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流水地貌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自然地理之地表形态课件PPT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85396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091流水地貌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自然地理之地表形态课件PPT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85396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091流水地貌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自然地理之地表形态课件PPT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85396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091流水地貌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自然地理之地表形态课件PPT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853961/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091流水地貌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自然地理之地表形态课件PPT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853961/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091流水地貌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自然地理之地表形态课件PPT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853961/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091流水地貌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自然地理之地表形态课件PPT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853961/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091流水地貌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自然地理之地表形态课件PPT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853961/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091流水地貌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自然地理之地表形态课件PPT
展开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下图为我国四幅山水画作品。
46.画中描绘江南丘陵景观的是( )A.①B.② C.③ D.④47.画③中描绘的地貌类型形成原因是( )A.冰川作用、风力作用 B.流水作用、冰川作用C.风力作用、流水作用 D.生物作用、流水作用
52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
(1)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 )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
(2)推测1992~1997年期间 (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青藏地区地势东南低、西北高,冻土、冰川广布。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冻土区冻融活动加剧,与底部基岩冻结千年的大陆性冰川也开始变得不稳定。早在2016年7月阿里地区日土县就发生了一次超强的“冰崩”,巨大的冰体在海拔5800米处与基岩断开,从前方狭窄的Ⅴ形谷冲出,掉落至海拔5000米以下,形成“冰崩扇”。下面上图示意青藏地区简况及“冰崩扇”遥感图,下图为日土县的气温、降水变化趋势。
(1)根据材料,分析阿里地区“冰崩”的主要成因。
(1)前期阿里地区气温长期偏高,冰川裂隙发育;大量融水渗入冰川底部,冰川与基岩的冻结程度降低(冰川基底的摩擦力降低);2014年降水(雪)突然增多,冰川负重突增;冰川前沿的山谷狭窄,限制了冰川负重的释放,蓄积了大量势能;冰川前沿谷口处落差大,容易崩落。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冰崩扇”的形成过程。
(2)冰川上部冰体在重力作用下脱离基岩,通过强烈刨蚀、侧蚀,侵蚀冰川下游的冰碛物,以及沿沟堆积的残积物;冰体挟带碎屑物快速向前推进,遇到平坦开阔地形时,向下游、两侧扩散,速度降低,堆积形成“冰崩扇”。
瀑布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河床产生落差而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瀑布最终消失。下图示意我国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云台天瀑”剖面及其形成过程。
(1)从内外力作用和岩性等方面,说出“云台天瀑”的形成条件。
内力作用:瀑布常常形成在陡崖处,地质构造断裂抬升形成陡崖;外力作用:形成瀑布需要流水侵蚀作用;岩性:河床底部岩石的软硬程度不一致,灰岩较坚硬,泥质灰岩较疏松,泥质灰岩容易被冲刷侵蚀,灰岩抗侵蚀程度较高,由此形成地表起伏,形成了“云台天瀑”。
(2)若“云台天瀑”最终消失,试推测其原因。
