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安徽省金寨县南溪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
展开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i—28 S—32
第I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不属于新能源应用的是
A. 氢能汽车 B. 光伏发电
C. 利用海洋环流发电 D. 页岩油作为燃料
【答案】D
【解析】
【分析】新能源有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潮汐能、核聚变能、氢能、核能等,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氢能属于新能源应用,A正确;
B.光伏发电属于新能源应用,B正确;
C.利用海洋环流发电属于新能源应用,C正确;
D.页岩油不能再生,作为燃料不属于新能源应用,D错误;
答案选D。
2. 已知:;。由此推知,其中最稳定的磷单质是
A. 红磷 B. 白磷 C. 黑磷 D. 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由P(s,红磷)=P(s,黑磷) ∆H=-21.7kJ/mol,说明红磷转化为黑磷为放热反应,则等量的红磷具有的总能量比黑磷具有的总能量高;由P(s,白磷)=P(s,红磷) ∆H=-17.6kJ/mol,说明白磷转化为红磷为放热反应,则等量的白磷具有的总能量比红磷具有的总能量高;根据能量越低越稳定,最稳定的磷单质是黑磷,最不稳定的磷单质是白磷;答案选C。
3. 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的是
A. 醋酸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B. 10 mL 1 mol·L-1 醋酸恰好与 10 mL 1 mol·L-1NaOH 溶液完全反应
C. 醋酸的导电性比盐酸的弱
D. 1 mol·L -1 的醋酸溶液的 c(H+)约为 0.01 mol·L-1
【答案】D
【解析】
【详解】A.醋酸和水都是极性分子,且分子间能形成氢键,则醋酸与水能以任意比例互溶,与醋酸的电离程度无关,A不符合题意;
B.醋酸是一元酸,不管它是否完全电离,10 mL 1 mol·L-1醋酸都恰好与 10 mL 1 mol·L-1NaOH 溶液完全反应,B不符合题意;
C.醋酸与盐酸的浓度关系未知,即便醋酸的导电性比盐酸的弱,也不能证明醋酸发生部分电离,C不符合题意;
D.1 mol·L -1的醋酸溶液的 c(H+)约为 0.01 mol·L-1,则表明醋酸只有一部分发生电离,从而证明醋酸为弱酸,D符合题意;
故选D。
4. 常温下,几种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化学式
HCOOH
HCN
HClO
电离平衡常数
A. 酸性强弱顺序是
B. 向碳酸钠饱和溶液中滴入HCN溶液,始终未见有气产生
C.
D. H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答案】B
【解析】
【详解】A.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酸性越强,多元弱酸的酸性强弱决定于第一步电离,酸性强弱顺序是,故A错误;
B.酸性,所以向碳酸钠饱和溶液中滴入HCN溶液,不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故B正确;
C.酸性,所以,故C错误;
D.H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为,故D错误;
选B。
5. 某反应使用催化剂后,其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的总反应为放热反应 B. 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热
C. 反应①是吸热反应,反应②是放热反应 D. ΔH=ΔH1+ΔH2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根据图示,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的总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正确;
B.使用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热,故B错误;
C. A、B的总能量小于C、D的总能量,反应①是吸热反应,C、D的总能量大于E、F的总能量,反应②是放热反应,故C正确;
D.根据图示,①A+B=C+D ΔH1;②C+D=E+F ΔH2;
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得A+B=E+F ΔH=ΔH1+ΔH2,故D正确;
选B。
6. 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2B(g)⇌C(s)+3D(g) ΔH<0,达到平衡时采取下列措施,可以使正反应速率v正增大、D的物质的量浓度c(D)增大的是
A. 移走少量C B. 扩大容积,减小压强
C. 缩小容积,增大压强 D. 体积不变,充入“惰”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A.C为固体,改变其量,对反应速率无影响,A错误;
B.扩大容积相当于减小压强,v正减小,c(D)也减小,B错误;
C.缩小容积相当于增大压强,浓度增大,速率也增大,平衡右移,c(D)也增大,C正确;
D.体积不变,充入与反应无关气体“惰”气,平衡不移动,D错误;
故答案为C。
7. 一定温度下,把2.5 molA和2.5 molB混合盛入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里,发生如下反应:3A(g)+B(g) ⇌xC(g)+2D(g),经5s反应达平衡,在此5 s内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 mol/(L·s),同时生成1 molD,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A的转化率为60%
