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生物模拟试卷(三)(含答案)
展开湖南省长沙市2022年中考生物模拟试卷(三)(解析版)
一、认真选题(本大题包括1~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均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南山牧场
B.边溪葡萄园
C.玉女溪
D.邵阳市第二中学的所有学生
2.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或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实验观察到的是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B.为观察细胞的内部结构,应将丙图中的②转为①
C.将载玻片往右下方移动,使乙图中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D.对光后,注视甲图中的④,同时双手调节①缓慢下降镜筒
3.甘薯内储存的化学能来自阳光,大量甘薯堆放在一起时间久了会发热。这两种能量转化分别是在甘薯细胞里的哪一个结构完成的( )
A.细胞膜、细胞质 B.叶绿体、线粒体
C.液泡、细胞质 D.叶绿体、液泡
4.下列植物中,都能产生种子的一组是( )
A.海带、卷柏、银杏 B.银杏、蜜橘、油茶
C.雪松、满江红、紫菜 D.萱草、大豆、硅藻
5.把两粒大小相似的、自身具备萌发条件的同种植物种子甲、乙分别种到肥沃和贫瘠的土壤中(其他外界条件相同),种子萌发情况是( )
A.甲种子先萌发 B.乙种子先萌发
C.同时萌发 D.无法判断
6.植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日常的衣、食、住、行往往都离不开它。植物从种子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中其有机物含量增加的主要物质来源是( )
A.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
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
C.土壤中的水和有机物
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无机盐
7.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是淀粉,下列能用来检验淀粉的试剂是( )
A.石灰水 B.高锰酸钾溶液
C.酒精 D.碘液
8.人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和胚胎发育的部位分别是( )
A.输卵管、子宫 B.卵巢、子宫
C.子宫、子宫 D.输卵管、输卵管
9.下列与食品安全没有关系的是( )
A.包装是否精美
B.是否标有食品质量安全标识“QS”
C.食品的成分
D.是否标有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
10.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通过血液运输到达脑组织细胞,至少经过的心脏次数以及经过的完整血液循环途径分别是( )
A.1次;体循环 B.2次;体循环 C.1次;肺循环 D.2次;肺循环
11.如图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选项
反射
反射弧的组成部分
A
望梅止渴
a是角膜
B
谈虎色变
b是听觉神经
C
缩手反射
c位于大脑皮层
D
排尿反射
d是传入神经
A.A B.B C.C D.D
12.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下列做法符合要求的是( )
A.退耕还林 B.围湖造田 C.填海盖楼 D.引进新物种
13.2019年底起,大规模蝗灾在东非蔓延,给当地的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有关蝗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食量大,对农作物破坏性强
B.后翅发达,飞行能力强
C.有外骨骼,能防止水分的散失
D.体外受精,繁殖能力强
14.生物小组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并获取了实验数据,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时间
2分37秒
1分46秒
54秒
A.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用时就越少
B.在A、B、C三处放置食物,小鼠走迷宫用时会减少
C.小鼠用时越来越少,说明其学习能力越来越强
D.小鼠一旦学会走迷宫,就不会忘记
15.下列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 )
A. B.
C. D.
16.如图表示酒制作过程中不同温度下,酵母菌发酵产生的气体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气体产生速率均下降
B.30℃时,酵母菌的活性最强
C.50℃时,酵母菌的活性逐渐减弱
D.40min时,温度越高气体产生速率越多
17.下列关于生物分类及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B.分类单位越小,所含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越少
C.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D.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18.金秋时节菊海飘香、秋高气爽,正是亲子出游的好时机。小明跟随妈妈参观菊花展的时候,发现了许多株盛开着五颜六色花朵的“塔菊”(如图)。培育这样的花卉采用的方法应该是( )
A.扦插 B.嫁接 C.压条 D.组织培养
19.下列是生物生殖和发育有关的示意图,其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生物与图丁所示生物的发育过程相同,都是完全变态发育
B.图乙所示的繁殖方式可在引进优良品种时缩短繁育周期
C.图丙中的胎儿所需的营养直接由a提供
D.图中四类生物的生殖都是有性生殖
20.外显率是指一定环境条件下,群体中某一基因型(通常在杂合子状态下)个体表现出相应表型的百分率。比如说,玉米形成叶绿素的基因型AA或Aa,在有光的条件下100%形成叶绿素,基因A的外显率是100%;而在无光的条件下,则不能形成叶绿素,我们就可以说在无光的条件下,基因A的外显率为0。下列对该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生物的性状不是基因作用的结果
B.生物的性状仅是环境作用的结果
C.生物的性状仅是基因作用的结果
D.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1.下列基因组成,一般属于生殖细胞的是( )
