如果授职则朝廷纲纪大坏;如不授予他们,则待臣子有亲疏,事情处理得一不适当就不能再挽回了。”第二年,因母丧解职守制。服满复职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这时,刺客刺杀宰相武元衡,京都震扰。白居易第一个上疏,要求马上倾全力捕捉凶犯,以洗刷朝廷之耻,务必全部缉捕归案。宰相嫌他超越职权,以宫官先于谏官言事,因而不高兴。不久就传言“白居易之母是坠井死的,但他却写了《新井篇》的诗,言辞浮华,没有德行,不能在朝中任职”。于是派出为江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又上书说居易不宜任刺史,于是白居易再被贬为江州司马。被贬以后,白居易能顺应这种遭遇,寄托心志于佛道生死之说,好像忘记了形骸。过了很久,调升忠州刺史。又调回都城,任司门员外郎,以主客郎中负责起草诏旨敕制。武宗会昌初年,以刑部尚书退休。会昌六年逝世,享年七十五岁,追赠尚书右仆射,宣宗写诗吊唁他。他留下遗嘱要求薄葬,不必请谥号。
四、古代诗歌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节选)
杜甫
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
回首叫虞舜,苍梧①云正愁。惜哉瑶池②饮,日晏昆仑丘。
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君看随阳雁,备有稻粱谋。
【注】①苍梧:相传舜征有苗,崩于苍梧之野,葬于九嶷山。这里指葬唐太宗的昭陵。②《穆天子传》记周穆王“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这里指唐玄宗与杨贵妃游宴骊山。
1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四句写登塔俯视及远眺所见,秦山仿若破碎,泾渭之水清浊难分,京城朦胧一片。景语情语,浑然难分。
B. 中间四句诗人追昔抚今,“叫”含有呼唤之意,表明对太宗时代的怀念;“惜”字写出对当下时局的态度。
C. 后四句寓意深远,黄鹄哀鸣、无处投奔,只能学随太阳转徙的大雁,表达了诗人的愤慨和忧虑。
D. 本诗俯仰高深之景,感慨身世之怀,莫不曲尽篇中。而又于末幅,另开眼界,独辟思议,力量百倍于人。
14. 诗人登塔望远,感慨万千,原诗开篇即说“登兹翻百忧”。请根据节选诗句,简要概括“百忧”的内涵。
【答案】13. C 14. 黄昏景象既是景语又是情语,诗人借此暗示山河破碎,清浊不分,京都朦胧,政治昏暗,对太宗时代政治清明的怀念,对现在君王骄奢淫逸的愤懑,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贤能受到排斥、趋炎附势的人追逐私利的愤激与伤感。
【解析】
【分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词内容,理解诗人情感的能力。
C.“只能学随太阳转徙的大雁”理解错误,“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指贤能的人才一个接一个地受到排斥,只好离开朝廷,像黄鹄那样哀叫而无处可以投奔。“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指斥那样趋炎附势的人,就像随着太阳温暖转徙的候鸟,只顾自我谋生,追逐私利。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诗人结合登塔所见来写,在写景中有所寄托。在平地上从终南山和秦岭望过去,只看到秦山青苍的一片,而在塔上远眺,则群山大小相杂,高低起伏,大地好像被切成许多碎块。泾水浊,渭水清,然而从塔上望去分不清哪是泾水,哪是渭水,清浊混淆了。再看皇州(即首都长安),只看到朦胧一片。这四句写黄昏景象,却又另有含意,道出了山河破碎,清浊不分,京都朦胧,政治昏暗。这正和“百忧”呼应,是“百忧”之一。
正由于朝廷政治黑暗,危机四伏,所以追思唐太宗时代。“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塔在长安东南区,上文俯视长安是面向西北,诗人南望苍梧,所以要“回首”。舜葬苍梧,比太宗的昭陵。云正愁,写昭陵上空的云仿佛也在为唐朝的政治昏乱发愁。一个“叫”字,正写出杜甫对太宗政治清明时代的深切怀念。下二句追昔,引出抚今:“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瑶池饮,这里借指唐玄宗与杨贵妃在骊山饮宴,过着荒淫的生活。日晏结合日落,比喻唐朝将陷入危乱。这就同秦山破碎四句呼应,申述所怀百忧,是“百忧”之二。
