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时02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版)(原卷版)
展开课时02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1.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朝议有廷议和集议的区别。皇帝在殿堂听政,百官按例朝见,有事皇帝口头提出,有争议的当朝议论,谓之廷议。有些事皇帝不在朝会中提出,而“下其议”于一定范围的官员,然后再将意见上奏,谓之集议。秦和汉初的朝议制度( )
A.蕴含制约君权的有利因素
B.体现了政治决策的复杂多变
C.扩大了相权造成皇权旁落
D.实现了监督皇权和君臣共治
2.据《秦律》记载:“为作务及官府市,受钱必辄入其钱缿中,令市者见其入,不从令者赀(罚) 一甲(铠甲)。”以下选项对上述材料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
A.市者指的是管理市场的官员
B.当时已有管理市场交易的法律
C.目的是防止偷税漏税
D.此制度刺激了新的经济因素产生
3.据《汉书》记载,汉武帝从封禅还,坐明堂议事,颁诏曰:“古者天子五载一巡狩,用事泰山,诸侯有朝宿地。”其令诸侯各治邸(住宿场所)泰山下。这表明汉武帝( )
A.遵循古法推行分封制度
B.确立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C.加强对诸侯的政治控制
D.有效地解决了王国问题
4.东汉时期,伏波将军马援在岭南采取建郡县、行汉法、治城郭等措施,为边疆稳定与发展作出了贡献。据此可知,当时中央王朝对边疆的治理( )
A.与推恩令的政策推行有关
B.注重羁縻政策化解矛盾
C.重视华夏民族的一体观念
D.体现了中央集权的要求
5.西汉向商人征收“算缗”(一种财产税),同时实施“告缗”(鼓励检举揭发瞒产漏税者,并规定将瞒产漏税者的一半财产奖给告发人)。西汉政府实行“算缗”和“告缗”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工商业规范发展
B.强化对经济的控制
C.提高地主的政治地位
D.为北击匈奴作准备
6.东汉班固《汉书》援引战国时期李悝对农民五口之家经济状况的描述,如下表所示。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
收入总额 | 治田百亩,每亩出粟一石半,全年收获一百五十石 | ||
支出所需 | 土地税 | 家庭衣食 | 地方公益 |
十五石 | 一百四十石 | 十石 | |
备注 | 家庭治病与丧葬之费不计,军事动员之额外赋税也不计 |
A.农业税赋额度比较合理
B.自耕农经济正在逐步瓦解
C.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D.个体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
7.下图为河套地区出土陶明器的汉墓数量变化图(单位:座)。据此推断,汉代( )
A.河套地区官营手工业发展慢
B.手工业区域分工较为明显
C.对北疆区域的开发相对滞后
D.河套地区手工业有所发展
8.汉初文献将汉朝中央政府直接统治区域的人称为“汉民”。其他诸侯国人则称“吴人”“楚人”“齐人”等。这一不同称谓( )
A.有利于探察汉初的国家结构
B.表明王国力量严重威胁中央
C.说明国家统一观念尚未出现
D.揭示汉初区域经济差异明显
9.下表为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各郡国人口状况统计表(部分:主要为今京津冀地区)。据此可知当时( )
郡国 | 人口数量 | 占全国人口 的比例(%) | 人口密度(人/ 平方公里) |
赵国 | 349 952 | 0.61 | 83.59 |
魏、钜鹿、清河、 广平、信都郡 | 3 115 196 | 5.4 | 91.79 |
涿郡 | 782 764 | 1.36 | 50.62 |
上谷郡 | 117 763 | 0.2 | 5.2 |
真定国 | 178 616 | 0.31 | 190.63 |
渤海郡 | 905 119 | 1.57 | 55.62 |
A.汉匈战争导致北方人口减少
B.北方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南北经济发展差距不断加大
D.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10.西汉初年,“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十二三”。面对这一局势,萧何为丞相后“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这一做法( )
A.强调维护中央政府的权威
B.体现抑制王侯势力的意图
C.否定沿袭秦朝的政治制度
D.力图采用宽缓的治理措施
11.汉初官营手工业主要为政府、皇室提供漆器、衣物、纺织品等物品及服务。武帝时,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尤其是盐铁成品,虽有部分仍供给官府,但大部分交由盐铁官贩卖。这一变化是由于武帝时期( )
A.放弃了抑商政策
B.开通了丝绸之路
C.强化了经济控制
D.形成了统一市场
12.下表反映的是汉代货币发行的情况(1两=24铢)。由此可知( )
发行时间 | 名称 | 重量 | 币面文字 | 是否垄 断发行 |
汉文帝五年 (公元前175年) | 四铢钱 | 四铢 | 半两 | 否 |
汉武帝建元元年 (公元前140年) | 三铢钱 | 三铢 | 三铢 | 不准私铸 |
汉武帝元鼎四年 (公元前113年) | 上林三 官五铢 | 五铢 | 五铢 | 由中央垄断 |
A.秦朝半两钱在汉代一直通行
B.汉代经济管控能力逐渐增强
C.汉代货币、币值始终一致
D.汉代不存在通货膨胀的现象