A. B.
C. D.
22.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C.原始大气含有水蒸气、氢气、氨、氧气、甲烷等气体
D.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23.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皮肤的屏障作用 B.白细胞吞噬病菌
C.接种乙肝疫苗 D.泪液的杀菌作用
24.“连花清瘟胶囊”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下列有关药品说明书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属于非处方药
B.可治疗风寒感冒
C.首次服用药量可加倍
D.中成药无毒副作用,可以长期服用
25.“珍爱生命,健康生活”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OTC无需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和使用
B.经常玩手机,熬夜上网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C.给健康人注射乙肝疫苗属于特异性免疫,疫苗是抗体
D.某高校在学生中开展的“刷卡”锻炼活动,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二、感受图形(本大题包括26~28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26.(5分)如图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五种动物,它们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多数种类是人们的好朋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类终生生活在水中,它们的运动器官是 。
(2)B类是一个特殊的类群,其幼体生活在水中,用 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裸露且湿润,能辅助呼吸。
(3)从 (填序号)类动物开始,属于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在它的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以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4)D类多数能在天空中飞翔,既要克服地心引力,又要维持高体温,故它们拥有一种独特的呼吸方式,叫做 。
(5)E类所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其体内特有的结构是 。
27.(5分)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途径示意图。
(1)血液循环分为 和 。
(2)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的场所是[ ] 处的毛细血管。
(3)体循环终止部位是[ ],此时血液变成了 血。
28.(5分)松毛虫是马尾松林的害虫,能取食马尾松针叶.松毛虫种群的爆发引起马尾松林成片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态后果.通过向马尾松林引入灰喜鹊,可以有效控制虫害.根据此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控制虫害的方法属于 ,具有长效、环保和无污染的特点;而农药防治不可能取得长期持续的防治效果,原因是 .
(2)上图是松毛虫个体发育中两个阶段的图片,请据图说出它的个体发育属于 ;甲图表示的是 阶段.
(3)松毛虫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68条,则其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 .
三、科学探究(本大题包括29~31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29.(5分)进行科学探究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式。依据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设置对照实验时,一组对照实验中有 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2)将一粒浸软的玉米种子从中央纵向剖开,在剖面上滴加一滴碘酒,被碘酒染成蓝色的结构是 。
(3)如图1所示,将一段蜜橘的枝条作为接穗,嫁接到枳壳的砧木上,则砧木该枝条上将来结出的果实是 (填“蜜橘”或“枳壳”)。
(4)为探究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同学们把正常生长的植物装入密闭的玻璃容器,如图2为自然条件下该容器内某气体一天24小时的含量变化。
①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细胞中的 。
②根据曲线图,同学们作出如下分析判断,合理的是 (填字母)。
A.该气体是氧气
B.植物在这一天积累了有机物
C.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最多的时刻为18:00
D.这一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长为12时
E.这一天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时长为24时
30.(5分)食品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表实验,来探究虾的保鲜方法。请回答:
组别
鲜虾数
包装
存放位置
时间
颜色
A
10只
保鲜膜
冰箱
两天
保持原样
B
10只
保鲜膜
室内
两天
有异味、变成白色
(1)A组的保存方法是 。
(2)B组鲜虾变质了,原因是微生物在食品中 。
(3)A、B两组相互形成 实验,变量是 。
(4)依据上述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
31.(5分)下面是某同学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记录(注:该实验中,除所控制的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
时间(min)
环境
1
2
3
4
5
6
7
8
9
明亮处鼠妇数量(只)
10
7
4
1
1
0
0
0
0
阴暗处鼠妇数量(只)
0
3
6
9
9
10
10
10
10
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该实验中,所控制的变量是 。
(2)通过分析上述数据,可得出结论: 。
(3)实验中,为什么要统计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
(4)实验结束后,应该怎样处理鼠妇? 。
(5)在探究了“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之后,如果要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在下列的三个实验装置中,你会选择 装置。
四、分析应用(本大题包括32~33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32.(10分)人类的眼色是由眼球虹膜的色素决定的。在丹麦蓝眼睛的人相当多。某生物兴趣小组对一些家庭进行颜色遗传调查,得到以下数据。
婚配方式
家庭数目
子女
父亲
母亲
蓝眼
褐眼
Ⅰ
蓝眼
蓝眼
150
625
0
Ⅱ
蓝眼
褐眼
158
317
322
Ⅲ
褐眼
褐眼
29
25
82
(1)表中第Ⅲ组家庭的父母都为褐眼,子女中有一部分虹膜呈现蓝色,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 。
(2)父母控制虹膜颜色这一性状的基因是以 为“桥梁”传递给后代的。
(3)根据表中第Ⅲ组数据可以推测褐眼是 性状。
(4)如果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请写出上述第Ⅲ组数据中双亲子女出现蓝眼的父母的基因组成:父亲 ,母亲 。
33.(10分)特殊时期我们不得不通过“空中课堂”来继续我们的学习,但这又对我们惯常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挑战。怎样合理安排我们的营养、运动和休息呢?
