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考点聚焦】初中地理必备知识大串讲(人教版)
展开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1、我国地形的特点:①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②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①地形复杂多样:
。
(在图中找到以下地形区)
地形 | 地形区 | 特点 |
平原 | A 东北平原 | 我国最大的平原 黑土地 |
B 华北平原 | 黄土地 | |
C长江中下游平原 | 鱼米之乡 | |
高原 | 1 内蒙古高原 | 一望无际 |
2 黄土高原 | 千沟万壑 水土流失严重 | |
3青藏高原 | 雪山连绵 海拔最高的高原 | |
4云贵高原 | 地形崎岖 喀斯特地貌广布 | |
盆地 | ① 准噶尔盆地 | 我国纬度最高的盆地 |
② 塔里木盆地 | 我过面积最大的盆地,内部是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 |
③柴达木盆地 | 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 ,被称为“聚宝盆” | |
④四川盆地 | 天府之国 紫色盆地 | |
丘陵 | 辽东丘陵 |
|
山东丘陵 |
| |
东南丘陵 |
|
山脉 | 分界线两侧地理事物 | |
秦岭 | 北侧:北方 | 南侧:南方 |
天山 | 北侧:准噶尔盆地 | 南侧:塔里木盆地 |
大兴安岭 | 东侧:东北平原 | 西侧:内蒙古高原 |
太行山 | 东侧:华北平原 | 西侧:黄土高原 |
巫山 | 西侧:四川盆地 | 东侧:长江中下游平原 |
武夷山 | 西侧:江西省 | 东侧:福建省 |
①山区面积广大:
山地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3,山区面积占全国面积的60%。(山地是我国各地性类型中占比重最大的。)
有利:山区在发展旅游、采矿和农业多种经营方面优势较大,部分水热条件较好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可以发展种植业。
不利:山区地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在开发山区时,应避免发生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
②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一、二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共分为三级阶
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地势西高东低的影响:
对气候的影响 |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 |
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 使我国许多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 |
对我国交通的影响 | 自西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但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
价值 | 落差变大,流速变快,蕴藏着大量水能资源。 |
【活动】
P29
(1)说说我国大型水电站分布特点。
答:多分布在阶梯交界处。原因: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第二节 气候
1. 我国气候基本特征: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2. 按干湿程度,我国可以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3. 按南北温度差异,可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外加高原气候区。
4. 我国降水分布特点: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5. 我国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 气候特征 |
温带大陆性气候 | 夏季高温,冬季寒冷,降水稀少 |
温带季风气候 |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少雨(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 |
热带季风气候 |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
高原山地气候 | 高寒 |
6.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7. 秦岭——淮河:
① 1月份0℃等温线;
① 800mm等降水量线;
② 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③ 湿润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④ 南方与北方分界线;
⑤ 旱田水田分界线。
8.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主要是夏季风带来的。
我国降水类型以锋面雨为主。
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梅雨季节,7、8月份伏旱天气
【活动】P33
1.暖温带代表性水果:苹果、梨、桃
亚热带代表性水果:柑橘
热带:椰子、香蕉
2.北方的房屋大多坐北朝南,密闭程度较高,墙体较厚,利于保暖。
南方的房屋则高大宽敞,比较注重通风透气。
- 不同的温度带,植被不同,例如:暖温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不同的温度带,农作物不同;
不同的温度带,人们的运动方式不同,北方人喜欢滑冰,南方人喜欢赛龙舟、泼水等。
【活动】P37
- 甘肃:年降水量较少,蒸发大于降水,房屋修成平顶,可以用来晾晒粮食或其他农作物,节约材料,土墙平顶不易被风损坏。
吐鲁番:年降水量很少,蒸发很大,晾房通风效果好,通风可以加速水分的蒸发,利于水果的晾晒;
绍兴:年降水量较大,斜顶房利于排水;