B. x=4
C. 平衡时,相同条件下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与起始时压强比为6:5
D. 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则该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根据方程式可知,参与反应的A的物质的量为:n(A)=n(D)=×1mol=1.5mol ,则A的转化率为=60%,A正确;
B.5s内(D)==mol•L-1•s-1=0.1mol•L-1•s-1,相同时间内其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C):(D)=x:2=0.2mol/(L.s):0.1mol•L-1•s-1=2:1,x=4,A正确;
C.恒温恒容条件下,气体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压强之比,开始时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2.5+2.5)mol=5mol,平衡时生成1molD,生成n(C)=0.2mol/(L.s)×5s×2L=2mol,剩余n(A)=2.5mol-×1mol=1mol、剩余n(B)=2.5mol-×1mol=2mol,所以平衡时气体总物质的量=(2+1+1+2)mol=6mol,则达到平衡状态时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与起始时压强比=6mol:5mol=6:5,C正确;
D.已知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气体,容器的体积不变,即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保持不变,则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不能说明该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错误;
故答案为:D。
8. 在800℃时,体积为1升的密闭容器中,下列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O(g)+H2O(g)CO2(g)+H2(g),已知CO和H2O(g)的初始浓度为0.01mol·L-1时,H2平衡浓度为0.005mol·L-1.若此时再加入0.02mol·L-1的H2O(g),重新达到平衡时,H2平衡浓度为
A. 0.025 mol·L-1 B. 0.0075 mol·L-1 C. 0.005 mol·L-1 D. 0.015 mol·L-1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两次反应的温度相同,所以平衡常数不变,据此可以求出结果:
此时,又加入0.02mol/LH2O后:
此时,解得x=0.0025mol/L,此时氢气的浓度为0.005+x=0.0075mol/L,正确选项为B。
9.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溴水中有化学平衡Br2+H2OHBr+HBrO,当加入硝酸银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B. 合成氨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为提高氨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降低温度的措施
C. 反应CO(g)+NO2(g)CO2(g)+NO(g)(正反应放热),平衡后,升高温度体系颜色变深
D. 对于2HI(g)H2(g)+I2(g),达到平衡后,缩小容器容积可使体系颜色变深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溴水中有化学平衡Br2+H2OHBr+HBrO,当加入硝酸银溶液后,银离子与溴离子反应生成溴化银沉淀,溴离子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导致溴单质浓度减小,故溶液颜色变浅,故A不符合;
B. 合成氨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可提高氨的产率,故B不符合;
C. 反应CO(g)+NO2(g)CO2(g)+NO(g)的正反应放热,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NO2的浓度增大,故体系颜色变深,故C不符合;
D. 对于2HI(g)H2(g)+I2(g),达到平衡后,缩小容器容积,平衡不发生移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但是体积减小,各气体浓度增大,体系颜色变深,故D符合;
故选D。
10. 二氧化硫制取三氧化硫的反应为,下列有关用二氧化硫制取三氧化硫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的
B. 与足量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C. 工业上用通入足量的空气来提高的转化率
D. 反应中每消耗转移的电子数目约等于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由反应可知,该反应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故反应的,A错误;
B.由于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故与足量反应不可能完全反应,故放出的热量小于,B错误;
C.工业上用通入足量的空气使该反应的化学平衡正向移动,故能提高的转化率,C正确;
D.反应中S的化合价由+4价升高为+6价,故每消耗转移的电子数目约等于,D错误;
故答案为:C。