如图是小明同学原在校与今年3月份居家学习期间的作息时间分类统计。图1是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对照;图2是居家学习期间自主活动中各项内容的时间安排。
(1)据图1可知,在居家学习期间,小明在作息时间的分配上与其在校期间相比,时间减少最多的是 。
(2)在居家学习期间,小明发现自己明显发胖了,他认为这主要是运动时间减少造成的。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你结合图1说明理由: 。
(3)近期,小明觉得看远处物体有点模糊,于是到医院进行了检查。
①医生建议小明配戴眼镜,应选用 (填“凹”或“凸”)透镜矫正视力。
②小明的视力发生变化可能与观看电子屏幕时间变长有关,据图1和图2分析可知,小明每天用于观看电子屏幕总时长 (填“大于”或“等于”)3.3小时。
③请你为小明提出保护眼睛的建议: (写出一条即可)。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认真选题(本大题包括1~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均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南山牧场
B.边溪葡萄园
C.玉女溪
D.邵阳市第二中学的所有学生
【分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解:南山牧场、边溪葡萄园、玉女溪都既包括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都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而邵阳市第二中学的所有学生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消费者,没有其它生物成分,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故选:D。
【点评】只要熟练掌握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仔细分析选项中的内容是否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即可正确答题。
2.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或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实验观察到的是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B.为观察细胞的内部结构,应将丙图中的②转为①
C.将载玻片往右下方移动,使乙图中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D.对光后,注视甲图中的④,同时双手调节①缓慢下降镜筒
【分析】观图可知:甲图中①是细准焦螺旋、2是粗准焦螺旋、3是物镜、4是目镜,解答即可。
【解答】解:A、植物细胞和动物的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同点:是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此图是植物细胞,A错误;
B、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物镜倍数越小,镜头越短;所以为观察细胞的内部结构,应将丙图中的①低倍物镜转为②高倍物镜,B错误;
C、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将载玻片往右下方移动,使乙图中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C正确;
D、对光后,注视甲图中的③物镜,同时双手调节②粗准焦螺旋缓慢下降镜筒,以免物镜压坏玻片标本,D错误。
故选:C。
【点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3.甘薯内储存的化学能来自阳光,大量甘薯堆放在一起时间久了会发热。这两种能量转化分别是在甘薯细胞里的哪一个结构完成的( )
A.细胞膜、细胞质 B.叶绿体、线粒体
C.液泡、细胞质 D.叶绿体、液泡
【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细胞里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线粒体:将化学能释放,解答即可。
【解答】解: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细胞质:含有大量的物质,里面有叶绿体、线粒体、液泡,液泡中充满细胞液,一般地说,通过细胞质的流动,加速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其中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细胞里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故选:B。
【点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把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气。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4.下列植物中,都能产生种子的一组是( )
A.海带、卷柏、银杏 B.银杏、蜜橘、油茶
C.雪松、满江红、紫菜 D.萱草、大豆、硅藻
【分析】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根据植物种子的有无和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植物分成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的是孢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的是种子植物。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解答】解:A、海带属于藻类植物,卷柏属于蕨类植物,两者都用孢子来繁殖后代。而银杏属于裸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不符合题意。
B、银杏属于裸子植物,能产生种子;蜜橘、油茶属于被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符合题意。
C、雪松属于裸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满江红属于蕨类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紫菜属于藻类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不符合题意。
D、萱草和大豆属于被子植物,它们都能产生种子,硅藻属于藻类植物,用孢子繁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主要是要明确植物的分类以及各种植物的繁殖特点。
5.把两粒大小相似的、自身具备萌发条件的同种植物种子甲、乙分别种到肥沃和贫瘠的土壤中(其他外界条件相同),种子萌发情况是( )
A.甲种子先萌发 B.乙种子先萌发
C.同时萌发 D.无法判断
【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不仅需要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等外部条件,而且种子本身必须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
【解答】解:种子萌发所需要的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活的,度过休眠期的;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指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与土壤的肥沃程度无关,因此两粒大小相似、自身具备萌发条件的同种植物种子甲、乙分别播种在肥沃和贫瘠的土壤里,其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相同,应该是同时萌发。
故选:C。
【点评】关键是明确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指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6.植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日常的衣、食、住、行往往都离不开它。植物从种子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中其有机物含量增加的主要物质来源是( )
A.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
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
C.土壤中的水和有机物
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无机盐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在此过程中,完成了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据此解答。
【解答】解:植物从种子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中其有机物是光合作用制造的,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有机物含量增加的主要物质来源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
故选:B。
【点评】关键点:植物体的增重主要来源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
7.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是淀粉,下列能用来检验淀粉的试剂是( )
A.石灰水 B.高锰酸钾溶液
C.酒精 D.碘液
【分析】淀粉的特性是遇到碘液变蓝色,常用这一特性来检验淀粉的存在.
【解答】解:淀粉的特性是淀粉遇碘液变蓝色,因此可以用碘液来检验淀粉的存在。若溶液变蓝色,表明其中有淀粉,若不变蓝色表明其中淀粉含量极少或没有。所以,能用来检验淀粉的试剂是碘液。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淀粉的特性是遇到碘液变蓝色.