黄土高原:年降水量较少,气候较为干旱,人们利用黄土的直立性修建窑洞,窑洞冬暖夏凉,较为干旱。
2.南船北马
【活动】P40 “海陆位置”因素造成的差异。造成两个地区气候差异主导因素是海陆位置的差异。
第三节 河流
1.内流河——内流区——内流湖(大多是咸水湖)
外流河——外流区——外流湖(淡水湖)
2、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汛期、枯水期)、结冰期(凌汛:①有结冰期;②自低纬流向高纬)、流速、含沙量、水能
3.黄河
①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呈巨大的“几”字形,注入渤海。
②上中下游分界:源头——河口——桃花峪——渤海
③黄河的水文特征:
径流量 | 较小 |
汛期 | 夏秋季节 |
含沙量 | 大 |
结冰期 | 有,并且部分河段在初春和初冬有凌汛现象。有凌汛的河段是在上游和下游 |
④黄河的治理和开发
河段 | 特点 | 治理(治理黄河的关键:治沙) |
上游 | 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国家对黄河水能资源实行梯级开发 |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
中游 | 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 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修建挡土坝、植树种草等 |
下游 | 泥沙在下游华北平原沉积下来,形成地上河 | 兴修水库,调水调沙、加固黄河大堤。 |
⑤黄河上游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被称为塞上江南。
A:渭河 B:汾河
4.长江
①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高原上的唐古拉山,注入东海,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②上中下游分界:源头——湖北宜昌——江西湖口——东海
③长江的治理与开发
河段 | 特点 | 问题 | 治理 |
上游 | 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三峡工程、葛洲坝水电站。被称为“水能宝库” 三峡工程首要任务:防洪。 | 上游水土流失严重 | 上游恢复地表植被(植树造林) |
中下游 | 被誉为鱼米之乡;长江通航能力强,水运便利,被称为“黄金水道”;荆江河段被称为“九曲回肠”;
| 中下游泥沙淤积、洪涝灾害、水污染 | 中下游地区退田还湖、废水达标排放 |
④I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汉江与长江的交汇处是武汉市。
⑤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 ;治理长江的关键是 防洪。
⑥在图中标出以下地理事物的位置。
河流 | 嘉陵江、汉江、湘江、赣江 |
湖泊 | 鄱阳湖 洞庭湖 |
特大城市 | 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
各河段分界点 | 宜昌 湖口 |
【活动】P49
- 长江发源地:唐古拉山;流经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市自治区。
- 有联系。上游植被破坏、地表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导致中下游河道泥沙淤积,洪涝灾害严重。
【活动】P52
1.
上游 | 草场退化(荒漠化)、凌汛 |
中游 | 水土流失 |
下游 | 地上河、凌汛 |
2.
自然 | 土质疏松、支流众多、多暴雨 |
人为 | 植被破坏严重(过度樵采、过度开垦农田、过度放牧,采矿,修路等) |
3.同知识点中的④黄河治理与开发。
第四节 自然灾害
- 我国 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
- 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
- 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山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
- 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应及时、有序撤到安全的空旷地带;如果不能及时撤离,可以暂时躲
在小开间的墙角。
- 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活动题】P55-56
A、D是自然灾害,因为他是自然环境发生了异常变化,造成了财产损失。BC是人为灾害。
【活动题】P58
1.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以西南地区最为集中。(地势落差大的地区)
2.(1)我国西南多地震的原因: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2)西南地区多山,坡陡,降水多且多暴雨。
(3)南方降水多,季节分配不均匀,多暴雨,雨季长。
3.台风引发滑坡,泥石流;
洪涝灾害引发滑坡、泥石流;
地震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
第八章 西北地区-【考点聚焦】初中地理必备知识大串讲(人教版): 这是一份第八章 西北地区-【考点聚焦】初中地理必备知识大串讲(人教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草原和荒漠,牧区和灌溉农业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七章 南方地区-【考点聚焦】初中地理必备知识大串讲(人教版): 这是一份第七章 南方地区-【考点聚焦】初中地理必备知识大串讲(人教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7平方千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六章 北方地区-【考点聚焦】初中地理必备知识大串讲(人教版): 这是一份第六章 北方地区-【考点聚焦】初中地理必备知识大串讲(人教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黑土地 黄土地,重要的旱作农业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