正由于玄宗把政事交给李林甫,李排抑贤能,所以“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贤能的人才一个接一个地受到排斥,只好离开朝廷,像黄鹄那样哀叫而无处可以投奔。最后,诗人愤慨地写道:“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指斥那样趋炎附势的人,就像随着太阳温暖转徙的候鸟,只顾自我谋生,追逐私利,这是是“百忧”之三。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7分)
五、情景默写(共10分)
1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庙宇下神鸦社鼓的热闹景象,意在指出人们早已忘却亡国的耻辱。
(4)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李白继承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品格,敢于向权贵挑战,蔑视权贵而追求个性自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琵琶行》中表现琵琶女与作者自己的不幸身世相互同情和深厚情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风急天高猿啸哀 ②. 渚清沙白鸟飞回 ③. 羽扇纶巾 ④. 樯橹灰飞烟灭 ⑤. 佛狸祠下 ⑥. 一片神鸦社鼓 ⑦.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⑧. 使我不得开心颜 ⑨. 同是天涯沦落人 ⑩. 相逢何必曾相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猿”“啸”“哀”“渚”“纶”“樯”“橹”“佛”“摧”“涯”。
六、语言运用(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琵琶在中国可谓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典文学中与琵琶相关的诗文______,但于唐代尤甚。最经典的,莫过于白居易的《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未听其声,不见其人,单看这字句,琵琶女演奏技艺之高超已清晰显现。
琵琶曲类型多样,风格多变,气象万千。明清时期,以《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为代表的琵琶武曲和以《阳春白雪》《月儿高》为代表的琵琶文曲便广泛流传,至今仍是琵琶曲中的经典。尤其是《十面埋伏》,几近算是了解琵琶演奏的入门曲目。然而世殊时异,近代以来,琵琶乐的影响力大不如前。西洋乐逐步传入国内,钢琴、小提琴渐渐显现于舞台,中国古典民乐日益式微,不复往日光彩。及至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电子琴、小提琴、钢琴音乐班________,西洋乐器以其高雅别致的气质,引领一时风尚。
( )。一曲《霸王卸甲》,快慢交织、沉郁悲壮的旋律,将霸王项羽垓下之战的情绪流转________地呈现出来,楚汉决战的历史图景也随之铺展开来。在极富张力和故事性的曲调中,我们能听到项羽心中的悲愤与凄凉,犹如落寞英雄的夕阳挽歌。对比《十面埋伏》中以刘邦为视角的高昂激越、________的节奏,同一历史事件,不同曲风,演绎出截然不同的心境情绪,成王败寇的残酷也更深地映入心间。两首琵琶曲,不仅是乐曲的观赏,也是一种人心的反思,一段历史故事的回味。这份味道,西洋乐很难给得了。
1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汗牛充栋 蔚为大观 酣畅淋漓 大气磅礴
B. 浩如烟海 蔚然成风 淋漓尽致 大气磅礴
C. 汗牛充栋 蔚然成风 酣畅淋漓 气贯长虹
D. 浩如烟海 蔚为大观 淋漓尽致 气贯长虹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西洋乐自有其风韵,但历经千年流传的中国民乐,有着西洋乐器无法比拟的旋律美感,也流淌着更地道的中国味道
B. 历经千年流传的中国民乐,有着西洋乐器无法比拟的旋律美感,也流淌着更地道的中国味道,但西洋乐自有其风韵
C. 西洋乐自有其风韵,但历经千年流传的中国民乐,流淌着更地道的中国味道,也有着西洋乐器无法比拟的旋律美感
D. 历经千年流传的中国民乐,流淌着更地道的中国味道,也有着西洋乐器无法比拟的旋律美感,但西洋乐自有其风韵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两首琵琶曲,不仅是乐曲的欣赏,也是一种人心的反思,一段历史故事的回味。
B. 两首琵琶曲,不仅是人心的反思,也是一种乐曲的欣赏,一段历史故事的回味。
C. 两首琵琶曲,不仅是一段历史故事的回味,也是一种乐曲的欣赏,人心的反思。
D. 两首琵琶曲,不仅是乐曲的欣赏,也是一段历史故事的回味,一种人心的反思。