该地的灰岩和泥质灰岩长时间受到流水侵蚀,瀑布处的岩石会趋于平缓,随着时间推移,“云台天瀑”最终也会消失。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1.据图,甲区的地貌类型为:A.河漫滩 B.冲积扇C.三角洲 D.江心洲2.甲区的地貌类型的形成过程为:①水流速度减慢,搬运能力减弱②地势展宽,坡度下降③沙砾大量堆积,形成堆积地貌④洪水期河流流速快,携带大量沙砾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 D.④②①③
根据冲积扇所在不同的环境条件,可以将它分为“旱扇”和“湿扇”。
55.关于“旱扇”和“湿扇”的叙述,正确的是A.“湿扇”自扇顶至扇缘颗粒物逐渐变粗B.“旱扇”发育面积通常较“湿扇”小C.“湿扇”扇上的河流径流年际变化较大D.“旱扇”上河流多发育成辫状水系56.高空俯视“旱扇”,有时会发现一个个“旱扇”叠置成串珠状,这种现象反映的是山脉的垂直运动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山脉抬升,新的“旱扇”排列在前,旧的“旱扇”排列在后;②山脉抬升,新的“旱扇”排列在后,旧的“旱扇”排列在前;③山脉下降,新的“旱扇”排列在后,旧的“旱扇”排列在前;④山脉下降,新的“旱扇”排列在前,旧的“旱扇”排列在后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河口(范围指从潮汐影响下的上界至水下三角洲的末端)可视为径流与潮流相互作用的,下图为常见的河口类型示意图。
62.关于两类河口地区描述正确的是A.乙河口地区更容易出现咸潮现象B.甲河口更有利于三角洲的形成C.乙河输沙总量明显大于甲河D.甲河口受潮流和海浪的冲刷更严重63.近几年乙河口区“前缘坡折”后退明显的原因可能为( )A.中上游地区修建水库B.陆地地壳相对上升C.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D.全球气候变暖使海平面上升
进积和退积是断陷盆地处三角洲发育过程中的两种常见沉积方式,形成的三角洲多呈扇形,前缘沉积物粒径大小变化尤为明显。进积表示陆源物质供应速率快、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前缘沉积物下细上粗,退积则相反。扇三角洲多发育在活动的构造区,是由邻近高地直接推进到稳定水体(湖或海)中的冲积扇。下图为“某地扇三角洲及甲处沉积层沉积物粒径变化示意图”。
57.据扇三角洲前缘甲处沉积物粒径变化特点推断 ①沉积过程先进积后退积 ②沉积过程先退积后进积 ③河流搬运能力先增强后减弱 ④河流搬运能力先减弱后增强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59.图中扇三角洲 A.稳定水体水面上升则面积不断扩大 B.稳定水体水面下降则面积不断缩小C.其形成条件是河流流出山口 即进入水体D.由扇顶到扇缘表层沉积物颗粒由小变大
进积和退积是断陷盆地处三角洲发育过程中的两种常见沉积方式,形成的三角洲多呈扇形。进积表示陆源物质供应速率快、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前缘沉积物下细上粗,退积则相反。扇三角洲多发育在出山口的河流直接推进到稳定水体(湖或海)中的冲积扇。下图为“某地扇三角洲及甲处沉积层沉积物粒径变化示意图”。
河流袭夺又称“河流抢水”。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图2是图1方框处的分水岭变化图,该处分水岭从Ⅰ经Ⅱ演化到Ⅲ,分水岭最终被切穿,发生河流袭夺现象。
3.发生河流袭夺前,图1中两水系之间分水岭的走向是( )A.南北走向 B.东西走向C.西北—东南走向 D.东北—西南走向4.图1中最终河流流量增多的河段是( )A.甲 B.乙 C.丙 D.丁5.图2中导致分水岭变化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冰川作用B.风化作用C.流水侵蚀D.地壳断裂
河流袭夺是河流水系演变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距今8万年前,沂河和柴汶河分别是源头独立的河流(左图),距今约3.7万年,柴汶河溯源侵蚀,袭夺了沂河,改变了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右图)。
11.下列有关古柴汶河袭夺古沂河所需的条件描述,正确的是( )A.古沂河河床海拔较低B.古柴汶河河床海拔较高C.古沂河流域地势低平D.古柴汶河流域地势陡峻12.袭夺发生之后,柴汶河与沂河流速、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沂河流速变快,流量变大 B.柴汶河流速变快,流量变小C.沂河流速变慢,流量变小 D.柴汶河流速变慢,流量变大
64 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 B.T1 C.T2 D.T3(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
下图示意我国某河段河谷横剖面,T1~T4为不同时期形成的阶地(一种阶梯状地貌)。该阶地是原为洪水位下的河床或河漫滩经地壳运动演变形成的。
(1)图示阶地的形成过程是( )A.流水沉积——地壳下降——流水侵蚀B.流水沉积——地壳上升——流水侵蚀C.流水侵蚀——地壳下降——流水沉积 D.流水侵蚀——地壳上升——流水沉积(2)该河段在阶地形成过程中( )A.河谷不断拓宽变浅 B.东南岸以沉积为主C.水流速度呈变快趋势 D.不受风力侵蚀的影响
下图为某河谷地址、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
5. 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 向斜 东侧大 B. 背斜 东侧小 C. 向斜 西侧大 D.背斜 西侧小6. 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宜开采。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A.甲 B. 乙 C. 丙 D.丁
58.图中河流 ①分汊多 ②易改道 ③流量不稳定 ④多为地下暗河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
53.该河谷( )A.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年代早 B.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 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
54.本次洪水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 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