11. 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s)+2B(g)xC(g) ΔH<0,B、C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1,达平衡后在t1、t2、t3、t4时都只改变了一种条件,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x=2,反应开始2 min内,v(B)=0.1 mol/(L·min)
B. t1时改变的条件是降温,平衡逆向移动
C. t2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c(C),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
D. t3时可能是减小压强,平衡不移动;t4时可能是使用催化剂,c(B)不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同时间等体积,物质的量变化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即(0.3-0.1):0.2=2:x,解得x=2,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v(B)=(0.3-0.1)/(2×2)mol/(L·min)=0.05mol/(L·min),故错误;
B.根据图2,v逆逐渐增大,说明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错误;
C.A为固体,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之和相等,增大C的浓度,V逆增大,重新达到平衡后B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变,故错误;
D.t3时刻,逆反应方向速率不变,说明平衡不一定,逆反应速率减小,可能是减小压强,t4时,逆反应方向速率不变,且增大,可能是增大压强,也可能是使用催化剂,故正确。
12. 下列能用来描述可逆反应2A(g)+B(g)2C(g) △H<0的正确图像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图象不符,故A错误;B、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说明正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比逆反应速率增大的多,与图象不吻合,故B错误;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的百分含量减小,故C正确;D、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减小,但图象增大,故D错误;故选C。
13. 以下化学平衡原理的应用正确的是
A. 工业生产 SO3 的反应是2SO2(g)+O2(g)⇌2SO3(g) ΔH<0,实际生产采用的是高压低温的生产条件
B. CO 中毒是因为 CO 吸入肺中发生反应:CO+HbO2(氧合血红蛋白)⇌O2+HbCO(碳氧血红蛋白),治疗的做法是把病人放入高压氧仓
C. 关节滑液由于形成尿酸钠晶体:Ur-+Na+⇌NaUr(尿酸钠)ΔH<0 而引发关节炎,治疗的做法是采用冷敷
D. 自来水厂用液氯进行自来水的消毒时会加入少量液氨,发生以下反应,生成比HClO稳定的NH2Cl:NH3+HClO⇌H2O+NH2Cl,目的是降低HClO的毒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A.SO2催化氧化生产SO3的反应是2SO2(g)+O2(g)2SO3(g) ΔH<0,实际生产采用的是常压高温的生产条件,A不正确;
B.CO 中毒是因为 CO 吸入肺中发生反应:CO+HbO2(氧合血红蛋白)O2+HbCO(碳氧血红蛋白),治疗的做法是把HbCO(碳氧血红蛋白)转化为HbO2(氧合血红蛋白),所以应把病人放入高压氧仓,B正确;
C.采用冷敷的方法,可逆反应Ur-+Na+NaUr(尿酸钠)ΔH<0 的平衡正向移动,NaUr(尿酸钠)的浓度增大,关节炎加重,C不正确;
D.自来水厂用液氯进行自来水的消毒时加入少量液氨,发生以下反应:NH3+HClOH2O+NH2Cl,目的是防止HClO分解,并能缓慢释放HClO,让消毒更持久,D不正确;
故选B。
14. 多相催化反应是在催化剂表面通过吸附、解吸过程进行的。我国学者发现T℃时(各物质均为气态),甲醇与水在铜基催化剂上的反应机理和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Ⅱ是吸热反应
B. 反应I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 反应的中间产物是CO
D. 反应过程中断裂的化学键只有C-H键、O-H键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图象,反应Ⅱ的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
B.焓变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反应Ⅰ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OH(g)═CO(g)+2H2(g),故B错误;
C.由图可知,CO在反应中先生成又被消耗,故CO是中间产物,故C正确;
D.反应过程中甲醇中的C-H键、O-H键都发生了断裂,水中的O-H键发生了断裂,CO中的键有部分键断裂生成,故D错误;
故选C。
15. Ni(CO)4主要用于电子工业及制造塑料的中间体,也可用作催化剂。在0.3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放入镍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已知该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上述生成Ni(CO)4(g)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B. 在反应进行到a点时,v正