【答案】16. B 17. A 18. D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汗牛充栋”形容藏书极多。语境强调古典文学中与琵琶相关的诗文很多很丰富,应选“浩如烟海”。
第二空,“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蔚为大观”指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语境指的是电子琴、小提琴、钢琴音乐班在当时成为一种风尚,故选择“蔚然成风”。
第三空,“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酣畅淋漓”形容文章等笔意流畅,表达充分透彻。文中强调将情绪流转彻底地呈现出来,用“淋漓尽致”恰当。
第四空,“气贯长虹” 形容气势很盛,可以贯穿长虹。含褒义;“大气磅礴”形容气势盛大。语境修饰音乐,且与“高昂激越”相对,应选“大气磅礴”。
故选B。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括号前的内容提到“西洋乐器以其高雅别致的气质,引领一时风尚”,括号后的内容主要讲中国民乐,从前后衔接的角度看,括号内补写的语句,前应提“西洋乐”,后应接“中国民乐”,据此可排除B、D两项。
“有着西洋乐器无法比拟的旋律美感”与“流淌着更地道的中国味道”之间存在由浅入深的层递关系,顺序不能颠倒。排除C。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
搭配不当,乐曲不能“观赏”,可将“观赏”改为“欣赏”;
语序不当,“不仅……也……”表示递进,应是“不仅是乐曲的欣赏,也是一段历史故事的回味,一种人心的反思”。据此排除ABC。
故选D。
19. 根据提供的《青春》诗歌,在空格处填写两小节诗句,使全诗句式相似,衔接自然,内容完整。
青 春
①青春是蓝色的,像深远的晴空,像迷人的海洋。
悠远辽阔,富于幻想。
②
③
④青春是白色的,似雪似浪,如云如月,洁白无瑕。
犹如一张白纸,爱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⑤青春是无色的,像风变幻无穷,像雾绚丽迷人。
放纵它,遗憾终生;驾驭它,乘风破浪。
⑥青春是彩色的,拥有了它,便拥有了七彩人生。
⑦青春是一首美丽的诗,是一支动听的歌。
让我们真诚地把握住它,让青春之花绽放四季。
【答案】示例:②青春是绿色的,像滴翠的青竹,像坦荡的草原。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
③青春是红色的,像燃烧的火焰,像初升的太阳。朝气蓬勃,充满希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写句式的能力。
题干要求在空格处填写两小节诗句,使全诗句式相似,衔接自然,内容完整。依据给出的诗句可知,全诗的句式是“青春是+颜色,+比喻句(2个),+青春的特点(与颜色相匹配)”,同时,在颜色选择上,应该选暖色调的,这样才能突出青春特点。考生可参考的颜色如“红、橙、黄、绿、紫”,红色热烈、冲动、强有力的色彩;橙色是欢快活泼的光辉色彩,是暖色系中最温暖的色,它使人联想到金色的秋天,丰硕的果实,是一种富足、快乐而幸福的颜色;黄色的灿烂、辉煌,有着太阳般的光辉,象征着照亮黑暗的智慧之光;绿色是一种非常美丽、优雅的颜色,它生机勃勃,象征着生命;紫色美丽而又神秘,给人深刻的印象,富有鼓舞性。
七、命题作文(共60分)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我们将目光聚集于那些时代楷模时,敬意会油然而生。张桂梅值得致敬,她扎根边疆教育,用40余年的无私奉献,为许多女孩带去改变生活的希望;袁隆平值得致敬,他的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诠释了什么叫大爱无疆;陈红军等戍边英雄值得致敬,他们用生命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完整……每一位英雄人物都值得致敬,还有许多平凡的人物也值得致敬。
请以“致敬”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致敬
人海茫茫,我们总会遇见一些人,虽普通,却如璀璨星光,成为了我们心中的英雄。就像鲁迅遇见阿长,那本刻印的粗拙的《山海经》开启了这位大文学家的阅读之门;就像我遇见素未谋面的核酸检测者,值得我向他致敬。
从来没有想到灾难距离我们如此之近。突然一声令下,热闹的街头巷尾变得冷静萧条。我们就毫无准备的被隔离了。随着隔离的还有无边的盎然春色和纯美的清新空气。我所能做的就是每天隔着窗子眺望夜空的皓月,远处的春山,近在咫尺的繁花以及偶尔飘过窗前的流云。
之后便是一轮又一轮的核酸检测。从白天到半夜,从晚间到凌晨,成了我们居家生活的必备环节。
依然又是凌晨一点半。我们进行第十二次检测。