8.人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和胚胎发育的部位分别是( )
A.输卵管、子宫 B.卵巢、子宫
C.子宫、子宫 D.输卵管、输卵管
【分析】人类受精的过程及胚胎发育过程如图:
。
【解答】解: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怀孕到38周左右(266天),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因此人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和胚胎发育的部位分别是输卵管、子宫。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类受精和胚胎发育的过程。
9.下列与食品安全没有关系的是( )
A.包装是否精美
B.是否标有食品质量安全标识“QS”
C.食品的成分
D.是否标有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
【分析】食品安全是指:购买安全食品;防止食品污染;预防食物中毒。包括防止食品在生产过程中被农药等污染,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不吃有毒的食物,如发芽的马铃薯、有毒的蘑菇;防止食品被细菌等污染,食用前要加热煮熟;保持厨房和餐具的清洁卫生;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在购买食品时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标注的有关营养成分,是否有“QS”质量安全图标以及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
【解答】解:据分析可见:B、C、D都属于食品安全范畴,B、C、D错误;
A、包装是否精美,不属于食品安全范畴,A正确;
故选:A。
【点评】食品安全是当今社会关注的重要热点之一,会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分析、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10.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通过血液运输到达脑组织细胞,至少经过的心脏次数以及经过的完整血液循环途径分别是( )
A.1次;体循环 B.2次;体循环 C.1次;肺循环 D.2次;肺循环
【分析】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作血液循环。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解答即可。
【解答】解:血液循环途径如下:
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经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头部动脉→脑组织细胞,所以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通过血液运输到达脑组织细胞,至少2次经过心脏,经过的完整血液循环途径是肺循环。
故选:D。
【点评】掌握血液循环途径是解题的关键。
11.如图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选项
反射
反射弧的组成部分
A
望梅止渴
a是角膜
B
谈虎色变
b是听觉神经
C
缩手反射
c位于大脑皮层
D
排尿反射
d是传入神经
A.A B.B C.C D.D
【分析】反射弧是生物体完成反射活动的基础,a为感受器;b为传入神经;c为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据此解答。
【解答】解:A、若此图表示人看到酸梅分泌唾液的反射弧,在视觉的形成过程中,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感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所以a感受器即为视网膜,A错误;
B、谈虎色变属于条件反射,b传入神经为听觉神经,B正确;
C、若此图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由于缩手反射属于低级的反射活动,是由脊髓控制的,所以c代表脊髓的神经中枢。C错误。
D、若此图表示排尿反射的反射弧,d是传出神经,D错误。
故选:B。
【点评】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是考试的重点,掌握时可以结合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来帮助理解和记忆。
12.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下列做法符合要求的是( )
A.退耕还林 B.围湖造田 C.填海盖楼 D.引进新物种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解答】解: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围湖造田、填海盖楼、引进新物种都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造成环境的恶化,不利于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退耕还林有利于环境的绿化和保护,有利于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故选:A。
【点评】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13.2019年底起,大规模蝗灾在东非蔓延,给当地的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有关蝗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食量大,对农作物破坏性强
B.后翅发达,飞行能力强
C.有外骨骼,能防止水分的散失
D.体外受精,繁殖能力强
【分析】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蝗虫是典型的节肢动物,属于昆虫纲,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足和触角均分节,使得它们的运动更加灵活,活动范围更加扩大,昆虫的体表有外骨骼,坚韧的外骨骼既保护和支持了内部结构,也能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蒸发,这是节肢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主要原因。
【解答】解:A、蝗虫的成虫食量大,对农作物破坏性强,故A正确;
B、蝗虫的胸部有三对足,善于跳跃,有两对翅,后翅发达,能飞行,故B正确;
C、蝗虫的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和支持体内柔软器官的作用以及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的作用,适于陆地生活,故C正确;
D、蝗虫属于昆虫,体内受精,繁殖能力强,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明确蝗虫的形态结构、生理和发育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4.生物小组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并获取了实验数据,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时间
2分37秒
1分46秒
54秒
A.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用时就越少
B.在A、B、C三处放置食物,小鼠走迷宫用时会减少
C.小鼠用时越来越少,说明其学习能力越来越强
D.小鼠一旦学会走迷宫,就不会忘记
【分析】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能使动物更好的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解答】解:A、据表中数据可见: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用时就越少,A正确;
B、在A、B、C三处放置食物,引导小鼠靠气味走迷宫用时会减少,B正确;
C、据表中数据可见:小鼠用时越来越少,说明其学习能力越来越强,C正确;
D、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成长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这种行为会消失,D错误。
故选:D。
【点评】关键知道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
15.下列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 )
