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82750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82750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展开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包括各班人数、上一学期平均分、及格率、优良率、最高分、最低分及40分以下人数;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 四(2)班现有42 人,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完成作业,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仍有少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差,学习不主动,上课开小差,课后作业完成不及时,做作业速度很慢,正确率不高,有时甚至忘了做作业。在这学期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数学教学中注重提升学困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材分析(包括各章(单元)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要求、教学重难点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等的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小数的和加意义减法、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小数乘法、观察物体、认识方程、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景,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五单元“认识方程”。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数;通过直观教具,初步了解方程;通过游戏活动,初步了解等式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二)“空间与图形”1.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2.第四单元“观察物体”。能辨认从高低、远近不同观察点拍摄到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通过实际观察,使学生体会到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通过实践活动,是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意义。同时理解并掌握平均数的意义与方法。
三、教学目的
(1)认识小数意义,会比较小数大小,会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
(2)认识三角形按边分类。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边的关系。
(3)掌握小数乘法的运算方法,会计算小数乘法,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方程,会解方程,能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学会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1)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2)三角形内角和的推导。
(3)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运用。
(4)解方程及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三、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教学措施(具体做法):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结合“一帮一”结对子,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4、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5、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进度表周次教 学 内 容授课时数相关的教学活动1小数的意义(一)、小数的意义(二) 、 小数的意义(三)5 2 比大小 、 买菜、 比身高 5 3歌手大赛 、练习一、单元复习 5 4图形分类、探索与发现(一)三角形内角和 5 5探索与发现(二)三角形边的关系、四边形分类 、练习二5 6买文具、 小数点搬家、5 7街心广场、 包装 、 蚕丝5 8手拉手 、练习三、5 9单元复习、整理与复习5 10整理与复习5 11看一看、我说你搭 5 12搭一搭 、练习四、 单元复习5 13 字母表示数 、等量关系5 14方程 、解方程(一)、 解方程(二)5 15解方程(二)、猜数游戏5 16练习五、单元复习5 17数学好玩密铺、奥运中的数学、优化5 18生日、栽蒜苗(一)、栽蒜苗(二)5 19平均数 、练习六 总复习5 20总复习5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