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中历史高考历史一轮综合复习课件:第1讲(人教版)

    高中历史高考历史一轮综合复习课件:第1讲第1页
    高中历史高考历史一轮综合复习课件:第1讲第2页
    高中历史高考历史一轮综合复习课件:第1讲第3页
    高中历史高考历史一轮综合复习课件:第1讲第4页
    高中历史高考历史一轮综合复习课件:第1讲第5页
    高中历史高考历史一轮综合复习课件:第1讲第6页
    高中历史高考历史一轮综合复习课件:第1讲第7页
    高中历史高考历史一轮综合复习课件:第1讲第8页
    还剩4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历史高考历史一轮综合复习课件:第1讲(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高考历史一轮综合复习课件:第1讲(人教版)
    单元知识体系[考 纲]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 标]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从禅让到王位世袭(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王位传承的方式有__________和兄终弟及。(2)夏商的政治特点:王权具有________色彩。父子相传神秘王室 王族 贡赋 卿大夫 分封制 【易混易错】 关于分封制理解的误区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然而“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自近代引入中国的,西周“封建”即“封邦建国”之意,显然不是后来的社会形态概念。3.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____________上的矛盾。(2)含义:宗法制是用________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3)最大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土地继承 父系 嫡长子继承制 (5)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____________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相对 统治集团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背景: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2)秦朝统一:秦国经过____________后日益强大,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于公元前______年实现了统一。王 商鞅变法 221 御史大夫 郡守 粤省历史: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征发五十万军民平定南蛮(即现在的广东、广西一带),设南海、桂林和象郡三个郡来管治,其中,南海郡就在现在的广东省境内,郡所在番禺(即当今的广州市)。秦律 车轨 法家【升华提高】 从制度创新的备考视角看,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核心,各级职能部门分权制约,各级官员由皇帝任命,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影响深远等是秦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征。史料 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蔽周室。——顾炎武 本史料中的“封建”指分封制,反映出其实施的目的是拱卫王室,巩固西周统治。主题1 分封制的目的史料一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史料二 西周分封制示意图主题2 分封制的对象与布局导读 (1)注意材料的来源(出处);(2)注意材料中的显性信息;(3)注意图例表示的内容。 本史料反映出分封的对象主要是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从布局上,王族占据战略要地,是分封的主体,直观地反映了“拱卫王室”的分封意图。(1)积极作用:西周初期,周王有较高的权威,周王对诸侯国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向心力。诸侯国对周王室起到拱卫作用,使周朝不仅巩固了统治,而且扩大了疆域,成为地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2)消极作用:诸侯在封地内有权分封卿大夫、设置官员、建立武装、扩大统治区域,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为分裂割据提供了条件。主题3 分封制的作用图解:主题1 大宗与小宗 划分大宗、小宗的依据是血缘关系的亲疏、嫡庶之别,大宗、小宗是相对的,并不是一成不变,每一宗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确立了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了贵族特权;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促进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对后世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日常生活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修族谱、祭拜祖先、寻根问祖等。主题2 宗法制的影响(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分封制,说明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带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3)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4)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史料一 在考古中发现了大量的新石器时代的大规模祭祀活动的遗址;夏商周的王被称为“天子”;据殷墟出土的大量的甲骨文卜辞,表明当时的商朝统治者几乎是每日必卜、每事必卜。许多重要的军国大事都要由神意来决定……商朝天子既是人,又是连接天人意志的神……据史料记载,“巫”是早期国家中最重要的职官之一。 史料反映出借天上的“神权”来强化人间“王权”的意图,体现了王权与神权的结合。史料二 (西周)整个国家政权就是由“大宗”“小宗”的宗法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家族的血缘关系与国家的组织关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周天子在宗法关系上是天下的“大宗”,在政治关系上是一国之君……总之,宗法系统上的等级与政权组织中的等级是对立统一的,这就形成了亲贵合一、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 史料反映了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权力结构的特点。史料三 早期的国家是从部落制中脱胎出来的……王权不可避免地受到各方面的制约。“夏桀为仍之会,有缗叛之,商纣之黎东之薮,东夷叛之;周幽为大室之盟,戎狄叛之……”王国维在谈到早期国家权力时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史料反映出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主题1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图示:秦朝中央和地方的官僚机构 秦始皇通过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将地方大权收归中央,中央大权由皇帝一人裁决,实现了高度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1)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应的概念,是一种决策方式。