当我第十二次站在她们面前,依然还是看不清她的脸。但是我依然可以感受到她眼神中那荡漾着的无限的暖。
看着她从容地从身旁的容器中用右手压出一股消毒凝胶,左手掌赶紧接住;戴着隔离手套的两手反复对搓了几遍,又把两手相对交叉搓揉。确信双手的每一个地方都清洗到了;才从前面的桌子上取了一根单独包装的棉棒,熟练撕开一个小口,取出。我赶紧把口罩往上推起,头尽量向后仰成45度,张开嘴巴。
我能感受到棉棒在我的咽喉附近上下左右地刮拭了几圈,便迅速取出。她轻轻地将棉棒的前端,大约有五分之一的一段,放入一个小小的敞着的密封瓶里。再娴熟地利用瓶口上下一折,取样的一端便在瓶口部位折断,自然落入十人组的采集样品的密封瓶里。
她纤细的手指在手套的包裹下更显娇柔。所以我认定她一定是一位女士。尽管她宽大的防护服外又套上了一件蓝色的隔离衣,令她的身材瞬间膨胀了。可我依然可以看到那厚重衣服下瘦削的身体。
她的整个面部,被口罩严严实实地遮住,头上是防护面罩。透过护目镜上的一层密密的水珠,我看到她坚毅的眼睛。她的眼睛像星辰大海,在夜幕里熠熠生辉;她的眼睛像一味良药,安慰着恐惧不安的心灵;她的眼睛更像是一盏明灯,为迷失的人们驱逐黑暗。
尽管已是初春,可夜间依然寒气逼人,我穿着棉衣都能感觉到料峭寒意。她在这儿站了有很长时间了吧?从小区广播去核酸检测,一栋楼一栋楼的业主去排队检测,我们六十多栋楼,算算也有三四个小时了。
她,是谁?我在打量着她同时,开始猜测她的身份。是女儿,是昨天父母膝下还在撒娇的女儿;还是妈妈,是家中儿女的最最依赖的妈妈;还是妻子,还是有着花前月下儿女情长的谁的妻…… 她是普通的平凡人,也是不计回报的守护者,是用生命捍卫生命的平凡英雄。
总有一种付出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一往无前,总有一群勇士让我们心生惊叹!就让我们,向他们致敬。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命题型作文题。
材料先是列举三个人物,张桂梅、袁隆平、陈红军,他们分别在中国的边疆教育、中国的农田、中国的边疆中为祖国和人民奉献一切,彰显了他们的榜样力量:创办了女子高中,改变了许多女孩的命运;禾下乘凉梦等伟大的梦想,彰显了大爱无疆;捍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诠释了军人的担当。但材料最后也指出,致敬英雄人物、榜样力量,我们的目光不仅要聚焦于英雄人物,也要聚焦于那些平凡的人物,关注他们用自己亮丽的青春与生命谱写了怎样的华章。英雄人物们将个人的青春与国家、民族、时代、责任、担当等结合起来,取得一定成绩,干出一番事业。平凡的人物,也在用默默的耕耘和坚守,做出非凡的业绩,同样值得我们致敬。
对此,以“致敬”为题写记叙文,选材角度非常多,我们可以选择那些值得致敬的普通人,如同学、朋友、亲人、老师、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医护人员、军人等作为写作对象,当然致敬的对象也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导语中所写到的各类时代楷模。写作时,可以详细记录致敬对象的故事,彰显人物身上某种可贵的品质,写出自己内心的感动与崇敬。
立意:
1.致敬,不向命运屈服的人。
2.致敬,筑梦路上的先锋。
3.致敬,成长路上的奋进者。
4.致敬,奋斗的时光。
5.致敬偶像,扬帆起航。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眉山北外附属东坡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眉山北外附属东坡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语文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2023级入学考试试题docx、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四川省眉山市北外附属东坡外国语学校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四川省眉山市北外附属东坡外国语学校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论述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简答题组,选择 简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长春外国语附属学校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长春外国语附属学校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