A. B.
C. D.
【分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但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如病毒,就没有细胞结构。
【解答】解: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的,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
A草履虫是动物,B青霉、D酵母菌都属于真菌,都有细胞结构;C细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故选:C。
【点评】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
16.如图表示酒制作过程中不同温度下,酵母菌发酵产生的气体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气体产生速率均下降
B.30℃时,酵母菌的活性最强
C.50℃时,酵母菌的活性逐渐减弱
D.40min时,温度越高气体产生速率越多
【分析】酵母菌发酵能产生气体,其发酵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过高酶会失去活性,温度过低酶的活性也会降低。识图分析解答。
【解答】解:A、分析图中曲线可知,20℃、30℃、40℃气体产量均升高,故不是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气体产量均下降,A错误。
B、分析图中曲线可知,40℃时酵母菌的活性最强,A错误。
C、随着温度的升高,大多数酵母菌在50℃时酶逐渐失活,C正确。
D、40min时,50℃时气体产量比30℃、40℃气体产量低,说明并不是温度越高气体产生量越多,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提高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17.下列关于生物分类及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B.分类单位越小,所含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越少
C.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D.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分析】1、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生物的共同点越少,亲缘关系越远;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生物的共同点越多,亲缘关系越斤。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解答】解:A、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A正确;
B、分类单位越小,所含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越多。B错误;
C、生物的栖息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了生物的栖息环境,即保护了环境中的生物,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C正确;
D、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D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保护动物的多样性的基本措施的内容,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生物的分类等知识。
18.金秋时节菊海飘香、秋高气爽,正是亲子出游的好时机。小明跟随妈妈参观菊花展的时候,发现了许多株盛开着五颜六色花朵的“塔菊”(如图)。培育这样的花卉采用的方法应该是( )
A.扦插 B.嫁接 C.压条 D.组织培养
【分析】嫁接是直接把一种植物的枝条或芽,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接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完整的植物体,很多果树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的品种。
【解答】解: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属于无性繁殖,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因此园艺师将一株野生的菊花培育成具有多种颜色多个花朵的“塔菊”,就可以使用这几种不同品种的菊花的枝或芽做接穗,嫁接到一株单色的野生菊上即可。
故选:B。
【点评】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
19.下列是生物生殖和发育有关的示意图,其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生物与图丁所示生物的发育过程相同,都是完全变态发育
B.图乙所示的繁殖方式可在引进优良品种时缩短繁育周期
C.图丙中的胎儿所需的营养直接由a提供
D.图中四类生物的生殖都是有性生殖
【分析】图甲是昆虫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乙图是嫁接的生殖方式,丙中a羊水,b是胎盘,c子宫内壁,丁是青蛙的发育过程.
【解答】解:A、图甲是昆虫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丁是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两者都是变态发育,错误.
B、图乙所示的繁殖方式是嫁接,能保持接穗的优良性状,达到早结果、增强抗寒性、抗旱性、抗病虫害的能力,正确.
C、丙图中的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错误.
D、甲、丙、丁都属于有性生殖,乙属于无性生殖,错误.
故选:B.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几种生物的生殖发育特点.
20.外显率是指一定环境条件下,群体中某一基因型(通常在杂合子状态下)个体表现出相应表型的百分率。比如说,玉米形成叶绿素的基因型AA或Aa,在有光的条件下100%形成叶绿素,基因A的外显率是100%;而在无光的条件下,则不能形成叶绿素,我们就可以说在无光的条件下,基因A的外显率为0。下列对该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生物的性状不是基因作用的结果
B.生物的性状仅是环境作用的结果
C.生物的性状仅是基因作用的结果
D.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分析】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生物的性状表现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解答】解:生物的表现型受环境的影响,基因型相同,在不同的环境中,表现型不同。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玉米形成叶绿素和不形成叶绿素的遗传物质相同,而表达的性状不同,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说明表现型是基因型和外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21.下列基因组成,一般属于生殖细胞的是( )
A. B.
C. D.
【分析】每种生物的体细胞内都含有一定数量的结构不同的染色体,这些染色体、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和基因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通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既含有卵细胞的染色体,又含有精子的染色体,因此受精卵内的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一样。
【解答】解: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里;在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因此染色体、基因在生殖细胞中是不成对的。选项A的染色体是一对,基因是AA;
选项B是染色体是一对,基因是aa;
选项C的染色体是一对,基因是Aa;因此ABD都属于体细胞。
选项C的染色体是一条,基因是A不成对,因此属于生殖细胞。
故选:C。
【点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在体细胞内是成对存在的,在生殖细胞内染色体是成单存在的,因此基因也是成单存在的。
22.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C.原始大气含有水蒸气、氢气、氨、氧气、甲烷等气体
D.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分析】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解答】解:A、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所以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A正确;
B、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B正确;
C、原始大气含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等气体,没有氧气,C错误;
D、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D正确。
故选:C。
【点评】理解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要重点掌握。
23.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皮肤的屏障作用 B.白细胞吞噬病菌
C.接种乙肝疫苗 D.泪液的杀菌作用