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2)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主题2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1.特点(1)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集体对皇帝无条件负责。(2)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之间、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的两对基本矛盾。 主题3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及影响2.影响(1)积极①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朝国力日益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中国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②促进了中国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③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2)消极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阶级矛盾激化,给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破坏。 1.相同点:都是中国古代中央管理地方的政治制度。2.不同点 例1 (2014·广东文综·12)“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  )A.祖先牌位 B.皇帝宝座C.青铜兵器 D.铁制农具答案 A 审题突破 本题以甲骨文“宗”字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和逻辑推理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对宗法含义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法与血缘密切相关,因此“”应表示祖宗牌位,B、C项与宗法无关,故排除;商周时期尚无皇帝,直到秦朝才有皇帝制度,故排除D项。例2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 B.河北C.陕西 D.山东答案 C审题突破 结合题意可知周代的“雅言”应是西周王畿地区的语言,西周的都城在镐京即现在的陕西西安,故选C项,A、B、D项错误。答案 B审题突破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石碑《九域守令图》中的“守令”和“并四海、灭陈、天下合一”等信息,反映了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置郡县的史实。可知□要求填的缺失的文字是秦。A、C、D项与题干反映的信息不符。故选B项。本讲应关注的热点:宗法制对当今社会生活的影响;秦的统一与祖国统一大业的时空穿越意义;制度创新对社会历史进步的作用等。命题思想一 隐含社会热点【题点】 宗法制与现实生活1.(2015·广东汕尾调研·12)《史记·殷本纪》载:(商代)“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这表明当时(  )A.王位世袭制不复存在 B.宗法制尚未完全确立C.分封制造成国家分裂 D.郡县制已经开始推行【答案】B [由“弟子或争相代立”可知,王位依然在王族内部传,王位世袭制依然存在,故A项错误;“弟子或争相代立”体现出了王位继承的混乱,故B项正确;题干强调王位继承问题,没有涉及分封制问题,故C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开始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直至秦统一后,秦始皇才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故D项错误。]【题点】 秦中央集权措施与当今政治改革2.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刘伟在进行2015年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时表示,万众创新,制度创新更重要。秦始皇在制度创新方面的贡献不包括 (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C.统一度量衡标准 D.首创郡县制度【答案】D [郡县制在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已有实行,秦始皇只是将其推广到全国。]【题点】 概念——分封制3.下图反映的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命题思想二 紧扣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A.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序列D.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的统治,保证了社会的平稳发展【答案】D [西周的整套制度能维系奴隶主统治,该制度在实行前期促进了社会的平稳发展,但后期造成了割据动荡。故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题点】 主干知识——中央集权制度4.易中天教授在《中国大一统》中讲道:“中国大一统局面在全世界也找不出第二个,历经2000多年至今还是大一统国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B.“天下为公”意识的影响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D.“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规律【答案】C [从备选项中确定最有利于维护大一统局面的因素,结合所学可知,应选C项]命题思想三 凸显新史观、新价值观【题点】 新价值观——热爱和继承优秀文化传统5.《金乡县志》记录了明代地方官的一次祝酒词:“敦崇礼教,举行宴饮,凡我长幼,各相劝勉,为子尽孝,长幼有序,内睦宗族,外和乡党。”此中包含的中国传统观念不包括 (  )A.宗法观念 B.忠孝观念C.遵守秩序观念 D.崇信佛道观念【答案】D [材料中“敦崇礼教”特指信奉儒学价值观,而非崇信佛道观念,故D项有误,符合题意。]命题思想四 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题点】 传统价值观的影响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名利色彩鲜明 D.专制王权强大【答案】B [姓氏和血缘、家族相联在一起,中国人将姓放在个人名字之前,反映出家族宗法观念浓厚。故选B项。A、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只是说中国人的姓和名的排序与西方不同。C项说法明显与材料相反。]更多精品资料请添加微信:2777464395

    相关课件

    高中历史高考历史一轮综合复习课件:第4讲(人教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高考历史一轮综合复习课件:第4讲(人教版)

    高中历史高考历史一轮综合复习课件:第24讲(人教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高考历史一轮综合复习课件:第24讲(人教版)

    高中历史高考历史一轮综合复习课件:第21讲(人教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高考历史一轮综合复习课件:第21讲(人教版)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