13.“使原料多样化,还能化旧利废,取材方便,提高了植物纤维的质量,便于普遍推广,成为书写的不可或缺的材料。”这种工艺带来的变革( )
A.造出了中国最早的纸张
B.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推广
C.为兴办太学创造了物质条件
D.传入欧洲促进了远洋航行
14.汉代人们在作决断时常常“引据大义,正之经典”,史书即有所谓“以《禹贡》治河”“以《洪范》察变”“以《春秋》决狱”“以《诗》三百篇作谏书”等记载。这表明当时( )
A.传统典籍决定人们日常生活
B.引经据典成为史书著述方向
C.文化传统深刻影响现实政治
D.儒家思想实现理论化体系化
15.《春秋繁露》载:“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该材料( )
A.体现了道家“无为”的治国理念
B.体现了儒学的民本思想
C.强调了孔孟儒学的“仁爱”思想
D.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伦观念
1.秦灭六国后统一帝国的规模不断扩大,秦始皇为平衡国内人口,将中原人口密集区的部分人口迁徙至经济落后地区或少数民族占领区。这一战略布局( )
A.利于促进大秦帝国的统一
B.是古代中国大规模移民现象的开始
C.是小农经济扩张性的体现
D.利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2.公元前202年,在分析楚汉之争中刘邦与项羽胜负的原因时,刘邦的重要将领都武侯高起、安国侯王陵认为,项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汉高帝“与天下同利”,封“有功者”为列侯,故“万民大安,莫不受休德”。当时刘邦的这一做法( )
A.导致了王国威胁中央
B.决定了项羽溃败的结局
C.凝聚了统治集团力量
D.确立了汉初的基本制度
3.《张家山汉简》中有涉及家庭暴力的法律条文,如规定“妻悍而夫殴答之,非以兵刃也,虽伤之,毋罪;妻殴夫,耐为隶妾”,“妇贼伤、殴譬夫之泰父母、父母、主母、后母,皆弃市”等。由此可见汉代( )
A.重视缓和社会矛盾
B.延续了先秦的宗法制度
C.司法体系严密细致
D.儒家伦理与法律相融合
4.学者根据《史记》《汉书》《后汉书》等文献记载整理的两汉时期自然灾害统计情况如下表,文献关于灾害的记载东汉时期明显多于西汉时期。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在于( )
| 西汉 | 东汉 |
旱灾 | 32年次 | 59年次 |
地震 | 21年次 | 64年次 |
蝗螟灾 | 18年次 | 39年次 |
水涝灾 | 26年次 | 53年次 |
合计 | 97年次 | 215年次 |
A.史书的记载出现错误偏差
B.受到社会主流思想影响
C.东汉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
D.自然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5.下表是关于汉代社会情况的记载。这反映了当时(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 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
《汉书·论贵粟疏》 | 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
《汉书·贡禹传》 | 臣禹年老贫穷……有田百三十亩,陛下过意征臣,臣卖田百亩以供车马 |
《汉书·张禹传》 | 及富贵,多买田至四百顷,皆泾渭溉灌,极膏腴上贾 |
A.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
B.重农抑商政策严格执行
C.井田制的瓦解
D.政府实际承认土地私有
6.秦汉代发行铸币的基本情况如下表。表中铸币变化反映出( )
发行时间 | 名称 | 重量 | 币面文字 | 是否垄断发 |
自秦延续 | 秦半两 | 半两 | 半两 | 否 |
文帝五年(前175年) | 四铢钱 | 四铢 | 半两 | 否 |
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 | 三铢钱 | 三铢 | 三铢 | 不准私铸 |
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 | 郡国五铢 | 五铢 | 五铢 | 由郡国垄断 |
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 | 赤侧五铢 | 五铢 | 五铢(带红色镶边) | 由中央垄断 |
A.汉承秦制,但有损益
B.王国问题的日趋严重
C.经济集权主义的发展
D.古代铸币制度的完善
1.(2021.年全国甲卷) 汉代,中央各部门长官与地方各郡太守自行辟召属官,曾一度出现“名公巨卿,以能致贤才为高;而英才俊士,以得所依秉为重”的现象。能够保障辟召制度有效运作的是( )
A. 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
B. 监察体系的改进
C. 郡国并行制度的完善
D. 察举制度的实施
2. (2021.年全国乙卷)如表是西汉末、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单位:户,据如表可知,在此期间( )
都名 | 西汉末 | 东汉中期 |
代郡(今河北、山西间) | 56771 | 20123 |
太原(今属山西) | 169863 | 30902 |
南阳(今河南南部及湖北、陕西部分地区) | 359316 | 528551 |
汝南(今河南东南、安徽西北) | 461587 | 404448 |
豫章(今属江西) | 67462 | 406496 |
零陵(今湖南、广西间) | 21092 | 212284 |
A. 长江以南经济发展加速
B. 豪强大族势力没落
C. 南北经济的不平衡加剧
D. 个体农耕经济衰退