【分析】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考查的是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解答】解:保护人体健康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能够阻挡和杀死病原体,阻挡和清除异物;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能够溶解杀死病原体;第三道防线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来抵抗抗原。其中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
A、皮肤的屏障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不是特异性免疫。故不合题意。
B、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不是特异性免疫。故不合题意。
C、接种乙肝疫苗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该抗体只对乙肝病毒有免疫作用,是特异性免疫。故符合题意。
D、泪液的杀菌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不是特异性免疫。故不合题意。
故选:C。
【点评】区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是个重要的考点。
24.“连花清瘟胶囊”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下列有关药品说明书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属于非处方药
B.可治疗风寒感冒
C.首次服用药量可加倍
D.中成药无毒副作用,可以长期服用
【分析】服用药品前要仔细阅读药品的使用说明书,使用说明中的作用与用途(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规格、有效期、批准文号、制造单位和注意事项对于安全用药都是十分重要的。
【解答】解:A、药品主要包括非处方药和处方药,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Rx.此说明有“OTC”标志,说明该药为非处方药,A正确。
B、说明书中注明了其功能主治是:流行性感冒,风寒感冒者不适用,B错误。
C、说明书中注明:口服一次4粒,一日三次,C错误。
D、是药三分毒,说明书中注明:本品不宜长期服用,D错误。
故选:A。
【点评】会正确阅读药物的使用说明书,既能解决题目,又能用于指导我们的实际生活。
25.“珍爱生命,健康生活”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OTC无需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和使用
B.经常玩手机,熬夜上网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C.给健康人注射乙肝疫苗属于特异性免疫,疫苗是抗体
D.某高校在学生中开展的“刷卡”锻炼活动,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分析】(1)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2)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3)免疫分为两种,一种是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另一种是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4)针对传染源所采取的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针对传播途径所采取的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针对易感人群所采取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解:A、标有“OTC”的药品是非处方药,无需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和使用,A正确;
B、经常玩手机,熬夜上网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B正确;
C、给健康人注射乙肝疫苗是后天建立的针对乙肝病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疫苗是抗原,C错误;
D、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某高校在学生中开展的“刷卡”锻炼活动,运动健身提高自身免疫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D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二、感受图形(本大题包括26~28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26.(5分)如图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五种动物,它们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多数种类是人们的好朋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类终生生活在水中,它们的运动器官是 鳍 。
(2)B类是一个特殊的类群,其幼体生活在水中,用 鳃 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裸露且湿润,能辅助呼吸。
(3)从 C (填序号)类动物开始,属于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在它的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以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4)D类多数能在天空中飞翔,既要克服地心引力,又要维持高体温,故它们拥有一种独特的呼吸方式,叫做 双重呼吸 。
(5)E类所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其体内特有的结构是 膈 。
【分析】图中A是鱼类,B是青蛙属于两栖动物,C是鳄鱼属于爬行动物,D是鸭子属于鸟类,E是家兔属于哺乳动物,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1)A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2)B是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即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属于两栖动物。
(3)C鳄鱼属于爬行动物,体表覆盖着鳞片,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用肺呼吸,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4)D鸭子属于鸟类,它们拥有一种独特的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双重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可以供给鸟类飞翔时充足的氧气,有利于鸟类的飞翔。
(5)E家兔属于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提高了后代生存率,体内特有的结构是膈。
故答案为:(1)鳍。
(2)鳃。
(3)C。
(4)双重呼吸。
(5)膈。
【点评】明白动物所属类群及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27.(5分)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途径示意图。
(1)血液循环分为 肺循环 和 体循环 。
(2)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的场所是[ 8 ] 肺泡 处的毛细血管。
(3)体循环终止部位是[ 4 ],此时血液变成了 静脉 血。
【分析】在血液循环模式图中:1上腔静脉,2肺动脉,3是主动脉,4右心房,5右心室,6下腔静脉,7头部及上肢处毛细血管,8肺部毛细血管,9肺静脉,10左心房,11左心室,12腹腔内个别器官处的毛细血管,13身体下部器官及下肢处毛细血管。
【解答】解:(1)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2)血液流经肺泡处的毛细血管时发生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因此血液发生变化的部位是[8]肺泡处的毛细血管。
(3)体循环是指血液从左心室进入主动脉,流经身体各处毛细血管网,最后通过上下腔静脉流回4右心房的循环,在体循环中,血液为全身组织细胞送去了氧气,因此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故答案为:(1)体循环;肺循环。(两空不分先后顺序)
(2)8;肺泡。
(3)4;静脉。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
28.(5分)松毛虫是马尾松林的害虫,能取食马尾松针叶.松毛虫种群的爆发引起马尾松林成片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态后果.通过向马尾松林引入灰喜鹊,可以有效控制虫害.根据此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控制虫害的方法属于 生物防治 ,具有长效、环保和无污染的特点;而农药防治不可能取得长期持续的防治效果,原因是 农药对具有抗药性的松毛虫不起作用(或害虫对农药产生了抗药性) .
(2)上图是松毛虫个体发育中两个阶段的图片,请据图说出它的个体发育属于 完全变态 ;甲图表示的是 幼虫 阶段.
(3)松毛虫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68条,则其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 34 .
【分析】(1)生物防治就是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
(2)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而不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
(3)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受精卵的染色体与体细胞相同.因此某种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N,则其受精卵为2N;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为N.