D. 若点的平衡常数为2,测得该点,则该点Ni(CO)4(g)的平衡浓度为2mol/L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中数据可知温度高CO的平衡转化率越小,说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项错误;
B.a点时未达到平衡,转化率应增大,反应正向进行,,B项错误;
C.该反应为气体体积缩小的放热反应,所以要提高产率,使平衡正向移动,应降温加压,C项错误;
D.若b点的平衡常数为2,测得,,则,D项正确;
答案选D。
16. 25℃时,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各分别加水稀释,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曲线I代表盐酸的稀释过程
B. b点溶液中和氢氧化钠的能力强于a点溶液
C. a点溶液的导电性比b点溶液的导电性强
D. 将a、b两点所示溶液加热至30℃,的值变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HCl为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醋酸为弱电解质,在水中部分电离,加水稀释过程中,醋酸电离程度增大,溶液中n(H+)逐渐增大,而盐酸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中n(H+)不变,因此稀释过程中pH(盐酸)>pH(醋酸),因此曲线I代表盐酸的稀释过程,故A正确;
B.盐酸和醋酸溶液的pH和体积相同,因此两溶液中n(H+)相同,而醋酸溶液中还存在大量未发生电离的醋酸分子,因此醋酸溶液中和氢氧化钠的能力强于盐酸,即b点溶液中和氢氧化钠的能力强于a点溶液,故B正确;
C.溶液中可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越大,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强,b点溶液中大于a,因此b点溶液的导电性比a点溶液的导电性强,故C错误;
D.将a、b两点所示溶液加热至30℃,加热过程中,溶液中不变,醋酸电离程度增大,溶液中增大,因此的值变小,故D正确;
综上所述,错误的是C项,故答案为C。
第II卷 非选择题
二、综合填空题(共5题,计52分)
17. 已知室温时,0.1 mol•L-1的某一元酸HA在水中有0.01%发生电离,回答下列各问题:
(1)HA的电离平衡常数K= ___________ ,该溶液pH为 ___________
(2)升高温度时,K将 ___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HA电离出的H+对于H2OH++OH-平衡起到了 ___________ (填“抑制”或“促进”)
(4)加入一定量蒸馏水,上述平衡向 ___________ 移动,n(H+) ___________ (填“增大”、“减小”、“不变”)
(5)加入少量0.5mol/L盐酸,上述平衡向 ___________ 移动,c(H+) ___________ (填“增大”、“减小”、“不变”)
(6)由HA电离出的c(H+)约为水电离出的 c(H+)的 ___________ 倍。
【答案】(1) ①. 1×10-9 ②. 5
(2)增大 (3)抑制
(4) ①. 右或正移 ②. 增大
(5) ①. 左或逆向 ②. 增大
(6)104
【解析】
【小问1详解】
室温时,0.1 mol•L-1的某一元酸HA在水中有0.01%发生电离,HA的电离平衡常数K=,该溶液中,pH为5。
【小问2详解】
电离吸热,升高温度时,电离平衡正向移动,K将增大。
【小问3详解】
HA电离出的H+,使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H2OH++OH-平衡逆向移动,水电离受到抑制;
【小问4详解】
“越稀越电离”,加入一定量蒸馏水,促进电离,平衡向正向移动,n(H+)增大。
【小问5详解】
加入少量0.5mol/L盐酸,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小问6详解】
由HA电离出的c(H+)= ,为水电离出的 c(H+)= ,由HA电离出的c(H+)约为水电离出的 c(H+)的104倍。
18. I.某同学设计下图简易装置测定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该装置中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___。
(2)50mL 0.10mol/L的盐酸与50mL 0.11mol/L的NaOH溶液混合后,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85J,则中和热=___________。若将环形玻璃搅拌棒换为金属搅拌棒,则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将___________(填“偏多”“偏少”或“不变”)。
Ⅱ.2021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以TiO2为催化剂的光热化学循环分解CO2反应为温室气体的减排提供了一个新途径,断开各分子中1mol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如下表所示,则以TiO2为催化剂分解CO2(g)生成CO(g)和O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化学键
C=O
C≡O
O=O
能量/J
799
1072
496
(4)以太阳能为热源,金属氧化物为催化剂可以分解水制H2和O2,实现能源绿色化,其过程如下:
过程Ⅰ:
过程Ⅱ:
总反应:
则过程Ⅱ的=___________。
【答案】(1)温度计 (2) ①. ②. 偏少
(3)
(4)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该装置中缺少的仪器是:温度计;
【小问2详解】
