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3.3教案:牛顿第三定律第1页
    3.3教案:牛顿第三定律第2页
    3.3教案:牛顿第三定律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3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3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流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学理念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是现代高中物理教学的规范,在实施该标准的过程中,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改革教学模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满足学生终生发展需求,注重课程的时代性,关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求。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实施多样化教学,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从生活走进物理,再由物理解释生活现象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的自主创新和探究。
    二、教材分析
    《牛顿第三定律》是人教版(2019版)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3节的内容,教材第一、二章介绍了运动学知识,但未解释各种运动产生的原因。本章学习有关力的知识,为研究物体运动产生的原因奠定了基础。而本节是安排在重力弹力摩擦力之后,共点力平衡之前,有利于学生加深对重力弹力摩擦力的理解,也为共点力平衡问题中的受力分析环节打好基础,揭示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为力学中受力分析奠定了基础,是物理学中不可或缺,极其重要的知识点。
    三、学情分析
    这个阶段的学生处于高一阶段,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观察思考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但总容易忽略一些细节内容。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有了定性地学习,知道相互作用力是成对出现的,也知道二力平衡的概念。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对牛顿第三定律的认识存在不少误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在真实情境中让学生感受感知结论背后的含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知识本质。
    四、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物理观念
    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二)科学思维
    通过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科学探究
    1.通过演示实验,分析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2.通过操作实验,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
    1.结合有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生活实例,培养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感受物理学科研究的方法。
    2.激发探索的兴趣,养成一种科学探究的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它分析实际问题。
    难点:区别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六、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交流合作法
    七、教学用具
    气球、弹簧测力计、力传感器、多媒体等
    八、教学流程
    (一)新课引入
    情景一:释放充满气的气球,让学生观察气球的运动状态。
    情景二:播放嫦娥五号发射视频,并提问:为什么火箭喷气却向上运动呢?
    (二)讲授新课
    1.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实验一:请学生按压桌面,体会相互作用
    教师:手掌给桌面一个力,那这个力作用在呢?同时桌面给手一个什么力?这个力作用在什么上呢?
    学生(预设):桌面,支持力,作用在手上。
    实验二:请一名学生上台互相挤压两个充气气球,同学们观察气球现象说明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通过这两个实验让学生初步感受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对上述两个实验进行分析,分别对两组实验的物体和火箭进行受力分析,并判断谁是施力物体?谁是受力物体?
    归纳总结:
    通过观察和实验表明: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反之亦然。
    一个物体对另外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后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前一物体也施力。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之间,方向之间有什么关系?
    (1)通过多媒体播放鸡蛋撞石头动画,让学生思考鸡蛋“粉身碎骨”,但石头却“安然无恙”,是不是鸡蛋对石头的力小,而石头对鸡蛋的力大呢?
    (2)播放拔河比赛图片,请两位同学(一男一女)进行拔河比赛。
    拔河比赛具体分为下列几个步骤:
    男同学和女同学对拉。(男同学胜利)
    让男同学站在滑板上,再次和女同学对拉。(女同学胜利)
    请同学们谈谈看法。
    教师:通过刚才两次拔河比赛,用同样的力,却出现不同的比赛结果,那么两个的相互作用力大小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教师:同学们想一下,两个力的大小关系是不是定量关系?那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测量来确定两个力的大小。那我们用什么来测量呢?
    学生(预设):弹簧测力计。
    教师:弹簧测力计是可以测量,但对于拔河来说,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即使我们使用一个很大量程的弹簧测力计,也只能粗略的测量。
    从而引出力传感
    (3)用力传感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师生合作完成演示实验,实验分为静止时和运动时,得出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分析图像归纳得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牛顿第三定律
    教师指出上面探究结论早在几百多年前就由牛顿提出,即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公式:(负号表示方向相反)
    教师提出问题: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那前面我们提到拔河比赛为什么会有输赢呢?
    通过学习完牛顿第三定律和之前的比赛活动,学生找到了拔河比赛中输赢在于地面的摩擦力。
    4.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比较
    通过回忆等大,反向共线,引出平衡力
    教师提问:怎么区分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呢?
    实验三:做一做
    把A、B两个弹簧测力计连接在一起,用手拉弹簧测力计,使A、B两个弹簧测力计能够在水平方向上平衡,请对弹簧测力计受力分析,你能在水平方向上找出几对平衡力?几对相互作用力?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受力分析进行归纳、讨论、归纳、总结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异同点。
    想一想:
    (三)课堂巩固
    用弹簧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拉木块的力与木块拉弹簧的力是(B)
    A、一对平衡力
    B、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先有弹簧拉木块的力,后有木块拉弹簧的力
    D、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1.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相对而言的,其中一个是作用力,另一个力就是反作用力。
    2.牛顿第三定律:两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本P67“练习与应用”第2、4题
    九、板书设计
    3.3 牛顿第三定律
    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1.大小相等,
    2.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三、牛顿第三定律
    名称
    项目
    平衡力
    相互作用力
    共同点
    大小 相等 ,方向 相反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不同点
    作用对象
    分别作用在 同一 物体上
    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力的变化
    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
    力的性质
    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
    同一性质的力
    作用效果
    两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是使物体处于 平衡状态
    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各自独立产生作用效果

    相关教案

    必修 第一册3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这是一份必修 第一册3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共6页。

    物理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3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这是一份物理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3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用具,教学程序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必修 第一册3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物理必修 第一册3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流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