3.(2021年6月.浙江选考) 秦兵马俑造型精美,比例匀称,神态逼真,威武雄壮的军阵生动再现了秦统一中国的磅礴气势。秦兵马俑大型艺术群塑体现了( )
A. 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
B. 实用性与装饰性精确巧妙地结合
C. 鲜明的民本意识和高超的表现技巧
D. 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
4.(2021年6月.浙江选考) 中国是丝的国度,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丝绸文明。至汉,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在某汉代考古遗址发现有一件素纱禅衣,重量仅49克。识图(下为汉代局部示意图)判断,该遗址位于(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 (2021年6月.浙江选考)《汉书》称颂汉武帝:“雄材大略…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他在位期间( )
A. 推行科举制
B. 令各郡国建立学校
C. 不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D. 重新确立儒学为正统思想
6. (2021年.广东学考)汉代设尚书台,其首领是尚书令、尚书仆射。魏晋时期,“事无大小,咸归令、仆”。这一现象说明( )
A. 皇权旁落
B. 相权转移
C. 地方权力削弱
D. 行政效率降低
7. (2021年.湖南学考)汉初,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与宗室大臣平定“诸吕之乱”后,商议新帝人选,经再三讨论,认为代王刘恒在高祖刘邦在世诸子中,“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决定迎立刘恒为帝,为汉文帝。这一做法( )
A. 反映嫡长子继承制得到执行
B. 旨在预防外戚干政的重演
C. 推动仁孝成为选帝主要标准
D. 表明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
8.(2020·浙江7月选考)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非凡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兴修了许多著名的工程。观察下图(局部),对图中所示区位,命名及标注正确的是( )
A.①—秦始皇长城 B.②—灵渠
C.③—郑国渠 D.④—都江堰
9.(2020·全国Ⅲ卷)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 )
A.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
B.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
C.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
D.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
10.(2020·山东卷)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的地方。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这是由于西汉政府( )
A.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
B.强化了经济控制
C.开通了丝路贸易
D.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
11.(2019·全国Ⅱ卷)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12.(2019·全国Ⅰ卷)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
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13.(2019·全国Ⅱ卷)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第03讲 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练习)-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原卷版): 这是一份第03讲 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练习)-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原卷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03讲 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讲义)-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原卷版): 这是一份第03讲 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讲义)-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原卷版),共18页。
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3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3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