50mL 0.10mol/L的盐酸与50mL 0.11mol/L的NaOH溶液混合后生成水的物质的量n(H2O)=0.1×50×10-3=5×10-3mol,同时放热285J,则中和热=;金属搅拌棒导热较快,会导致热量流失,故换成金属棒后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将偏少;
【小问3详解】
从键能计算反应,则反应=反应物键能和-产物键能和,则二氧化碳分解生成CO和氧气的方程式为,其焓变,故以TiO2为催化剂分解CO2(g)生成CO(g)和O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小问4详解】
已知过程Ⅰ:
过程Ⅱ:
总反应:
由盖斯定律可知,过程II=(总反应-过程I),则=×(-)=×(571-138)= 。
19. 反应2X(g)Y(g)+Z(g)在不同条件下进行3组实验,Y、Z的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X的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中0∼10min内,用Z表示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
(2)该反应的ΔH___________0(填“”或“”)。
(3)若实验①、②相比较,实验②只改变了一个条件,则实验②改变的条件为___________。
(4)下列条件既能加快反应速率又能使平衡正向移动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缩小容器体积 b.再充入1mol Y c.升高温度 d.使用催化剂
(5)82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
【答案】(1)0.01mol·L-1·min-1
(2)> (3)使用了催化剂
(4)c (5)4
【解析】
【小问1详解】
在0∼10min内,实验①中X的浓度变化为0.2mol·L−1,则;
【小问2详解】
由实验①和③可知,升高温度时,X的平衡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所以正反应的ΔH>0;
【小问3详解】
因为实验②的反应速率加快,但平衡时X的浓度与①相同,因此改变的条件是使用了催化剂;
【小问4详解】
a.该反应是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的反应,缩小容器体积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化学平衡,a项错误;
b.再充入1mol Y增大了生成物的浓度,能加快反应速率,能使平衡逆向移动,b项错误;
c.由第(2)小题的分析可知,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反应速率增大,c项正确;
d.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d项错误。
【小问5详解】
据图可知820℃条件下,平衡时X的浓度为0.2mol/L,Δc(X)=0.8mol/L,则平衡时c(Y)=0.4mol/L,c(Z)=0.4mol/L,所以平衡常数K==4。
20. 回答下面各题。
I.近年我国大力加强温室气体CO2催化氢化合成甲醇技术的工业化研究,实现可持续发展。
(1)已知:CO2(g)+H2(g)=H2O(g)+CO(g) ∆H1=+41.1kJ/mol
CO(g)+2H2(g)=CH3OH(g) ∆H2=-90.0kJ/mol
则CO2催化氢化合成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II.工业上一般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可以采用下列反应合成甲醇:CO(g)+2H2(g) CH3OH(g)
(2)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是(填字母序号)___________。
A. 生成CH3OH的速率与消耗CO的速率相等
B. CH3OH、CO、H2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
C. 混合气体的相对平均分子质量不变
D.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3)如表所列数据是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K)。
温度℃
250
300
350
K
2.041
0.270
0.012
①由表中数据判断该反应的∆H___________0(填“>”、“=”或“<”);
②在250℃,将2mol CO和6mol 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某时刻测得c(CO)=0.3mol/L,则此时化学反应向___________方向移动 (填“正向”,“逆向”或“平衡”)。
(4)要提高CO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填字母序号)___________。
a.增加CO的浓度 b.加入H2 c.分离出甲醇d. 加入催化剂 e.加入惰性气体 f.升温
III.在一定条件下, A(g)+3B(g) C(g)+D(g) ∆H=-49.0kJ/mol,体系中A的平衡转化率(α)与L和X的关系如图所示,L和X分别表示温度或压强。
(5)X表示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
(6)判断L1与L2的大小关系:L1___________ L2 (填“<”,“=”或“>”)。
【答案】(1)CO2(g)+3H2(g) = CH3OH(g)+H2O(g) ∆H=-48.9kJ/mol (2)BC
(3) ①. < ②. 正向
(4)bc (5)温度
(6)>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方程式1加上方程式2可得到二氧化碳催化氢化合成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2(g)+3H2(g) = CH3OH(g)+H2O(g) ∆H=-48.9kJ/mol;