【解答】解:(1)利用灰喜鹊控制害虫数量属于生物防治,利用生物防治法控制害虫不仅环保、无污染,还能取得长期持续的防治效果,因为若长期用农药防治害虫,有可能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农药对具有抗药性的松毛虫不起作用,所以农药防治不可能取得长期持续的防治效果.
(2)松毛虫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甲图所示为幼虫期,乙图为成虫期.
(3)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因此松毛虫的体细胞中有68条染色体,其卵细胞中就有体细胞中一半的染色体数,即34条.
故答案为:
(1)生物防治;农药对具有抗药性的松毛虫不起作用(或害虫对农药产生了抗药性)
(2)完全变态;幼虫
(3)34条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三、科学探究(本大题包括29~31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29.(5分)进行科学探究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式。依据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设置对照实验时,一组对照实验中有 一 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2)将一粒浸软的玉米种子从中央纵向剖开,在剖面上滴加一滴碘酒,被碘酒染成蓝色的结构是 胚乳 。
(3)如图1所示,将一段蜜橘的枝条作为接穗,嫁接到枳壳的砧木上,则砧木该枝条上将来结出的果实是 蜜橘 (填“蜜橘”或“枳壳”)。
(4)为探究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同学们把正常生长的植物装入密闭的玻璃容器,如图2为自然条件下该容器内某气体一天24小时的含量变化。
①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细胞中的 叶绿体 。
②根据曲线图,同学们作出如下分析判断,合理的是 CE (填字母)。
A.该气体是氧气
B.植物在这一天积累了有机物
C.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最多的时刻为18:00
D.这一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长为12时
E.这一天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时长为24时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3)根据曲线图可以看出,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气体浓度的变化。
【解答】解:(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因此对照实验的变量要唯一。
(2)玉米种子的胚乳中含有淀粉,因此将玉米种子从中央纵向剖开,在剖面上滴加一滴碘酒,胚乳变蓝色。
(3)嫁接属于无性生殖,能保持接穗优良性状,将一段蜜橘的枝条作为接穗,嫁接到枳壳的砧木上,则砧木该枝条上将来结出的果实是蜜橘。
(5)①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②A、在0﹣6点时,该气体的浓度升高,夜间无光,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氧气的浓度不升高。A错误。
B、6﹣12点时在,该气体的浓度又逐渐减少,而此时有光照,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图中0点和24点二氧化碳的浓度相等,说明一昼夜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没有减少,即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和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相等,没有积累有机物。B错误。
C、6﹣18时为白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断消耗二氧化碳,也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但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所以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降低,即有机物一直在积累,直到18点,因此18点有机物积累最多,C正确。
D、6点和18点代表呼吸作用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相等,光合作用是逐渐增强和逐渐减弱的,所以6点前和18点后有光合作用在进行,因此这一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长大于12小时,D错误。
E、植物的呼吸作用时时刻刻都在进行,因此E正确。故选:CE。
故答案为:(1)一。
(2)胚乳。
(3)蜜橘。
(4)①叶绿体;②CE。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对照实验的设置、种子的结构、植物的无性生殖以及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关知识点。
30.(5分)食品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表实验,来探究虾的保鲜方法。请回答:
组别
鲜虾数
包装
存放位置
时间
颜色
A
10只
保鲜膜
冰箱
两天
保持原样
B
10只
保鲜膜
室内
两天
有异味、变成白色
(1)A组的保存方法是 低温保存法 。
(2)B组鲜虾变质了,原因是微生物在食品中 生长和繁殖 。
(3)A、B两组相互形成 对照 实验,变量是 温度 。
(4)依据上述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低温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有利于食物的保鲜 。
【分析】由于各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依附其上利用食物中的养分,发育、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的味道,如酸、臭等等。因此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高温消毒、紫外线照射、使用消毒液是将细菌杀死。
【解答】解:(1)A组放置在冰箱中,保存方法是低温保存(冷藏法、冷冻法)。有异味、变成白色。
(2)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
(3)A、B两组实验有唯一变量﹣﹣温度。形成一组对照,探究温度对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4)由表中A组两天保持原样,B两天有异味、变成白色,可得低温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有利于食物的保鲜。
故答案为:
(1)低温保存法 (冷藏法、冷冻法)
(2)生长和繁殖
(3)对照(对比);温度
(4)低温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有利于食物的保鲜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确定实验变量,进行探究。理解掌握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方法步骤、细菌菌落的特点。
31.(5分)下面是某同学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记录(注:该实验中,除所控制的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
时间(min)
环境
1
2
3
4
5
6
7
8
9
明亮处鼠妇数量(只)
10
7
4
1
1
0
0
0
0
阴暗处鼠妇数量(只)
0
3
6
9
9
10
10
10
10
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该实验中,所控制的变量是 光 。
(2)通过分析上述数据,可得出结论: 光照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
