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中历史专题06 中华文明的发展(隋唐经济 思想文化) 课件PPT

    高中历史专题06  中华文明的发展(隋唐经济 思想文化) 课件PPT第1页
    高中历史专题06  中华文明的发展(隋唐经济 思想文化) 课件PPT第2页
    高中历史专题06  中华文明的发展(隋唐经济 思想文化) 课件PPT第3页
    高中历史专题06  中华文明的发展(隋唐经济 思想文化) 课件PPT第4页
    高中历史专题06  中华文明的发展(隋唐经济 思想文化) 课件PPT第5页
    高中历史专题06  中华文明的发展(隋唐经济 思想文化) 课件PPT第6页
    高中历史专题06  中华文明的发展(隋唐经济 思想文化) 课件PPT第7页
    高中历史专题06  中华文明的发展(隋唐经济 思想文化) 课件PPT第8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历史专题06 中华文明的发展(隋唐经济 思想文化) 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专题06 中华文明的发展(隋唐经济 思想文化) 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经济文明,思想文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国家统一、疆域辽阔、国力强盛,享誉海外;典章制度完善、先进,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工具:江南曲辕犁(江东犁)、高转筒车
    经济重心:江南进一步开发,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土地赋税——均田制遭到破坏,两税法推行
    官营民营纺织业都有很大发展
    邢窑的白瓷、越窑的青瓷、唐三彩
    经营:官营手工业出现工匠制;私营商品化程度加深。
    管理:重农抑商,严格监管
    发展:“市”的发展、服务设施、大运河……
    对外贸易: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繁荣
    问题一:隋唐经济的时代特征?
    安禄山之乱后的分权不但对政治制度和行政模式有深远的影响,并且还加速了在隋唐安定繁荣时期已经开始的复杂的经济和社会的变化。生产力水平的普遍低下严重地限制了初唐国家的活动。……到8世纪初期,政府越来越依靠通过隋代的运河网络从江淮运来的粮食。这时,南方已在大量生产剩余粮。 另一个重大的经济变化体现在土地所有制中。755年(安史之乱)后,户籍制及以它为基础的国家土地分配制的破坏,造成了土地使用权性质的彻底变化,这一变化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剑桥中国史》
    总结隋唐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
    空前繁荣、经济重心持续南移、土地制度变革
    问题二:隋唐经济繁荣的原因?
    (2020·北京西城区一模·3)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古代中国耕作与灌溉工具的发展”示意图。标序号的内容中有一处时代对应错误,它是
    曲辕犁的出现和南方水田耕作分不开。南方水田和北方旱地比较起来,面积都比较小,耕作时经常要拐弯,这就要求犁比较轻便和灵活。曲辕犁便具有这一特点。它出现于唐代的江南地区,所以又称为"江东犁"。
    隋唐时期南方与北方的农业发展
    (2020·安徽宣城二模·26)下表是唐武德七年至开元二十九年(624年—741年)较大旱灾分布地区统计表,该表表明
    A.政治经济中心南移趋势日趋明显 B.旱灾的频繁加剧了北方动乱局势 C.北方过度开发的负面效应已显现 D.地理纬度的高低决定旱灾的频率
    在北方,虽然有发达的高级旱种技术和两年三熟的耕作制,但传统农业始终不能生产大量剩余粮食。生产力水平的普遍低下严重地限制了初唐国家的活动。它的政治中心一直在西北,这既是出于战略的考虑,又因为那里在政治上是统治集团的故土。到8世纪初期,政府越来越依靠通过隋代的运河网络从江淮运来的粮食。这时,南方已在大量生产剩余粮。——《剑桥中国史》
    ①圩田(围湖造田)开发。②唐后期,“赋之所出,江淮居多”(南方成为了主要的产粮区和赋税区)
    (2014·山东文综·15)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出当时(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 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唐朝后期南北户口升降比较表
    ——据王育民《论唐代南北户口分布比重的消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格中的数据变化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史实运用正确,逻辑体系严密。)(12分)
    分析数据——探究原因——总结影响
    在战争背景下,南北户口发生重大变化,原有的土地制度是否可行?
    唐朝赋税制度变革——租庸调制到两税法
    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在此基础上,实行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庸(每丁每年服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代替)”。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租”: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纳定 量谷物。“庸”:成年男子服徭役的期限内, 不去服役的也可以纳绢或布代役。“调”:交纳定量的绢或布(户税)。
    唐中期,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均田制被破坏,租庸调崩溃。
    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6分)
    背景:①人口增长,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被破坏;②租庸调制被破坏;③贫富差距严重;④人口流失,影响国家赋税收入。
    ②实行两税: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土地交纳地税;取消各项杂税;
    ①“量出以制入”,政府先预算开支以确定赋税总额;
    ③交税时间:一年分夏秋两次征收;
    唐代的租庸调制,可说结束了古代井田、均田一脉相传的经济传统;而两税制则开浚了此后自由经济之先河。——《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 陆赞《陆宜公集》卷22