【小问2详解】
生成CH3OH速率和消耗CO的速率都为正向进行的反应速率,A错误;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可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正确;在密闭的容器中反应物和产物均为气体,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相同时,可用平均分子量保持不变来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正确;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物产物均为气体时,密度任何时候都保持不变,D错误;故选BC;
【小问3详解】
①随着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可判断反应为放热反应,∆H<0;
②可求出此时的浓度熵Qc=0.91<K,可判断此时化学反应向正向移动;
【小问4详解】
增大一氧化碳浓度,一氧化碳的转化率减小,a错误;
加入氢气平衡正向移动一氧化碳转换率增大,b正确;
分离出甲醇平衡正向移动一氧化碳转化率增大,c正确;
加入催化剂平衡不发生移动,转化率不变,d错误;
加入惰性气体平衡不发生移动转化率不变,e错误;
升高温度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逆向移动一氧化碳转化率减小,f错误;
故选bc
【小问5详解】
随着横坐标增大,A的转换率减小,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转化率减小,则横坐标代表的物理量为温度;
【小问6详解】
在相同温度时,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压强越大,平衡转化率越大,所以L1>L2。
21. 一定条件下,CH4与CO2反应可制备CH3COOH,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催化剂作用下,将体积比为1:1的CH4与CO2混合气体充入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CH3COOH(g),每隔一定时间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如表所示:
时间/min
0
10
20
30
40
50
压强/kPa
2
1.5
1.3
1.2
1.2
1.2
①已知:。反应开始10min内,用CH4的压强变化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
②T1℃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p=___________(Kp为用各气体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2)用作催化剂,可使反应在较温和条件下进行,反应历程如图:
①第二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为增大CH3COOH的平衡产率:从温度角度考虑,第一步反应在高温下进行,第二步反应在___________进行;从H2浓度的角度考虑,第二步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
【答案】(1) ①. 0.05 ②. 20
(2) ①. ②. 低温 ③. 增大H2的浓度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恒温恒容条件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起始时压强为2kPa,设气体的物质的量也为2mol(CH4、CO2各1mol),则反应开始10min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5mol,则压强为1.5kPa,利用差量法,可求出参加反应的CH4的物质的量为2mol-1.5mol=0.5mol,则CH4的压强减少0.5kPa,用CH4的压强变化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kPa∙mol-1。
②T1℃时,CH4、CO2各投入1mol,平衡时,混合气为1.2mol,设参加反应CH4的物质的量为x,则可建立如下三段式:
则1-x+1-x+x=1.2,x=0.8mol,反应的平衡常数Kp==20。答案为:0.05;20;
【小问2详解】
①从反应历程图可以得出,第二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为增大CH3COOH的平衡产率:因为第一步反应的∆H>0,第二步反应的∆H<0,所以从温度角度考虑,第一步反应在高温下进行,第二步反应在低温进行;从H2浓度的角度考虑,H2为反应物,增大浓度有利于平衡的正向移动,所以第二步应采取的措施是:增大H2的浓度。答案为:;低温;增大H2的浓度。
【点睛】工业生产中控制反应条件,不仅要考虑反应速率、反应物的转化率,还要考虑催化剂的活性。
安徽省金寨县南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答案】: 这是一份安徽省金寨县南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安徽省太和县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安徽省太和县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安徽省滁州九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安徽省滁州九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本卷命题范围,3kJ⋅ml−1,5kJ⋅ml−1, 已知某温度下有如下三个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