(3)实验中,为什么要统计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
(4)实验结束后,应该怎样处理鼠妇? 将鼠妇放回适宜它生长的大自然中 。
(5)在探究了“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之后,如果要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在下列的三个实验装置中,你会选择 A 装置。
【分析】(1)鼠妇喜欢生活在温暖、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3)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1)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由于“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所以实验的唯一变量是光。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以便对照。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可见在进行探究实验时,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都非常重要。
(2)统计并计算全班平均值,明亮处的平均值=(10+7+4+1+1+0+0+0+0)÷9≈2(个);阴暗处的平均值=(0+3+6+9+9+10+10+10+10)÷9≈8(个)。明亮处为2个,阴暗处为8个,表明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其他合理答案均可),因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光照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3)为了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可靠,因此要计算全班平均值。
(4)要养成爱护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所以要把鼠妇放回到适宜它生长的自然环境中。
(5)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题目中提出的是“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那么设计对照实验中除了水分以外,其他条件如光照、温度等都应当相同。在四个选项中只有A没有受到光照条件的干扰,这样既创设了适于鼠妇生活的环境条件,变量水分又是唯一的。
故答案为:(1)光;
(2)光照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3)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4)将鼠妇放回适宜它生长的大自然中;
(5)A
【点评】在设计探究实验时,常用到对照实验的设计,要注意唯一变量即所要探究的条件。还要注意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四、分析应用(本大题包括32~33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32.(10分)人类的眼色是由眼球虹膜的色素决定的。在丹麦蓝眼睛的人相当多。某生物兴趣小组对一些家庭进行颜色遗传调查,得到以下数据。
婚配方式
家庭数目
子女
父亲
母亲
蓝眼
褐眼
Ⅰ
蓝眼
蓝眼
150
625
0
Ⅱ
蓝眼
褐眼
158
317
322
Ⅲ
褐眼
褐眼
29
25
82
(1)表中第Ⅲ组家庭的父母都为褐眼,子女中有一部分虹膜呈现蓝色,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 变异 。
(2)父母控制虹膜颜色这一性状的基因是以 生殖细胞(或精子和卵细胞) 为“桥梁”传递给后代的。
(3)根据表中第Ⅲ组数据可以推测褐眼是 显性 性状。
(4)如果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请写出上述第Ⅲ组数据中双亲子女出现蓝眼的父母的基因组成:父亲 Dd ,母亲 Dd 。
【分析】(1)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解答】解:(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表中第Ⅲ组家庭的父母的都为褐眼,子女有一部分的虹膜呈现蓝色,体现了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变异。
(2)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3)表中第Ⅲ组家庭的父母都是褐眼,而子女中出现了蓝眼个体,说明褐眼是显性性状、蓝眼是隐性性状。
(4)由表中第Ⅲ组数据可知:父母都是褐眼,子女中有蓝眼(基因组成为dd)个体,说明父母的基因组成都是杂合的,即都为Dd,如图:
故答案为:(1)变异
(2)生殖细胞(或精子和卵细胞)
(3)显性
(4)Dd;D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及其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33.(10分)特殊时期我们不得不通过“空中课堂”来继续我们的学习,但这又对我们惯常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挑战。怎样合理安排我们的营养、运动和休息呢?
如图是小明同学原在校与今年3月份居家学习期间的作息时间分类统计。图1是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对照;图2是居家学习期间自主活动中各项内容的时间安排。
(1)据图1可知,在居家学习期间,小明在作息时间的分配上与其在校期间相比,时间减少最多的是 运动 。
(2)在居家学习期间,小明发现自己明显发胖了,他认为这主要是运动时间减少造成的。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你结合图1说明理由: 同意,运动时间减少最多 。
(3)近期,小明觉得看远处物体有点模糊,于是到医院进行了检查。
①医生建议小明配戴眼镜,应选用 凹 (填“凹”或“凸”)透镜矫正视力。
②小明的视力发生变化可能与观看电子屏幕时间变长有关,据图1和图2分析可知,小明每天用于观看电子屏幕总时长 大于 (填“大于”或“等于”)3.3小时。
③请你为小明提出保护眼睛的建议: 减少观看电子屏幕的时间 (写出一条即可)。
【分析】近视眼的晶状体变厚,会聚能力增强,眼球前后径太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要看清远处的物体需要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解答】解:(1)据图1柱状图可见:在居家学习期间,小明在作息时间的分配上,与其在校期间相比,时间减少最多的是运动。
(2)在居家学习期间,小明发现自己明显发胖了,据图1柱状图可见:主要是运动时间减少造成的。
(3)①②③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据图1可见:物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小明患了近视,需要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据图2可见:导致小明近视的主要原因是小明每天用于观看电子屏幕总时长大于 3.3小时。所以建议小明减少观看电子屏幕的时间。
故答案为:(1)运动。
(2)同意,运动时间减少最多。
(3)①凹。
②大于。
③减少观看电子屏幕的时间。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措施。
湖南省长沙市中考模拟生物试卷三套(附参考答案):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中考模拟生物试卷三套(附参考答案),共35页。
湖南省长沙市2024年中考模拟生物试卷附参考答案: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2024年中考模拟生物试卷附参考答案,共13页。
2023届湖南省长沙市中考生物专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湖南省长沙市中考生物专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