蛇曲景观大都是在草原或湿地上,但在青海省称多县称文镇的热喔拉山上,能看到通天河的多个连续拐弯(如图8)。河流穿行在山脉之间,嵌入岩石深处,蜿蜒曲折,通天河的这种连续拐弯、特殊的蛇曲景观,被称为“嵌入式蛇曲”。据科学考察表明,青藏高原在抬升到现在高度之前,曾经是低海拔、起伏和缓的夷平面。
地质历史时期,青藏高原地形平坦,通天河以侧蚀为主,形成蛇曲(2分);印度洋板块向北俯冲挤压(伴随板块运动),青藏高原地壳抬升(2分);河流落差增大,发生下切侵蚀(2分),形成“嵌入式”河曲。
根据材料一分析通天河“嵌入式”蛇曲的形成过程。(6分)
读图,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说明宁夏平原的成因。(2)说明图中AB所在地区与CD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的特点及其原因。
(1)内力作用:两侧岩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外力作用:黄河带来的泥沙以及贺兰山的洪积物的沉积而成。(2)AB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原因:上游段主要受侵蚀作用影响。CD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处)凸出,原因:下游段主要以河流堆积为主。
读图,回答问题。 (3)分析图中从出山麓口往湖沼方向沉积物变化的一般特点及成因。
(3)沉积物颗粒依次变小。原因:当流水携带大量泥沙流动时,由于流速的降低,泥沙逐渐沉积;一般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图3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
9.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 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D.降水集中10.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①降水较少 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③河流较长 ④风化物粒径较小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11.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 B.土层浅薄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
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下图是扇三角洲示意图
60.扇三角洲的特征是( )A.发育在河流入海口 B.分布在湿润地区C.沉积物大多为粉沙 D.可多次堆积形成61.图中的辫状河流( )A.流量稳定 B.河道较深C.容易改道 D.无结冰期
三角洲地貌与海岸线变迁成因:位于河流入海口,因河床展宽、地形平坦、流速减慢、海水顶托、泥沙堆积而成。面积大小变化原因:泥沙来源;海平面变化→海岸线变迁(三角洲面积增大,海岸线前进,陆地面积增大,海平面下降;面积减小,海岸线后退,海水倒灌,陆地面积减小,海平面上升)。
河流阶地(River terraces/Stream terraces)
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河床纵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剖面。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帕隆藏布江某段河床纵剖面呈阶梯状形态;近几十年来,在该河段有湖泊发育。下图示意该段河床纵剖面形态。
3.第I段河床纵剖面阶梯状形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A.地质构造差异抬升B.河流的阶段性下切C.原始河床地形差异D.滑坡、泥石流作用4.在第II段河床,纵剖面①→②→③的发育过程反映该段河床( )A.淤积大于侵蚀 B.侵蚀大于淤积C.侵蚀-淤积平衡D.持续不断侵蚀
边滩是由于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与河岸相连的泥沙质堆积体。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游边滩整体呈萎缩态势。研究表明,长江中游某段河道河床泥沙起动流速在0.25~0.50m/s之间。左图示意该段河道某断面在不同流量时的流速与水深情况。右图示意该段河道流量超过15 000m3/s的持续天数与边滩面积关系。
15.由左图可知,当流量从14 278m3/s降至6888m3/s时,该河段( )A.侵蚀主要发生在深槽区,边滩体扩大B.侵蚀主要发生在边滩体,深槽区缩小C.侵蚀主要发生在边滩体,深槽区扩大D.侵蚀主要发生在深槽区,边滩体缩小16.根据右图,近年来长江中游边滩整体萎缩的原因除侵蚀作用外,还可能是( )A.河道来沙量减少B.河道的水位升高C.河岸护坡工程建设D.河道洪峰流量增加
093海岸地貌、冰川地貌、喀斯特地貌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自然地理之地表形态课件PPT: 这是一份093海岸地貌、冰川地貌、喀斯特地貌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自然地理之地表形态课件PPT,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CAC,AAC,海蚀地貌,ABA,海积地貌,CBD,A5.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092风力地貌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自然地理之地表形态课件PPT: 这是一份092风力地貌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自然地理之地表形态课件PPT
090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自然地理之地表形态课件PPT: 这是一份090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自然地理之地表形态课件PPT,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