    ①两税法规定“量出以制入”,对赋税平均摊派,而地方户籍制度不完善,造成赋税与人口不平衡;②人口大量逃亡,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理论与实践,一项制度理论是好的,但实践总会出现问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
    “臣出使经行,历求利病。窃知渭南县长源乡本有四百户,今才一百余户。闅乡县本有三千户,今才有一千户。其他州县,大约相似。访寻积弊,始自均摊逃户。凡十家之户,大半逃亡,亦须五家摊派。似投石井中,非到底不止。” ——《陆宜公集》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中两税法的弊端?
    西市位于唐长安皇城的西南方,始建于隋,兴盛于唐,占地1600亩,建筑面积100多万平方米,有220多个行业,繁华程度盛极一时。下图为唐朝长安城西市行业分布示意图,从这幅地图中可以解读出哪些史实?
    ①政府十分重视对市的管理 ②存在着东西方商品贸易往来 ③有一定的饮食和娱乐功能 ④“坊市”界线依然十分严格(时空管理)……
    唐宋在城市中替别人保管银钱的商户
    问题一:唐代坊市制度的特点?
    唐大历十四年(780年)六月一日敕:“诸坊市邸(旅舍)店有侵街打墙,接檐造舍,楼阁临市人家,勒百日内毁拆。” ——《全唐文》卷三二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唐)杜荀鹤(846~904)
    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唐)王建(约765—830)《汴路即事》
    时间与空间限制开始松动
    (2020·广东广州二模·26)唐德宗曾颁发赦书,规定“王公百官,既处荣班,宜知廉慎。如闻坊市之内置邸铺贩鬻,与人争利,并宜禁断。仍委御史台及京兆尹纠察。”据此可知,当时A.坊内存在商业活动                   B.政府垄断商业贸易C.富商大贾势力削弱                   D.市民阶层受到打压
    隋唐时期南方与北方的城市发展
    "扬州与成都号为天下繁侈,故称扬、益"。 ——《元和郡县志》(806-820)
    "故有唐藩镇之盛,惟扬益二州,号天下繁侈"。 ——《嘉庆扬州府志》
    唐朝时长江流域的商业城市,以扬州,益州(成都)为两个中心。安史之乱以后,北方经济地位下降,长江流域地位上升。扬州、成都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
    唐朝时期,丝织业高度发展,白居易曾在《缭绩》中记载:“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精美的丝绸离不开纹饰,“联珠纹”颇为典型,该纹饰源自波斯,给丝绸增添了别样风情。丝绸还是地方向朝廷交纳的重要贡品,初以黄河流域的河南道、河北道进奉最多,但到唐代后期,主要丝绸贡品已大多来自江南。唐王朝还经常对往来的外国官员、使者回赠以精美的丝绸,波斯、大食的商人也在长安收购丝绸,动辄以千百匹计,丝绸大量输往世界各地,至今日本正仓院和法隆寺都还珍藏着许多唐代蜀锦残片。 ——据姚培建《千年丝绸见唐风》等整理
    思考:概括唐代丝绸生产贸易的特点及影响。
    丝绸之路沿线的敦煌、吐鲁番、楼兰、尼雅、焉者、库车、和田、穆格山等地都发现过不少各种语言文字书写的文书材料,前人已经利用其中的资料来研究丝绸之路的某些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尤其以姜伯勤《软煌吐鲁番文书与丝拥之路》为集大成之作。但丝绸之路沿线仍然在不断出土新的文书,而国内学人关注不够的西域各种胡语资料中,也有很多是研究丝绸之路的重要材料。出土文献提供了有关丝绸之路交通路线的直接记录,如隋代裴矩的《西城图记》,唐朝贾耽的《皇华四达记》等。如果我们把出土文缺整理一下、可以勾勒出一条详细而贯通的“丝绸之路”。 ——摘自荣新江《出土文献所见丝绸之路概说》
    思考:作为一个古丝绸之路的研究者,应该具有哪些技能和素质。
    考古学、语言文字学、有关研究成果及文献史料、善于研究、科技辅助等。
    国家统一、疆域辽阔、国力强盛,享誉海外;典章制度完善、先进,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
    问题一:唐文化在世界所处地位?
    路方面,从长安出发,向东可以到达朝鲜,向西经丝绸之路通往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洲和非洲。海路方面,从登州、扬州出发,可以到达朝鲜、日本;从广州出发,经马来半岛、印度,可以到达波斯湾。
    思考:宏大时空背景下的唐文化呈现出什么特点呢?
    西北大学发现的这块墓志是中国首次发现的遣唐使客死中国的实物记录。该墓志上刻著"赠尚衣丰御井公墓并序:姓井、字真成,国号日本"。他在开元22年(公元734年)因患急病去世,享年36岁。当时的唐玄宗十分痛惜,追封他为尚衣丰御(负责管理皇帝服饰的五品官)。墓志上还写著“客死他乡,魂归故里”。提问:通过上述史料,可印证哪些史实?
    “大出”的唐代文化——开放
    “大进”的唐代文化——多元、兼容
    问题二:唐文化在中华文化中所处地位?
    唐代风气:盛世开放、关注现世生活
    唐代书法体现:兼采融合;儒道共荣的时代特征。

    相关课件

    专题06 中华文明的发展(隋唐经济 思想文化)-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统编版)课件PPT:

    这是一份专题06 中华文明的发展(隋唐经济 思想文化)-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统编版)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经济文明,思想文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5 中华文明的发展(隋唐政治)-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统编版)课件PPT:

    这是一份专题05 中华文明的发展(隋唐政治)-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统编版)课件PPT,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政治文明,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专题08 明清经济 文化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专题08 明清经济 文化课件PPT,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历史概念,明清手工业,明清商品经济,明清的经济政策,明清的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政策,趁热打铁,“人”的解放,存天理灭人欲,对社会现实的批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